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不羞涩qq空间图片好动123的百度空间

别让童年在信息时代消逝
人类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但童年被发现,却只有400 年左右。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认为,童年被人们所认识,有三件事情非常关键。
第一件事情是印刷术的发明所带来的人的读写能力的提升。文字的发明到现在已经有2500 年的历史,但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文字以及教育被特权阶级所垄断,文字的传递局限在很小范围之内,大多数民众根本不识字,也不具备读写能力,人们的交流基本上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普通老百姓没有文字,也没有成人可以掌握的一些秘密,成人和儿童就没有必要加以区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儿童一脱离尿布,他们马上就穿的像成人一样,被当作一个微型的成人来看待。
印刷书的发明以及大量印刷书籍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口腔无需再发出声音,读者及其反应跟社会环境脱离开来,退回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印刷给予了人们自我,是人们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这种自我意识便是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别让童年在信息时代消逝
第二件事情是学校教育的普及。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学校要么是教会办的,要么是私人学校,都是为特权阶层的子女提供相关服务的。而且在学校里没有年龄的限制,一个班级里有各种年龄的人,包括大多数的成人,让人感觉不到学校和童年的关系,成人与儿童的差异。
自从有了印刷术,成年就成了需要努力才能挣来的事情。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接受教育。印刷,推动了学校逐渐走向平民化,使&童年&的概念变成了社会的必需。由于学校是为培养有文化的成人而设计的,儿童因此不再被看作是成人的缩影,而被看作是完全不同的一类人,即未发展成形的成人。
第三件事情是人的羞耻心。在过去,儿童和成年人一样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童话故事。在儿童面前,成人百无禁忌:粗俗的语言,淫秽的行为和场面,儿童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当时的人们没有羞耻的概念,成人和儿童的生活完全相同,没有单独的儿童生活空间。
随着人们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成人们逐渐意识到,有很多事情应该成为一种秘密,不能轻易地在孩子面前呈现出来。羞耻感成为儿童教育中最为珍贵和微妙的一部分。儿童沉浸在一个充满秘密的世界里,心中充满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这,正是童年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的标志,是儿童努发奋学习的动力之一。
自从童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在实践探索之中不断丰富对儿童、对童年的认识,逐渐明确了童年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说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与成人世界不同的语言体系;童年的衣着和成人要有明显的不同;童年是成长的个体,要接受教育;对儿童的教育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等等。处于童年阶段的孩子,他们说话与成人不同,每天消磨时间的方式也不同,他们穿着不同,学习的内容不同,连思考的东西也不相同。当儿童和成人变得越来越有区别的时候,童年的概念已经成为了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
如果说印刷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一场信息革命的话,今天,我们又处在以数字技术为标志新的信息时代。随着以电视、网络、移动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娱乐文化充斥我们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对童年的认识是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还是逐渐变得弱化了呢?
看来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童年,原本是一个有序学习的过程。一些专为成人控制的、特定形式的信息,通过分阶段用儿童心理能吸收的方式提供给儿童,让儿童逐渐掌握各方面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逐步走向成人。但在今天,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成人丢失了对信息的控制权,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不及儿童知道的多。特别是,各种媒体将成人保守秘密的手段给剥夺了,成人也同时被剥夺了秘密。儿童正逐渐丢失羞耻心,变得无所畏惧。
其次,在过去,语言和符号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这些学习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多种器官并用,以便让自己更好地学习前人积累的那些间接经验。在电视和网络普及的今天,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言学习逐渐向图像学习过渡,信息的传播通过手指的比比划划就可以实现,人们的嘴巴开始沉默了,写作的手也停了下来。信息时代泛滥的信息资源正在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让儿童感到学校生活了无生趣。这让今天的学校教育充满着挑战和危机。
再次,浅阅读泛滥,读写能力有走向衰退的趋势。电视新闻频道一分钟几条新闻,让你根本来不及对所报道的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一个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提出问题,就被给予了一大堆的答案;完整的文本被一个个碎片化,以迎合快节奏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读图时代的降临,以及浅阅读的泛滥,使得成人和儿童在读写方面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点上。
如果成人的读写能力和儿童没有什么差异,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果儿童的羞耻心在逐渐丧失,那么,童年也将会在这信息时代逐渐消失。
这显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重新发现童年,应该成为信息时代的人们所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几件事情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一是道德重建。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一次次冲击着道德的底线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道德重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需要法律维护自己的尊严,需要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恪守职业操守,需要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人人献出一份爱。良好的道德环境,可以唤醒儿童的羞耻感,让其成为教育最为珍贵和微妙的内容。
二是教育转型。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进人们的记忆。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个简单的储存器就可以实现这些功能。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强调对世界的整体认识成为教育转型的必然要求。每一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这些新要求,积极探索教育转型的途径,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最希望去的场所。
三是尊重个性。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虽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一直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知道学生是怎样的&材&。大数据时代使得我们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和记录,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和研究,找到学生的学习特长和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将学问做到一定的深度。学问只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深度,学生才会玩出兴趣。只有玩出兴趣,学生才会沉浸其中。只有沉浸其中,才能促进他的知性成熟。一个知性较成熟的人,便有自学的能力,也逐渐能够独立思考。
标签(Tag):
------分隔线----------------------------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年的终结 百度网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