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突然失明老人杀恐怖片只信自已子女不信儿媳

*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老人突然失明
老人突然失明
医生您好!我爷爷前几天右眼突然失明,到县里和市里的医院拍片,医生都检查不出问题,老人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从模糊迅速失明,眼不痛,我想问一下一般这种情况有什么原因?还有可能治好吗?
共2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肛肠类,肝胆外科,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
你好,老人的情况最好做个眼底检查。还有最好做个头颅CT看看啊
职称:医师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7961
问题分析:眼睛突然失明有可能为眼底血管方面疾病如动静脉阻塞或出血引起的。意见建议:需要及时到医院眼科进行就诊明确病情,对应采取治疗措施,视网膜方面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时间有关,时间越早视力恢复的可能性才会比较大。
问黄斑全层裂孔会导致眼瞎吗
职称:护士
专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21983
问题分析:黄斑裂孔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其发病率为0.6-0.7%。常见于老年人、眼外伤、高度近视等。意见建议:1.不吹太久的空调, 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2.多吃各种水果
问白内障会失明吗
专长:颈腰椎病、神经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
&&已帮助用户:219300
白内障是因眼内晶状体发生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从而影响视力的一眼部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最高正常晶状体是透明的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一旦混浊就会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使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白内障已占据了各类致盲眼病的首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的伤害对于早期白内障可以试着用些药物治疗以减缓白内障的发展常用药有维生素C障眼明片可点白内停眼药水如果不能控制可考虑手术治疗
问盐酸左氧氟沙星眼药水会致眼瞎吗
职称:医师
专长:流产,宫外孕.子宫肌瘤.意外怀孕.盆腔炎.
&&已帮助用户:51890
问题分析:你好,上述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上药后引起局部的刺激感觉.但不会引起失明的意见建议:患者的情况可能是视网膜有疾病造成的.最好检查一下以便及时治疗.避免永久性失明.
问右眼突然失明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散光,远视,视网膜脱落,角膜水肿,沙眼,干眼,麦粒肿,视神经萎缩,色盲,飞蚊症
&&已帮助用户:5720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眼底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表现为视力突然无痛性下降,眼底可见放射状出血,视盘水肿,黄斑水肿,静脉迂曲。意见建议: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有关,一眼发病不会影响到另一眼的。一般先口服促眼底出血吸收治疗,建议要行眼底激光治疗预防新生血管的发生。
问胎儿时期失明能检查出来吗
职称:医师
专长:宫颈疾病,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1347
病情分析: 你好,胎儿时期不能查视力情况,祝你健康。意见建议:注意休息,祝你健康。
问女孩4岁昨晚孩子眼睛上眼皮的血管处全是青筋,眼瞎也是...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妇产科、尤其擅长宫颈糜烂
&&已帮助用户:5039
病情分析:您好,您的孩子可能是受惊之后皮肤过紧,造成的皮下血管比较明显。小孩的皮肤比较薄,表现的比较清楚。意见建议:恢复几天应该就会好。抗体没有了,建议去重新接种疫苗,一种要打三针。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角膜的炎症,就叫角膜炎,引起角膜炎的微生物有很多
干眼症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
当孩子视力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把近视和弱智混为一谈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主要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
习惯造成的,过度用眼或是用眼不当都会造成,但是右眼视力突然模糊
失明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专家在线免费咨询
评价成功!老人公有事只找儿子,不让儿媳知道,意味着什么_百度知道||||||||||
78岁老人苦撑养家:儿子发疯儿媳失明老伴瘫痪
18:45:55 来源: (广州)  
本报讯 黄显年已经78岁了,体重不到50公斤,当他的同龄朋友在晚辈照料中安享晚年,或者在家做操试图恢复健康的时候,他还佝偻着站在高州一所民办学校的讲台上授课。“文革”期间,他的儿子因遭受打击而变疯;3年前,儿媳突患眼疾双目失明;去年,老伴中风瘫痪,而孙子和孙女都在读书,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对这个家庭来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是一个真实的悲情家庭样本,从中我们既看到了历史与命运之惨烈,更看到了人性之坚忍与温暖。
在学校,他就没有烦恼
他从未因家庭困难而影响教学,从脸上也看不出悲观
离家越近一步,现实就向黄显年逼近一步。他的脸色开始凝重起来。
日,周日,一周里唯一不上课的日子,今年冬天的第二次寒潮已经降临。黄显年穿上毛衣,外套一件酱灰色的宽大夹克,这使他显得更加瘦弱单薄。喝过早餐稀饭,他走出高墙围绕的富山学校,等候公共汽车。
在茂名东南郊的这所民办学校里,没有人比黄显年的年龄更大。他可能是整个高州乃至广东年纪最大的一线老师。因此当有新老师刚刚进入这所学校,看到一个驼着背、发须间白,只有1.6米高的老头,居然是初三毕业班语文老师且兼任校文学社社长时,往往惊奇不已,而这个老头都会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每次,黄显年佝偻着缓步走上初三(1)班的讲台上,台下37名学生比上其他任何课程都要显得安静。“同学们都知道,在年近八旬的黄老师面前讲悄悄话,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这个班的班长潘晓丽说。
他已经在这里教了4年书。而在他漫长而曲折的59年教学生涯里,他教过多达15所学校的语文,1989年从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退休,高级讲师。
除了校方照顾不担任值班和生活老师,78岁这个年纪并没有让他显得和同事们有什么不同。一周他教16节课、4节自修课、2节早晚读课,包吃住月薪1000元,是全校最高之一。每周六上午,他要连续讲4堂课,而且一直站着,课间才去办公室坐一会,喝口茶。
但他的肺气肿越来越厉害了,走到教室二楼半时,他必须站定,调整下有些困难的呼吸,才能继续走上三楼。今年3月,他犹豫再三后,花2890元买了一台脑病生理治疗机,用来解决他“头晕睡不着、脑子混沌”的问题。老伴瘫痪后,他感觉自己明显衰老了。只有在讲台上,黄显年才恢复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信。
“黄老师的课我们都爱听。”潘晓丽说,“今年开学听说他担任我们语文老师,同学们都担心他年纪太大讲不好,但最近的期中考试表明,语文课是我们班进步最快的课程。”
50年前,当他还是一名村小教师的时候,就因为讲课生动吸引了县教育局局长前来旁听。后来,他把许多语文知识编成歌谣,有修辞歌、阅读歌、作文歌等十多种。“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趣。”富山学校董事长邱炽华说,“从这些歌谣里哪里能看出黄老师的悲苦呢?”
“文革”期间,黄显年的儿子因遭受打击而变疯,3年前,儿媳突患眼疾双目失明,去年老伴中风瘫痪,孙子和孙女都在读书,全家开支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
邱炽华和初三(1)班班主任毫不吝啬对这位老人的溢美之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工作负责……“尤为难得的是,他从未因家庭困难而影响教学,从脸上也看不出悲观。”
“他那么苦却那么坚强、乐观、豁达。他讲课 风趣,下课和我们聊天,也是笑眯眯的,他就像我爷爷,也像我们的朋友。”潘晓丽说,黄老师教会了她怎样面对生活。
黄显年一走上讲台就忘记了尘世的喧嚣与虚无。“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最大的喜悦就是看到学生进步、成才。”
在学校,他就没有烦恼。
失明儿媳:最重要的助手
她就这样摸索着照顾人,很善良,很细致
黄显年挤上16路公共汽车进入茂名市区,然后花2元钱乘摩的来到一家 ,咨询他儿媳阿兰(化名)的眼睛治疗情况。这次接待他的是他曾经的学生,也是他同村老乡,一名60岁的眼科副主任医师。“他不会像其他医生那样说大话的。”
但当医生毫不掩饰地告诉他,阿兰很难重见光明时,他的眼睛顿时黯淡下去,垂眉半晌不语。医生安慰式地开了些药,并告诉他病人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B的蔬菜。他小心把清单放进随身携带的塑料袋里。
“他是我们村的秀才,多才多艺,为人诚恳热心,乡邻没一个说他不好的。要不是几次受到冲击,他可能早就做大官了。”医生热情地对旁人介绍说。黄显年有些苦涩地笑了。
很多个休息日,黄显年都在高州、茂名多家医院探听能否改善儿媳的病情。对于他来说,失明的儿媳已经是照顾家庭的最重要的助手。
绝大多数时间里,阿兰把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反锁上,把自己和这屋里的人锁在一起,这让她觉得安全。实际上,他们又各自被锁在三个世界里。她的丈夫被单独锁在二楼,因为他是个有暴力危险的精神病人;她中风瘫痪的婆婆被锁在一楼潮湿的房间里;她自己则被3年前的突然眼疾终年锁在黑暗中。2002年,阿兰与同事出游归来突感双眼肿痛,被诊为视神经萎缩,次年彻底失明。
每天,足不出户的她就摸索在这三个世界当中:洗衣、做菜,定时给两个病人送药、送饭,不断扶婆婆坐起、躺下,以及忍受她没有来由的埋怨与责骂。从法律上说,阿兰和这个家庭在1994年就断绝了关系。那年,她和一犯病就打人的丈夫黄可明离婚。阿兰在高州独自生活了10年。“我虽不舍得,但她还年青,不能耽误了她。我现在还把她当女儿,她也当我是爸爸。”黄显年说。
2004年夏,阿兰重回黄家。她记得那一天是7月8日,婆婆瘫痪在床一个多月了,上初一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妈妈,我好累,好想哭,奶奶又拉屎在床上了。”然后,她决定立即动身。但她并没有和前夫复婚。
“我和黄可明之间什么也没有了,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觉得他可怜,其实我也很可怜。”阿兰说,“我过来只是因为我的两个孩子。我不来,又请不到、也请不起保姆,女儿学习就要耽误,爸爸就要扔下工作,赚不到钱,我的孩子就读不起书。”
她为黄可明生下了两个孩子,男孩在湛江读技校,女孩现在正读初三。想到他们,阿兰就很开心。
“她就这样摸索着照顾人,很善良,很细致。”黄显年60岁的外甥闭着眼睛、移动伸出的双手说。他和他80多岁的父母经常来这里探望和帮忙,他们是这个家庭在当地唯一的亲戚。
每天女儿放学回来,才给这个沉寂的家带来一些生气,她一边帮阿兰干活,一边说话。今年国庆长假里,刚去湛江读书的儿子也回来了,晚上父子俩隔着卧室的“铁窗”一起看电视,但都没什么话。第二天,儿子带母亲回高州散心。每天睡前,儿子都对她说:“妈妈梦想成真,做个好梦眼睛就好了。”临走前,他唱着“再见吧妈妈”这首歌。她说,儿子长大了!
阿兰每月还能从单位领到800多元工资,其中500~700元用于吃药。失明后,她开始收听广播,“这样什么烦恼都跑掉了”。
“屋子里好闷啊!”
失明的媳妇,发疯的儿子,瘫痪的老伴,封闭于各自的世界里
中巴车到达15公里外的高州市分界镇时,已近中午。黄显年又去镇上药铺给老伴和儿子买了些药。这天,他一共花了100.2元。
他不得不精打细算。他每月1420元退休金和1000元教课收入是这个家庭全部生活来源。老伴每月吃药200多元,儿子吃药350元,家里生活费500~600元,自己花销100~200元,孙子孙女读书850元,一个月下来就剩不了几个钱,这还是放弃进一步治疗后的紧缩性开支。
黄显年不想让儿媳摸索着再去准备饭菜,花1元钱在一家小店要了碗云吞。这时他衣兜里200元买来的二手手机响了,孙女问他怎么还没回家,一直阴郁的他终于舒心地笑了,说自己还在外面忙,来不及回家。
在去年回分界镇读书以照顾奶奶之前,孙女在爷爷身边生活了两年。富山学校免去了她所有的读书费用。她的理想是长大后,像爷爷那样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现在,她为照顾奶奶耽误了学习。”黄显年慢慢说着。他吃完云吞后,再花1元钱,买上5个小包子向家里走去。门,仍然是反锁的。
这是一栋16年历史的两层混砖结构楼房,坐落在分界镇一条主要街道旁,不时有大货车轰然驶过。但阿兰把门反锁后,房子里却显得异常安静,偶尔从二楼传来黄可明含糊的说话声。今年4月,一名阿姨指责说他拿石头打破了她的头,黄家只好给她200元赔偿。从那以后,黄可明就一直被禁闭在楼上。
他今年48岁,脸庞端正,一双大大的眼睛,长期吃药使他看起来很结实。“但他没有力气。”阿兰说,“离婚前的一个晚上,他突然拿起一根粗木棍打我,被我抓住,两个人就这样顶棍,顶了好久,儿子就睡在身边看我们顶。他还把爸爸的头打破过,把妈妈打得爬不起来。”
黄可明是父亲唯一幸存的孩子。他高中毕业时的成绩,在200名同届学生里大约排在20名,但时逢“文革”,父亲“地主出身”、“摘帽右派”、“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黑手”这三个身份破灭了他读大学的梦想,最终黯然回到老家种田。不久,他就疯了。
“他曾是我们家最大的希望。”现在,这个希望开始转移到孙子孙女身上。
黄可明先后进城治疗两次,1980年病情趋于稳定,1983年与阿兰结婚。“大人都说结了婚他就会好的。”阿兰说,那时,黄可明26岁,她20岁。作为对优秀教师家属的照顾,她从农村调入县城与岳父同在一所学校,担任后勤工作。她想不到,结婚后7年,黄可明还是病情复发了。
“我想上大学”,黄可明有时会突然嚷道,但现实决定,他的最佳去处乃是铁门后的二楼空间,他吃喝拉撒睡全在那里解决,那里有两个房间和一个用铁条封闭的阳台。他喜欢翻看孩子们读过的课本,一边念念有词,有时则半天不作声。他还在街上闲走的时候,喜欢对人说:“你好叻,我出坏世。”嘲弄自己经历的不幸年代。
镇上一名卖水果的妇女说,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因为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捡起石头砸人,但他从不攻击比他高大健壮的男子。每天,阿兰给他送3次饭和药,却不敢踏进铁门一步。她说眼睛看不见了,再也无法抵抗挨打。
到了晚上,女儿去学校上晚自习后,他如嚷着要看电视,阿兰便把前堂大铁门反锁,再把二楼铁门打开,同时也把一楼走廊前的铁门锁上——自房屋建成,这里就专门设立了一道铁门,防他进入走廊后的屋子,除了他,所有人都住在里面。黄可明下楼来,坐在铁门前的凳子上,隔着加了铁栅栏的卧室窗户看电视。这是一台快要报废的黑白电视机,再怎么转动天线,也只能收到两个台。这时,阿兰就去厨房听广播。两人隔着走廊和铁门,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在一楼,终日躺在床上的妈妈却不知道儿子这样被关锁着,她手里如有了好吃的东西,总忘不了喊“可明”过来。她喊得最多的则是丈夫的名字,但都没有人应答。
老人的胃口特别好,吃了面包还要吃番薯,好像总也吃不饱。瘫痪后的她火气也很大,喜欢骂人,有时从夜半骂到天亮,阿兰只好把收音机打开,用耳机塞住耳朵。
“屋子里好闷啊!”阿兰说,但在女儿明年考上高中之前,她不会离开这个家。
在历史中沉浮
从一等劳模到“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黑手”,那个年代他不愿提起
敲了许久的门,阿兰终于从黑暗中摸索着迎出来。黄显年把药品递给她并告知怎样用药,刚刚还在大声高兴说话的她突然静下来,使劲眨了几下眼,然后闭上,眼眶分明红了。
黄显年打开一楼里面房间的锁,推门进去,老伴正赤脚躺在没有棉絮的木床上,一块宽大的薄膜支撑在半空,防止雨水渗过墙面滴落下来。她和儿子一样,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固定的空间。见到丈夫归来,她转过灰白色头发下瘦骨嶙峋的脸庞,语气哽咽。这对同是地主出身的患难夫妻一直聚少离多。结婚57年,真正团聚的时间只有14年。
黄显年总难忘记,土改中,他被调往邻村教书,为“划清地主阶级界线”,他被禁止回家,也禁止寄钱寄物回去,妻子没有分到田地,独自带着两个幼儿艰难度日,结果两个孩子先后饿死。直到他调到另一个乡,一天晚上,妻子步行近20公里偷偷找到他,他才知道儿子死亡的消息。这时,双方已2年多没见面。
第二天早上,他妻子就含泪离开了。
“她比我小1岁,和我同村,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她再苦也是独自默默承担,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我一直很感激她。”黄显年把老伴扶坐在椅子上,然后爬上床,把紧闭的窗户打开,一股清凉的风吹了进来。
黄显年1946年高中毕业拿起教鞭后就一直在高州不同地方的讲台之间漂泊,他的命运也在随波逐流。
1955年,黄显年因教学有功被调进高州一小,评为高州县优秀教师,经常为全县语文教师举行公开课。1956年评为县一等劳模,开劳模大会时坐在主席台上,并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激动得差点掉泪,会后走上大街游行,沿途锣鼓喧天、掌声如潮。1957年,当选广东省优秀教师,1个月内两次从广州载誉而归。
他再次出现在浩大人群里,却是作为“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黑手”。他脖子上吊着沉重的黑板,双手被涂满了墨汁。一名农村的学生家长把身上的汗巾摘下,给他垫在黑板铁丝挂下,才没有让他的脖子勒出血来。
十多年里,他几次经历了天堂到炼狱的坠落。还没从劳模与优秀教师的喜悦中回过神,就被卷入反右狂潮。刚刚上任镇上的小学整风小组组长,几天后即因“向党提意见”被打成小学第二号右派,1年后赦免,却仍是“摘帽”的。“文革”开始后,前几天还有校工会送来奶粉,犒劳他为提升升学率作出的巨大贡献,转眼即被挂上“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黑手”的黑板游街。
在前来拜访的人士面前,黄显年都是笑着把这段历史讲出来的。“那个年代实在荒唐得可笑。”他说,“但如果你们不主动问的话,我都不愿意提起。”
平反后的1980年,分居32年之久的妻子回到身边,在他所在的乡下中学养猪,1983年一起进城。1994年儿子离婚后,妻子回分界照顾神经错乱的儿子,双方再度分开,只在周日才得相聚。去年6月的一个周日,他再次回家,用铁锤打开反锁的大门时,发现妻子已经中风瘫痪倒在厨房里,儿子在旁浑然不觉。
“那一刻,我觉得从未有过的无助心慌。”黄显年承认,当时自己泪流满面。
在这个清风吹拂的下午,黄显年默默陪伴在老伴身边,给她喂饭,喂包子,偶尔说说话。最后,他把剩下的2个包子给了儿子。
隔着铁门,他没有和儿子多说什么——多说也是枉然——也来不及等孙女下课,便告别家人。这里没有他睡的地方——要睡,只能蜷缩在客厅的长凳上,或者去姐姐家借宿。他还要回学校批改作业,那里能让他安静下来。
中巴上,他躬着背,缩着肩,两手紧紧抱在怀里。他似乎很冷。
有时觉得挺幸福
“我要像我学生寄语的那样,挺住、挺住、再挺住!”
“你哭过吗?”“哭有什么用?”老人平静地说。
他“哭出声”的有两次。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他看到一位老师的一对儿女淹死在河里,让他想起自己已经死去的两个孩子;一次是10年前他大哥过世,他自小失去父亲,大哥辛苦把他养大,还给他娶上了媳妇。
此外,他都能在再大的打击面前,忍住哭声。“苦难接二连三,但这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这是命运的残酷。但相比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士,这些又算得上什么?”他说。
“总不能去跳湖吧?”老人笑了,随即,严肃起来,“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我不是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分子,我是好人。”
烦恼的时候,他就写戏曲,写绝句、律诗,“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那种”。
现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正在读技校的孙子能早日找到一个稳定工作,娶上满意的媳妇,但他担心支撑不到那一天。
“我死了,这个家也就塌了。”他说,“所以我要像我学生寄语的那样,挺住、挺住、再挺住!”
去年11月28日,高州市副市长邓建和率人来到黄显年家,送上慰问和祝福。“他对此没有任何抱怨,这种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邓建和说。
当地民政部门想把他家纳入低保户,但不管用哪种方法计算,他家人均月收入都远远超过了169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有人问黄显年月收入多少,回答说2420元,对方吃了一惊:“很高嘛!”黄报之以苦笑。
高州市民政局局长吴家骥说,在高州,特别是农村,还有很多人远比黄显年家境贫困。“我们只能开展一些临时救助,比如送一些慰问金。”邓建和虽表示了对他的同情,但并无更多长期稳定救助办法。
目前,黄显年已接到捐助1万余元,其中7000元是高州市教育局和他退休所在的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捐助的。他想利用这笔钱,在寒假里把房屋修补好,这样就不担心老伴的房间漏雨了。
“其实,有时我觉得自己挺幸福的。我已经活了78年,也教了59年书。”在由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三张小桌子组成的寝室里,黄显年突然这样说,“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教满60年。”
“世上还是好人多,我相信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好的。”老人很认真地说。
他认为这一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被打成右派后,被罚给学校喂兔子,学生们就偷偷把青草割好放在路边;“文革”中,他又被逼劳动,一天要挑450公斤石头,先是有一学生家长造了辆鸡公车送他,后有另一修自行车的学生家长把那轴心换成了自行车的轴心,推起来又快又轻松。(记者袁小兵)
[218.109.68.*] 认为:
苦难的年代制造了几代人的苦难生活,历史是无法改写的!!黄老这一生难啊!!!当地政府和人们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以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黄老的精神和品格是一笔财富啊,年轻人要多多学习呀,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59.42.124.*] 认为:
愿苍天有眼,孙辈能有出息。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22.185.248.*] 认为:
我个人认为这位比那些贫困大学生了不起而且需要更多的关怀!因为这位老人起码知道要奋斗,而且撑着。不像那些贫困的大学生一上来就是没钱上学连一点奋斗和加油的劲都没有。现在大学都有贷款而且一个大学生想自己活也不是不可能,可这位老人家命好苦~`
[59.42.124.*] 认为:
愿苍天有眼,孙辈能有出息。
[59.42.124.*] 认为:
幸福的生活是相同的,不幸的生活各有各种不幸。摘自高尔基。祝尽快渡过难关。
[219.128.23.*] 认为:
看的以后觉得好悲哀.原来自已是那么的幸福.最起码我可以上网!!!!值得安慰的是那两个孩子都长大的,相信好快他们就真正的过上好日子,他也能安享晚年
[59.39.220.*] 认为:
黄显年老师:向您老人家致敬!您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您是不幸的,但您更是幸运的,俺的父亲经历与您差不多,但他等不到平反复职就去世了。愿苍天有眼,您能健康长寿、孙辈有出息!
[218.109.68.*] 认为:
苦难的年代制造了几代人的苦难生活,历史是无法改写的!!黄老这一生难啊!!!当地政府和人们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以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黄老的精神和品格是一笔财富啊,年轻人要多多学习呀,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222.173.17.*] 认为:
无语,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呢.
[59.36.8.*] 认为:
好心酸,好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热门评论Top5
(评5345条)
(评1529条)
(评1426条)
(评1146条)
(评1046条)
大家有何高见
头条新闻热点追踪
网易趣闻娱乐新闻
网罗天下资讯!
网易新闻,更多精彩在首页,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老人突然失明该如何急救
老人突然失明该如何急救
视网中央动脉闭塞前常有危险信号,其症状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遭受精神创伤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这叫做一过性失明。持续几十秒钟、几分钟,长者达十几分钟拍又恢复原来视力,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在发生先兆症状时,如缓解好转很慢,应立即从常备急救盒中取出亚硝酸异戊酯雾吸,可很快使症状消失。
2.发作时先从急救盒内取出亚硝酸异戊酯药一,放在手帐中掐碎放出气体往鼻连续吸入,直至气味消失为止;再取出硝酸某油片(0.6毫克)含在舌下;口服亚硝酸钠片0.2克。另外用手指肚隔眼皮按摩眼球。
相关内容RELEVANT
精选图文RECOMMEND
网友评论COMMENT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关注前瞻微信
健康前瞻Latest
医疗科技Medical-Tech
前瞻风口Hot Industry
精彩看点MARVELLOUS9旬老太起诉失明儿媳要求继承儿子遗产|老人起诉儿媳_新浪新闻
&&&&&&正文
9旬老太起诉失明儿媳要求继承儿子遗产
  京华时报讯 (记者 裴晓兰)儿子和孙子相继去世,90多岁的吴老太为继承儿子的遗产,将失明的儿媳诉至法院。近日,密云法院受理了此案。
  吴老太诉称,1988年,她的儿子沙某和儿媳王某共同建造了房屋5间。1996年,儿子沙某去世,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儿媳王某带着孙子小沙一起生活,过了几年改嫁给他人。去年,孙子小沙在结婚之前意外去世。因此,吴老太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继承儿子沙某留下的房产。
  王某辩称,房子是她和前夫沙某建的,沙某已经去世18年,直到现在吴老太才主张继承遗产,早就过了诉讼时效。她是失明的残疾人,不具有劳动能力,不同意吴老太的要求。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原标题:九旬老太诉儿媳求继遗产)
(编辑:SN069)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明老人独居山村70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