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快门线间隔是什么字母间隔大

您好,欢迎回来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供应商!
北京相机快门线
共找到3条"相机快门线"报价信息
类型时快门线
主营产品:
其他笔记本配件
其他手机配件
其他数码配件
¥74.00/件
所在地:北京 海淀区
加工定制是
主营产品:
德国凯撒北京代理
韩国马田代理
AP暗房代理
¥199.00/个
所在地:北京 海淀区
共 3 条相机快门线记录共1页 第1页1
没有找到想要的产品?发布一条求购信息,让产品主动找到你!
免责声明:
本商铺内所展现的相机快门线公司信息、相机快门线产品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均由商铺所属企业自行提供,相机快门线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商铺所属企业完全负责。中国供应商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
建议您在购买相机快门线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相机快门线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31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流光溢彩的车流是如何拍出来的?
流光溢彩的车流是如何拍出来的?
相机:Nikon D7000镜头: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焦段:12mm(35mm等效系数约为1.6)光圈:f/11快门:0.5s-20sISO:100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Jarome,我的摄影技术分享贴又开讲啦!这次我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炫丽城市车流光轨摄影之前期拍摄篇,主要谈一谈自己的拍摄思路,包括器材的准备、拍摄地点和构图以及相机各项参数的调整等,其中也会融入一些我平常拍摄城市风光的一些共同的思路或习惯等,希望大家喜欢!&1.器材相机:建议使用中高端专业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或中高端无反相机(微单、单电、旁轴相机等)。我使用的相机为Nikon D7000。在此我无意讨论摄影器材孰优孰劣,因为这个话题太过庞大。我坚持认为使用器材要兼顾成像素质、操作性和材质手感等。对于城市夜景的拍摄,尤其是本文的车流光轨,比较重要的是相机传感器的感光性能、相机的对焦性能、稳定性等。由于是暗光拍摄,并且会用到慢门,因此要尽量避免出现噪点甚至彩噪等影响画质的情况。而暗光下相机对焦结果有可能会不尽如人意。而为了保证长时间曝光下成像的清晰锐利,并且方便后期合成处理,相机需要尽可能稳定,并且要固定在三脚架上。目前各大厂商主流单反、微单等都可以满足以上几条要求。镜头:单反、微单等相对专业的相机大多可以更换镜头。镜头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在此不做赘述。镜头的选择对于作品的构图至关重要。在城市车流光轨拍摄中,我建议应用广角镜头甚至超广角镜头。镜头的选择和拍摄者的拍摄意图有关。何谓拍摄意图?例如我想使画面更有冲击力,我便会选择超广角镜头,使汽车飞驰驶过留下的光轨形成较为夸张的透视效果。但超广角镜头的弊端在于会将十字路口以外的路边建筑等一起拍进画面。因此拍摄者要结合实地情况选择焦段,做出取舍,精心构图。相机固定器:城市车流光轨拍摄必须使用固定器,否则无法拍摄出长轨迹。三脚架是最为常用的固定器。其他的固定器包括可以固定在横管上的夹子等,这里不再赘述。选择固定器时根据拍摄实地适当选择,务必确保稳妥固定相机。快门线:建议使用快门线。可以尽可能减少与相机的接触,避免不必要的震动乃至晃动,影响拍摄图像的构图一致性,方便后期合成处理。并且具有编程功能的快门线可以设置定时间隔拍摄,使拍摄过程更加轻松。2.拍摄地点的选择与构图尽可能选择有人行天桥的十字路口。上海有很多十字路口建有环形人行天桥,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十字路口各个方向都有车流,构成了丰富的画面元素。在选择机位及构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并且在夜幕降临后的晚高峰进行拍摄,将会使画面更加丰满,也会缩短整个拍摄过程的时间;2)、车辆行驶应顺畅。如果车辆行驶极为缓慢,则可能无法达到车轨的效果,甚至过曝;3)、结合自己的拍摄意图,尽可能站在稳定的点。以下图为例,红色箭头指示的有立柱支撑的三个点较为理想,而其他悬空的点经常会有很明显的晃动;4)、远离较大的光源,尤其是从前方照射过来的。目的是减少镜头眩光;5)、注意观察十字路口车流方向及流量的规律,结合自己的拍摄意图,利用车流量较大的线条恰当的填充画面。我的一般思路是要将画面角落尽量填充到,既保持画面的平衡感,又能造成透视冲击感;6)、尽量避开电线等干扰物。除非你认为将他们拍进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7)、注意驶向和驶离车辆的区别。车头灯很亮,尾灯较暗。8)、注意尽可能避免对向直行及左转向等待区暂停的大量车辆造成的眩光。&&&&&&&3.相机参数的调整在城市夜景拍摄中,我个人比较习惯于使用Av档(光圈优先模式)和M档(全手动模式)。Av档在光比变化较大的时间段比较有优势,因为相对光圈来讲,快门速度的可调整范围更大,因此在固定光圈的情况下,可以很轻松的应付从白天到黑夜的光线变化。当然了,如果是刚刚进入黑夜的时候开始拍摄,在城市灯光的背景下,拍摄场景的光线已经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时便可以放心的应用M档进行拍摄,也能保证拍摄的一系列照片曝光值是相同的。如果不确定在M档时应用怎样的快门光圈组合,可以自己多加尝试,直到比较满意的曝光组合。在这篇帖子里的场景里,我选择的是f/11光圈,Av档,ISO 100。尼康D7000原生最低ISO即为100,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减少噪点的产生。测光模式我通常采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这两种测光模式下,测光点一般放在既不亮也不暗的灰区域,如下图所示的几个点都可以。当然也要兼顾相机的对焦测光点的分布。尽量避免将测光点放在光线有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的区域,比如路面上经常经过汽车的地方。如果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刚好有一辆开着大灯的车经过,那么相机很可能认为即将拍摄的场景比较亮,从而自动计算出一个严重欠曝的曝光组合。如果你对你测光点的选择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建议使用M档,并且每次拍摄结束后小心的查看刚刚拍摄的照片及其直方图。毕竟,拍到正常曝光的照片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另外,决定拍摄手法的是拍摄者的拍摄意图。如在城市车流的拍摄中,如果想拍出诸如上图的光轨拉丝效果,则应该选择对焦清晰、中小光圈、长快门时间以及低ISO的相机设置。如果想要在后期合成中制作出能够填满画面的车流线条,除了在构图上精心设计以外,多张拍摄也是必须的。因为十字路口的一个完整循环大多都要几分钟。即便相机光圈再小,也不可能在城市的灯光下曝光几分钟之久,除非安装了减光滤镜(ND)。我很穷,没钱买质量较好的ND,因此我只能选择多张拍摄,后期合成。而这样的手法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有的时候我会找准机会,尝试在路口车流很少的时候拍摄“空镜头”。这样一张“空镜头”照片可以作为画面的背景,方便我合成添加想要的光轨线条。如下图所示,画面里的光轨相对来说比较少,很多部分只有路面,这样我就可以后期添加我想要的线条,用蒙版擦掉我不想要的线条,非常方便。当然了,这样的机会通常很少,毕竟我们要选择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如果不能拍摄这样的“空镜头”也无所谓,多拍摄一些,各张照片之间总会有互补的空间,这样便能给后期合成留下空间。&关于对焦:有的朋友也会问到我对焦的问题。我通常的做法是,在开始拍摄前架设相机,定好焦距,做好构图,定好光圈,然后采用自动对焦(尤其是在光圈较小的时候),相机提示对焦成功后,将镜头上的对焦开关调至手动对焦,这样相机每次拍摄的时候都不需要再对焦了,既省时又省电。在城市风光拍摄中,场景通常距离我们较远,因此任意选择对焦点即可。&&而我并不满足于这种最简单的长曝光拍摄。我做的最多的改变是虚焦的拍摄。虚焦拍摄的过程:相机保持不动,先调整至最大光圈(我的Sigma 12-24在12mm端最大光圈为4.5),然后轻轻拧手动对焦环,向最近端拧。如果不确定效果,可以打开实时模式预览。虚焦可以使光轨线条更丰满,在后期合成时让线条更加美轮美奂。有时我也会拍摄一些短线条,以方便在后期合成制作中将虚焦线条作为点缀使用。如果在Av档,则只需要将ISO提高即可拍摄出短虚焦线条。毕竟虚焦情况下对画质要求不高,而且后期合成时经过变亮模式以后只会保留毕竟亮的部分,因此不必担心过高的ISO会有损画质。(当然了,也要结合相机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有朋友问到我,下面这张图路面上的那种颗粒感是怎么形成的。因为下图拍摄时下雨了,就这么简单。在经过实践了以后我们才会逐渐认识到,哪些是可以通过提高拍摄及后期技巧能够达到的,哪些纯粹是因为没能拍到而无法达到。决定作品的永远是拍摄者面前的场景,而你所能做的其实只是让它看起来更加精彩。文章转自JaromeJarome微博:Jarome甜嚼寿如果你们喜欢我们,欢迎长按二维码扫描并关注我们!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经验巴士立场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4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及摄影技巧-- 智能控制实验室-- 编程爱好者博客
快捷域名:
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及摄影技巧(四)
略谈数码相机常见滤镜使用及选购
有这么一句话“摄影是一门用光的艺术”,但是光的复杂程度确是难以捉摸的。通常情况下仅仅靠相机自身镜头来驯服这些光线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会给相机的镜头再加上一层滤镜来控制不同的光线进入镜头。通常我们使用的这些附加滤镜主要有天光镜(UV)、偏光镜(PL)、增倍镜、近摄镜、广角镜。五种滤镜介绍
  在滤镜使用最多的就应该是UV镜了,UV镜可以有效的吸收天空中的紫外线,改善照片的清晰程度。由于紫外线的存在,相机暴光时就会产生一层薄雾感。而添加UV镜后,光线在进入相机前已经被过滤掉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可以使天空看起来更加清澈。除此之外,UV镜在使用过程中另一大用途就是起保护相机镜头的作用。想必大家都在数码相机使用的过程都体会到它的娇贵了,一不小心就会刮花或者留下什么斑渍。加上了一层天光镜后不仅对暴光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还可以保护镜头可谓一举两得。下图就两张不加和加UV镜后效果的对比图。
偏光镜()
  除了上述我们经常使用的UV镜外,还经常使用的滤镜就是偏光镜了。偏光镜主要用来吸收天空中的偏正光、水面的反光、玻璃反光等非金属反光。在晴天的时候天空中的部分蓝光就属于偏振光,此外天空中的水蒸汽也会对天空中的光线进行干扰产生偏正光。  加了偏光镜后就可以消除上述的种种偏振光,同时也增加了色彩的鲜艳程度,最重要的是可以拍摄出非常蓝的天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偏光镜结构吧。偏光镜有两片玻璃中间夹着一层胶质的偏光膜组成,偏光膜则是由许多组平行排列的微小晶体组成,形成了类似于平行排列的栅栏式结构。当如射光线同这些组晶体平行时就可以通过偏光镜,否则就会被阻挡。自然光经表面光滑的物体反射后,就会变为相同方向的一组平行光。所以遇到上述的这种情况是只需调整偏光镜,就可以消除这种偏振光。  如果你希望把天拍的更蓝,突出表现天空中的白云加偏光镜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此外偏光镜还可以吸收水面的反光,因此对于拍摄水中的生物也有非常大的帮助。增倍镜&
  增倍镜顾名思义,可以使相机焦距按倍数增加,如数码相机中常见的焦距35mm—105mm(相当于135相机)在转接2倍的增倍镜后焦距就变为为70---210。由于焦距的变长,可以使相机拍到更远的景物,因此增倍镜又被称为增距镜。
  在增倍镜的使用过程中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由于光线在通过增倍镜减少很多,因此通常要根据增倍镜的镜头设计以及镜片的镀膜层数,来加大不同的暴光值。由于需要加大暴光值,因此会影响到快门速度,手持情况下容易把照片拍糊。所以笔者并不推荐过多的使用增倍镜来增加相机的焦距。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增倍镜多为2-4倍的。近摄镜&
  很多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玩过放大镜,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的近摄镜使用的效果就相当与在数码相机的前面放了一只放大镜。近摄镜的型号是按屈光度来划定的,如+1、+2、+3、+4来标定。具体的屈光度越大,放大倍率则越大,同时焦距就越短。但是近摄镜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近摄镜会影响相机的对焦范围,加了近摄镜以后,远处物体无法合焦,因此需要移动相机来配合对焦。近摄镜一般使用的较少,笔者在这里不再做过多的介绍。
广角镜  数码相机自身镜头难以表现出容纳更多的景物时,我们应该给相机加什么样的外接镜头呢?答案就是光角镜。光角镜的特点就是视场比较大、夸大了空间的透视关系、扩大了近处和远处物体间的视觉距离。通常我们把焦距小与35mm(相当于135相机)的镜头叫做广角镜头,而现在市售的消费级数码相机中很少有焦距可以达到广角水平的。并且通过广角镜拍摄的照片,将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上的震撼。  因此可见,给相机配个广角镜在现有镜头的基础上给相机外接一个广角镜,让相机中容纳更多的景物是非常必要的。关于光角镜的倍率的换算,例如:倍率为0.6的意思就是可以将景物缩小到原来的0.6倍。一般来说笔者推荐大家购买倍率在0.5—0.7之间的外接广角镜。若倍率太低将会产生明显的畸变,而倍率太大则效果不太明显。关于购买  通过上面对5种滤镜的简要介绍,我们知道可以通过外接一些滤镜来弥补相机自身镜头对光线控制不足的问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也有弊,由于外接滤镜的存在会减少部分光线照射到数码相机的CCD上。并且由于外滤接镜本身制造品质的问题,可能引起一些光学畸变、暗角和色散等等问题。所以普通的消费者笔者认为只需要购买UV镜和偏光镜(PL)即可,并且这两种滤镜对暴光几乎没有影响。对于经常拍风景的朋友也可以选购广角镜,其他的两种滤镜可以按照需要选购。  各位朋友在购买外接滤镜时一定要主要注意你所购买的滤镜品质如何。就目前来看进口的一些光学器材大厂生产的原装配套滤镜的效果是最好的,其次一些进口的非原装滤镜的品质也很不错。而国内的一些光学器材厂商生产的滤镜则笔者不推荐购买,但是通常这些滤镜非常廉价,因此如果你是个囊中羞涩的初学者的话也可以选择购买。笔者认为普通的消费者去购买进口的非原厂配套滤镜就足够了,通常这些滤镜的价格也不算太高,而且品质也有非常好的保证。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商有肯高、保谷等。  其次在购买滤镜时还要注意转接环和镜头口径大小这两个问题。很多消费级数码相机如果想外接滤镜都必须在相机和滤镜中间外加一个转接环。转接环大小一定要和相机上的转接口尺寸大小相匹配,通常转接口的规格在49mm---58mm之间。因此在够买滤镜时一定要求转接环、滤镜和相机转接口的尺寸一致。
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及摄影技巧(三)
镜及其他滤镜的选用参考光、色彩和摄影&&&& 光是一种可以引起视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既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在整个电磁波谱中,波长范围只有很窄的一段才能引起视觉称为光(可见光),一般来说,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400~760nm.光的波长不同,就会引起不同的视觉,即感觉到不同的颜 色。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具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日常见的白光就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每种颜色 的光都有一定的波长范围,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大,范围620~760nm,紫光最短,范围400~430nm。那么在红光以后紫光之前就没有其它光线了吗?其实不然,红光760nm以后很长一段频率就是红外线,紫光400nm以前很长一段频率就是红外线 只是人眼看不到而已。 &&& 物质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程度不同。那物质为什么又能选择性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呢?这主要就与组成该物质的分子、离子的内部结构有关系。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有许多能量不同但有个确定值的状态,电子可以从一种状态跳到另一种状态,在跳跃的过程中 同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或者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一能量可以以光的形式提供(吸收)或辐射出来(放出)。 不仅原子,物质的分子或离子也有这种类似的确定的能量状态,分子中电子可在不同状态间跃迁,引起对光的吸收或辐射。物质吸收光后主要就是发生这种跃迁。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的能量状态不同,因而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吸收便不同,这种差异,便直接决定着物质的颜色。 简单地说,物质之所以能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物质在光源(太阳光或其他灯光)提供的能量作用下,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中电子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从低能量跃迁到高能量状态,或者由某一高能量状态跃迂回低能量状态,并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从而显示 其特有的颜色。 为什么光要选择性吸收子主要是一个能量匹配的问题,因为物质分子或原子中电子能量状态的能量是个确定值,因此在两个不同状态发生跃迁,需要的能量值就是两个状态能量值的差值(设E1,E2分别代表不同状态能量),另一方面,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E hc/ r ,E为光能量,C为光速,r为光波长,h为常数),要发生跃迁,就必符合E=IE1一E21=hc/r条件,由于特定物质E1、E2值固定,因此r也只能是某个值。
当然由于能量状态复杂性,事实上选择性吸收或放出的光波长并不只是单个数值,而有一个狭窄的范围。 事实上,颜色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主要取决于分子或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外,还与其他多种因素如物质聚集状态、温度等都有关系,这些都有待我们去作进一步的探讨。 &&&& 光线通常按其性质为以下几段: a真空紫外线(Vacuum UV), 波长为10--200nm b短波紫外线(UV-C),波长为200--290nm c中波紫外线(UV-B),波长为290--320nm d长波紫外线(UV-A),波长为320--400nm e可见光(Visible light),波长为400--760nm d 近红外:波长为760nm~3000nm f 中红外:波长为3000~20000nm g 远红外:波长为20000~1000000nm 电磁波低于10nm的是X射线,高于1000000nm的是无线电波。 &&&& 所谓的动态密度3.6也就是指对400-760nm波段的可见光色域宽度,所以说专业彩色反转片理想的动态密度一般都为3.6所以动态密度决定了色彩的还原能力。 &&&& UV是英文Ultraviolet Rays的缩写,即紫外光线.紫外线(UV)是肉眼看不见的,是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在10~400nm的范围,紫外线属于光线的一种,但它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它的频率低、穿透力弱,和可见光一样,可以使胶片感光,跟摄影有关的是长波 紫外线,波长自 320-400nm,可以完全穿透臭氧层。 所以,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波长必在 280nm以上,也就是说有一部份的远紫外线和全部的近紫外线会辐射到地面。故一般日常所谓的紫外线均指 280-400nm,也就是风光摄影时胶片上常常见到的蓝雾,肉眼看不见但是胶片可以看得见,UV镜应该就是消除280-400nm这波段光线的,但是大多数品牌的UV镜都未提供此项数据。比如尼康的UV上面标有L37C、肯高的专业UV镜上面L37、L41所表达的意义分别为过滤370nm和410nm波长的紫外线。 &&&& 和摄影有关的是近红外线也叫NIR(Near Infrared Rays), 红外线属于光线的一种,但它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它的频率高、穿透力强,和可见光一样,可以使胶片感光。上个世纪,当科学家研制出红外线滤镜后,把它安在了装有红外线胶卷的照相机上,等拍摄出照片后,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照片上的世界竟然和我们肉眼看 到的完全不一样!黑色变成了白色,白色会变成黑色、涂改过的文件显出了真面目、黑眼珠成了透明的、甚至有些衣服在红外线滤镜下也成了透明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原来红外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它可以穿过许多普通光线穿不过的物质,能被它穿透视的物质相对红外 线来说就成了透明的!由于可见光对红外感光产生干扰,因此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材料阻挡住可见光的通过,只允许红外线进入镜头,这样才能看到纯红外的世界。底片扫描仪的红外除尘ICE也是利用了这一特性,有红外夜视的数码相机的也是这个原理,但是CMOS和CCD只对760~1200nm范围内的近红外线感应,这一小段足够透视了。各种镜头系列选择参考一镜系列: (1)普通UV(O)紫外线滤镜:无度膜,适用于海边、山地、雪原和空旷地带远景等拍摄,质量稍好于UV(N)滤镜,能减少因紫外线引起的兰色调。 (2)PROTECTOR 保护镜:不影响景物的原色调,是通用型的保护镜; (3)MC-UV(O):多层度膜UV镜,透光性比普通UV镜有了一定的提高,是影友们使用最普遍的UV镜,使用及性能同上; (4)L37 super pro 专业UV镜:透光性及滤除紫外线性能比前三种有个更大提高; (5)L41 super pro 专业UV镜:适用于广角镜头的专业用UV镜,性能及使用同L37。 二天光镜系列:(1)1A skylight 天光镜:能有效消除晴天阴影下或阴天时所产生的色调偏蓝而略显苍 白的现象,也可留在镜头上作为保护镜。 (2)1B skylight 天光镜:效果强于1A镜,性能及使用同上; (3)L1B super pro专业 用天光镜:超多层度膜,适用于晴天强阳光下和多阴影下的风景照,能纠正色调偏蓝的现象。 三偏光镜系列:(1)PL线性偏光镜:有效消除表面反光,使色彩更饱和,天空或海水颜色更蓝,但不会改变彩照画面原有的色彩平衡;不适用于分束测光的AF 单反机及数码相机; (2)CIR-PL环型偏光镜:使用及性能同PL镜,适用于分束测光的AF机及数码相机; (3)CIR-PL(W)偏光镜:使用超薄镜框,不会造成遮角,是适合广角镜头的偏光镜,使用及性能同CPL镜。 四变色温镜系列:(1)81 A/B/C 温色镜:减少色温,使阴雨天或正午拍摄的照片兰色调得到减少,人像肤色红润。 (2)85 A/B/C 温色镜:减少色温,加强暖色,效果强于81系列,能配合灯光型底片在白天使用。 (3)82 A/B/C 冷调镜:效果与前两种正相反,增加色温,能减少黄昏及早晨散布的红黄色调,加强兰色调; (4)80 A/B/C 强冷调镜:效果强于82系列。其中80A使日光型底片能使用于钨丝灯下的拍摄;80B使日光型底片能使用于泛光灯下拍摄;80C配合明亮的闪光灯和日光型底片使用。 五特殊色温补偿镜: (1)FL-W荧光镜:配合高速胶卷使用,减少或消除在水银灯光源下所引起的绿色调; (2)FL-DAY镜: 配合高速胶卷使用,减少或消除日光灯光源下所带的绿色调; (3)TV-CC镜: 专用于拍摄电视图象,消除画面的泛蓝色调,使颜色更加自然。 六减光镜(灰度镜)系列:适用于白天使用大光圈或低速快门,制造特殊效果。 (1)ND-2:可削减1级光圈和50%的光量; (2)ND-4:可削减2级光圈和75%的光量; (3)ND-8:可削减3级光圈和87.5%的光量; (4)ND-400:可削减9级光圈的光量,适用于白天长时间暴光和拍摄太阳。
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及摄影技巧(二)
阴雨天拍摄实战手册
窗外又在浠浠沥沥的下着小雨,对我们这些上班族的摄影爱好者来说,我们常常选择在周末外拍聚会,但在做计划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下雨,活动后延”,因为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下雨会带来很多的麻烦,下雨天拍不出好片子......但反过来想,正因为阴雨天很少有人拍,所以更容易拍出别人拍不到的片子。自从摄影成为大众爱好,自从数码相机诞生并迅速普及,就再也不缺少各种题材的片子,只要你留意各种摄影报刊,经常登录各大摄影网站与论坛,你就会发现太多重复题材的片子,美女与花花草草,建筑与古迹,旅游与风景...你就会明白这世界从来就不缺少重复与模仿,而其中因为阴雨天的不便,这类题材的片子相对较少,反而容易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建议大家不要因为阴雨天就停止拍摄,不要被惯性思维僵化你的创意,因为下雨,所以我们要拍摄。
阴雨天拍什么?
只要你留心,阴雨天可拍摄的题材还是很宽泛的:
1、雨中倒影,所有景物由一份变为两份,景影相融,如果是晚上,更是灯影迷离,值得一拍。
2、檐下雨滴,用相机来凝固飞溅的水花,或是水滴拍打枝叶的动感,考验你掌握快门速度的技能,是个不小的挑战吧。
3、雨中伞下漫步的人或是聊聊我我的情侣,唤起你幸福的感觉;忙乱避雨的人群,会让你拍躁动不安安的神情。
4、雨后戏水的孩童也会让你找出童年美好的回忆,拍到一份无忧的天真。
5、大雨前浓云翻重压下的城市让你体验厚重的压抑,风卷飞云让你感受时日飞逝。
6、闪电的拍摄难度不小,危险系数较大,但拍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刺激,难道你不想尝试一下吗?
7、雨后天晴,远际天边挂一轮彩虹是可遇不可求的,要时常留意与发现啊。
8、雨中的各种动物的表现也是十分可爱的,抖水的大黄狗或可怜的小猫咪,檐下叽叽喳喳的鸟雀也值得一拍。
9、雨中的花草格外艳丽,挂着水珠的花瓣更是灵气。
阴雨天如何拍?
1、建议带上三角架或独脚架,因为阴雨天光线较弱,为了获取足够的曝光,快门速度一般较慢,通过三角架的支撑才可以拍到清晰的照片。轻质稳固的碳纤维脚架即可以防止狂风摧残器材,又可以防止锈蚀。
2、在不方便支脚架的时候,大光圈或高ISO是常用的设定。
3、如果是人物体裁拍摄,请选择较鲜艳明亮的服饰,阴雨天环境下,色彩饱和度高,有助于去除暗涩之感。
4、阴雨天环境下不要再坚持“数码拍摄宁可欠曝的原则了”,至少正常曝光,甚至可以稍稍过曝以求明快之感。
5、人物拍摄时,外拍灯或闪光灯补光是必要的,以求主体突出与立体感。
6、如果以上条件都不具备,大不了舍弃色彩而取黑白,在遍地彩色的摄影作品中,黑白二色世界更具魅力。
夜景摄影技巧
夜景摄影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指在夜间拍摄室外灯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它与日光以及闪光灯照明条件下拍摄的方法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夜景摄影主要是利用被摄景物和周围环境本身原有的灯光,火光,月光等作主要光源,以自然景物和建筑物以及人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进行拍摄。由于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拍摄,往往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带来一些拍摄的困难,所以夜间摄影比日间摄影困难得多,但是它也有自己独特的效果和风格。
一、夜间摄影与日间不同的特点 
&&& 1、灯光(或火光、月光)的双重作用  
& &&人们在夜间活动,总是以灯光、火光或月光等作为主要光源,灯光、火光和月光对夜景摄影除了起光源作用外,还有另一种作用,即又是构成画面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张表现夜间景物的照片,画面上没有灯光,火光和月光出现,而光有灯光、火光或月光照射下的物体,那就会使夜间的气氛减弱,使画面失去其真实感。例如拍摄节日焰火的照片,焰火本身的色彩和光亮在画面上,既是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使地面上的建筑物的轮廓表现出来。这样,焰火就起到了双重作用。  
&&& 2、去粗存精  
&&& 我们讲去粗存精,不是指把照片画面中不需要的东西搬掉、挡掉或人为加工的布置,而是利用夜间的明暗很自然而巧妙地把一些破坏画面的东西隐没有掉。例如有些杂乱无章的景物,在白天无法避掉,在夜景摄影中可以处理它,例如拍摄一个工地,白天往往很多杂乱的东西不能避开而直接影响到画面或构图美观等,但在夜间拍摄,这些不利于画面的障碍物可以利用灯光照射,把需要的东西突出在画面之上,不需要的物体避开灯光将它隐没在黑暗中,采取这些手法,比白天的拍摄效果要好得多。  
&&& 3、夸张景物,增加气氛  
&&& 因为夜间拍摄有它独特拍摄方法和特殊影调的处理手法,来达到夸张景物,增加气氛的奥妙手法,所谓夸张景物,即将画面所需要的东西充分突出,将某些优美的景物集中表现出来。所谓增加气氛,即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将景物加以渲染,在到合理夸张、烘托主题。就以拍摄一条马路为例,白天看来车辆很多,但往住拍出的照片车辆并不多,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许多车辆是在几秒钟或几分钟之内所集中的印象,效果当然和礼堂印象不一致,但在夜间摄影,即可发挥夜间摄影特长,用长时间曝光的方法,让来往车辆的灯光在底片上多次感光,使画面上出现无数条车灯线的光柱,从而取得车辆纵横、交通繁忙的效果,这样合理的夸张和渲染有助于主题的突出。
&&& 4.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的景物  
&&& 由于夜间摄影的光线很弱,较之日光差别很大,甚至有的光线所照的景物往往连层次都看不清,在这种光线下拍摄,曝光时间就要延长。所以说,拍夜景不很适宜拍摄动作迅速的物体。另一方面夜间的光线明暗相差很大,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如在一条马路上由于路灯光线的照射范围有限和远近受光不匀,如采用快速度曝光,不仅能避免由于灯光暗弱远近所引起的曝光不足,增加画面层次,曝光时间既然延长,对所拍摄的景物就必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不移动,才可能拍出比较清晰有层次的夜间照片。  
&&& 5、色调对比较强烈  
&&& 夜间摄影,由于受光线的限制,不可能拍摄线条细致、层次丰富的景物。
&&& 如拍摄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或拍摄建筑物的细部装饰花纹等,都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几排灯光,几根线条的组合,建筑物的轮廓的区分,人物外形的刻划、黑白的处理、明暗的对比等等,则是适合和相宜的。由于上述的因素,夜间拍出的照片往往给人以画面是黑白分明、色调对比强烈的印象。&
二、景物特点及环境、角度选择  
&&& 夜间拍摄,每一景物都有它自己独有的和其它景物,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主,又和周围的某些环境、条件分不开,而起互相补托互相呼应的作用。因而使得景物本身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这些特点往往表现在内容上、形式上、规模上、地理环境上、气候上等各个方面。要抓住这些特点,有时首先要了解拍摄对象的内部情况,那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以及活动规律等,下面列举几种景象在夜景摄影时所起不同作用。  
&&& 1、灯光(或月光)  
&&& 灯光(或月光)往往是夜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时又是夜景摄影的主要光源,没有灯或灯光稀少,物体就不能表现出来,或表现不清楚。有了足够的灯光,不仅可以使物理呈现层次,也可以使画面更加明亮和清晰。流动的灯光(汽车灯、轮船灯及其它可以移动的灯光),可以在底片上呈现一条条光线(即光柱),可使内容增加气氛,画面得到更好的效果。  
&&& 2、雨天、雾天(或空气潮湿的天气)  
&&& 雨天、雾天的灯光可以在照片拍出美丽的光环,天空的色调由于空中水气受灯光的影响,有时也会反射出其他的颜色而出现在画面上,如用彩色片拍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雨天的柏油路或光滑的地面,可显出物体和灯光的倒影,拍出来的效果比较生动。
&&& 3、水  
&&& 水对于夜景有时也有一定的作用。海边、河流、池塘旁的建筑。由于水的反光倒影作用,它可以使岸上或周围的灯光增加亮度,衬出景物轮廓,波光灯影,能给画面添不少生气。  
&&& 夜间拍摄,掌握特点,选择角度与利用自然条件三者是密切联系的。换句话说,选择角度必须根据拍摄对象的特点和现场的自然环境而定,而掌握特点,选择角度,利用自然环境这三方面都必须服从主题的要求,不是孤立去进行。  
&&& 角度选择的好坏,对表现主题,突出其特点也有很大影响。
&&& 例如表现工程规模巨大的工地夜景,有用高角度较好。表现建筑物的高大雄伟,则采用低角度较为适宜。选择角度,同时要注意相机位置,在一般情况下,晴天晚间的天空是西边亮东边黑。由东向西望去,水是一片白色的,水的反光和天空的光亮没有多大区别;由西向东望去,水的反射能力则很弱,呈灰暗色。在傍晚拍夜景由东向拍摄镜头向西效果较好,而在黎明采用相反方向拍摄,效果较好,如雨天或阴天,可不必考虑这些问。
三、夜景摄影的曝光  
&&& 在摄影过程中,曝光正确与否,是摄影技术上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在进行这一步工作时,必须认真地对待,不能马虎了事,要细心准确。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景物、不同光线和主题的不同要求,来确定曝光的时间。夜景摄影的曝光方法大致可分两种,即一次曝光与多次曝光。  
&&& 一次曝光,是用三脚架把照相机架好,然后通过取景器把应当拍摄的景物,按照要求,安排在画面里。取好景之后,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不使其活动。拍摄时,用快门线控制快门的启闭(或用镜头盖控制已开启的快门)进行一次适当时间的曝光。多次曝光,操作过程亦如上述,只是曝光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同一张底片上,经过二次以上曝光,才完成拍摄工作。 多次曝光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摄工作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果条件具备(灯光、环境条件、时机等都合要求),一次曝光最为理想。但有时为了取得某种特殊效果,而采用多次曝光,在每一次曝光中摄取某些景象也是需要的。在拍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在掌握曝光时
&&& 可以把光线强弱等景物分开,使最暗的景物先曝光、多
&&& 曝光,最亮的则后曝光、少曝光,这样能弥补曝光不均匀的现象。  
&&& (2)遇到某些景物
&&& 在感光时不能采用先曝光或多曝光时,则可用人功产光的办法,对较暗的景物进行光的产,使反差有所减弱。  
&&& (3)有些景物由于光线过强或过弱  
&&& 不能在拍摄避免,先拍了以后,在放大时仍可采用遮挡办法进行纠正。不管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都要掌握准确的曝光时间和选择适当的曝光时机。在通常情况下,夜间摄影的曝光时间在一秒钟以上的,一般由一秒到一分钟,有些特别情况亦有曝光数分钟,拍摄时就要完全依靠拍摄者自己掌握。如果曝光过度,灯光本身由于时间长,就会向周围扩散,受围的建筑物或天空产生大片白色,增大反差,这样就会破了夜景的灯光效果。曝光不足,照片也会起相反效果。分不清景物轮廓,没有层次,在照片中除点点灯光外,其余浸没在一片黑暗的影调中,在拍摄夜景时,如果天空还有一些余辉(傍晚或黎明),都要特别小心,要使天空感光不足,勿使感光达到顶点,否则将失去夜间的气氛和特点。
四、不同夜景摄影的技巧
1.拍摄工地夜景  
&&& 工地,一般指在野外施工的水库、电站、矿山、桥梁、工厂、楼房等,拍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 (1)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拍摄角度,应该事先在白天了解有关的情况及夜晚活动的规律;  
&&& (2)选择恰当拍摄时机,拍摄这类题材最好在工程达到高潮的阶段,大规模的紧张工程面貌基本看得出的时候;  
&&& (3)注意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山、水、树木、桥梁、建筑物等;  
&&& (4)天空感光不宜过多;  
&&& (5)在表现场面时,角度宜高不宜低;  
&&& (6)可采用一次或多次曝光。
2.拍摄城市街道夜景  
&&& 拍摄街市街道可在节日或平时夜间摄影,一般在节日进行较好。因为节日期间,各街道、商店和市容、橱窗进行的整理和布置。较大的建筑物也都增添了彩灯、霓虹灯和标语,拆除现的画面会显得更加繁荣和美观。  选择角度要适当,过高和过低的角度,都易使路旁楼房变形。照相机的安放点应选择不易被冲撞和不妨碍交通的地方,选择地段应是灯光集中、车辆集中、楼房集中和具有某些特点的地方比较好。
3.拍摄焰火  
&&& 拍摄夜景的焰火,不能象拍摄工地那样轻松,较为紧张些。拍摄焰火的全部过程,半照相机架好,等焰火将要升放时,打开B门,任其在拍摄范围以内的夜空中开花、飘荡,直至熄灭,使整个过程记录在底片上。拍摄部分,等焰火开放后,将要开花或开花时打开快门,拍摄最有代表性的一刹那。可用多次曝光法拍摄,用同一张底片,分两次或多次曝光。一拍摄焰火,曝光时间可短些,一次拍摄地面景物,曝光时间可长些。另外,还可以和两张底片分开拍摄,即一张底片拍焰火,另一底片拍摄地面景物和人物。曝光时间各不相同,冲出后,再把两张片底迭在一起套放,注意要拍的焰火和景物都不要拍在底片当中,最好焰火靠底片上端,景物靠底片下端,这样两张底片合在一起放大时省去许多麻烦。
4.拍摄月景  
&&& 拍摄月夜景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1)用长时间曝光,单独拍摄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用短时间的曝光,单独拍摄月亮,然后把两张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  
&&& (2)在一张底片上进行曝光时,用手在镜头上把月亮遮住(最好在拍摄前先试一下,以防止连景物也挡掉),待曝光至最后几秒种时,再将手移开,让月亮在底片上曝光。
5.拍摄夜景加人像  
&&& 在晚上,拍摄夜景人像也是很有意思的,是生活摄影的别有一格,拍摄方法也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可分一次拍摄或两次曝光
&&& (1)一次拍摄  由于在夜间拍摄,人像的光源往往很弱,所以必须用辅助光作为人像拍摄的光源(如闪光灯等)。拍摄时光圈不要大,可用F/5.6或F/8光圈,因为光圈大,夜景的后景容易模糊。  
&&& (2)两次曝光  如果我们当拍摄夜景的画面背景灯
&&& 光很弱时,可分两次曝光。第一次先将夜景曝光,然后第二次拍人像时再加闪光灯曝光,这样拍摄夜景人像较为理想。
五、拍摄夜景的器材和工具 
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使用国产和进口的相机都装有B门设备,对于摄影爱好者拍摄一般的夜景,也足够应用了。进口的单镜反光相机就更好用了。但是全自动机的简易相机,是较难拍夜景的,因它没有延曝光装置。  
(2)快门线和镜头盖
夜景摄影,在一般情况下,曝光时间较长,如用手指按动快门按钮,稍有震动,就会造成影像重迭。因此,快门线与镜头盖是夜景摄影不可缺少的器材,凡曝光数秒种的,可使用快门线,感光时间更长的,或多次曝光,使用镜头盖比较方便。  
&&& (3)三脚架拍摄夜景
&&& 三脚架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在长时间曝光和多次曝光时,要求照相机一点不移动,最好的办法是把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  
&&& (4)其它零星器材如手电筒、遮光罩等
&&& 都要事先备齐,手电筒可照明测定距离,拨动快门、光圈或寻找零件等方面用。遮光罩在拍摄夜景中,也有一定作用,如遇到雨天或光线杂乱时,戴上遮光罩,可使镜头不受潮湿和避免光射入镜头内。  
&&& 以上是夜景摄影的最基本的知识,我们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提高。
数码相机的一些使用方法及摄影技巧(一)
数码相机控制曝光的方法
  相机曝光上也有许多常见的数字和约定俗成的东西,这里就曝光调节来谈谈这些“准则”。为什么有时候尽管快门速度、光圈以及ISO感光度都不相同,但拍摄效果却基本上一样呢?这是因为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的关系。
  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快门速度习惯上都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
  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而且,F值的数字每增加一档,就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将会减少一半。
  为什么F值的序列显得如此没有规律呢?这是由于F值是镜头焦距除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比如,将光圈值由4变为8,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变成了一半。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与其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的,于是就为原来的1/4。如果将光圈由4变成5.6,那么光线通过的孔径就为原来的1/2平方根,这时光线通过的面积是1/2平方根的平方、即是原来的1/2,通光量就减半了。
  ISO感光度上的常用数字有100、200、400、800。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如今大多数数码相机都配备有“曝光补偿”功能。将曝光补偿设置成+1档,就意味着快门速度减慢一半,或者光圈增大一倍。实际上,使用程序模式的时候,相机会从光圈和快门速度两方面进行调节,以使通光量翻倍。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快门速度、光圈、ISO感光度及曝光补偿,就能够控制照片适正曝光。对于上文出现的很多数字,只要记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拍摄的时候灵活运用就行了。
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
&&& 正确的曝光是拍摄一张照片基本的要素,而曝光量是由光圈和快门所决定的,因此如何选择光圈快门的组合是拍摄最基本的技巧。现在很多数码相机上都有S(快门优先)、A(光圈优先)拍摄模式,但不少初学者对于何时使用哪种模式总是弄不明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基本的概念说起。
光圈和快门
  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
  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
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
  了解了光圈、快门以及景深这些基本概念之后,何时使用光圈优先还是快门优先就不难了。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然后利用相机的测光获取相应的快门值。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正确调整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 很多人对白平衡概念不是很清楚,更不知怎样正确设置调整,以至于许多初用数码相机的人对拍摄的照片色彩不满意。要想真正掌握了解白平衡,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概念。
&&&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不同光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开尔文(K),它是这样定义的:在常温下把一块理想的纯黑色金属物质加热,随着温度不断上升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人们把呈现不同颜色下的温度叫色温,以此标准来定义可见光的色调。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700 K,碘钨灯的色温约为3200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人们对白色物体的变化最为敏感: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数码相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到正确的色彩平衡。白色物体因反射了全部的可见光谱,所以数码相机把它作为调定的标准,在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时,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一定范围内除了纯白色以外的其它色调调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数码相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因此称为白平衡调整。它分为自动和手动调整,手动更准确一些且调整范围更大。而传统相机则是靠使用不同的胶片(日光型、灯光型)或不同滤色片来实现正确的色彩平衡的。
&&& 要想得到色彩还原更加正确的PP,就要在拍摄现场光源下进行手动白平衡调整 ,具体操作:如果拍摄现场有纯白色物体(如纯白色墙体),那么用镜头对准它充满相机取景器,调整手动白平衡(不同的机器调整方法不同,可参阅说明书,一般是按住手动白平衡钮1-2秒系统提示完毕即可),就可以了。看看屏幕有什么变化(单反数码相机不能即时看到调整效果)?如果拍摄现场没有纯白色物体,带一张白纸调白平衡效果更好,但一定要注意在被摄现场光线下进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手动白平衡原理来设置我们需要偏色的效果。如:把相机对准蓝色物体(如蓝天)调整白平衡拍日出、日落等。
版权声明:编程爱好者网站为此博客服务提供商,如本文牵涉到版权问题,编程爱好者网站不承担相关责任,如有版权问题请直接与本文作者联系解决。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母间隔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