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vr产品比较好的有什么支持VR标准的好产品么?

VR技术新标准可以起到什么作用?那些芯片商家支持?_百度知道
VR技术新标准可以起到什么作用?那些芯片商家支持?
提问者采纳
否则将产生视觉拖影感从而导致强烈眩晕有研究表明、瑞芯微RK以及INTEL等都是支持新标准的,高通骁龙820,就是如果不支持VR新技术标准的产品,VR新技术标准可以很好的约束整个市场,在佩戴的时候就会眩晕不舒服,人类头动和视野回传的延迟须低于20ms毫秒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专访Futuremark:如何才能为VR带来统一的基准测试标准? - 推酷
专访Futuremark:如何才能为VR带来统一的基准测试标准?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一个统一的基准测试标准会显得极为重要。它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衡量和对比产品的性能,更多的是为行业提供一个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个依据,并最终推动行业健康地发展。在曾经的PC和智能手机时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厂商甚至会把“跑分”当成产品营销的噱头,虽然在行业越发成熟之后跑分的概念也将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像在VR这种新生的行业之中,想必谁都在期待一个能为大家带来统一基准测试标准的跑分软件吧?
Futuremark,这个基准测试领域中的大佬,如今就趟了VR这片浑水。
作为世界知名的基准测试服务供应商,Futuremark评测先锋旗下的3DMark、PCMark和SPMark等软件在基准测试领域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VRMark,就是Futuremark推出的适用于VR领域的基准测试软件。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Futuremark的VRMark,我们通过邮件对Futuremark的VRMark制作团队进行了采访,他们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VRMark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初衷。其一贯的专业态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VRMark,注定将成为这个统一基准测试标准的始作俑者。
不服跑个分?VRMark现在就来了!
以下是极AR()与Futuremark之间的采访互动内容:
Futuremark的核心团队成员介绍?
我们开发VRMark的团队位于Futuremark评测先锋的芬兰总部赫尔辛基近郊,有七位开发工程师,两位用户体验专家,两位美术编辑,以及产品经理。(部分团员太害羞没有露脸)。Futuremark评测先锋总共有四十八位同仁。
VRMark是通过什么原理对VR设备进行测试的?
一般传统的基准测试,主要是测量测试期间的平均帧速率(FPS)。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合VR环境,其中恒定的帧速率是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一个必要的条件。VR基准测试则更偏重于通过/失败这两种结果。待测的系统如果达不到并维持所需的帧速率,就无法达成。
VR体验也透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呈现,从3D照片和360&视频到身临其境的游戏和复杂的模拟,每种体验对于系统性能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些需求,将会带给用户糟糕的VR体验。对于不同的VR体验,我们为他们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的性能级别,我们会为它们特别设计一个内容测试(content test)。现在的规划是分十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难度越高,硬件要求也更高。
我们认为VR游戏将是今年用户购买VR系统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的首个版本将会专注于游戏的测试。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供全方位的VR游戏体验测试,范围包括从智能手机的移动VR到高端的PC VR。
VRMark的首个内容测试版本将会包括两个游戏性能级别的测试。第一个测试(级别六)是专门为Oculus Rift和HTC Vive所建议的最低硬件规格而设计的:NVIDIA GeForce GTX 970 / AMD Radeon R9 290 GPU和英特尔 i5-4590 / AMD FX 8350 CPU。达到此硬件规格的系统,测试将运行在90帧速率(FPS)以匹配Rift和Vive头盔的90Hz画面更新率规格。这个性能级别的测试旨在透过此硬件规格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实际的范例,另外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测试方法以用于确定系统是否够强大去运行相关的VR内容。
第二个测试(级别七)是性能要求更高的测试,硬件需要现今最快的双GPU系统,并运行在90FPS。这个级别演示了当系统有更多渲染效能可用时,是如何去建造和交付更复杂的VR内容的。利用这些真实的VR游戏内容,也可以让用户比较出更高端的PC性能与Rift/Vive所设定的最低硬件规格之间的差别。
对于其他部件的VR测试(component test),如延迟测试,现在的第一阶段是我们将通过额外的设备去测量画面的延迟时间,下段会有更详尽的介绍。
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创建一个准确的、相关的、有实用性的基准测试。准确度是任何基准测试必不可少的。相关性,指的是我们要衡量的东西,必须是对用户体验有实质上的关联。而实用性则意味着其基准测试的流程应该更容易安装和运行,并且所产生的结果也要足够明确和易于理解。
除了VRMark本身,还需要什么辅助工具进行测试?
有别于其他的基准测试,我们需要同时使用软件和硬件来测试VR系统的延迟。对于测量简单的输入延迟,关键的硬件组件包含了一个光电二极管,它用来测量VR头盔显示器的亮度。而示波器则其用于收集测试数据。这些组件透过特定的电缆和适配器连接到VR设备和PC。
而测量头盔移动到像素点的延迟(从头部移动直到看到显示器上图像的更新所花的的时间),还需要一个高精确度和高准确度的机动设备或机械臂,用来控制和模拟头盔的移动。
VRMark都能测试关于VR的哪些数据?
VRMark包含两种类型的测试:内容和其他子系统的测试。内容测试基本上可以用来回答问题像是:“我的电脑是否适合运行VR?”而其他子系统的测试,主要是测量和反应组件层级或某些子系统中的性能。
对于内容测试,VRMark根据不同类型的VR内容,提供一系列的性能测试。在PC上运行这些测试就可以衡量出该系统是否能够支持市面上最流行的VR头盔。除此之外,透过连接自有的头盔,还可以得到有关帧速率一致性、丢帧和SDK的详细报告。
对于其他子系统的测试,VRMark同时使用了软件和外部硬件来测量延迟以达到高准确度和高精度。VRMark还可以测试和衡量VR头盔显示器的反应时间和持久性。我们正在研究采用精确地控制机械臂来测量传感器的精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不同的方法来测试和衡量时间扭曲(time warp)实现的质量。有了UL的协助,我们还可以根据UL的显示质量标准来提供基于实验室的VR头盔显示器的质量检测。
得到这些测试数据之后可以用来做什么?
我们正在想办法从基准测试中所得到的数据中提炼有用的资料。当然,VRMark除了能提供详细的结果外,我们也希望能将结果进行汇总,以提供给用户有用的平均值和参考值用来比较不同的VR设备之间的差异,这将和我们之前为显卡、处理器和智能手机所提供的数据类似。
VRMark与Crytek推出的VRScore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所有Futuremark评测先锋的基准测试都是由积年累月的经验和验证过的流程才开发出来的。我们希望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质量,更重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结果。Futuremark将近20年来都是依据同样的流程来开发基准测试,才使得3DMark和PCMark得到产业链、媒体群和消费者的信任以及爱戴。
我们开发VRMark的首要使命是提供准确、有意义、公平一致的VR基准测试标准。VRMark使用公司自行开发的绘图引擎以确保测试结果不会偏颇任何一家VR设备制造商。同样的,这样也可以保证VRMark的测试不会被市面上的游戏引擎优化效果而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开发3DMark和PCMark的这么多年时间里,我们一直与AMD,Intel,NVIDIA,Microsoft,Qualcomm,Samsung和其它国际科技大厂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对于VRMark,我们仍旧在与VR业界的头盔厂商和芯片商共同讨论,VRMark考虑了各家产品的特性并进一步确认了测试项目对VR设备的意义。
拿我们测量帧延迟的测试举例,VRMark在一秒内会侦测屏幕亮度25000次,我们设计的测试准确性比一般显示面板行业的帧延迟测试高出20%。
除此之外,VRMark还会支持“motion-to-photon”动态帧延迟测试,这意味着完整的VR链都可以测量到,有别于其它测试只着重在“API-to-photon”应用程序接口的帧延迟测试。
VRMark另一项优势即是结合我们母公司UL在VR产业的认证标准。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UL)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和独立的产品安全认证机构,主要的业务是产品安全,和建立许多产品、原料、零件、工具及设备等的标准及测试程序。VRMark囊括了两家公司的专业,我们可以为制造商提供专业实验室的VR测量,这将可测试未上市VR头盔的效能、帧延迟和头盔屏幕品质是否符合UL标准。我们也提供产品效能和符合安全规范的认证以辅助客户的营销策略。
推出基于VR的基准测试工具意在为何?
我们开发基准测试有两大目标:第一是帮助用户在选购产品时做出明智的决定。第二是帮助制造商设计生产符合市场期望的、符合质量、效能和价位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许多VR头盔投入开发生产,竞争是好事,不过消费者该如何在众多的产品里选购?这些VR头盔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系统又能提供什么样的VR体验?虽然VR头盔只是整个VR体验的一个环节,但事实是大多数用户还是需要一台电脑或是智能手机来运行VR内容的。大部分的人会被这些不确定性的设备要求所影响,而不好的VR体验会带来身体的不适,这些障碍会阻挡VR技术应用的普及。
Futuremark评测先锋的使命是开发出中立的VR基准测试来协助用户和厂商用标准化的测试来衡量VR设备。我们的测试结果必须简单明了,这样VRMark才能真正帮助用户在购买VR设备时做出符合预期的选择。VR行业需要明智的消费选择才能更有自信地推动这项技术突破行业早期的市场份额,从而让VR技术普及化并成为主流应用。
通过VRMark,Futuremark准备在下一步做些什么?
标准化的测试可以强化消费者对VR设备的信心。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VR设备的同时,所有VR设备已经通过业界一致认可的标准测试。
VRMark旨在测试VR设备的效能,不过使用安全和舒适度也是让VR技术普及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下一步就是与UL的专家合作,目的是提供一套完整的VR标准和认证程序以保证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完整版的VRMark将在何时推出?整套测试工具的售价是多少?
我们还没有确定具体的推出时间,如无意外会在今年5月份上市。跟Futuremark其它的基准测试软件一样,我们会推出面向一般消费者使用的免费基础版、面向VR发烧友的进阶版、和面向商业公司与媒体的专业版。现在你就可以在最新3DMark进阶版和专业版里看到VRMark的测试场景预览。
如何看待目前很多厂商鼓吹“低延迟”的现象?
帧延迟在VR应用上指的是一个动作/运动所造成任务执行完成的时间差。比如用户移动头部,再看这样的行动会对头盔屏幕造什么样的结果。较低的帧延迟是制造置身于虚拟现实环境里的基点,而较高的帧延迟会破坏虚拟现实并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VRMark可以精准地测量帧延迟,不过仅凭帧延迟并不能代表VR设备的效能。还有许多其他原因的延迟也要考量进来,比如:time warp、pixel transition latency、and SDK latency。
VR头盔制造商有许多精湛的技巧来减少视觉可侦测到的延迟,所以我们并不止测量单纯的延迟,而是从整体系统来找出哪些原因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VRMark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推出Android系统的移动VR测试。
已发表评论数()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当前VR最火的一体机,竟然80%用的都是这家的VR系统! - 推酷
当前VR最火的一体机,竟然80%用的都是这家的VR系统!
移动VR是虚拟现实未来发展趋势已成共识,而一体机也被业界认为是移动VR的未来。自2015年底以来,高通骁龙820、三星Exynos 7420、全志A80、瑞芯微RK3288等纷纷杀入VR一体机市场,推出各自的VR一体机解决方案。芯片厂商的入局,更是彻底引爆这个市场,暴风、大朋、小宅、亿镜、千幻魔镜、伏翼等各种一体机纷纷涌现。
图:采用Nibiru VR 系统的一体机
在这当中,笔者注意到:尽管各款一体机采用的芯片、功能各不相同,但在系统却有着惊人的一致,大都采用了Nibiru VR 系统。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采用Nibiru VR 系统的一体机出货已经占整个市场的80%。鉴于大批量的系统定制的需求压力,睿悦信息将于6月份公布开源计划。那Nibiru是如何取得VR小伙伴们的高度认可?《智慧产品圈》为此对睿悦信息高层进行采访,探索Nibiru成功背后的秘密。
Nibiru VR ROM助力VR厂家快速推出产品
目前,开发高端VR一体机门槛很高,不仅要自主开发硬件还得自己定制ROM。对于大多数VR厂商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灵镜VR就曾计划于2015年6月推出一体机产品——灵镜小黑,但一再延期。截至目前,快一年过去了,其一体机仍处于测试阶段。灵镜CEO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做一体机的困难和挑战是“谁做谁知道”。
图:Nibiru VR 系统
而Nibiru VR 系统的出现,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国内较早涉足VR的企业,睿悦信息Nibiru早在去年开始就和Intel、ARM、高通、瑞芯微、炬力、Amlogic、Imagination、全志等国际知名厂商深度合作,推出基于其芯片深度定制的Nibiru VR 系统,同时采用turnkey 方案+客户化定制的方案来帮助中小厂商快速推出产品。这也大幅度降低开发VR一体机的难度,加上一些硬件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配合,厂商们只需负责剩下的工业设计及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简而言之,就是Nibiru负责VR系统的提供和软硬件的优化,内容引入等,合作伙伴负责设计,硬件, 渠道和赚钱。让伙伴可以花最小的代价, 迅速的切入市场。
深厚的技术积累,提升VR体验
VR的体验实际上需要复杂的技术处理流程,从传感器采集、传输、游戏引擎处理、驱动硬件渲染画面、液晶像素颜色切换,最后到人眼看到对应的画面,中间经过的每一个步骤都会产生一个Latency我们称之为延迟。人类生物研究表明,人类头动和视野回传的延迟须低于20ms毫秒,否则将产生视觉拖影感从而导致强烈眩晕。由此,衍生出VR产品必须支持的三个关键参数指标——20ms毫秒延时、75Hz以上画面刷新率及1K以上陀螺仪刷新率。
图:Nibiru VR ROM技术框架
这就涉及到陀螺仪优化、图形图像渲染、低延迟算法等3大关键技术,在陀螺仪方面,Nibiru针对特定的陀螺仪型号进行优化,包括补偿算法、抖动屏蔽、精度优化算法等。在图形图像渲染方面,Nibiru与三大移动GPU厂商深度合作,针对虚拟现实中3D图形渲染、3D声音、外设交互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优化。支持反畸变、反色散变换。在延迟方面。Nibiru更是VR ROM中融合了FBR(前缓冲渲染)、ATW(异步时间扭曲)低延迟头部跟踪等核心算法技术,能够显著缩短头显的延迟和提高刷新频率。
除此之外,Nibiru VR VR音频技术支持3D全息音效、3D全息降噪,支持本地声场定位等特色。同时NibiruSDK拥有跨系统(iOS、安卓、win10等主流操作系统)、跨引擎(Unity、Cocos、Unreal4等主流游戏引擎)的广泛适用性,使得Nibiru VR 系统可以让应用和游戏获得更好的虚拟现实体验。
Nibiru系统牵手内容平台,让内容不再是问题
内容的匮乏一直是当前Vr产业所面临的难点之一,这也是令无数VR设备商头痛的问题,毕竟不论你的VR产品再怎么好,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持,也必然是躲在墙角默默吃灰的命。
目前NIbiru的全球内容合作伙伴已经超过500家。在视频引入方面,Nibiru已经跟一些影视公司进行了合作,在3月底,会有2家视频网站VR版本直接嵌入到Nibiru VR系统内。此外,睿悦会利用配套基金对内容进行资本上的扶持。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接入Nibiru SDK体系,就能获得数以千计的内容,内容匮乏的困扰也将不复存在。
以VR系统为核心构建
“显示设备+外设+内容”体系
从当前VR产业架构来看,内容、交互、设备与显示共同构成了VR 。而由于VR产业刚刚起步,行业标准还未形成规范,对于诸多VR硬件厂商及内容制作商来说,不同VR设备的交互、VR设备和内容对接都是不小的难题,这也限制了VR产业的快速发展。
而 Nibiru交互SDK可以将应用等内容快速接入到各类外设发布到手机/虚拟现实显示设备等多终端。原先不同的设备商有着各自的手势识别,这不利于推广和量产,而采用了Nibiru交互SDK后,不同的VR设备便可以直接实现交互,不需要再进行一对一地适配。这就意味着,接入Nibiru SDK 体系后,便获得了整个体系中所有的VR外设支持。对于内容制造商来说,只要将内容Nibiru的SDK匹配,包入其SDK体系的话,就可以抓到大量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与设备商相连接就会比直接联系成效提高许多。
通过SDK,Nibiru与近百家VR游戏硬件设备和近千家内容方合作,贯穿软件、硬件、外设、游艺设备的上下游。
综上可见,采用Nibiru SDK可谓一本万利的买卖,何况采用其VR系统后,从VR外设、交互操控、VR内容都不再是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VR设备商纷纷投入“Powered by Nibiru”体系的怀抱,也就不足为奇了。
睿悦信息CEO赖俊菘表示:“VR一体机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在未来几年内会呈现爆发的增长。”在这个等待迸发的时间点上,抓住了机会就是掌握住了未来。在2016年新一波千亿级VR/AR产业的风口浪尖,-21日在深圳举办的“2016中国智慧家庭博览会”隆重推出VR/AR生态体验区,在同期举办的“VR/AR技术应用及渠道对接高峰论坛”更是大咖云集,瑞芯微、中科院、ARM、腾讯、Nibiru、玖的科技等VR/AR产业领军企业共聚一堂,尖峰对话产业落地,你还等什么,赶紧来报名吧!
附:2016年VR/AR技术应用及渠道对接高峰论坛议程
*注:最终议程以论坛当天发布议程为准
现场还有最酷炫的VR/AR生态体验区哦oo
-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 2016中国智慧家庭博览会 ”隆重推出 VR/AR生态体验区 ,在同期举办的“ VR/AR技术应用及渠道对接高峰论坛 ”更是大咖云集,瑞芯微、中科院、ARM、腾讯、Nibiru、玖的科技等VR/AR产业领军企业共聚一堂,尖峰对话产业落地,你还等什么,赶紧来报名吧!
长按二维码报名
同期还有三大峰会&十大同期活动!
中国智慧家庭博览会 组委会
展会咨询:庞小姐( )
已发表评论数()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VR购物产品BUY+能颠覆现有商业格局?_联商网
VR购物产品BUY+ 能颠覆现有商业格局?
  2016――被称为VR虚拟现实元年,众多的VR厂商、硬件制造商、内容开发商以及众多的VR平台在今年应运而生,把VR产品商业化已经成了大势所趋。电影、医疗、电商、服饰……这些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也纷纷涉足VR领域,企图在虚拟现实中打造一片新的天地。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每年4月1日愚人节,都会上演许多啼笑皆非的恶作剧。然而在这一天,阿里旗下的宣布将推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购物方式Buy+,似乎很认真在玩。
  Buy+通过VR技术,让你身临其境进行购物,“全世界买买买”
  据悉,淘宝的Buy+,通过VR技术打造交互式三维购物场景、“造物神计划”虚拟淘宝商品库以及虚拟世界的人与商品互动,可100%还原真实购物场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各地商场随便逛,各类商品随便挑,各样衣帽随便试,开启了“VR+网购”全新商业模式、下一代购物场景。目前淘宝计划将在4个月之后上线该功能。
  使用Buy +,即使身在国内某个城市的家中,消费者戴上VR,进入VR版淘宝,就可以选择去逛纽约第五大道,也可以选择英国复古集市,让你身临其境的购物,“全世界去买买买”。
  简单来说,消费者可以直接与虚拟世界中的人和物进行交互,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虚拟化,成为一个可以互动的商品。比如在选择一款沙发的时候,消费者再也不用因为不太确定沙发的尺寸而纠结。戴上VR眼镜,直接将这款沙发放在家里,尺寸颜色是否合适,一目了然。
  消费者还可利用带有动作捕捉的VR设备,你眼前的香蕉,书籍在buy中可以化身为架子鼓,利用这种互动形式,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拥有更多体验。除此之外,Buy +产品视频里还有一个有意思场景。Buy +能够大大加码线上商品的真实感,比如,当你去给女朋友买的时候再也不用如此尴尬,戴上VR眼镜,进入VR版淘宝,可直接查看内衣详情,甚至内衣上身效果,通过虚拟技术能拥有实体店所没有的惊喜和体验,完成一次超爽又美妙的购物体验。
  说到这里,VR到底是个什么,这么火?它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到底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VR就是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系统环境中提供可沉浸、仿真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仿真的三维环境称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其有三大特点是:
  VR虚拟现实场景是可交互的而非单向的;
  720度全景无死角3D沉浸观感,720度全景,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这样一来,配合VR头盔的陀螺仪传感器,当你的头部转动时,所观看到的画面也会同步切换场景,这就是所谓融入虚拟场景的“沉浸感”。
  沉浸感,渐渐让你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就好像自己做了一个最真实的梦一样。
  如果这么长的文字介绍你还不懂的话,那么下面这张图可以简单粗暴的向你解释什么是虚拟现实。
  一句话解释就是,带上VR眼镜,你就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结合上阿里的“败家”计划,也就是说,以后上淘宝买东西,只要你带上VR眼镜就相当于到店铺逛街了。简单的来说,阿里的这个Buy+计划,其实就是想要让人们在VR的世界里继续“买买买”。通过带上VR眼镜上淘宝平台,可以让用户获得和逛店铺一样的购物体验,在虚拟的环境中,用户会产生更强的购物欲望。所以,到时候用户在淘宝买买买剁手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装修精致的店铺,还会有能说会道的虚拟客服在旁边为你斟茶倒水,说尽好话让你放开了手脚来买买买,让你钱包不断“缩身”。
  其实VR消费级产品已经不是头一遭了。此前,苹果、索尼、三星等科技大佬相继发布VR,国内市场上,360、腾讯、阿里等巨头也有所动作。VR产业目前仍处在发展初期,应用也主要集中在游戏和直播上。但不可否认的是,VR的触角已经逐渐伸向各个领域,VR购物就是其中之一,阿里系则走得最快。
  阿里VR/AR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战略布局计划三步走,以“Buy+计划”率先切入,加速“VR+电商”全民化普及。2016年伊始,阿里在VR 领域连下三子快速卡位: 2月2日,7.935亿美元投资Magic Leap(美国AR 公司);3月17日,宣布成立VR 实验室并公布集团VR战略;4月1日,推出“Buy+计划”。
  阿里强势布局将成为全球VR产业发展的强力推进器,而Buy+计划推出有望推动VR +网购全民化普及。一是借助淘宝平台的广泛影响力(2015年活跃用户数超4亿)、网购的痛点需求特性,向消费者快速且强力地普及了VR 概念,有助于刺激VR 硬件的潜在消费以及VR 内容的延伸需求;二是这是VR 从B端体验向C端应用进阶的标志性事件,“VR+网购”为VR 产业提供新变现增长极。
  Buy+的挑战
  “Buy+计划”前所未有的优化网购体验,打开了“VR+网购”的全新商业模式,预计将成为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确实值得强烈期待,但其新商业模式充分落地仍待时间和市场进一步检验。
  专家认为,淘宝这次只是把未来的一种或者说是虚拟购物的模式,通过视频呈现出来;但是,以现有的移动技术手段和产品,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VR购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VR技术进入到产品化阶段,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1、Buy+概念片中的质地触感体验等需要进一步升级
  很重要的一点,VR发展到现在,最困难的问题之一就是交互。而淘宝“Buy+计划”视频中提到将增加五感模拟来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事实上目前除了视觉和听觉,其它几种实现起来都还比较困难。
  2、VR网购未能充分激发消费者购买配套VR产品的普适刚性需求
  淘宝“Buy+计划”视频中“下一秒将你立刻送到巴黎老佛爷”,听起来真的是很诱人。但现实却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360度街景绝非易事。现在的街景地图基本可以实现角度、位置切换,不过却不是每一个细节都有。想要还原真实街景,不仅要把每一条街道,甚至每条街道中的细节都要做出来。
  况且,视频中展示的街景还只是平面的,如果要追求效果,将来肯定要做成三维立体的,又会涉及到给众多的物体三维建模,同时还要考虑实时渲染等问题。而以现有的技术和软硬件条件,十分困难。
  3、10亿多规模级的实体商品虚拟化成本壁垒过高
  商家试水仍需要较长时间成本。淘宝“Buy+计划”视频中提到的“即时购物”,对淘宝十亿商品进行“100%还原”,就显得夸张了。
  把十亿商品都进行建模,短时间内是不太现实的事情。比如,如何让十亿真实的商品成为在虚拟环境中可以展示、触摸、试穿的虚拟商品,这就涉及到对每个物体单独三维建模的问题,这个工作量和耗费的资金成本都是十分惊人的。
  而将所有的商品模型置于VR虚拟场景之中,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将非常庞大,现有的互联网带宽恐怕也无法支持。从视频中看,每件商品感觉都能拿起来,这就需要将店铺所有的衣服、鞋子等都建模,只有每一个是独立的单元才能实现拿起、试穿等交互,这需要耗费庞大的资金。专家认为,如果要做到极为精细的话,那么成本比制作一款3D游戏还要高。如果仅仅只是买一双袜子,或者一件很普通的T恤,就要对它们逐个进行建模,这样做真的值得吗?除非有超强的技术,让建模成本极大降低。
  “Buy+”进一步颠覆现有商业格局?
  阿里巴巴虚拟现实的“Buy+”计划已经开启,在淘宝这一世界最大的电商平台上搭建VR商业生态,全力完善服务标准,并投入更多市场资源,将引领未来购物体验,虚拟现实购物和实体店市场抢战也将全面升级。
  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VR+网购”新商业模式的开辟,也并不是皆大欢喜。可以确定的是,“VR+网购”体验将更让女人坐不住了,“买买买”,“Buy+计划”让线上购物进一步蚕食实体店生意了,更深层次地颠覆现有中国乃至全球商业格局,实体店将面临史上以来的最大危机。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预测:最大的电商会成为最大的实体店的拥有者,两者会进一步加速整合!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墨守成规终将会被世界淘汰,唯有创新才会屹立商业丛林不倒。
  (信息与电脑 吴勇毅)
近期推荐课程: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
联商网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r产品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