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看到和参加中国互联网主机在哪里公益呢?

男子被车轮压住,当场没了生命体征,小孩大声哭喊。
这批“高标准二人间”住宿费也是普通四人间的两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报记者 任
  昨天是腾讯联合多家企业和公益组织共同倡导的第一个互联网“99公益日”。根据发起者的建议,人们可以通过微信、QQ、邮箱等等互联网工具参与公益活动。其实,早在“99公益日”诞生之前,就有很多企业探索用“互联网+公益”的方式,让公益活动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多样,也更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大约可追溯至2010年。随着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第三方支付逐渐普及,很多公益组织主动减少捐款、汇款等传统筹款方式,而是欢迎爱心人士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捐献自己的爱心。因为通过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展示平台,公益项目的发布和资金筹集变得更加便捷,筹款情况和捐款去向等账目情况也能及时公开,有助于提高公益项目的透明度。在这之前,部分公益组织由于缺乏高效、透明的运行机制,一度引发公众对公益组织和项目的不信任。
  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筹集善款,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后者与前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资源、功能,更要按照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去推广公益理念,让人们主动参与公益、爱上公益。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积极创新、善于运用新资源、勇于尝试新方式。只要使用这种互联网思维,即便是传统的公益项目,也可以在新时代下拥有强劲的吸引力。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化妆品公司欧莱雅中国已经连续13年举办校园义卖助学活动,但始终没有出现审美疲劳,每一年的参与人数和筹款金额都能上升。欧莱雅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这项公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据悉,义卖活动的捐赠者和受益者都是学生,所以让学生来组织,更容易把握捐赠者与受益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学生又是最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在组织过程中,自然会用好用足最新的资源。比如在今年的义卖助学中,不少学生团队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短视频、校园BBS论坛等互联网工具进行宣传,更推出了“学霸教你选防晒霜”、“剁手后单手化妆”、“小崽子表情”等独具“95后”喜好特点的线上互动活动,使得已经13岁的公益活动品牌依旧让人觉得新鲜感十足。
  事实上,在“互联网+公益”时代,公益活动都可以变得好玩起来,组织者、参与者和受助者之间的联系方式也能更加多样。例如,去年腾讯公益曾联合QQ邮箱发起过“暖灯行动”,向所有QQ 邮箱用户发出删除邮件的公益邀请,表示只要用户删掉一定数量的旧邮件,就能换成山区学校里的节能灯,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暖灯。在短短一个月的活动时间里,累计有160多万人参加。这背后的组织逻辑,在于用户删除邮件等于帮助企业节约了资源和运营成本,而把这些换成公益产品,企业不吃亏,用户也有兴趣。
  类似的“互联网+”创意还有很多,其核心就是一点:使互联网超越简单的工具属性,进而重构公益链条上的各方关系,让用户以快乐、健康、免费的方式完成公益行为。比如在今年的“99公益日”里,有一个名叫“为盲胞读书”的项目很打动人:发起方号召爱心人士“捐献”自己的声音,通过微信为盲人读书,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书里的精彩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以往鼓励公众参与的公益活动常常是由灾难触发的,即等到灾难发生后,企业、机构或个人才意识到要参与公益行动。这些行为虽然值得称道,但可能会忽视日常生活中弱势群体的需要。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工具,能让公益行为变得细水长流,用一个个长期的、轻快、共享、互动、多赢的公益项目,让爱心和温暖也由此加倍。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治理论刊物。建国后成为中国上海解放日报报...
1229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对话:互联网 公益=无限可能?
来源:  发表时间: 11:45
日前,云南昆明的张楠小姐在公交车站因提醒一男子不要乱扔垃圾,反而被打。本能地劝阻他人不要乱扔垃圾,却遭到打击报复,张小姐的内心很痛苦。但是,就是张小姐这样一点小小的举动,给她带来了2万元的“天天正能量”奖励,这又给了她意料之外的支持和感动。
“我们想告诉所有如张小姐一样的正能量行动者:正能量,从来就不会孤单!如果正能量受到了欺负,受到了负能量阻碍,那么我们愿意,并且呼吁,所有正能量拥有者,与这个女孩,与每一位正能量拥有者,共进退。”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的负责人张银生说,两万元的奖金并不多,但足以表明“天天正能量”项目组的态度。
据了解,这个低调运营了10个月的“天天正能量”,是近期备受社会瞩目的阿里巴巴集团的一个公益项目,目的在于通过对好人好事的直接奖励,去传播扩散爱心与正能量,从而进一步唤醒社会公众的善良、善心与善举。该项目因通过各省主流媒体、网络大V和网友共同挖掘正能量事件,进行评选并每周奖励,被热衷公益的媒体和个人所关注。近10个月来,已经奖励800多件好人好事,每件1000元至10万元不等,共支出奖金300余万元。
被称为“最美”女孩的张小姐最终决定拿出1万元奖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奖励昆明春城的“正能量好人”,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当即表示再追加4万元,用于奖励20位昆明正能量好人——“最美春城人”。
“天天正能量”这一新兴的公益项目,让公益链条得到了奇妙的传承、延续和发展,这种互联网思维下的公益模式,究竟能够为现有的传统公益带来怎样的新鲜血液?为了揭开这种新模式的神秘面纱,记者采访了云南昆明春城晚报的锁华媛副总编。
记者:请问您觉得“天天正能量”公益的传播渠道和传统公益传播渠道相比,区别在哪里?
锁华媛副总编:天天正能量是依托新技术平台,拓展了公益的渠道。传统公益的模式主要依托基金会等社会机构发起,以项目的形式吸引社会大众参与,渠道主要选择报纸
、广播和电视;天天正能量则主要以网站、微博、微信等新技术平台,联合传统媒体一起来推动,渠道广泛而多元。
记者:您认为“天天正能量”公益的创办目的和传统公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锁华媛副总编:传统公益模式面向社会的主要目的为筹款,天天正能量从启动至今的情况看,目的在于换起全社会对公益的关注,倡导微力量对社会的改变,筹款并不是最重要的目的。原因也很简单:天天正能量发韧于企业,企业将收益的一部分拿出来做公益,而传统公益则来自社会机构的倡募。
记者:您觉得在互联网思维下做公益,有什么不同与以往的特色?
锁华媛副总编:互联网首先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并渐渐改变人们的行为与认知。就公益而言,以往涉及公益,要么来自政府和社会机构灌输式的劝募,个人参与的主动性受限,社会参与面也相对较窄,普通草根想要做一个公益事,除了项目本身或者个人行为受到媒体的关注从而被放大,很少有机会继续推进。
而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网友发个贴子振臂一呼,就有无数同道网友响应,从QQ群到网站社区,再到微信,可以说,今天的虚拟空间,公益项目层出不穷,线下活动精彩纷呈,完全打破了公益半封闭半开放的格局,而筹款模式也由“自筹”到“众筹”,从猛拉大单、企业摊派式募捐到“点赞即捐”、“转发即捐”、“卖出一件即捐”,可以说,互联网思维下
,真正实现了“人人公益、快乐公益”。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思维下的公益模式发生了哪些转变?
锁华媛副总编:其一,募捐的主体,由原先依靠企业出大单、单位个人搞摊派,到如今的企业、个人均主动化;
其二,劝募的主体,由原先的公募机构,变得更具社会性和开放性,只要有好的项目,放到微博或者微信上一倡议,就会有人响应,并集腋成裘,最终做成颇具影响力并改变当下生活、推进社会进步的项目。比如:邓飞的免费午餐、孙春龙的关爱抗战老兵。
记者:您觉得互联网思维下的公益,要想做到具有影响力,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锁华媛副总编:一是项目要实在、要细致,要打动人心,二是要有名人效应,如邓飞、孙春龙本身就是知名媒体人,懂得如何运用媒体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比如阿里公益推出的“天天正能量”,如果不是阿里这样的知名企业来推动,未必能够持久;
微公益的实质是从虚拟走向真实,从线上走到线下,并剔除了中间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在项目小的时候,依靠一个小圈子大家互相帮扶即可;如果要做大,
必须要有系统的项目规划,从目前比较成功的一些微公益项目来看,如果没有具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往往也就停留在小打小闹上。
记者:您认为当下的互联网微公益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拓展?
锁华媛副总编:无论怎样的微公益,当下都无法脱离传统媒体的摇旗呐喊,事实上,在公益领域,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传统媒体依旧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与公信力,只有与传统媒体深度合作的公益项目,才得以持久推进并达到预期效果;
从发展来看,今后会有更多企业愿意以微公益的形式,主动参与到公益领域,既力体力行推动公益事业发展,也在润物无声中,传播和推广了企业品牌及自身形象
,更好地实现“商业” “公益”价值。
将公益的决定权交给公众”是这个项目的运行模式。目前“天天正能量”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由众多媒体、志愿者、公益组织及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公益联盟,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由网友自发地去寻找符合其心中正能量标准的典型案例并推荐;由“天天正能量”组织网友投票;最后由正能量基金给当事人奖励,以“锦上添花”的方式表达公众对其的鼓励和赞许。而整个过程,“天天正能量”仅仅是一个组织者,为评选和传播提供平台支持,而每个人都可以是正能量真正的定义者、挖掘者、评选者及传播者。
今年4月底,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宣布,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将投入2000万元专项公益基金,用于发掘、奖励、传播和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增加资金的使用计划,天天正能量项目负责人透露,除了一部分用于奖励社会正能量事件外,还将与更多媒体、公益组织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有关河流治理、文化传承、校园公益等更多大型公益活动或项目。
“天天正能量”其实公益3.0时代的一次试水,为未来互联网时代公益的开放性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创造性的探索。有特色,有足够的影响力引导思考的潮流,有可持续性的连锁反应,“天天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公益3.0时代的一些雏形。
对《对话:互联网 公益=无限可能?》表态
对《对话:互联网 公益=无限可能?》发表评论
·····
·····
·····
·&&& ·& & ·&&& ··
··· · ·· ··· ·
··········互联网+公益:人人可参与的公益狂欢
无锡有24个项目参与“99公益日”盛会 募集善款400多万元
&&&&来源:&&&&
原标题:互联网+公益: 人人可参与的公益狂欢
昨天,对于大部分无锡人来说,9月9日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腾讯的介入,让这个日子有了一个特殊的印迹――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99公益日”。据了解,锡城约有24个公益项目参加了这场互联网+公益的盛会,募集了400多万元资金。
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让公益资金的募集更加方便,也更富有挑战性。对这种新的善款募集方式,锡城市民看法如何?本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成效锡城24个项目参加公益日狂欢
昨天上午10点,专注自闭症孩子教育的杭晶娇手机上显示,她本人参与的“援助贫困自闭症儿童”项目中,一起捐款共有39位小伙伴参与,捐款金额1647.5元,获得的配捐金额约1023元。
杭晶娇的同事们也都在积极地转发微信,希望能够获得朋友们的捐赠。在9月7日、8日、9日三天中,腾讯每天都会按1:1配比,即有人捐1元,腾讯也将捐出1元,尽可能争取更多的朋友捐赠,也可以使得项目获赠捐款翻番。所以像杭晶娇这样的转发人群很多。不少公益组织的人员称,这三天就像“打了三天仗”,有的公益人士说自己这三天都没有好好睡觉。
据介绍,杭晶娇的项目主要为29名贫困的自闭症儿童筹集明年一年的康复助学金,每人每月1000元,共需要34.8万元。到昨天下午3点左右,该项目页面显示共有5786人捐款,累计捐赠23万余元,完成了捐赠目标的66%。
灵山慈善基金会行业发展部总监张龙介绍说,该基金会是腾讯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本次公益日项目期间,他们总共协助了300个左右公益项目。其中无锡为24个项目,社区服务类有为民工子弟送玩具;助残类有为肢残人士圆一次去北京的梦想,以及为盲人讲电影筹钱;助老类有为马山195位困难老知青募集一年的营养中餐费。灵山方面对网上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到昨天下午4点止,24个无锡项目共募集资金元,总捐赠人数22814人。其中约有8个项目完成了募集目标。
据张龙介绍,腾讯所做的仅仅是一个平台,每个项目都可以在平台上展示,但必须要有公募基金会来认领,筹集到的资金也由基金会来发放。昨天中午12时10分55秒,腾讯基金会承诺3天发完的9999万元善款全配送完毕,疯狂了三天的公益狂欢也暂告一段落。
业内朋友圈提供了一个可信任的渠道
在杭晶娇看来,本次由腾讯发起的公益日行为也有企业行为性质。“现在用支付宝的比较多,腾讯砸钱听说也是为了推广微信支付”,她表示,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行为对公益的推动作用也显而易见。尤其是年轻人做公益变得更加便捷,动动手指就成了。这种捐赠还可以带动朋友的朋友,呈倍增效应,使更多的人能够看到他们所做的公益成果,即便不捐款,也对公益有所了解。不过,网络公益也有弊端,有些朋友看到链接,也搞不清真假,以为是骗钱的。她估计了一下,“只有一半朋友会响应捐钱,关系比较远的朋友一般不会捐助。”
一位公益工作人士表示,“还有其他好多朋友都在帮我讨钱,今天捐了,我一年都不来死乞白赖了,几乎把每个有钱朋友都‘敲诈’了,快要没有朋友了。”不少公益项目内部人士为了完成项目目标,这几天都有转发任务。无锡公益人士“老魏”手头有两个助残项目,不过,他没有参与公益日的活动。在他看来,圈子里的劝募就像是“杀熟”,拼命地在朋友圈里转发,希望别人捐钱。“公益圈是很小众的,都是小伙伴,他们平时为了做公益付出了时间、精力,再不断去讨钱做不出来。”“老魏”说,他的项目也缺钱,但他更倾向于从企业获得帮助或非公益圈的新生力量加入。
对于这样的“杀熟”到底该不该?落花生理事长邓丽洁表示,朋友圈为爱心人士提供了一个可信任的渠道,公益圈内也有认人现象,受信任的人会获得更多捐款。但每个朋友情况不同,她不会以“有没有捐”、“捐多少”作为衡量友谊的尺度,所以并没有因此失去真正的朋友,反而收获了许多真正的朋友。
点赞互联网公益给了人人参与可能性
昨天,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30多位市民,其中大部分对该现象持肯定态度,也有部分人认为互联网上筹款具有一定隐患。
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胥女士是互联网公益的坚决拥护者,认为互联网给了所有人一个参与公益的机会。胥女士说,以往现场捐赠活动中,捐赠者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到资金的去向,甚至会担心捐赠的钱物是否被挪作他用,这会影响到捐赠者的热情。而如今的互联网公益中,公益组织定时对外公布活动进程、资金花销,这都是“看得到的去向”,知情权令捐赠者产生成就感。
胥女士还表示,门槛低是互联网公益吸引她的另一个原因,“网上的公益活动中,甚至几块钱就可以参与进去,没有下限这种说法。”胥女士讲了一个她之前捐款的事情:一次单位组织大家捐款,领导带头捐了几千,那时她刚买了房子,每个月扣除房贷、生活费根本没多少结余。但是看到同事们的捐款数额,她最终也只能咬牙捐出了500元, “那个月里我都不敢跟朋友出去吃饭。而在网上捐款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只要有了想法,随时可以捐个几元几十元。”“没钱可以捐步数、捐看书数量!”某公司的业务员小邹说,互联网给了他这样“没钱没时间”的人参加公益的机会。小邹讲,网上有一些公益活动不需要捐钱捐物,而是捐步数、阅读量,“比如我每天走一万步,就会有大公司捐出2元; 我每看1本书,也有公益款。这种方式既做了公益又倡导了健康的生活习惯。”
担忧如何保证不被“诈捐”?
采访中,也有部分人表达了对于互联网公益这种方式的担忧,意见集中在如何保证这些公益组织真的将资金落到实处,如何保证不是诈捐?
吴先生就持有这种观点,“在网络上募集资金是跨地域的,我该如何监督这些款项的使用?”吴先生认为,虽然这些公益组织在网上承诺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但是捐赠者所能看到的也仅仅是这些组织放在网络上的照片、表格和发票,而且因为地域的关系,即使捐赠者有所怀疑也很难去现场审核。
江南大学的赵同学也有这样的担忧。她说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会依托腾讯、阿里巴巴等大集团或其他大型基金会进行募集,但还是有一部分会自己做个网页、开个户头就开始在网上募集善款,很难保证善款的流向,而对这些情况普通市民又不能做到一一审核。“特别是经过朋友圈几次分享后,一般都会警戒心大减,一不小心就可能上当。就像前不久天津爆炸事件里,就有个女子借机筹款,经过大量转发后,很多名人也一样上当了。”
观点全民公益是好事
仍需保持必要警惕
“格桑花”助学组织无锡地区负责人倪翔宇说,他们最近正在组织一个项目,计划筹集7万多元,先期已经筹集了一部分,7日参加了腾讯的互联网公益活动,活动刚放上去没多久,计划善款就筹满了,还有不少市民在筹款通道关闭后还在问他为何不能捐了。倪翔宇说,这次互联网公益活动让他看到了普通民众对公益的热情,“网络募集的资金中,很多都是几元、几十元小额资金,但是合在一起就是一笔不菲的善款,互联网将公益推向了每个人。”
法舟律师事务所范凯洲认为,全民公益是一件好事,但在参与过程中仍需保持必要的警惕,“互联网很大,难免会有一些鱼目混珠的情况出现,这时候市民就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心。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组织,这是可以在民政部门注册资料中查询到的;当觉得自己上当受骗时要及时报警。”通过查询资料得知,民政部2004年发布了《基金会管理条例》,按照条例,只有具备公募资格的机构,才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目前不少公益组织都是挂靠在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名下进行善款募集。范凯洲表示,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讲,必须要加强对互联网公益组织的监管,有效监督善款的流向,防止民众的善心被利用。
(晚报记者 施剑平黄孝萍 文/摄)
(责编:赵淑霞、乐意)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被收养的藏族孩子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我怎样参加互联网公益呢?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益宝贝在哪里设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