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CUDA、opencl 还是 openacc、OpenMP、OpenACC等主流并行运算框架?

NVIDIA CUDA、AMD stream、C++ AMP、OpenCL等GPU计算框架各有什么特点?
运行效率、硬件限制,跨平台性,学习曲线以及各自前途等
按投票排序
谢邀。CUDAPros:生态系统良好,工具、教程、第三方库之类很容易找。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比较成熟,在GPGPU的API设计方面走早前面。已经被很好的探索过,被证明行之有效。效率高。Cons:只能NV的卡,或者x86的CPU。需要有NV的GPU知识才能用好。OpenCLPros:跨平台,大家都支持。可以很容易异构计算。Cons:大家都把它当作干儿子,没人认真写它的驱动。以至于速度和稳定性都很受影响。根据DWave几年前的一个报告,同个程序OpenCL的速度只有CUDA的1/3。另外OCL抽象层及比较低,以至于开发起来有点麻烦。C++ AMPPros:基于Direct compute,可以和其他C++程序完美结合。可以在各种支持D3D11的卡上执行。底层被隐藏起来了,以至于不懂GPU编程的人也可以顺利使用。Cons:正因为底层被隐藏,甚至被过分隐藏,以至于有些事情变得不那么直接。比较适合rapid prototype,需要性能细调的地方,还是用更底层的好。AMD stream没用过,不好评论。但根据AMD的驱动秉性,稳定性好不到哪去。
用过CUDA、C++ AMP,OpenCL只稍微瞄了一眼。跨平台,OpenCL 最广,操作系统(Win和Linux)和GPU(A&N)都不受限;CUDA 操作系统不受限,但是只能用于N卡;C++ AMP 只有 Windows ,但显卡不受限(只要支持 DX11)。运行效率我没测过,但隐约记得看过别人在一些文章(MSDN上的)里写的说 CUDA 最好,然后C++ AMP会稍微差一点(原文貌似是说达到和CUDA差不多的水平),OpenCL 不知道。我个人觉得写起来最方便的是 C++ AMP,包含一个头文件(amp.h),using namespace concurrency,没有什么其他初始环境设置,直接声明你需要的数据,然后直接写parallel_for_each的代码即可,和正常的C++代码写在同一个文件都没问题。然后VS就直接可以编译,也直接VS就能Debug了。C++ AMP 实际是用 DirectX 11 的Compute Shader实现的,所以AMP的运行环境在背后自动帮你设置 DirectX11的设备,生成Shader,然后运行。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 C++ AMP 只支持32位长度的数据,也就是int、float这种,如果你的数据是 short ,会需要想办法转换成int数据传入,然后在一个 thread 里算俩。当然 CUDA 起步更早,库更全,本身写起来也挺方便,目前已经支持 C++ 11 的语法了,用Nsight也可以方便的Debug。相比C++ AMP里CPU和GPU的通信都是隐式的(声明一个可以CPU访问的buffer,当kernel函数退出后,数据就会到达CPU端,可以访问。虽然也可以手动synchronize),CUDA里面需要显式调用cudaMemcpy在CPU和GPU之间传送数据,略有一点不方便,但是也可以让你自己控制时机。不过同时,CUDA可以更方便的分配存储空间,构造复杂数据结构(至于你的算法是不是有这种需求就另说了……)。就用cudaMalloc返回的在显存上的指针,在CUDA代码里就能用这些指针访存。而C++ AMP就只有一维、二维、三维的array,虽然目测耍一些技巧也不是不行,但没有CUDA那种更接近于C风格的数据更容易操纵。C++ AMP的array的[]甚至是重载的运算符,得往里面放extend(也就是维度)匹配的idx对象才行。
C++ AMP 我最近调研了一下(其实是有Linux版本的,目前还在开发中):他使用一些C++的新标准来完成HPP计算:使用lambda或者functor来实现kernel使用模板来控制参数类型使用namespace控制变量作用域使用了很多STL库OpenCL更加底层,更加通用,参数设置很复杂,kernel code是当做一个字符串在HPP程序运行的时候去编译的,是完全遵循C语言标准的,这样的话kernel code就没有办法在编译的时候进行变量检查,我看了最简单的vector add demo,是比cuda复杂的很多的,cuda提供的有Nsight 可以直接调试kernel code,OpenCL我觉得调试起来会很复杂除此之外,还有一个OpenACC,这个就和OpenMP很像,直接使用#pragma指令在串行程序的code上面补充一些逻辑,完全依赖于编译器来生成HPP代码,效率应该不好。OpenMP是一个并行多线程框架,也是使用一些预编译指令控制串行程序。使用过CUDA和C++ OpenAMP(这个我搞成OpenMP了,用过OpenMP)。 其中CUDA和OpenCL的关系很类似于DirectX和OpenGL的关系,前者cuda性能好但是闭源而且只能在NVIDIA的部分GPU上面编写代码。后者OpenCL是开放标准,对GPU的限制比较小,但是市场份额较低。OpenAMP是提供了一组C++编译的预编译指令(应该是OpenMP),可以在原来的C++代码的算法之上将循环展开,使之运行在不同的CPU之上,貌似和GPU没有关系。对CUDA了解比其他多一些,cuda提供C/C++语言的基础语法扩展,API设计易于学习,而且市场份额比较高,最新的底层也是使用CUDA实现的并行计算。CUDA可以把算法分解成不同的block和thread,在GPU之上分配出一组组的warps并发执行算法逻辑,每个线程划分可以控制一维到三维数据。内存显存控制上提供global memory shared memory控制减少内存显存交换次数,提供const memory提高GPU cache命中,基于cuda之上的矩阵运算,前缀和折半并行等等算法都可以高效的实现,并且cuda拥有丰富的第三方库和fortran和python的扩展。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和DNN模型的训练都基于cuda的高效计算。再说CUDA学习起来不是很难(其他的我不太清楚,其实 OpenAMP更简单),所以我建议题主跟我一样学cuda。
楼上说的很详细了,给题主推荐一下Wen-mei W. Hwu的;虽然他的口语听着比较心塞,但是涉及到了你所问的cuda opencl c++ amp和你没问的自己去学一下,做一下他的lab,应该比文字说明更有效果。
简单地用过OpenCL,只能说现阶段功能还不如cuda强大,比如说glm 库在cuda中可以直接调用而CL中不行,这也许更多是glm自己的问题。不过据说webcl正在开发中,没准可以和webgl合作体现出其跨平台的优势。
只用过CUDA,看楼主的需求吧。CUDA专用性强,也就是只能在N卡上跑,但是效果不错。而且有调试工具,只要模型恰当,还是很不错的。
CUDA比较好,虽然是封闭的,但是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他方式的代码写出来后除错和调优很痛苦。
请问,做过cuda.的视频解码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文化对制度的影响,等我写完这篇文章才发现这个帖子已经找不到了。。&br&&p&————————————————&/p&&p&前段时间跟老板探讨论文,他建议我把文化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因此最近看了些这方面的材料,这里就简要的记录一下。&/p&&p&首先谈一下我对文化在经济学上的理解。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范围也很宽泛,毕竟文化是和经济并列的概念,不过我认为在经济学上的文化所涉及的范围要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小的多,因为我们必须要将文化纳入到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之内。我看到过的、加上我觉得可行的在经济学中的文化概念包括:宗教(这个在西方尤其明显)、思想流派(比如儒家思想)、伦理、价值观和品质(比如中国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意识形态,此外“历史”勉强算是。经济学涉及文化较少,原因就是文化的含义太广且太虚,即使能具体到某些方面,量化又是个大问题,而且有些时候文化的影响的确还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制度经济学相对来说是对文化涉及比较多的一个流派,因为制度涉及社会和历史,而这二者又和文化关系密切。&/p&&p&在说制度经济学学之前先提一下被许多人忽视的德国历史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兴起于19世纪的德国,其观点与古典经济学截然相反,反对抽象演绎的方法,强调历史归纳的方法,否认经济学规律的普遍性,强调经济学的国家性和民族性,反对自由放任,赞成国家干预。主张通过分析各国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具体的经济政策,强调心理、道德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后来历史学派衰落了下去,但其观点传到美国后,对制度经济学的出现产生了影响。&/p&&p&在德国,随着历史学派的衰落,弗莱堡学派在20世纪开始兴起,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先前受到历史学派影响,后来对其进行了批判。弗莱堡学派日后也成为了德国当前的经济制度——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社会市场经济的另外一个理论基础是基督教社会学说,即“人”不仅仅是独立的自由的人,同时还是社会的人,这也就把经济制度的社会性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这也是德国的制度和自由资本主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有别于英美的市场经济,国家并非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制定框架条件,保证公平竞争。这样的国家“有所为”的制度安排在德国是有传统的,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丝历史学派国家干预的影子,而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会国家”的一面又可以看到基督教的身影。再往深了说,这些制度都多多少少受到黑格尔、康德、费希特等德国哲学家的影响。&/p&&p&历史学派曾和奥地利学派进行论战,后来被奥地利学派挑落马下。奥地利学派大佬哈耶克认为制度是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演化的结果,其中内部规则受到习俗、传统的影响。内在规则是指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可以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在制度,非正式的内在制度包括各种惯例和风俗习惯等。而外在规则是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而下强加于社会的正式规则。因此我们可以说,文化对内在规则、特别是非正式的内在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外在制度在设置上的重要根据就是内在制度,所以文化对制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p&&p&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人物道格拉斯-诺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历史上的经济增长,其中他把一些文化因素增加到了解释经济发展和制度演进的变量中。诺斯认为,制度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其中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自然演化形成的,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见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p&关于文化与经济增长,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在他的《增长经济学》(Aghion,
Howitt, 2009, The Economics of Growth)一书中的最后一部分专门写了一章Culture and
Development,作者认为,除了创新与资本累积、制度与结构改革,还存在第三种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就是culture and
beliefs。作者选取了两个指标来论述文化对增长的影响,一是信任,二是父母对培养孩子的“耐心”的投入。&/p&&p&再往前推,有一本关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的著作不得不提,也就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者认为新教教义是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重要原因。Max
Weber本人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同时还是社会学家,他的这本书并非严格的经济学著作,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观点成为日后诸多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例如:&/p&&p&Becker, Woessmann, 2009, Was Weber wrong? A human capital
theory of protestant economic history&/p&&p&Blum, Dudley, 2001, Relig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as Weber
right? &/p&&p&Cantoni, 2010,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Testing the Weber Hypothesis in the German Lands&/p&&p&以上几篇都是用计量方法重新验证韦伯的观点,即宗教对19世纪前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p&&p&此外,韦伯还写过另外一本书,《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The Religion of China:
Confucianism and Taoism),用来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韦伯的分析跨越中国封建社会的信仰、官僚体制、行政管理和农业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儒道文化和伦理便是深层次的原因。韦伯这本书遭到不少中国人批判,我们不讨论他的结论是否让人信服,不过韦伯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角度还是值得学习的。&/p&&p&我们可以把历史的维度扩大,将韦伯的结论推演出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即为何17、18世纪之前中国是世界强国,而自此之后就直线衰落下去;同时西欧在度过了落后的中世纪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经济快速发展,将中国甩在身后,也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还有一种说法叫“欧洲奇迹”(European
Miracle)(Jones,
E. L. (2003): The European Miracle. Environments, economie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 and Asia),或者说是“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Pomeranz,
Kenneth (2000): The great divergence. Europe, China,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p&&p&下图是公元1年到1950年主要国家GDP占世界总额的比例,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大分流”的迹象:&/p&&img src=&/3f3ed2b5f318ed699aa9_b.jp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3f3ed2b5f318ed699aa9_r.jpg&&&p&&i&来源:根据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作者自行制作&/i&&/p&&p&第一行是年份,可以看到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远超西欧主要12国的总和,但到1913年,中国已经被德国和英国赶上,所占比已经缩水到了不到9%,而西欧已超过了30%。&/p&&p&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在这里不谈资本、人才、技术的影响,只看文化。按照韦伯和桑巴特(Werner Sombart)的说法,原因在于欧洲出现的“资本主义精神”(Weber,
M Schmidt-Glintzer, Helwig (1991): Die Wirtschaftsethik der Weltreligionen 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Sombart, Werner (1969): Der moderne Kapitalismus);按照熊彼特的观点,这是“企业家精神”(Schumpeter,
Joseph (1987): Theorie der wirtschaftlichen Entwicklung. Eine Untersuchung über Unternehmersgewinn,
Kapital, Kredit, Zins und den Konjunkturzyklus.)。这里插一句,关于资本主义精神,原来邹恒甫多年前也写过相关文章,并且将“资本主义精神”和经济增长建立了模型:&/p&&p&Heng-fu Zou, 1994,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and long-run
growth&/p&&p&但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又实现了腾飞,下图同样是主要国家GDP占世界比例,从1970年到2012年:&/p&&img src=&/13b48256daff45e44f4c662f174b1cd1_b.jpg& data-rawwidth=&783&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3& data-original=&/13b48256daff45e44f4c662f174b1cd1_r.jpg&&&p&&i&来源: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作者自行绘制&/i&&/p&&p&类似的图表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关中国崛起的论文多的数不清。从文化因素来看,有人说是改革开放释放了企业家精神,有人说是中国文化的变迁,西方市场经济和自由思想的传入和资本主义精神在中国的出现,还有人认为是儒家思想,比如克鲁格曼猜测东亚经济腾飞可能是受儒家节约(导致高储蓄率)和重视教育的影响(Krugman,
Paul (2008): 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p&&p&文化对制度有影响,文化对经济增长也有影响。但说了这么多,感觉文化因素仍然是不太清楚。但我想如果把文化限定并加以转化,比如像克鲁格曼用高储蓄率代指儒家的节俭,再比如重视教育用教育的资金投入作为指标,进而表示人力资本的投入,或者用距德国维滕贝格(Wittenberg,德国城市,1517年马丁路德在这里发动宗教改革,德国新教发源地)的距离,来表示新教的影响,这样文化也许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经济学的分析当中。当然,量化文化要素是个技术活,不仅要熟悉计量,还要对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说到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香港科技大学的龚启圣教授(James
Kung),虽然他的研究领域并非直接涉及经济增长,但他在量化文化因素上的方法很值得借鉴,例如他用各地的孔庙数量和烈女的数量来度量清朝时期儒家在各地的影响程度(Kung,
Ma, 2014, Can cultural norms reduce conflicts Confucianism and peasant
rebellions in Qing China),他的分析方法给了我不少启发。&/p&&p&最后必须要承认的是,影响经济增长最最基本的要素当然还是实际投入,包括资本、人力,还有技术创新,资本积累等,相比于这些,文化的影响只能是次要的。虽然影响小,但也不可无视它的存在,毕竟我们完善模型不就是为了让它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嘛,所以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巧妙的量化文化的方法涌现出来。&/p&&p&我在这个领域涉猎时间不长,不免挂一漏万,还请谅解。各位有什么好的文章和观点也可以分享一下。&/p&
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文化对制度的影响,等我写完这篇文章才发现这个帖子已经找不到了。。————————————————前段时间跟老板探讨论文,他建议我把文化因素的影响考虑进去,因此最近看了些这方面的材料,这里就简要的记录一下。首先谈一…
这篇文章是我在两个月前写的,截取了吴清源先生一生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时还没想到吴清源先生这么快就仙逝了。重新放在这里,聊表对先生的敬意吧。&br&&br&&b&两个故事,一段棋史&/b&&br&&br&&p&一、世纪之战&/p&&p&
1933年10月,已经60岁的本因坊秀哉名人重新坐在了棋盘前,在此之前,他已经有十年没有参加正式决赛了。说起本因坊秀哉这个名字,在当时的日本可是家喻户晓。“本因坊”是当时日本的围棋名门,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能继承“本因坊”的称号。而“名人”的称号,除了棋力之外,更需要在 当时的棋坛有足够的威信和号召力才能够获得,可以说相当于围棋界的武林盟主。当时的本因坊秀哉可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日本围棋第一人。而此时正坐在他对面与他对弈的,却是一个19岁的中国少年,他的名字叫做吴清源。&/p&&p&
这位吴少侠 虽然只有19岁,但是却成名已久,十几岁的时候吴清源就已经凭借着高超的棋技,在段祺瑞府上下棋养活家人。后来名声在外的他选择了去日本学棋,在全面的学习了一段时间日本的围棋技艺之后,更是一鸣惊人,与木谷实一同研究出了轰动日本棋坛的“新布局”。“新布局”针对几百年来日本围棋过分重视边角实地的观点,提出了从整局棋的角度来进行布局,为当时的日本棋坛送来一股清风。风头正劲的吴清源,正是在此时遇上了棋坛名宿本因坊秀哉,新旧两种流派的冲突都将在这盘棋中爆发,因此这盘棋被后世称为世纪之战。&/p&&p&
作为晚辈的吴清源执黑,第一手就下在了三三的位置。江户时代的本因坊道策将三三称为“鬼门”,是禁着。虽然后来这着被禁的原因已经没人记得了,但是这一规矩还在本因坊一门中流传。如果哪个弟子下在了三三的位置,就要被逐出师门。在这场对局中,吴清源从第一手就向传统发起了挑战。紧接下来的第二手下在了“星”,第三手下在了“天元”,均是前人所没有用过的“怪招”。这三手连下,意义却各不相同,连在一起将整个棋盘分为两半,瞬时就占据了棋盘上的主动。秀哉名人虽然棋力深厚,但是面对这种全新的开局却只能疲于应付,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更是时不时祭出“打挂”的大旗。&/p&&p&
“打挂”,其实就是暂停,这是只有秀哉名人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才能使用的绝招。当棋路陷入困境的时候,他就可以随时“打挂”。本来双方各用时十三个小时的棋局,最后下了三个半月,期间秀哉名人共叫了十三次打挂。打挂期间,本因坊门下也一直没闲着,几十位高手一直在不断地研究两人的棋局。所以吴清源下这盘棋,其实是在以一人之力对阵整个本因坊流派。&/p&&p&
吴清源场面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第159手,棋盘的整个左下角基本已经全在他的控制之下。秀哉名人如果不想办法破解的话,最后肯定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这时他又叫了一次“打挂”,而这次“打挂”回来,秀哉名人的第160手,下出了整盘棋的点睛之笔。秀哉名人这手棋,没有选择稳固自己已有的势力,也没有选择抢占空白的区域。而是一子白棋孤军深入,直接打入了黑棋势力最盛的左下角腹地之中。常人来下这一手肯定没几步就会被黑棋消化吸收,但是秀哉名人却凭借着这颗打入黑棋内部的钉子,生生从内部瓦解了黑棋在左下角经营许久的优势地盘。这一手棋最终改变了整盘棋的走向,以两目半的微弱优势赢得了这场世纪之战。不过据后来坊间流传,这第160手其实不是秀哉名人想出来的,而是在“打挂”期间,由座下弟子前田陈尔想出来的。不过本因坊一派最终没有承认这件事,毕竟承认了的话就显得胜之不武。不过棋局已经结束,输赢再也无法更改了。&/p&&p&
棋局结束之后,曾有人问吴清源,秀哉名人那手棋是否真的就那么厉害,仅一手就将整场的优势翻转过来?吴清源笑笑说:“还是输了好”。按照吴清源晚年回忆录的说法,其实当时那一手只是刚刚扳回了白棋的局势,他还是有方法最终赢棋的,但是最终他却选择了以微弱的劣势输掉了这盘棋,这其实就是棋盘之外的智慧了。下这盘棋的时候离九一八事变只过去了两年,整个日本仿佛是一辆被军国主义驾驶着的高速行驶的列车。吴清源一个中国毛头小子竟然可以挑战日本的围棋大师,在当时很多日本右翼人士看来可以说是一种羞辱。尤其他还使用这种“离经叛道”的新布局一度将秀哉名人逼入苦战,如果真的赢了整盘棋的话,可能将来吴清源在日本也无法立足了吧。&/p&&br&&br&&p&二、兄弟相争&/p&&p&
第二个故事,还要从本因坊秀哉名人说起。本来就年事已高的秀哉名人,在那次世纪对决五年之后,终于选择了退役,同时他也将捐出已经在自己一派中流传了几百年的“本因坊”的称号。秀哉名人的退役成为了当时日本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谁能在退役仪式上与秀哉名人下最后一局棋,谁就相当于继承了秀哉名人的衣钵,成为日本的棋坛领袖。这样的荣誉最后落在了青年棋手木谷实的身上,当然他也不负众望,最终赢了秀哉名人,成为了名誉上的日本围棋第一人。然而当时的人们显然还没有忘记五年前那个一度将秀哉名人逼入苦战的少年
,再加上吴清源这些年在日本的棋坛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提升,所以“到底谁是日本围棋第一人”的问题引起了当时日本社会的热烈争论。于是读卖新闻在这时候向二人发起了“升降十番棋”的对局邀请,因为下棋的地点是在镰仓,于是这场对决又叫做“镰仓十番棋”。&/p&&p&
所谓“升降十番棋”,就是两个棋手通过下十局棋来决定两者的高低,先赢六场的的获胜。这种对局在中国的明清时代和日本都曾经十分流行。下十番棋不仅非常耗费棋手的精力,而且还关乎棋手的荣誉,因为在“升降十番棋”中,存在一个叫做“降格”的概念。如果谁先输了4局,就要被“降格”,失去平等对局的资格。一旦被“降格”,那以后在棋坛的地位将永远比那个人低一格。所以这场“升降十番棋”争夺的不仅是最终的输赢,更是二人在日本棋坛的地位高低。&/p&&p&
吴清源与木谷实其实是老相识了,在他刚来日本的时候曾经与当时还只有四段的木谷实下过一场有意思的模仿棋。当时木谷实有个外号叫“怪童丸”,是日本年轻一代中棋力最强的一位。吴清源自觉很难赢,于是耍了一招小聪明,与木谷实下起了模仿棋。所谓模仿棋就是完全按照对方的下法下棋,每一手都走在与对方上一手中心对称的位置上。当时吴清源执黑先手,这样下下去肯定会赢。不过局势大优的吴清源在中场停止了模仿,被木谷实打了个翻盘。再后来,两位棋坛新人一同开创了引领时代浪潮的新布局法,共同成为了日本棋坛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p&&p&
这一场“升降十番棋”被日本社会寄予了很大希望,作为特别对局,比赛时间定的特别的长,一局棋要下三天。木谷实的棋走的是稳健的风格,于是在应对吴清源自由多变的棋风的时候显得有些艰难,长考接着长考。结果在中盘厮杀的时候,木谷实因为脑贫血,在下出一步后“砰”地一下晕倒了。此前由于木谷实多次长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他所剩的下棋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此时的吴清源也开始长考,通过自己的长考来给木谷实修养的时间。然而这一行为却被当时的媒体解读为冷酷无情,并以《木谷氏鼻血!吴氏视而不见继续长考》这样具有歪曲意味的标题进行了报道。&/p&&p&
这次十番棋发生在1939年,日本已经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整个日本社会对中国人都是充满敌意的。这篇报道更是火上浇油,给当时吴清源的生活带了极大的困扰。除了如暴风雨般的抗议,还经常有人往他家里扔石头,甚至有人对他发出了生命威胁。而与此同时,吴清源在国内的名声也在这个时候降到最低点,上海的街头经常可见贴有“打倒大汉奸吴清源”的海报。这次吴清源也曾想过退却,不如索性输了这场棋。但是他的老师瀬越先生站了出来,对他说:“作为棋手,死在棋盘上可以说是死得其所。”坚定了吴清源将这场棋下完的决心。
重新回到棋盘前的木谷实剃了一个光头出现在公众面前,展示了拼搏到底的决心。而此时的吴清源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下好每一步棋。抛却一切杂念的二人在棋盘上展开了你来我往的厮杀,整个十番棋的过程惊险无比,被称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但是最终还是吴清源棋力更胜一筹,以六比四赢下了这场十番棋。&/p&&p&
以这场十番棋为开端,日本棋坛迎来了“吴清源时代”。在这之后的二十年里,吴清源以一人之力,先后在十场十番棋中打败了当时日本棋坛的所有一流高手,并将所有人都打到降格,成为当之无愧的棋坛第一人,被誉为“昭和棋圣”。&/p&&p&
木谷实在这之后则将重心转向了对弟子的培养,木谷一门在日后成为了整个日本棋坛的中流砥柱,在各种比赛中多次斩获冠军。在吴清源退役之后的名人战、本因坊战上,都是木谷实的弟子轮流坐庄,棋圣的名号也大多是让木谷门下拿去。在培养弟子方面,吴清源倒是输给了木谷实。&/p&&br&======================关于评论里面的一些问题============================&br&&p&有人说吴清源临阵投敌,大节有亏。我觉得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虽然敬仰先生,也不能在这里替他辩解。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吴清源的所作所为对围棋,乃至整个中日关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战争毕竟不是常态,中日也不可能彻底拼出个你死我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永恒的。吴先生为日本社会带来了一股来自中国的清风,让当时暴戾的日本社会,认识到中国人并不是他
们可以随意欺负的。&/p&&p&吴清源的自传中多次提到自己毕生都在追求中日友好,这也确实是他这样生存在夹缝中的人真切的梦想。围棋,艺术,文化……这些东西在战争年代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纵使他打遍日本无敌手,依然无法阻止日军在中国的烧杀掳掠。&/p&&p&吴清源是在除了围棋的其他领域都不怎么在行的人,十几岁的时候把段祺瑞杀的片甲不留还伸手要钱,气的段祺瑞一天没出门。战后被邪教洗脑东奔西跑过了好几年流浪生活。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棋力下降,被台湾政府的特工说“要你这样的人也没用”,然后傻乎乎做了十几年没有国籍的人。&/p&&p&其实吴清源所要求的只是一张棋盘,什么国恨家仇都不如眼前的一局棋重要,为棋而生,为棋而痴,为棋而活。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他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p&
这篇文章是我在两个月前写的,截取了吴清源先生一生中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时还没想到吴清源先生这么快就仙逝了。重新放在这里,聊表对先生的敬意吧。两个故事,一段棋史一、世纪之战 1933年10月,已经60岁的本因坊秀哉名人重新坐在了棋盘前,在此之前,…
&p&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觉得无论是土木专业的还是普通民众,对建筑学都有很多误解,所以觉得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何况,&b&退一万步来说,决定建筑外观的人是建筑师,而不是结构工程师,这个问题还是由内行回答比较靠谱。&u&注意:结尾处有彩蛋~&/u&&/b&&/p&&br&&p&&b&&u&首先,我们要解决什么叫“奇奇怪怪”的建筑&/u&&/b&&/p&&br&&p&为了好让普通人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从&b&“奇奇怪怪”的绘画&/b&说起。&/p&&br&&p&&b&任何艺术或设计上的理论发展,其实都是和人类科技的进步结合在一起的。&/b&&/p&&br&&p&在古代,绘画主要的功能是:记录。&/p&&p&比如:记录狩猎&br&&/p&&img src=&/a88d7eb2de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7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比如:丧葬&/p&&img src=&/1eb8c8e1bb7ce74e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1eb8c8e1bb7ce74e_r.jpg&&&br&&p&后来人类发现了黑白灰的光影理论,于是学会了在平面的物体上打上光影,使其看起来更立体,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绘画:&/p&&br&&img src=&/9942fedaa84a7f9bf43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p&再后来,数学家们发现了透视理论,于是画家们第一次真正得以在平面上正确表达人眼的视觉效果。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绘画:&/p&&p&&img src=&/82af1bcb98dd7e1cec6d2617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2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最后的晚餐》透视分析&/p&&img src=&/d10a7faf68e627ac05b7c655893ebaee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d10a7faf68e627ac05b7c655893ebaee_r.jpg&&&br&&img src=&/17f310c3becc64dda14b3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17f310c3becc64dda14b3_r.jpg&&&br&&p&&b&文艺复兴后,画家笔下的作品越来越逼真,但是到了&/b&&b&1839&/b&&b&年,这货出现了:&/b&&/p&&img src=&/0b79ca19e6aaac583e89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0b79ca19e6aaac583e89_r.jpg&&&br&&p&没错,就是达盖尔和他的摄影术,从此&b&绘画在像不像这个问题上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就算你画的再像,也不可能超过照相机。&/b&&/p&&br&&p&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b&一个不以逼真为目的绘画风格出现了,这就是印象派。&/b&&/p&&p&&img src=&/84728afad61af5a25e1e99fe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6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84728afad61af5a25e1e99fe_r.jpg&&梵高 夜间咖啡厅 1888年 &/p&&br&&p&&b&印象派根本不追求透视的准确,笔触的细腻或者用色的准确,绘画回归到表达人的情感和被写意的对象最突出的特点上。再后来,干脆连写意的对象都不需要了,只要是美的,或者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就能成为一幅美的作品。&/b&&/p&&br&&p&于是出现了这货:&/p&&p&&img src=&/6a5e163badd880e34bca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a5e163badd880e34bca2_r.jpg&&康定斯基 哥萨克士兵 1911年&/p&&br&&p&&b&对于绘画专业的人来讲,康定斯基的东西已经算老古董了,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国人仍旧觉得这个太前卫了,超出了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原因是:长期美学教育的缺失,使国人审美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对新事物的宽容度也非常的低。在国外很多人眼里已经非常平常的东西,在国人眼里成为了“奇奇怪怪”的东西。你觉得奇怪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土鳖。&/b&&/p&&br&&p&&b&&u&好了,我们回到什么叫“奇奇怪怪”的建筑。&/u&&/b&&/p&&br&&p&开始的时候,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遮风避雨,建筑技术也是从怎么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稳定的结构,最大的使用空间开始的。&/p&&img src=&/05fa2b7a592de688d7bd64f44fa41c51_b.jpg& data-rawwidth=&546& data-rawheight=&2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6& data-original=&/05fa2b7a592de688d7bd64f44fa41c51_r.jpg&&&p&茅屋复原 爱尔兰 约1万年前&/p&&br&&p&后来人们发现力可以通过 屋顶——梁——柱子 的顺序来传递,而铁器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大规模雕琢石料成为可能,大体量的建筑得以出现,于是出现了这货:&/p&&p&&img src=&/69d3192aebc717b5d7a913d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69d3192aebc717b5d7a913d_r.jpg&&雅典卫城 希腊 BC580年 &/p&&br&&p&罗马人接过西方发展的接力棒后,因为罗马盛产火山灰,于是有了最早的&b&混凝土&/b&,于是得以在不需要采集大块石料的情况下,只用砖就能得到大跨度的建筑:&/p&&img src=&/addcd9aed8f5b6b170f4f94bbba845ac_b.jpg& data-rawwidth=&309& data-rawheight=&4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9&&&p&万神殿墙体剖面 罗马 BC25年 &/p&&br&&img src=&/6d128dc9895aca9b43fec1f4b3ef425f_b.jpg& data-rawwidth=&308& data-rawheight=&3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p&万神殿内部大跨度空间,可以看到已经&b&不需要希腊式建筑内部密密麻麻的柱阵。&/b&&/p&&br&&p&再后来罗马被蛮族灭亡,哥特式建筑开始成为西方的主流。由于没有火山灰,混凝土已经无法大规模运用。这个时候工程师们发明了哥特式拱,使得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p&&p&&img src=&/d0b8976f_b.jpg& data-rawwidth=&216& data-rawheight=&3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6&&&br&&img src=&/6ed7814dfc562b48dab5_b.jpg& data-rawwidth=&331& data-rawheight=&36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1&&亚眠大教堂尖拱和飞扶壁 法国 1220年 &/p&&br&&p&工业革命后,玻璃和钢铁从工厂中大规模的被制造出来,于是西方出现了真正的工业建筑,比如说这货:&/p&&p&&img src=&/5ebf4aaaa2285_b.jp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3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5ebf4aaaa2285_r.jpg&&水晶宫 英国 1851年 &/p&&br&&p&从水晶宫到埃菲尔铁塔,西方世界经历过了黄金时代,一切都如此美好。&b&但是随着1913年和1945年的两次世界大战,西方文明被彻底打成一片焦土。&/b&尤其是二战中发展处战略空袭后,除了巴黎之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城市都一片焦土,伦敦,柏林,德累斯顿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都不复存在。&/p&&br&&p&&b&而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钢筋混凝土工艺恰恰因为城市大规模的快速重建而有了发挥的空间。这个时候,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出现了,就是这货:&/b&&/p&&p&&img src=&/fe79beb621fa398d435fcd_b.jpg& data-rawwidth=&265& data-rawheight=&3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5&&勒·柯布西耶 法国 1887年-1965年 &/p&&br&&p&柯布西耶的作品非常多样,因为从事建筑设计的时间很久,所以他早年和晚年的理论矛盾点也很多,但是最主要的理论是:&b&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b&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缔造者之一,他认为&b&建筑就是居住的机器。同时尝试用最集约的建筑材料创造美观,实用,大方的建筑空间,崇尚承重结构(也就是柱子,梁和楼板),和维护结构(也就是墙)相分离。&/b&在他的概念里,建筑本质应该是这样:&/p&&img src=&/0fddaefa7f3aac3cdf6eb_b.jpg& data-rawwidth=&463& data-rawheight=&4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3& data-original=&/0fddaefa7f3aac3cdf6eb_r.jpg&&&br&&p&于是,现代建筑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p&&p&&img src=&/9837dcf5192bad6d9a5113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9837dcf5192bad6d9a5113_r.jpg&&马赛公寓 柯布西耶 1952年 &/p&&br&&p&于是整个20世纪的建筑就越来越简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也越来越通透,采光和通风也越来越好。&/p&&p&&img src=&/50ae3f8a20c392fa725a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0ae3f8a20c392fa725a_r.jpg&&包豪斯校舍 W.格罗皮乌斯 1926年 &/p&&br&&p&&img src=&/4fd6b2f1ebdcb65e3d25f3ddd102874b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4fd6b2f1ebdcb65e3d25f3ddd102874b_r.jpg&&史密斯住宅 理查德·迈耶 1965年 &/p&&br&&p&&img src=&/1da5df0ad59f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5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希格拉姆大厦 密斯·凡德罗 1954年 &/p&&br&&p&&b&而就在这个时候,这货出现了:&/b&&/p&&p&&img src=&/7b7f1e066d074b47bb33_b.jp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7b7f1e066d074b47bb33_r.jpg&&没错,就是&b&计算机!和随计算机技术一起发展产生的&/b&&b&CAD&/b&&b&——&/b&&b&Computer Aided Design&/b&&/p&&br&&p&&b&很多人问,这和“奇奇怪怪”的建筑有什么关系?&/b&&/p&&br&&p&现在我们看一下CAD出现之前的汽车:&/p&&p&&img src=&/b450fafbce6b9ca1df28d8e9a826c70a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b450fafbce6b9ca1df28d8e9a826c70a_r.jpg&&卡罗拉 1979年 &/p&&br&&p&&img src=&/b26a4d9490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b26a4d9490_r.jpg&&卡罗拉 2014年 &/p&&br&&p&答案是:&b&曲面化了&/b&...&/p&&br&&p&在CAD出现之前,建筑也是一样,因为建筑史都是拿尺子绘图,而施工方也是拿图纸施工,所以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横平竖直的!而结构工程师在演算建筑的结构时,也是一根柱子一根梁的来进行结构验算。&b&但是计算机出现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首先,曲线,直线和折线没有任何区别。结构师同样也是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验算,而在电脑里,一根曲面的梁和一根矩形的量工作量是一样的!从施工来看,西方建筑大部分采用钢结构,所有的梁柱都是在工厂中生产好再拿到工地组装的。对于一个有数控机床的工厂来说,一根曲面的构件和一个矩形的构件也没有区别!&/b&&/p&&br&&p&&b&不是说曲面的东西就是好的,而是不一定是横平竖直给设计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这就和绘画一样,科技推动设计理论的发展。&/b&&/p&&br&&p&&b&而进入21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u&1.千篇一律的建筑形态,使建筑除了用粗暴的体积感或者高度以外,没有办法找到独特性(说白了就是大家如果站在一个办公楼下拍张照片,没人能猜到你在哪个城市)。2.承重结构,维护结构,和建筑室内装饰分开设计,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3.横平竖直的建筑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最优解,比如风阻或者声学设计,毕竟大自然中没有直线。4.过分对建筑功能合理性的强调使建筑设计进入了教条主义,而现代人对精神层面的诉求没办法得到满足。&/u&&/b&&/p&&br&&p&&b&于是,21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出现了,他就是雷姆·库哈斯,没错,就是设计CCTV那个...而由他带来的,是21世纪建筑学的核心风格: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vism&/b&&/p&&br&&p&&b&所谓解构主义,就是打破一切的建筑构件,通过CAD将其重组,使其在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给人与空间的愉悦感。&/b&&/p&&p&&img src=&/fc20e4da65a_b.jpg& data-rawwidth=&1189& data-rawheight=&9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9& data-original=&/fc20e4da65a_r.jpg&&CCTV抗震模型,外部窗的分割完全由抗震模型决定,也就是在&b&电脑算出来之前,建筑师根本不知道窗会开成什么样,在外立面上,结构和开窗被打散重构了。&/b&&/p&&br&&p&&img src=&/ff92e315d24ce5d9491ce5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ff92e315d24ce5d9491ce5_r.jpg&&普尔塔美国酒店 扎哈·哈迪德 2013年 &/p&&br&&p&&b&在解构主义建筑中,你无法分清哪里是墙,哪里是柱子,哪里是天花板,甚至没办法分清哪里是家具,哪里是窗,哪里是灯…所有的建筑元素都被打散后在CAD中重组,并互相融合&/b&。&/p&&p&&img src=&/ae409e499b951cec561c04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ae409e499b951cec561c04_r.jpg&&广州大剧院 扎哈·哈迪德 2010年 &/p&&br&&p&&img src=&/cf746b46a9dceaaab68c4a5c939c9df5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cf746b46a9dceaaab68c4a5c939c9df5_r.jpg&&&b&当然解构主义带来的好处是,完全基于声学建模生成的内部空间模型,可以让音质最优化。&/b&&/p&&br&&p&&img src=&/6ca19854f3eefcef283b3974cfd38ae0_b.jp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6ca19854f3eefcef283b3974cfd38ae0_r.jpg&&古根海姆博物馆 弗兰克·盖里 西班牙 &/p&&br&&p&古根海姆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p&&br&&p&&img src=&/85c050c1bb2cbdfa546efb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85c050c1bb2cbdfa546efb_r.jpg&&悉尼歌剧院 约恩·伍重 澳大利亚 &/p&&br&&p&一个在没有用到CAD的解构主义建筑,建筑技术的奇迹,我猜当时的结构工程师应该算死在办公桌上。悉尼歌剧院刚建成的时候,预算超标3倍,刚建成的时候完全无法被世人接受。后来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200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p&&br&&p&&b&&u&建筑未来会是什么样?&/u&&/b&&/p&&br&&p&在重复一句话:&b&设计理论的发展总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的。&/b&稍微敏感一点的建筑师都主义到,这货有可能可以改变一切:&/p&&p&&img src=&/bf58fc7ed0bd9b1e5afcf04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bf58fc7ed0bd9b1e5afcf04_r.jpg&&没错,就是3D-Printing! &/p&&br&&p&&b&在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有可能完全媒体化。建筑师的工作必定越来越直观化,因为3D打印软件会立刻告诉设计师建筑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预算。而结构工程师会失业,因为他们的工作已经完全被电脑代替。甚至客户可以完全不经过建筑师,直接建造自己想要的房子。所以现在的一楼请珍惜现在的时光~ 到那时,这种建筑变得完全可行:&/b&&/p&&p&&img src=&/d86f21152aa9eee247cc19b39455eea3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86f21152aa9eee247cc19b39455eea3_r.jpg&&更好的空间体验,更舒适的使用感受,更集约的材料运用,更多的可能性… &/p&&br&&p&写到最后,我想说的是:&b&“奇奇怪怪”的建筑中,&u&也有设计成功的和设计失败的,也有美的和丑的,但是人类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脚步不会停止&/u&。随着以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的手法必定变得更为非线性,更“奇奇怪怪”。因为科技的进步,一定会推动设计理论的进步!&/b&&/p&&br&&p&&b&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直追的新兴国家,请不要由于个人的喜好而羁绊了她前进的脚步。。。&/b&&/p&&br&&p&&strong&---------------------------------------------------------------------------------------------------------------------------------&/strong&&/p&&br&&p&鉴于很多回复者都对为了追求先进而牺牲造价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答主决定再加一段。&/p&&p&&u&&strong&本来答主觉得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商品,造价和售价都是收市场供求决定的,这个问题本身是不需要去解释的。&/strong&&/u&很多回复者的问题大概等同于:开辆捷达你就可以代步,为什么你要追求开奥迪或者保时捷一样。更有甚至还提出农村还有那么多人住不上房子等等这么天真的问题...&strong&没错,新建筑本身就是以资本作为基础的。无论是地标建筑,还是大剧院这类的文化建筑,本身就是为了社会精英服务的。试问一个房子都住不起的人,会买票进大剧院看歌剧吗?会在城市中心租个办公楼开公司吗?这本身和建筑无关...&/strong&&/p&&br&&p&作为一个消费者,如果是这样的新房,你会买吗?&/p&&img src=&/ef8be7798dacc8c80bf9f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f8be7798dacc8c80bf9ff_r.jpg&&&p&绝对的集约化设计,材料绝对最省,造价绝对最低...&/p&&br&&p&&strong&其实大部分卖得好的住宅楼都是这样的:&/strong&&/p&&img src=&/fc6888a1fff6fa6c8d80e4fb5e3fc19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c6888a1fff6fa6c8d80e4fb5e3fc190_r.jpg&&&p&或者这样的:&/p&&img src=&/cbdcf30bda4f9eb0307c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bdcf30bda4f9eb0307ca_r.jpg&&&p&&strong&实际上在装饰主义盛行的天朝,很多住宅都大量使用石材比如上图,或使用大量的装饰构件,比如下图。而石材的做法大部分都是干挂法,其实是这样的:&/strong&&/p&&img src=&/45ff40e6bd1e3e3cf5a64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45ff40e6bd1e3e3cf5a644_r.jpg&&&p&&strong&工人先在混凝土外做好防水和保温,再搭上钢骨架&/strong&&/p&&img src=&/c80caf57f0cc8b67e829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p&&strong&最后再把石材上打上钉子,焊接在钢骨架上&/strong&&/p&&br&&p&&strong&&u&所以你们真以为这些最普通的住宅项目就比新锐建筑省钢材?况且石材本身也是很贵重的建材。&/u&&/strong&&/p&&br&&p&&strong&&u&最搞笑的事情是:排名第一的答案很推崇的这栋楼:&/u&&/strong&&/p&&img src=&/2fc4f51d923cf1e766566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strong&&u&这玩意儿建筑面积42.7万平米,投资是240亿人民币。&/u&&/strong&&/p&&p&&strong&&u&&a href=&///?target=http%3A///news//2304683.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第一高楼总投资240亿 将于2016年底封顶&i class=&icon-external&&&/i&&/a&&/u&&/strong&&/p&&p&&strong&&u&而CCTV建筑面积是55万平米,算上拆迁款,算上CCTV昂贵的设备费,总投资是200亿人民币&/u&&/strong&&/p&&p&&strong&&u&&a href=&///?target=http%3A///view/1320056.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i class=&icon-external&&&/i&&/a&&/u&&/strong&&/p&&br&&strong&&u&然后我就呵呵了~&/u&&/strong&&br&&br&&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r&&br&&strong&彩蛋:最后想问问庙堂之上的各位大人们,这算不算“奇奇怪怪”~&/strong&&br&&img src=&/f09abcea18adf6e5d252d7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f09abcea18adf6e5d252d7_r.jpg&&
看到排名第一的答案,觉得无论是土木专业的还是普通民众,对建筑学都有很多误解,所以觉得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何况,退一万步来说,决定建筑外观的人是建筑师,而不是结构工程师,这个问题还是由内行回答比较靠谱。注意:结尾处有彩蛋~首先,我们要解决什…
&img src=&/92419dec7b581fedf554f81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92419dec7b581fedf554f81_r.jpg&&&img src=&/9ed512ee5cb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9ed512ee5cb_r.jpg&&&img src=&/c55efde0faac9fe1cbdb2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c55efde0faac9fe1cbdb2_r.jpg&&&img src=&/14e69d1ceea214afbb47751_b.jpg& data-rawwidth=&2708& data-rawheight=&2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08& data-original=&/14e69d1ceea214afbb47751_r.jpg&&&img src=&/0acd16e9c09ebd6a5f121c3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acd16e9c09ebd6a5f121c3_r.jpg&&&img src=&/bdbd2c0108ba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dbd2c0108ba_r.jpg&&&img src=&/cb5382c72bbcba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cb5382c72bbcba_r.jpg&&&br&&img src=&/2ed99be79c8cc520f98f066fa5da8057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ed99be79c8cc520f98f066fa5da8057_r.jpg&&&img src=&/ad2b15eca9dcffa4bef4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ad2b15eca9dcffa4bef4f_r.jpg&&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encl cud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