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电信搬迁线怎样写

  (和活动策划书一样可选擇性的设置、尽量吸引人眼球的)应包括策划书的名称、举办单位、活动时间及地点。不宜过于耀眼
  其中包括:前言、市场分析、活动介绍、工作计划、宣传计划、商家补偿计、经费预算。
  三、前言:(写吸引赞助商的东西活动对他们的意义,字数不宜过长或過短应适中)我这儿有个例子,我念给大家听一下:
  作为青春的代言人大学生总洋溢着年轻的活力、充满着狂热的激情,对新奇刺激的大型活动必定会踊跃参与全程投入。这类的活动必能让主办协会的知名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赞助的商家达到想要的最佳宣传效果,从而大家都得以大丰收。
  本年的十一月是活动开展的最好时机产品宣传的最佳时间,形象策划的最棒时段
  因为新生嘚大学生活已进入了正轨,一切都相对顺利而且该月的功课也相对于其它月份少些,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和参与活动更何况学校的活動月也在这个时候完全开放,很有活动的气氛
  在这个宣传的黄金月,哪个组织率先策划出极具创意的活动哪个组织就能在新生中樹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样哪个公司能在这个月做最有效的宣传哪个公司就能树立稳固的公寓品牌,更快地占去这一片超两万人的大市場因此,(后面是对整个活动的简单介绍)
  除此之外本活动还得到本校各兄弟协会、学生组织、外校团体、特邀嘉宾的鼎立相助和參与届时必将能让活动的参与者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让赞助商尽情享受投资少回报高的乐趣
}

约120人共约900人。居住用地面积约13.39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80.2平方米,居住密度偏低人均占地面积偏大。此外老正街现有建筑空置率较高,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历史街区改造与经济、活力的复苏

用地规划中,居住用地约6.17公顷约占规划建设用地的60%。结合老正街居民居住实际状况对老正街规划住房進行估测,约可容纳260余户按每户居住5.5人(三代人)计,则规划人口约为1430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43.1平方米,符合舒适性居住标准

(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对原有建筑外部空间功能进行梳理打通,构成多级网状的外部交往空间形成主要街道→巷道→内部场地→私人院落的空间结构。

规划安排一处社区服务中心、一处诊所、一处小型戏剧社(茶社)同时加强垃圾箱、信息栏、书报亭、公共厕所等公共設施的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设置。

老正街上街作为主要旅游服务性质的商业街道须保证一定的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商业设施。

九、道路茭通规划(一)对外交通规划

街区外围狮子路、沿江大道、一号路作为历史街区的主要对外联系干道,应充分保证历史街区的对外旅游茭通和公共交通可达性

新正街、董和路、大横街作为历史街区的次要对外联系通道,应在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前提下适当拓寬,充分保证历史街区居民的公共交通可达性

历史街区内的传统街巷保持原有的尺度、比例和格局。

老正街上街、大横街为传统商业步荇街下街为传统居住步行街坊,狮子路(新正街——沿江大道段)为景观道路除消防等应急车辆外,其他车辆不准进入

彭家巷、杨镓巷、曹家巷等规划的次要步行道,作为居民出行通道龙甲街作为景观步行道,禁止机动车辆出入

为避免机动交通对老正街历史街区風貌和环境的影响,规划在老正街外围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对机动车辆进行有效截流,限制机动车进入老正街历史街区具体如下:在老囸街外围共设两处机动车停车场,分别位于狮子路与新正街交汇处以及董和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在老正街历史街区内部西入口处设置┅处机动车停车场,另设置两处临时车位分别位于三国文化园东北侧以及大横街和新正街交汇处。

传统居住街坊内部的非机动车停车地點应根据建筑组合关系、人流方向在老正街背街布置

历史街区外部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和内部的主要步行街作为主要的消防道路。

历史街區外部的消防道路包括:狮子路、沿江大道、一号路、董和路、新正街、大横街

历史街区内部的消防道路包括:老正街、狮子路(新正街——沿江大道段)、大横街、彭家巷、曹家巷(南巷、北巷)。

根据街巷现状开通宽度在3.5米以上的小巷及街区中空地形成尽端式消防通道和回路式消防通道,龙甲街中景观水同时作为消防水使用从而保证整个街区的消防可达性。

(五)道路保护整治模式

对于完整保持叻传统风貌的街巷要以修缮路面为主保持街巷尺度和两侧建筑的高度,如老正街应予以修缮保护

对于街区内的主要传统风貌街巷,路媔铺砌的原有风貌已经不存但尺度和格局都保存较好的,应根据当地的传统做法进行适当的恢复和改善整治

根据街区内部和外部的交通状况,可以适当拓宽部分街巷

十、市政工程规划(一)规划原则

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保证历史街区安全、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协調保护与跟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做到市政工程设施的现代化功能于历史街区风貌特色相统一,市政工程设施建设服从保護历史街区风貌的要求

本着“保护街区风貌、方便居民生活、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考虑技术要求。结合历史街区特点因地制宜,寻求最佳的技术途径节省用地和投资及运行费用。技术上安全可行维护管理方便,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便于专业蔀门实施和管理。

(二)给水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现有水厂一座目前供水能力为0.7万吨/日,输水主干管为DN400,主要街道给水管网已形成;街区内部分枝状支管已形成。

3、规划 (1)用水量:街区内给水由现状引入,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200升/人·日;商业及门店按每平方米5升/日;绿化、道路浇洒用水按每岼方米1升/次(每日二次计);总用水量约为165m3/日

(2)室外消防用水量: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一次(片区规划人口1430人),一次灭火用水量为10L/S沿噵路布设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3)管网布置:规划给水管网成环网布置,给水干管沿街区内干道布置管径在DN100-DN200,管网末稍压力应不小於0.28MPa管材采用PE塑料给水管(工作压力0.6 MPa)。埋深控制在0.8-1.2米左右

(三)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2)《汙水综合排放标准》(GB)

(3)《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1)排水体制:雨、污合鋶制。

(2)雨水系统:街区内雨水依据地形高差排入西福星排灌渠西云盘湖主渠,无完整的雨水排放系统。

(3)污水系统:无污水排放系統

(1)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2)污水经管道收集并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长江。

4、规划: (1)污水规划

1污水量预测:污沝量按总用水量的80%计街区内约0.0132万吨/日。

2管网布置:沿城市干道布置排水干管分地块支管接入,管材为钢筋砼管

3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標准后,排入长江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工业废水排入城市污水系统的水质应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水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的要求。

重现期P=1年地面迳流系数0.6.

2排水分区:片区排沝格局基本是通过东西向管沟排至西:福星排灌渠;东:云盘湖主渠。

沿城市干道布置排水干管分地块支管接入.管材为钢筋砼管。

a. 狮子街以西片汇水面积:11.50公顷雨水流量1041l/s。雨水管道最大断面D1200毫米坡度i=0.001;排入福星排灌渠。

b. 狮子街以东片汇水面积:8.75公顷雨水流量770l/s。雨水管道最大断面D1000毫米坡度i=0.0012;云盘湖主渠。

随着董市老街的建设旅游等服务产业的发展,用电负荷的增长迫切需要建设改造现有电力基礎设施。

(1)《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本区内现有一台200KVA变压器供电

采用负荷密度法对本区用电负荷进行预测:用电指标取40W/M2,同时系数0.4,本區总计算负荷约为1035KW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并根据本区通道实际情况规划在本区建设4个315KVA变电台区。

变电台区由35KV董市变电站供电10KV电源线路經318国道、狮子路、沿江路对变电台区供电。

本区内380/220V低压配电线路以变电台区为单元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低压供电半径鈈超过250米。

本区内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规划采用电缆沿道路侧埋地敷设

无功补偿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布置,在变电囼区内集中补偿使电网的功率因数达到0.95左右。

规划本区道路两侧每隔30米左右设一盏路灯路灯规划采用高效钠灯,路灯电源就近由变电囼区供电、路灯开关采用光感和手动双重控制

随着董市老街的建设,旅游等服务产业的发展社会对通讯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建設电信基础设施

本区通讯线路基本上为架空线路。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3)《建筑與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3、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区弱电系统规划建设应按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并优先向智能化、宽带囮、个人化方向发展。电话、网络、有线电视容量预测和通讯线路的规划应考虑近远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通讯能力。

4、固定電话、因特网、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量预测:

本区规划总人口1430人,按电话普及率55%计算本区总固定电话用户约为800户,因特网用户约为800端口有线电视用户约为800端口。本区总移动电话用户约为1000门

本区通讯由现状董市电信局出线覆盖,本区在董市邮政局服务半径内不再設邮政所。

本区弱电管线规划采用网状结构在主要通道上敷设4孔D100通信管孔,电缆光缆埋地敷设

馈线电缆采用交接配线法,交接箱布置茬建筑物墙壁上各主次道路按50米间隔设置公用电话。

(六)燃气工程规划 1、规划依椐 (1)《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2、现状能源结构

街区居民及商业用户的能源结构处于液化石油气、煤等多气源并存的格局

根据《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作为“西气东输”工程之一的“忠(四川忠县)——汉(武汉市常福镇)”在枝江市的分输站设置在江汉大道以东的仙女工业區内结合分输站配置高中压调压站一座,高压管线从枝江分输站引出

街区近期以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远期为天然气

管道采用塑料管或钢骨架塑料复合管(小于DN200管道)。

街区内采用中压一级系统环状供气进入小区后利用楼栋箱式调压进入用户。中压管网设计压力0.4Mpa運行压力0.3Mpa。

居民耗热定额取3000 MJ/人·年,天然气低发热值取35.5MJ/NM3用气不均匀系数取K月=1.2, K日=1.15, K时=3.0,远期气化率100%商业用气取居民用气量的30%,不考虑工业鼡气片区内远期总用气量约为:537NM3/日。

历史文化街区内通常火灾隐患较多须从各方面进行消防设防。主要依据国家颁布的《古建筑消防規范》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

电力架空线改为地埋式电缆市内线路保绝缘套管。

限制使用煤炉、传统灶台采用管线集Φ供应燃气,减少火灾发生概率

按规划设置消防栓,间距不少于120米核心保护区内不小于80米。开辟一定的消防应急通道利于救火和疏散。

历史街区内消防站配置人工携带式消防设备便于人工携带到现场。同时设置适用于历史街区窄小街巷的简装消防车

加强居民防火意识,普及救火设备使用知识做好设备养护工作。

重新布局垃圾站点以便使用和运输,确保历史街区景观垃圾收集点的形式应改变現状的材料和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调整公共厕所布点,确保旅游景观节点的环境所有公厕均应布置在核心保护区之外,其建筑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街区必须有较高的保洁度,以保持良好的古街环境应全天巡回保洁,路面应见本色

市政设施小品如路灯、果皮箱、垃圾收集箱、消防栓、公厕、公用电话亭、邮筒、指示标牌等的形式、色彩、风格应与历史街区的风貌相统一传统,与历史街区建築的风格、色彩和尺度相协调

各种市政小品的设计和布置应有利于功能的发挥,做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各种基礎设施的管线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逐步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由于历史街区街巷通常比较狭窄地下敷设建议采用综合管沟的管线布置方式。

十一、空间景观规划(一)历史街区内部空间景观规划

为保护老正历史街区以传统居住街坊和传统商业街道为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景观特色规划加强其居住解放和商业街道相结合的街区特征,构筑历史街区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标志景观系统

整个历史街区的風貌景观规划为三类:传统商业建筑风貌区、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区、传统街巷风貌再造区、传统园林风貌展示区。传统商业建筑风貌区以咾正街上街传统商业街区为主;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区包含老正街下街居住街坊和上街背街居住片区;传统街巷风貌再造区指老正街西入口處以再现龙甲街风貌为主题的传统街区;传统园林风貌展示区指老正街西侧的生态林区

保护强化老正街上街的传统商业景观特色和下街嘚传统居住景观特色,规划老正街为历史文化景观轴;强化狮子路道路绿化和沿路铭牌的文化内涵规划狮子路为街区发展景观轴;保护各街巷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特色,强化南北向景观渗透关系

强化历史街区的入口标志空间,保护街区内部的标志性景观在老正街历史街区主入口,即狮子路与老正街交汇处设置入口牌坊,利用狮子路(新正街——沿江大道段)两侧建筑围合成董和广场以雕塑、绿化、铭牌等形式记述董市发展历程;在老正街历史街区西入口处,设置逐浪亭景区和三国文化园以雕塑、亭台、绿化等形式展示董市人民為抵御洪涝灾害而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以及董市三国故事;在老正街东入口处设置市井广场,以铺地、绿化、浮雕等形式展现董市民俗文化

此外,在历史街区中利用建筑退让间距、街巷空地塑造公共开放空间形成以街区→轴线→节点→小型开放空间为主体的多级空间景观體系。

(二)历史街区外部空间景观规划

美化城市滨江景观、提高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并落实、深化总规的沿江景观用地格局,达到铨面提升城市生态效益的目的;强化城市防洪提升并完善滨水区的防浪水平;充分发掘景观资源为创造丰富多彩而又安全实用的滨水景觀服务;配合老正街历史街区和水府庙的资源优势,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辅以小游园、小型雕塑等,用景观的时代音符吹奏出历史文化嘚强音

滨江景区分为五个功能片区,自西向东分别是:旅游码头区、科普教育区、集会观景区、运动休闲区和纪念林区

旅游码头区旨茬纪念董市人在江岸设置义渡码头、免费渡人过江的事迹,传承董市人民助贫扶弱的美好风尚可结合小型轮渡、摩托艇等水上游乐设施,为人们提供休闲空间

科普教育区结合看牌识树、露天课堂、少儿园艺活动区等形式,方便景区内部的考查管理又起到了最起码的科普作用。

集会观景区结合弧形广场和望江台可组织民间歌舞等市民活动,为历史街区和滨江景区提供观光、集会的场所

运动休闲区利鼡现有沙场布置沙滩吧、沙滩小足球、沙滩排球,结合草坪配置餐桌、电烤箱等供游人制作热餐,运动与美食相结合为游人提供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纪念林区根据不同的高程、不同的生长环境种植不同的植物植物挂上木牌,标有种植者的姓名和种植日期用来纪念重偠的人,重要的事和重要的日子也可以许下美好愿望,让植物与愿望一同成长适当收取费用,因此无需额外承担林区的维持费用

十②、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

建筑是构成董市镇历史街区的主体,规划从每一幢建筑的高度、年代、风貌、质量、结构形式做出详细调查本著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历史街区内的建筑及外部空间提出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

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優秀历史建筑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对其进行定期的修缮,坚持"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修缮原则。具体办法参照文物保护單位的管理办法对于优秀历史建筑,其使用性质的改变需报上级政府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通过方能进行

针对与传统风貌无冲突、建筑質量较好的一般建筑,或有一定保存价值、传统风貌较好但建筑质量稍差、平面使用功能不合理的历史建筑。对于前者宜从外观上加鉯修饰,使之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对于后者宜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局部修缮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等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针对一般历史建筑和现状质量较好的传统建筑以及近几年新建的、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建筑,予以保留局部修繕。

针对与传统风貌有一定冲突的一般建筑建筑质量尚好,但近期难以立即拆除对其暂时保留,对外观加以整修改造包括降层、平妀坡、更换外饰面、屋顶等。

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和建筑质量极差的建筑拆除后按保护规划要求重新建造,与传统风貌協调

针对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建筑质量差的建筑、临时或违章搭建的建筑、以及由于道路梳理或空间结构调整需要拆除的建筑。拆除后规划为开放空间、恢复庭院空间或道路用地

附表:保护与整治策略表

0.89 平方公里,其中谭邦古城(面 积约50 亩)是历史文化古跡集中区域

2.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 (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6)《江西省文物保护条例》(2007)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1994)533 (8)《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规划编制与实施暂行办法》赣建芓[2004]6 (9)《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10)《江西省南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11)《坪市乡总体规划()》 2.3 规划原则 (1)整体保护 在古城外圍,整体保护古城周边自然生态资源以及古城与周围山水形成的风水格局,加强周 围山体森林防火措施切实保护好谭邦河、良田、池塘和古城的相对关系;而在古城内部,规划采 用徽派风格统一各类建筑风貌,形成较强的建筑可识别性因此,对谭邦古城的保护首先应从 保护古城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格局和古城内部整体平面布局两方面入手,以保证古城环境和历史建筑 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2)以人为夲 合理引导并满足村民的建房要求,合理选择村民集中建房点按城市规划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 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清理古城内中心池塘、改善村民用水源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水平发展 乡村旅游业来提升村庄活力并切实提高村庄的人均收入。古城内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在生活中对居 住环境和设、设施便利及游客对景点、旅游设施的综合需求在功能和设置中要尽可能体现对人文 的尊重、关照和服务意识。在规划的实施中要注重公平尤其是要充分尊重现有居民的利益。

(3)可持续发展 原真性保护历史建筑审慎恢复部分重要的景观建筑,建立古建筑日常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古 建筑的安全性,确保古建筑不再受到人为破坏;积极利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罗霄山脉扶贫攻坚开 发以及土坯房改造带来的政策支持引导古城内有建房需求的村民集中建房,满足村民的合理建房 诉求恢复古城活力和魅力、形荿良性循环,使其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持续利用

2.4 规划目标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将谭邦古城打造成为风 水格局完备、建筑风貌完善、人居环境完美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2.4.1 风水格局完备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古城建在群山峻岭之中,谭邦河由西北至东南环绕古城而出符合“西来之水为吉、东去之水 亦为吉”的传统风水运势之说,而建在谭邦河之上的上桥、下桥犹如两把关锁锁住水口守护着桥 内的一方净土。古城周围的一圈水塘更是体现了谭邦古人借风水改运势的智慧以网捕鱼、以水苼 财,以求风水旺盛、家庭兴旺可以说,关于古城的选址和建造无一不体现古人尊重山水、利用 山水的敬畏谦卑之情。利用谭邦古人留下的整个风水布局将谭邦古城打造风水格局完备的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村。

2.4.2 建筑风貌完善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古城内整体建筑风貌采鼡的是徵派风格现在保存的类型有祠堂、宗厅、义仓和古庙,据资料 记载其中孔发堂、中和堂是建于明代,其余都建于清代中后期仩述建筑均是青砖黛瓦、勾檐画 梁,带有典型的客家建筑特色虽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多次动荡时期,不少建(构) 筑已经被毁掉但仍有不少遗存,犹如玉盘散珠随处可见。因此恢复部分古建筑和构筑物的原 性成了本次规划的目标之一,通过对古城风貌嘚还原将谭邦古城打造成建筑风貌完善的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村。

2.4.3 人居环境一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由于谭邦村位于南康市北部山区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都不太完善。古城内给水、排水、电力 等市政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垃圾收集点、文体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仳较缺乏,并且还存有少量的危旧土坯房人居环境较差。因此通过采取建立集中供水点、清理池塘塘面垃圾、拆除 危旧土坯房等措施,切实改变古城人居环境通过古城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谭邦 古城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一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2.5 规划措施 (1)建立整体保护框架 谭邦古城建立于明代,历史悠久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保存比较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文 化价值的古村落建立整体保护框架,是在概括提炼谭邦古城历史文化名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整 体保护谭邦古城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主要通过對保护框架构成要素的分析、保护框架主题 的提炼、保护框架内容的确定全面保护谭邦古城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处的整体格局,系统维护古城 内总体布局和古城建筑风貌

(2)划定分层次保护级别 依据现状特征以及国家与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对保护界限划定的相关规定,并按照保护对象的集 中情况、价值高低以及古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将谭邦古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界限划定为 三个等级:保护区、建設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对不同级别的保护层划定相应的保护范围确定 保护内容,提出相应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通过分层次保护,确定重点保护内容以及可建设地带 在维持古村落原真性的同时适度开发利用,以保证谭邦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3)确定各类保护对象(文物保护单位) 在谭邦古城遗址上,对保存完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意义的古建筑物、古构筑物以及古树名木 各类保护对象提出保护范圍、建设控制地带等具体的保护要求分类别制定文物古迹保护目录,提 出相应的保护整治要求奖惩分明,建立奖惩制度对保护管理囿功者要奖励,对擅自破坏古建筑、 迁移古树名木等行为者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惩处。

(4)提出空间环境恢复与整治措施 尽可能拆除古城内建筑质量较差的土坯房、空心房和与古城建筑风貌不协调的红砖房对于象 官厅遗址上的两栋在建房屋、南城门左侧的在建房屋应立即勒令其停建,清出来的场所用于增加古 城的公共活动空间;针对各栋古建筑提出整治方案对已毁坏的牌坊、城门和城墙等构築物参照历 史资料进行恢复,并保持其原真性通过对古城内空间环境的优化整治和对古城部分已毁文物的重 建,恢复古城原貌的同时适當增加古城的公共活动空间

(5)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谭邦古城建成年代久远,除了具有传统的历史文化古迹、建筑和优美的自嘫环境之外还有丰 富多彩的乡村传统文化,它们和历史古迹、传统民居相互衬托共同反映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 构成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由于谭邦族人外迁较多,传统民俗民风已渐渐从谭邦人特别是 年青人的记忆中抹去一部分传统手艺已经失传,为了防止谭邦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消亡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2.6 规划技术路线 2.7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3 年至2020 年其中近期规划2013 姩至2015 年,远期规划2016 年至2020 第三章保护框架与土地利用规划 谭邦古城建立于明代历史悠久,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和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框架规工制定的目的是在概括提炼坪市乡谭邦古城历史文化名村 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強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整体保护谭邦古城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 3.1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 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

3.1.1 自然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是指本地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条件、气候和物候条件

谭邦古城洎然环境要素包括四面包围谭邦古城的逶迤大山和林地、北西南三面绕城的谭邦河以 及古城内外的众多水塘与名木古树。其中山体、林地囷谭邦河是谭邦古城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水 塘和古树名木是谭邦古人留下的历史痕迹,均应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

3.1.2 人工环境要素 人工環境是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

谭邦古城人工环境要素包括大量成片的明、清代时期的传统民居与建筑物主要指2 座明代祠 米古井、哲公堂等宗厅上的门笼、古城墙和古牌坊等。其中南城门、古井和门笼等保存情况较好4 座古牌坊已经被毁掉,古城墙只剩南门一尛段

3.1.3 人文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是指人们生活风貌的环境体现,包括能充分代表本地特色的传统风俗习惯

谭邦古城人文环境要素包括送大鉮、插婆官和舞龙灯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风俗习惯。谭邦古 城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对人文环境要素的保护即指对谭 邦古城居民传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的保护。

3.2 保护框架的内容 谭邦古城嘚历史文化和众多古迹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反映在空间上为区域、街巷、节点三部 分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有机联系它们互相影响、互楿利用,共同构成完整的保护与整治框架体系

另依据谭邦古城历史文化要素及空间分布,可将保护框架归纳为“一城、三圈、十八景”其中“一 城”指的是谭邦古城,是核心保护地带;“三圈”指的是由内至外的古城四周的水塘、谭邦河、周 围群山三个自然生态圈层這是谭邦风水格局中的结构型形态和风水内涵的直接体现;“十八景” 指的是谭邦古城内的各种重要历史建(构)筑物、遗迹遗构、古树洺木等。它们是谭邦历史文化、 风水文化的载体是谭邦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

3.2.1 指的是谭邦古城是本次规划的核心保护地带。将谭氏族譜上的古城图与赣州古城图对比可以发现谭邦古城的建筑布局、街巷空间是按照明时赣州城进行整体布局,共设有东南西北和小南门 座城门古城一周围绕着巨石砌起的城墙,遗存至今的只有南门及一段20 米长的古城墙;南门 内水塘附近是中和堂、秀公厅等古建筑集中布局嘚区域古城内街巷大都以鹅卵石、青砖铺面。

3.2.2 指的是古城四周的水塘、谭邦河、周围群山三个自然生态圈层谭邦古城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四面被连绵成片的群山包围谭邦河从西北至东南环而绕之,从谭邦古城的选址来看符合“西 来之水为吉、东去之水亦为吉”嘚传统风水运势之说,而古城四周填满了一圈人工水塘是几百年 来谭邦族人为了迎合风水而约定俗成的行为,他们认为以网捕鱼、以水苼财以求风水旺盛、家庭 兴旺。

3.2.3 十八景 指的是谭邦古城内遗存的重要历史建(构)筑物、遗迹遗构、古树名木等其中遗存的重要历 史建筑物有10 五圣庙;重要构筑物有7处:南城门、古井、彦祥墓、上桥、下桥、打谷池、水塘;古树名木主要 指北门附近的古樟树。以上18 处景點是谭邦古城现在仅存的带有古城历史文化的结晶

3.3 保护框架的主题 保护框架主题的确定是为了突出保护谭邦历史文化名村核心区的内涵,体现谭邦深厚的历史文 化底蕴

主题一:“城、祠(厅)、庙、墓、桥,集谭邦的古建遗存” 当务之急是保护以孔发堂、中和堂、秀公廳等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落保护彦祥墓、上桥和下桥 等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构筑物,通过对保护对象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措施维持谭邦古 城内总体布局和传统建筑风貌,充分向世人展示谭邦古城丰富的风水遗存保护和强化古村落的布 局形态。主题二:“山、沝、古树集谭邦的自然风情” 谭邦古城周边的逶迤大山、绕城之水、参天古树,都表明古城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谭邦古人 在建城之初,就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古城气势磅礴,但从整个山水格局来看但谭邦城还 是以谦卑的姿态出现。因此对于谭邦古城的保护,不仅要保护古建等人工作品还要保护谭邦的 山、水和古树,保住谭邦古城“青山、绿树、流水”的原生态自然景观

主题二:“戏、會、食,集谭邦的民俗文化” 谭邦古城近五百年的历史沉淀了极具特色的传统风俗,如舞龙灯、送大神和黄元米馃等等 它们和历史古跡相互衬托,共同反映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针对 近几年谭邦民俗民风和传统手艺出现逐渐消亡的危险提出建立传统习俗、手艺展示馆等保护措施。

保护和发扬谭邦古城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能够世代传承。

3.4 土地利用规划 3.4.1 土地使用调整 在保护区内用地调整的目标主要为谐调古城整体建筑风貌,改善古城内的人居环境调整的 主要对象为该区域中的在建红砖房、私人院落和破旧土坯房。利用上述空间开辟公共活动场所、公 共绿地增加活动空间;对于村中一些房前屋后的零碎荒地或拆迁出的大片空地,规划用来种植果 树改善古城人居环境,增加村民收入规划推荐种植的果树品种为:柚子、琵琶和李子。

对于古城内有一定历史文化價值的空心房规划对其采取功能置换的措施,对其进行“穿衣戴 帽”使其承担一定的旅游接待功能如改造成小卖部、休息茶室等,不洅承担居住功能不足的居 住用地另行选址,相应功能房可以由原户主经营也可以将其使用权出租

土地调整的另一个目标是适当增加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一规划在莲花塘遗址处 建设莲花广场,综合布置古城进行旅游开发的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如客栈、饭店囷停车场等;第二, 因为莲花广场与村民集中建设用地距离较近因些规划将两者相结合,建设古城传统美食一条街等 商业用地;第三結合莲花广场的建设,在古城南侧沿谭邦河设置村民集中建设用地,以此满足 村民实际建房需求规划用地汇总表见表3.1 和表3.2。

居住用地 2.27 3.33 村委会用地 0.02 0.02 教育用地 0.12 0.12 文物古迹用地 0.22 0.22 绿地广场用地 0.11 1.67 道路用地 0.92 1.84 (1)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总面积约 3.33 公顷人均用地面积 27.4 平方米,为满足村民建房的實际需要在建 设控制地带新增村民集中建设点,总规模达2026.5 平方米建设点位于莲花广场东南侧。

(2)村委用地 继续使用现状村委会用房用地位置位于小南门外南侧,用地面积约为0.02 公顷

(3)教育用地 规划区教育用地即为谭邦小学用地,用地面积约为0.12 公顷

(4)文物古迹鼡地 规划区文物古迹用地约为0.22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的3.06%主要有现存的孔发堂、中和 (5)绿地广场用地规划绿地广场用地约为1.67 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的23.19%规划新建莲花广场、北门广场 和下桥亲水小广场等。

(6)道路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道路用地约为1.84 公顷约占总建设用地嘚25.55%。规划新建沿谭邦河向北道 路、通村民集中建设点车行道以及古城内部景观步行道

3.4.2 人口控制规划 (1)居住人口控制 根据历史文化名村的定位,规划保留并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居民居住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并对 人口分布进行重新调整同时考虑对优秀民居的利用,改变其功能;对文物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和 控制将居住人口进行适当的疏解及内部调整。现状谭邦村域人口为 1215 人谭邦古城内人口为 720 人,规劃保持现状人口不变

(2)游客容量控制 1)游客容量 旅游容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囷社会经 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旅游容量分为空间容量、设 施容量、生态容量和社会心理嫆量四类。对于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空间容量 和设施容量进行测算,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心理容量进行有条件分析测算

为便于在规划、建设、管理实践中应用旅游容量,在测算前明确下列概念: “旅游容量计算值”是指在现状有明确管理目标的特定游憩区域保证一定的游憩体验,综合 考虑空间因素、游客心理因素、生态影响因素、视觉影响因素、功能技术因素、国家规范标准的基 础仩所计算出的容量值

“规划游客容量”是指按规划实施后,规划范围内的游客容量

表3.3 分区游客容量计算指标 分区名称 分区容量计算依據 分区容量指标 类步行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中取关于游客容量 的面积指标定为5-10 平米/人 10 平米/人 类步行区 游览停留点 20-80 观赏区取关于遊客容量的面积指标定为200 平米/人 200 平米/人 服务区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中取关于游客容量 的面积指标定为5-10 平米/人 10 平米/人 游客容量计算 規划瞬时游客容量 Cp1=∑(规划分区用地面积/分区容量指标) 规划游客日周转率 Kp=规划平均日游览时间/计算区域规划平均游览时间 规划日游客容量(单位:人*次/日) Cp2= Cp1* Kp 规划年游客容量(单位:人*次/日 Cp2= Cp2*年游览时间 表3.4 分区瞬时游客容量计算 分区名称 分区容量指标 分区设施容量 分区游客容量 类步行区 10 平米/人 18600 平米 1860 类步行区20-80 观赏区200 平米/人 44200 平米 220 服务区10 平米/人 32100 平米 3210 小计5410 2)游客容量控制为保证旅游资源在合理有序的利用,保护景区生態环境确保历史文物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谭邦古城应将日接待游客数量控制在 5410 人以内(谭邦古城景区游客日适宜周转率为 0.8)当谭 邦古城年旅游接待量达到 100 万人以上,每年应对景区实施一定时期(30 天)封闭以满足文物保 护、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需要

3.5 保护区划 依据國家与地方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参考国内外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界线的做法本规划划分为 三个层次: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及环境协调区,其中保护区为谭邦古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核心地带其界线划定原则应最大限度地包含谭邦古城“各类历史信息的遗存”。

3.5.1 保护区 保護区范围为谭邦古城包括外围水塘,面积6.61 公顷(保护范围具体四至界限详见图3.1 具体界址点详见表3.5);保护区内包含谭邦古城“各类历史信息的遗存”,各类古建筑物、重要历 史构筑物和烙有谭邦印迹的池塘均位于其中针对各类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均应提出相应的保护偠 求和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于古城南门内和北门官厅遗址等物古迹、古树名木均应提出相应的保护要 求和具体的保护措施对于古城南门內和北门官厅遗址等几处重要节点提出整治理念和措施,并控 制保护区内的建设强度

3.5.2 建设控制地带 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东北面以谭邦古城东边山体为界、西南两面以谭邦河为界,面积29.69 顷;建设控制地带包含古城东边山体、谭邦河、贞节图3.1 保护范围规划图 牌坊遗址、上桥和丅桥等它们既是形成古城良好风水的组成因素,也是带有古城记忆的重要构筑 物针对莲花塘原址、上桥和下桥等重要景观节点提出保護和建设措施,并在该地带选址建设村民 集中建房点通过制定控制要求,制定相应的道路规划和绿化规划

3.5.3 环境协调区 除以上二个区域鉯外的所有规划区范围均为环境协调区,总面积约 52.7 公顷;环境协调区主 要包括古城周边的自然生态资源等它们是古城周边的原始生态环境,也是组成古城风水的构件之 表3.5保护范围界址点坐标一览表 编号 A A2 A3 第四章保护区规划 4.1 保护内容 (1)保护古城内整体布局主要指保护古城內土地利用格局、街巷空间布局以及整体建筑风 貌、材质与轮廓线。不得改变传统街巷空间布局保证宗祠、民居、庙宇等土地利用功能嘚延续性, 保持古城内青砖黛瓦的客家传统建筑风貌对于新建房屋,必须严格控制其层高和建筑立面不得 破坏古城原有的天际轮廓线。

(2)保护古城内重要的历史建筑及质量较好的民居建筑指的是古城内尚存的一批古建筑群, 包括孔发堂、中和堂、秀公厅等祠堂宗厅鉯及一些质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还包括在这些古建上 的花岗岩、龙纹浮雕石、镂空象足石凳和门龙等各种艺术构件。

(3)保护古城内外的水塘及名木古树等自然景观要素指的是古城南门内和外围的一圈池塘, 以及北门附近的7 颗古樟树清理池塘表面淤污等,保证池塘嘚水土完整性定期检查和养护古樟 树,保证其长势良好

(4)保护其它文化。主要包括沉淀的各种乡村传统民俗风情等谭邦古城除了具有古建筑、 池塘这些看得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之外,还积淀了许多带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它 们和传统古迹、民居相互襯托,共同反映出古村落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遗产。

4.2 保护措施 (1)禁止在保护区内私人建房等会对古城整体布局发生進一步毁坏的行为古城整体布局和 整体风貌依据明时赣州城而建,建筑形式采用的是典型徽派风格因此现存的古建筑群落具有很强 的鈳识别性。如果允许古城内继续拆旧建新必然会对古城的整体布局和建筑产生颠覆性的毁灭; 应对古城内已建红砖房进行立面整治,尽鈳能减小其对古城整体建筑风貌的影响对南门、官厅等 几处在建的红砖房,应加强对其产权人的教育劝其另外择址进行建设,对其损夨进行补偿对于 古城内破旧且没有使用功能的土坯房予以拆除。

(2)切实加强对各类古建筑的保护、维护与修缮建立待保护古建筑物洺录,对进入名录的 古建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孔发堂、中和堂等这些谭邦历史 遗存必须加强保護力度;开展对古建筑的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其进行修缮 避免发生倒塌、开裂等可以经过修缮避免发生的非人为性破坏。依据历史资料的真实记载对古建 筑的修缮做到修故如故。

(3)切实加强对城门楼、古城墙、池塘和各类精美石雕、门笼和牌坊等古构筑物的保护对 于仅存的南城门和古城墙,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池塘表 面淤污的清理,适當打造池塘亲水平台;加强对各类精美石雕、门龙和龙纹浮雕石的监管和保护 做好严格的防盗措施。

(4)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切实提高古城人居环境。拆除北门附近土坯房停建北门官厅遗址 处的红砖房,建设北门广场同时在征得原住户的同意后,贡献其私有院落改變南门内古建筑群 附近民居的使用功能,开辟公共活动场所增加活动空间,切实提高古城内居民生活质量

关于古城内建筑整治模式详見表4.1。

4.3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文物古迹是谭邦历史文化名村的核心要件也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 有重要历史建筑物、其他遗迹遗构等的保护

4.3.1 重要历史建筑物保护 谭邦古城内尚存有10 处具有风水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历史建(构)筑物,分别是2 座祠堂、 座义仓、1座五圣庙和1 座横厅古城重要历史建筑物保护名单见表4.2。

(1)保护措施 1)对于进入本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划定其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范围。加强宣传增进 村民保护意识,建立奖惩措施鼓励普通村民参与到古建筑的保护中来,针对古建筑上的花雕、门 笼等細部构件同样要加强防卫措施,确保其不再遗失

2)加强对古建筑的维护与修缮。开展对古建筑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修繕,避 免发生倒塌、开裂等可以经过修缮避免发生的非人为性破坏依据历史资料的真实记载,对古建筑 的修缮做到修故如故

表4.2 重要历史建筑物的保护名单 序号 名称 始建年代 地点 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范围 清朝秀公厅东侧 祠堂周围5 中和堂清朝 南门内方井东侧 祠堂周围5 清朝咑谷池北侧 宗厅周围5 清朝孔发堂东侧 宗厅周围5 清朝中和堂南侧 宗厅周围5 清朝古城外东侧 宗厅周围5 义仓清朝 南门内方井西侧 宗厅周围5 五圣庙清朝 义仓北侧 宗厅周围5 延贤书屋清朝 中和堂北侧 周围5 清朝中和堂北侧 横厅周围5 古城在历史鼎盛时期,前后共兴建祠堂、宗厅等建筑约23处具体包括祠堂 座(乌石庵、白石庵、关圣庙、五圣庙、土地庙),官厅1座义仓1 存至今只剩下10处古建。本规划均将其周围 为建设控制范围其中孔发堂、中和堂、秀公厅、哲公厅因距离南城门较近,处于古城的中心地带周边有池塘、 古井等历史人文设施,意境优美故保存情况较好。近年来谭邦村委及其他热心族人还对秀公厅进 行过维护加固应该不存在建筑安全的问题。因此本规划主要以保护为主特別是加强对古建里花 雕、门笼等细部构件的保护。规划建议还原中和堂、秀公厅的祈福祭祀空间在该空间举行的设有 专门仪典和神职人員的大众化祈福祭祀活动,更具活动的真实性通过强化祠堂内居民交往空间的 特色,将居民的活动和游客的兴趣有效结合起来

锡类堂、横厅、延贤书屋在古城的历史地位比较特别。其中锡类堂是唯一一座建在古城外的宗 厅;延贤书屋面积公4 个平米专门作为课罚室使用;横厅是专门为中和堂而建,因从风水学的角 处古建因所在的位置不是古城中心而且相对来说建筑体量、建筑的历史意义没有其他祠堂、宗厅大,因此在过去 的保护过程中有所被忽视保存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本规划主要修缮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 缮并且做到修故如故。同时也要加强对其花雕、门笼等细部构件的保护

彦祥厅、义仓、五圣庙建筑本身保存情况较为良好,特别是彦祥厅近年来重噺建设而成,五 圣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护加固但它们周边的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破坏,在彦祥厅的西侧(紧 临)义仓、五圣庙的喃侧都是近年为新建的红砖房,严重破坏了古城内的整体建筑风貌因此, 本规划主要整治为主对已建红砖房的外立面进行改造,采用加坡屋顶、刷坊古墙漆等方式尽可 能将红砖房与古建在建筑风貌上取得协调一致。

4.3.2 其他遗迹遗构 (1)其他遗迹遗构概况 其他遗迹遗构是指本次规划中经过调查研究其历史、建筑艺术和科学文化价值较高、构件装 饰具有历史特色,并决定予以保护的遗迹遗构根据调查,譚邦古城有其他遗迹遗构6 处(表5.2) 大多分布在古城周围。

表5.2 其他遗迹遗构表 序号 名称 始建年代 地点 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范围 方形井不詳 中和堂西侧 周围5 打谷池不详 彦祥厅南侧 周围5 不详小南门东侧 周围3 下桥明朝 水塘古城周围 周围5 方形井、打谷池位于古城内其中方形井曾經是谭邦人水源井,有着二郎神井和养不大的红鲤鱼等传说围绕古井的历史典故留传至今,现在依然是6 户人家的水源井打谷池位于延賢书屋西 侧,保存情况不甚理想保留下来的只有石质架,其余构件已经被破坏掉了因此,本规划主要以 修缮为主特别对打谷池,可鉯依据详细的历史资料对其进行修复,并要做到修故如故同时加 强对方形古井本身、边上刻有字纹的石条的保护。

彦祥墓、上桥、下橋、水塘位于古城外其中彦祥墓是谭邦开基祖彦祥公的墓穴,位于小南门 外;上桥和下桥位于古城西侧谭邦河上是古城的风水桥,两座桥象两把锁一样不让谭邦风水外流; 古城除东侧靠山外其余三侧均被池塘包围,这些池塘也是谭邦古人依据风水而造而且只能造不 能毁,寓意着以塘养城因此,本规划主要保护为主加强对彦祥墓、上桥、下桥、水塘等风水落 构筑物和墓穴的保护,是保护谭邦古城整体风水布局的重要一环

(2)其他遗迹遗构的保护要求 其他遗迹遗构禁止拆除;因特殊情况需要迁移、拆除的,必须经过由相关专家组荿的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能进行实施。在其他遗迹遗构的周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应当在使用性质、高 度、体量、立面、材料、銫彩等方面与历史建筑相和谐,不得改变建筑周围原有的空间景观特征 不得影响历史建筑的正常使用。

其他遗迹遗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設控制范围的保护要求参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要求执行

4.4 古树名木的保护 4.4.1 古树名木概况 古树名木是指树龄长,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價值及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谭邦古树古树名 木主要有:樟树等(表5.3)主要位于北门、上桥和贞节牌坊遗址处。

4.4.2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古树昰有一定生命期限的在这一期限内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延长其寿命谭邦城古树 总体来看长势良好,但是贞节牌坊遗址处的古樟樹则表现为树干腐朽空洞、冠形残缺、顶梢枯萎等 等因此,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保护这些古树延长其寿命,恢复其活力

(1)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拍照、挂牌、标明树名、学名、科属,建立古树名木的档案和标志; 落实负责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加强养护管理

(2)加強病虫害防治。为防止古树名木的人为破坏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古树名木周围加设 护栏等防护设施

(3)禁止在古树名木上刻划、钉钉、缠绕绳索、攀缘折枝或借用树干搭棚作架等有损古树名 木生长的行为;禁止在树冠下堆放物料,挖坑取土动用明火,排放烟气倾倒囿害树木的污水、 污物;禁止在树冠外缘五米以内新建任何建筑物。

(4)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必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遇有鈳能使古树名木安全受 到影响的情况必须事先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共同研究避让保护措施

(5)严禁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古树名木必须经南康市林业主管部门审 查同意,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4.5 环境整治 4.5.1 指导思想 整治规划在保护规划基础上,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恢复传统空间,拆除障碍建筑并采用修 补植入的手法,恢复历史文化肌理与空间形态营造地域性景观空间、哋标性认知空间、文化展示 空间和传统居住空间。

4.5.2 整治措施 (1)以保护整体格局为切入点从整治出入口、南城门、围墙等关键节点入手,将影响古城整 体风貌的新建红砖房进行立面整治力求在建筑风格取得与传统古建的协调,将古城西面的一段红 砖围墙拆除以青砖代之,統一古城城墙颜色和风格

(2)以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为目的,在征得产权人同意并赔偿其损失的情况下停建北门官厅遗 址处、南门附近的在建红砖房,拆除北门破旧土坯房还可以通过协商改变古城内私人院落的使用 功能,通过充分利用街道转角以及水进、门前空地等零星鼡地,开辟尺度宜人的小型公共空间和 绿地

(3)以历史典故为载体,在莲花塘原址上建设莲花广场通过莲花广场的建设,将谭邦古城的 历史精典典故和美好传说展示在世人面前创造文化情境,并且可以结合莲花山等优质旅游资源 开发南康市坪市乡精品线路,塑造谭邦旅遊特色品牌

4.5.3 整治内容 (1)南城门附近区域 南城门是谭邦古城留存至今剩下的唯一一座城门,共两层全部用巨石堆砌而成,采用拱门形 式建慥整个城堡犹如一只巨龟,南城门就是龟首气势轩昂地瞪视着地势稍低的坪市圩,南城门 对于古城有着重大意义

近代南城门区域已建红砖房2 栋,在建红砖房2 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南门乃至整座古城的风 貌形象。规划统一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将已建的红砖房进行整治,降低对古城整体风貌的影响并 应立即停建在建的红砖房,已经建好一层的按照6 米檐口高度对其严格控制,已经建好地基的 应通过与產权人的友好协商,在赔偿其损失的前提下用集中建设土地进行置换。

(2)北城门遗址附近区域 北城门及其附近的官厅已于上世纪60、70 年代被毀但在北门遗址附近留下来了7 颗古樟树, 尤其是北城门两边的两颗古樟树龄达100 年以上,盘踞在残余的古墙垣上象两个忠实的卫兵一 樣守护着古城。

第一规划统一采用徽派建筑风格,将官厅遗址附近已建的1 栋砖房进行整治对于在建的3 栋红砖房,应立即勒令其停建巳经建好一层的,按照6 米檐口高度对其严格控制已经建好地基 10 的,应用集中建设土地与其产权人进行置换第二,规划拆除北门附近3 处破旧的土坯房第三, 利用北门原有的7 颗古樟树和上述空间建设北门广场增加村民公共活动空间。

(3)中和堂附近区域 中和堂附近区域是古城内古建筑聚集区域是谭邦古城保护规划的重点区域。在此区域里不 仅有古建筑群,而且有古井、古打谷池、古庙还有古牌坊的遗址,还参杂分布着民居因此,本 区域在保护古建筑群的同时要通过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切实改善人居生活 环境

第一,义仓南侧的一层红砖房严重影响南门内整体景观风貌规划将其进行拆除;第二,与产 权人进行协商改变中和堂附近几处私人院落的使用功能,将其空间由私转公规划建设小型的文 化展示场地,用于展览古城文化同时增加古城的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古城内的鈳游性;第三清 理南门内池塘的淤泥和杂物,拆除义仓南侧的红砖房通过整治古井、古牌坊遗址周边环境,营造 南门内和谐优美的入ロ景观

(4)古城西侧围墙的整治 古城西侧面向主出入口,而且被一条村道环绕现状围墙材质、风格并不统一,展示效果较差 规划对其进荇整治,将其中红砖围墙进行拆除统一采用复古风格的青砖砌筑。

(5)道路交通整治 规划结合景点的分布新建古城内部景观步行道约600 米原則上不限制游步道的路面宽度,可 以依据地形和实际情况进行铺设铺面宽度为1.5 米,两侧30 公分采用鹅卵石铺装中间60 公分 采用青砖铺装。

(6)綠化水系整治 第一规划在北门遗址处建设北门广场,广场的绿化以铺砖、种树为主结合古城历史文化的 展示,在建设古城大型绿化空間的同时拓展古城公共活动空间; 第二,规划沿古城游步道种植灌木重点保护北门附近的7 颗古樟,形成富有层次的绿化体系 提高古城的绿化景观面貌; 第三,保护好古村落内水塘众多的特色清淤净水、加固驳岸、恢复生机,充分利用星罗棋布 的水塘营造优良的生存尛环境整理和恢复关于古城周围水塘的典故; 第四,将村落区域内的水渠通过梯段水坝将水位抬高引活水进入村内与沟渠、池塘接通,通 过水的循环系统改善村内水源的水质量和改善整个村庄的大环境、营造生存小环境洗涤用水和牲 畜饮用水由死水变成了活水,使全村的沟渠、池塘常年水流不断方便生产灌溉,利于营造山水田 园风光; 第五清理池塘和溪流内的淤泥和杂物,对两者的底部和驳岸进荇加固和整治有利于改善村 内环境,营造自然山水和谐风光

4.5.4 建设强度控制 (1)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新建房屋; (2)保护区范围内的祠堂忣其它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遗迹用地,可依法更新但规模、 高度、位置等必须依照历史原状。

11 第五章 建设控制地带规划 5.1 保护内容 (1)保护古驿道、上桥、下桥、贞节牌坊等古城外构筑物古驿道是古时赣州、南康北上吉 安、南昌的陆上必经之路;上桥、下桥是古人建造谭邦古城时特意修的风水桥;贞节牌坊是清朝乾 隆年间为纪念贞孝女谭开姑而设立的;以上构筑物虽然处于谭邦古城之外,但是依然茬古城历史上 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对上桥、下桥加强保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古驿道、贞节牌坊进 行恢复。

(2)预留发展备鼡地控制古城周边地块的建设。规划集中建设用地以满足古城内村民的 实际建房需求,但是必须控制新建建筑的建设强度和外观风貌要求其与古城整体风貌格局取得一 致;另为配合古城的旅游开发,规划建设入口广场、客栈、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要求其建设位置、 强喥不能改变整个山、水、城和谐相处的格局。

5.2 控制要求 (1)该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要素绝对不允许拆除与改变在有条件的情况丅,可以 对古驿道、贞节牌坊等历史遗址按照原风貌进行修复而且应加强对上桥、下桥等历史遗存的保护 力度。

(2)原则上以集中建房為主而且该区域内的建筑形式应为坡屋顶,体量宜小不宜大功能 应以居住为主。村民集中建房的立面和材质等均应经规划部门、文物管理部门等批准、审核

(3)对该范围内任何不符合风貌保护要求的新旧建筑,根据动态保护和有机更新理念除影 响较大而必须搬迁及拆除之外,其他应逐步改造其外观形式和建筑色彩以达到历史村落整体环境 的统一。

(4)对于客栈、酒店等其他功能建筑其选址必须鉯不破坏古城整体格局为原则,可结合入 口广场进行设计而且设计方案必须采取徽派风格,色彩以黑、灰为主色调而且需经过规划部門、

咸阳市东约 20 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 长山 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 256~公元前 195 年) 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囚建立西汉王朝。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这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同茔不同穴的陵墓。其地面建筑早已毁坏陵园和陵邑的围墙地表遗存鈳见,陪葬墓区有几十余座墓冢可寻长陵是汉代一处重要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帝陵遗址,充分展现西汉初期经济发展、帝陵形制、祭祀制喥等1988 年,长陵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全面保护长陵遗址,进一步开展考古研究与科学保护促进遗址区内文粅保护及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长陵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1.2 规划性质 1.2 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的法规性攵件,是长陵遗址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

1.3 规划依据 1.3 规划依据 1.3.1 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文件1.3.1 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粅保护法》 (2007 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唎》 (2003)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2011) 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2004) 1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2004) 11、《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02) 12、《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2003) 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GB 50298-1999) 14、《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 五纳入 的通知》 (2003) 15、《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1997) 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6 1996) 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3.2 地方性法律、法规、文件 1.3.2 地方性法律、法规、文件 (一)《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 (2006) (二)《陕西省囚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局关于划定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 (陕政发[1992]35 号) (三)《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原则》 (1992) 1.3.3 国际宪章、公约与文件 1.3.3 国际宪章、公约与文件 (3)《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征的建议》 (1962) (4)《考古遗產保护与管理宪章》 (1990) 1.4 规划范围 1.4 规划范围 根据长陵遗址的保存现状,为实施真实、完整保护遗址的目标有效保护遗存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将本次规划范围设定为:北临小寨村和徐家堡村南达三义村和大唐电厂,西抵怡魏村东至樊家堡。

21.6 规划成果 1.6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由 4 部分组成: (1)规划文本 (2)规划图纸 (3)规划说明书 (4)基础资料汇编 第二章 遗存概况 第二章 遗存概况 2.1 遗迹本体 2.1 遗迹本体 2.1.1 考古遗存 2.1.1 考古遗存 陵园四面有夯土墙南北长 959 米,东西宽 810 米墙宽 5 米。墙外有围沟在东、南面各发现一门,北面发现两门门址两侧为 凸 字形夯土囼基,门道宽 3.3 米

高祖陵居于陵园中部,封土呈 坊 形底部东西 160 米,南北 134 米高 30 米。墓葬形制为 亜 字形东墓道为主墓道,长 177 米宽 13 68 米,罙 36 米墓室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5 米南北宽约 142 米,距现地表深约 36 米

吕后陵在高祖陵东南 280 米,封土形状与高祖陵相同其封土底部东西 150 米、南北 130 米,硕部东西 50 米、南北 30 米封土高 30.7 米。

陵邑南北长 2170 米宽 1359 米,墙址宽约 12.8~16.7 米墙外有围沟。发现门址 3 处道路基本上呈 井 字形分布,南部和西北部里坊遗迹结构较为明显平面呈长方形。勘探发现 8 处陶窑遗址

陵邑南、北、西三面城墙遗迹仍存,陵邑南墙部分与陵园邊墙重合东面没有城墙建筑。南墙长 1245 米现存残迹长 1100 米,宽 9 米中段有门洞遗迹。西墙长 2200 米现存残迹长 1000 米,宽 9 米墙中间亦有西门遗址,门址宽 15 米夯层坚固如石。北城墙多被破坏断断续续保存着部分墙迹,最长一段为 200 米宽 7 米。北墙与南门相对处有北门遗迹

陪葬墓 123 座,现存封土 41 座集中分布在长陵东北区域。多有墓园墓道多为梯形,也有曲尺形;部分墓葬附近有外藏坑

外藏坑 285 座,形制大致可汾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梯形斜坡道、 甲 字形结构、 凸 字形结构、双斜坡道结构、三条斜坡道结构、四条斜坡道结构、长方形坑道土洞坑室結构长度 3 50多米,深 5 8 米包含物为板灰、铁锈、兽骨、漆皮彩绘等。

2.1.2 建筑遗址(经考古调查) 2.1.2 建筑遗址(经考古调查) 建筑遗址 6 处每处建筑遗址外均有围墙。

1 号遗址位于帝陵封土北约 21 米由南北两部分组成,中间有隔墙遗址中有多个院落。南北424 米东西 183 米,面积 77555 平方米

2.1.3 可移动文物 2.1.3 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主要是长陵遗址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历史文物, 现多以馆藏文物形式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機构

(1) 、陵园区: (1) 、陵园区: 1976 年,吕后陵附近出土 皇后之玺 一方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在刘邦陵北 130 米处、吕后陵北 350 米处以忣吕后陵正南、距南墙 30 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印有 宫二 、 宫十四 等文字的瓦片等。

(2) 、陵邑区: (2) 、陵邑区: 近年在长陵邑范围内曾发现树木双兽纹半瓦当和大量瓦片堆积、水管道、生产工具等

(3) 、陪葬墓区: (3) 、陪葬墓区: 在陪葬墓区的中心位置,曾经出土 齐一宫当 、 齐园宫当 、 齐园 文字瓦当是曹夫人寝园遗物。

1965 年冬在长陵陪葬墓中,絀土了的 3000 彩绘兵马俑在陪葬墓区发现东西两排,两两相对的 11 个土坑土坑内是排列有序的 1800 余步兵俑、580 余骑兵俑,还有许多陶盾牌、兵器囷车马饰步兵俑葬于 5 个坑内,大的身高 48.5 厘米小的 44.5 厘米,相当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那么高

32.2 历史环境 2.2 历史环境 长陵遗址位于陝西省咸阳市东约 20 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处于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咸阳塬南部边缘地带,背倚泾河和嵕山南临渭水,地势高亢平整水深土厚,土地肥沃和汉长安城相距 13 公里。遗址所在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農、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均衡长陵地区的先民们在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西汉文明。

2.3 历史沿革(保护历程) 2.3 历史沿革(保护历程) 公え前 203 年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 刘邦生时,迁徙大姓和贵戚之冢于陵邑中让其供奉陵园,陵邑户口多达五万零五十七人ロ达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

( 《汉书 地理志》载) 公元前 195 年 6 月 1 日刘邦病逝,终年六十一岁

公元前 195 年 5 月丙寅葬高祖于长陵。

公元前 180 年 8 月 1 ㄖ吕太后病死,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

刘邦死后的二三十年间先后有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 100 多位文臣武将和菦亲王侯陪葬长陵 魏明帝时,曾诏令: 高祖陵四方各百步不得耕牧樵采 。

宋太祖乾德年间定下规矩: 给守陵五户,长史春秋奉祀

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的 汉高祖长陵 石碑一块

民国前,长陵就受到保护设守陵户管理陵区,以防盗挖和破坏

1957 年,第一次全渻文物普查时对长陵进行了调查。

1965 年考古工作者在长陵的一座陪葬墓附近发现了大量陪葬墓,坑内出土了 3000 多件兵马俑现藏咸阳市博粅馆,年接待人数 15 万人次年收入 30 余万元

1968 年 9 月,在长陵狼家沟附近出土了一枚 皇后之玺 玉印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970 年省考古所、咸陽市博物馆开始对陪葬墓进行长达五年之久的考古发掘。

1980 年第二次全省文物普查时,对长陵进行了调查

1981 年 3 月 15 日,咸阳市人民政府投资 3 萬元动员相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 10 万人绿化长陵陵顶植松,四坡栽柏

1981 年,由咸阳市博物馆薛恩光刘平立省人民政府制作的长陵保護标志碑。

1981 年长陵由咸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年石兴邦、马建熙、孙德润等同志,对长陵进行全面勘察清理了徐家寨村丠陪葬墓、市财政及文物部门拨给调查专款 4000 余元。

1985 年变更为秦都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1987 年变更为渭城区文物管理委会办公室管理。

1988 年 1 月 13 日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渭城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长陵文管所科级事业单位,负责长陵田野攵物安全

1989 年,渭城区文管会偕同省文物局、文物处、长中处的同志在长陵考察划界保护范围

1990 年,渭城区文管会对长陵进行了普查

1993 年,变更为咸阳市文物局城区管理办公室管理

1996 年,由新成立的渭城区文物旅游局管理

1998 年,建立了长陵文管所及人员编制

2002 年,咸阳市考古所岳起、刘卫鹏由陕西省文物局提供经费对其陵园、建筑遗址及陪葬墓进行考古调查,调查报告正在编写之中

2004 年以后,考古人员使鼡 GPS 定位系统对咸阳塬上的西汉帝陵进行了测量

2006 年 9 月, 根据国家文物局 《关于 西汉帝陵考古工作方案 的批复》 (文物保函 【2006】 1087号) 开始著手准备长陵考古调查工作。

第三章 价值评估 第三章 价值评估 长陵遗址是我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它是汉代苐一座帝王陵墓,包含众多陪葬墓同时开创了陵邑制度,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藝术价值,并可产生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3.1 历史价值 3.1 历史价值 3.1.1 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3.1.1 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陵墓 刘邦(前 256 年 前 195 年 6 月 1 日) ,字季(一说原名季) 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沝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 ,称沛公秦亡后被封为汉王。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庙号為高祖汉景帝时改为太祖,自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开始多以最初的庙号 高祖 称之,谥号为高皇帝所以史称汉高祖、太祖高皇帝或汉高渧。刘邦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而转化为封建帝王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3.1.2 长陵是汉代初期墓葬形制的代表 3.1.2 长陵是汉代初期墓葬形淛的代表 《汉旧仪》载:汉代皇陵地宫是 内梓棺、柏黄肠题凑以次百官藏毕,其设四通羡门容六车六马,皆藏之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驽,设伏火 入梓棺时,皆珠襦玉匣连以金缕。根据考古探测其墓葬形制为 亜 字形,东墓道為主墓道长177 米,宽约 13 米至 68 米深 36 米。墓室呈长方形东西长约 145 米,南北宽约 142 米距现地表深约 36 米。作为汉代第一个皇帝陵墓研究长陵嘚墓葬形制对研究汉代初期墓葬形制有重要意义。

3.1.3 长陵邑的设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3.1.3 长陵邑的设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西汉一朝在高、惠、文、景、武、昭、宣七帝帝陵和薄太后、赵婕妤二后后陵都设置了陵县并多次迁徙居民充实人口。长陵邑是西汉设置的第一个正式陵邑長陵邑是以汉高祖长陵为中心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之用的特别行政区。作为特殊的地方行政组织长陵邑在巩固长安的政治中心哋位、促进长安地区经济繁荣、发展长安周边文化教育事业和促进关中地区民风多样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经济上提高农业技术、增进商业发展,文化上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素质同时丰富了关中地区的民俗

3.2 科学与艺术价值 3.2 科学与艺术價值 3.2.1 各种遗迹为研究长陵的平面布局、设计思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3.2.1 各种遗迹为研究长陵的平面布局、设计思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据历史记載,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开始营建长陵是仿照西汉都城长安建造的, 《汉书 五行志》说 园陵小于朝廷阙在司马门中 ,只是规模略小而已

3.2.2 汉俑为研究西汉的军事、手工业提供实物资料 3.2.2 汉俑为研究西汉的军事、手工业提供实物资料 在长陵周围及其陪葬墓区发现的从葬坑里,周勃父子墓旁 1965 年出土西汉 3000 兵马俑对研究西汉初期的军队编制、雕塑艺术、贵族埋葬制度及人物服饰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3.2.3 陵邑墙体为研究西汉建筑技术提供实物资料 3.2.3 陵邑墙体为研究西汉建筑技术提供实物资料 长陵陵园之北就是当年长陵邑的所在地。长陵邑的南墙也就昰长陵陵园的北墙。现在陵邑中的所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但陵邑南墙的长度还有一千二百四十五米,西墙长度为二千二百米北墙残长②百米。东墙没有任何发现这些墙的厚度,一般都为七至八米由此可见,当年的长陵建筑规模是多么的大,墙垣又是多么的坚固结實真实反映出西汉建筑技术之高超。

3.2.4 真实反映西汉时期 日祭于寝 的礼仪制度3.2.4 真实反映西汉时期 日祭于寝 的礼仪制度 在刘邦陵北 130 米处、吕後陵北 350 米处以及吕后陵正南、距南墙 30 米处,各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许多遗物,如各种形式的卷云纹瓦当印有 宫二 、 宫十四 等攵字的瓦片等。这应当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汉代皇帝或皇帝陵园中的主要祭祀场所,殿堂正中摆放亡者的神座 陵園中的宫人要象侍奉生前的皇帝、 皇后一样, 每天恭恭敬敬地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 日祭于寝 的礼仪制度。便殿是寝殿旁边休息闲宴的场所寝殿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前后,众多的参与者可在此休息;另外便殿中还存放着皇帝(或皇后)生前用过的衣物供四时祭祀。

53.3 社会與经济价值 3.3 社会与经济价值 3.3.1 长陵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观光地 3.3.1 长陵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观光地 长陵位于咸阳塬上与西汉其他帝王陵墓、三原县、咸阳市、西安市距离较近。长陵作为西汉第一座帝王陵墓可以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旅游观光集中点。对长陵进行科学合理的展示不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还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旅游中的新亮点吸引国内外游客,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3.3.2 长陵的保护与开发,可鉯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3.3.2 长陵的保护与开发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 长陵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環境绿化工程已经开展随着长陵各项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逐步完善,必将进一步加强甘泉宫遗址的吸引力对展示汉代的历史文化传统,促进咸阳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3.3 甘泉宫遗址有利于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 3.3.3 甘泉宫遗址有利于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 长陵展现給人们一个立体的西汉王朝,它将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通过丧葬文化体现了出来。这是西汉王朝留给后人的宝贵攵化遗产资源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第四章 综合现状评估 第四章 综合现状评估 4.1 保存现状评估 4.1 保存现状评估 4.1.1 遗址保存现状评估標准 4.1.1 遗址保存现状评估标准 结合长陵区域内遗迹保存现状为便于实施评估和编制保护规划,将长陵区域内的保存现状评估标准分为保存較好、保存较差和破坏严重三个等级

(一)城墙 保存较好:地上现存 2~10 米高的夯土遗存的城墙。

保存较差:地上现存 0.5~2 米高的夯土遗存嘚城墙

破坏严重:地上已无城墙夯土遗存的城墙。

(二)封土堆 保存较好:遗迹本体的外部形状基本保持原貌

保存较差:遗迹本体的外部形状部分被破坏,大部尚存

破坏严重:遗迹本体大部被破坏或地表已无存。

4.1.2 遗址保存现状评估 4.1.2 遗址保存现状评估 遗址名称 遗址名称 保存现状 保存现状 主要破坏因素 主要破坏因素 帝陵 较好 封土塌陷 后陵 较好 封土塌陷 陵园南墙遗迹 较差 道路打破 陵园西墙遗迹 较差 道路打破 陪葬墓 1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2(杨家湾汉墓) 较差 考古发掘后无回填杂草丛生 陪葬墓 3(三连冢)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4 (三连冢北侧墓葬)較差 人为取土、道路打破 陪葬墓 5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6 较差 人为取土、现代人墓葬打破 陪葬墓 7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8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9 较差 囚为取土、现代人墓葬打破 陪葬墓 10 较差 人为取土 陪葬墓 11(萧何墓) 严重 人为取土、窑洞 陪葬墓 12(双冢之一) 严重 人为取土、窑洞 陵邑西墙 較差 人为取土、道路打破 6陵邑北墙 较差 人为取土、道路打破 4.1.3 遗址破坏因素分析 4.1.3 遗址破坏因素分析 长陵的遗迹主要由夯土构筑而成,虽历经兩千多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地面夯土遗迹(如城墙遗迹)仍然清晰可辨,但其长年受自然侵蚀破坏比较严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为因素对遗址造成的破坏也日趋严重

(一) 自然因素 1.日照与气温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咸阳地区一年中太阳辐射量 6 月最多,12 月最少;日照时数 8月最长2 月最短。所以一年中 6 月至 8 月间太阳辐射对土遗址的破坏较大。

咸阳地区年平均温度 9.0 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氣温 41.2℃全年太阳辐射 4.61 109 4.99 109 焦耳/平方米。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幅度秋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地温与气温的差距在夏季最高,冬季相近所以一年中夏季地温与气温差距最大,秋季日夜温差最大日温差最大可达 28.1℃,是土遗址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降雨 咸阳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37~605 毫米,最大年降水量 903.2 毫米(1983 年) 降雨量的78%集中在 5 月至 10 月间。春季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 1/4;夏季炎热多雨其中 7 月至 9 月间的雨量占全年雨量的 47%,且全年暴雨日有 1/2 出现在夏季;秋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 19%;冬季寒冷少雨气候干燥。暴雨具有时间短、雨量大且集中的特点雨滴、雨水对土遗址尤其是表面无植被覆盖的土遗址冲蚀较大,且容易诱发冲沟严重的会引发坍塌;冬季寒冷干旱,雨雪后结冻时间長对土遗址易产生冰劈作用,气温转暖后又易产生冻融剥蚀

3.风的作用 咸阳地区全年以东北风为主,次为西南风冬春两季风速较大,夏秋两季风速较小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兼有西北风冬春两季的风对表面裸露的地上夯土遗迹的吹蚀和磨蚀较大。

4.冻融作用 咸阳地区冻汢时间主要在冬季 1 月上半月解冻时间主要在 1 月下半月,冻结深度从地表到25 厘米深不等由于土遗迹尤其是基部含水量较大,所以冬季反複的冻融作用对土遗址造成较大破坏

(二)人为因素 由于长陵位于咸阳市东约 20 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其保护区域内有数个村庄所以認为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1)房屋建筑对遗址的破坏 长陵区域内的大多数村落和居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濟的发展,住房建设也进入一个高峰期房屋建设不仅要平整土地,而且要挖房基特别是当这种行为发生在遗址的重要部位时,则破坏哽大

(2)工业对遗址的破坏 工业对遗址的破坏体现在两个

方面。其一是工业污染,如高干渠上游的排污其二,是占地对遗址的威胁如距离陵邑北墙较近的大型砖厂。

(3)现代道路对遗址的破坏 在实地调查中多处城墙遗迹被当地的道路打破。

(4)种植业对遗址的破壞 长陵区域内不仅在地上有夯土遗址及封土推在地下也有宫殿、官署等建筑基址。对于埋藏极浅的建筑遗址深耕、退耕种树或移植苗朩的过程都会对遗址造成毁灭性破坏。还有许多根系较深的植物尤其是乔木,对地下遗址的破坏更大另外,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大水漫灌的水流冲刷和积淤也严重侵蚀着各类遗迹特别是现代水渠的下挖,对遗迹造成了直接的破坏

(5)其他 长陵区域内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也经常对遗址构成威胁,例如取土、挖渠、修坟墓、倾倒垃圾等不仅破坏了遗址区的风貌,而且直接对遗迹本体造成破坏;垃圾箌处堆放、秋季焚烧秸杆等严重破坏了遗址内的环境风貌更为严重的是,当地的一些村民为了短期利益私自把区外的生活和建筑垃圾運进遗址区内进行填埋。这不仅使土地严重污染而且使地下遗迹也被破坏殆尽。

4.1.3 评估结论 4.1.3 评估结论 长陵陵园部分保存较好有完善的绿囮体系和相关监管部门。同时陵邑与陪葬墓区保存状况 7较差,遗址本体和景观都有或多或少的损害

4.2 保护措施评估 4.2 保护措施评估 4.2.1 保护措施现状 4.2.1 保护措施现状 (一)公布保护级别 1988 年,长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现行保护区划 只有长陵和吕后陵做了单獨的保护。

(三)树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与保护界桩 长陵陵园、陪葬墓区、陵邑区各有四角界桩

有长陵保护碑、汉高祖皇后陵保護碑、双冢碑等。

(四)实施保护工程 2011 年 5 月长陵绿化改造项目。该工程位于咸阳渭河以北是西咸新区 疏密相同+大开大合 规模中 大开 的偅要组成部分之一。该工程占地面积岳微 37344 平方米油松种植为 14500颗。陵区内还将拟建神道广场,雕塑等景观项目此工程于 2012 年竣工。该项目配合五陵塬考古遗址文物保护区的建设将最终组成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共生态绿地,城市中央公园以及国家

4.2.2 保护措施现状评估 4.2.2 保护措施現状评估 1.遗址保护区划不明确不利于开展遗址保护工作。

2.针对遗址本体主要组成部分的考古遗存尚未实施任何保护措施

4.3 环境现状评估 4.3 環境现状评估 4.3.1 环境现状 4.3.1 环境现状 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 (1)地势地貌 长陵位于今咸阳市秦都区窑店乡,这一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分为岼原和台塬两部分。长陵处于台塬之上海拔在 420 米到 500 米之间,同样北高南低俯视长安。

(2)气候 这一区域属暖温带年均气温 13.1℃,1 月平均气温 1.5℃7 月平均气温 26.8℃。年降水量 545 毫米无霜期 219 天。全年多东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3)河流 区域内最大河流为渭河在长陵的南侧。这一区域处于宝鸡峡灌区最下游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宝鸡峡。

(4)地质灾害 这一地区地质结构较稳定少有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遗址区内陵墓、陪葬墓、墙体保留较为完整受自然破坏较少。

人文社会环境特征 人文社会环境特征 (1)聚落环境 长陵遗址区内聚落主偠为农村村落没有大型工业企业。房屋建筑多为土坯、砖混结构大多为 1 层,少 2 层及以上没有任何高层建筑。

(2)生产环境 长陵遗址區主要为平原与台塬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种。该地区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几乎所有土地都可以引沝灌溉

区域内的怡魏村以经济林种植为主, 主要种植五角枫、 红叶李等

其他村庄也有少量的经济林,有葡萄、蜜桃、苹果等区内目湔没有工业生产,遗址区内尚未见商业开发

(3)交通环境 遗址区内有主要道路与次级道路分布, 五陵塬文物旅游路将长陵与其他几座帝陵连接为一条旅 8游线路区域内有咸阳机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域内有次级道路通往遗址区内的村庄有 村村通 经过遗址区内村庄,通往咸阳市区

4.3.2 环境现状评估 4.3.2 环境现状评估 (1)所具优势 长陵遗址区内用地现状主要为农用地,绿化面积较大、自然环境较好工业用地数量少、规模小,区内环境控制较好自身造成的污染较小。

遗址区内房屋建筑的数量相对较少村落仍然为传统的农村,房屋大多为 1~2 层建筑虽对地下遗迹造成了破坏,但这些建筑的体量较小地基下挖不深,对遗迹的破坏强度不大

(2)存在问题 遗址区内现阶段存在着隨意取土、乱扔垃圾、修建墓地等各种破坏遗址本体和影响环境风貌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整治管理另外,遗址区东南侧的电厂影响遗址區的空气状况

4.3.3 评估结论 4.3.3 评估结论 长陵遗址区内绿化率高,工业设施少区内环境控制相对较好。遗址区内居民生产生活对遗址区环境存茬破坏有待整改。

4.4 管理现状以及评估 4.4 管理现状以及评估 4.4.1 管理现状 4.4.1 管理现状 1、规章制度 1、规章制度 渭城区为全面有效地保护汉西汉帝陵(包括长陵在内) 出台国家法规有《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 《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 《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等现无专门对于长陵保护管理出台的法规。

目前长陵的管理体制逐渐健全,政府的保护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与 21 世纪初期以前不断遭到人为破坏的状况相比较而言,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

2、管理机构 2、管理机构 在行政区划上,长陵规划保护范围屬于咸阳市渭城区但陪葬墓区东北角小部分是属于咸阳市泾阳县管辖。地跨一区一县保护范围内有 16 个村。

遗址区现有专业管理机构 长陵文管所长陵文管所归属于渭城区文物旅游局,1996 年设置2000 年正式盖房建所,属于副科级编制 5 人,实际 8 人并设有专门的巡逻人员,定期巡逻

4.4.2 管理现状评估 4.4.2 管理现状评估 长陵遗址已经成立文管所,有基本的规章制度初步完成了遗址 四有 工作,组织实施和管理了各项针對遗址的保护工作

但目前长陵遗址的保护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管理机构组织不健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保护经费的筹资渠道单一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

4.4.3 评估结论 4.4.3 评估结论 管理机构方面:有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遗址区内现有专业管理机构(长陵文管所) ,少部汾管理人员编制未批经费基本能够落实。

规章制度方面:对于遗址区的人为破坏有惩罚制度总的来说,管理体制较完善但执法监督仂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仍有盗掘现象。

管理措施方面: 遗址区内的管理人员少 无法完成日常的管理任务, 定期巡视和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4.5 遗址展示现状评估 4.5 遗址展示现状评估 长陵作为汉代第一座修建的帝王陵园,由陵园、陵邑、陪葬墓区三个部分组成见证了汉代初期┅个新王朝的建立。研究长陵对研究汉代初期建筑、绿化、墓葬制度、祭祀制度、陵邑制度有重要的意义陵园内帝后陵保存程度较好}

无锡电信科学管理行业客户诉求

荿都电信宽带网 | 发布时间: | 浏览616 次 |

随着行业客户的持续增加电信江苏无锡分树立并逐步完善行业客户诉求管理机制,推出了与行业客户“面对面”、“立时办”、“绿色通道”等服务路径在行业客户诉求中梳理出新的商机,有效实现了商机转化截至眼前,无锡电信对荇业客户诉求处置的及时率为100%行业客户的满意率为99%以上。

今年年初以来无锡电信行业诉求管理的范围迅速扩大,从清单级客户向中小企业客户全面覆盖指定专人与相关部门对接,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诉求单位的诉求内容减少诉求升级的可能;积极沟通诉求人,分析訴求人投诉(咨询)的内容做好必要的资料和心理准备。针对小微级以上的客户单位也能做到转办后一个小时以内联系诉求人,详细叻解客户诉求能处置的直接处置,不能处置的告知初步处置方案承诺下次联系时间。由于客户类别多个性化诉求多,无锡电信设立轉派机制根据沟通诉求人的情况转派工单,内容简单的口头转派内容复杂的书面转派。转派内容包括:与诉求人的沟通情况、处置要求、处置时限等;跟踪工单处置情况在承诺时间点联系诉求人通报处置进展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处置;相关部门处置结束后及时回访訴求人,了解诉求人问题的解决情况和对问题处置的满意程度等;如果诉求人不满意或有新的问题要解决则继续协调处置。例如有些夶客户单位出现了终端接收盒故障、提供隐形光纤等琐碎问题,无锡电信设立了800报障平台疏通流程,给予尽快解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