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最近人事任免凤羽镇有多少人玩qq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_百度百科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
起凤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村委会3.00公里,距离镇6.00公里, 国土面积12.05平方公里,海拔2175.00米,年平均气温14.00℃,年降水量74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蚕豆、油菜等农作物。有耕地3694.36亩,其中人均耕地1.12亩;有林地14085.0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25户,有乡村人口3372人,其中农业人口3372人,劳动力228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85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4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9.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1]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694.36亩(其中:田3322.32亩,地372.04亩),人均耕地1.12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蚕豆、油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408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2.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0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0.00亩。[2]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基础设施
该村2012年底,全村有840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825户通电,有40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60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9户。该进村道路为属于砂石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6.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280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5亩。该村到2012年底,有8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6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42.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89.00万元,畜牧业收入505.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16头,肉牛0头,肉羊1200头); 林业收入124.0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826.00万元, 工资性收入1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11.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49人 ,在省内务工496人,到省外务工353人。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农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2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46.08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水稻、玉米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825户,共乡村人口3372人,其中男性1761人,女性1621人。其中农业人口3372人,劳动力2284人。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58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21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3.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6.0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起凤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凤羽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6.00公里。截止2012年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50人,中学生140人。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7人,党员中男党员60人,女党员17人。 团员79人。[3]
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委会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6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693.3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768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4]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洱源县介绍_云南大理州洱源县地名网
云南大理州洱源县
地名:洱源县隶属:行政代码:532930代码前6位:532930长途区号:0872 邮政编码:671200车牌号码:云L行政级别:县人口数量:约32万人人口密度:111人/km2辖区面积:2875平方公里 洱源县相关网站:????????????????
197km2  茈碧乡位于洱源县中北部,东接三营,南连县城,西毗乔后,北界剑川县沙溪。国土面积有197平方公里,海拨2090米,年均气温13℃至14℃,所降雨量700-……
44km2  邓川古为邓赕诏之地,因苴河、罗时江、永安江三江在此并流形成“川”字型而得名。邓川镇于1985年12月建制,地处洱源县东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州府下关5……
  位置面积 右所镇位于洱源县城东南部,东经100°03′,北纬26°01′,东有马鞍山与鹤庆县西邑镇、黄坪镇相靠,南有德源山、云弄峰与邓川镇、江尾镇、大理……
274km2  一、基本概况  三营历史悠久,是六诏时期的施浪诏故地,元世祖忽必烈入大理时以此为吐蕃襟喉,留军三百户镇守,“三营”因之得名。1958年至1961年,设剑……
  " 位置面积 凤羽位于洱源县城西南部,东邻右所,西靠炼铁,南接大理花甸坝和漾濞县脉地乡,平均海拔2200米,全镇国土面积20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凤翔村……
  位置面积 乔后镇位于洱源县西北部,地处东经99°46′10″,北纬26°6′,东连茈碧乡,南接炼铁乡,西毗云龙县长辛乡,北壤剑川县弥沙乡、沙溪镇。国土总……
267km2  乡镇简介
云南省洱源县牛街乡
牛街乡地处云南洱源东北,处东经99度59秒,北纬26度15秒,东与鹤庆县接壤,西北与剑川县山水相连。全乡下辖1……
  位置面积 炼铁乡位于洱源县西南部,东邻凤羽镇,南接漾濞县,西毗西山乡,北连乔后镇。全乡国土面积246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炼铁村,离县城50公里,海拔20……
512km2  一、基本概况  西山乡位于洱源县西南部,地处西罗坪山脉,距县城92公里,东起黑惠江,南同漾濞县毗邻,西与云龙县接壤,北隔乔后镇与剑川县相望,处在洱源、剑……
   Eryuan County
    洱源县位于大理市北,洱海之源。国土面积2875平方公里,是白、彝、回、傣、傈僳等23个民族杂居、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1999年末总人口32.04万人。洱源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被人们赞誉为“鱼米之乡”、“梅子之乡”、“乳牛之乡”、“温泉之乡”、“兰花之乡”,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还以其灿烂的文化、古朴神奇而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
    洱源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大理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藏公路、大丽公路穿境而过,县境内旅游景点集中连片,形成地上地下,热水冷水,湖泊山川,名胜古迹、民族风情全方位立体开发的格局。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年产38-78℃温水308万立方米。建材资源质地优良,尤以品质一流的米黄、桃红大理石为人所赞。洱源县探索和总结出了一条符合县情的烤烟、林果、乳畜、水产、大蒜、生物资源、旅游等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成旅游文化大县、绿色经济强县的总目标,扩大开放。
  建置沿革
    洱源,西汉至隋朝均属叶榆县地。唐麟德元年(664)设治,境内置浪穹、邓备、舍利等州,六诏中境内有浪穹、邓赕、施浪,南诏时为浪穹州。大理国时设宁北赕、邓赕、凤羽郡。元宪宗七年(1257)置浪穹、德源两个千户所,隶大理万户府。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行省建立,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隶大理路。明裁凤羽县,并归浪穹,设邓川州,领浪穹县,隶大理府。
    清沿明建置。民国元年(1912),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两县先属迤西道,后属大理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洱源、邓川两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同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称为洱源县。2003年12月,区划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归大理市,江尾镇改称上关镇;2005年1月,茈碧乡和玉湖镇合并后称为茈碧湖镇。2006年末,洱源县辖茈碧湖、邓川、右所、三营、凤羽、乔后等6镇和牛街、炼铁、西山等3乡,共2个社区、88个村委会。
  自然地理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与鹤庆县相连,南与大理市、漾濞县接壤,西与云龙县分疆,北与剑川县相毗邻。全县总面积2533平方千米。县城驻地茈碧湖镇,海拔2060米,距省会昆明471千米,距州府下关73千米。洱源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具有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四序恒温”、立体气候和区域性小气候明显等特点。年平均降水732毫米,50多年来年降雨量最多的是1966年,达1140.5毫米,最少的是1958年,仅为469.7毫米。年平均日照39.4小时,日照百分率55~57%。
    洱源坝区(温凉层)年平均气温13.9℃,50多年来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日,达32.0℃,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日,为-8.1℃。2月尾“回头霜”,4月初“倒春寒”,5~6月干旱,7~9月连续降雨的洪涝,8月底9月初低温,“一冬干”、“一春干”,以及局部地区的冰雹是境内间有发生的主要灾害性气候。2006年,洱源地区总降雨量547.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171.4毫米,比上年偏少25.6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3℃,较历年偏高1.1℃;年日照总时数为2477.3小时,比历年平均偏多49.4小时,比上年偏多149.5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为-2.6℃。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境内山岭纵横,层峦叠嶂,盆地、河谷错落其间,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山溪河流如织。
    全县海拔从1645米至3958.4米,地形垂直变化明显,地貌复杂多样。县域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马鞍山、中部罗坪山、西部西罗坪山三支主山脉从北至南纵贯全境,形成东南部落漏河峡谷、西部黑江峡谷,以及中部三营、玉湖、凤羽、右所、江尾等五个高原盆地。境内水文也呈多样性特征,主要河流有黑江、凤羽河、弥茨河、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天然湖泊有海西海、茈碧湖、西湖和东湖,共汇入较大的支流100条、山溪436条。河流、湖泊随山势分为黑江、弥苴河、落漏河三大水系,分属金沙江、澜沧江两大流域。东北部马鞍山支系南无山为境内最高点,海拔3958.4米;西部黑江南出县境处的乌梢箐口为最低点,海拔1645米。
  民族宗教
    洱源是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白、汉、彝、回、傈僳、纳西、傣、藏等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境内共有27个民族成分。2006年底,全县人口2758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270人,占总人口的67.9%。白族人口169759人,占总人口的61.5%。汉族88574人,占总人口的32.1%;彝族9338人,回族6211人,傈僳族1080人,藏族208人,纳西族404人,傣族120人。洱源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又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县内的8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境内存在的宗教有本土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从本土宗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族本主崇拜等。宗教中除伊斯兰教外,每一种宗教几乎都是几个民族共同信仰,7个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本土宗教。
  旅游名胜
    洱源县地处丽江、大理、迪庆三大风景区的枢纽地带,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风格多样的旅游资源。境内风景区名胜众多,多达200余处,可分为西湖、茈碧湖、海西海、鸟吊山景区。茈碧湖清如碧玉,它不仅盛产“巳时开放而未时收”的珍稀植物“茈碧花”而著名,而且还因湖中奇异的“水花树”和罴谷山麓宛若世外桃源的梨园景色而令人神往;西湖水乡湖中有村,村中有湖,柳岸芦湾,烟渚渔歌,“然有江南风景”;海西海青山环抱,漪澜静谧;鸟吊山松涛O@,杜鹃灿烂,更有百鸟朝凤的奇观。境内还有许多奇峰幽洞、-甘泉,以及雾蒸霞霭的温泉、如雪花撒落的梅园。
    洱源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项,其中省级2项、州级4项、县级13项。唐初浪穹诏主丰时设治颍州巷、筑凤凰台、凿白沙井,南诏统一六诏时白洁夫人率兵抗敌,明大将傅友德与元右丞普颜笃大战佛光寨,明建文帝避难眠龙洞、躬耕石龙寺等等,都留下许许多多传说和遗迹。洱源是清华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甑墓氏纾墙夥耪秸逼诘母锩锨亍6锤髯迦嗣袂诶椭腔郏芨枭莆瑁丛炝搜だ龆嗖实拿褡逦幕6词恰吧窕巴豕薄疤炫龈璧牡胤健保侵摹鞍鬃暹锬胖纭薄:庥肷缴渌肴人诙嗟娜宋木肮郏ㄓ舻拿褡宸缜椋锹糜瓮蹲实睦硐胫兀步嗟挠慰头字另忱础2006年,全县有星级宾馆2家,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2.93亿元。
  物产资源
    洱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特点突出。境内高山、亚高山与河谷、盆地相间,具备亚热带至高山寒温带的各种自然环境。现存厥类以上高等植物700多种,种子植物的15个地理成分齐全,有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11种(一类1种,二类10种)。在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中,针叶林地域分布最广,常见树种分属43科、95属、249种。鸟类有上百种。
    罗坪山至点苍山一线及西部广大山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其中久负盛名的鸟吊山,候鸟南迁时节,百鸟翔集,蔚为壮观。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2种,其中一类的有金钱豹和黑鹿两种。随着山林经营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覆盖率不断回升,一些曾绝迹多年的野生动物种群活动也相继出现。中草药材品种多、蕴藏量大,植物类达860多种,动物类也有10余种。花卉资源中,兰科植物约有16属、12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10%和12%。洱源,家养兰花历史悠久,名品层出,是全国闻名的“兰花之乡”。洱源坝区沃野平畴,分布着广阔的水域,主产稻谷、蚕豆、烤烟、油菜、大蒜及各种水产品。早熟大蒜个头大、色泽好、食味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倍受中外客商青睐,大蒜种植已发展成产值超亿元的农村产业。得灌溉之利,享渔田之饶,洱源向为“鱼米之乡”。且水草丰茂,饲料充足,乳牛饲养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乳牛之乡”。山区土地广袤,牧草丰盛,主产玉米、薯类和杂粮,林果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境内适宜梅子生长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渥,所产鲜梅个大肉厚质优,种植、加工、销售相连接的梅子产业已经崛起,洱源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梅果之乡”。
    传统名特产品邓川乳扇、凤羽砚台等享誉省内外,“蝶泉”甜奶粉、“洱宝”雕梅和青梅爽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洱源素有“高原水乡”之称,水资源极为丰富。西部黑江水系是澜沧江的主要源流之一,多年平均径流量6.38亿立方米;干流最大洪水达每秒1120立方米,境内落差达375米,平均坡降6.4‰,极具水电开发价值。东部氵弥苴河水系由弥茨河、凤羽河、海尾河、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等6条河流,以及与之连通的海西海、茈碧湖、西湖、东湖4个湖泊组成,水流南注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4.82亿立方米,占洱海多年平均径流量8.13亿立方米的60%,洱源因之被称为洱海之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0.7万千瓦,水电开发极具潜力。洱源地处滇西高温热水区,地热资源得天独厚,是闻名遐迩的“温泉之乡”。境内分布有九台――玉湖、牛街――三营、下山口――城西――温水等地热主显示区,共有30余处自然出-,水温在30~90℃,矿物质含量均达医疗热矿水标准。
    近年来,以大理地热国和下山口温泉度假村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不断升温,开发力度正在加大。洱源境内已发现矿种25个,已知矿产地50余处。金属矿有金、银、铅、锑、铜、锌、钨、锰、铁、钛、镁、铝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岩盐、硅藻土、大理石、石灰石、褐煤、泥炭(草煤),尤以建筑石材储量大、品质优。茈碧米黄大理石、焦石墨色大理石石质细润,色泽明丽,商品价值高,颇具开采价值。
  教育卫生
    2006年,洱源县大力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一补”学生达31790人,年内减免费用和发放补助资金共计604万元。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77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06所,幼儿园49所。全县小学教职工1170人,初中教职工645人,高中教职工273人,职业高中教职工50人,县机关幼儿园教职工14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职工9人,教育行政10人,教育局事业人员和中心学校人员77人。2006年,洱源县普通高考报考1056人,上线人数959人,上线率90.63%,其中本科上线率达63.1%。全县普通高考上线人数跃居全州第四位,再次刷新了全县的高考的历史成绩。洱源二中和洱源职中上线率首次进入全州前10名。中考报考3076人,平均分455.14分,总分在600分以上的有201人。其中县属高中录取1348人,省州重点高中录取95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2%和95.85%。
    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16个(不含诊所),床位511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6人。其中执业医师189人,执业助理医师65人,护士133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卫生医技人员1.6人、床位1.9张。初级卫生保健工作1997年全面完成达标,1所医院达一级乙等医院标准,2所医院达国家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中医试点县建设工作经省卫生厅验收达标,并被授予“云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农林牧业
    2006年,洱源县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年内,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1958万元,比2005增长14.4%。其中:农业产值66967万元,林业产值4594万元,畜牧业产值46473万元。全县粮食种植面积38.46万亩,粮食总产量13.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1586.12万千克;种植烤烟3万亩,收购烟叶8.9万担;种植早熟大蒜4.3万亩,总产量7933.29万千克,产值达2.7亿元;梅子种植面积8.3万亩,产量1万吨;新种泡核桃3.2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15.3万亩。2006年,林业生产继续发展,重点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核桃基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资源林政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稳步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各项林业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年内全县完成人工造林(含人工模拟飞播)总面积170394亩,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0000亩,全民义务植树82.1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9.91%。2006年,畜牧业继续呈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了畜种的改良力度,做好防疫工作。全县年末大牲畜存栏127380头,其中乳牛存栏为51420头,鲜奶产量9万吨,奶农收入13964万元。
  水利建设
    洱源县十分重视水利建设,贯彻“山、水、田、林、路、电结合,蓄、引、提、排并举”的方针,对江河湖泊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不懈地修建防洪、防涝设施,建成了蓄水、引水、提水、防洪、水土保持等众多水利设施。2006年,洱源县加大对水利项目的建设投资,完成了投资300万元的血防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完成小型水利建设项目7件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50件,全面完成总投资2205万元的茈碧湖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年末全县水库总数为15座,总库容量为15892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2座,库容量15507万立方米,占总库容的97.6%。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6.4千公顷。
  人民生活
    2006年,农村经营体制进一步创新,农村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04955万元,比2005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126元,比2005年增加230元,增长12.1%;人均占有粮479千克。在岗职工年均工资17424元,比2005年净增2 115元,增长12.1%。
    社会保障覆盖面由城镇扩大到农村,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3.6万元,城镇居民低保金348.1万元,实现就业和再就业11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5632人,城镇失业率为2.05%。实施8个扶贫村建设项目,解决了2900人的温饱和2600人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
  文化体育
    洱源,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洱源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和生产生活中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洱源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洱源,不仅拥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民族歌舞,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凤羽砚台、白族刺绣等民族工艺巧夺天工、琳琅满目,还有邓川渔潭会、三营庄稼会、洱源民族火把节、茈碧湖海灯会、海西海歌会等传统节日异彩纷呈。这里有大理地区最早的白文碑――石窦香泉碑,以及被誉为白族舞蹈“活化石”的“里格高”;民族文化方面有保存完好的白族民间音乐、吹吹腔、大本曲、本子曲、说唱艺术、方言评书故事等等。
    2006年,洱源县的第二轮县志编修全面启动,《洱源县民族宗教志》出版发行。县委、政府以州庆为主题,精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文化“三下乡”活动、庆祝建州50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碧水欢歌”文艺汇演,成功承办了大理州“体彩杯”男子篮球比赛。年底,全县有文化事业机构3个,各镇乡均建有文化站,图书馆藏书量达5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0.9%,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9%,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
以下地名与洱源县面积相当:
洱源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洱源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11楼 网友115.239.212.135于 7:31:52发表:想钓鱼了
10楼 网友220.181.51.55于 11:39:51发表:家真好
9楼 网友58.215.137.249于 20:49:32发表:旧城桥上人屎狗屎猫屎到处都是11年的时候,不知现在怎样
8楼 网友182.243.102.214于 16:18:23发表:想吃生皮了
7楼 网友171.121.18.171于 21:22:41发表:求网友得知魏怡和的身份证号给我qq
由于当时太傻在网上随便找了个身份证号就开通财付通现在不知道身份证号没法更改
6楼 网友36.63.28.161于 11:13:14发表:那里房子好卖吗?
5楼 网友36.63.28.161于 11:12:15发表:那里房子好卖吗
4楼 网友218.63.74.112于 17:43:05发表:有钓鱼的地方没?有,茈碧湖
3楼 网友14.18.203.97于 0:33:40发表:有钓鱼的地方没?
2楼 网友180.130.110.115于 20:10:54发表:人杰地灵
1楼 网友180.141.124.185于 13:10:30发表:有山有水,风光秀雅,是个美丽的好地方。想亲自去看看。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大理州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源胜村(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源胜村)_百度百科
?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源胜村
(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镇源胜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该行政村隶属凤羽镇,地处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00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8公里。
源胜村简介
东邻白米村委会,南邻上寺村委会,西邻罗坪山脉,北邻凤翔村委会。辖杨柳、大充、柒树、马头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85户,有乡村人口3541 人,其中农业人口3541人,劳动力20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50人。
全村国土面积7.10平方公里,海拔 2,190.00 米,年平均气温 13.70 ℃,年降水量 745.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大麦、烟叶、大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713.70 亩,人均耕地1.1亩,林地 6,519.4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1,74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977.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源胜村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778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 有778户通电,有77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78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38户。 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3713.7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5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9亩。 该村到2012年底,有2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
源胜村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713.70亩(其中:田1900.00亩,地1813.70亩),人均耕地1.0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大麦.烟叶.大蒜等作物;拥有林地6519.4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1.8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 其他面积0.00亩。
源胜村农村经济
该村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010.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848.00万元,畜牧业收入638.00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50头,肉牛0头,肉羊160头); 林业收入47.00万元, 第二、三产业收入683.00万元, 工资性收入86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34.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63.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08人 ,在省内务工280人,到省外务工328人。[2]
源胜村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78户,共乡村人口3650人,其中男性1779人,女性1871人。其中农业人口3650人,劳动力2310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3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37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50公里。 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
源胜村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茶叶,主要销售往本县。2012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0.00万元,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加工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源胜村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2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9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761.68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议筹劳960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1.80万元,有固定资产45.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是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3]
源胜村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源胜中心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凤羽一.二中。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2.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13人,中学生139人。 该村到2012年底,有2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6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源胜村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村集体经济匮乏。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培植产业。该村设党小组5个,党员总数82人,党员中男党员64人,女党员18人。 团员66人。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洱源县教育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