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s监管管页面有韩文

华为Watch使用体验如何?
按投票排序
·2016年5月华为对Android Wear 1.4进行了大规模推送,终于打开了用户期盼已久的扬声器功能,HUAWEI Watch由此方成完整功能之智能手表。由于功能更新点比较多,而且已经与之前评测中的观点形成了部分冲突,所以我就直接在原文中进行修改(字体倾斜标注),至于苹果用户,我找到女朋友之后或许会测试一下···所以···等下一代产品吧!·前后磨蹭了两个月(截至2016年3月),目前全网最详尽的评测和市场分析(目测永远是了···)·100%原创+100%自费,接近200张图片两万多字,用流量的朋友慎点·感谢Zealer中国、ZOL、手机中国等媒体的图片,网图我都保留了水印,剩下的都是我原创图片有个人水印请见谅·特别感谢貌似是华为员工的知乎用户的提醒:连续双击和三击表冠可以分别快捷进入“影院模式”和“最高亮度”,大幅提升了这两个功能的便捷程度和表冠的使用率 成熟品牌应有之作 2015智能手表全球旗舰HUAWEI Watch体验报告目录回忆这就是一只表!还需要手环吗?掏手机费劲吗,憋掏了!你好,安卓!顶配是什么鬼?不能讨论性价比!接下来会是一盘大棋吗?
看到这个标题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应该会是:这个称号是不是有点大了。三星都不敢自称全球手机旗舰,至少手机前面要加个安卓,你怎么就敢说华为第一款手表能无视Apple Watch号称旗舰呢?首先,我无视的是新《广告法》,其次这不是一个广告,因为单单从账面配置上来看,HUAWEI Watch就配得上这一称号;其次,在这里我不仅仅要做一个评测,同时也要讲一个故事,讲一个移动互联网一步步如何占领这个男人身上唯一的装饰物,讲一个作为保守主义者的华为如何一下下雕凿出这个并不完美的成熟之作。
这里先吐槽一下天猫旗舰店的物流,按理说这种首发产品都应该在各大中心城市设点备货然后在当地就近发货的,我12月9号10点拍的首发,顺丰因为去年被民航处罚过所以带电池的货物一律走陆运(圆通牛逼,什么都敢发航空),13号下午才到,相比之下,在京东买的一般当天下午就到了,简直是欲哭无泪...然而我开箱的时候,正赶上恒大世俱杯首战,当时就被华为的品牌力深深的“震撼”了···
话说美洲队这黄不拉几的底色还真挺配红色大菊花的···而且这种场面在除了美国的世界各地都会越来越常见的
由于年底事情实在多,评测拖了快俩月了,毕竟是自费又没有Deadline所以拖延癌又犯了。好了,下面开始讲故事···回忆
我对智能终端或者说智能手表这种形态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决战猩球》这部电影,当马克·沃尔伯格饰演的男主返回坠毁在湖中的宇宙小艇取回工具包之后,拿出了一个与母船的通信设备,就是这个货。
好细腻好炫酷的显示效果啊···我当时在想,未来的手机会不会就是这种样子,是不是可以把手表的表盘换成这种屏幕呢,于是2008年moto aura R1横空出世
这货最牛逼的地方在于1.55寸480x480全圆屏,ppi高达309···屏幕细腻程度在今天主流手机中仍不落伍,完爆包括华为和苹果表在内的所有智能设备(15年底的LG Watch Urbane 2终于把这个记录破了,但我一会儿会说这个坑货)以至于我在后来看到Moto360一代的“残屏”的时候无比的费解,过了7年时间moto到底是技术倒退了还是设计师脑子叫驴踢了,1.56寸320像素直径的颗粒感我就忍了,这尼玛屏幕切去一块是什么意思!光线传感器放哪不行非得放屏幕正面!
然而大家认为今年的Moto 360第二代总会不那么脑残的时候,duang~~~这脸打的,piapia的···
啥也不说了···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科技界对智能手表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毕竟这个不增加额外携带负担的小配饰每增加一个哪怕不是很实用的小功能,都会让人振奋不已。比如加个计算器、存个便签、运行个第三方日历,甚至有的还装上了Linux系统,但现代化智能手表的开端,还得说到一个一开始根本没设计成手表的玩意:iPod
当年那个背夹的神来之笔让苹果也没想到,iPod本来就是个mp3,怎么就一下子变成手表了。苹果也实在不是谦虚,连接手机都不能的嘛,后来乔布斯同库克讲话:董事会都决定了,你来做个手表!于是吭哧吭哧过了5年,Apple Watch终于面世,还是个2.5D的iPod嘛,圆滚滚的就算换了不锈钢编织表带,怎么瞅也都是个玩具啊!
市场的反馈也不断强调着这一点,就是这货是个玩具,首先不像个表,而且相比于其他苹果产品发布前就备受追捧、开卖后款款爆品的气势,果粉也找不到非为这货掏腰包不可的决心。当然作为信仰品牌在可穿戴设备的试水制作,苹果表的Force Touch为后来iPhone 6s引入该功能奠定了实践基础,其工业设计也可以无缝继承给下一代苹果儿童手表。
(原谅我最烦的事情就是P图了)
下面轮到安卓阵营登场了,如果不算2000年IBM硬把Linux塞进去的那块电子表,真正迈出第一步的是2010年的索爱LiveView
(说起索爱大家有没有些恍惚的感觉,尤其是那些天天嚷着索大好的!),仅仅是作为显示安卓系统内容的第二屏,本身并没有安装智能操作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年,包括三星、LG和高通等厂商纷纷在增强这个Android第二屏的功能上缓慢的试错,从最简单的独立记步,到功能齐全3G手机,这些试验品就像一个个扔进汪洋大海的小石子,没有多大波澜,但也在不断寻找着成为一款爆品的元素和气质,试图在所有人都意识到但尚未被占领的庞大市场成为下一个苹果。2012年索尼发布了SmartWatch,打响了此轮智能穿戴设备大战的第一枪,
2013年9月,三星Galaxy Gear加入战斗,并且凭借着手机市场的优势大杀四方,
日,Android Wear携Moto 360一代发布,然而就当所有人都认为安卓阵营已经抢占先机,唯有三星与其孤军奋战时,9月苹果纸面发布了Apple Watch,成功的颠覆了市场预期,并截留了大批潜在用户,安卓苹果三星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就此形成。当然,看似最弱的三星其实在Gear Live上也脚踏两只船,再加上Android Wear应用环境尚不成熟,Tizen的先发优势确实能帮助三星立住这一只脚。在此过程中,韩国的另外一家巨头LG则几乎一边倒的加入了Android Wear阵营。
G Watch和LG
Watch Urbane两代的先后发布似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其高大全的设计理念一时间使众多极客趋之若鹜,三星也针锋相对的推出支持WCDMA制式的Gear S与之抗衡,但手表毕竟不是手机,这种在外观设计上的妥协和令人发指的超短续航,让人很难时刻把它们戴在手腕上而又不感到别扭。喏,上面说的坑货就是这个,这家伙的配置可以分分钟把华为斩于马下,而且还能打电话···外观就不评价了,上市6天就召回算怎么回事,还好我可以不用改标题了···当然,在解决了部分硬件问题之后,Urbane 2还是在5月份成功上市发售了,各项配置已经全面高于HUAWEI Watch,不过华为三星都已经开始布局下一代产品了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Mobile01的评测
然而物极必反、合久必分,随着Fitbit、Jawbone、Garmin和小米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功能简单但可靠时尚的体感手环开始在市场上大热。
手环之所以受欢迎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其主打的健康生活的理念,相对低价和超长的续航使其更具有配饰属性,人们往往对一大堆黑科技堆出来的奇怪玩意并不感冒,好奇心过后必然销声匿迹,但是在熟悉的事物上增加一两个可靠的功能却更容易让人们接受,Zealer的“刘翔” 王自如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科技就是让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手环的出现正是切中了这个痛点,让本来都准备上演科幻电影的智能穿戴市场重新洗牌从零再战,那么,同样是从零开始的华为,究竟做到了什么呢。这就是一只表!开箱
尽管2015年3月在MWC上就已经展出了可玩的真机,但仍然是经历了三次“发布”之后,HUAWEI Watch国行终于在12月正式铺货(国际版在少数地区9月就已经出货),当然由于宣传角度的不同,每次发布都会带来一种技惊四座的震撼,至少在我开箱的时候,的确是这种感觉。
从精致的手提袋到正方体的包装盒,都是类手表的风格,除了比一般表盒稍微大一点之外,少量的烫金Logo和文字加上沉稳质朴的配色,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一丁点的数码味,就连放置方式都跟传统腕表如出一辙,如果能在屏幕上贴个带表盘的保护膜,那风格简直就是“完美”。回想一下Apple Watch的开箱,就跟机场便利店里挂在墙上卖的几百块的Swatch一毛一样,高下立判啊!
表盒上盖Timeless design,Smart within的烫金花体字逼格满满。
终究还是数码产品,充电器和底座藏在下面,中间用说明书保修卡隔开。
充电器的规格是5V、1A,在手机界不入流但对于手表就算是“快充”了。
充电底座都相当精致,与结构类似的荣耀手环Zero的充电座不同,增加了金属拉丝包边,中间有浮雕的华为菊花logo,平心而论这个logo不涂红还是相当漂亮的,估计这也是华为从Mate7开始走土豪金路线后销量暴涨的一个因素。
手表的四个充电触点两高两低,与充电座接触时会先碰到外面两个再碰到里面两个,这是很典型的数据保护设计(外供电内数据,保证数据读写时一定有电源供应,大家可以参考USB接口的针脚形式),但实际上把手表接到电脑上除了显示充电之外不会有任何反应,估计是预留的工程调试作用(这个后面会提到)。
手表和底座之间以磁铁吸附,触电吻合得想当准确,几乎不需要手动调整位置,而且吸力也不小,拿着底座都能把手表提起来。外观
颜值是个非常主观的东西,但对于审美来说,社会总还是有一个大体的价值取向,比如女神和男神都可以有公认的,主观意见再不同,也只是在一定区间内的不同,就像我们怎么也不会认为凤姐颜值很高。对于智能穿戴设备,为了实现不同的功能,外观做到众望所归确实不容易,但在这个领域有一个公认的底线给大家垫被的时候,在颜值上得到相当一些称赞其实也不难,何况这个底线就是Apple Watch。
当然如果你坚持认为苹果出的东西都好看的不得了……算了,这种人根本就不会点进来。言归正传,表冠在两点钟位置,避免了三点钟位置设计容易压到手腕不好操作的尴尬,不过说实话相比苹果的DigitalCrown丰富的操作模式,HUAWEI Watch表冠只有单次按压Home键一种功能,使用频率确实不高,好在同心圆金属拉丝设计提升了手表的整体观感,显得不那么单调了吧。
11.6mm的厚度算是正常的,旁边的卡西欧看起来比较薄,其实最厚部分也是11mm左右,只不过华为表的扁平圆柱体没有收边显得比较厚。
42mm的表盘着实很大,对于我的“超细款”手腕已经算是极限了,这里也能看出来两点钟表冠的优势,不占地方。
HUAWEI Watch采用了蓝宝石玻璃表盘,不过华为似乎不怎么信任这种莫氏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的物质的耐磨性能,而把硬度仅仅为5的316L不锈钢包裹在表盘外面,使其首先接触外界的摩擦磕碰,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旁边卡西欧使用的矿化玻璃硬度远不如蓝宝石,戴了四年多几乎没有一点划痕,反而旁边的不锈钢伤痕累累,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吧!表带和重量
手里的这个经典款标配了真皮表带,而真皮和不锈钢编织表带的适用腕围都在140~200mm之间,算是覆盖极广,我的手腕比较细大约160mm,第三个扣刚好,也许少部分女生需要裁一下(华为刚发布了女款,后面会提到)。生耳采用了快拆设计,要换表带是分分钟的事,估计表带会成为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利润的一大来源,但目前还没有零售表带开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表盘底部靠近生耳的地方各有几个小孔,据我猜测应该两个小的应该是Mic和气压传感器,另一边长的应该是扬声器(该功能已于5月份的Android Wear 1.4更新后完整打开)。正中间的三个开口当然就是心率传感器了,中间是硕大的CMOS感光元件用来接收血管壁反射回的光线,并通过反射光的强弱变化频率来计算脉搏。
比起精雕细琢的原装真皮表带,下面这个第三方不锈钢编织就逊色一点了(价格只有200),而且磁吸的扣紧方式也并不稳固,剧烈运动还是会松动,不过一开始没有原装表带零售的时候想要换表带也只有买这些第三方的了。
借着一次去售后重置系统的机会,我从维修渠道订了一款原装的不锈钢编织表带,价格598,足足是第三方的三倍,其扣紧方式是在编织一侧表带时留出一段凹槽,然后配合卡扣压紧,绝对不会松动,做工比第三方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也确实值这个价,想换的朋友可以等一等,毕竟周边配件这玩意太赚钱了华为不会放过的。
搭配原装真皮表带重量是58g。带有三珠表带的卡西欧已经超过100g了。
搭配第三方不锈钢米兰表带也只有79g,看来那么一大坨金属并不是很重嘛。乐1Pro乱入,也不过是手表重量的两倍多一点···主界面
还是来开机吧,上来就是大菊花,嗯…
拥有着原版Android Wear的高贵血统…
一段炫目的过场动画结束就是连接手机向导,开机时间一点不比手机短,好在一般不出问题也不会开关机。
连接手机非常简单,手机下个Android Wear客户端,输入自动生成的配对码就连上了,都不用进蓝牙设置现找。
经典版皮带款的默认表盘,功能几乎是所有表盘里面最强大的了,记步、电量、星期、日出日落一应俱全,颜值也不赖,286dpi的像素密度让所有的拟物都相当逼真,秒针的阴影甚至会随着转动而变化,看起来真的像是秒针高于时针和分针,而AMOLED屏的高色域又使得各种颜色都是那么纯粹。
如果在设置里打开了屏幕常亮,灭屏状态下表盘会以黑白纯色的状态呈现,省掉了转动的秒针和大量华丽装饰以节省电量,并保护最脆弱的蓝色像素寿命(这里再留个坑)。在Android Wear 1.4更新之后,所有的屏保表盘都更多的保留了彩色元素,基本上非屏保模式的色彩都会留下来,从省电的角度来讲,显示单色块总体上会比显示白色要省电。
不开启屏幕常亮当然过了屏保时间就是黑屏了,抬腕会自动亮屏,稍后会详细说手势功能。
下面这种比较有逼格的表盘功能就少点,只多了电量。
每款表盘都有自己的暗屏模式。
这种逼格更高的功能就更少了…
内置的表盘就有40多种,可以在手机端更换,当然手表上长按表盘也能换。
Android Wear拥有强大的第三方表盘体系,华为应用市场专门的表盘应用就有三个,爱好者们上传的表盘足有上千种,不但仿各种名表的一应俱全,还有黑客帝国这种动态科幻的…
背景的文字是跟电影里一样往下唰唰的掉,逼格简直满分~
用来跟iOS连接的WearADay出了大量的第三方表盘,有强大的表盘编辑功能。
背景图、指针、天气图标每项都有十数种备选,组合起来基本是要啥有啥,而且能单独设置屏保模式,但请注意,还是没有记步。
这就说到了官方表盘的优势,第三方表盘再花哨,一些官方的特色功能还是不会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第三方表盘是没有屏保模式的,暗屏的时候会用一个官方屏保替换全亮屏。
这是一个官方表盘的屏保,大家看最上面那个三角,刚暗屏的时候是能显示上底边的,而这个屏保会随机小幅移动!下图里面的三角就没有了上底边,因为整体往上动了一点。这样的好处就是防烧屏,因为AMOLED材质是像素自发光,LED寿命很长但滤光膜尤其是蓝色滤光膜寿命很短,只要点亮就会不断衰减色度,早期三星A屏手机越用越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一直使用一个位置的像素,那时间长了这个位置就会与周边形成明显的色差,也就是俗称的“烧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等离子电视和三星A屏手机都会加入抖动算法或小位移来减轻,手表也不例外。这个时候第三方就显得非常鸡肋,而且即使有专用屏保,第三方也是没有防烧屏设置的,所以除了短暂装一下B,日常使用还是老老实实用官方表盘吧。Mobile01的台湾网友也发现了这个细节,不过他所说的Moto 360的烙印应该是部分IPS屏的残影,因为两代Moto 360都是液晶屏,这种“烙印”是暂时的,一会就消掉了,不会出现AMOLED的永久残影。槽点
需要注意的是,表的不锈钢边框是略高于蓝宝石屏幕的。作为普通手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别忘了智能手表可是要触摸的,从下图能清楚的看见这个下凹形成的沟缝并不会出现触摸死角,正因为这样,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也并不会藏污纳垢。
但这里又引发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金属边或塑料边高于屏幕,对于手机来说是防止屏幕跌落或者磨损的重要措施,因为对于以实用性为主的手机上,保持屏幕玻璃完整和通透的重要性远高于边框是否有磕碰,但在手表上,本来屏幕玻璃就比手机要小要厚,并不容易碎,而金属边框的划伤则十分有碍观瞻。边框高于屏幕,磕碰中首先遭殃的可就是这316L不锈钢了,更何况华为在这里采用了蓝宝石玻璃屏幕,抗磨性远高于316L不锈钢,不知道为什么不像Moto 360那样使屏幕高于或接近平行于金属边框。这样不仅能发挥蓝宝石的超高硬度的优势,金属边框依然会起到防跌碎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显得屏占比比较高。结果一语成谶,没到半个月,银色版高光的不锈钢外框就有了一些明显的细小划痕,虽然不仔细看不出来,但心里确实不太爽,毕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作为部分强迫症患者也只能用黑色运动版将就一下,或者期待华为在下一代产品中改善了。
这当然这点也是HUAWEI Watch外观方面被吐槽的重点,72%的屏占比基本已经是目前智能手表的最高水平了,但现在的设计却不太能体现这个优势,反倒是全黑状态下的Moto 360更吸引眼球(当然亮屏毁也是必然的)。
日联想推出了Moto 360运动版,嗯···这配色看起来和谐多了,可惜大黑边啊···女款
如果妹子们嫌这个表还是太刚硬了,华为专门为你们推出了两个新款Elegant和Jewel,确实比土豪金版好看多了,国内上市还得等一段时间,不过价格估计也接近了土豪金。
搭配新表盘确实顺眼多了,只能说土豪金配的图太丑…
不过CES上三星也针锋相对的推出了玫瑰金版的Gear S2,样子跟前者比起来到没好看到哪去,但是S2小了一圈啊,这个确实切中了HUAWEI Watch的痛点,而且按原版价格来计算,S2玫瑰金款价格应该会比华为女款要便宜,所以华为有没有感觉到怕怕的~~小结
对于它好看的这个评价,毫无疑问是首先建立在智能手表这个范畴内的,众多与其配置和功能相近的智能手表产品是与设计和美感无缘的,而且当可穿戴式设备屏幕或可操控空间越大、留给厂商设计师施展功力的空间越小的时候,做出一款设计合理使用舒适并兼具“装逼”气质的产品,更为难能可贵,而华为在这里给出了一个并不算难以实现的方案:就做成一块手表。Huawei Watch看起来就是一块表,当然如果你没有设置屏幕常亮你得忽略屏幕那个黑圆,闪耀着金属光泽的厚实表耳,兼具按键又让人看不出来的两点钟表冠,没有添加任何传感器或电池的随时可快拆的表带,Huawei Watch几乎就是一块正常的腕表,不能保证引来所有人的惊鸿一瞥,起码看起来不怪异。还需要手环吗?经验
Watch问世前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华为发布了两代共四款智能穿戴设备,第一款就是摘下来直接能当蓝牙耳机用的TalkBand
B1,或许是出于保护华为品牌“高端”形象的目的,这款功能强大的手环只被命名为“荣耀手环”,而英文名则是归属于蓝牙耳机系列,足见华为在试水时有多么小心翼翼…
随后发布的去掉蓝牙耳机功能的AF500甚至被放到了代表最低端的荣耀畅玩系列,可这货上市价格也要399啊…
2015下半年AF500升级版荣耀手环Zero发布,统一到了手表的圆形设计上,功能和可靠性已经想当成熟,价格同样399,却只敢叫个Zero,连个1都算不上…
MWC2015上,华为纸面发布了HUAWEI Watch和Talk Band B2,B2在一个月后随P8系列正式开卖,在依然采用了大受欢迎的蓝牙耳机设计基础上,外观和质感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土豪金版本的大卖也说明风格对了大众胃口,若不是表面为了视觉统一加了金属漆涂层导致阳光下可见度太低,这货堪称完美。记步
完全从当手环来用的话,手机客户端的体验就至关重要,主界面简洁鲜明,只提供最主要的几项信息,下拉能看到当日的运动时段和运动量,不过那个消耗能量有时用水果来做参照有点怪怪的感觉,不如换算成几口大米饭来的实在,毕竟在好多人印象里水果都是减肥必备主食啊…
记步功能连接到微信上去显摆是刚需,没有是要挨骂的。微信接入一键搞定,不过要微信运动读取手表数据还是要进服务号里面手动设置一下的,平时只要运动完等一会,点微信运动的排行榜,手表记步数据就同步上去了,不需要同时打开华为运动客户端。点击主界面的圆圈就进入到详细统计,有啥功能图里都能看懂我也就不多说了。运动判断里面的骑车标示一直是暗的,不知道是不是需要加什么踏频器之类的外置传感器。
如果需要随时查看记步数据,就得换上个带显示记步的官方表盘,一般还会有个进度条之类的东西显示你当天完成了目标运动量的大致百分比,每到50%和100%的时候都会震动提醒。
运动数据可以在手表的“锻炼”里进行初始设置,下面图片也很清楚我也不多说了。
这里的开始是专门用来记录一段时间运动状态的,比较适合制定较为规范的有氧运动计划,并实时查看,数据的变化和最后的总数都非常精准,我做了几次100步的记步测试,发现几乎没有误差,记录数据就是整整100步。
“运动记录”应用则可以显示当天的详细运动信息和一周内的粗略记录,虽然没有手机客户端的全面但还是比较方便直观的。
坐立检测比较准确但不敏感,要过好一段时间才会刷新,你要是一直盯着这里看就会感觉不准,实际上也没有提示久坐的功能,这个都是软件层面的问题,希望后续版本能加进来。
上坡/爬楼梯记录也跟坐立检测一样也是即时不准但稍等一会更新后就比较准,当然这里并不是即时运动检测也情有可原。心率
心率检测是智能手表必备的功能,这年头99块钱的小米手环都带心率了你手表好意思不带么…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心率“检测”而不是“监测”,顾名思义没有实时监测,估计是心率传感器的能耗扛不住吧,要测心率只能单次测。
基本上只要表戴的不太松、不乱动,检测时间都不太长,否则会提示检测失败重来。
检测时感光元件两侧的绿色LED会发出强光,嗯···看起来很费电的样子,至于为什么是绿色的,应该是因为绿色光线最不容易被红色的血液吸收,使得照射到血管壁并反射回传感器的光线更强。当然如果你检测的时候看见绿光了,说明传感器没有贴紧皮肤,多半是要检测失败的。
至于检测准确程度我并不好评价,因为没有第三方设备做参照,不过每次检测多了少了还是能明显的感觉出来是对的,大致的量变是准的,而且这种紧贴皮肤通过接收血管避反射光来检测的方式收到的干扰还是很有限的,虽不能代替医疗设备,但作为运动状态的参考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里暂时没有睡眠监测功能,也许是目前几乎所有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监测都不太靠谱,确实只靠一个震动传感器的一维数据很难真是描述人体的复杂状态。不过大部分智能手表都具备了陀螺仪、加速度和心率传感器,三个维度的数据足以相对精准的检测睡眠状态,相信在设备厂商和谷歌的推动下,建立一个标准的睡眠监测模式来创造出智能穿戴更多的需求,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续航
尽管前面提过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把手表放在充电器上的那种快感,吧嗒一下立马严丝合缝,就好像针脚能自己找到触点一样,配合着一次短小的震动,你不用看屏幕就知道已经充上电了,而且并没有外媒去年评测时说的接触不良的问题。虽然没有无线充电那种帅气的感觉,但这样的体验也很不错了,毕竟无线充电还是要在体积上做出牺牲的。
下午2点断开充电到晚8点,常亮(亮度等级3)模式下频繁把玩,电量从94%到21%,充电从21%开始到99%共用时70分钟,实际上测试从0~100%充电时间并不能很好的重现用户实际应用场景,首先我们并不是用所有电子产品都会用到自动关机再充电,而且更重要的是,锂电池的最佳寿命电量应保持在30%~40%(比如目前比较先进的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策略会在用户一般用车的几小时前才开始将电量充满,而之前虽然插电但却一直保持在35%电量左右以延长电池寿命,联想笔记本EnergyManager软件的电池养护模式也是把电池冲到40%就不充电),一般充电时最少不低于20%,这么做才是最利于锂电池寿命最大化的,尤其是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不可拆卸电池设备更有意义。夜间9小时电量从92%到78%。关闭屏幕常亮模式,消息比较多,检测了几次心率的情况下,100%到33%用了30小时左右,续航并不算理想。
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考虑,关闭常亮模式能覆盖两个工作日已经基本够用,平常只要利用洗漱摘表下来的几十分钟就能充满电,出门前十几分钟就能把一天可能不够的电量比如40%左右充到70%(怎么样,有没有OPPO闪充的感脚),并不比给手机充电麻烦,时间也要短的多,我使用的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几乎没有出现过在室外没电的情况。好多人现在一看带彩屏的智能手表续航只有一两天就嗤之以鼻,其实像手环那样一戴一个月的续航能力,智能手表想要达到既不现实又没有十分的必要,毕竟能用一个月的电池往往会比能用一天的电池更容易忘记充电…...当然了,我们肯定还是希望智能手表电池容量再大一点的的,不仅仅是为了多用几天,而是能在不影响续航的前提下增加一些功能,例如更多种类的传感器以更精确的监测运动或者是摄像头LED灯之类的高频使用设备,我们或许都不会想到,智能设备在增加几个纬度的功能之后会发生何种神奇的化学反应、创造何种市场需求,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电池。小结
估计也是为了省电,暂时没有与手机互相查找功能,因为震动这个行为确实非常耗电,B2和Zero手环就有(如果大家觉得手机续航不理想,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试着关闭手机震动只开声音,看看续航是不是有明显提升)。作为手环的运动检测功能十分优秀,尽管功能不多,但提供的都非常可靠,步数检测精准,奔跑和爬坡检测略有延迟(可能是检测算法需要综合一定时间的位移和高度变化来分析运动状态),连上扶梯走步这种比较快比较陡的爬坡都能被准确计入,至于消耗的卡路里,这个我觉得是没有人测量的出来的,也就看看就好了…值得一题的是,用甩手腕或者颠脚是一步都不会记的,这已经能和售价超千元的专业GARMIN手环媲美了,事实上某IT资讯网站的大型手环横测显示,不管什么价位,也只有作为老牌运动检测设备厂商GARMIN的这一款手环能做到排除“作弊”干扰,这足以说明HUAWEI
Watch的这一基本功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掏手机费劲吗?憋掏了!
当你在天太冷、挤地铁、开会、做饭、吃东西、怕别人看、上课坐前排、手机在包包深处的时候,如果这时候手机来条信息你又不知道该不该马上处理,个中滋味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而手环的信息提醒作用仅限于告诉不把手机贴身放的女生需要去看手机了,这个时候一个带屏幕的手表就能解决这个痛点。啥,你说上厕所?拜托,上厕所怎么可能不看手机呢···
除了如实显示系统推送之外,有互动需求和显示内容较为复杂的应用是需要专门安装的,但所有需要安装的应用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先安装在手机上然后自动同步到手表上,Android Wear原配的当然是Google Play,但因为谷歌自己作死,目前只能以国内的数家应用商店作为替代,这里当然就以华为应用商店举例。其实这就是普通的安卓手机应用商店,只不过支持手表的应用会在摘要信息那里多个手表的小图标。
这里面最有逼格的其实是携程,因为手机的热门应用里只有它为了适配手表还得做个专版,等会详细吐槽···
其实支持Android Wear而且国内能安装的应用并不少,比如问问应用商店(就是Ticwatch内置的)数量就比较多,但好多确实没什么卵用(只有两款游戏,都不好使···),所以华为这里虽然数量不多(只有两屏),但基本常用的能用的都覆盖到了。即时消息
微信已经在手表内置了,手机也不需要安装特别版,只要在手表上点开再打开手机微信就可以自动同步了。
微信手表端会加载近期的聊天记录,这点比电脑版可强多了,在 系统的1.4更新之后,包括语音和图片在内的绝大部分信息都能在手表上直接查看,除了少部分第三方链接需要到手机上查看。图片虽然可以直接打开,但不能缩放,只能上下左右滑动,所以没有手势返回聊天界面,只能按表冠退回到主界面,这一点细节做的不太到位。
用手表能发三样消息:表情、语音和语音转文字。语音转文字识别成功率相当高,只要网络状况好速度也不慢,常用语句基本都没问题,但说联系人名字并不能被识别,说明微信的这个语音识别并没有根系统层面的打通。
表情并不能同步手机上的,拿手表斗表情是别想了,还好内置的这三个包基本够用,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个发心跳,有点类似于Apple Watch上面那个同步心跳,不过这个就比较直白了,直接报数据······话说要是女朋友跟你说么么哒然后让你发个心跳结果你的数据慢的要死,是不是真的要死的节奏啊~~其实在系统的1.4更新之前,手表微信就有一次重大版本的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了支付功能,首先就是一维码付款。对了你没看错,更新之后手表能收红包,虽然还并不能发,但这已经很强大了好吧!尽管能收红包,但是因为有了蓝牙中转的延迟,还是不太建议大家直接在手机上抢红包···
这里遇到一个bug,我的乐视手机有双微信功能,结果打开小号以后,手表试图加载小号的内容但没有成功,然后就一直这样,再开大号也不好使。后来发现必须得在手机杀掉所有微信进程,并关掉小号、重启手表才恢复正常,虽然影响不大,但我是不敢用双微信了,老老实实的启用“双机双待”,这点还是需要华为的工程师努力啊,毕竟类似的双应用功能越来越多了,总这样下去也不好。
还有就是微信在用手机查看时手表不会推送,但用电脑客户端手机不亮屏时会一直推送,尤其是上班用电脑微信的时候特烦人。
QQ在手机端需要安装的是轻聊版,普通版是不能跟手表对接的,这意味着必须舍弃QQ电话等附加功能,绝大多数人还是能接受的了。
QQ的表情倒是比微信丰富得多,不过现在除了上班谁用呢···
啥,你说短信?短信还算即时消息?关于声音之所以说Android Wear 1.4更新之后,HUAWEI Watch终于成为一支完整功能的智能手表,就是因为扬声器总算被启用了,首先最大的变化当然就是电话终于能打电话了。新增的电话子菜单能自动读取手机中的联系人并按拼音首字母排列,其中近期常用的被放在最顶上,往左划是通话记录。最右边就是拨号界面,别看就P大点地方,按键排布非常合理,想要的操作随便划一下就能找得到。接通后的界面也跟之前有显著变化,上划是通话选项,手机上有的功能这里也一并奉上。手表这次也有了独立的来电铃声,当然闹钟也一并开启了声音,并可以在菜单中分别设置媒体、闹钟和铃声的音量,也跟手机系统彻底一致了。至于铃声的音乐,手表内置了14个貌似并不能扩展,而且似乎只有闹钟可以选择,来电铃声只有一种,并且如果关闭的话也只能同时关闭(设置中是“仅震动”)。蓝牙耳机也顺理成章的可以通话了。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更新就是,除了内置的音乐播放器,其他任何能在安卓手机任务栏常驻的音频应用,也可以在手机端调节音量了,并且还能显示封面图案。分割线内是3月份版本~-----------------------------------------------------------------------------------------------------------------------------------------
一开始以为机身是没有扬声器的,因为电话只能挂不能接。
但看到海外版的功能更新和新版广告,似乎又说明扬声器是有的只不过国行版并没有打开这个功能,我上面的猜测应该是正确的,那个长的开口就是扬声器,女款的宣传文案都出来了,离系统升级也不远了吧。
不过目前,想出声只有戴蓝牙耳机了,连接蓝牙耳机也不能听电话和微信QQ语音,如果说不能接电话是受限于固件开发的进度,那么用蓝牙耳机听微信语音对于目前的技术环境并没有什么难度,并且点击没有用手机查看的提示,不知道是还没开发出来还是因为聊天记录容量的问题就是不接收语音;实际上蓝牙耳机目前只能用于WearADay推送的音乐,其他声音皆无。音乐只能通过单曲的多选列表推送到手表上。反观几乎同时发布的华为手环B2,直接摘下来就是蓝牙耳机,那动作该是多么的风骚啊,而到了手表这里为了优秀的显示效果,只能忍了···其实在手表和手机连接的情况下,手表还能作为接受者再连接其他蓝牙设备,这也是4.1新加入的功能。
用手表听音乐是通过WearADay推送到手表内置存储空间里的,只能一首一首选况且手表可用空间也就2G左右,没什么太大意义。
用手机听歌的时候,手表也会有相应的控制按键,这个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切歌调音量的时候不用掏手机了,不过貌似只支持手机系统自带的音乐播放器。-----------------------------------------------------------------------------------------------------------------------------------------快捷方式
手表上的支付宝就是显示一维码二维码一个功能,逛个超市拿手表结账还是极具逼格的,但这个程序谁都能打开,要么你在手表设置里打开锁屏密码(很傻缺的),要么你记得丢了之后立即登录手机支付宝解绑,否则别人可以随便拿着刷刷刷。
手表内置的是搜狗地图,语音对接的也是搜狗,不过自己还是可以装百度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加载手机下载好的离线地图,不用走流量现下。
携程在手表端只能显示最近的酒店和飞机形成,不过目前貌似哪个都不好用,而且坑爹的是你如果不在手机上打开携程,手表上就会一直卡在第一张图的界面,然后提示你网络故障···我有时间拿手机打开要你干啥···相比之下国际版的猫途鹰功能就要丰富和可靠得多,携程啊···
航班管家就靠谱的多了,尽管也只有一个界面。
还有部分应用准备不充分:腾讯新闻只给手机app二维码;蜻蜓FM也都是点播放手机响,这样的应用不上架也罢。推送
除了需要单独安装的第三方应用,其他的手机消息是有一条推送一条,绝大部分在手表上的预览都比较正常,界面UI都是基于沉浸式设计,看起来没有突兀的感觉,如果你不想让哪个应用的消息推送到手表上,可以在Android Wear中国版的设置里面将其拉进黑名单,但是对于乐视自带程序的Bug级权限貌似无效,这个估计得等到乐视自己做手表的时候才能改进。
短信在这里,同样是向上拉开预览。
消息推送非常全面迅速,连接正常情况下没有遗漏,并且手表关闭的已读消息,在手机上同样不再显示,配合度相当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戴手套的情况下触摸灵敏度也不错,双指放大什么的也不影响,当然得是比较薄的真皮手套。小结
对于尽可能的把用户从频繁被手机信息打断的纷扰中解放出来这个任务,HUAWEI Watch完成的还是相当出色的,不仅仅是解决了手机应用场景中的一大痛点,而且真正的拉开了与普通手环的功能差距,切实的提高了用户的效率。当然在目前依然有部分第三方应用体验不尽如人意,即便是企鹅出品也并不能很好的适配Android Wear或硬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接口,只能说距离完美的手机第二屏体验,第三方应用商还要走很长的路。
可靠的消息推送当然是建立在稳定的连接基础上的,常规距离下HUAWEI Watch和手机连接几乎没出过任何问题,一般手机跟手表隔道厕所门这种情况也都不会断开。除此之外,断开链接重连速度很快,但断开期间的消息不会补充推送,蓝牙4.1相对更快的信道定位和连接功劳最大,另外优化过的与LTE信号共享性减少了蓝牙连接被手机信号干扰的可能,这也是稳定连接的保障,千元价位inWatch手表被用户吐槽最多的也就是蓝牙4.0连接不稳定,相比之下4.1真的十分重要。
但是我还是像深深的吐槽一下:手表功能的正常使用强烈依赖手机,但手机端管理逻辑完全割裂,Android Wear和华为穿戴各自为政,音乐管理竟然需要安装一个第三方应用去推送,手机端没有一个功能强大、信息综合的控制应用。看看小米是怎么做的,一个手环的手机管理都完爆这些,一个小米智能家庭可以控制十几种智能家具硬件…这本应是谷歌的问题,华为在这里却毫无改动的继承了下来,作为谷歌亲儿子6P的代工厂,华为尽可能的尊重谷歌好的原生设计无可厚非,但是发挥各家厂商的主观能动性,为原生设计发展出体验更好的改进,也是谷歌委托第三方推出产品而不是亲自赤膊上阵的原因,华为拥有区别于国内互联网企业得天独厚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但在这里加法减法都没有做,实在令人遗憾。你好,安卓!语音助手
HUAWEI Watch的1.4英寸屏幕就已经把触屏框定在滑动和极为有限的点按操作之内,所以内置个输入法给手表下达指令之类的事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语音输入几乎可以算是智能手表的唯一选择。尽管Android Wear中的核心功能Google Now引擎在墙内并不能用,国内的第三方语音引擎出门问问依然提供了几乎完美的替代方案,之所以上来就给出如此高的评价,不光是出门问问已经占领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原生Android Wear手表,而且其优秀的体验一度使我不得不怀疑Google返回中国时究竟有没有必要把语音替换回Google Now。
Google Now的唤醒方式是在亮屏状态下大喝一声“OK Google”,到了中国当然就变成了“你好,安卓”,有没有人觉得这个口令比较拗口呢,貌似之前有几款支持语音唤醒的手机都可以直接用自定义名字呼唤,或者说直接用简短一点的口令难道不是更方便吗?其实实际体验之后就能明白这么做的良苦用心了,平时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只要把手表靠在嘴边轻声说出“你好,安卓”,语音待命界面就会立即弹出,识别迅速准确,这个时候如果是用比较短的语音或者是自定义声音唤起,估计很容易跟环境音混淆,另一方面加长的口令还可以提供足够多的语音语调变化,语音引擎也就能计算出更准确的声纹信息来判断口令的有效性。总之,并不需要“大喝一声”,你就能让手表接着做更多的事。
你需要注意的是,语音识别的速度严重依赖网络,手机没网的情况下根本用不了,2G或者信号弱等高延迟环境也会慢的令人发指,好在目前4G手机也都普及了,家里宽带一般也都不低于10m,网络一般不会成为障碍。语音识别最有用的是代替一些需要多次点按的操作,例如设置闹钟,打开手电筒等。比如下面这个设闹钟的过程,如果不用语音的话,我需要向左划出主菜单,向下划好久找到闹钟应用(如果经常用这个会出现在菜单前三项),点进去分别设置小时和分钟,然后进行重复设置,最后打个勾......用语音的话,一句话的事,配合上抬腕收拾,你甚至不需要动手,5秒钟之后就能放下手臂接着睡觉了。
说到闹钟就顺便说下震动提醒,震动能量比较小,不如小米手环明显,安静时有比较清晰的震感,运动的时候偶尔感觉不到,不过可以通过适当拉长震动时间来弥补,闹钟就是因为震动时间拉的比较长所以有效,但震动非常费电,建议不必要的应用推送最好还是关掉。不过话说回来,手表上的闹钟功能其实不管震动明显与否都没有用,因为关闭闹钟实在太容易了,手都不用伸出被窝直接盲按就能关掉,直接把起床的难度提升到挑战自控能力的高度,实在是一个“败笔”啊!系统1.4更新之后闹钟终于有了声音,而且还可以单独设置声音或震动的开关,这一点非常、非常的实用。
也可以用语音呼叫联系人,不过这个目前比较鸡肋了,打电话还得掏出手机来。如果系统升级启用麦克风之后可以直接用手表打电话,也算是解决了一大痛点。
查看天气或者周边商家这种功能就是小case,走路的时候临时看一下还好,再详细的内容就得掏手机了,装B功能略微大于实际用途。
地图导航的话算是一个既能装B又很实用的功能,毕竟原生的Google Map做得很不错,国内的两个地图软件确实在语音导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里以百度地图为例,从语音下达指令到选择详细地点、交通方式的步骤都与手机上如出一辙,但信息呈现的方式又非常符合手表的定位,并没有太多繁杂的信息挤占手表的小屏幕,提示鲜明、准确,只根据手表的显示和震动提醒,完全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当然如果你同时看手机,得到的体验会更直观一点。
地图导航的话算是一个既能装B又很实用的功能,毕竟原生的Google Map做得很不错,国内的两个地图软件确实在语音导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里以百度地图为例,从语音下达指令到选择详细地点、交通方式的步骤都与手机上如出一辙,但信息呈现的方式又非常符合手表的定位,并没有太多繁杂的信息挤占手表的小屏幕,提示鲜明、准确,只根据手表的显示和震动提醒,完全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当然如果你同时看手机,得到的体验会更直观一点。
如果在不方便说话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在主菜单向右划动,调出语音界面后向上划,就可以进到预置指令界面,除了上面几个最近呼叫过的语音指令之外,下面还预置了几个常用的指令以便快速调取,有时也会比直接操作快很多。
Android Wear入华之前我一直坚信内置的语音助手非灵犀莫属,现在看来出门问问在中文语音识别的技术上有过之无不及,除了速度很快之外,语音助手和微信QQ语音转文字的语言识别比较准确,而且我不会粤语四川话等方言所以并没有试,除人名外基本都能识别,建议像手机输入法那样导入手机联系人所为独立词组,人性化程度会高很多。手势
如果你把屏幕常亮关闭,那么表盘在进入屏保之后就会直接黑屏,这个时候再想看时间就必须依赖动作感应来亮屏(屏保状态下也通过手势唤醒),否则抬起手腕再按一下表冠这还叫什么智能手表······抬腕手势成功率很高,从体侧抬腕和从桌面抬腕都准确亮屏,动作识别错误率也很低,比如缓慢的伸懒腰动作就很少会亮屏,实际速度应该也非常快,但是由于过场动画拖慢了表盘呈现速度,有点类似于iPhone 6s指纹解锁的那种节奏,当然整体上是不耽误看时间的。Android Wear 1.4更新几乎重新设计了手势操作逻辑,简单来说就是仅使用手腕动作就可以代替智能手表所有的滑动或点按操作。首先是向上滑动(打开通知或切换下一个)。向下滑动(隐藏通知或切换上一个)。向左滑动(选择通知或进入)。向上滑动(返回)。单按表冠(返回主菜单)。可以说在你不想触摸手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这四个简单的手势来操作手表,而且不仅仅是针对通知推送,而是所有的界面包括设置、电话等所有功能,都可以使用手势代替点按,这意味着在你不方便触碰手表的情况下,基本上实现了对另一只手的解放,远比更新前的手腕滚动要方便和实用的多!。分割线内是更新前内容-----------------------------------------------------------------------------------------------------------------------------------------
“手腕滚动”功能也比较实用,在手比较脏或者不方便用另一只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动作感应代替划屏简略查看信息并返回主屏。
尽管“手腕滚动”有一定延迟,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但习惯之后你会发现真的离不开这个功能,来信息了直接滚动一下就能预览,再也不用震一下特意停下来用手划出查看,尤其是今年冬天在外面冻的不想把手抽出来的时候,这个真的是太有用了!
这里插一句:如果有碰到“抬腕亮屏”功能失效的朋友,这个不是硬件问题,请到售后点重置一下系统就好了,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系统先放一个更新后的系统版本号界面,预计在新一代智能手表产品发布之前,HUAWEI Watch的系统也就是小修小补了,基本功能已经非常完善了。
尽管是手表系统,Android Wear还是保留了少数手机系统的操作特性的,比如下拉菜单。由于屏幕比较小,一屏肯定显示不全所有的功能,所以这里采用的是下拉再横划的操作逻辑,第一屏是通知开关并显示电量和日期,不过貌似中间那个“优先”选上了跟直接关闭通知是一样的,所以这块还是不要动了,等待华为的系统优化吧···
“影院模式”打开就黑屏,并且只能按表冠恢复,其初衷是防止手表在影院等需要阴暗的环境下由于手势动作触发亮屏。但这个功能其实每天都用得上,如果你开了屏幕常亮,晚上睡觉的时候懒得进菜单把常亮关掉,那就在这里打开影院模式,一晚上会节省客观的电量,也许第二天出门前忘了充电也能坚持一天续航。
“提高亮度”也是调到最高亮度的快捷方式,过一会儿会变暗,适合强光下短暂看屏幕,其实这些功能的存在说明更改设置的操作确实非常繁琐···
最后一屏是设置快捷方式,来到这里进设置还真没比从主菜单找方便到哪去···随着电话和闹钟声音的开启,下拉菜单增加了开关提示音的快捷方式,尽管被放到第二页也并不是那么的快捷···另外值得一题的是在设置菜单中增加了权限子菜单,可以分别针对任意应用设置传感器、麦克风、存储等系统级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基本上手机能设置的这里也都可以。还有就是在无障碍设置中增加了声音辅助,虽然大概能猜到这个功能是给操作加上语音向导的,但是我确实没有听到过,不知道这是bug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反正没什么卵用了···
主菜单就是简单的一维排列,最上方三个图标是“常用列表”,不过不像Windows开始菜单那样可以固定住,所以有的时候找一些应用或设置确实不太方便,如果再装一些第三方应用,那这个列表就更长了,需要往下翻好多页才能找到你想要的。
安装WearADay之后主菜单里会多一个垃圾清理,安卓用户对这个功能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据华为官方服务号推送的帖子说,清理垃圾也有可能导致消息推送的异常,所以还是少用吧···
Android Wear中国版对手表的管理功能也比较强大,比如手表的屏幕常亮就可以在手机端开关,一些日常的操作也可以通过手机实现,例如电量、存储等并不能通过手表呈现的安卓常见功能也可以在这里找到。
比较意外的是手表截屏居然没法用,之前几个门户网站的评测都是用过的,不知道是不是我手机的问题···
尽管国内的第三方服务对谷歌框架进行了非常好的替代,但终究还是有一些强力应用欠奉,比如下面这个谷歌翻译,其实是非常适合在手表上用的功能。小结
智能手表只是单纯的多设备叠加还是一个全新的终端形态;这其实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就算是手环加个屏幕,我也只需要抬一下手腕就能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必要掏出手机来回复,再加个抬腕手势,上述动作甚至不需要另一只手参与;而辨识度极高的语音助手,又极大延展了脱离手机的功能实现,当你想掏手机而自己又不方便掏的时候就会体会到这简单的功能叠加是有多实用。要知道,在一块做工精良而又具有装B属性的手表上,就算只有那么一两个锦上添花,也足以坚定你无时无刻佩戴它的意愿,而不是像其他手表那样一到家就被扔在一边。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HUAWEI Watch上搭载的这套Android Wear 1.3系统还远远称不上完善,除了几个值得称道的基础功能之外,大量的细节和人性化体验还处于半成品阶段,并没有充分利用厂商为各式智能手表配备的精密、强大的硬件体系。与其说这是参与到Android Wear大家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如说硬件厂商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当初手机Android也并非尽善尽美,但在HTC小米魅族等智能手机厂商引领下,国内定制安卓系统的使用体验硬是比原生安卓高出一大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卓甚至整个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的发展演进,要是当初大家都抱住原生系统不放干等谷歌自己去改进,那么智能手机还会是现在这个市场格局吗?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国内厂商在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安卓生态环境的现状下,加速推动Google回归大陆市场,并不是说谷歌的服务就一定好,但就目前来看,像Android Wear这种国内定制化程度较低的平台上,指望第三方服务完全取代谷歌还是不太现实,并且在平台功能尚不完全的情况下,厂商推出Android Wear设备的热情也必然有所折扣。顶配是什么鬼?
前面开头就说过,HUAWEI Watch的账面配置就足以称之为旗舰(当然排除掉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LG Watch Urbane 2),那么在本来数量就不多的智能手表产品中,这套配置能否与其他产品拉开档次,流畅的应付几年内的系统、应用升级并保持稳定(毕竟不是两三年一换的手机),是很多观望者心中共同的疑问。芯片
SOC方面,骁龙400平台+512m内存+4G闪存的配置其实与之前的Moto 360二代和Gear S2持平,大家都这么用那只能说明目前肯定是够用的,并且系统升级也会照顾这种大量出货的配置。不过这里说是骁龙400但这跟这两年在低端手机上用的骁龙400系列可不完全一样,如下图所示,前8款其实都可以叫骁龙400系列,只有核心频率和基带网络支持的不同,那么HUAWEI Watch用的究竟是哪一款呢?超低功耗、无内置基带,那就只能是最低端8226的无基带版本APQ8026,没错,表上没有···
当然大家也别以为这货性能有多低,1.2GHz的四核A7,两年前的红米大吹特吹的高性能四核MT6589的CPU性能跟这也差不多了,要是手表屏幕够大玩个神庙逃亡什么的肯定没问题···
有人也会说了,为什么华为不用自家的海思呢?采用骁龙400平台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海思处理器的产品线布局已经相当丰富,从路由设备到高中低端手机都有,但华为对于性能有一定要求的低功耗嵌入式芯片的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哪怕是在晶圆工艺漏电率、核心面积、低负载功耗和配套芯片组任何一方面稍有落后,作为负责任的产品经理也一定不会把这种芯片放进如此高标准的精密设备当中,即使我们知道,作为ARM的A7架构平台,骁龙400的性能功耗比还不如联发科······
从应用电量统计中就能看出,在一个日常的下午晚间时段,手表并没有处于长期关屏状态,电量消耗并不低,但电量使用排名第一竟然是手表待机(也就相当于SOC待机耗电),这种情况在智能手机上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这只能说明这个骁龙400确实并不十分适合这种超低功耗平台,两天以内的续航成绩不尽如人意CPU是有责任的,但是目前并没有更好的产品替代,好在高通最近发布了Snapdragon Wear 2100芯片,比骁龙400在性能上有所改进,尺寸小了30%;能耗降低了25%;整合了低能耗传感器中枢和下一代LTE调制解调器,我们有可能在LG的未来的新款智能手表产品中率先看到新平台的身影。屏幕
既然说到了耗电大户屏幕那就好好聊聊这块AMOLED屏(不知道前面带不带Super),标称分辨率400x400(直径),其实凑近看都能看出来这块屏是Pentile排列,所谓P排也就是为了保护蓝像素寿命,两个像素共享一个蓝像素。大家都知道三星在A屏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深,从S1到S4,A屏经历了从P排到RGB再到P排的曲折进化(据说Note6又要回归RGB排列),色彩控制、发光效率和滤光膜寿命都有显著提升。
同样是A屏,第三方厂商拿到的货和三星就有很大差距,更不用提三星自家用的也是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几乎所有非三星A屏手机都嗤之以鼻的原因,不过在手表领域,虽然放到手机里排不上号,但HUAWEI
Watch的屏幕规格算是数一数二了,那么这块手表的“顶级”屏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我为了拍屏幕专门来到了北京某科研机构实验室借到了带电子目镜的显微镜,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同样是A屏,第三方厂商拿到的货和三星就有很大差距,更不用提三星自家用的也是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几乎所有非三星A屏手机都嗤之以鼻的原因,不过在手表领域,虽然放到手机里排不上号,但HUAWEI
Watch的屏幕规格算是数一数二了,那么这块手表的“顶级”屏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我为了拍屏幕专门来到了北京某科研机构实验室借到了带电子目镜的显微镜,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为了获得最大进光量,屏幕需要最高亮度并且调成白色,手电筒无疑是最方便的…
从显微照片来看,这块屏应该是非典型的Pentile排列,蓝像素面积几乎是绿色的两倍,红色的三倍,这种像素排列并不常见,因为如果把蓝像素像红色那样一分为二的话,实际上就变成了标准的RGB排列,但现在这颗共享的蓝色像素不论在上下两个像素哪个单亮的时候都会亮,这就依然会在宏观的斜线上产生细微的锯齿感。而且从照片来看开口率不高,也就是黑色电路走线区域过大,应该不是素质最好的AMOLED。
再来看一下Apple Watch的子像素排列(网图),明显的RGB,第二张放大图能清晰的看出像素间的电路走线,开口率比较高。据iFixit给出的数据,其像素密度分别达到了290ppi(38mm版)和306ppi(42mm版),都略高于华为的286ppi,而且别忘了Pentile排列的像素密度都要打个折扣的,这也是为什么三星A屏手机上了2K分辨率,其细腻程度才能与同尺寸的1080p液晶相提并论。苹果声称Apple Watch的屏幕达到了视网膜标准,尽管没有达到乔帮主所界定的312ppi,但差之毫厘可以忽略不计,还算是名副其实的。众所周知这是苹果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AMOLED屏幕,就定制了一块素质相当高的屏幕,一方面体现出苹果对体验的极致追求,另一方面说明其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控能力相当高,这也是华为需要奋起直追的地方。
顺便照了一下乐1 Pro的5.5寸夏普2K屏,密集恐惧症犯了吧!AMOLED屏要想达到标准视网膜屏的细腻程度,ppi最少也得400往上,所以要完全取代液晶,A屏还差得很远啊。
从观感来说华为这块屏幕还是相当优秀的,在正常使用距离上基本已经看不到锯齿,显示表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而且就算从近距离操作上,显示直线虽然还是会有轻微锯齿感,但Android Wear原生的扁平化设计没有啥出彩的地方,毕竟这种大色块的拼接非常适合手表上的低分辨率屏幕,就像Windows Phone系统的大色块扁平化设计,2014年还在用800X480的分辨率,大家也没嫌太粗糙不是…
还有就是屏幕的亮度,华为B2手环曾经因为强光下可视度太差而备受诟病,HUAWEI Watch仍没有光线传感器(有的评测中说有,但我实在没找到在哪,而且不管有没有反正目前肯定是没起作用),设置中有5级亮度调节,默认的3级其实就非常够用了,室外强光下基本所有表盘都能轻松识别,我为了省电调到1级,日常使用也几乎感觉不出来,强光下对比度比较低的表盘(比如默认那个蓝色的)就得稍微凑近了看,黑底白针那种的也是一眼就能看清楚,所以我后来就一直用的1级亮度,看来光线感应器确实也不是刚需啊···可惜啊Moto 360,你要是不是非用液晶屏不可,也不至于被切掉一块吧~~不能讨论性价比!
既然说配置的时候没有“不服?跑个分!”,最终评价产品的时候也不能用花多少钱获得多少东西来衡量,实际上手表在作为手机第二屏的时候,好不好用的唯一衡量标准就是能否在不方便碰手机的时候不碰手机;作为手环之类的附加传感器时,能否比手机更加精确的获得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呈现整合则是安身立命的准则;而作为面向体验的智能穿戴设备而言,结合了上述两种功能,是否能演变出能力更为广泛的甚至超越手机范畴的全新应用模式,则是厂商的终极目标。
HUAWEI Watch显然是不完美的,不仅仅因为Android Wear平台的不成熟,而是华为在华丽的硬件配置上雄心壮志的规划好了各种牛X的功能时,却由于电量的掣肘,牺牲了智能穿戴产品最应该具有的持续监测功能,从这点上来说,甚至不如千元左右的GARMIN手环,一些我们认为应该用软件算法来解决的问题,其实恰恰起因于硬件的缺憾。都说苹果以一己之力与整个安卓阵营分庭抗礼靠的是优秀的iOS系统,其实很多人没看见的是苹果在雄厚市场实力和技术支持下的硬件定制能力:双大核CPU以及小内存完美的匹配了iOS独特的进程管理模式,高速且低成本;每年独占全球最好的闪存和屏幕,带给用户感官与互动上无与伦比的顺滑体验;定制并且吃透的CMOS用万年800万像素干掉了一个接一个的拍照神器······同样的道理,HUAWEI Watch做到什么水平,取决于这个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华为是否有魄力有决心去做到尽可能的最好。
有人说它无亮点,其实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华为在智能手表领域首次同时实现了配置、设计和成本的平衡,做出了一个让人第一眼看见就非常解渴的精致产品,以前的智能手表市场,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恨铁不成钢,不是厂商做不出来好的产品,而是他们明明在各个领域都能体现出的各种“黑科技”,就是放不到手表这个弹丸之地上。既然领头羊们不愿在这个前途未卜的领域承担过多风险,那么华为说:我先来给你们打个样,别到时候样人家笑话!(此梗不懂的复习一下2013年辽视春晚)
如果说对于智能手表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业界厂商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那么有一个底线可以作为参考: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给用户增加了负担。带来便利大家多少都能做到,不然枉称智能,那么增加负担呢,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不会因为一些频发的连接故障耽误了消息的推送,不会像Moto 360一代那样续航过短导致需要随身带无线充电底座,不必担心太过累赘而导致丢三落四,不必考虑穿正装的场合佩戴类似于LG那种造型太过科幻的手表是否适合,HUAWEI Watch就像一个美男子,安安静静的帮着你装X。王自如还有一句话总结的漂亮:当一款智能手表剥离掉所有的智能功能时,你还愿意戴它,达到这种水平才可以讨论接下来的问题。毫无疑问,HUAWEI Watch做到了。接下来会是一盘大棋吗?
即使在华为代工Google
Nexus 6P、Mate系列在欧洲供不应求的今天,在很多人眼里华为依然是个买不起苹果退而求其次的屌丝品牌,HUAWEI Watch的2388起价不出意外的遭到了刻板偏见的鄙视。 在英国IT媒体PhoneDog的上手视频中,主播用“came out of nowhere”来形容他对这款产品的惊讶,没错,即使对华为信心爆棚的“花粉”,也不知道这款均衡得让强迫症都很舒服的产品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不极致、不强求、不平庸,把力所能及的做好,一点点的在前辈和竞品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每走一步都要踩实、踏稳,恐怕是对HUAWEI Watch最恰当的评价,也是对华为品牌力的最佳诠释,包括手表在内的华为所有产品,除了余承东那张“大嘴”以外,似乎也都秉承着这样一种信条,所以说,HUAWEI Watch的横空出世,一点都不必感到惊奇,到了这个时候,它就应该是这样,低于或高于这个水平,我们都不会相信这是华为的产品,这大概也就是一个成熟品牌所必须有的影响力吧。
华为作为一个以通信设备为方向、靠运营商采购和补贴提供原始积累、用最苦最累的硬件技术研发形成比较优势的屌丝企业,在消费电子市场能实现较高的品牌溢价水平和市场份额,实属不易,甚至在大部分人看来,华为的巅峰也不过如此。但别忘了,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只依靠硬件创新的企业是不会获取产业链的最高利润并长期存活下来的,唯有掌握平台和数据,你才能知道下一款产品怎么做会更赚钱,日本整个IT产业在本世纪初错过互联网大潮的恶果,现在终于再一次狠狠地砸在这些“百年企业”头上。这段时间余承东动辄就把干翻苹果三星挂在嘴边,国内厂商根本没放在眼里,抛开大嘴的“猖狂”不说,华为压根就选错了竞争对手,未来能要你命的,或许是小米、锤子、魅族这样的定制UI分发商,或许是亚马逊、乐视这样的内容提供商,或许是BAT、谷歌、微软这样覆盖十亿级人口的大数据中心,但绝不会是以硬件为核心的苹果和三星,有人说苹果的核心是iOS和App Store,呵呵,你iPhone敢做烂一次试试,看看用户是选iOS还是选好手机,所以说,一个品牌产品越领先越耀眼,那么套在这个品牌上的桎梏也必然越紧。华为如果钻了这条死胡同,估计也离死不远了,成为或者加入一个互联网巨头,是华为唯一的出路。
2月3日华为和小米不约而同的公布了旗下手机销量情况,避开了针锋相对的“市占率第一”的争执,华为宣布P8系列(包括青春版···)销量已经破千万,小米则声称手机累计总销量已经超过1.6亿部。华为这个1000万台P8卖完了就完了,但小米与此同时还别具心裁的公布了小米手机在各地的密度排名,以及平均亮屏时间、次数,APP使用频率,出境目的地排名,手环的步行地区排名,男女的睡眠区别,和各个小米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时间段。作为一个用户数以亿计的数码产品提供商,小米光是把这些数据打包卖给急需用户信息的相关产业公司就足以大赚一笔,更何况雷布斯不会如此短视,通过大数据全样本探索用户需求、提前布局战略方向,会为小米在各个领域阻击竞争对手争取宝贵的时间。
如此海量的大数据收集,华为有没有感到背后一丝凉意?上一代产品做得好卖得好,再去按部就班推进新产品项目,华为难道真的就这点本事?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供应商,华为就生在互联网的土壤里,却似乎一直没有从互联网中汲取发展壮大的养料,但是说华为做不到大数据的采集我也不信,同样是上亿的EmotionUI用户在那里摆着,同样是小米做什么华为就跟着做什么,可为什么不时常给市场灌点“大数据”鸡汤,提升一下投资者品牌形象呢?你可以说华为既不是上市公司又不是创业公司,没必要讲故事,但抛开树立一个“不偷偷上传用户数据”的伪君子形象,华为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就真的跟不上小米了,力不从心往往是缺乏底气的原因,而这个关键节点也许就是小米生态链诞生的那一瞬间,利用资本的“互联网”式集结,形成去中心化的多头出击,从而聚集难以估量的巨大合力。一个非核心初创公司——华米的小米手环就能拿下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占率第二,而且小米从中获得的只是数据和投资收益,这对于一些对小米穷追不舍的大公司来说是一种多么令人绝望的局面。就像Android对于谷歌来说连主营业务都算不上,因为不产生一分钱利润甚至每年还要掏好多专利费,却在8年之内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消费级操作系统,苹果拼了老命充其量也就能与其分庭抗礼,这让三星华为们拿什么去竞争。
孟子曾经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好多厂商在前半部分的死胡同中越走越远,日本IT企业就是其代表,而华为显然已经成功的走过了这个独善其身的阶段,在这个转型与破局的平衡点上,华为如何继续走下去,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分三个角度说:外观;系统;软件支持;实用价值;一,外观就不贴图了,外面各种各样的图片一大堆。1,所谓的『厚』,其实看图片的时候的确也有此顾虑,但真的拿到手,倒觉得还凑合,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反的个人不太喜欢太薄的手表;2,金色版的真心好看,可惜需要气场到位才镇得住,建议买的时候千万要到实体店戴戴看再决定;3,没MOTO 360那个黑边,大赞;4,各类表带可随意更换,还不错;5,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点亮屏幕后,尽管是虚拟的表盘,但看上去他妈像真的表一样;总之,这块表,颜值方面绝对到位,但建议有心入手的朋友还是先看实物后再做决定。二,系统1,功能:基本上也无外乎同步个信息,计算个体征之类的,说实话,没啥稀奇的玩意儿;2,功耗:实测下来,不开屏幕常亮,在外十几个小时,耗电大约30%~40%;总之,仅从系统层面看,现在的智能手表都差不多,没什么很亮眼的功能,买这块表,还是图个新鲜,能经常换换表盘玩玩;三,软件支持1,从软件实现的功能来说,和系统一样,无外乎同步点信息之类的;2,表盘很多,内置有十几款,下载个表盘软件(华为应用商店里有)也能找到很多;总结论:买这块表,希望有些什么牛逼的功能供你装逼,则可以休矣,基本上买来就图个新鲜,图个好玩,同时样子也还算好看(比起其他很多智能手表)。仅此而已。
刚刚入手海外版的 说下第一感受:1. 表盘略厚,但还可以接受2.语言选择项里有日文有韩文就是没有中文3.iPhone6S兼容 需要安装Android Wear APP再深入一点音乐可实现基本控制,即 音量+ -,上一首,下一曲,暂停播放各App通知都有显示,仅此而已再者表盘有多重选择,只需在主界面长安即可进入编辑界面
我入的海外版本,用了一段时间了,说一下:1. 很省电,屏幕常亮可以用2天2. 支付宝很好用,打开速度很快,手机端支付宝不需要在后台运行。就是屏幕太小,有一些店的设备灵敏度不够会扫不出来。3. 微信支付体验一般。主要是打开很慢,而且如果手机端微信没有在后台运行会完全加载不了4. 可以在手表上端查看短信和控制手机的音乐播放还挺方便的。手表上面已读的 app 通知手机也会同步去掉。5. 屏幕如果不设置成常亮,抬腕亮屏反应比较慢(感觉要一秒钟),而且实测常亮和不常亮耗电差别不大,所以建议设置为常亮(一段时间不戴他就会自动熄屏所以不用担心开成常亮会影响睡眠)6. 曾经不小心被淋过水,没事7. 如果手机和手表同事打开微信,在手机上点击微信语音会在手表上放出来,声音很大,会吓一跳。8. 如果不戴蓝牙耳机,用手表接电话犹如开了免提,声音挺大的9. 有一些 app 海外版的手表没有办法安装,或者装了打不开或者功能有问题。包括邮箱大师,百度地图等10.Google play store 上面很多游戏。不过觉得手表上面玩游戏挺 2B 的,就一个也没装。
做工相对精致,但达不到Apple Watch的水平,系统反正每家用的都差不多,都挺流畅的,不过这价格买到不锈钢外加蓝宝石且做工精致的也只有华为一家的产品,挺划算(PS:我更喜欢Moto 360二代的造型)Wear被认为是耗电大户,建议杀掉哦
呵呵了哪里达不到Apple watch的水平……Apple watch外观就是个地摊货
上市了吗?还没有打算买呢 你可以去的华为商城去看看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6s 监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