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途径和方法。但这里可以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还是不宽阔,

初二思想品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初二思想品德
上传于||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期​末​测​试​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EVA此纪念我们找到的答案
转自:绝対绫域 答案我已经铭记于心…_动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941,920贴子:
EVA此纪念我们找到的答案
转自:绝対绫域 答案我已经铭记于心…
【长文警告】目前计3万4千字。因此,非无聊人士请慎重打开。另,评论请尽量针对具体内容,觉得好或者不好的心情务必在各位心中就好了,失礼。 一. 序1. 写作目的本文的构思开始於4月初初次观看旧世纪EVA并完成第一篇观后感《EVA,窥见深渊中自我的镜子》一个月后。此期间对於之前一些想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考虑,在与同好的讨论中也交流了不少更加深刻的理解。近日参考了一些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后,抱著较完整的梳理一下个人对EVA(主要是旧世纪EVA)的看法的目的开始作文。希望达到的效果是,在科普EVA所涉及到的一些哲学和心理学常识的同时,证明EVA为什麽是一部治愈系作品,同时丰富一些个人的理解。2. 注意事项由於对TV版总的观看次数只有上个月的两次,且所引用的相关哲学和心理学概念目前仅仅具备表层字面上的浅显理解,因此这篇读后感的作用可能会更像个人将来进一步理解eva所要参考的一个提纲。想要读完书单上的书目再来进行这一篇的作文时间上将遥遥无期,篇幅上估计比这一篇还要长得多,发到贴吧几乎毫无阅读价值可言。另考虑到之前有冒失地向部份同好预告了这篇东西,实在是不忍心放鸽子,因此有了现在这篇赶工出来的酱油。作为个人对EVA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正好在庵野生日这一天释出,我也可以暂时解脱一下了。本文观点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但务必考虑以本人目前能理解方式,毕竟在下也是那听说过无数遍佛洛依德但是从没看过《梦的解析》的那99%,学术讨论的能力还不具备。本文引用的很多哲学心理学观点为了方便阅读不一一列出作者(反正作者基本都是死人了,笑)。考虑到本文的长度,内容的深度,请谨慎选择阅读。温馨提示:相关内容如感不适请立即关闭本页。可能的话,无关具体内容的回覆也请不要发表,失礼了。
*二. 作为表像的EVA「你必须说出新的东西,但它肯定全是旧的。」——维特根斯坦「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苏格拉底*1. 逃离柏拉图的洞穴「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柏拉图“在一个地下洞穴中有一群囚徒,他们身后有一堆火把,在囚徒与火把之间是被操纵的木偶。因为囚徒们的身体被捆绑着(不能转身),所以他们只能看见木偶被火光投射在前面墙上的影子。因此,洞穴中的囚徒们确信这些影子就是一切,此外什么也没有。当把囚徒们解放出来,并让他们看清背后的火把和木偶,他们中大多数反而不知所措而宁愿继续待在原来的状态,有些甚至会将自己的迷惑迁怒于那些向他们揭露真相的人。”请联系EVA中提到的“情报操作”,“剧本”,“补完计划”来理解。请考虑一个事实,即我们从小到大看到的一切都是经过筛选的信息,这一审核机制直到个人网络终端的普及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迟滞。我们大多数人所看到的世界,只是这个世界希望并刻意给你看到的那一面。有兴趣的话可以联想一下黑客帝国中的情节~抛开“阴谋论”不谈,请再回想一下Death开头基尔议长和碇司令谈论的那些南极基地的科学家,考虑一下人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科学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之有限。「意识仅仅是我们心灵的外表,我们对于心灵正如我们对于地球一样,不认识内部,只认识外表。」——叔本华这个应该都见过,地球内部构造(预想图)“目前,世界上解密的,为人所知的,人类从地表往地球内部探索的终极记录是-----12.26KM(前苏联)。到了2011年底,C国宣布研究出能钻到1万米的超级钻,目前C国预计要挑战与尝试的深度是---6600米,现在C国解密的能达到的深度是5158米。不管是多少米,唯一确定的一点就是,现在人们连地表都没有能力进入,但是各大国都在掩人耳目的坚持--打洞。”对“阴谋论”感兴趣的小盆友可以戳这篇[%E5%85%B5%E8%80%85%E8%AF%A1%E9%81%932012] 该帖的作者虽然大谈特谈了各种阴谋论,但很明确地表示只是希望教给一些人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而已。毕竟,那些仅仅被人洗脑灌输了一点点信息就对其言之凿凿思维僵化的单线程大脑们真心无趣。「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人生最初的四十年会给我们教科书,而后的三十年是对教科书给予注解。」——叔本华另外,虽然有了Death裏面那几句经典的黑,还是求大家少黑科学家,科学精神之基本即承认目前所有理论只是符合现有观测的泛用假设,时刻等待被新的例外情形推翻。我了解到的大多数比较靠谱搞学术的家伙们口头上也都是这麼认可的。他们比那些没有较充分了解一些东西就大放厥词直接否定的人,要“科学”太多了~良好的讨论环境需要靠谱的部份人共同创造。*2. 名为EVA的动画看EVA,可以看大机器人,打怪兽,大白腿,嗯,我也喜欢(笑)~过了二十岁还看这些的话,就像吧友说的那样,有“买椟还珠”之嫌了,EVA绝不是靠前面提到的那些成为现象级动画的。EVA是劝广大宅男回归现实吗?或许。EVA是鼓励自闭的少年打开心扉吗?可能吧。关键是:一切皆有可能。一切艺术都是对理念的直接把握,是理念的一个具体显示,是由现实中繁多的殊相中提取的共相。当一部作品对於现实世界各种因素的还原足够真实和丰满,无论作者是否有明确的意向,欣赏者都越有可能从中看到现实中几乎一切理念的影子。这与那些搏人眼球的作品是不同的。尽可能的抛除先定的观念,主动去接触现实中尽可能多的殊相,那麼每一次都能看到新的东西,EVA诚如女神所言,是映照观众自己心灵的镜子。世界无限宽广,EVA所要表达的东西从这个世界的其他殊相中也能够把握到,能够把EVA分析的最好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听说过庵野秀明,将来也不会去看EVA。特殊的EVA在恰当的时间,给特殊的各位带来过心灵上的震撼,这就很好。画面人设什麽的都无所谓,谁死了谁活著也都请便,小盆友看的是故事,现在我只是想用心倾听一下监督到底用自己的心要讲些什麽。好在监督是个很有趣的人,即便考据的话,也要考虑接受访谈的时候那谁谁是不是在说谎,这样的作品才有趣嘛。「通常,妨碍我们发现真理的不是事物那诱人犯错的虚假外表,同时也不直接是我们悟性不足所致,而是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它们就好像是把船只吹往与惟一的陆地相反方向的逆风---对此,船橹和风帆是无能为力的! 」——叔本华*3. 中二求破~中二对某来说算个新词,即使看了百科还是不大明白这个词是神马意思,有没有比较靠谱的科学解释?大概推论起来,labeling,随手给人贴标签的行为是不是就算很中二的行为?之前一位吧友问在下如何理解“恶”,本人曰恶是相对个人立场而言,没有绝对的善恶,充其量是作为理由的理由,就被说中二了~~我想推荐她去看穆勒的《功利主义》,某哈佛公平与正义公开课,尼采的《超越善恶》,庄子的齐物论等等等等,不过估计中二少年的建议她一概不会采纳吧~~给人贴标签然后闭目塞听,真是活在自己comfort zone里的安全行为呢~~这就是中二?关於我说的“执行力”最重要,如果你有兴趣,推荐你去看这个另一次被说中二,是建议一位吧友没必要发帖找没有建设性意义的认同感,其实这个跟年龄有关,手滑看到这位吧友的年纪应该上大学了,觉得EVA教给咱的不要过度依赖他人认可获得存在感的人森观蛮好的,就顺口说了句,也被中二了~~其他就不提了,本来在网上就是玩玩,有些东西没必要觉得是针对自己的,比方说俺就系个马甲而已,马甲又没什麼尊严可言,不高兴的话随时可以下线走人,在本吧的言论基本都是抱著与人无利至少无害的觉悟做出的平等交流。呐,果然贴吧的氛围跟知乎啦Quora啦不是一样的,偶尔能看到几篇乾货也就满足了~废话不多说~马上切入正题~「我们并不是因为发现了欲求某个事物的种种理由才去欲求这个事物,而是因为欲求某个事物采取寻找欲求它的种种理由。……所以逻辑是无用的,没有人靠逻辑说服任何人;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叔本华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此帖对国内两位新生代男...
一年一届的中国金鸡百花...
@丨周慧敏丨 大声告诉...
【ID】腐海无涯不回头 ...
万众期待的第33届大众百...
  日,乔...
其实我觉得学历也就只有...
先总结: 上世纪九十年代...
最近微微一笑很倾城出来...
据说还要打遍全中国的初...
贯彻一贯拆开了、嚼烂了...
sa特优生漫画?上樱花日语动漫课,全外教1v4!好看动漫来袭,再也不用字幕!边看动漫边学日语,不知不觉成为日语大神!现在点击送日语学习大礼包一份哦
请大家好好等
三. 作为意志的EVA“在神话时代,神替人解释一切,安排一切。神话衰落,哲学兴起,人要自己来解释和安排一切了,他几乎在踌躇满志的同时发现了自己力不从心。面对动物或动物般生活着的芸芸众生,觉醒的智慧感觉到一种神性的快乐。面对宇宙,它却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却并不能成为一个神,或者用的话说,只是一个破败中的神。”*1. 何谓真实?前面提到,虽然人人都学过内部那几层橘子皮构造,人类也已经登上放眼火星,其实对於脚下13公里以后到底是神马样我们都知之甚少。这没什麼,因为即便我们现在一路钻到地心,看到的也都是假象。有没有人这麼说过?下面为广大高中党极精简地梳理一些基本观点,后面会用得上。1.1,的宇宙分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动物仅存在於物质世界,人类因具有灵魂并思考而有幸存在于两者之中。1.2的宇宙只有一样实体,那就是宇宙本身,也就是本身。人类是上帝智慧的一部份,没有自由意志可言。1.3的物自体人的感性认识是由于外物的影响作用才产生的。人们只能认识外物作用于感官时所产生的现象。人们承认了现象的存在,也就必然承认作为现象基础的物自体存在。在这个意义上,物自体是感觉的基础。简单来说,我们看到太阳,只是看到了自己视网膜上的太阳而已。我们看到关於太阳的一副画面,是经验和知识告诉你那是一个球体等等。人和狗看到的世界不同,和蛇嗅到的世界不同,和听到的世界不同,虽然能藉助仪器的帮助,却无法肯定已经穷尽了可能的观测方式,然后又冒出了暗物质这种存在,这个过程可能将是无穷尽的。我们感知的世界注定只是自在存在的一个虚像。继续表示,虽然无法证明和灵魂存在,出於道德目的我们最好假定他们存在。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的著名论断就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1.4的绝对复杂万状的全体,称之为“绝对”。“绝对”是非物质的,精神的。是思维着纯思想的纯思想。历史的发展就是的发展和。人类种种差不多是一个幻觉。(不明觉厉)真和假并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样,是判然分明的对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们能够认识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我们能够多少有些错误地去认识”;我们将绝对真理归于某一件孤离知识时便发生这种情况。1.5以上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了第18使徒对於人类自身为何物,真实为何物的几个阶段性观点。放到今天来看,它们中每一个依然难以被完全证实,也难以完全证否,倒不是说完全没有意义,即便只是丰富一下各位看世界的角度也是好的,也不难体会我们今天主流的观点不久以后也可能显得荒诞滑稽。联系之前柏拉图的洞穴,后面会继续展开。*2. 叔本华的豪猪「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的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的满足了;可是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的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的伸张。」豪猪困境的原作者出马,个人感觉庵野受到叔本华的影响应该不小。说起来叔本华和他的《作为意志与表像的世界》绝对是神一般的存在。据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美学影响了哲学、艺术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被认为受到他影响的著名人物有:哲学家:尼采、萨特、维特根斯坦、柏格森、波普尔、霍克海默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作家:托尔斯泰、莫泊桑、托马斯曼、贝克特、斯韦沃艺术家:萧伯纳、瓦格纳、马勒诗人:狄兰•托马斯、博尔赫斯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达尔文政治家:希特勒现在或许可以加上动画和电影人庵野秀明,再看看这个的话没准押井守监督也可以算进去。
*2.1世界只是表象,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2.2音乐音乐和表象世界几乎是并列的存在。但这种美都只能使人们从意志那里得到暂时的解脱,因为这种对于美的诉求只能使人陷入意志其本身的陷阱中去,所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3豪猪的困境叔本华的伦理观(1)利己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为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名誉和法律规范。出于个人名誉的道德行为其目的隐含着满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敬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而迫于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则是为了规避法律惩罚,免于自己受到损失而做出的。这些行为在叔本华看来是没有真正道德意义的。出于这种目的的极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别人什么都没有。基于这个原因的庸俗情况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那些为了生理需求上的诸如食欲、性欲以及舒适等等要求而发展出来的极端不道德行为。除掉这些利己与虚伪的道德行为,真正的道德实在少得可怜,这也是它们为什麽如此被渴望的原因。「我通过哲学了解了这一点:我行事是出於自觉,他人行事只是由於害怕法律。」——亚裏士多德(2)恶毒恶毒是无处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轻微的,普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反感。人类用礼貌和聪明来掩饰这一动机,所以背后的恶意中伤和谣言诽谤便相当常见。恶毒的两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灾乐祸,嫉妒是与生俱来无法摆脱的卑劣人性,因为嫉妒的东西本应是受到敬佩和感动的。而幸灾乐祸可以说是恶毒的普遍现身,叔本华认为没有比幸灾乐祸在道德上更一无是处的了。出于恶毒的极端形式是:尽其所能地伤害别人,一切残忍的行为都只是将幸灾乐祸付诸实施的行径。叔本华认为一切的非道德行为都能由以上两种动机中推导出来。相较于那些骇人听闻的罪行,日常的冷漠与幸灾乐祸更令人感到绝望。(3)同情同情心的本质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认为人,我其实本无差异。在利己和痛苦主义者看来,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别,这是他们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间的无差异性,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叔本华的伦理学大致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描绘:万物间无差异--&人、我间无差异--&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爱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果然还是要人类补完才能达到这种水平。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比例越大,则一个人的道德程度越高。*2.4悲观与命运「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得不到便痛苦,满足便无聊。」——叔本华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按照其严格的必然性而发生,我们所感觉到的自由意志仍是处于表象世界的活动,而我们所观察到的任何表象以及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意志这样一种神秘的力量的控制。这种观点可以被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但不能想我们所想的。*2.5摆脱痛苦的四种方法(一) 无关心的态度「你讨厌人类吗?」如果不确定自己可以彻底扼杀一切感情,嘴上说著无所谓只是因为不敢作出努力去改变,也是一种逃避。
(二) 转向艺术。建筑、绘画或雕刻、诗歌、悲剧、音乐像这样,或者这样?!「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叔本华有些人所谓的“回到现实”,也是一种逃避罢了。(三) 否定意志但不自杀像这样教义单一而狭隘的宗教信仰也属於这种情况。「宗教和智识不可能在同一个头脑中相安无事,它们像狼羊同处一笼,智识势将驱赶宗教。在宗教所作的死亡挣扎中,我们看到宗教抓住道德不放,想要表示自己是道德的根源。然而真正的道德并非基于宗教,尽管宗教认可道德因此也支持道德。信仰有如爱,爱是不能强迫的;如果要强迫别人去爱,便会产生恨,因此,最先产生不信仰的,就是这种强迫别人信仰的企图。谁要是嘲笑宗教,谁就会遭受严厉的制裁。我们可以从以上事实看出宗教的作为与道德是相悖的。」——叔本华EVA中有亚当和夏娃(近似),有天使与文书,现在还有了三冲和方舟,上帝在哪儿?「上帝已死,需要重新评价一切。」——尼采(四)改变观点,默认自己的痛苦,同情的爱。「同在一个舞台上,有的人是帝王,有的人是臣子,有的人是将军,士兵或仆人和其他等等,他们彼此的不同只不过是外在的不同而已,但各种角色内层核心的实在性确是相同的,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与焦虑。如果我们把人作为整体来看,并且只强调它最显著的特征,那它的确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细节,它又有喜剧的性质。」——叔本华「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黑格尔「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parts. 环宇皆舞台,世人皆优伶。」——Shakespeare杀死比尔前辈也吟的一手好湿~「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
*3. 作为教育家的庵野秀明「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苏格拉底*3.1对苏格拉底与康德的评价苏格拉底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ARE YOU ALONE? CAN YOU ADVANCE? CAN YOU REDO?」“有人说康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在于他提出了一大堆问题,不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怎么样的定论。康德处处存在着矛盾,实际上他的好处就在他展示了这些矛盾,有着它深刻的含义和启发性。不管是大陆哲学还是英美哲学,都受他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反对他而受到了他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发挥他而受到了他的影响,这都是由他带来的一种风气。所以有人说,康德就像一个蓄水池,所有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来。”「不要指望着从他人那里获得答案;不要指望着自己的欲望永远会被迎合。我们都必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庵野秀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活著的目的是什麽?为什麽驾驶EVA?我幸福吗?我在害怕什麽?我到底想要什麽?自己的价值由谁来认可?记得高中的时候很喜欢跟人扯终极问题,数理化文史哲刚学的东西都扯上,科幻小说看到的灵感也用上,书中网上看到的只言片语都可以拿来做议题,那种好奇心大爆发的感觉,思想著思想的自由,给人以真正的存在感。上了大学后渐渐对这些“无解”的问题失去了兴趣,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娱乐,各种短暂的、直接的刺激,结果无非是在痛苦和无聊间茫然摇摆。那种浮於灵魂表层的生活,不过也是一种逃避罢了。EVA所尝试医治的是一种时代病。它将活在表像世界中人们内心纠缠的根源,再度指向灵魂深处的那个黑洞,指向大多数人对人生基本问题的无知与逃避。那些理所应当地支撑著自己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生活的理由,那些经由别人的口灌输给你的观念,曾经被你付之一笑的东西,如今却深信不疑,在庵野几遍“真的吗?”的质问之下,原来根本就站不住脚嘛。人一定是因为思考过一些问题,才为在EVA中找到了它们的答案兴奋不已。对於没有首先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何谈找到答案?我所看到的EVA和他人看到的注定不同,因此不会因为自己看到了什麽,就假定他人也会看到,亦不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不同。我为在EVA找到的答案感谢庵野秀明,并对他提出但无法解答的更深层的问题【再次】充满好奇,通过自己真实的感情,通过每一次的答案都比上次更接近真相,确认了继续思索这些或许“没有答案”的问题的必要。人不能逃避现实因为很多人对你这麼说,你就真的以为EVA要告诉你的只是这个?【真的吗?】
*3.2思维定势「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叔本华「熟知并非真知。」——黑格尔人所接受的真实,不过是这种程度的东西罢了。因为害怕未知和自己的无知而创造的,自己舒服的小世界。能够用它来保护自己,却不懂得什麼时候从裏面走出来的话,“感觉真差”。*3.3强迫观念「人生是一场骗局。」我们是配合他人一起欺骗自己的共犯。人被告知一个事实时,他的价值判断与对事实本身的接受是分离的。很多你觉得可笑的观念已经成了你脑海中根深蒂固的一部份,只是你已经忘了自己曾经觉得它们多麼可笑。事实上,你很可能已经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那种人。时刻牢记这一点,保持怀疑,剖析自己,或许可以略微降低你被奴役的速度。「规定即否定,对于具有无限性的实体来说,在质上对它的每一种确定,都必然意味着对其无限性的限制,因而意味着否定。」——斯宾诺莎人生就是无限可能性到单一必然的过程。「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叔本华;有兴趣的可以参看《自私的基因》从有价值的棋子到令人厌恶的家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哦~「任何人都可以尝试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但这些价值通常并不是他本人的:它们不过是从荒诞的现代性中捡来的只言片语而已,自己也不知道观点来自哪里。最明显不过的事实就是人们一般都不知道如何创造价值。」——尼采「我不让自己受到影响,这就很好!」——维特根斯坦这很难做到。以为用来保护自己的东西,「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既不屈从爱,也不屈从恨;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信。」——叔本华具体的操作与平衡需要自己来控制,不解释~*3.4教育的补完「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西塞罗“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学习是为了发展个人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部现实面前获得自由。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自由,这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些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对于改变人类社会的现实发生了伟大的作用。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整个成人世界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EVA的世界对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过於残酷。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忽视子女的父母,因为自私或情感问题伤害子女的父母,以同步率高低、能创造多少价值来评判一个孩子的社会,以及那永无止境的一场场生死战。想要传达给这种处境下的孩子们什麽东西的话,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很难找到比动画更好的体裁了。
庵野既然敢说EVA中的每个主要角色都是自己心灵的一部份,把自己的内心毫无保留地剖析给了观众,自甘作为聚光灯下众目睽睽的范本,引导我等自我剖析和自我救赎,也算对得起EOE“真心为你”这个标题了。「宫崎:庵野的最大优点,就是会老老实实的埋头苦干。庵野:是啊,我就是傻老实人~」“假定你把课堂上所学的这些东西全忘记了,如果结果是什么也没有剩下,那就意味着你白受了教育。那个应该剩下的配称为教育的东西,用怀特海的话说,就是完全渗透入你的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充满学问和想象力的生活方式,用爱因斯坦的话说,就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按照我的理解,通俗地说,一个人从此成了不可救药的思想者、学者,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再也改不掉学习、思考、研究的习惯和爱好,方可承认他是受过了大学教育。”「假如我不能完全得到你,我宁可什麽也不要。」——Asuka人是很难真正改变的,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EVA之后最大的体会:任何影视和文学作品,改变观众的过程就像打使徒,假如无法击破核心,剩下的不过是一堆廉价的荷尔蒙。不能触及灵魂的那些东西有如一日三餐,苏格拉底有言,“他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在这个信息氾滥的时代,嘲笑著大众沉浸于《浅薄》、《碎片化生存》、《认知盈余》中而沦为《乌合之众》时,在合适的年纪,发现EVA这样一部作品是令人狂喜的。EVA通过一个寓言和一段心理分析所表达的,假如对其背景略做了解并进行足够的思考,足以让主流媒介上的绝大多数关於人生种种哗众取宠的论调对你来说成为冗谈/小儿科。那时你便有自信和精力去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拿这几天人人、豆瓣、微博流行的心灵鸡汤为例,《梁文道:越能放下自己你就越快乐》,以及豆瓣名人的《对他们来说,你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个》,顺带微博上那些铺天盖地的语录心语等等BS。这些充斥著人生感想体悟和貌似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的小聪明的文字固然也是一种真实,然而看懂EVA的人只需要记得两句话:「一个人当然不应该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东西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 「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与人没有完全的理解。自己的价值最终是自己来认可的。」就完全足够。为什麽他们翻来覆去地去写,去读那些小聪明的东西,却还是不明白?因为那些废话没有触及到核心。曾经的作者靠一本百万字的小说只为让你终身铭记一句话,而今天多少人用区区140个字就打算告诉你该怎麼样生活?谎言重复10遍会不会变成真理不晓得,真理简单地重复10遍一定会变成废话。呵呵。「有人很奇怪,明明喜欢哲学,但是不去读哲学家的著作,反而去读旁边介绍哲学的著作。这就像有一个人爱上女主人,可是他怕麻烦,就向女仆求婚,这很可笑。」活在表像世界中的人最大的问题是懒惰,因为懒惰所以逃避,因为懒惰所以宁可把时间用来膜拜并不值得仰视的他人,轻松地活在自欺欺人的虚假幸福和“好像”每天都在不断得到一点新的体会的假象中。EVA若能打开诸少年心中通往真实的门扉,用人生最关键的问题引发出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话,那些表像的问题通通迎刃而解。灵魂是技艺的根本,不具备灵魂和意志的人空谈著各种方法却没有能力执行,而灵魂站立起来的人,在不断的试错中自然而然将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他使一切现代人得以发现“真正的自我”。他让我有勇气并自由地面对人生,因为我的脚发现了结实的地盘。」——尼采谈叔本华在这个没有上帝的世界上,谁敢说自己已经贯通一切歧路和绝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寻找了?我将永远困惑,也永远寻找。困惑是我的诚实,寻找是我的勇敢。「不能逃!不能逃!不能逃!逃避只会更痛苦!」「一个人照镜子时,永远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他的自我意识只会不停地低声提醒自己:我看到的不是另一个自我,而是我的自我。」——叔本华
*四. 尼采,超人之路——自我之路「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是如何变成骆驼,骆驼是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小孩。」——尼采*YOU ARE (NOT) ALONE在第一阶段,精神以骆驼的外形出现,扮演了屈服顺从的角色,一个外在的、来世的、永远固定的超精神强加于它。人类不仅在与世界的联系中而且在自身中也发现了我与非我的二元性。这样一来人类将自身也作为客体对立起来,并用这种方式与自己拉开了距离,于是乎意识的我与肉体的我撕裂了,势不两立地对立了。人与人之间是应当保持一定距离的,这是每个人的“自我”的必要的生存空间。一个缺乏“自我”的人,往往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自我”需要生存空间。你刚好要独自体验和思索一下你的痛苦,你的门敲响了,那班同情者络绎不绝的到来,把你连同你的痛苦淹没在同情的吵闹声之中!(只是想吐槽一下恭喜团的结尾绝对是给家长联合会和电视台逼得)后面谈到荣格时会继续展开,为什麽我认为绫波丽和渚薰均是真嗣心灵的一部份,序的结尾是真嗣和绫波由陌生到互相开始接受的象徵。是尼采所推崇的精神和肉体二元对立到同一的开始。*YOU CAN (NOT) ADVANCE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在第二阶段,精神认识到了骆驼是一种自鄙的形式,因而彻底否认了骆驼的行为,它自己宣告了自己的死亡,并为自己的新生做好了准备,这是一次凤凰涅盘。只有与肉体同时存在,灵魂才能越来越丰富;只有当精神和物质相互终结并产生于对方之中时才会出现“贫乏、污秽与可怜的自满”的反面。*YOU CAN (NOT) REDO「人类是一根系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绳索,一根悬在深渊上的绳索。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者不前进,都是危险的。」——尼采于是精神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小孩阶段。“小孩是天真与遗忘的”。精神通过产生自己的第二个起点而忘记了以前的失败和过失。精神在超越了狮子阶段以后就把自己的往事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在当年它不是自觉自愿,而是被外来力量强制的物化的魔鬼精神,只有在小孩阶段才恢复了自我,才有了创造性。“是的,为了创造的游戏,我的弟兄们,一个神圣的肯定是必要的:精神现在要有它的意志力,失去世界者赢得了他的世界。”
超人是高一等的个体,他对自己的权力有绝对的自信,通过对自己个性的强有力肯定再次创造价值:这个价值第一次依靠具体的个人通过个体证明的行动确认下来,而不是被民众创造,也不藏在人类之外的权威的面具之下。这些价值必须创造出来,而且不是对现有内容的修修补补。走绳者在其过去(顺从的羔羊)和未来(独立的个体)之间被拉来扯去,最终过去获胜了,未来被放弃了,魔鬼战胜了超人。但是这一结局并不是最终结局,每个作为走绳者的个体都必须在从动物到超人的过渡中经受多次这样的死亡(“原罪”),直到有一天他成功地在自身内超越人类这个阶段。忘掉你曾经拥有的一切,忘掉你所遭受的损失,就当你是赤裸裸的刚来到这个世界,你对自己说:“让我从头开始吧!”你不是坐在废墟上哭泣,而是拍拍屁股,朝前走去,来到一块空地,动手重建。你甚至不是重建那失去的东西,因为那样你还惦记着你的损失,你仍然把你的心留在了废墟上。你要带着你的心一起朝前走,你虽破产却仍是一个创业者,你虽失恋却仍是一个初恋者,真正把你此刻孑然一身所站立的地方当作了你人生的起点。「这就是人生么?好吧,‘再来’一次!」——尼采*SHIN EVANGELION:│▌只有当人类走出现在的自我以后才决定自己要成为谁和要干什么时,那么在最初的意义中人类就是自由的。这时,只有在这时,人类的目标才不再是人类,而是超越了人类的超人。超人是无法看见的,只能做出来。遗憾的是,按照人类的传统悟性,人类只能理解物化了的、客观上触摸得到的形体,而恰恰在这种意义上既不存在超人,也不存在理念。超人就不是人,更不是那种超级人。超人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一项活动的总称。这项活动的特点是既超越出去又在更高的程度上回归自己。所以,只有当我们去做这件事时,只有当我们去超越人类自身时才会有超人。过程表示超越作为人的自我运动;终结表示通过这个运动人类阶段消失了,超人阶段来临了,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奔腾咆哮的LCL之海。*Wunder, 弑神之力Seele灵魂+Wille意志+EVA01肉体=Wunder人类好比鹰与蛇的统一体。因此查拉图斯特拉乞求高傲(鹰)永远伴随他的智慧(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永远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前进。鹰这个高傲的动物盘旋在高空,它代表了理智与精神。蛇这个聪明狡猾的动物生活在地面,它代表了肉体与物质。鹰在空中画圈,蛇在地上圈曲前进。蛇缠绕在飞翔的雄鹰的颈上的情影直观地表现了对立面的统一。鹰与蛇,精神与物质是如此的不同,只有圆周运动才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对于尼采来说超越自我的行为就是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则,它既超越自己,又在超越后回归自我,只不过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鹰与蛇尽管相互对立,截然不同,可它们二者之间没有敌意,它们在友好的合作中完成圆周运动。同样的,精神和物质不是相互抵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精神通过物质来实现,物质通过精神来提高。蛇在与鹰的共同飞翔中离开了它在地上的居留地升跃到了它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的层次,同样的物质作为精神的实现者进入了它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涉足的领域。精神中有物质,物质中有精神,不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存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作为权力意志的原则在共同的又存在差异的圆周运动中表现出来。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Wunder集尼采的超人理论于一身,与新鸡、绫波、渚薰三位一体以及司令的NERV之间到底如何收场,还是看痞子怎麼想了。
动漫排行榜-上「京东」,超值玩具任性购!精选大牌等你点,超值选&购&中!动漫排行榜-京东萌娃乐园,品质保障,孩子喜欢,妈妈放心,正品低价强势来袭!
五. 佛洛依德的ATF「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佛洛依德喜闻乐见~喜闻乐见~*1. 常见心理防卫机制这其实是一个关於ATF的比较具体的对应,有兴趣不妨去喂鸡跟败毒百科看看。心理防卫机制或简称心理防卫(也称自我防卫机制,防卫机制,防卫机转)(Self-defense Mechanism/Defense Mechanism),是佛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心理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原始的防御机制是指童年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可以说是原始防御机制的本质。),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在生理上,心理防卫机制被认为可以防止因各种心理打击而引起的生理疾病或心理障碍,过分或错误的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可能带来心理疾病。ATF就是这样一柄不可或缺的双刃剑,不妨把它理解成每个人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豪猪困境,这个层面上的冲突决定了ATF的强弱与形式,再外化为和其他具体他人之间的言行,即表像上的豪猪困境。为了高中党我科普到底,用EVA中的具体案例来代入一下。有兴趣的再具体了解相关文献。否认(英文术语Denial)歪曲(英文术语Distortion)一时没想起来。。。反作用形成(英文术语Reaction formation)Asuka对新鸡的好感就是这种情况,现实中更多见于中小学男生对女生暗恋又耻于承认,反而变本加厉地恶作剧。真实的感情需要特定的场合下才会显现,比如下图这里面新鸡跑到边上以后Asuka无意识地转身再次面向新鸡,当然了,也可能她把新鸡当成麻麻了,只要是人都能陪睡。。。转移或移置(英文术语Displacement)Asuka被加持拒绝后去吻新鸡。。。/Asuka跟绫波电梯大战后去机库骂二号机发泄压抑/抑制(英文术语Suppression/Repression)新鸡对老母实验挂掉,EVA初次暴走等事故选择性失忆投射(英文术语Projection)Asuka作战不利时责任完全推卸给他人/新鸡因为自卑而容易觉得所有人都讨厌他摄入(英文术语Introjection)新鸡迷恋老爷子的Walkman,见到老爷子的眼镜也要马上拿来戴上。。。仿同或认同(英文术语Identification)像强暴者仿同:被冬二暴打后,新鸡学会主动暴K使徒释放心理压力升华(英文术语Sublimation)接上例,新鸡对冬二的怒意转移到对抗使徒的“公益”活动上退化情感(英文术语Regression)比如Q最后已经像智障一样的新鸡~~
幽默(英文术语Humor)故作轻松,消解紧张感,或者说是转移注意力,下图显然是美里阿姨一次失败的尝试利他(英文术语Altruism)新鸡完全为了继续得到老爷子和他人的认同而驾驶eva下一个暴露得更明显压制(英文术语Suppression)新鸡在意识到问题后抵抗自己的潜意识预期(英文术语Anticipation)“这一次可能会死吧”,这种时候说出来反而会比较轻松序裏面的漏点图就不上了合理化(英文术语Rationalization)驾驶eva是为了别人/渚薰不是人是使徒/杀他可以救大家补偿(英文术语Compensation)Asuka通过学业和作战的优秀补偿自卑心理抵消(英文术语Undoing)捏爆渚薰后通过说死的该是自己消减愧疚隔离(英文术语Isolation)幻想(英文术语Fantasy)如果你乐意把EVA想像成屌丝新鸡的想像的话,全部都是转化(英文术语Conversion)Asuka心理压力过大失去意识,官能症?解离(英文术语Dissociation)从EVA可以洞见不少人性的黑暗,然而真正的绝对恐怖始於分析自己,每一个理所当然的心理和想法背后都是一个接一个的骗局,自己分析自己虽然痛苦,也比将来毫无防备地被使徒精神污染要来得好。我去年跟人说,“当一个人有足够的智识/阅历/思考后,大多数人的言行举止在他眼中成为完全可以预判的,到那时,每一个反应都如同在自动贩售机上insert coin, push button,出coffee一样毫无新意。此时,那些人在他眼中便如同畜生一般。”貌似和本节开头佛老的那句差不多嘛~现在发现这还只是很表层的工夫,人心的层次很深,连自己都剖析不清,何谈分析他人?不过心态似乎比以前要好多了:「没有一个人性的弱点是我所不能原谅的,但有的是出于同情,有的是出于鄙夷。」
*2. 其他相关观点佛洛依德的历史地位不必多言,下面简略提一些本文中有用的观点。*2.1本能佛老的本能理论建立在性冲动为代表的动物生存本能之上,晚年增加了著名的死本能与之对应,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其性心理发展理论的基础已经动摇。从生死本能的角度,我喜欢把渚薰和绫波两个半神形象看成真嗣内心生死本能的代表。加之新鸡这个家伙表现出的双性恋倾向,这两个本能得以同时和佛老根深蒂固的性本能扯上更加纠结不清的关系。这部份请允许我留待下章再进行展开。*2.2精神层次由表及里分别是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是我们自觉的认知;前意识包含部份暂时被遗忘但有可能被唤醒的意识,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充当调节意识与潜意识矛盾的缓冲层,主要负责压抑潜意识;潜意识,毫无疑问,是佛老最爱的那不见容于社会的(性)本能所深层支配的,在重重压抑下的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自由意志本为幻念,人无法全然意识到自我,且行为之因与意识层次所思,关系极微。最后这句有没有哲学韵味,想到前面的什麽没有?*2.3人格结构这之后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自我,本我,超我三位一体了。本我对应精神层次的潜意识,在佛老眼中,“就像一口沸腾着本能和欲望的大锅。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混乱,盲目,毫无理性,遵从享乐原则和性冲动。”自我,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份,协调本我与超我,坚守理性,秉持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欲望,又要避免痛苦。超我,成长过程中被内化于我们心中的文化规范,道德理念,父母形象,对我们无时无刻进行著道德控制和批判。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自我所谓的理性判断是一定正确的吗?同理,我们的父母出於好心施加於我们的约束来自于他们的判断,那他们的自我——我们内化的这个超我是一定正确的吗?更多他人自我的产物:文化和道德,一定是正确的吗?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在下在中学的时候成绩蛮好,但经常有让老师头疼带坏其他小盆友的装13行为~后来从家父口中得知,虽然他无数次被老师请去“喝茶”,但大多数情形下在我面前只字不提,偶尔会以自己的角度旁敲侧击的向我暗示一些问题的存在。为什麽这麼做?家父的解释是,以当时我青春期的心理状态,直接告诉我很可能只会恶化我和老师的关系,激发更大的逆反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倾向,与其如此,不如换一个角度尝试冷处理。家父问我,一般家长被老师请喝茶后回家选择打骂孩子,这是为什麽?我答,因为他们的智识不足,以至於没有能力以真正有利於子女的方式解决问题。家父答,更多情况下根本就是自私,因为自己的面子挂不住,自己的心理不舒服,首先以爱之名义行恶之事,再次才到考虑解决方法。EVA中孩子们的不幸,映射出的广大不负责任的父母便是如此。当监督在25,26话告诉全世界的孩子,爱是毁灭性的,请君自己郑重,爸爸,谢谢,妈妈,再见。他到底在说些什麽?*2.4心理治疗法以释梦和自由联想为代表。释梦通过梦境来找到潜意识中的问题,因此可以把EVA作为屌丝宅男新鸡的一个梦来解读。自由联想有助於回忆童年时期的精神创伤并予以矫正,那麼也可以将EVA作为一个帮助新鸡回忆童年丧母经历并直面自己对父亲的感情的联想治疗过程。此处不详述。
*六. 荣格的补完「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佛洛依德「君子不器」——孔子「见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此做人最基本之准则。——孟子,佐藤谦一我要告诉你们,每一个最终教条都是一个谎言,每一座堡垒都是一个拘束器。每一条新的箴言都是一个英明的错误(笑~ 这次笑的好冷。。。)*1. 心灵四层次接前文所言,请不要像司令和议长那样黑科学家。首先,真正靠谱的科学家很少是偏执狂。其次,即使声称保持开放态度的老科学家走进死胡同,往往会有靠谱的弟子叛逃出来自立门户。第18使徒的进化机能不是说著玩的。反之,即便是业余的,假如提到心理学只知道佛洛依德的那一套理论并抱住不放的话,不就是一叶障目与固步自封嘛,通向真理的门扉即时便关闭了。比如在下曾在本文1.0版里蛋疼地把人的灵魂和肉体分离,并把灵魂比作自我,肉体比作EVA即本我(佛洛依德式),这个二元论就是尼采所说的人之所以不能成为超人的第一宗罪(思维定势),放到荣格这厢来看也很初级~~1.1个人意识(personal consciousness)类似佛洛依德的意识,自我。是人有意识的心智,是心灵中关于认知、感觉、思考以及记忆的那部分。1.2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于个别心灵而言是独特的,但无法被察觉;由心灵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构成。它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前意识。内容大部分是情结,情结是因某个寻常的情绪而凝聚在一起的一组相关形象,每个情结的核心都是某个原型。1.3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其显然是人类心灵普遍存在的结构;集体意识中的世界,有共同价值与形式的文化世界。1.4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也称客体心灵(objective psyche),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触到得层次。在荣格看来,如同我们每个人在个人潜意识里积累并存放所有个人记忆档案那样,同样人类集体作为一个种族,也在集体潜意识里存放着人类和前人类物种的经验。这些经验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怎麼样,有没有古希腊回忆论和天赋论的影子?1.5原型(archetypes)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它促使个体按照他的本族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行动。人们的集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无意识的原型所决定的。原型本身无法被直接观察到,不过,它就像磁场一般,可以从它影响所及的脑中有形内容辨识出来,也就是从原型形象,或者说拟人化的、形象化的情结来辨识。很多集体性角色和情境都带有原型形象,只是人们并没察觉到自身的这种投射。只要是重复性的人类经验,例如出生、死亡、男女交合、婚姻、对峙势力的冲突等等,都有其原型基础。原型拥有普遍而概括性的意涵,往往带有超自然力的情感特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累积、对一大群人具有意义的原型形象,深埋在集体意识的文化里。原型存在的一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上帝、天堂之类的词语在无神论的中国人尽皆知,很多小盆友在刚刚会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倾向性地使用经由各种媒介所听闻的这类词汇,并在接触正式的教义前,形成自己对上帝和天堂的想像。这种想像往往具有雷同的形象,具有广泛的宗教体验性质。个人以为,其根本在於人类语言的有限性无法表达存在於集体潜意识中模糊的原型概念,宗教中神的定义作为对原型的具体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所唤起的不同宗教信仰者共同的潜意识就是原型的证明之一。几个主要的原型:1.5.1人格面具(Persona)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一个人的行为在于投合别人对他的期望时,个人的种种社会身份均是体现。比较一下“女人,母亲,科学家”。高下立现嘛1.5.2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1.5.3阴影shadow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类似佛老的本我。1.5.4本我(self)将整个人格结构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自我的原型根基,产生ATF的核心。1.5.5曼达拉mandala自人类早期文明以来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表现为人类力求一种整体的统一。听起来有点耳熟?下图的这些就是典型的mandala。作画者不需要知道为何这麼画,观看者也不需要知道自己奇特的观感缘何产生,这本身就是原型存在的体现。1.6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后者扮演补偿意识型态的角色,如果意识太过于偏执绝对的,无意识便会自动的显现,以矫正平衡。潜意识可以透过内在的梦和意象来调整,也可能成心理疾病,它的内容可以外显出来,以投射作用的方式出现我们的周遭生活。
*2. 本我三意义(到了喜闻乐见的打脸时间了,请荣格选手和佛洛依德选手尽快就位~)佛洛依德骂本我是「The Beast」,这个大家都懂的,问题是,人这种自封为非动物的动物,这种把自身的一部份拿出来鄙视并因此自我感觉良好的生物,他的所谓理性真的比Beast要高级吗?且看。根据荣格的观点,本我才是整体心灵的调节中心,而自我不过是个人意识的中心而已(啪啪!)。本我是真正能协调心灵领域、发号施令的中心,而且,它也是个人自我认同的原型模板。本我一词可以进一步用来指涉心灵作为一个整体的意思。因此,本我有三种的意义: 一、心灵作为整体单位来运作;二、从自我的观点来看,原型的最高核心(又见核心~);三、自我的原型根基 由于本我是比自我更为全面的实体,因而自我对本我的认知往往会以更高等的象征来呈现:神的形象(完美救赎者渚薰)、太阳系中心的太阳(明日香 尼采)、原子团中心的原子核(核心)等等。体验到本我时往往摄人心魂,觉得与神有所感应,或激发出敬畏之感。正在体验本我的自我会感觉自身拥有强大的威力。当自我不稳定时,本我会以最高的重整象征出现,常常以曼陀罗的形式呈现。请看上图。习惯依赖与倾诉的对象都当机了,目睹了恐怖的绫波军团团灭,新鸡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下意识地握了握象徵自我力量与存在感滴右手,然后看到了一轮红日中自己难得显得高大有力一回的形象,紧接著出现了本我中那个理想的自己,将要拯救自我的渚薰。如果说旧剧场版里的剧情不够明显,新剧场版渚薰和新鸡的关系几乎完全可以用这里本我和自我的关系来解读。后面会再有展开。注意渚薰的这句话,这是本我意识到自我还不够强健的标志。注定悲剧。至於说精神与自我不稳定时的重整图形曼陀罗,这个就是很明显的曼陀罗样式。*3. 认同结构童年并不愉快的荣格,小时候曾经将自己的人格分为1号和2号,1号是该吃饭吃饭该上学上学该写作业写作业的自己,2号是孤僻、多疑、有迫害妄想症的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2号人格被他逐渐摆脱了。这很可能影响了他后来的理论。荣格认为,成长中孩子的自我认同,是由他所依赖的人的喜恶塑造出来的。那些被家庭所排斥的倾向和冲动不会就这么消失,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变成“第二自我”(alter-ego)形象,就在个人潜意识的浅层之处。这个第二自我就是荣格所说的阴影,埋伏在潜意识当中。由于阴影的内容或本质是发展中的自我的一部分,它依然保有个人认同感,只不过是被拒绝而不被接受的那一部分,而且往往伴随着罪恶感。由于阴影是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从主要的自我认同当中分离出去的,所以它重返意识的可能性引发了焦虑。心理治疗与分析大半的例行工作,即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好再次检视阴影的内容为何,并且尽量把出先前被自我形成的早期“分裂”所丢弃的内容统整起来。将EVA作为心理治疗来看,适格者的日常插入栓同步观测活动即创造上述安全空间之过程。在适当的时候施加刺激,尝试唤醒潜意识中的阴影,於是有了将使徒看做适格者们心里问题的观点,过程中不免患者精神崩溃和间歇性失忆的情况。在判定耐受力足够时,对最深层的阴影,被他人拒绝最深,於是被患者的意识也拒绝最深的阴影登场。那就是各位喜闻乐见的厕纸侠——“最强的拒绝型”~~~治疗的目的是将阴影统合。把阴影的内容统合到意识层面有双重效果:不仅能扩大自我活动的范围,而且也省下了之前死命去隔离并压抑那些阴影特质时所花费的力气。个体往往因而觉得生命更上一层楼。(哦依稀~~~(&^ω^&)喵)这可能就是为什麽战斗的过程要如此残酷,以迫使压制著潜意识的显意识需要先完全奔溃,之后觉醒的丧失“理性”(理性不是褒义词)的自我把厕纸侠吃掉,将自己的核心补全。童年时分离出去的许多心灵自然属性,对健康成人的心理运作而言,其实是不可或缺的。譬如,攻击和性的冲动往往会遭到割除,因为它们于童年时期表现出来实在不妥,文化上无法接受,且令父母十分头疼,不过,它们却是正常成人性格的重要特质。成人可以用一些方式去调节、整合它们,这是儿童不成熟的自我结构所办不到的。其他的特质,就连天生智力的随意表现,也都可能遭到同样的对待,被丢弃到阴影里。(这种智力被重新发掘的话是不是就像尼采说的那样变超人了?期待啊~~)儿童的自我认同被父母塑造,成人的自我认同被社会塑造,这个过程让人联想到巴普洛夫的狗,让人联想到那些小时候被一根细绳子拴住无法挣脱的小牛,到长大了连去尝试挣脱的念头都不敢动了。一个没有深刻洞见过黑暗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战胜黑暗的,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在於自我补完的可能性。如果觉得太难的话可以先逃避,做一条汪君也自有它的乐趣,逃吧,李林,逃吧,趁你还能逃的时候!(看到李林我忽然想到了贾君鹏,一种回家吃饭的即视感。。。)「为了展开个体化历程,自我需要去展开看似和自我状态分离而独立的过程。」——荣格
*4.作为人格面具的EVA人格面具的功能在于与外在集体世界周旋。发展中的自我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时,多多少少把它们并入了主要的自我认同内。当人格面具的角色配合得宜——也就是说,它们真实地反映出自我的能力——对正常的社交互动很有帮助。健康的自我多少能依情境的需要成功地扮演不同的人格面具角色。不过,人格面具也有功能失调的,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心理治疗的介入。有三种失调是最明显的:一、人格面具过度发展导致人格内充满一组组的社会角色,留给自身一种“内在”没有真我的感觉。比如起初的Asuka,过度认同能带来社会认同的好学生,驾驶员角色,而忽略了对自我内心的关注。二、人格面具发展不全导致人格极为脆弱,容易因遭受拒绝而受伤,或是和亲近的人相处时失去自我。一般的个别心理治疗或团体治疗对这种情况很有帮助。嗯,作为团体治疗的EVA。一开始的新鸡就是这个情况,缺乏适当引导的情况下,很自然地发展到另一个极端。三、过度认同人格面具自我与人格面具融为一体,一旦卸下人格面具,则自我感薄弱,因而社会角色感受到的任何威胁,感觉上都是对自我整体的威胁。那些只会埋头工作,不然便会感到人生空虚而无所依归的人,则是滥用了职业与专业的人格面具,无法培养出更宽阔的认同感和广泛的才能。解决这种严重的人格面具认同问题时,常常需要分析式治疗的协助。Asuka和新鸡最后都接近于这种状况。*5.再谈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自我的性别认同里一些文化所不认可的特质,甚至会被进一步地摒除在阴影这个第二自我之外,进而凝聚成性别相异(contra sexual)的形象:女性心灵内形成充满男性气概的形象(阿尼姆斯),以及男性心灵内形成充满女性魅力的形象(阿尼玛)。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和佛洛依德的恋父恋母情节联系起来。荣格从他病人的梦和幻想里观察到这些形象,发觉这些形象非常重要,人一旦和这些形象有所隔离,便会感受到原始文化称之为“失去灵魂”的感觉。考虑到庵野设计新鸡这个主角的特殊性(女性声优,偏女性化的五官,双性恋倾向),允许我将以上两者合二为一,暂定绫波与渚薰分别对应新鸡潜意识中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形象。美里与Asuka偏男性化的性格也是她们较强阿尼姆斯的体现,这与童年的经历有较大的联系。
虽然原型机prototype和荣格的原型archetype不同,但不妨碍将绫波和真嗣的阿尼玛联系起来。【这就是爱?】感受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存在最常见的方式,是当它被投射到某位异性身上时。和阴影的投射不同的是,所投射出来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赋予了“携带”它的人令人销魂的魅力。“坠入爱河”就是男人和女人彼此在对方身上投射出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典型例子。在如此的相互投射过程中,人的自我价值感,会因为这个带着自己投射出来的灵魂形象的人存在而提升,但是,倘若这样的关系无法维持的话,相应的失魂落魄和空虚也会随之而来。这个潜意识把另一个人和自己心灵里的灵魂形象融合为一的投射,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有限的时间,终究不免会结束,往往留下对对方不同程度的厌恶感,这是因为没有人能真的达到投射出来的灵魂形象的梦幻标准。随着投射幻灭之后,和现实中的那个人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关系。 这边荣格对爱的实质的阐述,与本人《再谈那遥不可及的爱》中的理解相当吻合。诸位可能也了解过柏拉图对爱的观点,即爱人是一个灵魂寄宿在两个身体里,因而天生具有强烈寻找对方并互相补完的需要。而事实却一再向我们证明,所谓的爱,有时候谁都可以的,我们心中完美另一半的形象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当我去爱的时候,实则是把自身潜意识中完美的阿尼玛投射到了某个第三人身上,而女神归女神,凡人归凡人的领悟,随著时间的流逝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作为灵魂形象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心灵的结构,所以就算投射出来,也有扩大个人意识领域的功用。它们的魅力不但会让自我变得生龙活虎,也让自我往尚未统合的内容靠拢。如果撤回投射时所投射出来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仍未与自我统合的话,这个历程极可能会在另一个对象身上再次出现。假使所投射的内容已和自我统合,撤回投射势必带来更大的察觉力。阿尼玛或阿尼姆斯在心灵内的功能,也就是它在个体内的角色,和投射时的运作方式相似:带领个体走出一贯的运作方式,开拓个人视野,并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个心灵内的功能常引发一连串的梦:由于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形象是潜意识结构,或者说,存在于个人潜意识和客体心灵交接的边缘地带,所以它本质上很抽象,不具有真实的人会有的细微特质,和真实的人之间在细部上会有落差。所以,如果男人认同他的阿尼玛,或者女人认同其阿尼姆斯,他们意识里的人格便丧失分辨形象与真人之间的差异的能耐,也没办法应付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自我与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部分整合(没办法像阴影一样可以完全整合),能让个体有能力去理解其他人的复杂性,并了解自身心灵内在的其他部分。懂了吗?绫波和渚薰是新鸡内心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原型的形象化,为了让新鸡统合自己潜意识的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绫波引发了一场唤作EVA的梦,她是开始,她是终结。绫波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人,因此梦结束后新鸡在痛苦与无奈中接受了Asuka这样现实中女性的形象。但绫波的出现与终结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新鸡认识到这一点后已将她所代表的阿尼玛部份统合进自我,丰富并完善了自己的人格与认知力。阿尼玛可以有无数种变化,在这个梦中她以绫波的形象出现,并顺利完成了对新鸡心灵的阶段性补完。她固然消失不见,亦因此永恒不朽,真真成为心灵的一部份,填补了一个可怕的黑洞,这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吗?如此说来,在下现在的体会也是被女神补完的表现?女神已被统合到在下的自我?「全世界的丽党们,恭喜!」
「女神,谢谢!」接下来又到了喜闻乐见的面对现实打脸时间~(感谢这幅图的作画~)「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这是迟早的事,李林,不要逃避!哈哈哈哈哈!「这一次,可能会死吧?」「你不会死,我会保护你。」~~~~(&_&)~~~~泪奔ing梦的象征作用主要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只有经过“放大”后才能真正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原型。“象征”是人格原型寻求和谐平衡的一种尝试,就是说,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因此,荣格提出了梦的功能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它们总是强调另一方面以维持心理平衡。「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尼采成功的荣格式分析能带领人去欣赏心灵本质的无限奥秘,心灵似乎既亲密又超乎个人,好似既受个别自我所束缚,但却又在时空上比可经验到的人格更自由。“有不断扩大的领域容许同那庄严和那神圣的东西进行直接的接触,有一种患者和医生都甘愿接受的鼓励,自由无阻地朝着神秘追求的方向运动。”*6.自我之路II——个体化(Individuation)「成为你自己!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都不是你自己。你应当成为你之为你者。」——尼采个体化(individuation)是荣格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人在真实生活中努力去认识和发展他∕她心灵与生俱来的潜能。重要的不在于达成的量有多少,而是人格是否忠于自身深层的潜能,不要只是被自我中心的自恋倾向牵着鼻子走,或只认同于集体文化的角色。心灵成长的目标,也就是自性的实现(Self Realization),其方法为融合有意识的自我与无意识中的阴影与阿尼玛或是阿尼玛斯让自性实现。*6.1几种悲剧情形自我可能认同于个人潜意识里与更宽广的个体化历程格格不入的结构。困在童年时被指派的家庭角色里,会造成这种精神官能性分裂,就像停滞在早期阶段而不愿向前迈步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后果。新鸡再次躺枪。「爸爸,谢谢!妈妈,再见!」真的明白是什麽意思了吗?自我也可能认同集体范畴里所设定的角色而和个体化历程脱节,无论角色多么重要,都会逐渐和个体命运相违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是认同集体潜意识所塑造的人物,而导致他们两人以及两个国家的悲剧的例子。果然华盛顿那样功成身退者才是领悟了过速进化的结局是自我毁灭之奥义啊,自己的价值并不是由驾驶EVA来决定的,这句话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极端认同客体心灵(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角色,会导致精神病式地认同一个更大(更不具人性)的自我。某些原型认同,就是自我和某个文化英雄或救赎者角色——耶稣(渚薰/新鸡)、拿破仑(李林之王)、世界之母(Lilith/绫波)等等——混淆在一起。*6.2 :│▌就现象上而言,本我的意象和神性相关的意象很相似,所以某个程度上来说,它代表了心灵里神(亚当/莉莉斯,渚薰/绫波丽)的形象。倘若自我感受到其与本我的关联,那么自我-本我这个轴心便应运而生,自我因此更能感受到自身与心灵的这个核心彼此相系。但是,如果是虚弱、未成熟的自我体验到这种关联的话,它可能会被本我同化,表现出心灵膨胀,并且在意识上丧失了清楚的立足点,或者更糟的,引发暂时性精神病。这里不妨参照Q中渚薰与真嗣的关系。在彻底被世界抛弃后,一向依赖他人的新鸡在痛苦与孤独中再次确认了存在感。由於自我的脆弱,这种确认以本我中象徵完美救赎者的渚薰形象外化于他的面前,结果是自我意识首先极度依附于本我,随后形成瞬间过度膨胀的自信心酿成悲剧。但正如渚薰所提醒的那样,这对新鸡来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个体化的尝试,我们的内心中蕴藏著伟大的潜能与力量,不论世界如何待你,永远不要自我放弃,这一次,一定要给你幸福!
荣格理论所描绘的、并且是分析所鼓励的个体化历程,牵涉了自我与本我之间持续的对话,也就是意识的中心和整体心灵的神秘调节中心——荣格所谓的本我,其同为自我以及超乎自我之外一切的核心——之间的对话。*6.3碇真嗣的情节自我情结是我们心灵的参照点,这个结构就是每当我们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我”时所指涉的。然而,个人层次的心灵是以客体心灵或集体潜意识里的原型为基础的。每个情结的核心都是某个原型。下面列示除之前介绍过的一般原型外的部份其它原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对应关系主要以旧世纪EVA为例。The Child 适格者(Xth Children) 废柴男主 三无少女 童年创伤The Hero 主角的成长 不要命的绫波The Martyr 渚薰 绫波 二号机 冬二The Sky Father 亚当 渚薰 碇司令The Great Mother 莉莉斯 绫波 唯 美里The Wise old man or Sage 加持 渚薰The Wise Old Woman/Man 美里The Damsel in distress 每次快要跪了的绫波The Trickster or Fox 碇司令 SeeleThe Devil or Satan 使徒The Scarecrow 绫波 明日香玩偶The Mentor 加持The Warrior 明日香The Threshold Guardian 使徒这部份随便说说,原型无处不在,任何人的生活和常见的戏剧都会包含这些基本元素,没有特别展开的必要。*6.4EVA中的辅助个体化手段主要集中在TV25,26话中,包括引导性想像(其他人的言语)、完形技巧(无声的字幕,以及庵野山寨的罗夏墨迹测试)、画画(那些诡异且意识流的儿童蜡笔画)、捏陶、舞蹈、在沙盘上建造投射出来的形体(EOE中的沙盘金字塔)、催眠分析(轻轨车厢场景),或者最单纯的积极想像。最关键的是:要让个体化继续向前迈进,最直接的莫过于,自我有心去理解透过这种活动所发现的客体心灵的内容——不能像魔术师的助手,只它们召唤出来便了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Take care of yourself. 」「我深信,心灵的探讨必定会成为未来一门重要的科学....这是一门我们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世界发展的趋势显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或癌症,而是在于人类本身。」——荣格*7.与佛洛依德的分歧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打从有意识开始,原型的各种可能性皆充斥着个人经验,因而成人的自我会觉得,意识里的主观内容纯粹是自身过去经验的总和。个人的联想会被误认为是情结的核心,而沦为仅仅是还原分析(reductive analysis),亦即纯粹以童年早期经验的观点来解释当前的冲突。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还是有希望地活著比较好。*8.【梦】「梦是愿望的满足。」——佛洛依德真嗣:所以这不是现实,而是没有任何人的世界绫波:对,是梦真嗣:所以,我也不存在在这里绫波:你只是编造能使自己安心的借口,这样来对现实进行报复。真嗣:不行吗?绫波:你是在虚幻之中逃避真实吧。真嗣:我不能做只有我自己的梦吗?绫波:这并不是梦。只是用以补偿现实而已。真嗣:那我的梦在哪里?绫波:那是现实的延续真嗣:那我的现实在哪?绫波:那是梦的尽头。
现实存在于未知中梦存在于现实中 真实存在于心中因为人类自身的形象是由人的心所塑造而新的意向将改变人的心灵和形态意象、想像力、我们的未来,是凭藉时间的洪流而开拓的只是,人类不靠自己自身的意志去行动什麽都不会改变所以失去了的自我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寻回即使失去了自己的观点或被他人的言论所迷惑也一样只要能用自己的心去创造自己的形象任何人都能恢复人形不用担心所有的生命都有著复原的力量都有希望活下去的心只要能想著活下去无论到哪儿都能成为天堂的耐心看到这里的诸位,不晓得本文有没有起到帮助您理解以上这段话的效果?如果能有一点帮助的话,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切伟大的作品在本质上是永远未完成的。【在人生的画布上,梦,也是真实的一笔】
*七.「I We=Fully I,(我 我们=完整的我)。」 --荣格(补完计划的即视感!)「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荣耀归於荣格「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由之中。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萨特*1. 存在与自由「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柏拉图「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海德格尔意识发源于我,内在于我,但其对象却超越了我,不再是我。在萨特的哲学中,纯粹“意识”可以说是对外界纯粹的感知,是不带反思和总结的。纯粹“意识”其实就是我与外界事物遭遇时的存在方式,是人与世界发生互存关系的纽带。“纯粹意识”包括知觉、想象和情绪,这些都是逻辑上先于“自我”的。知觉的对象永远是真实存在的客体,然而,按存在主义的观点,知觉是人与外界遭遇,即“在世之在”的表征,它既要有外物的依据,也要说明主体的状态,所以,“知觉”的一端是真实的外物对象,另一端则是人对外物的判断和否决。如果我对外物的判断与外物本身不一致,这就出现了错误和幻觉,这其实正说明了“意识”具有否定权的自由性,更说明了个人存在的自由性。比知觉判断更自由的意识活动是“想象”,它对知觉对象进行了更复杂,更自由的否定,“是人的自由性的标志。”“情绪”则不同于知觉和想象,后两者是认识活动。认识所反映的是被人此前的存在状态(抛置态)所决定了的因果世界,但情绪活动则连接着过去的必然世界与未来的可能世界,在后一个世界里,人有介入因果关系,改变现状的意志自由。“自我意识”的产生是因为“他人意识”的存在,我感觉到了“他人”,然后才反思到“我自己”。“他人意识”不仅是我沉浸于对他人存在的感知,而且我下意识地以他人的视角来反观自己。一旦我在“纯粹意识”的对象里设立一个外在于我的主体,并以那个主体反观我时,“自我意识”就产生了,它是主体以反思途径将自己客体化并牵制自己的特殊“意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对主体的异化,对自由的否定。世界本身是被存在状态决定的,意识连接了人与世界,把世界转化为人的自由。然后,“意识”主体本身又被意识(反思),即“自我意识”,它把判决权交给了“他人”(或上帝),把自由还给了世界,而自己则被异化为被决定的客体了。*2. 「他人即地狱。」——萨特「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迫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海德格尔因为他人也是和我一样自由的物体。在他的“目光下”,他可能把我变成物。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从他人的目光或他人的地狱中解脱出来,只能有两种途径:或者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物,或者使他人做自己的物,去操纵他人。这种与他人共在时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不光体现为你死我活的决斗,更是意识和情感上的困扰,从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若即若离,悲欢离合。这种矛盾的生存方式被萨特称为“为他之在”。男女双方,如果自己成为别人的对象,自己乐于按对方的意愿来展现自我,以满足对方的自由,那么这就是爱情。爱人的被占有不同于物的被占有,这种占有是精神的特殊方式,主客双方都在共享自由。但实际情况是,被爱者不可能完全成为对方的纯粹客体,被爱者也有自己的空间,需要独立于对方的意识之外,所以爱情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冲突。正如荣格所说,没有人能完全符合你心中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投射。还有一种情况,男女双方,自己想把对方当做纯粹客体而任意摆弄,这是种肉体意识,就是“情欲”。爱情很容易退化成情欲,所以,“灵与肉的冲突”成为了伟大爱情小说所津津乐道的题材。生活中还有“我们意识”——即若干人沉浸于共同的其他对象,而暂时消弭这些人之间冲突的状态。但这种非冲突状态在人类社会里永远是短暂的,个人存在的自由性和差异性注定了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一切人的个人自由只能够实现瞬间的结合,如果去维护集团的形式,个人自由就得不到张扬,而维护个人自由就只能否定集团。融合集团只是个人自由的这种二重性的暂时效应。「瞬间,心的重合。」
*3. 存在於虚无——这也是一种真实回忆一下之前提到过的几种真实,柏拉图的山洞,绝对,物自体,意志,潜意识。人类向来倾向於认定,绝对的真实是以人力无法探测到的,下面要谈的其实和它们差不多。说起来,人类还真是一个后进的种族啊,笑~萨特区分了两种存在——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自在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它是混沌的,静止的,不可描述的,无任何因果性、规定性的未知实体。按照存在主义观点,所谓时间、空间和因果性、规定性、个体性、结构性,都是人在与世界接触时主动存在的产物,是人的存在状态的反映,属于“自为存在”的性质,但这些都不属于与人无关的“自在存在”。那么,“自在存在”是如何转化为“自为存在”的呢?那就是人把“自在存在”否定、虚无化。就像一张巨大的地图,“自在存在”本身包含有无限内容,无限逻辑,浑沌一片,未经辨认。而人的意识的作用就在于按自己的意愿否定、分辨、分离,把无限充实并静止不动的“自在存在”部分虚空掉,使之成为有差别、相互分离,因而相互联系,可以运动的各种事物,即“自为存在”。不过要注意,那些被意识显现出来的事实,并不是原本就在“自在存在”中的,意识对“自在存在”的虚无作用更不是简单的事实筛选。虚无是主体对“自在存在”下意识地主动塑造,使之具有清晰轮廓,故“自为存在”也反映了人自身的存在。“自为存在”并不是实体,而是人的存在的意识内容。“人正是使虚无来到世上的存在。”同样,只有对“自在”主动地改造实践,人才能认识世界,最终认识自身。这一过程符合我在开头所提到科学精神,我们目前接受的定理与公式符合我们选择性分离出的自为存在世界,随著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自在存在的更多内容会逐渐显现出来,那时已知世界的法则必然发生改变。请不要随便小看科学家的智商。「世界从本质上来说,是我的世界。没有世界,就没有自我性,就没有人;没有自我性,就没有人,就没有世界。」总的来说,我们失去自由的过程,是一个自己作死的过程。所以说,「“人其实比他自己想象的要自由得多。”」26话想告诉你的可能就是这个。思维定势,强迫观念,本质上也是差不多的东西。*4. 绝对自由,绝对责任「人除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萨特一种尼采的即视感有了吗?人的“存在”,是一个从过去推向未来的,自由选择以突破既定自我,实现新的可能的过程。不妨再联想一下尼采的超人。在个人的生活中,一切过去的情况,都是可以在未来改变的,所以,永远别以固定的“本质”来限定自己,自己在这一刻是自由的,选择改变,选择否定,或者选择维持现状,这都是选择,是自己的存在。所以,对于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人有绝对自由。很多人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是受了外在条件或过去状况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至少他们任由这些客观因素发挥作用,而不想办法主动改变或制止,所以他们仍然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所以我说,凡是没有尽全力抵抗的他杀都是自杀,而所有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说都是带著自己的有色眼镜选择性塑造这个世界的自学。失去了外在真理或外在上帝的限定,人便有了做任何事情的自由,所以,人理应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负责,而不能推卸,这就是“绝对自由”的代价--“绝对责任”(这也是一种绝对恐怖ABSOLUTE TERROR!)。若从心底里接受外物的限定,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绝对自由,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绝对责任的人,其实是在欺骗自我。这就是我在本文的1.0版所提到的人的三项自由:超越一切是非善恶伦理道德地选择自己的信仰,那便是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与他人共存,执行自己的意志(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自由地调整自己的想法,改变已接纳的世界。为什么人们普遍要欺骗自我,放弃自由呢?因为“绝对自由”并不会给人带来安乐,反而会带来巨大的无依靠感、惶恐感和责任感,这就是人生的“苦恼”。为了逃避这让人劳累的自由,人们学会了推卸责任,学会了自我欺骗。学会了逃避。为什么我们一想到有些重要的事情无法表达为真命题就内心感到难受和失望呢?难道所有东西都要说得那么的明白和透彻吗?什么东西都捅破的那种直白与无力最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只有自己的叹息。人们的生活中,真理和胡说同样重要。事实上人们并不愿意真正放弃胡思乱想,这种带给生活一些刺激与激动的元素人们是不可能放弃的。“明知故犯”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没有什么比不欺骗自己更难做到的。」——维特根斯坦
*4.作死的救世主情节「对某人谈他不理解的东西是徒劳的,哪怕你告诉他,他也照样不能够理解。(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你所爱的人身上。)」——维特根斯坦他是这样一个人,他被他所爱护的那一群人反对。优秀灵魂的自爱往往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去为之付出令人快慰,但个体的人类却时常以可憎的面目出现,一如那反噬农夫的毒蛇。於是那人说,“倘若一个善良的人侧身于一群邪恶的人当中,他必然是第一个被毁灭的。”人们方才醒悟,作为一个没有必死觉悟的普通人,没有谁配去作什麽救世主。喜欢化身为Misato和加持桑的庵野明白了吗?还是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少年啊 成为神话吧人类在爱的纠缠中 创造历史无法成为女神的我 就这样生存着」——《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
「I realizeWe’re not the sameAnd it's making me sadCoz we can't fulfill our dream (in this life)So I must, let us break freeI can never be what you needIf there was a way, through the hurtThen I would find itI’d take the blowsYes, I would fight itBut this is, the one impossible dream, to live」——《THANATOS——If I Can’t Be Yours》「I know, I know I've let you downI've been a fool to myself I thought that I couldLive for no one else But now through all the hurt and pain It's time for me to respect The ones you love mean more than anything So with sadness in my heartI feel the best thing I could do Is end it allAnd leave forever What’s done is done it feels so badWhat once was happy now is sadI'll never love againMy world is ending I wish that I could turn back time Coz now the guilt is all mine Can’t live without The trust from those you love I know we can't forget the past You can't forget love and pride Because of that, it's killing me insideIt all returns to nothing,It all comes Tumbling downTumbling down Tumbling down」——《来吧,甜蜜的死亡》好好体会一下歌词,EOE之后庵野有勇气让EVA再度回归,并在炒冷饭的序破之后拿出Q这样的作死剧情,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动容的奇迹。救世主情节还真是不容易戒掉的东西~“偶尔真诚一下,进入了真诚角色的人,最容易被自己的真诚感动。”「分析是面对面的参与,每一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例子,而且,只有受过伤的医生才知道要如何助人。」——荣格「知道何谓痛苦的人比较能温柔待人。这和软弱是不同的。」——加持良治“明明自己就是个宅男,说什麼要去帮别人脱宅,笑话~”「你真的有试过去了解自己的父亲吗?」——绫波丽
下面这幅画送给各位,用荣格的补完理论来看,小废柴新鸡终於统合了阴影,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成为了真正的自我/神,尼采眼中的超人,庵野所寄望的Take Care of Yourself的最高形式。「时间到了,走吧。再见了。」「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因为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幸福究竟自何方,我还是不明白但是,存在於此处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我今后还会继续思考的不过我发觉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了能靠自己活下去」初次见到这个副标的时候有种莫名的感动,如果人到中年还能像加持桑那样愿意为寻觅一个真相去死,像司令那样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地有一个万死不辞定要达成的夙愿,那真是我能想像到的一个男人一生最高的幸福。。「爸爸,谢谢!妈妈,再见!世界上的孩子们,恭喜!」
里面有地底人         ————————为什么越对一个人好,那个人就越不懂得珍惜。
副歌一首边听边看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
好。。。长。。。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员思想教育的途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