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电脑和i5 4200u显卡驱动怎么样,4200找熟人装的

如何评价电脑的运行速度和显卡?
电脑运行速度和哪些硬件有关?i7/i5这些差别在哪儿呢?显卡的那些值分别是什么意思?如何和具体的使用感受挂钩呢?或者说新人如何看懂相关测评参数?
按投票排序
======================================为了知乎的严谨性…本文只针对普通桌面级台式机的CPU和独立显卡对于集显可能后面更新一些,而对于嵌入式系统、大型计算机以及特殊功用的其他一些计算机,抱歉我没法回答……因为不懂……=====================================更新了CPU的指令集懒癌晚期的我更新了显卡部分…======================================修改了一些关于CPU缓存的内容,更便于理解一点。更新CPU天梯图到2015.5=====================================更新CPU的选购方法总结在CPU篇后面=====================================更新了CPU的功耗和超频,放上天梯图,补充了一点信息在之前写的CPU篇:CPU有频率、核心、线程、缓存大小、架构、制程、功耗,接口这些主要参数,支持的指令集、虚拟技术之类的新手也暂时没必要关注架构 —— 架构、核心、线程、频率是3个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性能的参数,架构就是常看到的sandy bridge/ivy bridge/haswell/broadwell/skylake 都是架构的名字。命名 —— i5、i7指的并不是一个具体产品,而是一个产品系列,它同样需要与代数挂钩,从命名上也能看出来,比如第一代i5通常是i5 750/i5 760,第二代是i5 2XXX,第三代i5 3XXX(第二代开始后面的数字第一位就代表第几代)而每一代都会更新架构,性能的提升也都来自于这里。而通常同一代的i3/i5/i7的架构是一样的。核心、线程 —— 那同代i5和i7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i5是4核心4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而i7是4核心8线程(桌面版标压版本),核心的意思就是在这个CPU里,有“几个人”,因为现在手机上有那种大小核心(高性能核心和低性能核心组合)的CPU,有一些是并不能所有核心一起工作的,所以并不是8核心就等于8个人工作,还是要看具体的架构设计。而线程的意思就是能处理任务的数量,1核心1线程就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厨师,5分钟炒一盘菜,而1核心2线程,就相当于是一个老手,也许8分钟就能炒两个菜,但还是比不上两个普通厨师。频率 —— CPU的主频=外频x倍频,外频是 CPU 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这一点详细将起来过于复杂,可以查一些资料,新手也不是太需要不细说了。而主频的比较是建立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来讨论的,比如你手机或许2.5GHz的频率,而我笔记本2.0GHz,并不代表你手机的CPU性能比我笔记本的还好。因为核心数、缓存、架构(最主要是它)等等参数完全不一样。所以同是i5 4460和i5 4590的时候,3.3GHz相对于3.2GHz才有优势,但0.1的频率实际感受有多大了?个人意见:几乎没有。缓存 —— 缓存是CPU自己的“内存”,用来放暂时处理不及的东西,因为它的作用像内存对电脑的作用,但为什么CPU不用内存而用自己的缓存呢?因为内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依然达不到CPU的读写频率,所以CPU需要这样一个缓存来快速读写。而内存用来存放目前运行的程序所必须占用的空间。而CPU又分为一级(L1)二级(L2)三级(L3)缓存,你通常会看到L1最小,L2次之,L3最大(很多普通CPU并没有三级,只有一二级),成这种结构是因为,L1制造难度大,成本高,但往大了做对系统提升却比较有限,所以都很小。而CPU的读取顺序也是先从L1里读,然后L2→L3→内存。L2作为其外部缓冲,而L3就是L2的缓冲(备胎当到老)。缓存当然是越大越好,毕竟它们都比内存快嘛,但以目前相同情况下,L1还是越大越好,相同L1比L2,相同L2比L3。制程 —— 制程也可以理解为工艺,常见的45nm,28nm都是说制程的。简单来概括,CPU就是几亿个负责开与关的晶体管,而在面积相同的一个CPU上,当然是塞进去的晶体管越多其性能越好。怎样放的更多呢?那就是降低晶体管的大小。同样数量不同大小的晶体管,更小的制程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和发热。接口 —— 我们常见的接口有,FM2,这些只是接口的名字,就像USB、VGA、HDMI一样,Intel的接口通常数字代表了其针角的数量。而数字前面一般还有LGA,BGA,Socket等等字样,这代表的是其封装方式,这和接口一样,并没有孰优孰劣,只是平台不同。另外有一小点提一下,就是以前的LGA775这些,针脚是在CPU上的,但后面的1150等等都是针脚在主板上,CPU是一个光面,主要是防止针脚被掰断…(CPU绝大多数时候也确实比主板贵)功耗 —— 这个单独说说是因为,i3、i5、i7的性能不同,其功耗也不同,但i3/5/7也只是一个大系列,同样是i5,i5 0M/i5 4200U他们的性能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4460属于桌面级,功率84W4200M属于低电压版,功率37W4200U,属于超低电压版,功率在10-20W之间而他们通常对应的应用场景也是 台式机(带K或无字母/一些特殊有字母型号)-普通笔记本(M结尾)-超级本(U/HQ结尾),更低功率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续航,当这都是以牺牲性能为代价的,4200U只相当于i3的3120M,而4200M又只相当于桌面版的i3 3210。另:核心数在低电压版和超低电压版上也和桌面版不一样。并非i5一定等于4核。超频 —— i5和i7的型号后面有结尾带K的,是指官方不锁倍频,可以在通过更改倍频来让处理器达到超频的目的。当然支持超频的也有一些特殊的,比如G3258,搭配B85超频…超频能带来一些性能上的提升,因为频率变高了嘛。但所承担的是发热、功耗的增加,在一些时候甚至可能烧坏CPU。这也是为啥能看到一些超频大赛用液氮来降温,因为散热确实很重要。指令集——这个之前忘了写,CPU所支持的指令集,其实就是一个任务表,比如任务表里有ABCDE这5个选项,指令集发送A,那么A所对应的1、2、3、4、5步操作就由CPU来完成。而指令集越新,当然效率也越高。只是这确实不是我们平常选购时所关注的主要的点。我们在关注CPU的时候关注的主要参数就是这些,大概明白了多少以后,其实可能你还是无法完全明白哪个好与不好,特别是跨移动平台和桌面平台的处理器。这时候你就需要“天梯图”了。看了这么多,可能你眼睛都看花了也还没明白到底购买的时候怎么选,所以我总结一下上面的内容,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东西是买CPU时最重要的东西。架构?核心?频率?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A:8核心8线程,4.0GHz频率,二级缓存8MB,三级缓存8MB,32nm制程,核心代号Piledriver,125WB:4核心8线程,3.6GHz频率,二级缓存1MB,三级缓存8MB,22nm制程,核心代号Haswell,84W你觉得哪个CPU的性能更强呢?好吧,A就是AMD FX-8350,而B就是Intel i7 4790,实际跑分下来,B比A的分值高25%左右。而看起来4790除了功耗和制程以外其他参数看起来都比8350低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玄机就在核心代号上,Haswell的单核性能超过Piledriver很多。所以选购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核心。然后再在同核心架构的情况下,比较同系列的高端、低端的性价比。核心数真不是最重要的,别听商家告诉你这个是8核那个是4核之类之类的。其实还有更简单的比较方法,那就是看价格,市售的正规渠道CPU,基本上不会出现像E3和i7这样的同级别性能价差达到3分之一以上的情况。所以i7 4790的价格也高出FX-8350一大截。总结:核心代号&核心/线程&频率&缓存&制程&其他显卡篇:其实显卡和CPU有很多共通之处,其实他们都依仗于一块晶圆切割下来的硅片做成的处理器。而显卡的参数却有一些不同,显卡的参数有,核心、流处理器、架构、制程、核心频率、显存频率、显存位宽、接口、功耗。首先手显卡和CPU在直观上给大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是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多核的显卡”(一些旗舰硬把两个塞在一个卡上的除外),其原因后面再说。核心\核心频率——和CPU一样,CPU也有自己的架构和名字,比如GM204、GM107等等,这些都是核心的代号,正如CPU的Haswell、Ivy Bridge等等。而这,也同样是显卡性能最重要的区别项,显卡的核心频率和CPU有一些区别,你会看到的主流CPU频率远大于显卡核心频率,这是由设计架构不通造成的,显卡没有所谓指令集,且显卡设计出来,主要便是为了协同CPU工作,来处理并发数相当大的图形任务,所以它的处理逻辑和CPU也不尽相同,吞吐量太大,所以频率上去首先会导致发热的急剧上升,且还需要显存频率的协同,所以目前的设计决定了这样的频率。显存——显存在现在的显卡上都很大,基本上是1G起跑,这就相当于是一块专门给显卡用的“内存条”,GPU同样有L1、L2的缓存(有些没有L2,看具体架构),但GPU很少标注该参数,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太纠结这个,而显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显存在市场是有GDDR3和GDDR5两种的,GDDR3的性能远低于GDDR5,所以即使是大容量的GDDR3,也是没有GDDR5效率更高的。显存位宽——我们都知道显存是显卡的“内存”,那么显存位宽就是显存到GPU的这条“路”有多宽,所以仅仅显存大并没有用,如果路很窄,你的通过能力还是会受限,就像道路如果只有一个车道,即使车快也容易拥堵。显存频率——指显存在显卡上工作时的频率,也可以简单的和真正的“内存条”的频率做对比,其实是差不多的意思,频率越高工作速度也快,效率也越高。流处理器——因为设计上的截然不同,所以流处理器在N卡和A卡上并不一样,很具体的差别很容易查到,这里就不罗列了,简单来说,就是N卡的流处理器更复杂一些,能够胜任一些逻辑运算,而A卡的流处理器,按照分组来算,大多数只能完成简单运算,而1个完成高级运算。所以通常会看到A卡有更多的流处理器,而N卡要少一些,这个也没有个孰优孰劣,设计理念的不同而已。但总而言之,流处理器是为了应对简单但数量庞大的并行运算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拿A卡挖矿,因为挖矿就是简单运算,但量很大,这时候流处理器多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流处理器和“真正”的处理器的区别你可以这样理解,处理器是教授,你问啥他都能达,而且效率很快,但问题是你给一千、一万道100以内的加减乘除让教授做,教授的效率就远不如100个小学生来的快了。接口——现在主流的接口都是PCI-E 3.0,不管A卡还是N卡,都是这样的接口,且PCI-E 3.0向下兼容PCI-E 2.0和1.X,其实和USB的意思挺像的。我们需要注意的仅仅是如果你的显卡是中高端显卡,那么PCI-E 2.0的带宽是会造成一些瓶颈的,比如H81的主板就都带的是PCI-E 2.0的接口。制程——CPU有制程,GPU也同样是有,因为都是由数以亿计的晶体管构成的,所以GPU一样是纳米级的晶体管,目前最新的970、980是28nm的制程,据说明年会投产16nm产品(应是指下一代),GPU的制程这个东西和CPU的制程一样,更小的制程可以带来更小的功耗和发热。功耗——显卡的功耗就要简单粗暴一些了,比如我们通常就直接能看到某显卡的功耗是60W等等,该数据主要是做你购买电源的参考。其他——显卡还有一些参数,比如OpenGL的支持、DirectX的支持就类似CPU的指令集,只不过OpenGL是一个定义了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规格的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DirectX则是是微软创建的多媒体编程接口。硬件有其支持的最高版的OpenGL和DirectX的版本,但一些升级如果老硬件可以支持,也是可以升级的。然后就是显卡的接口,DVI、VGA、HDMI、DP这些接口主要也要看你的显示器来决定,本身的优劣上DP&HDMI≈DVI&VGA,实际实用上前三个区别不大,VGA略差。总结——总而言之选择显卡首先应该选新不选旧,但因为现在厂商越来越喜欢挤牙膏(主要还是因为对手不给力,没错,说的又是你,AMD!!)所以有很多马甲卡,就是上一代换个名字就直接成了新一代,比如移动显卡上的860M和960M等等,只要注意看他们的核心代号以及其他参数对比就知道了。在核心相同的情况下,显存越大、位宽越大越好(GDDR5)。希望有所帮助!最后放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欢迎交流。(微信号:mxlbkj)(微信号:mxlbkj)
新人就用微软体验指数吧,其他东西你一时半会也学不来
运行速度和CPU内存硬盘显卡都有关。I5 I7差别自行百度不多说了。显卡的值你也不用了解太多,对照网上做好的性能天梯图看就行了。
这个问题,严谨点就从参数上来说。一般有各大测评!不好回答。就想我问:怎么样的人才算脾气好,不好答!希望具体点
个人觉得除了关心基本的显卡 CPU 内存,请一定关心下硬盘问题,如果只是日常应用,宁可SSD+i3 ,也不愿意HDD+i7,现在很多人都忽视了固态带来的操作性能大幅提升
根据你的用途来评价!就是根据你的用途来确定用合适的硬件,因为评价的目标是找到合适的。
新的贵的总比老的便宜的好,就价格和发布时间这两个参数值得关注。买新不买旧,买贵不买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答主如果买电脑玩游戏的话,现在来说,处理器也就是CPU一般够用,显卡和内存的好坏和大小比较影响游戏的流畅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电脑显卡的维修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脑显卡的维修技巧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华硕FX50JX4200 联想小新V4000-ISE 这两款笔记本电脑 性价比怎么样 玩英雄联盟用_百度知道
华硕FX50JX4200 联想小新V4000-ISE 这两款笔记本电脑 性价比怎么样 玩英雄联盟用
华硕FX50JX4200联想小新V4000-ISE这两款笔记本电脑 性价比怎么样 玩英雄联盟用
显卡是d5的gtx850,按性价比这款要高些华硕飞行堡垒吧,联想的y系列性能高些,小新玩游戏不合适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指南针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可不可以发下配置图
和电脑没关系,看显卡和内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54200u显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