低危外贸lc是什么意思思

充电池上标LC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德州动植物园动物物种简介文案
德州动植物园动物物种简介文案
一、孔雀苑& Peacock garden
蓝孔雀& lan kong que
学名:Pavo cristatus
别称:印度孔雀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
英文名称:Common Peafowl/Indian Peafowl/Peafowl
是印度的国鸟。也是伊朗两种国鸟之一。
生态:栖息于2000米以下的开阔稀疏草原或有灌木丛、竹丛的开阔地带,从平原到高山的森林、灌丛中。喜欢在靠近溪流处生活。一雄多雌集小群活动。晚上则栖息在高枝上。
分布: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伊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繁殖:繁殖期为6~12月。营巢于灌丛中地面凹坑上。
雌鸟每隔1日产1卵,卵每窝产4~8枚,卵呈钝卵圆形,壳厚而坚实,并微有光泽;呈乳白,棕或乳黄色,不具斑点。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卵期28~30日
白孔雀& bai kong que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孔雀属。是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
分布:印度、斯里兰卡
生态:喜欢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尤其在水域附近。在地面上筑巢,但在树上栖息。是多配偶的鸟。繁殖期从四月至八月。雄鸟在上午8:30—9:30时,下午4—5时,频频开屏。雌孔雀每次产4-8枚蛋,蛋白色至乳黄色,孵卵
期为28天。雌鸟参与孵化。性成熟在两至三年后。
二、雉鸡馆
1、黄嘴鹳6只
2、白腹锦鸡& 红腹锦鸡 黑鹳 灰鹳
白腹锦鸡& bai fu jin ji
学名:Chrvsolophus amherstiae
英文:Lady Amherst pheasant
别称:筒鸡 笋鸡 箐鸡 衾鸡 银鸡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
分布:藏、滇、川、贵、桂等地。栖息于米高度的多岩山地,出没活动于灌丛与矮竹间,嗜食竹笋,亦兼吃各种种子、浆果和昆虫等。秋冬时,通常20—30只结集成群,叫声嘈杂。
红腹锦鸡& hong fu jin ji
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
别称:金鸡、彆雉、山鸡、采鸡
英文名称:Golden Pheasant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锦鸡属
分布:中国
生态:栖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也常到林缘草坡、耕地活动和觅食。
繁殖: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巢的大小为直径16-23cm&16-17cm,深6.5-10cm。每窝产卵5-9枚,卵椭圆形,浅黄褐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44.9mm&32.9
mm,重26.2g。人工饲养条件下每窝产卵10-15枚,大小为44.2mm&34.7mm,重26.7g。卵产齐后开始孵卵,
由雌鸟承担,孵化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22天。
保护: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易危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等级:2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黑鹳& hei guan
学名:Ciconia nigra
英文名称:Black Stork
别称:黑老鹳、乌鹳、锅鹳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鹳形目鹳科鹳属
生态: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有沿用旧巢的习性。以鱼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是白俄罗斯的国鸟。
繁殖:繁殖期4-7月,营巢于偏僻和人类干扰小的地方。3月-5月产卵。1年繁殖1窝,每窝2-6枚。卵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大小为平均67.1mm&50mm,重平均77.3g。第一枚卵产出即开始孵卵,孵化期31天,孵化率为61%。笼养条件下最高寿命可达31年。
分布:黑鹳之乡: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灵丘县“中国黑鹳之乡”称号。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苍鹭:cang lu
学名:Ardea cinerea
英文名称:Grey Heron
别称:老等、灰鹳、青庄、灰鹭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鹭科鹭属
分布:分布于非洲、马达加斯加、欧亚大陆,从英伦三岛往东到远东海岸和萨哈林岛和日本,往南到朝鲜、蒙古、伊拉克、伊朗、印度、中国和中南半岛一些国家。
生态: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也见于沼泽、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边浅水处和沼泽地上。
繁育:繁殖期为4-6月。雌雄亲鸟在环境开阔的浅水水域和沼泽地上营巢,营巢结束立即开始产卵,每隔1天产1枚卵。每窝产卵3-6枚。从5月初到6月末。刚产出的卵呈蓝绿色,逐渐变为天蓝色或苍白色,形状为椭圆形,大小为平均63&44毫米。重51-69克。第一枚卵产出
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孵化期25±1天。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3、大鸨1火鸡2
大鸨& da bao
学名:Otis tarda
别称:地鵏、老鸨、独豹、野雁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鹤形目鸨科鸨属大鸨亚种
分布:广布于欧亚大陆。是匈牙利的国鸟。
生态:栖息于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成群一起活动。是猎禽中最大的,也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
繁殖:4月中旬开始繁殖,雌鸟营巢。5月上旬至6月产1窝卵,每窝2-4枚,产卵间隔1~2天,卵光滑、有光泽,呈暗绿色或橄榄色,有浅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大小77.4mm&55.5mm,重103.5g。当产下第1枚、第2枚或最后1枚卵后,由雌鸟开始孵卵,孵化期31~32天,大鸨
的性比约为2.5:1,雌鸟4岁性成熟,雄鸟5岁性成熟。
保护:在中国现存约500只,比白天鹅还要珍贵。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濒危物种。列入中
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
火鸡& huǒ jī
学名:Meleagris gallopavo
别称:吐绶鸡,普通火鸡、七面鸡、七面鸟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火鸡属
英文名称:Turkey/Wild Turkey
分布:原产地:加拿大、墨西哥、美国。
生态:栖息于温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水边林地。
繁殖:早春繁殖。筑巢于地面上。一雄配群雌,每窝产8-15枚淡褐色有斑点的卵,孵化期28天。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4、珍珠鸡24
珍珠鸡& zhen zhu ji
学名:Guineafowl/Numididae
英文名称:puinea hen
别称:珠鸡、山鸡、几内亚鸟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珠鸡科
分布:索马里、坦桑尼亚、非洲热带森林
生态:喜干厌湿、耐高温、抗寒冷、抵抗疾病能力强。
繁殖:母珠鸡28~30周龄开产,产蛋35周可获种蛋165~195枚,蛋重42~50克,壳褐色、有少许斑点。
5、山鸡24贵妃鸡
山鸡& shan ji
学名:Lophura swinhoii
别称:凰、雉鸡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鸡形目雉科
生态:栖息在海拔300~3000米的陆地各种生态环境中,夏季能耐受32℃以上高温,冬季零下35℃也能在冰天雪地行动觅食。
分布:野山鸡主要分布、中亚、西伯利亚东南部、乌苏里流域、中国台湾等地、朝鲜、日本及北部湾。
繁殖:在自然环境中,繁殖期从每年2月份到6~7月份,产蛋量即达到全年产量90%以上。有就巢性。
贵妃鸡& gui fei ji
英文名Chicken Wings and Legs with Brown Sauce
分类:原产于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是欧洲名优特产
繁育:每只年产蛋高达150~180枚,平均每枚蛋重约40克,蛋壳为白色,平均纵径、横径分别为5.5厘米和4.0厘米。
6、白冠长尾雉12
白冠长尾雉 bai guan chang wei zhi
学名:Syrmaticus reevesii
别称:翟鸟、地鸡、长尾鸡、山雉
分类:鸟纲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
英文名:Reeves's Pheasant
分布:中国中部及北部山地
生态:喜在常绿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乔木林中栖息、隐蔽和觅食。
繁殖:繁殖期3-6月。一雄一雌制,偶见一雄配2-3只雌鸟。巢的大小9-27cm&17-27cm,深5-10cm。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6-12枚。卵为油灰色,橄榄褐色、橄榄乳酪色、淡青灰色、青黄色、油青灰色和皮黄色等多种类型,微缀有稀疏的淡蓝色或灰褐色斑或无斑。卵的
大小平均为30.2g,47.4mm&36.0mm卵产齐后孵卵,雌鸟承担。孵卵期24-25天。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7、牡丹鹦鹉35黑白玄风彩头
鹦鹉& ying wu
别称:情侣鹦鹉、爱情鹦鹉、爱情鸟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鹦形目、鹦鹉科、牡丹鹦鹉属
分布:坦桑尼亚北部、卢旺达、蒲隆地,大多栖息於坦桑尼亚、肯尼亚等沿海地区。主要栖息於灌木丛和金合欢属植物分布的高原地区、介于1100米到2000米之间各种棕榈树和其他树种分布的林区、刺丛平原区、开阔的草原地型和农耕区等。春秋冬季繁殖。一般雌鸟每
窝产蛋6~8枚 ,孵化期约19天。主要以地面上草类种子、浆果、水果、植物嫩芽等为食。
玄凤鹦鹉 xuan feng ying wu
学名:Nymphicus hollandicus
别称:鸡尾鹦鹉、卡美鹦鹉、高冠鹦鹉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纽澳鹦鹉族属玄凤鹦鹉属
英文名称:Cockatiel
生态:一般是成群栖居在枯树枝上。
分布:澳洲
繁殖:目前中国饲养的玄凤鹤鹦鹉只有灰色、花色和白色3个品种, 平均寿命15岁~18岁(最长36岁)
8、虎皮鹦鹉
学名:Melopsittacus undulates
别称:娇凤、彩凤、阿苏儿、鹦哥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虎皮鹦鹉属
英文名称:Budgerigar、Budgie
生态: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缘、草地等处。
分布:原产大洋洲
繁殖:繁殖期为6-1月。营巢于树洞中。每窝产卵4-8枚。孵化期为18天。平均寿命是7年。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9、蓝鹇3白鹇7
蓝鹇& lan xi&n
学名:Lophura swinhoii:
别称:蓝腹鹇、台湾蓝腹鹇、华鸡
英文名称:Taiwan Blue Pheasant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鸡形目雉科鹇属
生态: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中低海拔的阔叶林或混生林。
分布:台湾特有鸟种。
繁殖:繁殖期2-7月。一雌一雄制,2月初即开始配对。通常营巢于m的原始阔叶林中,偶尔也在混交林中营巢。一般置巢于隐蔽而阴暗的倒木下或岩石间。结构较为简陋,呈浅盆状,大小为直径24-28cm,深5-10cm。每窝产卵3-7枚,间隔2-4天产1枚卵,卵乳白
色、微沾淡黄色,大小为51-55. 3mm&39. 4&43.3mm,平均53.
2mm&40.9mm,平均重41g,孵化期26-29天
保护: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IUCN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白鹇 b&i xi&n
学名:Lophura nycthemera
别称:银鸡、银雉、越鸟、越禽、白雉。中国哈尼族吉祥物。
分类: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鸡形目雉科鹇属
英文名称:silver pheasant
生态: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在中国云南高黎贡山地区,则主要栖于海拔米的山地阔叶林。
分布: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泰国、越南。
繁殖:繁殖期4-5月。一雄多雌制,营巢于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巢的大小为外径32-36厘米,内径19-24厘米,深9.5-11厘米。每窝产卵4-8枚,卵淡至棕褐色、被有白色石灰质斑点,卵的大小为46.7-54.7毫米&36.3-39.5毫米,平均38毫米&50.6毫米,平均重36.48
克。通常每隔1日产1枚卵,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24-25天。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大羚羊 da ling yang
学名:Taurotragus oryx
别称:巨羚、伊兰羚羊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薮羚族
分布:北非
繁殖:繁殖季节发生在雨季。雌性孕期262-270天,每胎产1仔。雌性性成熟2-3岁,雄性性成熟4-5岁。野生伊兰羚羊寿命15-20岁,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25岁。
生态:栖息在南部非洲的辽阔平原及非洲大平原的山脚。它们吃草、树枝及叶子。它们是晨暮活动,但在太阳照射强烈时则不太活动。
斑马ban ma
拉丁学名:Equus quagga;Equus zebra;Equus grevyi
英文名称:zebra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分布:非洲
生态:栖居在干燥、开阔、灌丛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带,山斑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岳地带活动;普通斑马栖于平原草原;细纹斑马栖于炎热、干燥的半荒漠地区。
繁殖:雌兽的妊娠期约为11-13个月,每隔3年生产1次。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约为6个月,3.5-4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保护: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
弯角大羚羊
弯角大羚羊wan jiao da ling yang
英文名: Scimitar—horned oryx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仅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北部的苏丹、尼日尔、乍得等国的少数地区。
生态:栖息于沙漠和半沙漠地区,集群生活,每群20~70头不等, 夜行性,黄昏直至黎明时分活动觅食,白天躲在阴凉处避暑。
繁殖:全年均可交配繁殖,但集中于3~10月,母兽的妊娠期约8~10个月,每胎产1仔,哺乳期3~4个月,幼仔2岁性成熟,最高寿命25年。
保护:IUCN保护级别EW野外灭绝
河马 he ma
学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河马科、河马属
英文名称:Common Hippopotamus/Large Hippo/Hippopotamus
分布:非洲
生态:一般生活于河流、湖泊、沼泽附近水草繁茂和有芦苇的地带,有些栖息的海拔高度可以达到2400米。
繁殖:在水中交配,没有固定繁殖季节,雌兽的怀孕期为210~255天,在水中生产,每胎产1仔。初生幼仔体重为40~50千克,出生后5分钟就能行走和游泳。4~6个月,能吃草,哺乳期约为1年,雌性通常单一承担的后代抚养期延长至18个月。雌性成熟在7~9岁,雄性在
9~11岁之间,寿命大约30~40年。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12年哺乳纲红色名录——易危(VU)。
长颈鹿 chang jing lu
学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
别称:麒麟、麒麟鹿、长脖鹿、长着豹纹的骆驼、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
英文名称:Giraffe
分布:非洲的南非、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是南非的国兽。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长颈鹿科、长颈鹿属
生态:长颈鹿9个亚种,全部栖息于非洲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灌丛、开放的合欢林地、干旱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和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活动区域介于5和650平方公里。
繁殖:繁殖期不固定,全年都可以发生交配,高峰在雨季。孕期15个月,每胎产1仔,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长颈鹿4岁时性成熟,但雄性在七岁前很少有交配的机会。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0-25年,圈养的可以活到30岁。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亚洲象 ya zhou xiang
学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别称:印度象、大象、野象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长鼻目、象科、亚洲象属
英文名:Asian elephant
分布:东南亚、南亚等热带地区
生态: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繁殖:孕期约为600-640天,每胎产1仔,平均寿命为65-70岁,也有甚至能活到110-130岁的说法。雄象在10到17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象在9到12岁之间。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⒊1——(Endangered A2c)。
狮子& shī zi
学名:Panthera leo
英文:Lion
别称:狮、狻猊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
分布:非洲草原、亚洲印度,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的狮寿命最长超过30年。母狮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个幼仔。性成熟,雌性得长到2-3岁,雄性则要5-6岁。70%-80%的幼狮都活不过两岁。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1狮人民公园1
4沁阳/郑州幼狮3+2
斑鬣狗 ban la gou
学名:Crocuta crocuta
别称:斑点鬣狗
英文名称:Spotted Hyaena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鬣狗科
分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二大的食肉动物。
生态:栖息于多种类型的开放式或干燥环境。
繁殖:全年都能繁殖,雨季为产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产2仔,雄性2岁、雌性3岁性成熟。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金钱豹馆4-8
金钱豹 jīn qi&n b&o
学名:Panthera pardus
英文名称:Leopard
别称:豹、花豹、银豹子、豹子、文豹、开普士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
生态:栖息环境多种多样,从低山、丘陵至高山森林、灌丛均有分布,都是具有隐蔽性强的固定巢穴。
繁殖:野外金钱豹完全性成熟年龄均为4岁。繁殖时争雌行为激烈,冬末春初,3~4月份交配,孕期约三个月,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初生幼体500克左右,幼豹于下一年5~6月离开长豹,独立生活。约三年可达性成熟阶段。
分布:金钱豹分布地区十分广泛。在中国,豹至少有华南豹、华北豹和远东豹3亚种分布
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濒危(E)。IUCN等级:濒危(EN)。 CITES:附录I。
大熊猫 d& xi&ng māo
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称:Giant panda
别称:猫熊、竹熊、银狗、洞尕、杜洞尕、执夷、貊、猛豹、食铁兽。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
分布: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生态:栖于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喜湿。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种群数量约1600只,
80%以上分布于四川。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保护: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EN)。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红袋鼠 hongdaishu
学名:Macropus rufus
别名:红大袋鼠、赤大袋鼠或大赤袋鼠,赤大袋鼠一般指红袋鼠。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双门齿目袋鼠科大袋鼠属
分布:澳大利亚
生态:栖息在澳洲中部的干旱内陆,以及较少树生长的辽阔平原。
繁殖:全年均可繁殖。雌性是胚胎滞育的,即可以延后下一胎的出生,直至前一胎的幼袋鼠离开育幼袋。袋鼠的孕期为343天,妊娠期约为33日,每胎产1仔。幼袋鼠出生后约235日就会永久离开育幼袋,但要到12个月大才会断奶。它们一般1.5—2岁性成熟,寿命20—22
1、东北虎4只=2对
东北虎 dong bei hu
学名:Panthera tigris ssp.altaica
英文:North-east China Tiger
别称:西伯利亚虎、阿尔泰虎、满洲虎、乌苏里虎、朝鲜虎、阿穆尔虎。
分类: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西伯利亚虎。
分布:亚洲东北部。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地带,独居,无定居,具领域行为,活动范围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夜行性,感官敏锐,性凶猛,行动迅捷,善游泳,不善爬树,很少袭击人类。主要捕食鹿、羊、野猪等大中型哺乳动物,也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捕食方
式为偷袭。繁殖孕期为103至105天,一胎生2至4仔,二至三年生产一次,野生寿命15至17年,最高为20年,人工饲养情况下寿命为20-25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华盛顿公约》Ⅰ级保护动物。
2、白虎2亚成体3大连5
白虎 b&i hǔ
学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
别 称:白化孟加拉虎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
分布: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孟加拉
栖息:生活于森林山地等环境中,单独生活,夜行。
繁殖:没有固定繁殖季节,3—4岁性成熟,孕期100,每胎2—4仔。寿命约20年。
3、人民公园的1
4、孟加拉虎2
5、福建南平1大4小
水帘洞猕猴
猕猴 m& h&u
学名:Macaca mulatta
别称:猢猴、黄猴、沐猴、恒河猴、老青猴、广西猴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猕猴属
分布: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生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阔叶林。
繁殖: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保护: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易危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小小动物园
学名: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别称:貉子、狸、椿尾巴、毛狗、浣熊
英文名:raccoon dog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
分布:亚洲、欧洲,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生态: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善于爬树。犬科动物中惟一一种冬眠动物,
繁殖:2、3月间为交配期,怀孕52~79天。5、6月间产仔。一雄配多雌。每胎5~12仔。天敌有狼、猞猁等。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
学名:Meles meles
别称:狗獾、欧亚獾、獾八狗子
英文名称:brock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鼬科、獾属
分布:分布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群居动物。夜行性动物,11月-次年3月冬眠,多栖息在丛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丘陵的灌木丛中。善挖洞。食性很杂。
繁殖:1~2岁性成熟,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产仔3~4只。每年只繁殖1次。
浣熊 huan xiong,
学名:Procyon lotor
别称:食物小偷、干脆面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浣熊族、浣熊属
分布:原产自北美洲,现为无危物种。
生态:栖息地必须临近水源,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森林地区,也可以生活在农田、郊区和城市地区。
繁殖:只在繁殖期才会成对。浣熊的交配季节为1或2月,妊娠期是63~65天,每年生产一次,在4或5月产下幼子,一胎3~7个。野生的已知最长寿命为12年。
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
海狸鼠 hai li shu
学名:Myocastor coypus
别称:河狸鼠、狸獭、沼狸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海狸鼠科
分布:南美洲。
繁殖:生长快,繁殖力强。成年鼠的生长期为7~9个月,体重可达6~12公斤,体长45~60厘米。幼鼠发育到3个月即可配种,怀孕期为132天。产后的第二天即可选配,一年可生产二胎,每胎产6~14只,盛产期二年可产5胎。一年四季都可配种、分娩。
豪猪 hao zhu
学名:Hystricidae
别称:旧大陆豪猪
英文名称:Old World porcupine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豪猪科
分布:分布于非洲、欧洲的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草原中。
生态:栖息于山坡、草地或密林中。洞居。夜间活动,并常有一定路线。繁殖:每年繁殖1次,1胎4仔。
繁殖:印度豪猪的怀孕期为90天,南非豪猪为93-94天,非洲扫尾豪猪为100-110天,尼泊尔豪猪为105天,长刺豪猪为112天。新出生的小豪猪体重在300-330克之间,9-14天后可以吃固体食物。由母豪猪照顾13-19周,但是出生4-6周后它们开始自己觅食。豪猪60%都是一
窝生1只,30%一窝生2只,野生豪猪每个夏天只生1窝。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彩豚 cai tun
分类:哺乳纲,啮齿目,豚鼠科
别名:逆毛绒豚鼠
分布:秘鲁、巴西、圭亚那、巴拉圭、哥伦比亚等地
繁殖:母豚的妊娠期为56—68天,所怀仔数一般在3—5只,有的6—8只。幼豚15--20天断奶,断乳后分开喂养。
海狮表演馆
海狮 hǎi shī
学名:Otarriinae
英文名称:Sea Lion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鳍足目、海狮科
分布:海狮分布于北太平洋、美国西北部沿海、南美洲沿海以及澳大利亚西南部沿海。
生态:无固定生活空间,多生存在食物充足的地方。
繁殖:海洋哺乳动物。雌兽每胎仅产1仔,幼仔
3-5岁性成熟,繁殖时期在海岛岸边或浮冰上进行交配、育幼和换毛。5-8月间1只雄兽和10-15只雌兽组成多雌群体,不论雌雄,前五年迅速成长。寿命可达20年以上。
保护: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灵长馆10间
1、大山魈1
山魈 shan xiao
学名:Mandrillus sphinx,
别称:鬼狒狒、世界上最大的猴科灵长类动物。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山魈属
分布: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
生态:山魈喜欢栖息于稠密的热带多岩石地带。
繁殖:山魈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
3岁性开始成熟,繁殖期不固定,孕期6个多月(190天左右),每年一月到四月间产仔。每胎产1-2仔。4-6岁性成熟。幼年山魈毛发为黑色,雄性六岁时离开父母,自己在群体中生存。野外条件下,寿命约20年,交配季节是从6月到10
月,每两年繁殖一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终年发情交配。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易危(VU)。
2、小山魈2
3、节尾狐猴4
环尾狐猴 huan wei hu hou
学名:Lemur catta
别称:节尾狐猴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狐猴科、狐猴属
英文名称:Ring-tailed Lemur
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南部和西部的干燥森林中
生态: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在环尾狐猴栖息的区域往往会有水源存在,使附近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被称为“森林走廊”。
繁殖:发情交配多发生在11-12月,雌兽孕期约5个月,一般每胎产1-2仔,偶有3仔。幼仔半岁后即可独立生活,2-3岁性成熟。繁殖期在哺乳动物中最短,每年仅两周,一只雌猴接受雄猴的时间不足一天。寿命约18年。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禁止在国际间的交易。
4、松鼠猴10
松鼠猴 song shu hou
学名:Saimiri sciureus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卷尾猴科松鼠猴属
分布:南美洲
生态:生活在原始森林、次生林以及耕作地区、以及海平面至海拔1500米高处的树林中,通常在靠近溪水的地带活动。是唯一会长时间待在地面上的品种。
繁殖:每年的9-11月发情交配,妊娠期为160-170天,每年产一仔,幼猴出生后即能攀爬,雄性4岁性成熟,雌性为2.5岁,雌性会照顾后代至其独立,雄性则不会参与哺育后代。寿命10-12年。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5、黑帽悬猴4
黑帽悬猴 hei mao xuan hou
英文名:Black-capped Capuchins
学名:Cebus apella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悬猴科
分布:南美洲
生态:习惯栖息于海拔2700米的潮湿热带森林。
繁殖:怀孕期为180天。每胎产1仔。4~7岁达到性成熟。
保护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黑帽悬猴被列入附录ΙΙ。
赤猴 chi hou
学名:Erythrocebus patas
别称:非洲金丝猴,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沟通方式最复杂的物种,奔跑速度可达50公里/小时,是灵长目中速度最快的一种。
英文名称:Patas Monkey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赤猴属
分布:西非
生态:生活在非洲靠近撒哈拉沙漠的干旱地区和深草丛生的稀树草原上。主要栖息在热带稀树草原和林地,它们可以忍受干旱条件,其中一些被发现接近撒哈拉大沙漠的南缘。
繁殖:一般于11月至12月发情。次年3月至6月产仔,或3年生2胎,每胎产一仔,妊娠期平均为5个月左右,哺乳期约4个月。雌猴2.5-3岁性成熟,雄猴4-5岁性成熟,但最早于6-7岁参与交配。在饲养条件下寿命长达25-30年。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7、阿拉伯狒狒3
阿拉伯狒狒 a la bo feifei
学名:Papio hamadryas&
别称:埃及狒狒 狗头猴,是狒狒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在体型上具有明显的雌雄二型性。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猴科狒狒属
英文名称:Hamadryas Baboon/Sacred Baboon
分布:非洲的索马里北部、苏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和阿拉伯湾的岛屿上,是当地最著名的灵长类动物。
生态:栖息于热带稀疏的干草原和半沙漠地带树木稀少的山石坡上。
繁殖:阿拉伯狒狒每年繁殖一次,雌兽的孕期大约为172天,每胎仅产1仔。半年以后,雌兽就给幼仔断奶,幼仔在5-7岁时达到性成熟,寿命为15-20年。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鸵鸟 Tuo Niao
学名:Struthio camelus
英文名:Ostrich
为鸵鸟科唯一的物种,是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也是世界上现存体型最大的鸟类。高可达2.5米,全身有黑白色的羽毛,脖子长而无毛,翼短小,腿长。平时速度达60km/h,最快达72km/h。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鸵鸟目鸵鸟科鸵鸟属
分布: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的非洲东部沙漠地带和荒漠草原
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旱季筑巢。一雄多雌,每2日产卵一枚,数日内共可产卵多达10~20枚;一窝蛋30-60枚。雄鸟夜间孵卵,白天则由雌鸟担任。孵化温度36.90℃,湿度25~35RH%,孵化期40~42天。雏鸟为早成鸟,寿命约25~40年
保护: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鸸鹋 &r mi&o
学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
英文名称:Emu
别称:澳洲鸵鸟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鹤鸵目鸸鹋属
分布:是澳洲的特产,是澳大利亚的国鸟。是世界上第二大鸟类。
生态:栖息于澳洲森林和开阔地带,吃树叶和野果。鸸鶓终生配对。鸸鹋生活繁殖:
繁殖:成熟期长达3年,一只成年雌鸟只在每年的11月至翌年的4月产蛋,每次7-15枚,孵卵责任由雄鸟承担。鸸鹋是早成雏,野生鸸鹋可以活10年,家养的可以活20多年。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学名:Ursus thibetanus
英文名称:Himalayan Black Bear/Asiatic Black Bea
别称:黑熊、月熊、月牙熊、狗熊、黑瞎子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属
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生态:从低海拔600米的热带雨林到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干旱河谷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都有栖息。繁殖:北方的黑熊冬眠,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
俄罗斯黑熊每年的6~7月份交配,幼仔通常在12月至翌年3月出生;巴基斯坦黑熊通常在10月份才会交配,幼仔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后降生。自然界雌熊隔年生殖一次。幼熊通常会在1或2月出生,每胎1-3仔,幼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个月断奶,并在首个冬天和雌熊一起生
活。而第二年冬天它们已独立生活。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棕熊& zōng xi&ng
学名:Ursus arctos
英文:Brown Bear
别称:灰熊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熊属
分布: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大陆大部分地区,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没有固定栖息场所。冬眠。奔跑时速度可达56公里/时。
冬眠期间产仔。棕熊的婚配季节一般是在每年的5-7月。母熊的妊娠期约有6-9个月,初春生育,产2-4仔,通常是两个。母熊用一年半的时间抚养小熊。小熊刚出生时只有300克重,
30-40天后才能睁开眼睛,半岁以后开始以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公熊不养育后代,幼熊要
长到4-6岁才会性成熟,生理成熟要到10-11岁左右。野外生活的棕熊寿命约有20-30年,圈养棕熊,寿命最长活到了50岁。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境内喜玛拉雅棕熊、东北棕熊和西藏棕熊三个亚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级。
梅花鹿 m&i huā l&
学名:Cervus nippon
英文名称:Shansi Sika, Sika, Sika Deer
别称:花鹿,鹿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属
分布:中国,日本和俄罗斯。
栖息: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
繁殖: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每胎产1-2仔。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LC)。
保护: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麋鹿 m& l&
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
别名:四不象,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象。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麋鹿属
英文名称:P&re David's Deer
分布:中国。南海子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大丰麋鹿保护区
生态:沼泽地活动
繁殖: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2岁时性成熟,雄性小鹿2岁长角分叉,6岁叉角发育完全,理论寿命为25岁。
保护: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野外绝灭(EW)。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
学名:Connochaetes taurinus
别称:黑尾牛羚
英文名称:Blue Wildebeest
分类:哺乳纲 偶蹄目 牛科 牛羚属
骆驼 果下马 羊
野骆驼 ye luo tuo
学名:Camelus ferus
学名::Camelus ferus
英文名称:Bactrian Camel
别称:双峰驼、野驼、野双峰驼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骆驼属
分布:中国、蒙古
生态:栖息于干草原、山地荒漠半荒漠和干旱灌丛地带。分布海拔可超过4000米。
繁殖:野生双峰驼在繁殖期都是“一夫多妻制”。雌性每2年繁殖一次,怀孕期约400天,翌年3~4月生产,每胎产1~2仔。4~5岁时性成熟,成年寿命可达35~40年。野骆驼已成为比大熊猫更为珍稀的野生动物,当前全世界的野骆驼只剩下不到一千只,而且仅存于中国新疆
、甘肃及这两个省(区)与蒙古国交界地带的荒漠戈壁这极狭小的“孤岛”地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日生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极危物种(CR)。
果下马 guo& xia& ma
分布:原产地中国西南,文献记载《岭外代答》、《颜氏家训》历史约2100年前,是罕见的马匹,因身材矮小,骑着它能穿行于果树下,因此得名“果下马”
生态:中国的汉宫矮马是汉代果下马的后裔。1987年成立了矮马登记会(现名中国马业协会矮马登记会),挂靠中国马业协会及农科院畜牧所。果下马的保种点有广西德保,江苏沛县。中国矮马最大的特点是耐力强。广西德保地区成为仅次于英国谢特兰矮马的第二大矮
马源流。四川安宁果下马、云南马关矮马、陕西宁强矮马、江苏汉宫矮马也有果下马品种,不过都没有德保果下马的血统普及。
学名:Caprinae
英文名称: ram,sheep,goat
别称:山羊
分类: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族山羊属、盘羊属
分布:区域欧洲,现引进北美。羊又称为绵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原为北半球山地的产物,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体形较胖,身体丰满,体毛绵密。头短。雄兽有螺旋状的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羊为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生活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原始居民,就已开始选择水草丰茂的沿河沿湖地带牧羊狩猎。
灰鹤普通亚种
学名:Grus grus lilfordi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鹤形目鹤科鹤属灰鹤种灰鹤普通亚种
分布: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华北、华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生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河滩、旷野、湖泊以及农田地带;其中尤为喜欢以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湖泊和沼泽地带。
繁殖:繁殖期4-7月。一雌一雄制。营巢于沼泽草地中干燥地面上。巢的大小为直80-100cm,高20-30cm。每窝通常1-3枚,卵为褐色或橄榄绿色、被有红褐色斑,卵的大小为93-101mm&60-62mm。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
天鹅 tiān &
学名:Cygnus
英文名称:swan
别称:中国古代称天鹅为鹄、鸿、鹤、鸿鹄、白鸿鹤、黄鹄、黄鹤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天鹅族天鹅属
分布: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天鹅是一种冬候鸟,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
繁殖:天鹅主要在中国的北部和西部繁殖,在华中及东南沿海越冬。雌天鹅在每年的五月间产下二三枚卵,然后孵卵,雄鹅守卫。一过十月份,它们就会结队南迁越冬,养息。天鹅是飞高冠军,飞行高度可达9千米,天鹅能活20年,人工豢养可活50年以上。天鹅性成熟时
间为3-4年,性成熟后一年繁殖一次,卵的体积较大,幼鸟为早成雏。
雁鹅 y&n &
英文名称:Yan Goose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
繁殖:开产日龄雁鹅开产日龄为240~270天。年产蛋25~30枚。蛋重135~150
g。就巢性为100%。公母鹅种鹅的比例为1:5。
保护:2000年被农业部列为重点保护的地方鹅品种之一,现处于濒危保护状态。
白鹅 bai e
学名:Cygnus cygnus
别称:大天鹅,鹄、咳声天鹅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天鹅属
分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
生态:栖息于大型湖泊水库中,在中国南方常见本物种与小天鹅混群。
繁殖:一夫一妻制,窝产3-7枚白色或象牙色卵,大小约为115&70毫米,卵重大约为330克左右,孵化期35天。巢大多筑于浅水中。外径可达2米,巢位高出水面0.5~1.5米。巢间的距离在100米以上。野生大天鹅寿命20岁。
秃鹫 tu jiu
学名:Aegypius monachus
别称:狗头鹫、夭勒、狗头雕、座山雕、欧亚黑秃鹫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秃鹫属
英文名称:Cinereous Vulture/Eurasian Black Vulture/Black Vulture
分布:非洲西北部、欧洲南部、西班牙、法国南部、罗马尼亚、巴尔干半岛,往东经小亚细亚、阿拉伯北部、中亚、伊朗、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西部、印度、蒙古、塔吉克斯坦、阿尔泰,一直到西伯利亚南部。
生态: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
繁殖:繁殖期3-5月。营巢于森林上部,也在裸露的高山地区营巢。巢多筑在树上。通常新巢直径为1.3-1.4m,高0.6m,而到后来直径竟达2m以上,高超过1m。巢呈盘状,巢距地通常为6-10m。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污白色,具红褐色条纹和斑点,卵的大小为84-97mm&64
-72mm,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52-55天。
保护: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
金雕 jin diao
学名:Aquila chrysaetos
英文名称:Golden Eagle
别称:金鹫、老雕、洁白雕、鹫雕
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隼形目鹰科真雕属
分布:北半球温带、亚寒带、寒带地区
生态: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别是高山针叶林中,冬季亦常在山地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活动,最高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白天常见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巅,以及空旷地区的高大树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丛等处捕食。
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每窝产卵1-3枚,卵为肮白色或青灰白色、具红褐色斑点和斑纹,大小为74-78mm&57-60mm。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45天。雏鸟晚成性,一般只有一二只能够存活,孵出后经亲鸟共同抚育80天即可离巢。
保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ⅡI
级濒危鸟类、列入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易危种、中国濒危珍稀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c接口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