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为保持牙齿健康 最好健康,你最好停止工作

2014外研版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外研版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如今人们保持健康是不是很难,为什么|?工作压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如何解决.最好给几篇150字左右的作文,要好一点的,我不会写,应付考试作业 .谢谢英语作文带翻译
你好,其实并不难,只要您每天合理的饮食,不管遇到任何的问题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任何问题都会迎韧而解的,同时平时经常性的做一些有氧运动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戴毓欣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上班族准妈妈如何顺利度过孕期
当准妈妈们刚刚得知一个小生命在自己体内孕育的时候,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憧憬,期望能顺利平安的度过十月怀胎,也一定不愿意做任何有可能伤害到宝宝的事。因此作为上班族的准妈妈,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回避可能对胎儿造成危害的工作或场所。
应回避哪些工作岗位
孕期中,一些工作岗位不适宜怀孕的女性,有可能对胎儿和妈妈本身产生伤害,应该暂时转岗回避。
1.&&&&&&&& 有受放射线辐射危险的工作,如医院的放射科,单位的计算机房等。因为X射线对孕早期的影响最大,会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或畸形。
2.&&&&&&&& 接触刺激性物质或有毒化学物品及药品的工作:如油漆工、农药厂、石油化工厂的工人、施撒农药的农民,接触特殊医用药品的药剂医师等。这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刺激性气体被孕妇吸入体内,会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
3.&&&&&&&& 接触动物的工作:动物常携带有病菌,可通过孕妇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猫携带的弓形体病菌可以侵入胎儿的中枢神经,形成脑积水、无脑儿或出现视网膜异常。
4.&&&&&&&& 接触传染病人的工作;高温、高噪音环境的工作。如果孕期的抵抗力很低,当孕妇接触到传染病毒时有可能被感染,从而导致胎儿畸形。
5.&&&&&&&& 需频繁做上下攀高、弯腰下蹲、推拉提拽、扭曲旋转等动作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伴随着摔伤的危险因素,会引起流产及早产。伴有强烈的全身和局部震动的工作:如汽车售票员。高强度的流水线工作,过度的疲劳也会导致流产。
6.&&&&&&&& 野外作业或单独一人的工作:发生意外时,无条件抢救、无人相助。
孕期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怀孕后,准妈妈们常常感到体力不支,对于有正常工作的女性,需要休息和正常上班的矛盾就让上班族的准妈妈们颇为烦恼。时常担心自己能否再胜任原来的工作,又怕休息不充分影响胎儿健康成长,这些都可能引起一些心理上的变化,进而更觉得工作压力倍增。其实除了上述特殊职业的女性,在孕期需要调换工作外,其他的多是由于心理压力造成的。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适当地减少工作量,孕期女性可以是照常工作的。由于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孕妇可以得到身心两方面的调剂,更利于健康。当然怀孕毕竟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工作,应该尽早告诉单位领导,以免影响单位整体的工作安排,也便于得到同事的理解和体谅。
准妈妈如何舒服的工作
首先工作中注意不可参加过重过于劳累的工作,孕妇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调整,一旦感觉累了,便要及时休息。在工休时间,可以吃一点水果或点心,并到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中午吃完饭以后,要尽可能睡上一会儿,即使完全没有条件,也要在桌上趴一会儿。上下班时,要注意保暖以防。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挤公共汽车,以免人多时撞到腹部。离家较近的孕妇,尽量步行上班。
许多怀孕早期的女性都有妊娠反应,每天工作时可能会突然感到要吐,然后就拼命往卫生间跑。这也许会防碍怀孕期的正常工作,那么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到时就不会那么狼狈了。呕吐通常会在怀孕三个月时终止,现在需要你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有弹性的时间计划表,根据实际情况估计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对工作做出实事求是的承诺,尽量把工作安排好。可以准备一些话梅等生津的小吃,尽可能减少不适的程度。另外在工休期间尽可能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随身带好手绢、纸巾和塑料带,以备不时之需。早上必须吃早饭,会减少恶心等不适反应。如果妊娠反应过于剧烈,不妨请几天短假在家休息。
进入孕中期后,准妈妈们的不适反应逐渐减少,食量大增。这时体重在稳定增加,这时孕妇的行动已经相对笨拙了,随着子宫的增大,身体的重心也发生转移,为了保持平衡,你不得不挺起肚子走路。这时就不能再穿高跟鞋,防止滑倒、跌撞而发生意外。孕中期的工作对孕妇和胎儿不会有多大影响。所以,只要注意工作间隙能适当休息一下,不要干长时间站立或一个姿势坐着的工作就可以了。从怀孕7个月开始,孕妇就不应再值夜班。如果你所在的单位仍安排你值夜班,可以说明情况,征得理解,不要勉强从事。
孕晚期的准妈妈们可能已经觉得活动越来越不方便了,腿有时会肿起来,肚子越来越大,这是充分的休息最为关键,如果不是容易劳累的工作,照常上班一般对于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一旦觉得劳累,便需停下来休息。即使中午不回家,也要躺下来睡个午觉。
何时应当停止工作
每年都有许多职业妇女怀孕,所以你不是孤家寡人。有些孕妇会坚持工作到分娩前一天,而有的孕妇很早就在家休产假调养,这要根据个体差异分别对待,主要根据工作性质和个人身体状况决定。
当然,如果出现早产、妊娠疾病等异常情况,医生建议休息或住院监护时,孕妇应绝对服从医生的指挥而停止工作。
职场准妈妈的小诀窍
怀孕期你对工作环境做一些简单的布置,就可以舒适地工作了,每一点微小的变化都会给你带来一天的好心情,试试看吧:)
1、& 把脚放舒服,可以在办公桌底下放个鞋盒作搁脚凳,并放双拖鞋。
2、& 穿舒适的鞋,可以选择适合孕妇的长袜或紧身衣。
3、& 穿宽松舒适柔软的衣服。衣服的弹性适合你坐下并站起。
4、& 多喝水,在你的办公桌上准备一个大水杯,随时填满你的喝水杯。
5、& 如果你不得不去洗手间,尽快去。
6、& 如果你需要经常用电脑,计算一下你的办公空间,应采取措施把你的桌椅调整得尽可能地舒适。
7、& 找其它做过母亲的同事帮助。
8、& 自我减压,如果在工作场所不能自己调节压力,尝试一些办法去对付它,如:深呼吸、舒展肢体、做简短的散步等。
9、& 接受帮助,如果你的同事小心地照料你,你不要介意,应为有一个支持你的空间满意。在你的生命里,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所以不必感到害羞而拒绝别人的帮助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20:39
戴毓欣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戴毓欣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戴毓欣大夫提问
目前暂不接受新问题
戴毓欣的咨询范围:
妇科炎症等妇科常见疾病&b&因为这类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客观上是“反英文技能培养”的&/b&&br&&br&先天不足,客观缺陷导致培训机构不可能培训出来什么杰出学生,国内厉害的英文流利者都是靠自己努力自学,外界的刺激帮助小很多&br&&br&这里我就不深入谈什么狗屁方法论,就说两点,流利英文的基础,基础中的基础&br&&br&1,从语言学来说,Krashen的输入理论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想必也不会反对,也就是说语言最根本的是输入,大量的听读,而且还必须做到i+1,也就是说隔一段时间就有意识的增加难度,直到可以无碍的接触接受原版常速的材料&br&&br&2,李笑来老师的引用的脑神经学理论:在科学家看来,学习一门技能,本质上来看就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退休名誉教授Michael Merzenich认为,每一项新技能的习得,都需要在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中建立亿万个新的连接。这样艰巨的任务当然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这耗时费力的过程中还存在所谓的“平台期”——即,某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大量训练都看起来毫无进步。神经可塑性研究的鼻祖,Paul Bach-y-Rita教授认为,“平台期”只是一种表象,在此期间大脑并未停止发展,神经细胞之间新建的连接在不停地被巩固;如果中断练习,那么大脑就会遵循“不用即废”的原则丢弃那些无用的连接。那么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需要巩固多长时间才能变得“难以弃用”呢?Paul Bach-y-Rita 教授的解释是“六个月”——这个时限与人类生育普遍需要十月怀胎一样很难跨越。&br&&br&&p&“改装”自己的语音过滤器绝对是有可能的,甚至连“重建”自己的过滤器都是有可能的。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做不到呢?Paul Bach-y-Rita 教授的解释给了我们一个相对清楚的线索,大多数人很少能够坚持六个月以上。更为可惜的是那些坚持了五个月的人,因为他们明明快跨过平台期了,但由于提前那么一点点放弃,于是,“前功尽弃”——脑神经细胞的突触可不知道惋惜,它们只有一个原则:“不用即弃”。如若想要重建,对不起,还是需要至少六个月——而且这个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长。&/p&&br&&br&&b&从这两点看,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每天持续一两个小时的英文听力输入环境和教学法论,那么是不可能学好英文的&/b&&br&&br&而反观这类成人口语培训机构,一般的教学模式一周2-3次,每次2-3个小时,采用的办法也不是先进行听力输入,更多是采用情景交际法,也就是跟老外瞎聊天,而他们的外教很多质量非常低下,也无法有效的组织好课堂&br&&br&&b&换言之,这类机构的培训模式,跟国外经过了无数次实验验证的科学理论完全背道而驰,这么一来,怎么可能会有好的培训效果?&/b&&br&&br&新东方的培训模式是短平快,短期内迅速的教考试技巧突破,这样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效,所以市场反应良好,而跟考试培训机构一比,打着培养实际英文能力的机构,因为本身培训模式完全不具备可行性,所以就变成了一种商业诈骗,跟减肥药,脂肪振动机没什么区别&br&&br&安必信也倒闭了,但是类似的什么腹部减重带,脂肪燃烧机,仍然在电视上层出不穷,跟成人口语培训机构不断倒闭,新的机构不断出现没什么区别&br&&br&&b&这类机构和傻必信一样,消费者花的也是一种叫做智商税的钱&/b&&br&&br&至于英孚为什么可以在欧洲获得成功,那是因为中国和欧洲不同,欧洲是多人种和多语种国家,我强调的语言输入基础一般人先天就有,去EF获得老师指点下就可以学好,而且EF本部的外教质量完全不是中国分部外教可以比得上的。可以这么说,EF的培训体系模式,移植到缺乏语言环境的大陆来,注定会失败&br&&br&那么,如果你一定要学英文(非考试目的),成年人为了学习英文,一定要上培训课,可以选择哪些课呢?&br&&br&&b&首选:新东方的语法课&/b&&br&新东方的语法教学成了一个秘而不宣的特色体系,可以真正做到短平快,我遇到的一位名师可以做到3天15个小时彻底帮你建立一整个的完整英文体系,虽然不一定提高选择题正确率,但可以让你造句,理解长难句,对自己下笔和出口的语言正误有了潜意识里的标准。有了内化的语法模型后,以后输入吸收语料就高效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顺风顺水&br&&br&&b&次选,语音课&/b&&br&不过中国的老师中合格的语音老师太少,解析非常不力,大部分人都是靠自悟和瞎猜学好的语音,经验心得不一定适合大部分人,这方面可以用书和视频代替,比如赖世雄老师的书&br&&br&&b&后选,新东方的词汇课&/b&&br&本质上我不建议任何人单独拿大块时间解决单词问题,但如果一定觉得只是上语法课不足以让你放心,采用词根词缀法背单词之类的课程也可以去上一上&br&&br&当然,某位著名的使用谐音教学的阿姨扑过来扑过去的名师就不建议选他课了,话说新东方也没有脱离某项特殊考试而设立的词汇课,所以本质上我还是不推荐选词汇课&br&&br&如果是我个人开培训班,除了考试培训外,针对实用能力的提高,我也只会开语法课,语音课,听力课三大班,除非市场需求很旺盛,我才可能会加上牛津朗文基础3000词汇讲解班,麦克米伦词频7800指导班和柯林斯15000词频记忆班&br&&br&而且我会把所有课程都压缩在两个月内做成短平快&br&&br&以上课程,都可以大幅加速你的英文学习过程和吸收效率,自己再平时有意识的多听广播,多读书,不到半年英文就会有长足的进步&br&&br&如果没有以上基础,任何所谓的口语班,和外教老师做做游戏之类的班级,都是扯淡&br&&br&另:&br&我从华尔街的雨过添晴的宣传片里看到网络教学的模式,如果真的能做到每天一小时上网学习,那么效果也很好,但问题就在于,性价比太低,我觉得这个课程不值几万块,而且如果你真有那个自觉性每天上网学习,为什么不自己DIY一个语音库每天坚持听呢?全免费呢&br&&br&又另:&br&国内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新东方跟博智教育垄断了各自的考试培训,从某一方面来说树立了业界标杆,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最混乱质量最低的就是儿童和成人培训,这两块也是缺口最大最多金的市场,可以说是群魔乱舞,小丑登台,我一朋友在卖超傻逼的七田真超右脑培训课,一个月都有七八万的收入,真不知道赚这种黑心钱晚上能不能睡得着觉&br&&br&我真心期待在早教和成人培训上也能有业界标杆之类的机构出现,起码,把价钱降下来这个要求不算过分&br&&br&最后另:&br&看过雨过天晴的朋友,请跟我一起祝福,期待早日有个Sarah那样的上司,期待。跟我一起大喊:Sarah, Sarah, Sarah, very hot Sarah!
因为这类的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客观上是“反英文技能培养”的先天不足,客观缺陷导致培训机构不可能培训出来什么杰出学生,国内厉害的英文流利者都是靠自己努力自学,外界的刺激帮助小很多这里我就不深入谈什么狗屁方法论,就说两点,流利英文的基础,基础中的…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有一个相当了得的开场和结尾,就是那首尾呼应的羽毛飘飞。很少能看到这么牛逼的电影,在一开始,就把一切想表达的都告诉观众了:&br&所谓命运,大部分时间都如这羽毛般随风飘零,捉摸不定。&br&片中最主要的配角丹中尉,就是这一主旨最有力的“例证”,他相信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但命运无情地夺去他的双腿,让他随波逐流……&br&&br&全片用了许多当时最好的特技,竭力去表现“时代”之大,和“人”之渺小。&br&而男女主角,就正是这个大背景之下,最极端的两个典型。&br&阿甘是坚定,珍妮是迷茫;阿甘是简单,珍妮是纷乱;阿甘是果敢,珍妮是软弱;阿甘是无欲,珍妮是贪婪;阿甘是痴情,珍妮是滥情;阿甘是行动派,珍妮是颓废派;阿甘有情有义,珍妮放荡不羁;阿甘忠贞不渝,珍妮始乱终弃;阿甘愚钝木纳,却把上帝给予的发挥到了极致,珍妮聪明漂亮,却把上帝给予的浪费得精光。&br&阿甘,在这个片子里,犹如道标一样,照亮了那个时代。而汤姆汉克斯也因此一炮成名,至今都是美国人心中的时代标杆。有些角色,只能他去演。&br&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b&珍妮一次次离开阿甘,是因为她一次次选错道路。&/b&她和这世上大多数人一样,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被动地被时代推着向前。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得失,总是想要更多的,更好的,更自由的,更容易的,更快乐的……&br&&b&但人生往往,少才是多,艰难才是捷径。&/b&&br&全片最后,珍妮有过对自己的悔恨,当她真正走进阿甘的世界时,她深深后悔一直都没有陪他经历这一切。&br&但命运已不再给予机会,这是一个渺小的人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中迷失了自己后,所发出的最后的忏悔。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有一个相当了得的开场和结尾,就是那首尾呼应的羽毛飘飞。很少能看到这么牛逼的电影,在一开始,就把一切想表达的都告诉观众了:所谓命运,大部分时间都如这羽毛般随风飘零,捉摸不定。片中最主要的配角丹中尉,就是这一主旨最有力的“例…
初稿 ----------------------------------------------------------------------------------&br&----
更新 ----------------------------------------------------------------------------------&br&----
更新 ----------------------------------------------------------------------------------&br&----
更新 ----------------------------------------------------------------------------------&br&----
小更新 大结局 -----------------------------------------------------------------------&br&(提前说明:本文一点也不极简。用通俗的话讲,长文慎入。)&br&&br&看了看这个问题的回答,发现谈极简主义“设计”的好多,谈极简主义“生活”的很少。确实目前关于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中文文章真的很少。&b&&u&极简主义生活(minimalist lifestyle)这个概念可能绝大部分人都完全没听说过。&/u&&/b&&br&&br&而事实上虽然大家没怎么察觉,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实已经开始慢慢影响国内的一小部分人了。比如“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八个字已经为很多人所熟知。&br&&br&在美国,关于minimalist lifestyle的书籍、博客、文章已经快达到“泛滥”的地步了。这应该与美帝经济与商业市场长期以来都比较发达有关。老美每天曝露在铺天盖地的广告里,成天听着别人叫你买这买那,时间长了就有逆反心理了(误)……而且话说回来他们也真需要这个,因为一般的老美家里的破烂东西那真不是一般地多……&br&&ul&&li&用个不严谨的方式来比较,在 Google(US)搜 minimalism lifestyle,得到7,880,000个结果,而在 Google(HK)搜“极简主义”(注意没有加“生活”哦),只有2,910,000个结果。&/li&&li&在百度搜获“极简主义”,第一页出来的百分之百全在讲“设计”和“产品”,而在 Google 搜 minimalism,第一页大部分条目是在谈 lifestyle。&br&&/li&&/ul&&br&我决定来一篇长文,聊一下我理解的极简主义生活。&br&&br&首先强调一点,&b&&u&以下谈到的极简主义(minimalism)均指生活方式,与设计、与艺术、与哲学上的极简主义都没有直接联系&/u&&/b&,尽管它们中英文都是用同一个词表示。同理&u&&b&下文的极简主义者(minimalist)是指实践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人,而不是喜欢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人。&/b&&/u&&br&&br&&b&一、为什么要选择极简主义?&/b&&br&&br&如果你属于以下的某一个类型,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br&&ol&&li&&b&&u&打折购物狂&/u&&/b&。每次看到打折商品都有买的冲动,觉得这便宜不占白不占。结果买了一堆没用的或者极少使用的玩意,花的钱反而比“有需求时再买(即使是原价不打折的)”更多。最近几年出现的“APP收集癖”也属于这一种。&/li&&li&&b&&u&山寨爱好者&/u&&/b&。买很多劣质山寨产品,结果常常因为东西坏掉而不爽。如一个山寨手机用1年挂了,一件便宜夹克穿一个季度就破了。(更严重的可能是与下一条的旧物收集癖结合,把这些尸体留在家里,没事时候看一眼又想起伤心往事。)&/li&&li&&u&&b&旧物收集癖&/b&&/u&。家里堆满了各种百年难得用一次的奇怪旧物,可能是多年积攒的破烂,也可能是只用过一次的鸡肋商品,总之就是很多东西。无论怎么收拾整理都显得乱糟糟的。看到干净整洁无杂物的屋子就舒服(可参考本问题其它关于极简主义设计的答案中的图片),看到自己家感觉就感觉很屌丝就心烦。&/li&&li&&u&&b&整洁强迫症&/b&&/u&。家里很整洁,但其实你每周至少花了累计半天的时间收拾自己的屋子。你很想利用这半天时间看看书、打打球,或者去更远的地方吃好吃的。&/li&&li&&u&&b&工作大忙人&/b&&/u&。或许你从来不觉得自己拥有的物品有什么问题,也从不为自己花钱多了、买的东西坏了、家里太乱了而烦恼。你只是每天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功夫考虑“繁与简”的问题。&/li&&li&觉得自己&u&&b&太穷&/b&&/u&。(这个时候,“大概极简主义有可能帮到你”,我可不敢保证有效。)&/li&&li&或许你也不烦,也不忙,也不穷,只是想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过&b&&u&不一样的生活&/u&&/b&。&/li&&/ol&&br&极简主义可以帮你减掉一大票生活中不必要的事。这些事其实并不是某件物品本身,但却是由某件物品引起的的。比如买从来不穿的衣服花了很多钱,用很多时间收拾房间,为车坏了需要修而操心,或者看到乱七八糟的书桌而心烦等等。这些事情有可能费时间,花钱,占用你的精力,给你带来压力等等,而它们的益处却极其有限,甚至根本没有好处。(比如,有研究表明,购物带来的快感很短暂,而买到错误的东西之后的后悔与花掉的钱带来的坏处却很长久。)&br&&br&极简主义就是要通过砍掉生活中一些东西,来减少这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从而改善你的生活。&br&&br&也就是说,&b&&u&减少物品只是手段,减少这些生活中&/u&&/b&&b&&u&无益的事情&/u&&/b&&b&&u&,从而腾出时间精力来留给更有益的事情,才是极简主义的核心。&/u&&/b&&br&&br&极简主义能怎么帮你呢?说到底,极简主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直接改善你的生活:&br&&ul&&li&节省你的时间&br&&/li&&li&节省你的精力(包括缓解你的压力)&br&&/li&&li&节省你的金钱&/li&&/ul&你有了省下来的时间,省下来的精力,和省下来的金钱。至于你想用它们干什么,哇,那真是无限可能了。&br&&br&&b&二、极简的生活,真的可以吗?&/b&&br&&br&极简生活,奇怪的概念,似乎很罕见啊。&br&&br&其实不然,你觉得人生活下来必须的物品有多少呢?答案是少得惊人,几乎是零。&br&&br&在真正关注极简主义之前,我在读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战争年代的各种故事。动荡的年代,无论是战士还是逃难的平民,随身携带的有多少东西?别说一屋子的家具了,就连一本《古文观止》都是那么地珍贵。这仅仅是我们祖父辈经历过的生活,而且,当今世界其它一些地方的人或许还正在经历着。&br&&br&几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习惯了疯狂的消费。你可能会怀疑这种“倒退”的极简的生活怎么可能让你过得比目前更好。似乎只有手机里装了四个PDF阅读app五个音乐播放器家里放着六床被子七套餐具日子才能过得舒心。&br&&br&首先,让我告诉你一个事实:&b&&u&你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和你拥有多少物品毫不相关。&/u&&/b&&br&&br&《乔布斯传》里说,乔帮主年轻的时候觉得各种家具都不好看,于是住在啥也没有的一件空房间里。老乔那阵子日子过得不好吗?没有,事业上他在做改变世界的事情,生活上和朋友弹吉他玩玩唱唱啥也不耽误。他的生活很好,尽管屋子里空无一物。&br&&br&其次,&b&&u&极简不代表苦行。&/u&&/b&相当一部分极简主义者仍然用着他们认为最好的手机(比如说,iPhone),穿着可能昂贵但绝对耐用的皮鞋。而且,你在无用的物品上省下了钱,就可以在你认为值得的地方多花一些。绝大部分极简主义者提倡花钱“&b&&u&购买体验&/u&&/b&”,各种旅行与有益的社交活动都是值得鼓励的。&br&&br&可能你觉得,多存点东西总是好的,你就喜欢搜集各种新旧物品,以备不时之需。&br&&br&问题是,“不时之需”真的存在吗?现在商品市场太发达,没什么是临时要用而买不到的。国内大城市更是有京东三小时直达,都不用出门就能买到任何你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或许你说临时买东西贵,但是算一算估计也知道,“按需购买”原价商品所花的钱,是远远小于你“遇便宜就囤”而购入的一大堆打折货的。&br&&br&而且,把自己家弄得跟仓库似的,既占空间,又增加自己收拾整理的压力。现在房价这么贵,一个柜子在你家放一年,租金就值大几百了。想要大房子?不妨给自己的小房子多腾出一点空间。一个堆满物品的复式,留给人的活动空间或许还不如你的小两室一厅大。少点东西,住得舒服,你赚到了。&br&&br&再况且,如果真是遇上紧急情况,你囤的这些新旧破烂大概也没什么用。扯两句闲话,如果你缺乏安全感,请攒钱。如果你考虑的是的经济危机,请囤点金银珠宝之类的硬通货。如果你想到的是更糟的社会动荡,请储备食品药品燃油武器(当然,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总之,无论你遇上什么样的紧急状况,你那八件衬衫九条板凳十个快递盒子是帮不上忙的。&br&&br&可能你一切都想通了,囤积物品确实弊大于利,可你就是觉得别人都这么过得好好的,自己为啥偏要特立独行搞个“极简主义”?朋友邻居们会怎么想,感觉怪怪的。&br&&br&我不得不说,在国内这样的担心是很容易存在的。中国国内目前有很明显的“单一价值观”、“单一评价标准”存在,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与大众主流不符的生活方式比较难以生存。在美国这方面就好很多,老美习惯了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而且就算美国白人各种癖好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谐共处。在国内,如果看到一个素食者,人们会不自觉得想很多:他身体有病吗?他是在秀优越感鄙视我们吗?他是被各种养生文章骗了的傻子吗?其实大可不必。在美国,由于信仰、健康、传统等各种不同的原因,素食者是在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不光有素食,还有不吃谷物的、不吃蔬菜的,成天靠巧克力和水果维持生命。大家见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你只需要知道一点,&u&&b&这是他(或者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只是他(或者你自己)的选择而已。各种生活之间没有优劣,无法比较,只是不同而已。&/b&&/u&&br&&br&所以,选择了“极简主义”,也不要鄙视那些物品极多的人。大家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而已。你喜欢的,人家未必习惯。你感觉舒服的事情,人家可能会很难受。&br&&br&最后,每个极简主义者自己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你大可不必看到那些极端极简主义者的做法就害怕退缩。选择极简主义不代表你明天就得把衣柜里的物品减到33件,或者把所有家当装进车的后备箱里。或许你这辈子永远也不会“极简”到那个程度。这不重要,这不代表你的“极简主义”就比他们的“极简主义”不正宗。对于简化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简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就好。我在这里写文章介绍极简主义,只是因为在看了许多英文的关于minimalism的资料之后,以我的了解,相当一部分人都能因为适当“简化生活”而受益。如果你认真尝试了却不喜欢,大可忽略我所写的一切。&br&&br&&b&三、怎样才能算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呢?&/b&&br&&br&罗哩罗嗦半天,终于开始回答问题了。无论你是真心发现自己被盲目的消费与过多的物品所累,还是只是好奇打算开始一段尝试,(或者干脆就是穷的),来体会一下极简主义生活都会是一个有趣的经历。除非你是天生的超级乐天派,否则你不静下心来去主动“体会”生活,你很难发现它的美好之处。即使你现在已经“极简”了,偶尔停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生活,你也能有新的发现。&br&&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一个特点,当然就是&u&&b&拥有比较少的个人物品&/b&&/u&了。要想减少物品,就两个方法:开源和节流,哦,不对,是闭源和增流。闭源,就是很多人熟悉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个相对好办。增流呢,稍微困难一点。或许需要你暗暗下定一些决心,才能把多年不用的东西处理掉。处理的方法,无非即使捐赠、转售、或者直接扔。对极简主义者来说,这其实也没什么难的:我一年没碰过这玩意了,说明即使我不拥有它,我的生活也还是照常,甚至更好,因为少了东西,多了空间,少了压力。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的话,先看看自己有多少压箱底但从来不用的东西吧。或许“从来不用”并不代表“毫无用处”,但既然你不用,就不要让它继续占用你的空间和你的脑子了,果断处理掉!&b&&u&随着你从生活中拿掉的东西越来越多,保留的越来越少,你会越来越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在乎的。&/u&&/b&&br&&br&&b&&u&极简主义者能够欣赏“旧物”的美。&/u&&/b&拿我自己来举栗子了。或许是因为我学习工程的缘故,我对那些使用多年还能保持完整功能的产品都有一种天然的敬畏(大概是在敬畏其精湛的工艺和背后工程师们的努力吧)。所以我从来不在乎所谓的“使用痕迹”,只在乎它是否功能完好。所以,一台掉漆的胶片相机,或者一双磨到快无光的皮靴,只要用起来正常,在我看来都是很漂亮的好东西。年代越久越漂亮。&br&&br&于是,极简主义者选购新商品的标准,就很明确了。&b&&u&耐久与实用是第一硬指标&/u&&/b&,剩下的才看个人喜好调一调造型啊之类的。于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这玩意我是否会(像我现在计划的那样)经常使用,以及它多久会需要更新换代或者会坏掉。极简主义者其实并不关心你的图标是扁平的还是拟物的,或者一台路由器是否长得像触摸板。五年后我会不会还在用它,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极简主义者不在乎你现在是否先进,而在乎你五年后是否过时(当然耗材除外)。&br&&ul&&li&除了服装、鞋帽之外,即使是电子产品,五年也是很靠谱的数字。我的MacBook购于2009年,用到现在快五年了。除了编辑高清视频略费劲(但我也照样用它做了不少),其它一切都很好。我估计还能坚持个一两年。&/li&&li&当然,如果你赶上诺基亚N73到iPhone 3GS这种“革命的五年”,大概东西得淘汰得频繁一些。不过,改变世界的事可并不是经常发生的。&/li&&/ul&&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二个特点,是&u&&b&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通知与打扰&/b&&/u&。很难想像一个物质上崇尚极简的人,会允许电子邮件、QQ之类的东西一天到晚在手机上乱跳不停打断自己的活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化你的信息来源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极简主义不代表你不使用社交网络,它只是代表你不需要在社交网络上关注那些从来不在乎的奇怪账号,以及不要让毫无意义的通知出现在你的手机上。&br&&ul&&li&再拿我自己举栗子好了。我在用QQ,微博,人人,知乎,Facebook,Twitter,但是我的手机上没有装以上任何一个app。这些地方没有值得让我随时待命等待通知的内容,也不是我不得不用的和他人紧急联络的手段。每天在电脑上查看一次足够足够了。同理,只有老板发来的电子邮件才会在我手机上推送通知,其它的一律不显示。&br&&/li&&/ul&以上只是我的做法,并不代表标准的极简主义者行为。如果你的工作要求QQ二十四小时在线,或者有朋友有紧急的事情时喜欢上Q找你,你当然可以把QQ装在手机上。极简主义的重点是,想想假如你可以关闭这玩意的推送通知,世界会停转吗?你会丢工作吗?会导致你的家人在着急的时候找不到你吗?如果不是,减掉它。&br&&br&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第三个特点,就是要&b&&u&找到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u&&/b&。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容易,即使完全做到了表面上的极简生活,这一步也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的。毕竟生活不是止步于简化物品减少烦心事降低压力。在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繁杂之后,你还是得要去找到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b&&u&家庭,事业,影响力,朋友,信仰,美,帮助别人,等等&/u&&/b&,都很好,每个人的选择重点可能也会各不相同。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真正重要的东西肯定不是物质与消费。极简主义能做的,就是帮你去掉这个很可能成为你生命里干扰项的东西,让你自己更容易找到你自己真正想找的。&br&&br&&b&&u&四、能推荐一些与极简主义生活有关的资源吗?&/u&&/b&&br&&br&关于极简主义的英文书籍挺多的,不过我都没看过(汗),所以就不乱作推荐了。网络上有许多极简主义者的个人博客都很赞。一般来说,极简主义者一方面会倡导物质生活上的简化,另一方面则会强调生活里值得突出的部分:比如感恩,满足,亲情爱情友情,等等。个人感觉,有一些个人博客上的文章都比朋友圈里的不少“鸡汤文”要来得真诚一些(当然也有不少就是鸡汤的英文版)。如果英文OK的话,不妨浏览看看。&br&&br&与极简主义有关的博客与网站:&br&&ul&&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coming Minimali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clutterer: Daily tips on how to organize your home and offi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 More with Les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Everyday Minimalist&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zenhabits.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nhabi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除此之外,一些大的媒体像纽约时报、或者Huffingtonpost之类在它们相应的生活板块也偶尔会有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上述的博客与网站里的Becoming Minimalist和The Other Side of Complexity都会有Weekend Reads单元,会列出这一周以来它们看到的网络上值得推荐的文章,也很不错。&br&&br&最后,推荐几篇关于minimalism的文章(里头也有鸡汤文,尤其是那些列了数字的,你看多适合朋友圈呐。不过至少它们是我觉得比较好的鸡汤文):&br&&ul&&li&&a href=&///?target=http%3A///25/%3Futm_source%3Dfeedburner%26utm_medium%3Dfeed%26utm_campaign%3DFeed%253A%2BBeMoreWithLess%2B%2528Be%2BMore%2Bwith%2BLess%25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5 Ways to Simplify Your Life in 10 Minutes or Less&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unplug-please/%3Futm_source%3Dfeedburner%26utm_medium%3Dfeed%26utm_campaign%3DFeed%253A%2Bbecomingminimalistcom%%25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7 Important Reasons to Unplug and Find Spa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simplicity-saved/%3Futm_source%3Dfeedburner%26utm_medium%3Dfeed%26utm_campaign%3DFeed%253A%2Bbecomingminimalistcom%%25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w Simplicity Saved My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target=http%3A///why-were-so-materialistic-even-though-it-doesnt-mak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hy We're So Materialistic, Even Though It Doesn't Make Us Happy&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minimalist-images/%3Futm_source%3Dfeedburner%26utm_medium%3Dfeed%26utm_campaign%3DFeed%25253A%2Bbecomingminimalistcom%%2525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 Images to Help Inspire Simplicity in Your Life&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zenhabits.net/weird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vercoming the Social Costs of Being Different : zenhabits&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br&补遗:我刚刚知道豆瓣有个“极简主义生活”小组(抱歉我之前对豆瓣小组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那个阶段)。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好像也都有几千小组成员吧(当然扔在豆瓣里几千也算不了什么),里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内容。&br&&ul&&li&&a href=&///?target=http%3A///group/minimalist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极简主义生活小组&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group/16886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小组&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ul&&br&(全文完,)
初稿 --------------------------------------------------------------------------------------
更新 --------------------------------------------------------------------------------------
更新 --------------…
我妈从小教我,吃鱼的技巧在于用正确的吃法吃不同的鱼。使用正确的方法吃鱼,是对鱼本人最大的尊重。&br&&br&多多多多……多图,且图片全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br&&br&&br&&b&1 生吃&/b&&br&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大部分鱼都是生吃才最美味的。通常来讲,以三文鱼和金枪鱼为代表的深海鱼类是一定要生吃的,这不仅是饮食品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是对鱼本人的尊重。此外,近海的某些鱼类很少有寄生虫,非常新鲜的活鱼推荐生吃,这也是对鱼本人的尊重。&br&&br&1.1 三文鱼&br&特点:最受大众欢迎的刺身种类,脂肪含量高却不会让你发胖,口感细腻柔软。&br&正确的吃法:生吃蘸芥末。值得注意的是,白色纹路越稀疏、规则,则肉质越好;反之,纹路密集且交错,说明不是鱼身上的主流部位,口感较次。&br&&img src=&/dcad6ff13b1fb6d5e3385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cad6ff13b1fb6d5e3385_r.jpg&&&br&1.2 金枪鱼&br&特点:脂肪含量少,清凉爽口。&br&正确的吃法:生吃蘸芥末。相比起其他的刺身,金枪鱼的解冻过程很重要:由于肉质原因,若解冻不足则鱼肉内有冰碴;若解冻过度,则过于绵软,影响口感。优质的金枪鱼颜色饱满亮丽,白色筋络规则且不明显。&br&&img src=&/b9fce348cfa36b90f332b7ce7c7d88d6_b.jpg& data-rawwidth=&775&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5& data-original=&/b9fce348cfa36b90f332b7ce7c7d88d6_r.jpg&&&br&1.3 白金枪鱼&br&特点:肉质细腻,比金枪鱼脂肪含量高,口感更接近于三文鱼,但香而不腻。&br&正确的吃法:生吃蘸芥末。比较好吃,但是价格不会很贵,适合买来在家里吃,如果在自助日本料理的话,可别闷头吃到底。&br&&img src=&/3d19ecfbc21c1b04089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3d19ecfbc21c1b04089b_r.jpg&&&br&1.4 青花/鲐鱼&br&特点:一口可以吃到瘦肉、肥肉、鱼皮,口感丰富,很有趣。&br&正确的吃法:生吃蘸芥末。此外,该鱼铐起来,甚至比下面4.3中介绍的烤秋刀鱼还好吃呢。&br&&img src=&/bba386abb086a8f45fbf19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bba386abb086a8f45fbf19_r.jpg&&&br&1.4 加吉鱼/鲷鱼&br&特点:与三文鱼、金枪鱼不同,加吉鱼刺身所用的鱼一般是活鱼,没有经过冷冻-解冻过程。口感微甜,略脆,与大型鱼类的肉相比肉质稍硬。&br&正确的吃法:近海活鱼刺身一定要吃新鲜的!鱼切成小条状,放在冰块上,可蘸酱油配芥末,也可配柠檬。&br&&img src=&/a75a68af0e69b52ad1cb7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75a68af0e69b52ad1cb7f_r.jpg&&&br&1.5 鸦片鱼/比目鱼&br&特点:同样作为近海活鱼,鱼片一般较薄,口感细腻,清香。&br&正确的吃法:近海活鱼刺身一定要吃新鲜的!鱼皮会影响口感,去皮后的鱼肉较薄,切成大片状较适宜,生吃蘸芥末。&br&&img src=&/e2b322b1e426e1fb39cff7c_b.jpg& data-rawwidth=&682&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2& data-original=&/e2b322b1e426e1fb39cff7c_r.jpg&&&br&&b&2 清蒸&/b&&br&清蒸这种做法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本身的鲜味,任何过度的佐料(尤其是辣椒)都是对鱼肉的糟践,坚持吃清蒸这是对鱼本人的尊重。&br&&br&2.1 多宝鱼/比目鱼&br&特点:肉质白嫩,正反两面带皮吃口感不同,别有情趣。&br&正确的吃法:加少许葱姜蒜清蒸。除鱼骨外全身可吃,不可浪费任何一块鱼肉,否则是对多宝鱼本人的不尊。&br&&img src=&/200cdef8e4e20d8eb28b045a1d1d5be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00cdef8e4e20d8eb28b045a1d1d5be4_r.jpg&&&br&2.2 长江刀鱼&br&特点:没什么特点,就是嫩,而且非常好吃,卖的贵很值,但不值天价。&br&正确的吃法:以前价格没这么贵的时候,还真有不少地方有各种花里胡哨的做法;但这几年来,面对现实吧,对得起这个价格的,只有清蒸了。&br&&img src=&/275ddb7f4be60dc69d9e1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275ddb7f4be60dc69d9e1b_r.jpg&&&br&2.3 鲥鱼&br&特点:鱼肉脂肪含量高,很香。&br&正确的吃法:清蒸。没有亲自对比过,只吃过清蒸的,不过据说相比于其他做法,清蒸确实是最好吃的。毕竟是长江三鲜之一嘛,要对得起鲥鱼本人。&br&&img src=&/ddcd02a4_b.jpg& data-rawwidth=&1019&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9& data-original=&/ddcd02a4_r.jpg&&&br&2.4 鲟鱼&br&特点:肉质丰厚,从头吃到尾,中间一根软骨异常好吃。&br&正确的吃法:清蒸。头骨可以放过了,其他的地方请务必吃完,尤其不能放过中间一条软骨,嘎嘣脆,鸡肉味。&br&&img src=&/42b5dd3a9b6fd1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42b5dd3a9b6fd1_r.jpg&&&br&&br&&b&3 红烧/酱烧/炖&/b&&br&此类做法尤其适合肉质细腻美好,而鲜味稍弱的鱼类,通常采用先炖再收汁的过程让鱼的味道扩散出来,并佐以咸、甜的口味。此种方法中,辣椒依然是对鱼本人最大的不尊。&br&&br&3.1 河豚&br&特点:肉质纤维细嫩,皮层胶原厚重,全身无刺。&br&正确的吃法:血液剧毒!必须是专业的师傅才能宰杀!如果钓鱼钓上来的请放生!请选择正规酒店品尝河豚!鱼皮反过来吃会比较不会扎嘴,剩下的汤料蘸面条吃,否则是对河豚本人的不尊。&br&&img src=&/51fead85a3fc9a6effe4c6bf_b.jpg& data-rawwidth=&767&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7& data-original=&/51fead85a3fc9a6effe4c6bf_r.jpg&&&br&&b&4 煎/炸/烤&/b&&br&这个类别不包括满大街都是的巫山烤鱼。某些鱼类就是有特定的做法,如果采用常规的蒸煮炖则不能体突出风味尊。采用煎炸等方法可以让这类鱼香气四溢,回味无穷。&br&&br&4.1 多春鱼&br&特点:满肚子都是鱼籽,非常香。&br&正确的吃法:煎炸烤皆可。这是唯一一种你如果扔掉鱼身子不吃而它本人不会责怪你的鱼类,因为相比起鱼肉来说,鱼籽真是好吃太多。&br&&img src=&/14cbde44a4f010d255cf5a4_b.jpg& data-rawwidth=&899& data-rawheight=&4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9& data-original=&/14cbde44a4f010d255cf5a4_r.jpg&&&br&4.2 舌头鱼&br&特点:鱼肉成条,吃起来很方便;鱼面积很大,可以刷不同酱料。&br&正确的吃法:窃以为,烧烤摊上的舌头鱼最好吃。啃掉中间的肉,两边的就可以扔了。对舌头鱼本人最大的尊敬就是:多吃几条。&br&&img src=&/1eef072ec2e6e4b4aed04c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eef072ec2e6e4b4aed04c8_r.jpg&&&br&4.3 秋刀鱼&br&特点:鱼肉多,可以享受到大快朵颐的感觉。&br&正确的吃法:烤,浇鲜柠檬汁。吃的时候避开内脏附近,因为内脏附近刺多而细,且味苦。&br&&img src=&/a6807691afb1b663a26e6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4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a6807691afb1b663a26e6_r.jpg&&&br&&br&&b&5 糖醋&/b&&br&糖醋这个做法真的是让人吃糖又吃醋,适合糖醋的鱼一定要肉块够大,并且自身没有诡异的味道。像鳜鱼这种有文化底蕴的鱼也适合这种做法,比如你肯定听说过“西湖醋鱼”,也肯定听说过“桃花流水鳜鱼肥”。&br&&br&5.1 鳜鱼&br&特点:肉质均一,真的会吃到又甜又酸的感觉。(= =!)&br&正确的吃法:鳜鱼的特点是可以衬托出佐料的味道,所以如果糖醋做,就真的很糖醋;如果豆豉蒸,就真的很豆豉。&br&&img src=&/ddca72ab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ddca72abd_r.jpg&&&br&5.2 鳕鱼&br&特点:肉质成块,易剥离,适合做糖醋鱼条/鱼块/鱼卷。&br&正确的吃法:鳕鱼作为远洋鱼类,能被我们吃到的通常是鱼块,除了糖醋的做法,整块进行香煎然后配柠檬也是不错的选择。&br&&img src=&/5ac14e60b004bfff078ec2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5ac14e60b004bfff078ec2_r.jpg&&&br&&b&6 丸子/饺子&/b&&br&这个第6条是专门为鲅鱼开设的。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可以做成纯鱼丸,比如你把鳕鱼打成粉也捏不到一起。鲅鱼因易成丸,可以被做成各种丸子,甚至可以包成饺子。&br&&br&6.1 鲅鱼&br&特点:肉易成丸,包饺子或下汤都非常鲜美。&br&正确的吃法:鲅鱼饺子是越大的越好吃啊,巴掌大的鲅鱼饺子吃两个就饱了,如果剩下来吃不掉,第二天煎一下饺子更是难得的人间美味啊。&br&&img src=&/73df0e9a9ffb18eebfd0f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73df0e9a9ffb18eebfd0f_r.jpg&&&br&&b&7 烤鱼&/b&&br&无辣不欢党们看过来!淡水鱼党们看过来!烤鱼来啦!说实话,周围比我更懂烤鱼的人多了去了,我就不在此献丑了。强推江团鱼,没有刺哦!&br&&br&此部分,请读者们补充。&br&&br&&img src=&/c18c014ac0d99dae4203e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18c014ac0d99dae4203e6_r.jpg&&&br&以上。
我妈从小教我,吃鱼的技巧在于用正确的吃法吃不同的鱼。使用正确的方法吃鱼,是对鱼本人最大的尊重。多多多多……多图,且图片全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1 生吃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大部分鱼都是生吃才最美味的。通常来讲,以三文鱼和金枪鱼为代表的深海…
09/19/2014 更新:我不是土木专业的,题主改题目了。原题是,“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br&&br&作为一个国本美研,没有捷径、没有Refer、没有学CS且在美国凭借个人实力找到工作的人,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br&&br&第一,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br&&br&在我认识的所有同学、朋友,还有上班以后的实习生和同事当中,有学CS和Finance的名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回国或者继续读博的,也有往常大家觉得很难很难的专业找到工作的,其中包括律师,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音乐专业(大提琴),在洛杉矶学电影制作的男生现在在迪士尼做编导的,以及一位在2009年金融危机横扫美国的时候还过五关斩六将进入投行的。&br&&br&在我看来,在美国读书毕业以后找工作这件事,是现在很少数完全凭借个人能力来定胜负的。所以这个问题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全看个人。&br&&br&第二,怎么找?&br&&br&下面是我个人找工作的经验。条条大路通罗马,拿到Offer的方式不止这一种,所以没必要Argue说,我听说谁谁谁是通过别的什么找到的或者这个办法不好用。如果你总是持有这种光找借口、没行动力的态度,那么祝你好运,因为你大半拿不到Offer。&br&&br&方法很简单:学校的Career Fair,一轮或两轮面试,On-Site,最后Offer。&br&&br&1)Career Fair&br&&br&今年我代表公司去做了一个学校的Career Fair,每天一进到会场里,在我面前永远就有一条无止境的、看不到头的长队,两天下来面了将近100个学生,每个人严格控制在5分钟。通过这个经历,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几乎不用2分钟我就能分辨出,谁的简历是改过数十次的、谁的是前一天晚上东拼西凑的,谁花了时间练习如何在Career Fair上说话、谁打算临时抱佛脚。那两天我最大的体会就是那句老话,“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br&&br&很多人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才去参加Career Fair,拿不到面试就说招聘会没用。其实这不是招聘会没用,校园招聘仍旧是录取应届生的主要手段,而是这些临时抱佛脚的人根本就没有练习过。谁都不是天生就会推销自己、跟HR谈话的,如果不是在刚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去参加Career Fair,从起初从一个面试都拿不到,到后面每个学期都去都练习,你在最后一个学期绝不可能拿到很多面试。这本身就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结构,你或许去谈30个公司,能拿到20个面试,能进10个二面,然后5个On-Site, 最后才能拿到3个Offer。如果你想谈一个公司就有一个Offer,那基本是痴人说梦。&br&&br&还有改简历。一份简历接过来不用30秒我就知道你是改过一次两次,五次十次,还是超过二十次。很多人认为简历是一劳永逸的,缺少一个反思的机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每谈完一个公司,就迅速记下来他们感兴趣的点是什么,问的问题是什么,甚至是当时脸上的反应和表情,然后回去反思自己的简历,不断地修改上面每一个细节。我当时从第一版简历到最后帮助我拿到Offer的简历,改了最起码三十次。只有摸清对方的需求,才能对症下药。&br&&br&另外多加一个细节,很多国际学生为了提高命中率,都只谈Sponsor的公司,这是很浪费的做法。一方面,招聘会的目的除了拿面试,还要最大化练习谈话的次数,所以什么公司都可以。另一方面,所谓是否Sponsor,很多公司都默认为不支持,但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灵活的。换句话说,如果对方足够喜欢你,他们会想办法留住你然后给你签证。这件事我有具体的例子,后面细说。&br&&br&2)前期面试&br&&br&有些人可能通过校园招聘拿到面试,也有些人是内部Refer或者LinkedIn,不管你是怎么拿到面试的,所有人到了面试那一关就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能跑赢完全凭借你面试中的表现。很多人来美国之前可能都没有在国内经历过招聘面试,加上语言的障碍,对于在面试当中应该如何表现一无所知。&br&&br&针对Behavioral Interview,去面试之前网上随便一搜就有长短各种问题的List。很多人在面试前就大致一扫,即使是问到类似的问题也完全没有准备好,那只能说悲剧是你一手造成的。或许第一次第二次面试你不了解情况,但面试十次以上应该就有一个大概的掌握。尤其是很多问题都是殊途同归的,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同时显示你的优势。比如根据做一个项目的经历,可以覆盖Leadership, Time Management, Work with People, Disciplined, Results-Driven, Communication. 由简历上的一行字推演到一个故事,这种事情不靠准备难道你想靠现场发挥吗?你就不怕出Bug然后现场露馅吗?&br&&br&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What‘s your weakness? 这么通俗的题目面试官肯问你简直就是放水了,仍旧有很多人现场卡壳。单凭这一点,我就可以拒掉你。原因很简单,在你接下来三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议是可以完全无准备就参加的。哪怕这个会议在说你非常了解的领域,都最起码要对相关的情况和文件做一个Review。如果你今天连自己的面试都准备不好,那我不觉得你会准备将来的工作会议,就这么简单。&br&&br&至于Technical Interview,各个专业各显神通。在此不赘述。&br&&br&3)On-Site&br&&br&走到On-Site这一步,最起码可以证明你前期的准备都是足够的,且顺利过关了。而如何处理On-Site,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人教你了。但凡能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会明白,你面对的是一个学期项目的工作量——从调查公司背景,到重新Review Technical Knowledge-Set,准备Presentation(有些公司要求),甚至包括穿什么衣服、怎么握手,事无巨细。On-Site不光是对个人能力的检验,也是体力和抗压能力的挑战,很多公司专门设计出拉锯战一样的面试过程,就是为了观察应聘者是否能够承担将来需要超负荷工作的情况。&br&&br&之前说到的公司是否Sponsor,在此补充一下细节。我走到On-Site的时候,其中有一家公司是不给办签证的,我当时抱着涨经验的方法就什么也没说去了。面试的最后一轮是公司的VP,看得出来他对于我的表现还比较满意。回到学校以后大概一个星期就拿到Offer,然后我打电话给HR说我是国际学生,需要工作签证,HR在电话那头大概惊吓了三秒,说等她回去问问。大概两三天以后我接到VP的电话,说他们公司针对这个职位一向是没有Sponsor的,但是他为我争取到了,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公司。由此可见,很多事情都是可操作的,关键在于你这个人值不值得。&br&&br&4)Offer&br&&br&如果你有多个Offer,记得利用公司所给的考虑时间仔细Review,互相比较然后Negotiate Salary&Benefit,而不要傻乎乎地直接Say Yes. 除此之外入职前找两本美国职场新人的书看一看,哪怕做一点心理建设。&br&&br&也有人会说,我从一开始就从天上掉馅饼似的啪有一个Offer砸下来,你看我多幸运啥都不用搞你那些,还那么复杂。我想说的是,从某种角度上讲你是幸运的,从另一种角度上你也是不幸的,因为没有体会过找工作这个过程,体会过的人都懂这是怎样的一种个人成长。可能就六个月以前,原来大惊小怪的事情现在一笑而过,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学会自己找方法突破了,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成年人,可以在不断地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这些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br&&br&最后祝大家好运,天道酬勤。&br&&br&&b&08/20/2014 更新&/b&&br&&br&针对在评论当中的提问和私信中的问题进行一次集体更新,回答如下,希望大家受益。&br&&br&问题:如何看出来简历是改了一次两次,五次十次,还是超过二十次?&br&&br&大部分人的简历初版都完成于第一次去Career Fair的前一天晚上,或许你当时做作业做得很累了,或许你是打完游戏或看完电视剧不情不愿做的,这种被动式的完成大部分会留一下一些粗心的痕迹,比如字体格式不统一,拼写有错误,前后时间的格式不同,或者是语法的不准确。初版和改过一次两次的基本没有区别,很可能是你自己打印出来以后扫一眼发现哪里不太对,就回去更正了一下而已。&br&&br&改过五次十次的简历可能是经历了几次Career Fair零收获的挫折之后,你开始上网搜索简历样板。这个时候你可能还不清楚公司的Representative到底想要什么,谈话的经验还没有积累到一个质变的程度,于是找不到修改的方向,只能找一些网上的样板照猫画虎。这个做法是对的,因为一旦改过这个阶段,你会渐渐的意识到好的简历在Career Fair上的积极效应,对谈的人最起码对你的简历有一些兴趣点了。具体投射到简历上,你的排版和措辞会相对更专业,会尝试着使用一些更准确的动词和数据,例如Facilitated, Contributed, Structured, Improved, Implemented, etc,以及一些具体的项目数据。&br&&br&改过二十次以上的简历与改过五次十次最大的区别在于:&br&1)每一项内容的润色,2)面谈时针对简历的运用。&br&&br&1)每一项内容的润色&br&简历说到底只在做两件事,第一,显示匹配度,第二,显示牛逼度。如果你只在简历上陈列一些专业术语和高深的名词,那不是在职场上找工作的方法,那是博士生毕业以后找博士后的方法,因为你的导师要确保你的匹配度,保证你能做这个研究,重要程度高于牛逼度。相反,如果你只顾着显示自己有多牛逼,吹嘘自己是一个多么多么厉害的Salesman,然后你拿着这份简历去找CS的工作,是肯定不会有结果的。所以综合起来看,你把自己的简历分成几个大块,例如Education, Experience, Rewards, etc. (这不是模板,只是举例),那么你要想好每一个小项目是服务于哪件事,比如你的Education是服务于你的专业匹配,你的GPA为了显示你牛逼,你的Experience为了显示你的经历类似,你的Rewards为了显示你牛逼。再比如你的一个工作经历/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你说我跟几个人、几个不同的公司一起合作,是显示你牛逼,具体做的什么,是显示专业匹配,你解决了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是显示你牛逼,用什么专业的方法解决的是显示专业匹配。这样分配你的Bullet,才能一击即中,全面有效。&br&&br&2)面谈时针对简历的运用&br&一份好的简历一定是在好的面谈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人和简历缺一不可。如果你是招聘者,看到一份很是牛逼闪闪的简历,见到真人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那你肯定会大失所望。相反的,如果你见到一个口若悬河的应聘者,吹得天花乱坠,然后简历零碎的一塌糊涂,你大概会认为他是那种只说大话不干事儿的人。一个成熟的面试者一般是两者结合,像是一个预设好的机器,从握手到说拜拜,这期间人家提到哪个关键字你就开始自动播放,然后一脸真诚的笑,再提到下一个关键字再自动播放,继续一脸真诚的笑(不好意思我开始逗逼了),依次循环,直到满意地拿到面试。&br&&br&综上所述,回到原答案,修改简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不太信奉去一次Career Fair就瞬间开窍的神话,反倒更推崇一次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进步。&br&&br&另,以上均为一家之见,因为我不是HR专业,只是受过短暂的Career Fair培训,若误人子弟,请大家慎重参考。
09/19/2014 更新:我不是土木专业的,题主改题目了。原题是,“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作为一个国本美研,没有捷径、没有Refer、没有学CS且在美国凭借个人实力找到工作的人,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在美国找工作有多难?在我认识的所有同学、朋友…
申请一个旅游签证,过去面试,拿出漂亮的简历,基本上香港人都是本科就出来工作的,你如果背景和职业规划的取向符合对方公司的要求,你就可以找到一份香港的工作。如果达不到要求,你可以申请香港一年制的硕士,周末等假期去实习,有没有钱都不要紧,你就会获得你想要的工作背景和工作经验,然后工作一两年就可以把花费的学费都挣回来了。
申请一个旅游签证,过去面试,拿出漂亮的简历,基本上香港人都是本科就出来工作的,你如果背景和职业规划的取向符合对方公司的要求,你就可以找到一份香港的工作。如果达不到要求,你可以申请香港一年制的硕士,周末等假期去实习,有没有钱都不要紧,你就会…
·&br&&br&我大一准备雅思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练习写作的时候,说一下我的解决办法,&br&&br&1、写日记;&br&&br&我比较懒,日记不会每天写,而且我觉得我的生活不会精彩到每一天都有很多事可以记下来,所以我一般都是一周写2-3篇日记,然后把新学到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型想办法用进去,涉及句型的话我甚至会反复使用,我用的顺的句型会高频的出现在我的日记里以保证我有自己的写作风格;&br&&br&2、SNS;&br&&br&我那时候比较害羞,而且觉得如果用英文写comment然后发布在SNS上让朋友看到他们会觉得我很装,事实证明是这样的,因为我经常听到别人说某某人啊在朋友圈经常发英文很xxx。所以我的方法是创建一个虚拟的SNS账号,比如微博,然后关注一些英文微博还有新闻时评的一些账号,每天都写一些英文comment,这样你既不会被朋友发现,也不会觉得自己一个人comment很逗比;&br&&br&3、Quora;&br&&br&强推。我是几个月前发现的Quora,和知乎十分相近的网站,不过是国外的网站,母语是英文,主要用户集中在欧美地区,使用的一些词汇既有口语化的也有写paper的严谨词汇,对阅读和写作都很有帮助,你可以在comment中和其他用户互动,也可以自己尝试撰写答案,可以是短答案也可以是写paper的长答案;&br&&br&4、洗澡;&br&&br&如果你洗澡的时候喜欢唱歌,可以试试讲英文啦。自己create一个情景对话,然后自己跟自己对话啊,我是很认真的(严肃脸),不过我经常会洗到一半突然有舍友进来上厕所然后我就赶紧假装哼歌...囧...&br&&br&5、写email;&br&&br&这个方法也蛮好的,不过我不常用,因为除了和外教之间有email交流之外,其他很少有机会有和foreigners发email;&br&&br&6、看你自己相关专业的英文书籍;&br&&br&我是学金融&会计方面的,前段时间在看原版的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以及一版《公司金融》,我觉得也蛮好的,有动力看下去。&br&&br&·
·我大一准备雅思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练习写作的时候,说一下我的解决办法,1、写日记;我比较懒,日记不会每天写,而且我觉得我的生活不会精彩到每一天都有很多事可以记下来,所以我一般都是一周写2-3篇日记,然后把新学到的词汇,短语以…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就菊花一紧&br&&br&牛A说,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认识了人生最重要的朋友,邂逅了一位独一无二的知性(美)女,结识了一位宇宙洪荒的高僧,激发了一个现在百万用户的网站雏形,得到了一个拍板50M的VC的赏识。因此,旅行吧!&br&&br&逗B说,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被狗瞪了一眼,被蛇咬了一口,错过了三个面试,四个证书,在工作后,被看门大爷议论,被同事鄙夷嘲笑,落入了一步错步步错,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于人的悲惨境地,别!旅!行!&br&&br&牛C说,我来了一场说干就干的实习,出了两个项目,走了60M的单,写了三篇国际报道,到斯德哥尔摩采访了国王,从头到尾参与了阿里的上市,后面进来的那些旅行去了的逗比,现在还在扫地码字,天天给我清理办公桌换桶装水,心里恨不得啖我肉而后快,却还得满面笑容。呵呵,谁让你们不早点实习?&br&&br&逗D说,我来了一场说干就干的实习,刚从昏天黑地的宿舍宅生活中脱离出来,无法适应工作强度,被办公室政治恶心的毫无生气,皮肤松弛,阳痿早泄,反观那些旅行回来的同学,自信幽默,高大健硕,见识广泛不仅帮助他们有了源源不绝的妹子,还有了有钱的岳父,和在尼泊尔结识的大牛送的干股,登上了人生巅峰,真是悔不当初啊!&br&&br&当然,最后,ABCD,文笔最好的那个排在了第一,然后题主的人生轨迹,就按照知乎上回答问题者的文笔水平被决定了。&br&&br&&b&对于这种没那么重要,不是“高低”而是“左右”的选择,最重要的是,不要后悔,而这世界上最容易让人后悔的,莫过于别人的建议。&/b&&br&&br&如果你在这种问题上都没有能够独立做出坚定决定的能力,那么你缺的不是旅行也不是实习,而是担当、自信、以及一套自洽的价值体系,这些东西,旅行和实习都给不了你。
每次看到这种问题就菊花一紧牛A说,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认识了人生最重要的朋友,邂逅了一位独一无二的知性(美)女,结识了一位宇宙洪荒的高僧,激发了一个现在百万用户的网站雏形,得到了一个拍板50M的VC的赏识。因此,旅行吧!逗B说,我来了一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595 人关注
3802 人关注
626 人关注
185 个回答
14048 人关注
445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保持健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