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没有找到亲生父母之前是我自己先去做dna如寻亲dna数据库库吗

&&& 核心提示:  ■公安部建立的全国DNA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官方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行的以“打拐”为主要目标的DNA数据库。  ■最新数字显示,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中2700余名被拐儿童,其中丢失时间最长的36年,并为破获一系列重特大拐卖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  ■“打拐”DNA检验规范提高了检验标准,保证了检验质量,但在人员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对DNA实验室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千里解救”到“DNA盲比”  2009年5月,公安部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在这个警用平台上,DNA信息可以自动检索“碰撞”,警方可以异地查询,网上比对,能够快速高效地查找被拐卖儿童  这个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能快速高效地让被拐卖儿童找到亲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2009年,公安部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即是我们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传统的打拐模式,主要根据被解救儿童的体貌特征和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以此确定被解救儿童的来源,然后采集相关人员血样,进行DNA检测。在这种模式下,往往要组成专案组,奔波几千甚至上万公里,辗转多个省市,顺藤摸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有时,孩子被人贩子倒卖多次,中间链条极易断裂。  而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建立后,DNA信息自动检索“碰撞”,警方可以异地查询,网上比对,能够快速高效地查找被拐卖儿童。  在这一数据库成立之初,公安部就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要将5类人员血样采集入库,具体包括:两类父母――已经确认的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三类儿童――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  全国 “打拐”DNA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官方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行的以“打拐”为主要目标的DNA数据库。目前,该系统已经成功为2700余名被拐儿童找到了亲生父母,被拐时间最长的达36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一旦被拐卖,会彻底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原本温暖的家庭分崩离析、支离破碎。在艰难的寻子路上,什么才是寻子父母可以信赖的希望灯塔?  2002年3月9日,3岁男童小徐在云南昆明被人拐走。昆明市公安机关采集其父母血样输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比对,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公安局录入的来历不明、疑似被拐人员小腾比中。经公安机关调查复核,确定小腾就是被拐儿童小徐。  1995年11月25日,一名1岁男童在云南被人抱走。云南省普洱市公安机关采集其父母血样输入全国 “打拐”DNA数据库比对,与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录入的来历不明、疑似被拐人员盼盼比中。经调查复核,确定盼盼就是当年被拐男童。  这是公安部打拐办不久前通报的两起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中的案例。  这个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用,使“打拐”工作建立在了科学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确认被拐儿童身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甚至有人称之为“国家寻亲平台”,表达对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敬意和感激。  从遗传定律到应用规范  DNA(脱氧核糖核酸)检验技术,具有个体识别和亲缘关系认定准确的特点,是确定被拐卖儿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人的基因序列可以通过父母的遗传进行复制,而且终身不变,这使通过父母的基因序列来查找失散的子女成为可能。  为了规范DNA检验技术在查找、确认被拐卖儿童身份中的应用,公安部制定颁布了 《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儿童DNA检验技术应用规范》。该《规范》提出,DNA检验技术应用于“打拐”专项行动中应遵循“合法规范、科学严谨、保证质量、注重实效、建用并重、促进发展”的工作原则,并详细阐述了公安机关在DNA样本采集、包装送检、DNA检验、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儿童身份确认与发布、样本和资料管理等方面的任务职责和技术要求,成为DNA检验技术和DNA数据库应用于“打拐”专项行动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公安部要求,派出所、刑警队等一线公安机关,对群众报告儿童失踪、被拐卖的,必须立即立案,组织查找和侦查调查工作;同时,要做好采血工作,为查找儿童打下基础。  为方便群众,公安部要求采血工作遵循就近原则,儿童失踪地、居住地、发现地公安机关必须及时接待群众并采血。在报案、查找、侦查调查和采血、检验、比对工作中,不得以任何理由向群众收取费用。  只要父母和孩子的DNA信息都采集入库,就能够即时自动比对,如果比中就会报警,显示是哪对父母哪年丢的孩子。信息比中后,公安机关会开展复核,再次检测DNA,有时需要采集其他亲属的血,多检测几个位点,从而确保准确性。
52个实验室和12名专家  DNA远程比对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查找被拐卖儿童变得更快速、高效通过DNA数据库比中并复核确认儿童身份2700余名,其中丢失时间最长的36年  截至目前,通过DNA数据库比中并复核确认儿童身份2700余名,其中丢失时间最长的36年,为破获安徽宿州“1996?8?4”郑某被拐案、四川德阳“1982?4?17”许某被拐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拐卖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证据。  为确保检验鉴定质量可靠,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优选52个省市级DNA实验室承担DNA检验任务,制定检验规程和鉴定方法,实行鉴定人和授权签字人负责制,并指定其中8个DNA实验室承担DNA检验结果的复核、确认工作,另外还邀请公安部12名DNA专家组成专家小组承担检验中遇到的疑难结果的复核、确认和答疑工作,多层次、全方位地保证检验质量。  然而,不可否认,这套系统还有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公安部打拐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一是个别信息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人员信息必须完整可靠,这是DNA数据库发挥作用的基础,现在有一些非亲生父母,由于顾虑个人隐私问题而瞒报个人信息,致使DNA检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有一些父母,由于个人信息填报不详细或者由于搬迁等原因,致使公安机关无法及时联系。因此,报案的被拐卖儿童父母一定要注意填报信息的真实可靠,并且提供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二是经费保障压力很大。打拐DNA检验规范提高了检验标准,保证了检验质量,但是也在人员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对DNA实验室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安部指定的52家DNA实验室,既要承担公安机关日常案件检验的任务,还要抽出专人负责“打拐”案件DNA检验工作,一份检材按照标准程序的检验需要约100元,如果初核比中后还再进行复核。总体来算,为一名儿童找到父母,公安机关需要承担上千元的检验成本,这对经费保障也是不小的压力。  三是检验技术还有改进提高的潜力。随着近年来DNA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检验试剂、检验方法、检验手段被不断引入,如Y-STR、线粒体DNA等,让DNA信息深度挖掘应用成为可能。对全国“打拐”DNA数据库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其建设应用效益,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目标。  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陈士渠表示,DNA技术的深入应用拓宽了拐卖犯罪侦破手段,有力打击了拐卖儿童犯罪行为,帮助更多家庭得以重获团圆。但是,“打拐”是一场系统的持久战。除了加大打击力度,解救被拐妇女、儿童的同时,更应该探讨如何预防拐卖犯罪的发生。  【相关链接】  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使用流程  根据《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儿童DNA检验技术应用规范》要求,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的使用流程如下:  (一)采血受理  群众发现儿童丢失被拐后要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采取紧急措施,属于自己管辖的,依法立案审查,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处理。为方便群众采血,被采集血样者可以选择其户口所在地、目前常住地或者案发地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二)血样采集  接警公安机关负责填写好《采集儿童血样信息表》和《采集儿童父母血样信息表》后,应派员陪同受害者到所在县级公安司法鉴定中心采集血样。由于DNA检验的特点,血样提供者必须是失踪/被拐儿童的直系亲属,即亲生父母为第一优先采集对象,其次是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如果是继父继母或者养父养母,请务必加以说明,避免误导公安机关,干扰侦查破案。  (三)血样送检  负责采集血样的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应当于7个工作日内派专人将《鉴定委托书》和相应的“血样档案袋”等送至地市级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地市级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审核合格后,应当及时派专人统一将《鉴定委托书》和相应的“血样档案袋”等送至指定的52家DNA实验室之一。  (四)DNA检验入库  承担血样DNA检验任务的52家省级和地市级公安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录入DNA数据库系统。  (五)复核确认  对于DNA数据库系统中的比中信息,受理DNA实验室必须通过增加检验基因座数量进行复核,对于疑难案件,还应该咨询公安部DNA专家组成员,或者送8个复核实验室之一进行复核检验。
http://www. http:// www.
网络实名:“重庆公安”、“023-110” -
中国?重庆公安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男子被拐26年后借DNA比对与亲人相认(图)
时间: 04:13:18 来源:综合
原标题:男子被拐26年后借DNA比对与亲人相认(图)
夏修露 摄影
  成都商报
  “DNA盲比”
  2009年,公安部正式建立 “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即俗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打拐新利器
  内江市公安局打拐办民警罗兴树说,在以往没有先进的“DNA盲比”技术作为支撑时,寻找被拐儿童必须以案件侦破为依据,这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家长自行寻找也存在很多风险。如今,这项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寻找到被拐儿童的概率。
  昨日傍晚,内江白合镇村口鞭炮响起,蓝明秀被拐的儿子李伟终于回家了,一家人相拥而泣。
  26年前,4岁的李伟在玩耍时被人拐走。因儿子走失,蓝明秀和丈夫李开贵婚姻破碎,她从此踏上艰难的寻子路。26年后,皇天不负有心人,通过使用一种名为“DNA盲比”的高科技手段,她最终找到了如今已结婚生子的儿子李伟。
  那么,什么是“DNA盲比”?
  2009年4月,公安部正式建立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截至2015年2月,通过这个数据库找到亲人的被拐儿童已达3508名。四川省比对成功并团聚的有579人。目前通过此平台确定被拐儿童身份数,四川位列全国第二。
  日,年仅4岁的李伟被拐。其父李开贵、其母蓝明秀发现娃娃未归,寻找未果,到内江东兴区白合镇派出所报案。派出所立案并寻找未果。
  后来,蓝明秀、李开贵于2000年全国打拐专项斗争工作时采集了血样,并提交至四川省打拐办;2009年蓝明秀到内江市打拐办采集了血样,并入DNA库;2012年蓝明秀又在广州市白云公安分局采集了血样,并入DNA库;2015年3月,蓝明秀与河北省清新县的姜新血样比对成功。3月14日,她到清新县与姜新认亲。
  DNA比对成功,娃娃找到了!3月18日,儿子、儿媳和4岁的孙孙要和自己一起回内江,这让蓝明秀辗转难眠。昨日下午,带着儿子一家回家的路上,蓝明秀不停拨打电话,一遍遍告知亲友们,“娃儿马上就到老家了”。
  蓝明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李伟被拐走的当年,她几乎找遍了四川各个地市州。后来,她甚至还假称一起做生意“卧底”到一个她听说的疑似“人贩”家中,后因身份暴露才逃走。
  警方介绍,蓝明秀的家乡还有一户姓高的人家的孩子也于20多年前被拐,最终在2008年通过DNA比对寻回了娃娃。
  幕后解密
  “DNA盲比”成功
  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公安厅了解到,2009年4月,公安部正式建立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即我们通常简称的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由官方建设管理和维护运行的以打拐为主要目标的DNA数据库。
  公安部要求对下列五种人员必须采取血样,并将采集到的DNA样本数据录入数据库:已经确认被拐卖儿童的亲生父母;解救的被拐卖儿童;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卖的儿童;来历不明的流浪、乞讨儿童;自己要求采血的失踪儿童亲生父母。
  在这个“国家寻亲平台”上,浩如烟海的DNA信息自动检索比对,重合的信息会自动跳出,这一过程叫“DNA盲比”。当这种信息检索碰撞出“火花”,就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团圆。
  打拐DNA数据库是如何操作的?
  网上作战 有两种基本方法
  打拐DNA数据库依赖于公安专用网络,采用网上作战的模式,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亲子鉴定的方法。失踪儿童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儿童血样,检验DNA,入库;孩子父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采集父母血样,检验DNA,入库;两类数据借助计算机系统互相对比,如果符合遗传规律,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考虑三个血样来源于一家三口。这时,要结合调查和身体特征检查情况,综合确定孩子身份。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同一认定的方法。孩子的父母提供孩子失踪前使用的奶瓶、牙刷等,检验DNA,入库;与数据库中的失踪儿童数据对比,如果奶瓶、牙刷等的DNA数据与儿童的数据一致,并达到同一认定水平,就可以说这对父母找到了亲生孩子。
  怎样加入打拐DNA数据库?
  孩子的奶瓶、牙刷均可采集DNA
  截至今年2月,通过该数据库找到亲人的被拐儿童已有3508名。四川省比对成功并团聚的有579人。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随着DNA采集的数据和技术的,进一步完善,通过海量数据的“DNA盲比”被拐孩子寻回的概率还将进一步提升。
  警方提示,如果孩子不幸被拐,首先家长要到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申请DNA入库检测。警方证实后,就会采集父母的血样,将DNA入库。这一过程,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在进行血样采集时,父母最好都能到场,如果单亲到场,会降低信息比对成功概率,增加寻找难度。另外,父母最好能将孩子的日常物品同时送检。因为这些物品上可能会采集到孩子的DNA信息。最容易提取孩子DNA信息的物品包括孩子用过的奶瓶、牙刷等,送检前一定不要清洗。
本文相关推荐
15-03-1815-03-1715-03-1515-03-1515-03-1415-03-124岁时被拐走一直未放弃寻找亲生父母 18年后重见亲人- 中国日报网
> 资讯抢鲜报
4岁时被拐走一直未放弃寻找亲生父母 18年后重见亲人
&&来源:&&作者:童丹
[提要]&&小郑告诉记者,他记得4岁时被拐走的情景。DNA实验室对小郑的血样进行检验鉴定,提取出DNA,于4月14日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比中1997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凯堂乡被拐的何青堂(男,1993年1月出生)的父亲何志荣、母亲杨常丽的DNA。
   小郑告诉记者,他记得4岁时被拐走的情景。“我和小朋友在家后面的院子里玩,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跟我说话,并把我骗走了。仍旧记得那个男子把他抱上了汽车随后又转火车。”
小郑激动地和家人拥抱在一起。广州日报记者轩慧摄
小郑(个子最高者)和养父母孩子的幼时合影。广州日报记者童丹摄
  广州日报深圳讯 (记者童丹 通讯员黄宇)昨天上午,在深圳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一楼大堂传来一声声悲中带喜的哭声。看到被拐失散18年的儿子,贵州的何志荣一把搂过儿子痛哭流涕。为了团聚的这一刻,何志荣夫妇以及家人等待了18年。失散18年的儿子如今姓郑,他一直未放弃寻找亲生父母。
  据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表示,2014年以来,为19名像小郑这样经历的人找回了他们的亲生父母;仅2015年至今,就成功帮助11名怀疑年幼时被拐的人员找回他们的亲生父母。
  福建男子寻家人 求助深圳警方
  昨天,22岁的福建男子小郑坐在深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以下简称“深圳CID”)门口的接待室里,对于马上要和自己失散18年的亲人相聚,他期待并紧张着。
  小郑告诉记者,尽管已过去18年,但他仍记得4岁时被拐走的情景。“我和小朋友在家后面的院子里玩,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跟我说话,并把我骗走了。”小郑说,他仍旧记得那个男子把他抱上了汽车随后又转火车,2天后,他被带到了现在这个位于福建的家里。尽管养父母对他如亲生一般,但是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脑中。
  小郑说,小的时候有心无力,出来工作后经济独立了,也有了更多的能力寻找亲人。今年3月,小郑从一个远亲那里得知深圳CID成功帮助被拐儿童找到家人的事情,于是特意赶来深圳,请求协助查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不足一个月 DNA比对成功
  深圳CID三大队副大队长温秒洋全程跟进了此案的进展。他告诉记者,接到小郑的报警后,深圳CID三大队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开展排查工作;一方面采集了小郑的血样,并送至深圳CID技术处DNA实验室。
  DNA实验室对小郑的血样进行检验鉴定,提取出DNA,于4月14日录入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比中1997年在贵州省凯里市凯堂乡被拐的何青堂(男,1993年1月出生)的父亲何志荣、母亲杨常丽的DNA。
  “在库里比中后,还要重新采集何某荣夫妇的血样。”随后,深圳市公安局打拐办联系贵州警方重新采集何某荣、杨某的血样,并由深圳CID技术处DNA实验室检验比对,最终确认小郑即是于1997年8月在贵州省凯里市凯堂乡被拐的何某某。
  拥抱找黑痣 他们哭着团圆了
  “小青,小青,你知道这么多年我们找你找得好苦……”何志荣夫妇及其家人都从贵州赶来深圳CID,当小郑走进来的那一刻,母亲杨常丽从椅子上站起来稍稍辨认了一下,就扑了过去,一把搂住了儿子。
  二叔何志营扒开小郑右胳膊的袖子看到上面一颗小小的黑痣,哭着说,这是我们家小青。看着自己的儿子,不善言语的父亲何志荣站在后面默默地流泪。
  小郑18年前原来叫何青堂
  小郑小时候在家里的名字是何青堂,小名叫小青,而小青被拐走后,爸爸何志荣一度有点精神失常。“他爸爸10多天没回家,回来后不吃也不喝的,随后这么多年,我们几乎找遍了全国各地。”
  小郑接下来会如何选择?
  一边是养育自己18年的养父母,一边是亲生父母,小郑对记者说,两边都是亲人,两边都要顾。对于未来是否要回贵州凯里居住,小郑表示目前还没有计划。
  对身世有疑问你可以这样:
  2014年以来,深圳市公安刑侦打拐部门,通过强化案件侦查、DNA比对等工作,并在广大媒体、志愿者及市民的大力配合下,为19人找回他们的亲生父母,仅今年,就成功为11人找回他们的亲生父母。
  深圳CID提醒,如果怀疑自己是被拐儿童,尽快到就近的公安机关提取DNA,而DNA将进入全国打拐办的系统库,该程序全部免费。
  “我一看他手臂上的痣,我就知道是他!”小青的叔叔说。18年前,小青被人从父母身边拐走,深圳市公安局刑侦局通过DNA比对确认了小青的父母亲属。今天,在深圳市公安局刑侦局内,靠着小青手臂上的痕迹,家人们确认,孩子真的回来了!小青现年23岁,他的身份证显示是1992年7月出生,户籍在福建莆田。小青还有两个弟妹。不过小青说,他从小就知道他不是父母亲生的。图为日,深圳市,小青与父亲拥抱。来源:中青网
  因为被拐走时年龄还小,对出生家庭的情况他已经毫无印象。这些年小青辗转多地打工,目前还在安徽工作。从2013年,他开始通过“宝贝回家网”发布寻亲信息,不过并没有音讯。来源:中青网
  今年3月份,深圳市公安局为小青采集了血样。DNA实验室对小青的血样提取出DNA,录入到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数据库再次发威。比对中,1997年8月在贵州报失的一对夫妻DNA被识别出来。深圳市公安局打拐办民警随即联系贵州警方,重新采集了何某荣、杨某的血样,再进一步检验比对。果然!最终确认小青的父母就是贵州的这对夫妻。今日,老何夫妇从贵州赶来,他们的女儿早前就在深圳工作,小青也带着新婚的妻子,一家人在深圳市公安局刑侦局内见面。骨肉分离18载,一家人终于如愿团聚!来源:中青网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dna数据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