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过高造成收音机元器件不响是哪个元件坏了

您现在的位置:&
PCB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答疑
PCB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答疑
& & & 我们在PCB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涵盖了各个方面,那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问题。   一.零件封装的意义以及它和零件有什么区别?   (1)零件封装是指实际零件焊接到电路板时所指示的外观和焊点位置。   (2)零件封装只是零件的外观和焊点位置,纯粹的零件封装仅仅是空间的概念,因此不同的零件可以共用同一个零件封装;另一方面,同种零件也可以有不同的封装,如RES2代表电阻,它的封装形式有AXAIL0.4 、AXAIL0.3 、AXAIL0.6等等,所以在取用焊接零件时,不仅要知道零件名称还要知道零件的封装。   (3) 零件的封装可以在设计电路图时指定,也可以在引进网络表时指定。设计电路图时,可以在零件属性对话框中的Footprint设置项内指定,也可以在引进网络表时也可以指定零件封装。   二PCB设计反射信号的基本知识   反射信号产生主要原因:过长走线;未被匹配终结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终端匹配没有被足够考虑,EMI将显着增加,这就不单单影响自身设计结果,还会造成整个系统失败。   三延时和时序错误   信号延时产生原因:驱动过载,走线过长。信号延时和时序错误表现为:信号在逻辑电平高与低门限之间变化时保持一段时间信号不跳变。过多信号延时可能导致时序错误和器件功能混乱。   四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   反射信号产生原因:过长走线,未被终结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信号在跳变过程中可能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从而导致这一类型错误。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是信号振荡一种特殊形式,即信号振荡发生在逻辑电平门限附近,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会导致逻辑功能紊乱。   五过冲与下冲   过冲与下冲来源于走线过长或者信号变化太快两方面原因。虽然大多数元件接收端有输入保护二极管保护,但有时这些过冲电平会远远超过元件电源电压范围,损坏元器件。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土猫网官方微信( tumaowang )
&#165&132元
&#165&245元
节省249.2元
&#165&298元
&#165&26.8元
节省10.2元
&#165&8.6元
节省21.4元
&#165&49元
&#165&35.3元
节省15.7元
&#165&2.1元
&#165&171元
&#165&299元
&#165&249元收音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怎样检修收音机的故障一一写出来怎样的故障及检修谢谢_百度知道
怎样检修收音机的故障一一写出来怎样的故障及检修谢谢
怎样检修收音机的故障一一写出来怎样的故障及检修谢谢
连接无误。消除方法是。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元器件无漏焊.6毫安、连焊等。中频放大器自激也会产生强烈的啸叫声,黑表笔碰触放大器输入端(一般为三极管基极).2 0,说明耳机插孔接触不良、完全无声故障检修(低放故障)将音量开大,或双连漏电,电容质量如何,则应检查推挽功放电路、测量Q2的基极电压,用万用表直流电压10V档,可采用替代法加以证实。电压正常、冷静有序:将音量关小.7 2、检查Q5,则L5初级断线、错焊。2),或者喇叭的导线已断.0 1,这时用万用表R×10档。然后用万用表电阻档点触C9的正端,印刷板焊点无虚焊,则可能R3开路(这时Q3基极也无电压),可能是R1或L1次级开路。测量Q3的基极电压。检测按步骤进行,喇叭中均有声:无电压,若无集电极电压、要领及方法1;若电压不正常。C1短路(Q1基极无电压)。电压减小正常;或C1短路,碰中心端时喇叭有声,就是中放自激,然后再解决低放之前电路中的问题。电压正常,或Q1质量不好:电源电压过高。另外.2~0,系L3次级短线或脱焊。这是由于电位器内部接触不良,循序渐进,布满全部刻度盘,为L3初级或次级线圈有短路、碰非接地端和中心端:(1)信号注入法。(六),除了强电台的广播能接收到外,变频级电流过大等等,说明啸叫来自变频级,这样才能保证调试顺利进行,触碰时喇叭若有“咯咯”声,一般变频管的集电极电流不要超过0。3,可以判定低放部分肯定有故障、判断低放之前的电路工作是否正常方法如下、测量Q3的集电极电压,造成自激,两表笔并接于R2两端。电压不减小、目的.3V左右)。L2初级线圈内部断路或短路,盲目烫焊,可以重新焊好,导致越修越坏。查双连有无短路;中放管质量不好,是L4初级线圈有开路:6,L5次级有无断线,进行下面的检查、测量Q1的集电极电压。4,红表笔分别触碰电位器的中心端和非接地端(相当于输入干扰信号):1,微调中频变压器(中周)等。2。若红表笔触碰电位器中心端无声,说明C7开路或失效,则说明低放之前的电路中也有故障。2,断定故障在输入回路。(四)。忌讳乱调乱拆,这种啸叫声。电压正常,或槽路电容短路,双连质量不好:在整机调试前:无电压。电压正常时喇叭发声,可以更换一只变频管试一试、用干扰法触碰电位器的中心端和非接地端。无电压,通过注入信号可以判定故障的位置。若无摆动,保证收音机工作在无故障状态,则R4开路或C5短路、测量Q1的基极电压,是Q2损坏,可能出现三种情况.7 0,所以较难测出,若发现指针摆动、检测目的.5 0b(V) 1,此时扬声器可听到“咯咯“声,但无声。2。造成中放自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是。这往往和变频管Q1的质量有关:1,是L2次级线圈断、将万用表笔拨至直流电压档,系Q1发射结开路,由于匝数较少。电压减小很少.5 0。3、测量Q2的集电极电压:耐心细致,扬声器中没有任何响声,从扬声器有无声音:测量点 Q1 Q2 Q3 Q4 Q5 Q6e(V) 1 0 0 0 1:适当把振荡耦合电容C2的容量减少到5100微微法、杂音较大.7 3。振荡耦合电容C2失效或开路,可以进入调试,应调换焊好,还可以对调磁棒次级线圈的接头,此法同时可检测Q1偏流是否合适;中放管β值过高,则说明低放工作正常,L3初级线圈有断线,若无,若无基极电压,或L4次级断线:安装正确,但相对信号弱。2)用手握改锥金属部分去碰放大器输入端.5V档,见图6,或微调电容不好,看表针指示是否减少(一般减少0。判断是不是中放自激的方法是、Q6工作是否正常;如果啸叫停止,均无声。2。(2)电位法:用万用表测各级放大器或元器件工作电压(见附表)可具体判断造成故障的元器件。啸叫声,喇叭中无“咯咯”声、碰非接地端。(二):1),触碰Q4基极有声,稍微偏调一点儿就产生啸叫,先判断故障位置(信号注入法),如果仍然啸叫。电压高于正常值,红表笔单接电池负极(地)、要领、前提:中周外壳接地不良,一边从低端到高端拨动音量调节盘,再查找故障点(电位法),两表笔接在音量电位器非中心端的另两端上,喇叭中无“咯咯”声、接通电源开关将音量电位器开至最大、前提。(三).5 1,但干扰信号的注入。1)用万用表RX10电阻档,这时仍应先解决低放电路的问题,则R5开路、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喇叭中如无“咯咯”声。5.7 1,应更换β值稍微低的管子,说明本振没有起振:断开变频管的集电极,黑表笔接地;两个中周的次序焊错:收音机是一个信号捕捉处理;若有“咯咯”声:无声指将音量开大,但调谐时收不到电台,应该更换管子,变频管集电极电流太大也会引起杂音大,喇叭中有轻微的“沙沙”声:无电压,或L2受潮,C2回路里串联一只10欧左右的电阻,是Q1损坏,用镊子将L2的初级短路一下,两表笔接碰触喇叭引线,一般由后级向前级检查,检查R4是否良好。1、测量Q4的直流工作状态。电压正常喇叭有声.5 2,或C4短路,不经三极管放大听不到。到此如果还是收不到电台.7c(V) 2,且在正常播出一句话时指针摆动次数约在数十次左右,在喇叭中没有响声、判断故障位置故障在低放之前还是低放之中(包括功放)的方法。图6(五)。此外。本机振荡过强会产生啸叫声。可更换或修理排除故障,万用表拨至直流0,印板受潮。到此收音机应能收听到电台播音,磁棒线圈L1初级有无断线.7 0,一边观看电表指针、三极管静态工作点(仅供参考),内部反馈太大。即可判断低放之前电路工作是正常的、无台故障检修(低放前故障),说明喇叭完好,说明本机振荡太弱,引起自激,失去屏蔽作用:若无。4。如果中周内部线圈有短路故障时收音机检测指南(一),排除故障、放大系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收音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频课程设计收音机课设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频课程设计收音机课设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蜻蜓网络收音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