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册过了但是怎么登陆啊。我还没搞完资料就微信退出后无法登陆了。不知道怎么登了

我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用注册号注册后退出登录,而在网登录需要平台号,但是我不知道平台号,我该如何登_百度知道
我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用注册号注册后退出登录,而在网登录需要平台号,但是我不知道平台号,我该如何登
下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用注册号注册后退出登录,而在网登录需要平台号,我该如何登录,但是我不知道平台号
先用智能手机下载平台安装,接着输入注册码,点击家长注册,然后选择您与孩子的关系,你告诉班主任你(家长)注册时的昵称,并输入您的孩子的名字,就能显示出平台号平台号是这样产生的,最后输入密码。如果你已注册,平台号忘了没关系,只要你注册了,你找班主任要,班主任就能看到你的平台号。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再输入您的昵称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如果你的同学也有这个软件你的同学就可以看到你的个人信息和平台号好友是自动添加的你告诉我你的昵称我也可以直接看到你的平台号
平台号和密码都输进去了但是登不了,一直说帐号或者密码不对
班主任会有记录
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作为产品经理,如何考虑注册和登录这两个功能性的所有逻辑?
作为一个刚入门的产品经理,在业务流程中需要关注的点太多,以小见大,只从一个手机APP或者网页的注册和登录两个简易界面来分析产品的所有“点”,请问在这两个过程中,要考虑哪些问题才能让这两个功能模块非常到位的满足用户需求?
按时间排序
看了楼上几个高票的答案,简单说几句个人的理解。1. 每个产品的属性不同,对登录、注册的要求不同。2. 每个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登录、注册的态度不同。基于以往的历史遗留问题,可能要做取舍。3. 每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不同,对登录、注册使用的方式不同。比如:针对90后的社交类产品,也许一个手机号+昵称即可搞定。以上
另外,我最痛恨的就是把“登录”写成“登陆”的同学,每次看PRD看到“登陆”我就会火大....
一、功能与产品形态的高度相关首先,应该尝试追溯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思考三个问题:①我们的产品到底是款什么产品?②我们想知道关于用户的多少信息?③用户原意提供多少信息给我们?注册与登陆实际上是产品是否需要建立用户体系的一个子需求,你要思考注册与登陆的问题,你就需要知道用户体系对于整款产品的作用。一款单机游戏,你是否需要注册与登陆?一款办公软件,你是否需要注册与登陆?做一款新闻软件,你是否需要注册与登陆?有的功能需求源自公司内部,比如某单机游戏为了防止用户修改游戏数值,做了个进度和道具的云同步,所以需要注册与登陆。。有的功能需求源自公司内部同时也是产品往商业化方向做出的尝试,比如某办公软件弹一堆个性推荐模版什么的,对普通用户也需要注册与登陆。。有的功能需求源自用户需求,比如某些新闻软件,需要记录用户浏览历史,用户也需要收藏读过的文章。。有的功能需求源自产品需要,比如你需要用户的某些互动数据,地理位置数据等等来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其次,了解清楚产品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用户体系之后,你需要考虑,这个用户体系下还关联了其他什么业务。电商的用户体系是不是涉及支付环节,如何确保用户注册和登陆环节的安全?游戏的用户体系是不是涉及内购功能,如何确保用户不能轻易修改数值?各种资讯类的用户体系是不是涉及云存储,如何确保用户在不同端索引数据的时候的体验?然后再来审视登陆和注册的时候,剥离你能看到的一些表象,你需要知道用户的什么信息。①是否需要身份证验证?游戏需要防沉迷,银行客户端需要身份证验证等等。②手机绑定的必要性。密码找回,身份验证。③最简信息录入界面输出。分解需要知道的用户信息表格,把最重要的信息优先要求填写,其他的分步引导或者通过程序手段获取。最后,输出模型,反复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是靠谱的,尤其是涉及到金钱和安全的产品。二、假大空之后是扣细节说了一堆理论的东西,就轮到方案落地的时候了。思考三个问题:①邮箱/手机/个性化注册全提供还是限量提供?②我们是否需要/能够/可以接入第三方登陆?③我们是否需要让用户重度感知到这个体系的存在?如果只提供手机登陆/注册,如何应对用户手机丢失/更换/损坏的情况?如果都提供,那么用户分别用三种途径注册了三个号,想统一,怎么办?QQ是不是我们死对头,不能用T系列。如果QQ号被盗,我们被撞库会不会有账号信息危险?随便授权一下登陆就好,我们只是想知道用户的行为数据,那么自动登陆,是否能够支持?然后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把需要了解的东西整理一下,大概会输出一个下面这张脑图类似的东西细节的东西就是细节的东西就是①如果需要短信验证,确认一下公司短信网关的时效性和权限,验证码迟迟收不到的改改改;②可以支持个性化昵称的,确认一下各个显示用户昵称的环节的最小显示字符串长度;③相关字段,等级,年龄,金币,地区名称等等的显示长度;④密码找回的途径;⑤我国关键字哪些不能用来做昵称。。等。暂时想这么多,开会去了,想到再补
前面四点是主要逻辑,后面五点是细节相关:什么情况下需要用户身份信息(用户定义)(特定功能触发登录)用户身份用什么进行标识(用户名 或 邮箱 或 手机号)(唯一性)怎样为登录成功状态(身份标识+密码)(cookie有效期)(登录状态失效逻辑)怎样判断用户身份标识的所有权(验证邮箱或手机号)(重置密码使用)附加:什么时候进行身份标识验证(未验证状态的功能限制)附加:密码的判断逻辑(长度限制 可用字符限制 密码复杂度提示)附加:出错提示(用户身份标识 已被注册)(登录失败)附加:防止恶意用户和机器(验证码)(限制同一个IP在指定时间内的使用)附加:第三方登录相关(账号绑定关系和解绑)(数据关系)
这个命题你可以这样理解,以鸡和蛋做比较对于你的产品, 是先有的鸡呢,还是先有得蛋。鸡是吃的,蛋是孵的。。。剩下的自己理解~~
请先分清登录和登陆…
我不是产品经理,不过我接触过的产品经理就比较多了长期和产品经理pk的经历告诉我,注册和登录对于多数产品经理来说是很困难的,产品经理们要想考虑到所有逻辑几乎是不可能滴预设一下前提吧,我们来为移动互联网的一款拥有百万用户的app设计注册和登录先说注册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注册越简单越好,不需要注册就更好了;从app的运营者来说,且不说获取尽量充分的用户信息(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最基础的是要获取“有效”用户,简单说,要防刷那么,首先是注册界面,你要是输入框太多,用户直接就不耐烦,弃你而去了。你要是能提供一个一键注册,想必是极好的为了获取有效用户,验证手机号码、邮箱地址是比较通用的方法了,此外就是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例如QQ号,微博帐号,这些第三方帐号基本都已经帮你做过有效性验证了,且还能获得一些附加信息,例如用户昵称,头像等能否一键验证手机号码注册?事实上也是可以滴,例如从用户手机上给你的短信端口发一条短信,但是有点风险,xxx手机助手很可能会拦截你的行为或者弹出警告,还是慎用为好;此外,运营商一般也能提供接口来获取用户手机号码,例如移动就有一个网关,当用户是用wap上网时,只需要引导用户访问一下这个网关,就可以拿到用户手机号码,当然这样成功率不高,因为用户如果不是wap上网你就没辙了然后就是经典的用户输入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然后你给用户发送短信验证码(激活邮件),这样多数用户应该也能接受了不过,我还是建议,注册这一环节,尽量走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后续再通过运营手段来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和其他信息,例如搞一个绑定手机送xxx的运营行为这里的逻辑主要是防刷,同时又不要给正常用户制造太高的注册门槛。说到登录,这个考虑的主要是一个安全性和便利性所谓安全,就是防止密码被暴力破解或者攻击者利用app的漏洞来绕开密码验证进入他人账户所谓便利,就是不需要用户每次进入app都要输入密码来验证和注册一样,这又是互相矛盾的。。。啊哈,这次我依然推荐第三方验证登录。。。。不好意思我有点懒了如果没有采用第三方帐号登录,那么一般做法有2种了,一是把用户的帐号密码保存在本机,用户登陆时可以免去输入;另一种是使用上次登录成功时服务器下发的令牌作为产品经理,没必要考虑这其中的安全风险如何控制,那是程序猿们的任务总之,产品经理提需求就够了,我要求注册要用户友好,提升注册转化率和成功率,并且要获取有效用户,我要求登录要安全又方便,其他的细节,猿们会帮你想怎么实现滴第一次打这么多字,也是醉了。。。
注册和登录逻辑的关键取决于产品形态。工具类、社交类…,不同的产品定位会导致登录方式、注册信息注册成本不一样。eg,同样是社交类应用,微信注册只需要有手机号就可以为你匹配熟人关系,但微博在注册流程的最后一步还会为你推荐一些明星红人,人人会推荐一些通讯录,同校好友,部分红人。因为应用的目的不同。一、登录1)登录方式:已有账号登录2)第三方登录:需不需要有3)预留返回、注册、找回密码的入口二、注册1.注册方式:手机号?or第三方快速注册。不同的注册方式对应什么样的流程。eg用户选择手机号注册,那他注册的意愿是比较强的,可以考虑多做一些事情。而第三方就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头像用户名都可以直接拉取,减轻用户成本。2.注册流程中的元素及极限策略:必须要填写的是什么,选填的是什么,上下限是什么。eg用户名必须有,但不超过多少字符;头像可以不上传。以及注册流程意外退出后,再进入是什么样等等…3.返回:返回是一定要有的!每一个页面的返回逻辑是什么?是返回到上一步or退出流程?如果是退出流程是否需要弹窗确认,退出后进入什么页面。如果产品需要用户提供比较多的信息,就需要把注册流程拆分为一步步做。需要明确什么是注册成功生成账号的关键?其他次要信息可以当做是资料补充,即便用户没有耐心填写,点返回退出流程,也可以进入带登录信息的结果页,继续使用应用。eg,有手机号信息就算注册成功,即便退出填写流程没填写用户名,也可以进入注册成功页做对应操作。后续用户自然而然会在使用中完善资料。
骚瑞,产品规划和设计中并没有以小见大,也最好别追求举一反三和见微知著,每一个不同的产品的每一个功能情境都是独特的,产品经理的思维应该是曹冲称象而不是小马过河,这样才不至于以偏概全,管中窥豹,瞎子摸象,刻舟求剑…
登陆相对注册逻辑简单一些目前常见的登陆方式账号登陆(手机、邮箱)第三方登陆(微信,QQ,微博)一键快捷登录(工具类,如不记单词)游客登陆(bbs)demo测试登陆(如友盟等)手势登陆,语音登陆,指纹,人脸识别基本可以说有多少种登录方式就有多少种注册方式。不同方式逻辑区别略大。目前市面较多的是账号登陆+第三方登陆,以这两种常见登陆方式举例需要考虑的点。登陆逻辑登陆宏观流程 (几个步骤,几个页面,考虑用户操作次数,界面展示)流程中用户误操作的提示(限制 一般涉及 输入规则错误,输入次数超限,输入真实性错误)登陆跳转的落地页(什么时候才让用户登陆)忘记密码流程(微信的解决思路不错)注册逻辑何时让用户注册(让用户感觉到有必要注册的程度)注册流程(常见流程分类,归纳,分析参考)流程中的细节(输入规则,提示语,注册限制,调出对应键盘,自动点亮,状态切换)用户误操作(流程错误与流程内规则错误)细节无止境,细数起来的话,应该有数百个,不含夸张成分。如果想体验到尽可能多的细节,建议一次性下载50个不同类型APP,挨个注册,限时半天完成。应该可以很快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如果你想做一个更好的,不了解足够多的信息是不可能的。不限于考虑登陆,注册流程的 思考方式为正确流程+正确操作(你的理想状态)正确流程+错误操作(理想状态内的小错误)错误流程+正确操作(流程意外中断,突发事件,用户内容是否缓存)错误流程+错误操作(操作限制)以上思考方式配合产品原型图,大致能出一份还算及格的产品文档,细节无止境。任何一种产品体验,流程、如果是烂大街的人人都能想到,也可以做的,那很难做出亮点出来,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想着去创新,如目前比较好的如 微信的语音登陆,一键登录方式等。多去看最新最好的东西。
看你上平台还是自运营啊脱离产品谈逻辑。。。。
简直没搞懂到底要问啥。“从注册登录两个界面就能分析所有产品的点”是什么意思?哪来的2个过程?你直接问设计注册登录时要从哪些方面考虑不就行了吗。
楼上答得好细,我来针对题主的“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来答。1、是否需要做注册登录?再加问一个为什么?2、是否需要支持第三方登录?如是,是否需要用户补全信息?如是,为什么需要用户补全信息?第三方登录与注册的区别如何?3、注册是否需要进行身份验证?使用何种方式(邮箱,手机号)?4、注册所填写的字段是否有必要?为何要添加这个字段。必填项与非必填项如何界定?每个字段的限制因素有哪些?5、注册时是否需要密码?密码是否需要确认输入?6、注册流程如何实现?页面之间的如何切换?7、登录页是否明文显示密码?8、输入账号密码登录与自动登录如何定义?9、忘记密码如何找回?10、使用前是否强制显示登录页?如何显示?目前就这一些,抛砖引玉,如有遗漏,望大神在评论中指出。
===二度更新说明===反复研读
的回复,发现有一处理解错误,因此对9-9的更新做出了一些删减,尽力消除误会。 ===更新===首先,感谢雅撕。头一次在知乎撕,还不太明白规矩,下次必 然后,挺好,比起之前的猜,绕,不解释和自己想,这次有了很多具体的想法。感谢。最差作为同行交流我也有所收获。关于豆瓣的问题,我可没打你的脸,我那是扔照片的啪啪声,但是我可以。至于你想打我的脸,这次没打到,下次加油。。为了让我的这次挑起撕的行为看上去更加正义一点,我想再多说几句(实际上是舍不得这些字,不想删)神的原话是:用户懒,不会看内容的,他只想完成注册,所以勾选了吧,免得眼神不好又懒的用户不勾选直接点注册,结果跳不到下一步去要投诉。我要说:因为用户懒,所以就可以代表用户同意协议,进而说成是自己为用户考虑,的,这样的流氓行径,是错误的,不应教导新人。我举了10个整个互联网的类别的顶尖产品来看,全部都让给用户去选择同意协议与否。然后神举了中国的7个流氓产品,来妄图打我的脸。需知站在很多流氓中间,并融为一体,并不代表自己立刻就不流氓了,反而。我之前也不是做互联网的,我是做银行的,聊个八卦。我当初就职的某外资银行,你懂的,卖理财产品的时候,闭口不提风险项,只讲收益。这与用户协议默认打钩无异。因为当时金融环境一片好,银行的老人教育我这个新人:你不要觉得自己在骗人,现在经济形势很好,怎么可能亏,客户只关心收益,你把收益好好告诉他,这样你是在给他节约时间。后来,经济形势下滑,一片亏损,我亲眼见到某外资银行门口被砸,叫嚣着要某某银行经理出面,后来业内传了一下,因为此客户经理只说收益不说风险,导致客户亏了上千万,于是客户叫了几个流氓到门口逮这个可怜的客户经理。请不要传播卑劣的价值观。对于你举出来的8个网站的例子,我要说:除了亚马逊中国,其他7个都是流氓。感谢你把他们罗列出来,作为这个时代的小小注脚。他们是:知乎,163邮箱(网易),新浪,百度,淘宝,支付宝,京东此刻学习产品的新人,在未来3-5年会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支柱,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客观上他们必将与国外的,真正的互联网为敌,而我所找到的10个网站,就是给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国内的流氓?不用看,闭着眼睛我都能画出啥样来。知乎我用,然后我就崇拜知乎了?非也。知乎之前的知识产权协议出了很大的问题,后来舆论压力之下,用户压力之下才做出了更改,希望了解始末的可以从这里出发。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CC的存在于不存在对自己的回答有什么影响。同样知乎的问答被其他网站剽窃的事情天天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都在发生,那发生之后怎么办?可以怎么办?全写在协议里,可是知乎注册的时候不拿出来给用户打钩,发生事儿了之后呢,那叫一个乱。看看知乎协议知识产权部分第4条为了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用户将其在知乎上发表的全部内容,授予知乎免费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使用许可,知乎有权将该内容用于知乎各种形态的产品和服务上,包括但不限于网站以及发表的应用或其他互联网产品。我自己做互联网产品的,通读过N篇协议,我对这条很熟悉,凡是是用户创作内容的网站(UGC),几乎都有这条,比如facebook。第4条的意思是,如果知乎在以后的某天要做宣传,刚好瞅着你的答案顺眼,就拿去用根本不用通知你(你已授权),也不用支付你报酬(免费的),当然你还可以继续授权给别人(非独家授权)。以上解读如果错误,请法律认识指正。怎么样,发表答案的一瞬间,知乎已经拥有了你的版权授权。还好知乎要的是非排他授权,要是是排他授权,意味着你的答案根本就不能授权给除知乎之外的第三人了,否则你违法。而这个规则,你注册时候竟然不告诉你,你知道了之后,有没有觉得其实知乎应该在注册的时候至少写一句By signing up, you agree with our terms of use.对于工程师设计师和知乎的法律顾问来说,添这句话是一秒的事,然而他们并不这么做,为何?这里我不加揣测,我等待知乎的答案。我来知乎的目的是获取我不知道的知识和传播我所知道的知识。目的已达,谢谢合作。=== 更新===本人不认识任何国内的产品经理,感谢这个问题,让我见识了一位国内的大神,神到有人盲目崇拜无法破的地步。一般我更新答案都不更新在顶部,这次老衲破戒。注意看张亮大神的答案,全程高能,产品新人注意!问题1:为什么要邮箱作为登录名,手机接收验证码,为什么不可以手机直接注册?答:我猜是这样blabla问题2:为什么要这么设定?有无其他设定。答:绕来绕去。(接下来问题没有标号了)为什么昵称不叫昵称?叫名号?答:不解释。新鲜感。可不可以不要手机验证和居住地的字段?可以。为什么?答:自己去想。如果说以上算是对新人的态度,那么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满满的恶意。国内的大牛,是这样对待新手的问题的吗?但是呢,这些还好,不算大问题,装装B而已,我也经常装。所以我也回答一下。为什么要邮箱做登录名?答:因为要验证邮箱。尽可能降低僵尸号,假号,不负责任的喷子号,从而提高用户质量。为什么不可以手机直接注册?答:豆瓣尚有许多的业务需要邮箱做辅助,例如找回密码,提醒消息等等,只用手机注册的话,有业务会无法完成。根本不用猜什么历史遗留问题。密码可不可以有其他的设定?答:豆瓣用户大多数都是桌面端用户,桌面端的密码最佳为“键盘输入的字符组合”。移动端可以有其他的图片密码或者手势密码等等。但是WEB端的界面,显然是给键盘用户使用的,当然必须是字符组合。所以,密码内容不可以有其他的设定。(3年前,这段话是正确的)但是!现在,这里是可以有其他设定的,例如桌面登陆微信的时候,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来登陆。给新人讲点新东西好不好?虽然注册的时候还是字符,但是不停的有新的想法出现,新的设备出现,管中窥豹,以后肯定有非字符组合的密码方式来适配注册流程。顺便一说,豆瓣在UI上确实稍微没跟上。为什么昵称不叫昵称,叫名号?答:这才是豆瓣的关键,什么叫不解释。这个最需要解释。豆瓣的历史,就是这些名词的历史。朋友不叫朋友,叫友邻。站内信不叫站内信,叫豆邮。群不叫群,叫小组。后来果壳也叫小组。这些是豆瓣给自己的用户创造的内部语言,有助于建立起独特的用户文化。要说这也不是豆瓣原创的,豆瓣也不是玩的最好的,最经典的是黑莓。你知道BIS是什么意思吗?知道Crackberries是什么意思吗?知道为什么叫黑莓吗?你不是黑莓用户,你就不会明白,你是了你就明白。豆瓣也是这么干的。尽可能的建立一套独特的语言,有助于建立起独特的用户文化,让圈子具有排他性,从而使得加入圈子变得额外有吸引力。这里不深入展开了,相信在新人的心中已经埋下了知识的种子,读者自会去耕耘。可不可以不要手机验证和居住地的字段?可以。为什么?答:不可以。豆瓣都同城活动!这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明白?没有同城信息玩什么豆瓣。约异地炮?洲际导弹?豆瓣有手机APP,很多个,读书,fm什么的,没有手机号,怎么做社交?好了,现在来说,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张亮大神接下来的一个自问自答是为什么要默认勾选已经阅读过用户协议了?答:用户懒,不会看内容的,他只想完成注册,所以勾选了吧,免得眼神不好又懒的用户不勾选直接点注册,结果跳不到下一步去要投诉。这是欺骗用户吗?是的。这是行规吗?我不知道。该这么教新人吗?不该。一想到神的嘴脸,我就尿了一裤子。另,神交给了新人一招,就是遇到搞不明白的就去看10个案例,好,我也学习了。下面是10个各自领域最大的品牌的注册界面,看一看他们怎么对待用户协议的?(截图时间日10:00至12:00间)1.Search-Google,没有打钩2.Microblog-Twitter 注意,这个勾不是协议。协议是注册按钮下方的一句话:注册等于同意。但是我没注册,就是不同意。默认打钩的意思是默认用户同意,这意思差了太远了。3.light blog- Tumblr读过我原答案的都明白,tumblr追求的是快速。即便如此,也没有帮用户做出选择。勾还是没打。4.Photo taking - Instagram和twitter一样,采取的方式是点击继续=同意,但是不继续就是不同意。没帮用户做决定。而且这几句话专门用规整的排版放在正下方,很难看不到。5.IM-wechat同样的,也是采取了点击Sign Up=同意的做法,而不是帮用户打钩。虽然语法错了,但是前置并醒目“sign up”字样是做到了。6.Cloud-Dropbox没有帮用户打钩7.Note-Evernote注册=同意条款8.SNS-facebook注册=同意条款9.Bookmark-Pocket注册=同意条款。那个勾不是条款。10.Forum-Reddit注册=同意。回放一下神的原文:为什么要默认勾选已经阅读过用户协议了?答:用户懒,不会看内容的,他只想完成注册,所以勾选了吧,免得眼神不好又懒的用户不勾选直接点注册,结果跳不到下一步去要投诉。真的很酸爽啊,掷地有声。觉得用户懒,就去想办法,而不是代表用户把勾打了,芮成钢吗?为了解决用户懒的问题,这些顶尖产品的产品经理想出来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注册等于同意。将两个点击化为了一个点击,即符合了UI的简洁性要求,又没有侵犯用户的权力。然后把解释性话语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用最佳的语法结构来攥写文案。将作方式状语的短语By signing up前置以醒目。我是个想象力比较丰富而且比较自恋的人,我截完图回看的时候,觉得是十张照片扔到桌子上,发出了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的声音。最后,最精彩的来了,怀孕高能!自行车高能!!!!人家豆瓣根本就没打勾。人家豆瓣根本就没打勾。人家豆瓣根本就没打勾。人家豆瓣根本就没打勾。===以下原答案===。先来个句号,因为我暂时不知道开场白一般写什么。看到仅有的两个答案疯狂秀B格,我胃部稍感不适。当然,我明白这是我身上的相轻的民族劣根性造成的。题主说的登陆和注册,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来说,应该怎样考虑。很好,既然不是作为交互设计师,那么考虑的东西就变化了。登陆和注册离一个产品的使用开端非常接近,因此这个选点非常好,做好了开始,后面不会太难。简单区分一下,作为一个产品,使用的开端有如下的形式:1.注册2.登陆3.自动登陆4.直接使用如果没有第4个,那么世界就变得美好了,可是就是存在第4个。迫使我们思考,为什么。举一个云盘的例子,作为一个用户,来到云盘的域名下的时候,可以做三件主要的事情1.注册2.登陆3.自动登陆咋就不给一个直接使用呢?因为,网站并不知道你是谁,所以直到你提供了身份辨识信息之前,我没有办法给你提供服务。因为所有的服务都是基于“用户是谁”而提供的。再看一个电商网站,作为一个用户,来到该网站域名之下的时候,可以做四件主要的事情1.注册2.登陆3.自动登陆以及4.直接逛商品看看这个时候怎么就有第4了呢?因为,逛逛商品什么的,并不需要知道你是谁,只有给钱的时候才需要知道你是谁。特别的,如果是货到付款的话,甚至都不需要知道你是谁就能够下单,当当发力电商的时候就这么干过。后来牛了,大了,才要骗用户的手机信息什么的。从这个分野就可以看出,你的产品的业务分类(不是逻辑)中,那些并不基于“用户是谁”的业务部分,就可以放在注册登陆之外给用户提供,注意,只是可以,并不是必须,此处不撕;那些基于“用户是谁”的业务部分,则必须放在注册登陆之后给用户提供,注意,这里就是必须,并不是可以,此处可撕。比较高段位的产品经理在分拆业务的时候,甚至可以把一些封装好的需求拆成两个业务块,一个需要知道用户是谁,一个不需要知道,比如电商。本来需求是购物,拆成了“逛”+“支付”两个业务,而逛就不需要知道用户是谁了,所以可以在注册和登陆之前就让用户与核心业务尽早接触,非常值得学习。整个的电商模式甚至定型为:不注册先逛,购买前注册。为了避免显得过于浅薄,再举一个电商之外的例子:微博,注册之前,可以逛嘛,但是逛谁的呢?并不知道用户是谁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得到他的关注列表,也就无法把关注的人的信息汇总给他。但是,国内的产品经理都是神级,他们创造了微博广场这么个需求,硬生生的让不注册的人也可以先看看再说。同样,社交的模式也定型为:不注册先看,关注/发布前注册。国外例子:vine为了避免全是“逛”“看”导致的浅薄,再举一个“逛”“看”之外的例子:这个网站允许你上传文件,然后呢给你一个公共链接,你可以把链接分享出去,别人可以下载你的文件。整个业务部分从客观上讲,完全不需要知道用户是谁,无论是谁上传文件然后生成链接就可以,根本不用知道你是谁,毫不影响业务。但是呢,这是要给钱的。所以免费用户就直接使用了,无需注册,想上传更大的文件?我得找你要钱,所以我要知道你是谁,所以,注册。好了,小结一下:业务本身如果并不需要知道用户是谁,那么就看看其他部门需不需要知道(比如收费什么的)。不需要知道是谁的业务,可以考虑放在注册之前,让用户尽早接触产品。需要知道是谁的业务,必须应当放在注册之后,否则业务本身无法完成,强行打断需要水平(逛+买),水平不高的话,尽可能都放在注册之后更妥当。至于,登陆和注册应当怎么样设计交互?稍微答一点:不重要。那什么重要呢?到底放在注册前还是注册后,这个判断/战略/布局本身才重要。=====史上最快的更新=====原因见评论前两条。产品经理是不是应该懂UI?答案是肯定的,应该懂,而且应该很懂。产品经理是不是应该做UI?答案是否定的。这并不难理解,你说一个市场经理是否应该懂发传单?答案是肯定的,应该懂,而且应该很懂。但是市场经理是不是要去发传单呢?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有专人负责。好,继续添加回答,关于如何塑造一个完善的注册登陆。和任何UI一样,注册登陆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每一类UI都有自己的特征,在没有特别的特别的理由的情况下,这个特征不要更改为好。就注册而言:1.鼓励完成2.无他就登陆而言:1.最好不要存在-&自动登陆2.无他你去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希望老板记住你的脸呢?就是这个道理登陆可以有自动登陆的解决方案,所以非自动登陆不重要,不说了。主要说一说注册。有不少的产品是注册信息相当丰富的,比如Google你看,有这么多信息要填!别急,下一步多半还要填手机号,收验证码,再登陆,如果你运气不好,还可能要让你填更多的验证信息。这是为什么呢?稍后讲。再看一个简单的,比如tumbr你看,就三行,而且第三行还不是重复密码。你看,就三行,而且第三行还不是重复密码。虽然也有下一步,但是就是填个年龄就行了。总体来说比Google简单得多,可是在我眼中,他们都是优秀的设计。对于Google来说,它的注册的重要在于他的主打概念:One account is all you need.看看有什么,邮件,googleplay,chrome, googledrive这几个哪个不是被盗就完蛋的主儿?所以,安全比一切都要重要,one account is all you need翻译过来就是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而tumblr呢?必然是个充满了小号的地方了,要的就是赶紧进来看东西,账号的唯一作用就是组织信息(关注,被关注),所以没有那么多麻烦的事情,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两个不同的产品,用户注册时候的心态也是不同的,当我发现我一个账户就可以用那么多google的服务时,如果我想到了安全问题,那么google的“郑重其事”的注册界面会让我更加信任它。如果我没有想到也没关系,google会教育我,让我明白这一点。所以,更安全,就可以鼓励用户完成注册。试想一下,如果是随便两个框就注册了,我的确会担心云盘和邮箱的安全。用户看到tumblr的时候呢?就想着要快快快,赶紧注册看东西,所以一共就输入4个内容:邮箱,密码,昵称和年龄。tumblr也要拆分成两步来讨好用户,可见用户在这个产品下要完成注册的话,最重要的是快。这两个例子写出来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因为要给自己找到一个支点。对于Google,鼓励完成=郑重其事,安全第一,处处确认,什么都上,手机能要就要,一切都要,最好要两个手机号,5个备用邮箱。密码越长越好,越复杂越好,简单了还不给通过。对于Tumblr,鼓励完成=快快快,能拆就拆,人机验证能不输入就不输入,越简单越好确定了这个以后,你的设计就会拥有你现在还没有的一个神奇的东西:谱好了,有了谱之后,开始写PRD。为了简(tōu)洁(lǎn),我们来试着还原一下Tumblr的注册PRDPRD-tumblr的注册部分最终不改版2.11.前言略2.总体精神:快速3.界面及功能3.1初始界面如图3.2输入描述(知乎ol比较恶心,所以我更细的版就不排了)3.2.1 input1 处输入邮箱。在前端后端都要判断邮箱格式,格式错误提示,提示方式统一后面描述。怎么判断不要问我,这是程序的事情。如果程序判断不来格式,请老大换个人。缺省字段是 Your Email Here3.2.2 input2 处输入密码。长度8-18位,允许字符为,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特殊符号,无其余限制(为了快)。前端判断长于或短于应有位数,做提示,提示方式统一后面描述。3.2.3 input3 处输入昵称,后端判断是否重复,重复做提示,提示方式统一后面描述。3.2.4 button1 处为完成按钮,亦可点击,触发前后端三个input的判断,并提示。3.3判断描述3.3.1判断内容3.2.x已说明3.3.2判断时机:onKeyUp以及点击button1时3.3.3提示时机:一出错立即提示3.3.4提示界面button1 下移,note1出现,无动画。3秒消失。note1内容为提示内容:你TMD输错了,自己检查吧孙子。3.4 注册成功3.4.1点击button1进入下一个界面,参考PRD-tumblr的注册用户欢迎界面永远不改版终极1.3.8.933.4.2 切换效果:浏览器像雾一样消失我知道tumblr还有下一步,不写了不就是为了简(tōu)洁(lǎn)吗。你跺你也麻。=========================题外话,我并不知道产品经理在国内是怎么样就成为了UI的,但是就我所了解的所有的,厉害的产品经理,都是不做UI的,虽然曾经可以是UI。UI需要专业,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时间来练习来思考,产品经理也是一样。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猴王早已看穿了一切。====更新====有人问雾一样的消失是什么梗。原文这里:产品狗慎读,十万点伤害以上。顺纠错,原文是比如像“当我点击这个按钮,浏览器窗口就像雾一样隐去”的SB需求。初读此文时,刚刚当产品经理,读到这里并不明白。一年后才发现被黑。感人。另,附点有趣的图给大家看看,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同学找不到bing的搜索把像雾一样智能处理成为更关键的词组,即便我记错了,也能出结果。反观百度。bing的搜索把像雾一样智能处理成为更关键的词组,即便我记错了,也能出结果。反观百度。还能说什么呢。在翻墙不方便的日子里,Bing是我的最爱。
任何功能都是与业务逻辑相关的;举例:1.去哪儿app上可以不注册就能下单(只是没有注册行为);2.一般的电商网站注册账号只需要用手机或者邮箱当做账号再输入一次密码即可;3.交友网站注册账号需要年龄、爱好、自我介绍等个人信息;以上举例仅为指明:1.任何功能都是与业务逻辑相关的;2.任何功能都是与业务逻辑相关的;3.任何功能都是与业务逻辑相关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仅考虑注册这一功能,比如是手机注册还是邮箱注册,密码复杂度,验证方式是验证码还是验证链接,这些细节方面的考虑…----------------针对楼主的问题新增回复内容:以app举例:1.是否需要在打开app的时候就需要登录?2.还是在需要填写收货信息或发表评论时才需要登录?3.登录的时候最方便的是用QQ、微信、微博进行联合登录,但是联合登陆后一定一定不要让用户再输入手机号账号等注册性质信息4.如果一定要用户重新注册,或者是为了验证有效身份的话,建议用手机号,此处体现的是信息推送的时效性;5.密码输入时请让用户输入一次,然后使用明文;6.密码等安全性的考虑,建议后置,即给用户最轻松设置过程,如,可以让用户设置6位数字的登录密码,如何保障用户账户的安全?通过登录次数、地点、操作去设置规则吧,不要在注册的时候难为用户,谢谢;7.验证码什么的,一定是在用户使用同一设备注册多次,等“刷(一个设备登录多个账号)”行为时才需要用户输入,在正常情况下一定给用户最轻松的体验,什么密码安全性、验证码都是遇到不正常用户才使用的招数,那么不正常用户一定有特征,在制定特征下在放招,不然非常容易杀死大批普通用户;8.注册完/登录完一定要直接切回需要登录的流程节点中,注册完/登录完一定要直接切回需要登录的流程节点中,注册完/登录完一定要直接切回需要登录的流程节点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第7条,验证码的问题,想问下楼主的观点,如果是用手机号进行注册的情况下,是否也建议验证码后置,而不是一上来就需要验证码才能注册?因为比较顾虑的是手机号的真实性问题---------------针对夏影的问题新增回复内容:刚才回看了一下,发现我回复的第七条存在一点歧义,验证码分两种,一种是发验证码短信给用户,让用户回复已确定手机号的正确性及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另一种是对于频繁登陆或者输入密码多次错误或者存在一个IP连续注册账号的情况,系统在页面上显示验证码需要用户输入然后提交,此时主要是防止机器刷号或者水军等情况;我的第七条里想说的是情况2的验证码,你问的是情况1的验证码。那么关于你的问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涉及交易,那么需要让用户回复验证码短信验证一下,如果用户真的输入错手机号,后果很严重,此时为了用户着想应持谨慎态度;如果不涉及交易,如论坛、交友网站、旅游攻略产品,则不需要,因为,即便用户输入错了,后果也不严重,顶多为内容搬家而已,此时可以为了主流用户牺牲某些个别用户的体验;
抛开产品去谈功能逻辑是耍流氓。谈功能逻辑要遵循业务逻辑。在你的业务中,注册、登录分别对应的收益是什么,用户为什么需要注册和登录,这些逻辑如果不理清,谈大而化之的内容没有价值。如果是一款希望用户大量传播的产品,不管是Web还是App,最有效的方式,可能都是社交产品的第三方授权登录,登录后再做注册引导或不做,因为你的业务逻辑是需要用户大量的传播,而不是需要留下用户的具体资料;如果是一款交易类的产品,不管是Web还是App,优先考虑的都是安全性问题,所以注册尽量多的让用户填写真实信息并完成相关的验证,密码安全级别也要求较高;登录也应当考虑安全性,登录控件之类的怕是免不了。如果是一款工具型产品,那么注册可能就要足够的轻薄,登录与否也不应是阻碍用户使用产品的选项。因此,这个问题事实上没法回答,除非你先把你的业务逻辑秀出来再说。-----------------------日更新------------------------------这年头真是,给了原则不展开,居然被嘲讽。那好,那就以豆瓣为例,不过我不打算深入聊,我认为光一个注册就够说了,那么就说注册吧。 豆瓣注册页面还原:豆瓣的注册页面,很简单。用户需要填写邮箱(登录名)、密码(不解释)、名号(昵称),并通过手机接收验证码后点击注册按钮,完成注册。问题来了。问题1:为什么要邮箱作为登录名,手机接收验证码,为什么不可以手机直接注册?我猜(请注意,这里用词),原因是:1)历史遗留问题,需要统一登录名,便于数据库管理——当然,对于注册用户来说,每一个用户一定会分配一个数字ID,但数字ID并不作为登录名使用。使用数字ID作为登录名的,目前只有QQ,为什么?一样,历史遗留问题。2)验证手机是为了:获取用户的手机号,同时后台绑定用户的登录名,这样运营人员可以掌握自己的真实用户数和一人多号的情况,这种做法普遍用于游戏、社区等产品类型中、交易类型的产品也会使用。3)手机注册容易引发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其实不用手机注册用手机验证也一样然并卵,该泄露的一样会泄露)(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指出,这里还因为其他业务需要使用邮箱进行密码找回等功能,请问,手机注册反向绑定邮箱不能实现这个功能吗?我甚至可以去掉猜测,因为绝大多数有一定历史的产品,都摆脱不了邮箱注册和邮箱登录,很简单,移动互联网崛起之前,邮箱登录、数字账号及个性ID是最标准的做法,君不见暴雪战网做的多账号合并?君不见盛大的统一通行证去合并多个性账号?还历史的帐,这里如果没有历史原因,我还真是醉了。)OK,这是我们的反推,作为产品经理,在这一个字段中,就需要考虑:历史问题、用户体验、站方利益,甚至还包括,技术实现。接下来,密码的位数是多少?有没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这么要求?知乎的要求是:6位数,别的没说,但默认应该是区分大小写,包含英文与数字,屏蔽大部分符号字符。豆瓣的要求是:8位数,区分大小写,包含英文与数字,屏蔽大部分符号字符。问题来了。问题2:为什么要这么设定?有无其他设定。密码当然是出于安全考量了。同时,密码当然是越长越复杂越安全,最好是大小写+数字+允许的特殊字符,但是很显然,社区的账号安全比起支付要弱,所以并没有强制要求,那么,支付宝为什么设置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你能理解了吗?为什么社区只有登录密码,没有发表密码呢?这里就已经有解答了对吧?(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指出,可以用二维码等方式登录,没错,移动端你也用二维码吗?移动端可以很简单,一个手机号,接收验证码即可注册和登录,根本不需要你做什么繁琐的密码设置,这样是最简单,但国内这样做的虽然不多,可并不是没有,不要以为只有二维码这一项,这仅仅是一种选择。否则用户手机不在身边就不能完成注册和登录了吗?)一些企业的内部系统和一些产品,甚至要求你不可以使用过去X个月用过(甚至是过去用过)的密码。安全级别不同,密码的要求不同,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系统遗留的历史问题,如果早些年上线的是一个10位密码起步的设置,那么相信,之后就很难去调整为6位密码起步了。因为这面临的是整个账号认证体系的调整。接下来,昵称为什么不叫昵称,一定要叫「名号」,这个不解释了,就是给用户以新鲜感,但是说实话,如果不是这么一个被认为有逼格的小清新产品,你可能不会看到这样的命名方式,同样,这里也有历史遗留问题,轻易不能改。豆瓣之前希望把豆邮改私信,结果你知道了。(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在更新中指出,这是一个文化建设为目的的行为,没错,标新立异就是一个文化塑造的手段,可惜的是,最初的时候,设计为了追求与众不同,这就是起因而已。)好了,常居地这个,是根据IP地址判定,提升新用户体验的,让不明觉厉的新用户觉得「腻害,我在哪里你都知道。」同时,这个设定有利于完善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如果你知道广告推送的要求是越来越精准,你就知道地域信息的获取有多重要,那么一款产品中,如果有这样的需求,你该怎么做,我想你可能也会有结论。当然,对于用户来说,这个常居地是否一定是真实的?未必。用户就算填写耶路撒冷,但是用着通利福尼亚的IP,你也一样认可他填写的内容,不是吗?(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你说这里是豆瓣为了同城,可以这样理解,但一个新用户进来在没有要使用同城的时候,为什么要有居住地选项,是用户的需求,还是站方的需求?一个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考虑问题?仅考虑用户需求和体验是吗?那么你反驳的不正是在说明,一个注册的功能逻辑,不能仅仅考虑用户吗?不是正在说明,产品经理必须考虑业务逻辑吗?)手机号验证码刚才说过了。而这里的问题是,假使没有这俩字段行不行?结论是,行。为什么?看看我上面说的,自己去想。其他的,用户协议这种就是个默认的玩意儿,不用管了,反正用户也不会看,看了还是得用,所以你看豆瓣「贴心」的帮你勾选了。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要默认勾选已经阅读过用户协议了?答案是:用户懒,不会看内容的,他只想完成注册,所以勾选了吧,免得眼神不好又懒的用户不勾选直接点注册,结果跳不到下一步去要投诉。(批注:9月9日更新,感谢楼下
在更新中的提醒,我确实看错了,豆瓣没有默认勾选同意。默认勾选的情况是存在的,原因也很简单,我不再说明,国内大多数产品都这么做,我并没有说这种做法是对的,我在分析原因,谢谢你。 )说完注册的字段,看右侧的两个链接。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有一个「点击下载豆瓣移动应用」的选项?答案很简单:因为希望新用户完成注册的同时还可以顺带着把App装了,这是一个极好的广告位。好了,不说了。请问一下题主。刚才说的这些东西里,你觉得产品经理在做一个注册功能甚至注册页面时,要考虑哪些问题?最后,我教你一招。如果你希望能够很清楚明白的搞清楚注册、登录的逻辑,请你挑选10个不同类型的产品,然后把它们的注册、登录的每一个页面都还原出来,然后反推设计目的。10个如果不够,做100个,然后你自然就知道,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不给你例子了,你也就知道,所谓给例子的回答是多么扯淡。(批注:9月9日更新,楼下
给出了很多例子来打脸,可是你压根没明白我说这一段的目的是什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功能逻辑的讨论建立在对业务逻辑理解的基础上X3!感谢你给出的例子,因为你说明的就是我强调的原则。)BTW,如果你只是专注于某一个功能逻辑,而不去考虑整个业务逻辑,甚至背后的商业逻辑,那么你离一个好的产品经理的距离恐怕还非常遥远。产品经理的段位,从我的角度看是这样的:初级产品经理考虑功能本身;中级产品经理考虑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体验;高级产品经理更多考虑业务逻辑;资深的产品经理探讨商业逻辑;牛逼的产品经理实现需求、创造体验、打造商业模式。完=================日更新=================== ,你根本没理解我的更新是在针对谁。你给出的所谓例子,是在极大的误导新人。产品设计上,理念、原则、思路可以举一反三,但必须建立在对业务逻辑的充分理解上。提问者希望以小见大,这件事情根本就是不可能。另外,提醒提问者一点,考虑注册和登录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返回和字符串。我想,这里的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提及这一点。讨论UI,对于现在的你来说,毫无价值,你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产品经理的职责理解和工作理解。当然,我已经不做产品很久了,或许我的理念已经落后了。最后,我也放一些截图,希望
打脸愉快,咱们就不用放高大上的国外作品了。你正在玩的知乎,连用户协议都不提供,第三方登录我没有尝试了,因为我之前测试过,账号都用过了,忘记截图了,你可以试试。你正在玩的知乎,连用户协议都不提供,第三方登录我没有尝试了,因为我之前测试过,账号都用过了,忘记截图了,你可以试试。网易邮箱注册为什么有三个tab?为什么默认勾选用户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网易邮箱提供了二维码登录,是不是就可以不要密码设置?网易邮箱注册为什么有三个tab?为什么默认勾选用户协议、服务条款、隐私政策?网易邮箱提供了二维码登录,是不是就可以不要密码设置?百度为什么允许手机或者邮箱注册,为什么右侧推荐手机快速注册?百度为什么允许手机或者邮箱注册,为什么右侧推荐手机快速注册?另外,百度提供快捷登录和二维码登录,但密码依然需要设定。新浪默认手机注册,用户协议放置给你看,为什么同时提供邮箱注册?历史原因,还是为了密码找回?淘宝做的最好了,注册流程开始前必须同意协议,否则不能开始流程,开始后,为什么强调手机,邮箱注册入口做得不显眼?淘宝做的最好了,注册流程开始前必须同意协议,否则不能开始流程,开始后,为什么强调手机,邮箱注册入口做得不显眼?以前是怎样的?你还记得不?支付宝,也默认勾选,为什么默认也手机?你说这设计和业务逻辑及背后的商业逻辑有没有关联?亚马逊中国,符合你的例子,没错吧?京东,为什么采用个性ID注册?为什么手机制作验证?为什么邮箱验证已经是手机验证之后的选项?同样右侧推荐手机快速注册。你告诉我这和业务目标和商业逻辑有无关联。京东,为什么采用个性ID注册?为什么手机制作验证?为什么邮箱验证已经是手机验证之后的选项?同样右侧推荐手机快速注册。你告诉我这和业务目标和商业逻辑有无关联。不说了,我本来7日的补充就是针对你的冷嘲热讽,9日,再针对一次,你既然先胃部不适,后啪啪啪啪,那就撕呗。对了,我不是产品经理出身,但我并不是没有做过产品,正因为如此,我让提问者不要想着以小见大,一个回答解决所有问题,我让他好好去学习其他的产品是怎么做的,从反推策划开始,从产品分析开始。我不是什么大神,我在知乎混了4年多,任何时候我都没有自封过大V、大神之类,谢谢你的抬举。哦,对了,麻烦你下次要吐槽别人的时候,也@别人一下,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否则就是背地里暗戳戳。我虽然没有点你的赞同和感谢,但我也没有点反对与没有帮助,特此说明一下。谢谢你加粗,我确定你看不懂我在说什么,却以为自己了解的很透彻。送一句忠告给你,不要教别人,这是极大的误导。流氓什么的,不是你说了算。最后,不要再展示google、facebook之类的了,他们的设计并不代表比国内的产品更好更合理。另外,感谢你支撑我的观点,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什么叫做在不懂业务逻辑下讨论功能逻辑,因为根本不会产生任何逻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登陆qq对方不知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