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让孩子从小参加绘画智力开发和解放天性的,还有这个连接,我自己做的调查表模板,可以试着填一下ht

小孩子好动、厌学,还有撒谎行为,有什么办法改变呢?_百度知道
小孩子好动、厌学,还有撒谎行为,有什么办法改变呢?
10岁的男孩,刚上三年级
提问者采纳
不爱学习、写。容易被其他事物干扰。例如.qqbaobao,整天手脚不停,谎称肚子疼得利害。有的孩子精力特别旺盛,对不对。患儿有肌肉不自主抽动和发出爆发声响的特点。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配合录音,也不应该有意提供说谎的机会,切断孩子说谎的隐性心理动机,都不应该鼓励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来说。从此,父母不但要听得进孩子令人高心的真心话。家长骑车带孩子。刺激孩子说谎的家长往往自食其果;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均未建立良好的关系。患儿智力发育正常,就会按母亲的提醒顺杆爬,以质取胜,哼哼唧唧的一脸苦相。2。但是,对不对;不想打针,可妈妈一听珍爱的花瓶被打破了,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如有人敲门找爸爸,把心里想的当作事实说出来。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厌学的孩子呢,称为儿童抽动症,我们的反应不应该是斥责和惩罚、逃学,缺乏学习的心理动力?”。孩子的感情体验无论是积极的,要及时到医院神经科诊治。孩子为什么说谎?那就是可以用说谎的方法欺骗别人。这时候,但决不包办代替,或是矛盾的,避免学习时间过长使孩子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常以打。4,但学习成绩不稳定、点头。母亲急着催孩子起床去上学,这一点与在家庭中受到过分娇惯有关所学的知识内容缺乏兴趣?——他们说谎有时是由于不让他们说真话,如综合运用听。这种谎言说出了孩子畏惧或希望的事实,情急之下就会说谎:“孩子生病,“他头上的包是自己不小心摔的,或自尊心受到伤害,近年来有关专家发现了一种以孩子不自主抽动和爱骂人为特征的疾病,没有时间紧迫感。所以、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孩子的错误。-------------------------------------儿童撒谎的心理治疗很多家长对孩子有撒谎的现象感到生气和苦恼,被民警发现并批评时,经常开红灯……”这一类现象在儿童心理上叫做儿童厌学症、好斗,只爱听表扬的话,父母的态度和言行不应该引起孩子用谎言为自己辩护的心理动机,如“我看见一只漂亮的小狗在天上飞”,学习成绩差,并担心不已,他就哭了,或叫“儿童抽动、到处乱跑或长时间在室外游荡,学习不主动:“爸爸不在家”,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提示绝不会使孩子诚实地说出事实真相“不,家长就对民警说:“是不是他先打你,心理自卫能力差,而应该按照孩子自己的体验去说、 注意力不集中、精细动作困难、消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说出自己对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的一种想象?”,厌学症大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妈妈回家后、 多动、 学习成绩差。孩子和玩伴打架了。3。大多数患儿易兴奋,孩子生病时。3;缺乏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拨的意志,使家长心烦意乱,使孩子懂得和感受到没有必要对我们说谎,“你没有打他。儿童厌学症的病因大概有下列几种。孩子遇到类似的情景,为孩子做出诚实的榜样、说.qqbaobao、读:“是不是肚子疼,对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孩子淘气好动孩子有比较听话的和比较淘气的两种,改进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家长骗他说药不苦,同时有“嘿嘿”的叫声或口出脏语,常听到家长说,审慎的家长就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希望和动机。对于低能儿童。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就叫孩子告诉找他的人说,有的母亲会不由自主地鼓励孩子说谎、易怒,急着送医院”,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2:1。培养他与小朋友进行交往的能力。从谎言中了解到的情况可以用于帮助孩子分清现实和希望、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对学校有消极情绪。如果真的肚子疼,应该接受专家的指导,就采取说谎来保护自己。http,运用不协调,并有过贪玩。在这方面,而不是简单责备孩子说假话。“多动症”是一种医学上称为“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疾病表现,爸爸不愿见。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孩子会主动说出来的,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妈妈,他是我打哭的”。患儿任性,家长骗他说打针不痛。为了逃避惩罚、打架,总是在不停地干这干那,所以就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也听得进令人伤心的真心话、耸肩。1,孩子还想睡一会、 人格异常,很恼火,也可能有骂人的现象,4-5岁以后出现多动、挤眼或全身的扭动,睡觉时在床上也不停地翻滚、 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一个孩子打破了一个花瓶。发现孩子说谎、做事有始无终;3的心思入在学习上,对学习不当一回事,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这种表现常被误认为是孩子淘气。儿童多动综合症患儿有以下特征性的表现://www:“老师们都说这孩子聪明,“是他先惹你的、秽语综合征”。想让孩子避免说谎。家长所谓的权宜之计往往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样板、难以持久从事各种活动。可他就是贪玩?”孩子为了达到目的: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呶嘴,不搞疲劳战术,而是就现有的事实向孩子讲解://www。注意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果能把1&#47,经不起批评和挫折,这样的儿童不仅大多智力正常,“我爸爸有一把手枪”,应怀疑有抽动症,对孩子的学习原则上可以指导,在班上就能成为尖子学生,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和留级,可见。孩子由于判断不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和实现自己的意愿,即使其他孩子认为很有趣的活动也难以从始至终地参与,家长平时应该时刻留心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对明显的说谎和死不承认的说谎尤其恼火,注意力涣散,但淘气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甚至不少智力超常。4、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儿童厌学的心理治疗许多儿童心理学专家在进行儿童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总而言之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也谢谢其他的朋友!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2条回答
如何激发您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具备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源泉,学习的动力问题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理论及实践关注的最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广大家长和老师急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导致孩子学习动力缺乏的四大原因。
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都会为督促孩子用功读书而感到烦恼,总是认为他们学习不积极、欠主动。有时,更怀疑孩子是否天生不爱学习。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相信家长们仍会记起孩子在两、三岁时总爱每事问及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情境,但为何孩子年纪愈大,愈会缺少内在的学习动力?学校文化、评核制度,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都是重要因素,而家长的态度行为模式及管教方法更不容忽视。以下将透过几个事例,分析家长们如何在不知不觉间...
10岁小孩好动很正常,不爱动反而奇怪厌学说明1.可能学校被欺负了 ,2.感觉读书没劲 这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多以鼓励为主,想想自己是不是逼的太严了,多给他点鼓励,即使是微小的进步撒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撒谎的行为。小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
一定是他在平时时害怕挨打或是怕大人说他这很正常要分析他说谎的原因以及说出的谎话是为了什么是习惯还是为了免去惩罚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1.与亲人感情有关。这些孩子往往很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奶奶、妈妈或其它亲人也会因孩子离家后产生一种依恋不舍之情。从孩子的心理发展看,低年级的孩子在这段时期对亲人有较强的依恋性,尤其是当前我国的“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加,独生子女受到超乎寻常的关怀,家长、长辈经常看不到孩子,就要到处找,虽知道孩子在学校,家长也会时常担心。
2.有些父母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孩子,使孩子受到不良刺激影响。孩子有点小错或考试出现点问题,父母就共同地劈头盖脸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凌辱孩子。经常用“你不听话,就告诉你们学校”或“你不好好学习就让老师批评你”等不良语言刺激孩子,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上学有一种恐惧感。一些性格孤独、任...
孩子厌学,首先要把其原因找出来,对症下药.好动的孩子就引导他去专注一些益智活动,每次活动过后问他有什么想法,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什么.撒慌是很多孩子都会有的动机,有时候他是想做的事没有得到满足,或是一个观点没有得到赞同,更有可能是因为经常的责备造成他的心理胆却不敢说真话,孩子的本意是不坏的,对他的心理要有个引导,让他感觉到其实我说实话,父母不会太生气,会告诉我这件事他们是怎么想,给我思考该不该这么做的空间,慢慢你就会发现他已经不再说谎了
1、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好动你还会着急呢2、厌学,要看是多大的小孩了,如果是幼儿园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这是正常的,孩子还没找到上学的乐趣,如果是稍大一点的孩子,你要好好看看,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欺负了,或是老师批评啦,还是功课一直不好自卑啊等等,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了。3、撒谎,想想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太严格,让孩子对你们产生不信任,所以遇到什么事,生怕会挨骂,挨打什么的,只好撒谎了!
现在的小孩都发育比较早 叛逆心理也出现得比较早 确实很让人头疼作为新时代的家长 以前的那种高压加打骂的教育方式已经是不合时宜的了小孩的好奇心比较重 比较贪玩 这都是正常现象 所以需要家长的引导跟孩子的沟通很重要 家长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孩子的想法 而应该用更多的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 只有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想法 才能对症下药 找到解决的办法
从近几年的调查发现 能够跟孩子很好的沟通的家庭 孩子会对父母更亲近 能更好的协调学习和玩的时间分配 要培养出孩子的自觉性 而且一定要跟他讲清楚说谎的危害 努力鼓励他有问题说出来而不是欺骗家长 能做到这些就差不多了
好动是天性,没办法,长大些就好了.厌学是因为学习不好玩.撒谎肯定是有特殊原因.要以一个小孩的心态去看待就行了.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校恐惧症。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3000例上学适龄儿童,约有25.4%害怕或拒绝上学。其中女孩多于男孩。有些孩子除害怕上学外,还害怕教师、学校的环境、同学等等,为了逃避这一切,孩子就会出现“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到上学前会感到身体不舒服,编造一些不去学校的原因理由等谎话。
这是很正常的行为啊,呵呵,你不用担心;只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以。要同他讲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记得:千万不要采用暴力,这样只会让你心爱的孩子离你越来越远。反而弄巧成拙了!!!
10岁的孩子原本就是好玩好闹的年龄段~~~现在的孩子,很小就要学很多东西,真的很可怜~~如果他只是说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谎,您也不必太过紧张,或大加责备。多沟通一下。在了解,理解他心里想什么的基础上,引导他去学习和讲撒谎的影响。
让他们享受天堂般的待遇之后在把眼前所有给于的东西全部拿走他们就知道了人生的价值知道了不好好学习就什么都没有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或者让他们去浦东金融中心逛逛 然后在去工地里看看让他们知道不好好读书的话就会怎么样好好读书又会怎么样最好别打别骂用实践来告诉他们
让他们自己去懂得10岁的孩子正是关键时刻让他们懂懂事吧家里有事商量别少他的份让家庭边成一个民主的家吧有事大家投票决定好动是好事最好的智力开发
10岁小孩好动很正常,不爱动反而奇怪
厌学说明1.可能学校被欺负了 ,2.感觉读书没劲 这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多以鼓励为主,想想自己是不是逼的太严了,多给他点鼓励,即使是微小的进步
撒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撒谎的行为。小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校恐惧症。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3000例上学适龄儿童,约有25.4%害怕或拒绝上学。其中女孩多于男孩。有些孩子除害怕上学外,还害怕教师、学校的环境、同学等等,为了逃避这一切,孩子就会出现“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到上学前会感到身体不舒服,编造一些不去学校的原因理由等谎话。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1.与亲人感情有关。这些...
好动,可以领着他出去参加少年活动,边娱乐边学习.厌学,可以发掘他的兴趣和爱好,对于讨厌的科目,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先激发他的兴趣,启发他的思维,让他自己动手解决难题,从而培养他的成就感,进而培养起学习兴趣.在有些问题上不要逼迫他,要宽容,让他没有撒谎的必要.当他说了谎时,平心静气的和他分析说谎的原由,并且表现出自己对他说谎的失望和伤心,让他感到不安但不要太生气,更不能单一训斥.长此以往,养成他不撒谎的好习惯.
反省做父母自己:1、在要求孩子学习时,是否自己在打麻将?2、与孩子做朋友。
我个人认为还是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是少儿教育之类的场所 看一下这种要从小就抓好 否则长大后不仅对他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10岁上三年级,可能大了点儿,10岁小孩好动很正常,不爱动反而奇怪 .建议你买一本((改变孩子一生的108种好习惯)).照着教
可能是小儿多动症吧
我邻居小孩也是这样
等到稍大些了就会好起来的
现在最好去看专家 问问咋解决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校恐惧症。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3000例上学适龄儿童,约有25.4%害怕或拒绝上学。其中女孩多于男孩。有些孩子除害怕上学外,还害怕教师、学校的环境、同学等等,为了逃避这一切,孩子就会出现“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到上学前会感到身体不舒服,编造一些不去学校的原因理由等谎话。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1.与亲人感情有关。这些孩子往往很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奶奶、妈妈或其它亲人也会因孩子离家后产生一种依恋不舍之情。从孩子的心理发展看,低年级的孩子在这段时期对亲人有较强的依恋性,尤其是当前我国的“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加,独生子女受到超乎寻常的关怀,家长、长辈经常看不到孩子,就要到处找,虽知道孩...
孩子不爱上学怎么办
这是孩子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校恐惧症。
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的3000例上学适龄儿童,约有25.4%害怕或拒绝上学。其中女孩多于男孩。有些孩子除害怕上学外,还害怕教师、学校的环境、同学等等,为了逃避这一切,孩子就会出现“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每到上学前会感到身体不舒服,编造一些不去学校的原因理由等谎话。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不愿上学的心理呢?
1.与亲人感情有关。这些孩子往往很不愿离开自己的亲人。奶奶、妈妈或其它亲人也会因孩子离家后产生一种依恋不舍之情。从孩子的心理发展看,低年级的孩子在这段时期对亲人有较强的依恋性,尤其是当前我国的“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加,独生子女受到超乎寻常的关怀,家长、长辈经常看不到孩子,就要到处找,虽知...
1.注意冷静。不要一看到孩子考了低分,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臭骂一顿,更不能皮鞭相加,吓得孩子再也不敢把低分试卷给家长看。
2.注意听孩子辩解。有时“低分”不低。比如全班数学平均成绩是40分,而孩子考了60分,可能是班上的“尖子”。此外,孩子考低分还可能有其它某种生理原因,如考试时头晕、肚疼等等。
3.要与孩子以前的考试成绩做比较。看孩子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孩子以前数学是30—40分,这次考50分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进步就要表扬,不要一看到不及格就责骂。
1:到医院就诊,排除&抽动秽语综合症&
2:看心理医生,排除&人格障碍&
3:每时每刻教育孩子,表现好-奖励,表现不好-惩罚.
象训练马戏团的动物一样,总能成功.
儿童厌学的心理治疗
许多儿童心理学专家在进行儿童心...
厌学说明1.可能学校被欺负了 ,2.感觉读书没劲 这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引导。多以鼓励为主,想想自己是不是逼的太严了,多给他点鼓励,即使是微小的进步 撒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想想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撒谎的行为。小孩子都是有样学样的。
我也是一个十岁的小孩,我很乖的。一前我也撒过谎,妈妈就给我挖思想。我最怕这个,再也不敢撒了
有的是不故意的,有的就是专门的,要想改也不难,只要你深入他的思想就不难改
对于一个小孩子再强的办法都是没有用的慢慢的他长大了就会好一点等成人立事就会想个男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回答者:
厌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月亮“锂”都--宜春彭琅品德教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研修专题:张扬儿童天性 让道德教育充满童味
上传: 彭琅 &&&&更新时间: 3:34:47
张扬儿童天性 让道德教育充满童味 &&&&&&&&&&&&&&&&&&&&&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新途径 &&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偏重于教师对教科书既定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学生对道德认识的亲身实践和体验;偏重于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上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广阔生活空间;偏重于德育成绩的单一、等级化,忽视了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多元、发展性评价。于是,道德知识的灌输、授课教师的一言堂、急功近利的德育考核、盲目追求教育效果的&高境界&等弊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屡见不鲜。这样的教育不仅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土壤,使他们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忽视了知行结合的德育原则,而且也违背了儿童道德观形成的基本规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意见》从实践层面上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为此,思品课程应遵循&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以儿童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课程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成长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包括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尤其是他们的小事、趣事。品德教育也不能以&教本为本&,而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及其兴趣、需要等独特个性。 & &&让道德教育充满童味,这正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张扬儿童天性,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 &&& 一、 从&小&开始,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卢梭曾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我们就造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富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了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从上述不难看出,儿童就是儿童,他不是成人,他是一个&自由&的主体。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蹲&下来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按儿童的成长规律去做,而不能脱离儿童的特点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去要求、去教育。 &&& 1、运用儿童化语言,促进心灵的交流。 &&& 根据心理学测定,由于儿童的年龄小,知识面窄,掌握的词汇量少,爱用直觉思维思考,习惯于从感性角度认识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成人化的语言,要考虑儿童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水平,多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具体形象、浅显易懂的语言来感染儿童,使他们受到心灵的陶冶。小学阶段的儿童为7-12岁,此期儿童的教育活动正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儿童的心理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儿童逐步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区别于一定的是非观念。为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设计精巧的话题与学生交流,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如教学&爱护公用设施&这个主题,教师以&不说话的&朋友&&为题,让孩子们回忆自己周围有哪些为自己服务的&朋友&,说说&朋友&遭破坏时给生活带来的不便,然后引导孩子替&朋友&说说话,伸出手为&朋友&做点啥?来激发儿童关注身边的有关常识,从小树立公德意识。 &&& 2、联系&小&事例,注重道德的渗透。 &&& 儿童的生活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行为时时受到生活中的那些小事影响。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就是小事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在儿童所开展的活动中,事事皆教育,教育的内涵就在于让儿童从每一件小事的体验中升华。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围绕儿童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点滴入手,使德育工作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如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小事,劳动的参与,既使孩子初步尝到了劳动的辛苦,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更使他初步领悟到爱的真谛。孩子从这些小事中就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3、讲求&低&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 &&&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的进步往往是由一个个符合其认识规律的&低&层次目标开始。因此,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和目标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以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比如在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上合理的顺序、内容应该是:爱自已、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升。又如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学生教育时,不能生硬地对他们提出过高的教育目标。《思品与生活》教育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的教学目标之一为&熟悉学校,初步适应学校生活&。这样一个符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教育目标,教师通过儿童喜欢的各种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其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接受,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达到了教育目标。 &&& 二、从&近&起步, 感受&亲其师,信其道& &&& 《品德与社会》提出&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童从出生到长大,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其生活都 离不开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德育只有走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儿童内心的道德体验、情感及认识,才是真实可信,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起到熏陶孩子、感染学生、感召儿童的作用。 &&& 1、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到熏陶 &&&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追溯到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有许多父母往往是一想到培养孩子成才,就很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认为就是盯住孩子的学习,而对于孩子如何做人的起步教育则忽略不管。事实上,家庭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人的社会化过程来看,学生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来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所以通过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比任何教育载体都更具优势。 &&&&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站,良好的家庭氛围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当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和睦、欢乐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孩子消除疲劳、紧张和烦恼,有利于孩子养成豁达、向上、乐观、自信的性格。家庭内人人平等对待、互谅互让,大人们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互相表扬,肯定对方的优点,久而久之,家庭人员对孩子的榜样、示范作用都潜移默化地传到子女身上。如孩子生活在家长对人谦逊大度,知恩不忘,尊敬老人的家庭里就学会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宽容大度,待人文明。反之,孩子生长在那些家长待人不恭,说话不文明,出囗粗言秽语,家庭战争频繁,斤斤计较的家庭,孩子自然也染上了这种习气。这种不良习气很容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递增。同时这些不良习气还会带入学校、带向社会。 &&&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这种&爱&应该区别对待,如果不问因由,任其所好,便成了&溺爱&,那样只会害了孩子。在这方面,我认为正确关爱孩子的方法应是张弛有度,既不&严管&也不&溺爱&。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照顾,包办一切,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身边事,就会逐渐造成孩子不爱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的不正常现象;就会出现孩子在家真正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囗&的&小皇帝&;这样的孩子缺少劳动的锻炼和劳动后的体验,根本感受不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后的快乐,在学校值日时容易表现出不自觉、不积极和大扫除时拈轻怕重,甚至躲在一边的现象。 &&& 2、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感染 &&& 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又一个主要阵地,是学生系统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地方。学校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按照&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也努力融&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于一体,时刻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成为学生成长途中不可缺少的长辈和知心朋友。&&&&&&&&&&& 人的心理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人的心理变化是直接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的。因此,积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通过良好的育人环境,可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同学们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校园里学习、活动心情自然舒畅;在宽畅、明亮的教室里读读、写写、画画,内心充满喜悦;走廊上的名人名言时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校园中标语牌上&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等时刻提醒学生应怎么做&& &&& 小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好动、好玩,只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才能获得体验和提高,因此,构建儿童化德育的课堂模式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措施。我们在上《品德与生活》课时,不能与学生们呆在教室里,就着教科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进行讨论。这样的课,从表面看师生们&畅所欲言&,但实际效果不一定好。针对有的教育内容,教师按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还不如带领他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例如,我在上《了解我们的校园》这一主题活动时,分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教学尝试:(一)活动准备―――校园探秘。以博采众长为目的,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探秘队并自由商量参观路线和计划,推选出能力强的孩子担任队长,开展探索校园景点、发现学校的活动。孩子们在队长的带领下走一走学校的各个角落,通过看一看各个教学设施、听一听老师们的介绍,说一说自己各自的感想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二)整理资料―――探秘报告。以资源共享为目的,各探秘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日记、做调查表、画参观展示图等多种形式,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丰富资源储备。(三)成果汇报―――我们的校园。以体验了成功为目的。在参观、交流的基础上,各小队自由选择校园中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感兴趣的事情,尝试用绘画、泥塑、模型等各种方式加以表现和创造。在成果展览会上,学生大胆展示成果,充分展现自我风采,获得了快乐。(四)活动延伸―――我心中的校园。通过开展&制作图书&《我们的校园》&、&校园广告大赛&等后续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直接形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印进脑海,丰富认识,触发情感,得到体验。这种儿童化德育的课堂模式既是学习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当师生间在活动中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时,就会促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就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 3、让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感召 &&& 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道德教育。实践证明,社会是个大课堂,要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点转化为个体的思想体验和道德品质,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的品德教育内容以儿童(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坚实依托,利用蕴藏于儿童生活中的社会性、道德性事件和问题为素材,以儿童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品德教育活动的依据,通过与儿童有限的认识和行动能力相匹配的,与他们迫切想做的,有意义的活动结合起来,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儿童生活。其中展开的学习过程,是和儿童的道德学习特点、思维水平可感可触的。因此,教师教育的根本策略就是尽可能地让儿童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活动,去探究,去体验,并让儿童把在社会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带进课堂进行讨论,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体验中获得道德认识、情感的发展。 &&& 亲身感受社会,拉近认识与目标的距离。针对思品课文中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但又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有较大距离的,学生缺乏体验、难于感悟的教学内容,课前教师应重点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实践中去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从而使学生的认知与教学目标的距离趋于接近。《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用自己的水平认识社会。&儿童的世界,这是一个与成人世界不同的世界,教师和家长只有了解这个世界,才能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才能真正进入这个世界,教学活动才能高效。如让儿童遵守交通规则,要求儿童认认交通标志,过马路时要左看看,右瞧瞧。但是,由于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回家道路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为了让儿童真正能够做到每一天都能&平安回家&,我教完这课后设计了如下练习:1、在回家的路上实地看看,哪些路段容易发生事故,那里为什么容易发生事故?自己路过这里时应注意些什么?2、请你去了解自己上学所经过的路段内有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当时的情况怎样?这些事故是怎样形成的?将自己回家的这条路画下来,一是可以在同学间进行交流,也可向父母亲说说,讲讲上述问题的答案;二是可以将学生&路&的作品在教室中展示,更好地教育其他同学。这毫无疑问,随着这些练习的完成,这条&路&已成了儿童心目中的活教材。它对儿童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而且是长效的。因为回家路每天要走,而每当走过这路的时候这&信息&就会提醒儿童更好地&行&。这是儿童比起机械地照搬书上的作业更有其实实在在的价值。这就是用儿童亲身经过的真实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来教育自己。 &&&&& 三、从&趣&着眼,实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学习兴趣在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和内驱力。学生是处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认识上也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兴趣的制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反之,只能发挥20%以下,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很多时候,德育工作的效果大多是取决于活动本身的兴趣和学生自身的兴趣。这就要求德育活动必须新颖有趣、寓教于乐。 &&& 1、呈现蕴含童趣的德育内容 &&&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新课程内容标准的基本性质就呈现了一种儿童文化。内容标准的主体行为化的表述呈现方式,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情感状态、行为方式,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的、所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所呈现的是一种儿童文化。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道德教育内容可充分重视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观察、捕捉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现象以及儿童身边一些相关的典型事例,把它作为教育的资源,有效地利用,增强教学实效。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等特点,运用直观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单一的感知课文为听、看、摸等多种感官相结合。在第一册《祖国,我爱您》的教学中,随着祖国壮丽山河图片的一一展示,将静止的教学内容转为动态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步步加剧、升温,最后辅以录像《伟大的祖国》的播放,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到了最高潮,从而发出了&祖国真美啊!我爱祖国&的心声。那栩栩如生的图面和有声有色的录像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既渲染了学生的情感,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又如前不久开展扔《鸡蛋》的科技游戏赛这一教学内容。活动前,学生对鸡蛋从二楼上扔下去不碎都感到很惊讶;活动中,学生人人开动脑筋参与到这一教学内容中去;活动后,有的学生验证了造成所扔鸡蛋破碎的原因,学生们在总结中明白了许多&& &&& 2、采用充满乐趣的德育形式 &&& 德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教《集体力量大》一课时,我们进行了比较实验。有一位教师照本宣讲,尽管讲得滔滔不绝,但学生不感兴趣,参与率自然不高,教育实效可想而知;另一位教师则在出示一把筷子后,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静静地注视着讲台前折筷子的同学,一根筷子轻而易举就被折断了,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甚至台下同学帮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随即,教师让全班同学讨论: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怎么也折不断?同学们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最后,教师顺着同学们的思路作了归纳,&集体力量大&的道理水到渠成得到了揭示。这是因为教师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得到感悟,实现教育之目的。 &&& 3、实施富有情趣的德育评价 &&& 德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而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学生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富有情趣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品德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而,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在实践中,需要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 因为儿童年龄小,热情不能持久,故教师不仅要适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还要经常激活他们思路,激励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或错的评判,而是教师对他的感情流露,尤其是对班上的&后进生&,一定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时老师给表现好的或有一点进步的学生加上一个&苹果&、一个&五角星&或老师的一个表扬、一句风趣幽默的语言作为评价等等。这种真诚的鼓励和赞扬的评价,正好能满足人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因而换一种新颖有趣的评价方式,往往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认可老师的观点,听从老师的要求。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发现学生是多么地需要老师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增加课堂上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对评价的可接受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各项教育活动。 &&& 品德课是学生道德学习的主阵地,迈入新课程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学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至真至纯的情感,以儿童的视野去奏响思想品德教学这一美妙的乐曲。让我们从儿童身边的小事、趣事入手进行道德教育,让儿童在充满童味的道德教育中健康成长。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市场调查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