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民网农业新疆灌溉水源增收

沿着丝路看节水:农业灌溉方式寻求突破
10:22|作者:|来源:人民日报
  农业灌溉方式寻求突破,工业用水处理不断创新
  沿着丝路看节水
  本报记者 常 钦
  在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开发区的苹果基地,树下埋着的一根根黑色细管,构成了给果树滴灌的管网系统。别小看这一根根细管,正是这高效节水灌溉让当地农民得到了不少实惠:原来每亩地需要100立方米水,现在只要20立方米就够了。苹果产业日渐红火,种植、采摘以及后期加工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家顾了,活儿干了,钱也挣了”,当地农民高兴地说。
  沿丝绸之路西行,顺着黄河追赶太阳,水畔镶嵌着洛阳、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等一颗颗城市明珠。路上,既能看到农业灌溉方式上寻求突破的一次次精细耕作、在处理工业生产用水上的一项项技术创新,也随处可见沿途社区百姓生活中的一个个节水妙招。
  爱水情结更深:为生活,也为生产
  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然而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最新统计,今年1—10月,黄河来水总量较常年偏少36%,其中上游地区偏少27%、中游偏少52%。来水偏少,直接造成可供水量指标、省区年度配水指标都会减少,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生态保护问题更加突出。这严峻的现实使节水从抽象化概念变得具体而又真实,沿途各地人们的爱水情结反映在生活生产之中。
  银川的金凤区宝湖社区,“每个月都有人来检查我们的用水情况,并给出家庭能耗分析,这下我们就知道在哪里浪费了水,以后可以在哪个方面省水了。”小区业主介绍,物业定期会将用水、用电等情况与同期比较,进行家庭能源消耗分析,摸排出原因,再想办法改善。社区节水行动也在柴米油盐中探索出适合家庭实际的节水方式。
  宁夏被毛乌素、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包围,为了让水发挥最大潜能,宁夏一直在努力引进各种农业节水技术。在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能够看到类似“人体出汗”的灌溉方式:施行远程控制滴灌和微溶灌溉,将水分集中供给至作物根部,减少了灌溉中的水量消耗;在同样缺水的新疆哈密,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灌溉方式已从漫灌、沟灌、滴灌发展到了自动化控制。
  “大家看,这就是经过我们生产处理后的水。”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举起从中水处理池里打上来的一杯清水说。水里没有杂质,跟普通自来水看起来没啥差别。“洛轴”早在1999年就开始考虑节水了,投资建设废水污染治理工程,每年节约水费近300万元,用水重复率达90%。如今生产用水经过沉沙池、曝气池等过程,每天可以处理1万立方米,处理出来的水干净清澈,可供工业再次利用。
责任编辑:雍敏
|||||江苏农业|||福建农业|||湖北农业||||海南农业|重庆农业|||陕西农业|||宁夏农业|||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产品网|||中国牧草网|||中国种植技术网||
|农产品加工网|||灌溉网|||
制作单位:农民日报社新媒体发展中心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3500万亩&居全国首位
日08:52&&&&来源:
原标题: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3500万亩 居全国首位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突破3500万亩,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集中区。预计到今年年底,新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3750万亩。
据介绍,新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全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仅5.3万立方米,排名全国倒数第三,而近年来用水量已达51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占95%,农业节水势在必行。上世纪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从2008年起,新疆制定并实施了高效节水财政直补和贴息扶持政策,确定每年完成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以上;到2012年的4年间,新疆财政共投入26.4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20亿元,全区高效节水面积由2008年的117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500多万亩。
据新疆水利部门统计,新疆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后,农业用水亩均减少灌溉水量100立方米以上,粮食作物平均每亩增产50公斤,棉花等经济作物平均每亩增收700元,设施农业平均每亩增收1500元,林果、草作物平均每亩增收400元。
据了解,今后5年,新疆还将以每年新增400万亩的建设速度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7日电 记者 刘兵)
(责编:闫妍)
扫描二维码浏览    
认知统一战线合作社引领新疆乌苏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疆频道--人民网
合作社引领新疆乌苏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来源:&&&&&
人民网乌苏11月20日电 (通讯员 张祖栋、乌兰、王振红)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农户+基地’的共建发展模式,变农户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营销水平,推动全镇农村优势产业发展,带动1892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该镇共发展种植、养殖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8个,其中:种植合作社20个、养殖合作社20个、农资合作社12个、农机合作社3个、土地合作社1个、其他2个。58个合作社注册资金10957万元,入社人员达到896人,带动户数1892户,其中:该镇水磨沟村鑫凤翔种植农民合作社注册的“红九心”牌蔬菜,金牛养殖专业合作销售的“新鲜奶”袋装,德通肉羊养殖合作社销售的肉羊等各类特色农产品畅销新疆各地,合作社已成为该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该镇金牛奶牛专业合作社社员金松说:“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不用为卖不掉牛奶而发愁, 牛奶都统一销往新疆西域春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他们每天都会开着车按时来收购我的牛奶,收购价每公斤4-5元,除去开支,预计今年的纯收入达16万元。”
(责编:罗继娜、沈剑)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利灌溉 新疆招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