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今天开机没反应讯通v90开机出现4个横点是什么意思

信息分类名称:
应急管理/其他公文/全社会
九龙坡区政府
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九龙坡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九龙坡府发
九龙坡府发〔2011〕27号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九龙坡区突发
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高新区各部门,各相关单位:
&&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九龙坡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九龙坡区突发事件
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九龙坡区将积极利用国家推动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契机,系统有效地推进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致力于打造全市的应急管理先进示范区。九龙坡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体系建设,认真组织规划编制和着力于重点项目的实施,并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积极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夯实应急管理基础。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09〕59号)、《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九龙坡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9〕5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九龙坡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以及&平安九龙坡&的总目标制定本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九龙坡区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从事件类别上应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类突发事件;从应急管理过程上应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恢复与重建等主要环节;从区域范围上应与九龙坡的行政区划相一致,本规划适用于该行政区域内的11个镇、7个街道和3个园区。
本规划为九龙坡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综合性规划,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为支撑,以《&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依据,积极利用国家应急重大项目技术成果,提高应急能力。本规划建设任务和项目为实施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提供支撑,保障应急预案的执行。
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和应急管理三个方面构成衡量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 &三角形&模型,三者相互作用反映了九龙坡区应急能力的总体水平。
从全区来看,区内突发事件仍然频发,承灾载体承灾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总体应急能力仍然明显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亦与九龙坡区作为&重庆乃至整个西部的应急建设示范区&的定位不相称,尚不能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障,应急工作还面临严峻的形势。
九龙坡区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从总量上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自然灾害频发,因灾损失严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九龙坡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的丘陵,三峡库区尾部,山地丘陵面积占90%左右,造成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的成灾机理复杂,预测难度较大。据保守估计,全区95%以上的村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影响。这对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区内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的特点。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成渝高速公路走马段解家沟&6.28&地质滑坡事件、&8.4&暴雨灾情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2006年,重庆市都遭遇60年一遇的旱情,损失超过了10亿元,九龙坡区损失严重。2010年,区内中梁山西站村七社突发森林大火,火场范围波及大渡口跳蹬镇、区华岩镇的大面积山林,初步统计过火面积达到了300多亩(九龙坡区应急处置恰当,过火面积3亩)。
生产安全隐患突出,突发性重大事故时有发生
虽然全区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总体趋势平稳。但区内高危行业、高风险领域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差,安全隐患突出。通过安全认证的非煤矿山企业仅有62家,分布在10个镇中,并主要集中在白市驿镇、含谷镇、陶家镇、石板镇等4个镇。此外,九龙坡区处在重庆市主城区,区内有长江干流流经,主要有桃花溪、跳蹬河、梁滩河、大溪河等4条河流,区内的工业发展为三峡库区环境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2009年区内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970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16起、火灾事故635起、工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10起、环境及生态事故9起,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总和占事故类灾害的98.04%。此外,区内火灾事故逐年上升,形势十分严峻。2010年,高新区石桥铺赛博数码广场裙楼突发重大火灾事故,火灾过火面积约1.5万平方米,初步统计受灾商户达到600余户,仅货物损失达上亿元。
如果区内经济生产体系的基础设施不能尽快得到改善,生产技术水平及其生产安全标准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还将更加严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应对能力还显不足
公共卫生方面,多种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急性传染病仍是群众健康的首要威胁。古老的传染病,如霍乱、肺结核等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我区人口流动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使得近年来霍乱疫情达12起;性传播疾病死灰复燃且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淋病和梅毒成为了最主要报告的性病,同时,艾滋病在全国的日益流行加剧我区防范难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新型传染病也给我区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防治难题。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新形势下群体事件有所增加
2009年,全区共有登记流动人口141562名,其中,杨家坪、谢家湾、石坪桥、黄桷坪、华岩镇、九龙镇等中心城区有104319人,占总数的73.7%。由于一些流动人口法律意识不强,收入又偏低,合租混居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出租房内偷窃、伤害、杀人、强奸、拐卖等案件时有发生。流动人口导致的社会风险,正在增加,特别是我区流动人口底数还未掌握清楚,增加了防控突发事件复杂度。
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往的不断增加,来九龙坡区学习、经商、探亲、旅游的境外人员逐年较大幅度增加,涉外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涉外案件3起,2007年达到15起。
(二)承灾载体
突发事件的承灾载体,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人,人是公共安全所保护的第一位的对象;第二类是物,像建筑物、生产设施、生命线系统、城市里各种外在的表现等。
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
九龙坡区是重庆市都市经济发达圈的重要组成区,城市规模在快速增长,所聚集的人口和积累的财富也在飞速的增长,与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江北区比较,区域面积和总人口均居第一位。但由于区内公共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科技意识还比较淡薄,还未建立应急专业教育与公众培训机构,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应急救援专业人员培训不足,社区群众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还未普及,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自我保护和处置能力还很欠缺,全区群众总体承灾能力水平还不高。
区内现有直属中小学和幼儿园100所,大专院校8所,学生10万余人。目前安全教育课程还未覆盖全区学校,区内普通大学和寄宿制中小学校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也还未完成。学校的安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加强对学校的安全防范尤其重要。
基础设施承灾能力较弱
九龙坡区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区之一。根据重庆市危旧房改造工程总体部署,到2010年底全区要完成1000万平方米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扫尾阶段,虽然危旧房带来的隐患逐步减少,但旧城改造中拆迁天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长期被忽视,问题突出,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区政府于2010年4月已正式全面启动 &城中村&改造工作,主要涉及到旗下的大堰、盘龙两个村共7个社106.672万平方米土地的征地拆迁任务。目前盘龙和大堰片区基础设施不齐全,卫生状况较差,有不少房屋年久失修,居住条件简陋,仅盘龙片区的危旧房改造有86万平方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区内有大量的高层建筑,仅渝州路街道就有高层建筑93座,多为人员密度较高的商业用房或办公用房,消防隐患较为突出。
作为老工业基地,在主城区范围内化工企业、非煤矿山企业较多,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存点也较多,很多设备都属超期服役,并且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还有很大比例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未通过安监局验收,承载能力较弱。
区内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弱,如很多生命线工程,如下水道系统有的是清代所建,也已经到了使用年限;防洪设施落后,目前江河和城镇的防洪能力偏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要求,大部分水库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隐患险情多,不能正常运行;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进展缓慢,无洪水监测设备、预测预报手段落后,防洪能力弱。
目前,区内应急管理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一案三制及应急信息系统、应急队伍、应急保障等建设工作也在逐步开展。但全区应急管理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应急体制机制尚待完善
街道和社区应急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区级应急部门处置突发事件受到一定的制约,部分职能部门和四个指挥部也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区内针对突发事件的灾害评估机构尚未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理顺,应急职能有重复交叉,各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区商委和区经信委都与沃尔玛等商场签订了保供协议。此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完善,部门之间、功能区及街镇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预防与处置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多方协同处置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人员、信息、资源等难以快速集成。许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日常应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应急管理能力、经验难以持续和继承,亟待建立规范、协调、有序的长效机制。
2.应急预案管理急需加强
目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建立。但预案种类太多,分类较细不利于指导综合应急;在实际应急过程中没有发挥预案的作用,没用到预案或灾难发生后预案启动不及时。有些部门预案流于形式;应急预案实用性不强,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指导。预案内容较长,针对预案的演练不多,难于事前评估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应急队伍建设亟待整合
区公安、消防、医疗等应急救援队伍已形成应急骨干力量。但现有的专业应急队伍数量还不足,近年来随着出勤次数逐年递增,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09年消防共出勤3000多次,目前区公安消防支队仅消防官兵299人,急需要补充突发事件中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四个应急指挥部也缺乏在应急指挥、应急信息、安全形势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的应急人员。此外,为了更有效应对各类复杂的突发事件,区内亟需整合各种应急力量,建设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
基层应急队伍刚刚起步。村一级虽然依托区域内的企业和群众建立应急义务队,但应急义务队多为外出打工的劳务人员,长期在外。此外,缺乏编制,激励不足,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缺乏,造成义务队培训、宣传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应急队伍力量还很薄弱。
应急物资保障相对乏力
区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物资储备工程在全区内建立起分类别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但这种体系相对分散,且主要集中在区的东部和南部,突发事件发生后很难统一调度使用。
区内实体的应急物资储备还很缺乏,远不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食品等生活物资方面,在区一级除粮食外,区商委还未实体存储其它的应急生活物资。镇(街)一级的应急物质储备也尚未建立,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调拨和配送机制还不完善。应急产业还处于空白状态,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缺乏应急产业的支撑。
民政局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不足,现阶段应急物资库存数量难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区内仅有一个面积为150平方米的应急救灾仓库,与《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救121-2009)规定的区县级仓库仓储面积为600平方米左右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仓库内仅储备有14个品种,价值为14.4万元的救灾物资,数量非常有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保障区内的应急物资需求。
图1 九龙坡区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物资储备工程分布图
技术支撑体系仍显薄弱
应急通讯设备落后,无线通讯装备不足。九龙坡区有民警1100多名,现有的对讲机数量只能配备30%的应急人员使用;对讲机设备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点对点的通讯和GPS定位功能,不能进行可视化管理。
缺乏专业应急装备。区内有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大量的高层建筑,发生危化品事故及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时,缺乏大型设备协助救援,如大型吊车、拖车等,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区公安分局成立了专门的排爆队伍,但是缺乏相应的排爆车、技术侦察车辆、排爆器材、专业的排爆犬,排爆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能够介入公安网实现数据和图像传输的通讯车、以及与运兵车相配套的运装备车都还没有配备,重大社会安全事故的处置还有较大困难。应急运输车辆未配备对讲机等通讯设备,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法及时得到交巡警部门的指导,安排运输线路;缺乏相关的运输装备如篷布、棚架等,使得&512&应急救援时,一些应急车辆无法使用。
区内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才起步,区应急指挥中心正在建设,四个应急指挥部的应急平台也还不完善,系统之间建设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困难,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整合难度较大。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滞后
信息监测、预警和信息搜集技术与方法滞后。一些监测预警信息采集设备老化,快速应急监测能力差;从全市来看,监测预警网点及密度还不够,预计到2010年,全市公安GIS系统中,地上建筑的监测点达到30万个,与上海等先进地区建立的80万个监测点还有很大差距,除此之外,地下设施的数据还未收集。
区内缺少移动监测预警系统;没有覆盖全区的应急通信专网;各部门监测系统采用的标准不一,数据资源难以共享,信息互联互通程度低。危机信息监测、预警和搜集工作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对危机信息的整理分析研判机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有限,信息发布的及时性还达不到要求。
社会动员能力凸显不足
各类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没有把群众的力量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政府部门单兵作战的现象比较普遍。现有民间组织的职能侧重于社会福利方面,主要为弱势群体服务,专门为救灾而建立的民间组织基本上是空白。应对紧急灾害的专业性民间组织还很匮乏,缺乏诸如救难犬搜索、紧急通讯、生命探测、国际救援翻译等救灾方面的公益性组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平安九龙坡出发,以加强基础工作、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为重点,以打破条块分割、理顺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把人力、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依靠行政动员向依法应急转变,努力建设符合九龙坡区实际、高效务实的应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探索和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本区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总体把握应急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事权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设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确定建设项目,分阶段分级组织实施。
2.系统推进,强调执行。
强化九龙坡区政府应急执行力建设,系统地打造素质优良的执行主体、建立高效协调的执行机制、增加先进完备的执行工具、保障充足适用的执行资源、培养求真务实的执行文化。
3.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实现从注重事件处置向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的转变,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
4.政府主导,全员参与。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全民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民关注,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良性互动机制。
5.打造基础,完善体制。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九龙坡区应急体系基础建设,进一步理顺应急系统执行体制,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打破条块分割,挖掘潜力,提高效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形成基础扎实,执行有力,保障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从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三个方面切实提高全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以及恢复与重建的能力,有效降低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实现从以应急响应为核心的应急能力建设到以应急风险控制为中心的综合减灾的转变,努力将九龙坡区打造成重庆乃至整个西部的应急建设示范区。
.分类目标
自然灾害类目标。应对极端气候能力明显增强,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率要达到90%以上,灾民24小时内能得到基本生活救助,灾民倒房做到及时重建,伤员能得到及时医疗救助;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控制在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0.1%;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农业有害生物预报准确率达到90%,防治率达到95%以上。
事故灾难类目标。重大、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应急救援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5%以上;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不断减少;城市生命线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油等事故发生率减少20%,抢修能力不断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力争特种设备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5起/万台以下。
公共卫生事件类目标。区疾控中心实验室建成国家二级实验室;深化传染病门诊建设管理,提高传染病监管和规范治疗水平;进一步扩大免疫规划,达到重庆市领先水平;健全区内卫生机构,提高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能力。提高食品药品快速检测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率达到100%。
社会安全事件目标。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安全事件综合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社会安全事件死亡人数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下降5%;群体性事件发生起数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下降10%;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突发事件稳中有降;重要金融业务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高;粮食、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异常波动应对能力明显增强。
分类指标名称
分类指标值
自然灾害类
行政村灾害信息覆盖率
大江大河干流洪水预报时间准确率
流域洪水预报提前3-5小时发布,准确率达90%以上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时效
提高到30分钟以上
气象预报预警公众覆盖率
风暴潮灾害紧急警报发布
Ⅰ级和Ⅱ级紧急警报提前6小时发布
森林火灾受害率
年受害率低于1&
已查明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减少约30%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控制在3&以下
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率
达到95%以上
农作物损失率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
控制在3%以下
灾民24小时内得到基本救助
事故灾难类
区、功能区、街镇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急平台联接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十万人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25个百分点以上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伤亡事故死亡人数
城市生命线工程供水、供电、供气、供油等事故发生率
特种设备伤亡事故率
0.5起/万台以下
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
下降到6.0以下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
比2010年下降20%以上
水上人命救助有效率
企业排污造成的重特大环境事件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亿元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5个百分点以上
公共卫生事件类
重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覆盖率
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
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
区、镇(街)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
区、镇(街)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
达到95%以上
食品药品安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率
社会安全事件类
区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
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
区、镇(街)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
区、镇(街)突发动物疫情报告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应急预备队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
达到95%以上
社会安全事件死亡人数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下降5%
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下降10%
群体性事件发生起数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下降10%
表1 &十二五&期间各类突发事件分类目标
、主要任务
围绕建设平安重庆、平安九龙坡的要求,九龙坡区应急体系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着力于&打造基础、强化执行&,立足九龙坡区实际,充分利用本区资源,积极争取国家和重庆市的支持,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应急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实施&1 2 7 7&工程建设(一个应急中心、两大体系、七个基地、七个机制)。
依托重庆市九龙坡区民防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九龙坡区应急指挥中心。该应急指挥中心主要由区应急指挥平台、区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区应急信息异地备份平台和区移动应急平台构成。
&&区应急指挥平台,主要集成了应急预警系统、应急值守系统、信息汇总系统、应急指挥系统等4个方面的内容,能够实现通过英特网和通信网络联合将指挥中心、4个分中心以及一系列应急响应单元和移动救援终端有机地组织起来,以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以ELS接处警系统为核心,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决策预案系统,具有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既能满足日常接处警指挥调度的需要,又能进行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下大规模综合性实时地指挥调度,改变现存的多个服务号码的状态,实现统一接警、调度与决策。
1)应急预警系统:开展风险隐患分析和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和分析,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摸清全区风险隐患的基本状况及其分布,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数据库及电子地图,实现动态管理和监控。逐步建立对危险源的分级、监控和评估工作机制,实现统一管理。
2)应急值守系统:按照&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社会联动&的原则建设应急值守系统。区应急值守系统配备能够实现代答、多方会议、转接、强插等调度功能的电话值守系统,并保证24 小时畅通;配备数字录音系统,录音数据存储时限不少于30 天;配备传真系统,并发线路不少于4 条;配备短信收发系统。
3)信息汇总系统:制定数据收集、存储标准,编制应急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用2年到3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区基础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区的危险源、管网、应急物资储备、应急专业队伍等各种资料的共享信息库,实现区内跨部门应急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4)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集成、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总结评估等主要功能,提升综合应急能力。
专栏&应急指挥中心项目
☆镇街、企业和村(社区)应急平台。加强街道应急系统建设,确保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数据与区应急平台间的交换;完成镇街、企业和村(社区)应急平台建设。
☆加强基础信息工作。规范数据存储结构及物理位置,编制应急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用2年到3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全区基础性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区的危险源、管网、应急物资储备、应急专业队伍等各种资料的共享信息,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应急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公路、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建设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工作,建成全区重大危险源指标数据监控。与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各类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信息及时采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资源共享。
☆校园监控系统。完善全区校内外视频监控系统,配备学校适用的应急技术装备。
☆呼叫中心。根据&急需、分步&原则,利用集成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先通过整合110报警服务台、119火警台、120急救中心、122交通事故报警台,将应急救助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警区以及不同警种之间的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协调,为市民提供快捷、准确的紧急救助服务。逐步将重大灾害(难)联动平台,将防洪、防震、防空、护林防火等纳入该应急指挥中心的系统,开放应急报警网络平台,同步实现网上报警。
&&区突发事件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依托区气象部门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区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扩建信息收集、传输渠道及与之配套的业务系统,增加信息发布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布接收子系统,形成反应灵敏、传输快捷、覆盖范围广的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形成上连重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市应急办,下连镇(街)、村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横向连接各相关应急指挥部,负责发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提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可控性。
专栏 &综合信息发布平台项目
☆区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依托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智能手机接收子系统、北斗卫星接收机、预警电子显示屏系统、DAB卫星接收机、预警RDS接收机、有线广播前端接收子系统和卫星预警接收机子系统等,实现与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对接。
☆应急广播系统。将现代的高技术设备和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相结合,在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区架设广播,形成覆盖全区的大功率广播网络。利用技术手段将广播系统接入到应急指挥系统中,以达到信息的统一发布和有效快速传播。
&&区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充分利用区公安分局现有的信息系统资源,建设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三项基本功能:第一,数据备份。提供远程数据备份的功能,支持对正在运行系统的在线备份。发生灾难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备份系统恢复远程数据。第二,应用备份。对政务专网的关键应用提供故障快速恢复,以及遇到故障时的自动切换服务能力。第三,网络备份。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与区内政务专网各主节点的骨干网络应有备份链路,在发生链路故障时可以迅速切换。
专栏&综合信息发布平台项目
☆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依托区公安分局现有的指挥系统,建立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备份、应用备份、网络备份。应急联动中心发生链路故障时,利用备份中心完成应急数据还原。
专栏&应急指挥中心移动应急平台
☆移动应急平台。结合区公安分局、卫生局的实际需要,配备应急指挥车,集成Hanhsx中控系统、视频系统、广播系统、灯光系统、供电系统等,适当采购无线对讲机等无线通讯设备,以实现图像和声音与各分应急系统之间的传输。
(二)2大应急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
&&加强基层应急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网络。落实各部门、镇(街)、村(社区)级的专兼职应急管理人员编制;进一步规范各镇、街道办事处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基层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整合村委会、社区工作站的人力资源,赋予其应急工作职能,形成&纵向一条线,横向一个面&的强有力组织机体。
&&增强区政府应急办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对工作能力,根据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和各部门新的职能,调整和理顺现有的组织机构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合理划分各专业应急机构和事件主管单位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各类型突发事件处置过程的牵头单位和协助单位。
&&强化区应急指挥中心的作用。完善区级应急指挥中心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以区应急指挥中心为平台建立区应急联动中心,由区政府应急办负责,从各部门调集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组建应急联动中心队伍。在区政府应急办的领导下,由应急联动中心负责受理全区范围内突发事件的报警,负责指导各应急单位处置一般突发事件,负责组织联动单位对重、特大突发事件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协助区政府组织实施紧急处置。
专栏&应急体系项目
☆各级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项目。由区编委组织各单位落实4个应急指挥部应急人员编制,同时依托各类基层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居委会、物业、志愿者队伍等),充实镇(街)、村应急人员。
☆区应急部门职责建设。由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民防办、区农林水利局、区经信委、区商委、区民政、区环保、区气象局等主要应急部门,根据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及各部门新的职责,进一步理顺并逐步调整九龙坡区各应急相关单位职责。
.应急预案体系
&&简化综合预案。提取预案的应急流程,制作应急预案的简易版本,汇编成册,便于应急时各部门实际操作,增强综合预案的指导作用。
&&不断强化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理顺应急预案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预案之间的衔接,强化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之间的协调。预案制定要体现各部门的联动性和合作精神,部门预案要留有其他部门对接口,便于在危机时加强合作。
&&强化区政府应急办对全区预案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作用,指导各级各部门根据工作实践不断充实、完善预案,要求部门将针对预案演练的设计、实施、结果、演练后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以报告的形式上报区政府应急办。
&&加强对危机事件规律和应急管理的研究、建立危机事件数据库,用以指导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专栏&预案修订项目
☆预案修订项目。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预案修订。在总体预案、分预案的基础上,制作简易应急手册,汇编突发事件等级划分、对应的主管和处置单位、应急处置规程等要素,主要解决&有事找谁&的问题,从而形成总体预案、分预案和应急手册三部分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
☆预案简易流程本项目。区政府应急办组织,各部门具体实施,提取预案的应急流程,制作应急预案的简易版本,汇编成册。
.应急物流保障基地
应急物流中心是应急物流的节点,为应急物资的供应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为了进一步完善全区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要积极争取市级应急物流基地;依托区内物流园区,加强区级应急物流基地建设,探索应急物质储备中心的市场运作模式;改造人防工程,建立社区应急物资库,以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整体布局。
&&市级应急物流中心。积极争取主城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落户本区,借助市级应急物流中心的辐射作用,为区内重要应急物资提供基本保障。
&&区级应急物流中心。依托物流园区建立应急物流中心,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加盟,建成&平战两用&的物流中心。作为应急物流中心各项保障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平时各自自主经营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完善应急设施,制定应急方案,并根据情况做好救灾物资的库存管理;灾害发生后,根据应急物流中心分配的任务,利用自身的业务优势、技术优势筹集、储备、配送救灾物资,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此外,将区民政局的物资储备库整合到区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中心划分一个仓库储备区民政局储备的物资。
&&社区应急物资库。加强人防工程维修养护,改善部分人防工程。以地下人防工程为依托,在人数达到规模的社区建立人防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包括食物、药品、衣物棉被、救生工具等各类应急物资,保障灾民最基本的存活条件。
专栏&应急物流保障基地
☆市级应急物流中心。积极争取主城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落户本区,主要储备重要应急物资和大型装备。
☆区级应急物流中心。依托华岩综合物流园区构建应急物流中心,主要储存高压电线电缆、帐篷、棉被等应急物资。依托白市驿都市农业物流园区构建食品等应急生活物资物流中心,利用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采购、仓储、配送应急物资,利用其道路交通与地理位置优势,形成覆盖全区的应急物资网络。同时,建议把民政局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取消。
☆民防应急物资储备库。2011年起,3到5年内利用地下的人防工程,在全区每个人口聚集的大型社区、街道(2万人以上)建设1-2个与之相配套的人防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安监、卫生等各相关部门的物资,同时储备由政府投资的应急物资。每个仓库配备有线电话1&2部、移动电话1&2部及对讲机2&3部。
.应急避难基地
&十二五&期间,将完成一定数量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区级应急避难场所、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逐步形成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分布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市、区、镇街、社区四级应急避难网络。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完成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本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种类、规模和危害程度,以及现有城市人员空间分布等现状,编制完成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
&&对现有人防工程进行统计和分类,充分利用符合条件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作为镇街、社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人防工程维修养护,加强地下空间使用监督管理,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地下空间应急单元建设,有效提升地下空间安全使用水平和应急防护能力,逐步建设形成全区范围内的防灾避难网络。
&&加大对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基地的宣传,在主要社区、人口密集地区、交通路口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基地指示牌,定期开展疏散演习。开展已建应急避难(险)场所空间分布、容纳能力、疏散路线、疏散有效时间等评价,并加强对场地内基础设施、疏散设备、灾民安置等的规范管理。
专栏&应急避难场所基地
☆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完成2个市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主要设计为应对地震、火灾、爆炸等可在空旷场地避难的应急避难场所,总占地面积约16公顷,可容纳应急避难人数约4.5万人。
☆ 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完成8个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地块面积宜大于2公顷,可以安置受助人员3&<span style="color: #天时间,具备一定的生活保障设施。
☆ 镇街、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加强人防工程维修养护和地下空间使用监督管理,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和地下空间应急单元建设,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培训演练基地
依托现有培训设施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适当增加设备和装备,建立完善的应急培训体系,提升各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建立针对应急救援力量培训的一个综合性应急培训基地,结合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建立针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培训班,提升各层次应急管理人员的理念和素质。
&&以消防为依托,组建区综合性应急培训演练中心,强化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及人员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同时,依据《重庆市九龙坡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试点工作方案》,区内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7个综合应急救援队,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
&&加强与高校联系,举办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班。建立针对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镇(街)以上分管负责人和区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轮训工作。开展在线应急教育,把应急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教学内容。落实面向公众、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设施建设。
专栏 &应急培训演练基地
☆ 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加强与重庆各高校的联系,在重庆大学挂牌成立重庆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综合全校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为政府提供急需的决策支持。开设公共卫生安全、灾难安全等方面的课程,定期举办研讨班、研讨会,采用案例教学对高中级官员进行轮训,提升各层次应急管理人员的理念和素质。大力拓展培训覆盖面,分行业、分层次、分岗位编写安全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和多媒体安全培训音像资料,积极争取承办全国性培训任务。
☆ 综合性应急培训演练基地。以九龙坡区公安消防支队为依托,组建区综合性应急培训中心。重点举办地震、防汛、消防、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矿山与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卫生防疫、动植物防疫、电力抢修、特种设备、环境保护等专业应急培训班。
☆ 综合性应急队伍。由区公安消防支队牵头,举行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挂牌仪式,组建7个综合性应急救援队。由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完成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招投标及采购工作。由区政府应急办牵头,区公安消防支队具体负责,各专业应急队伍参与进行现场会筹备演习的相关训练工作。
.应急宣传基地
变全民的应急避险教育为安全文化养成教育,在传统单纯的应急教育中融入安全文化理念,真正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积极推进安全文化进入社区、学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应急宣传和保护。
&&综合应急宣传基地。依托区图书馆等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适当增加应急宣传材料和设备,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建设综合应急宣传基地,定期举办应急展览活动。
&&消防安全宣传站。人员密集场所是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的部位,在区内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和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以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逃生自救知识为主要内容。
&&学校安全宣传站。启动&一校一警&工程,让警务室进校园,新的校园警务室将设在学校现有的收发室内,并配备一定的设施,人员主要来自公安、执法、交通等部门,这些人员将定时定点对校园进行巡逻,并针对校园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将应急社区教育纳入&平安社区&建设,实现与&平安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检查。抓紧编制完成针对不同对象、融各种灾防护知识于一体的教材和影视教育资料,逐步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协作、竞赛、激励等工作机制,学校和街道、社区、重要企事业单位积极购置应急救援类的图书,建设应急知识宣传栏。区、街道、乡镇每年组织开展2-3次集中性宣传活动。
&&制定逃生路线图。为区内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地铁站、学校、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并在醒目位置设置紧急疏散标志。
专栏&应急宣传重点项目
☆ 综合应急宣传基地。依托九龙坡区图书馆建立综合应急宣传基地,完善宣教设施,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将基地主要设置成法规展示、多媒体教育、模拟应急防护、模拟演示、警示教育、才艺展示、宣传制品小超市、纠错、承诺等九个功能区。
☆消防应急宣传站。5年内,在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和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80个。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以宣传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逃生自救知识为主要内容,均设置电子大屏幕,每天循环播出消防公益广告、消防安全知识电视片等视频;所有站点配备灭火器、逃生面罩、逃生疏散绳等灭火逃生器具。
☆消防站。新建白市驿、金凤镇两个消防站,形成覆盖全区的消防灭火救援网络。
☆&一校一警&工程。为校园配备警务人员,安排来自公安、执法、交通等部门的人员,对校园进行巡逻,并配备一定的设施,针对校园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四个一&工程。一本手册,编制应急专业知识手册,编制中小学生应急教育教材,编印公共安全宣传手册;一张碟,录制应急宣传光盘;一个应急箱,70%的街镇、社区居委会配备&民防应急箱&,包括应急处置所必需的呼救、逃生、灭火、防化、警戒、防电和现场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器材;一块应急常识宣传栏,在各社区、镇(街)、村、企业制作应急常识宣传栏,使应急常识真正走进社区、家庭、企业和学校。
☆逃生路线图。为区内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地铁站、学校、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用荧光材料制成疏散标志,即使在断电情况下也可以发光,便于人员疏散。
.应急示范基地
加强区级应急管理综合示范项目建设,总结应急管理经验,探索应急管理规律,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
&&应急示范点。全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按照区内联动、分级负责、分级办点的原则确定并组织建设,通过办示范点,发挥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作用,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建设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开展预防和应对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非煤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突发环境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综合示范项目建设。
专栏&应急示范基地项目
☆应急示范点。全区将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立区级覆盖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以及其他不同类型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示范点40个,其中,镇街 3个,社区12个,村 12个,学校7个,企业6个。
.企业支撑基地
依托企业,建立应急企业支撑基地,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建立以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为主的企业基地和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虚拟网络基地,实现实虚结合,动态储备,同时积极鼓励区内企业利用产业延伸优势,适时进入应急产业。
&&依托企业,确定一批应急物资定点生产、加工、储备单位名单,建立粮食、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的储备,储备急需应急保障物质、器材、设备。健全救灾物资社会捐赠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的能力。
&&建立企业支撑的虚拟网络基地,搭建利用社会应急力量的平台。即依托商委,对全区企业、单位、个体户经营类别、现有生产能力、现有物资种类进行摸底,综合汇总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建立数据库,在保证一定数量必需物资储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的转变,实现实虚结合,动态储备。
&&积极鼓励区内制造企业利用自身产业延伸优势,进入应急产业,如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和维护,应急平台体系的建设和维护,应急教育培训和咨询服务,以此搭建应急产业链条,为应急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企业支撑基地项目
☆企业支撑基地。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物资的供应,如粮食、食油和水、手电等,确定一批定点生产、加工、储备企业名单。由区经信委牵头,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生活应急物资的及时调集和供应。
☆虚拟网络企业支撑基地。依托区经信委建立覆盖全区的应急资源管理主体、种类数量、地理位置、调用方法等的数据网络和信息平台,准确提供应急储备信息,主要针对应急工作物资和少数特殊事故处置所需特定的物资,完成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的转变,实现实虚结合,动态储备。
☆应急产业支撑项目。对九龙坡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全面调研,分析进入应急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发展战略和对策,召开一次全面的招商引资会,积极筹建物流行业协会,制定应急产业的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
☆应急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以应急处置装备、设备、器材等应急产品交易集散为主的市场,为企业、社区、单位提供服务。
加强社会动员,积极利用其自发性、及时性、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等优势,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或非政府团体、社区、志愿者个体等)的力量,形成各种具有专业素质的救援基地,使社会动员形成一种合力机制,发挥出更大的效率。
&&招募中心。依托现有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建立统一的应急援助人员招募中心,负责志愿者的招募、分配和管理。招募应急抢险、应急医疗卫生、无线通讯、机动救援、心理疏导等各类专业人才,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扩大现有应急志愿者的种类,以保障紧急状态下(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后)各类人才的需求
&&社会捐助基地。结合实际,加强社会捐助中心和社区社会捐助点建设,完善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制度,规范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合法权益,保护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积极性,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十二五&期间,区民政部门完成社会捐助中心和80%的镇(街)、社区完成社会捐助点建设。
&&心理援助基地。由区卫生局牵头,积极联系高校,利用学校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资源,建立灾后心理援助基地,开展灾后心理救助工作。
专栏&应急援助基地项目
☆招募中心。依托现有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指导中心成立人才招募中心,并建立网站统一注册,负责各类专业人才志愿者的招募、分配和管理。
☆社会捐助基地。由民政局牵头,建立九龙坡区慈善会,在镇街建立慈善分会,十二五期间,完成80%的社区建立社区捐助点。
☆心理援助基地。由区卫生局牵头,积极联系高校,利用学校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资源,建立3个灾后心理援助基地。
.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机制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员参与&的监测预警机制。各职能部门制定定期对所管辖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档、整治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区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通报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的监察力度,建立信息汇报的标准,迅速将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危害程度、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上报。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建立片区监控、重点监控和民情联系监测预警信息体系。
&&加强多部门之间联动预警机制。建立自然灾害类事件的联动预警机制,加强气象部门与民政、交通、地质、水利、长江海事等单位的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社会安全事件的联动预警机制,加强公安部门与各个单位的联动预警机制,将各类社会安全事件信息汇总、研判,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事故灾难监测预警联动机制,积极推动质检、环保部门与安监部门及各生产企业建立联动预警机制,部门之间以电话、传真、值班信息、文件交换等方式互相通报突发事故灾难的监测信息、处置信息和预测信息,积极提供行业有关资料,提高预警效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类事件的联动预警机制,在卫生体系内部联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立卫生局与其他部门的联动预警机制。
&&建立应急疏导机制,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政策预见性,主动协调各方利益。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充分考虑社会效果,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在及时调处化解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根据群体性事件的内在结构,分化互解、层层剥离,迅速控制局面。
&&加强多渠道发布信息的机制。与广电、移动、联通等相关媒体部门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并开通绿色通道。与市内相关报社、新闻社签订信息发布协议,以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
.应急指挥机制
建立&双模式&应急指挥机制,即应急指挥平台正常响应和出现电力故障而导致应急系统瘫痪时的应急指挥机制,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流保持通畅。
&&建立应急指挥平台正常响应下的应急指挥机制,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需要立即成立指挥小组,利用应急指挥平台,对事件原因,事件发展现状进行合理分析,对其他人员作出指挥决定,起到主导性的作用。依照突发事件的大小和牵涉到的部门,建立区级指挥部、镇指挥部和村级指挥部。理顺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关系,明确职责。
&&特别地,要建立另一套备份应急指挥机制。即突发事件引起电力系统故障,导致应急系统瘫痪时的应急指挥机制。制定应急指挥流程,形成规范程序,利用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发出指令,实现整个应急体系在无电力支撑情况下,各部门能够按照职责行动,应急指挥顺畅有序。
.应急联动协调机制
加强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区政府应急办统筹主导、各部门协作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大应急&工作模式,实现重大应急事件联动处理,集中管理,快速反应。
&&充分发挥已有应急力量和资源,完善各部门分工,以&交流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为原则,积极推进部门之间合作,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以及救援队伍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各个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与协调,建立合理的应急机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各应急机构进行研究、讨论,交流应急处置和系统建设经验。
&&建设城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的纵向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响应制度。同时在镇(街)、社区(村)一级要继续积极推动部门合作,实现应急联动的向下延伸。
&&利用市场资源,推出相应政策予以引导和扶持,吸引民间资本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服务企业,开拓应急救援服务市场;构建相互支援、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
.终止与补偿机制
&&建立终止和返回机制,明确突发事件中救援活动所需人员的种类及时间,确定遣散时间与程序,保证应急救援工作中所需人员的及时到达以及已完成服务人员的安全及时返回,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建立应急物资征用机制和补偿机制。对于在应急过程中急需征用的私人产权或者不在政府应急储备范围之内的物资,如运输车辆、大型设备、建材、生活用品等,要建立一套征用机制和补偿标准,在事后还并给予一定补偿,对于消耗或损坏的物资根据情况给予赔付或赔偿。
&&完善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范灾情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等,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和标准。建立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评估标准体系,规范评估程序与方法,组建区及突发事件评估机构。
&& 建立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完善社会资金筹集制度,设立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救助服务站点。制定符合九龙坡实际的恢复重建机制,适当提高恢复重建补助标准,健全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管机制。制定有关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监督与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应急体系规划制定、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跟踪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对规划进展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提出对策建议。
&&建立应急管理与决策监督机制。建立专家委员会的决策参与制度,坚持公众参政议政、评价督导、信息公开的原则,建立规范的政府管理决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保障应急管理救援任务的实施。设立流程,建立委员会,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评价整个应急救援过程中的人员行为,并将应急救援中的评价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
.媒体引导与管理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对外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在新闻宣传部门指导协助下,事件主管单位或辖区政府新闻发言人牵头负责,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建立应急处置预案与新闻发布预案同步启动的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和分阶段向社会发布信息。
&&做好现场记者的采访服务管理工作。在确保事件顺利处置和记者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障记者正当的采访权益,规范记者采访活动,建立和健全规范记者采访活动的机制。加强专业应急机构、相关部门及基层应急工作人员媒介素质的培训,提高现场接待记者采访的能力。
&&加强媒体危机传播管理。发挥政府在突发事件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建立媒体危机传播管理机制,提高引导和把握舆论的能力。加大媒体对危机的宣传管理,有效防范夸大、不实的危机信息的传播;发挥媒体网络对社会的影响力,宣传应急安全知识,使之家喻户晓,以创造浓厚的社会安全意识。
.应急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建立应急资金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确保应急储备资金到位,把应急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安排政府预备费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对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经费给予保障。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拓宽应急资金的来源,强化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作用,制定法律法规,规范、约束、引导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发展,与政府形成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辅助管理功能,使其介入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保险、金融与证券业涉足灾害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探索减灾投融资制度,为金融界参与灾害风险管理创造宽松环境。
专栏&机制建设项目
★ 机制建设项目。由应急办同各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逐步完成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机制、应急联动协调机制、终止与补偿机制、媒体引导与管理机制、监督与奖惩机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争取尽快出台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抓紧研究起草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通讯保障、应急资金保障配套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的应急预警、应急指挥、应急联动、终止补偿、监督激励、媒体管理等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法律法规执法,加大行政监督力度。
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扩建等各种方式,保证区、镇(街)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场所建设,并逐步改善其办公和技术条件。优先安排涉及全局的信息系统建设,如城市灾害危险源分布数据库、城市共享的应急基础信息库包括应急处置资源数据库、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现状数据库、综合管线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等。同时要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等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项目的建设。
完善镇(街)、村等应急部门,加强基层应急组织机构建设,落实和规范各类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保证基层的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完善和扩展应急办人员,适当增加应急办编制。强化应急办在突发事件中与区政府应急办、区民防办、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环保局等主要应急部门的协调职能。
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确保应急储备资金到位,区级财政每年以财政支出额的适当比例,安排政府预备费作为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资金保障。
扩大应急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发挥防灾防损作用,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保险服务。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捐赠。
建立应急产业发展基金,对重点应急救援技术的开发、生产者进行补贴,制定应急产业的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进入应急行业。
区政府、镇(街)及区有关部门要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区编委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编制,并根据应急管理工作实际需要适当进行调整。
创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通过培训、交流、考察、锻炼等各种方式,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工作队伍。
建立区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的作用,建立专家顾问参与政府应急工作的长效机制,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意见、建议和咨询。
根据应急工作人员参与应急工作的性质,适当提高相应的医疗保障措施和福利措施,保障应急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应急人员的后顾之忧。
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要进行预警,规范预警标识,制定相应的发布标准,同时明确规定相关主管领导、主责单位、协作单位应履行的职责。
制定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标准。根据区县、市应急指挥部的不同特点,出台区、镇(街)、村应急指挥部指挥平台建设分类指导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制定完善信息报告标准。出台信息报告的标准和程序,明确区专项应急指挥部、区相关应急部门和镇(街)、村信息报告方面的责任,为建立应急信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分级报送制度提供保障。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建设。加强技术标准建设,实现应用层标准的统一,保障各部门之间通信网络和数据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有关技术要求和标准。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出台应急体系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技术标准,支撑市、区县两级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制定应急基础数据库、应急共享数据库及应急专业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推进相关数据库建设。
&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重点项目一览表
镇街、企业和村(社区)应急平台
镇、街政府、
区政府应急办负责组织实施
增加街道应急系统的装备,确保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数据与区应急平台间的交换;完成镇街、企业和村(社区)应急平台建设。
应急共享基础项目
区公安分局牵头,会同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安监局、区环保局等组织实施
建立全区应急共享基础数据库、图像监控系统。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
区安监局负责组织实施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公路、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建设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信息化工作,建成全区重大危险源指标数据监控。与区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做到各类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信息及时采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资源共享。
校园监控系统
区公安分局牵头,会同各校园组织实施
完善校内外视频监控系统,配备学校适用的应急技术装备。
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公安分局、消防队、交警队、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以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为纽带,以ELS接处警系统为核心,集成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决策预案系统,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应急联动系统。能够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数据与市应急平台间的交换;系统应实现数据交换、预测预警、汇总分析、辅助决策、综合评估、数据更新与共享。
区预警信息发布分中心
区防雷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依托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智能手机接收子系统、北斗卫星接收机、预警电子显示屏系统、DAB卫星接收机、预警RDS接收机、有线广播前端接收子系统和卫星预警接收机子系统等,实现与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对接.
应急广播系统
区文广新局负责实施
利用数字化无线智能技术,在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区搭建应急广播系统,完成70%城市片区应急广播系统搭建。
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
区公安分局负责实施
建立应急信息异地容灾备份中心,实现数据备份、应用备份、网络备份。
应急组织体系建设项目
各级政府组织实施
落实各应急指挥部、镇(街)、村应急人员编制,理顺并逐步调整九龙坡区各应急相关单位职责。
预案修订项目
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各部门组织实施
修订部门预案,在预案中留有其他部门对接口,并制作各部门简易预案和电子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预案简易流程本项目
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各部门组织实施
提取预案的应急流程,制作应急预案的简易版本,汇编成册。
7个应急基地
应急物流中心
由区商委牵头,会同区经信委、区财政局组织实施
依托区内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建成&平战两用&的应急物流中心。
民防应急物资储备库
区民防办牵头会同各社区组织实施
在全区每个人口聚集的大型社区、街道(2万人以上)建设1-2个与之相配套的民防应急物资储备库
7个应急基地
应急设备采购
区政府应急办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由政府统一采购应急指挥车,整合区公安分局综合考虑。为全区主要应急部门配备对讲机,实现全区点对点通信、视频通信和警民两用。为应急运输车辆适当配备运输基础设施,安装GPS车载定位系统,实现应急运输的通讯保障。
采购大功率警用投光灯,解决应急时的&瞎子&问题,及时稳定群众情绪。
综合应急救援队
由区公安消防队牵头实施
依据《重庆市九龙坡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试点工作方案》,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组建7个综合应急救援队,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装备。
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区民防办牵头会同区规划局、区建委组织实施
完成全区紧急避难场所规划;完成2个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改造一部分人防工程为应急避难场所。
综合性应急培训中心
由消防支队负责组织实施
以消防为依托,组建区综合性应急培训中心,建立针对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应急管理培训制度
应急管理培训基地
区政府应急办与重庆大学合作实施
在重庆大学挂牌成立重庆市应急管理培训基地,综合全校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为政府提供急需的决策支持。
综合应急宣传基地
由区科委牵头,会同区图书馆组织实施
依托九龙坡区图书馆建立综合应急宣传基地,完善宣教设施,丰富宣教内容,创新宣教形式。
消防应急宣传站
由区公安消防支队牵头,会同区文广新局组织实施
根据九龙坡区十一五规划,新建白市驿、金凤镇两个消防站,形成覆盖全区的消防灭火救援网络。
5年内,在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和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80个。
&一校一警&工程
由区公安分局牵头并组织实施
为校园配备警务人员,安排来自公安、执法、交通等部门的人员,对校园进行巡逻,并配备一定的设施,针对校园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
7个应急基地
&四个一&工程
由区民防办,会同区公安消防支队、区教委、区地震局、区文广新局组织实施
编制应急专业知识手册,编制中小学生应急教育教材,编印公共安全宣传手册;录制应急宣传光盘;为70%的街镇、社区居委会配备&民防应急箱&,包括应急处置所必需的呼救、逃生、灭火、防化、警戒、防电和现场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器材;在各社区、镇(街)、村、企业制作应急常识宣传栏,使应急常识真正走进社区、家庭、企业和学校。
由区公安消防支队负责实施。
为区内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地铁站、学校、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图,用荧光材料制成疏散标志。
应急示范点
由镇、街、村(社区)政府组织实施
建立区级覆盖社区、乡村、企业、学校以及其他不同类型基层组织的应急管理示范点40个,其中,镇街 3个,社区12个,村 12个,学校7个,企业6个。
九龙坡慈善会
由区民政局负责
建立九龙坡区慈善会,在镇街成立慈善分会,完成80%的社区捐助点建设
心理救助服务站点
由区卫生局负责
建立心理救助服务站点,完成完成50%的镇街、社区社会心理救援点建设。
由区科委牵头
建立区招募中心,并建立网站统一注册,负责各类专业人才志愿者的招募、分配和管理。
企业支撑基地
由区商委、区经信委负责组织实施
由区经信委、区商委确定一批应急物资定点生产、加工、储备单位名单并签订合同,建立粮食、食品、急需应急保障物质、器材、设备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虚拟网络企业支撑基地
由区经信委牵头,会同区商委、区财政局组织实施
依托区经信委建立覆盖全区的应急资源管理主体、种类数量、地理位置、调用方法等的数据网络和信息平台,准确提供应急储备信息。
7个应急基地
应急产业支持项目
由区经信委牵头,会同区商委、区财政局组织实施
对九龙坡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做全面调研,分析进入应急产业的可行性,并提出发展战略和对策,召开一次全面的招商引资会,积极筹建物流行业协会,制定应急产业的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
应急产品交易市场
由区经信委负责组织实施
建立以应急处置装备、设备、器材等应急产品交易集散为主的市场,为企业、社区、单位提供服务。
应急机制建设项目
区政府应急办会同各相关应急部门组织实施
逐步完成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机制建设。
主题词:文秘工作&通知
&抄送:区委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4月13日印发
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现代应急平台是以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应用&可减缓性&、&可挽救性&、&可恢复性&和扩展的风险矩阵等新型评价策略,以及多层次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激励分析方法等现代应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实现智能决策功能,强调平台的即时协同和快速反应能力,集监测检测、指挥协调、决策支持、实施监督、资源调度等模块于一体,面向全生命周期应急管理过程的平台。
ELS是专门用于指挥中心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ELS支持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包括 Ethernet, FDDI, ATM, FR, TCP/IP, NetBUEI, Socket, Winsock 等。通过 ODBC,所有数据均可进入其他数据库和其他应用之中,如 Word,Excel 等。
卫星数字音频广播(DAB)是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的英文简写,是继AM、FM传统模拟广播之后的第三代广播&&数字信号广播。它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音频数字编码数据压缩、纠错编码以及数字调制技术,对广播信号进行系列数字化的广播。具有抗噪声、抗干扰、抗电波传播衰落、适合高速移动接收等优点。卫星数字音频广播(DAB)除了传送声音信号外,还可以传送任何形式的数据信号,例如广播电文,静止画面等等。卫星数字音频广播(DAB)卫星广播系统由地球同步卫星、广播上行站、数字接收机及地面控制运营网络组成。
无线数据系统(Radio Data system,简称RDS),广播数据系统(RDS)是一种利用调频多工技术对现有的调频广播系统进行改造,使用调频广播的剩余频带实现数据广播的方案。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它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
 |  |  |  |  |  |  |  |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ICP备案: 国际联网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校讯通和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