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slc固态 mlc tlc怎么区分分

当前位置:
OCZ两代TLC SSD和其主流MLC SSD对比评测:TLC颗粒目前水平如何?
近一年来,采用TLC颗粒的SSD成为各大存储厂商的主打产品,原因很简单,较常见的SLC、MLC颗粒,TLC颗粒凭借其技术架构,在相同晶体管数量下,它提供的存储空间最大,拥有最低的生产成本。
  OFweek网讯 近一年来,采用TLC颗粒的SSD成为各大存储厂商的主打产品,原因很简单,较常见的SLC、MLC颗粒,TLC颗粒凭借其技术架构,在相同晶体管数量下,它提供的存储空间最大,拥有最低的生产成本。但问题在于TLC颗粒要使用多达8个电压状态进行存储,因此在电位控制上更加复杂,需付出写入速度低、寿命短等诸多代价,不少产品的稳定写入速度甚至仅仅百兆出头。所以,一直以来TLC SSD并没有得到用户广泛的接受。当然世间万物时刻都在进步,TLC颗粒也不例外。  近期,OCZ就为我们带来了其最新第二代,采用东芝15nm工艺打造的Trion 150 TLC SSD,那么相对于之前的TLC SSD,它有什么进步?在性能上能否与MLC SSD相匹敌?是否值得消费者选购?为此我们特别搜集了OCZ的第一代TLC SSD:Trion 100 SSD,以及其定位主流的Vertex 460A MLC SSD,即由同一厂商推出的三类产品,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进行了一次对比评测与体验。  第二代TLC SSD带来了什么?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Trion 150较Trion 100就有明显变化,产品在外壳花纹设计上采用了更加鲜艳立体化的设计,较Trion 100要醒目不少,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各类电竞主机、MOD PC等注重外观的PC中去,而其内部则有更大的变化。其最大的进步在于Trion 150采用了编号为&TC58TEG8THLTA20&(480GB版本)的东芝15nm TLC,单颗容量32GB,16颗组成了512GB规格,扣除OP保留空间容量后,用户的实际可用容量为480GB,而Windows系统内格式化后的实际使用容量为447GB。  根据东芝官方资料显示,15nm闪存颗粒除了缩小芯片尺寸、进一步降低成本之外,还改进了外围电路技术,使得接口速率达到533Mbps,相比Trion 100所使用的A19nm东芝TLC颗粒性能提升了1.3倍。因此从理论上来看,Trion 150应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主控方面,虽然Trion 150采用了与Trion 100一致的东芝TC58NC1000GSB主控,但其固件进行了一定的优化。这款印有东芝LOGO的主控内核实质为群联的PS3110-S10,这是一颗四核心主控,具备八通道NAND(32CE)读写能力,支持DEVSLP设备休眠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待机时让硬盘进入几乎完全关闭的状态来节省耗电,SSD的功耗可以控制在6mW左右,对于采用这款SSD的笔记本电脑来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消耗。同时该主控也支持Trim、NCQ等常用必备技术。此外,Trion150也板载了美光内存颗粒作缓存,用于存放闪存映射表,测试中的480GB产品配备了512MB缓存。  其他方面,Trion 150也延用了Trion 100的SLC Cache缓存技术,即使用部分闪存以SLC闪存的模式工作,具备更快的写入性能。写入时,主控会优先将数据写入到这部分缓存中,待缓存写满后再将接下来的数据写入到普通的TLC闪存中去。因此,如果写入数据量小于SLC Cache容量时,其写入速度将可与普通MLC、SLC SSD匹敌。当然,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也很有可能写入各种影音、ISO、游戏等大容量数据,所以较Trion 100,OCZ还特别增大了Trion 150 SLC Cache缓存的容量,以尽量避免出现写入数据量超过缓存容量,或者说也可拉长缓存出现溢出的时间,以尽力提升SSD的平均写入速度,解决TLC闪存面对大容量数据写入时,出现性能不足的情况。
&&&&&&&&&&
责任编辑:Trista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
OFweek电子工程网
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
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邮箱/用户名: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上海市/黄浦区
江苏省/苏州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查看: 6884|回复: 48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UID: 455790
论坛新人,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本帖最后由 sheepssk 于
15:00 编辑
& && &无可否认电脑方面我是小白,但凭着对SSD的热爱和关注,比较了解这方面,当然,这里所说的&比较了解&是指和我在其它方面的认知比较,不是和各位大神的水平比较,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轻点喷。
& && &这里首先点名三星840系列,论坛近些日子非常兴这块SSD,包括一些几万元级数的装机竟然也使用这三星840系列
SLC = Single-Level Cell , 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 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 = Multi-Level Cell,& &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 = Trinary-Level 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
& && &三星的840是使用TLC的,虽然它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算法,但无法改变TLC的决点
& && &性能方面,840就读取比830快点,持续写和压缩都比830慢得多,三星用这TLC是因为TLC比MLC格价便宜了一半,是目前的U盘普通采用的材质,SSD普通采用MLC,三星应该是想牵起新一轮的价格战,趁广大消费者对SSD不是很熟悉(事实上也真是如此)用低价TLC占领市场。这跟三星液晶挤垮日本等离子基本上是一致的,事实上我看过的等离子比液晶平板好,但是液晶就是把等离子搞垮了
& && &再次提醒,值得注意的是三星这块TLC比普通的MLC就读快一点,但写和解压缩是远远落后的,这二点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它价格还比某些用MLC的SSD贵,这点是非常坑的。它的持续写入比希捷单碟1TB写入还慢,但4K性能超过一部份其他品牌的MLC产品,总得来说是不建议入手。
SSD的选购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一,容量尽可能选大,现在容量跟寿命几乎成正比,而且要一直留有十G以上的空余空间,这从理论方面考虑的,
二,从实际使用上考虑,用SSD是为了速度,若你采用32G 64G为了让系统开机快是达不到理想的使用效果,至少你除了程序,数据,图片,MP3,电影,一般这些都得占几十G吧?买了小容量SSD你就得放HDD里,对不?这完全不起作用,你用的实际还是HDD
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了,那我就算买500G的SSD,也不见得放得下我要放的电影和图片呀?这个我可以解释,1,你每天能看几部电影?常人就看一至五部吧?图片,你总不能天天翻看几十年的图片吧对不?
& && & 所以,SSD现在有240左右,就可以完全舒服地使用,一些常用的图片,这一天或几天看的电影,常用的程序和数据,都刚刚好放里面的了,(觉得要藏起来的推荐用外置移动硬盘,最好不要采用32G64G SSD搭HDD主从盘这种方式,反对这种做法,要用SSD就纯粹用,要用HDD就直接全部用HDD)ssd的性能对相对于一台用HDD是有区别的,游戏加载和打开速度,响应都明显改善。
未完在编辑中。。。。。。。。。。。。。。。。。
UID: 479622
钻石高级, 积分 23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44 积分
我们常说的ssd应该都是mlc的。(我也不确定,呵呵)
三星840怎么搞是tlc的。
我不知道什么C。这个只是数据。我一般会推荐830,因为确实用过人都说好
而确实他自己确实有自己独有的技术
UID: 502548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dinghun8leech 发表于
我们常说的ssd应该都是mlc的。(我也不确定,呵呵)
三星840怎么搞是tlc的。
最早是SLC(现在也还有 比如KST骇客&&自行编写)SLC最大特点 贵 写入快&&寿命长500G的可擦写1000次就是500000G的可擦写量 也就是500T。。 机械都用不到
UID: 455790
论坛新人,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dinghun8leech 发表于
我们常说的ssd应该都是mlc的。(我也不确定,呵呵)
三星840怎么搞是tlc的。
若是840,已经确定TLC无疑。
UID: 479622
钻石高级, 积分 234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44 积分
sheepssk 发表于
若是840,已经确定TLC无疑。
烂...烂货。。
UID: 502548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jessefcb 发表于
最早是SLC(现在也还有 比如KST骇客&&自行编写)SLC最大特点 贵 写入快&&寿命长500G的可擦写1000次就是50 ...
说一下速度问题
写入速度 SLC大领先MLC小领先TLC
读取 TLC最慢&&MlC微弱领先SLC
iO读写 4k随机读写 MLC和TLC差不多&&sLC最慢
注 随机的这两种是我最看中的 写入读取谁都没法和 HDD全家福比(服务器那种几十块硬盘raid0外带各种辅助raid 秒传几G的东西)
家用2块1T的0就完爆RSD了
UID: 455790
论坛新人,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jessefcb 发表于
最早是SLC(现在也还有 比如KST骇客&&自行编写)SLC最大特点 贵 写入快&&寿命长500G的可擦写1000次就是50 ...
现在的方案还是无法做到完全均衡地写入,就怕它有一定机率反复擦写其中一部分,否则SSD寿命就远远超过HDD了,长达数十年上百年了……
& && &&&问题就来了,它还是有机率在某部份擦写次数过多,TLC会率先挂掉。
UID: 502548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dinghun8leech 发表于
烂...烂货。。
可擦写是64000G的样子 一天用20G也要3200天够用了
TLC我不反对&&如果是SF出来做我就直接让他滚了&&M和三星可以接受
UID: 502548
RE: 小白也尝试来科普,关于SSD 颗料 TLC MLC SLC,刚刚看到贴子有感,急须发贴
sheepssk 发表于
现在的方案还是无法做到完全均衡地写入,就怕它有一定机率反复擦写其中一部分,否则SSD寿命就远远超过HDD ...
三星的主控做的不错
Powered byMLC与TLC之争,是时候该有个了结
共 321701 浏览 189 回帖&&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MLC与TLC之争,是时候该有个了结
相信在三星发布840系韩国发布的时候,大家对于这款并没有使用MLC颗粒的第三代SSD都感到挺失望的吧。TLC颗粒短命惹争议相信一直都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普及小知识:SLC、MLC和TLC三者的区别
SLC=Single-LevelCell,即1bit/cell,速度快寿命长,价格超贵(约MLC3倍以上的价格),约10万次擦写寿命
MLC=Multi-Level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寿命一般,价格一般,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
TLC=Trinary-LevelCell,即3bit/cell,也有Flash厂家叫8LC,速度慢寿命短,价格便宜,约500次擦写寿命,目前还没有厂家能做到1000次。
从上面的小知识可以看出,SLC的性能最优,价格超高。一般用作企业级或高端发烧友。MLC性能够用,价格适中为消费级SSD应用主流,像intel,OCZ,金士顿,美光等主流品牌产品大多为MLC,TLC综合性能最低,价格最便宜,目前市面上只有三星840一款SSD。刨去SLC不谈,那么在众多MLC产品可选下,是否需要考虑TLC呢?现在就以三星840120G和入门级标杆金士顿V+200120G为代表来了结这场决斗
三星840120G和金士顿V+200120G
三星840120G和金士顿V+200120G接口图片
三星840系列SSD的主控采用四代的MDX(第一代MAX用于470系列,第二代MBX则从未用于零售,第三代MCX就是830系列),编号为S4LN021X01-8030。主频300MHz,整合256-bit硬件加密
金士顿V+200120G的主控芯片为目前主流的SandForceSF-2281VB1-SDC主控芯片,此款SandForce作为新一代主控芯片产品能够兼容市面上多数内存颗粒,数据算法也较为成熟,是一颗稳定高可靠性芯片。支持Trim、NCQ等各项优化功能闪存对比
三星840系列使用的是自家的21nm制程ToggleDDR2.0TLC闪存颗粒
金士顿V+200120G闪存是MLC闪存颗粒
从闪存图片对比中可以看出三星840和金士顿V+200的闪存分别是TLC和MLC,MLC闪存颗粒是TLC闪存颗粒寿命的20倍之多
性能简单测试
三星(SAMSUNG)840系列120G(平均速度能达到170M左右)
金士顿(Kingston)V+200系列120GB(平均速度能达到170M左右)
从上面的性能简单测试中,金士顿V+200120G和三星840120G的SSD复制速度几乎一样
开机时间对比
金士顿V+200开机时间为20秒
三星840的开机时间
从开机时间上来对比,V+200比三星840的开机时间快1秒
看了那么多的测试结果,最真实的声音往往来自于民间,最后再来看一下网上的网友的一些点评
看来寿命真是SSD的硬伤
MLC与TLC之争总结:经过以上简单的性能测试,对比。三星840120G和金士顿V+200120G相差无几,但是TLC寿命的硬伤还有待观察,况且现在重要的是人们对TLC闪存的期待是容量更高,价格更低,用更大的容量来弥补P/E次数的降低,而三星的840相比目前的MLC闪存SSD并没有什么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愿意选择TLC闪存的840呢?所以840最大的问题除了需要真是使用验证的可靠性,还有性价比。
' + newItem.onLineCount+ '' + newItem.name + '';
NTES.ajax.importJs(url, function() {
var len = hotLive.
if (hotLive != '' && len != 0){
for (var i = 0; i < len-1; i++) {
var boboItem = hotLive[i],
isLive = boboItem.live,
liveHref = isLive ? boboItem.liveUrl + boboStatTag : "/" + boboStatTag,
boboLiveStat = isLive ? '' : '',
boboHtml = '';
html += boboH
if(i === 0){
html += new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 "utf-8");
发帖: 37 篇
在线时长: 30 小时
第一次看到详细介绍MLC与TLC之争帖,楼主总结得( ^_^ )不错嘛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现在市场上的硬盘不少,适合自己却不多,大家要看清楚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电子行业发展的好快,一段时间不来看就出了这么多科技前沿的东东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是TLC寿命是他的硬伤吗,这个需要改进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猿粪啊,正好也打算买过硬盘就看到楼主的帖子,这下心里有谱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选择对一款好的产品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闪存颗粒是什么技术名词
怎么木有听说过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做个简单的比较,就觉得金士顿还是最好的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性能简单测试中,金士顿V+200120G和三星840120G的SSD复制速度几乎一样
但是性价比好像是金士顿好点吧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多谢分享了,长了不少的知识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电脑运行慢,速度卡,是不是也该换个硬盘的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我是要选择金士顿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总结的真实不错哦
MLC与TLC之争早就有所耳闻,总结的这么详细的却不多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金士顿售后和服务也是最棒的,就相信他了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如今高科技行业的竞争也是非常大呢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作为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当然选择质优价廉的东西还是明智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MLC与TLC之争够激烈的,来看热闹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金士顿V+200120G闪存是MLC闪存颗粒
很吸引人呢,想去了解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有了给力的固态硬盘,玩游戏用电脑更爽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两大巨头也是竞争的十分惨烈,我们好好看热闹就行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MLC和TLC相争已经很久了,具体是谁的好用还是看看数据再来说话吧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好一个科普的帖子,收藏起来,慢慢看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金士顿V+200120G
早就听说了,也打算买一个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性价比高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不是吗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14 小时
从外观上讲,快过年了,还是喜欢喜庆一些的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怎么说呢,咱不是高富帅也不是白富美,咱要实惠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TLC颗粒短命一直都是大家不断争议的话题才是真的吧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16 小时
TLC即Triple-Level Cell的缩写,
&&&& 是2bit/cell的MLC闪存延伸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大多数的U盘都是用的TLC颗粒,所以才那么容易坏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我更注重于性价比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哦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引用31楼的发言:
大多数的U盘都是用的TLC颗粒,所以才那么容易坏
三星现在是不是已经穷途末路咧??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我纯粹就是选择个我认为不错的固态硬盘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6 小时
众所周知,颗粒的选择折衷的一般选择MLC颗粒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我发现还是金士顿的稳定性高,性价比也很是给力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你说它们赚钱我们不在乎,可是三星你别坑人哈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难道就因为TLC便宜所以三星就毅然的选择了??
发帖: 8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怎么说捏,这么一对比,
优胜劣汰立刻就出了结果了
发帖: 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引用39楼的发言:
怎么说捏,这么一对比,优胜劣汰立刻就出了结果了
这下我算是看明白咧,明显就是三星太欺负人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SLC、MLC和TLC三者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SLC、MLC和TLC三者的区别
上传于||文档简介
&&S&#8203;L&#8203;C&#8203;、&#8203;M&#8203;L&#8203;C&#8203;和&#8203;T&#8203;L&#8203;C&#8203;三&#8203;者&#8203;的&#8203;区&#8203;别
大小:1.83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 slc mlc tlc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