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摄影器材选购

&&|&&责编:李金昊
&&&&这几天在影像圈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就是突然掀起了一阵讨论该买什么的热潮,尼康的单反系统型号众多,包含了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很多选择。即使不跟其他品牌相比,看自己的品牌也会彻底晕菜。今天笔者就来简单的给大家讲述一下尼康相机购买方面的一些知识,尤其是什么人应该购买什么样子的相机。一切源于纷争&总该有个说法&&&&尼康的相机大概分为几个阶段,一个是入门级,包含、、、、D3000这5台机器,中端机型有、、这3台,高端机型、,以及旗舰机。当然除了这些机器,还有一些仍然存在的老将,比如D700、、,此外还有一些声音呼吁大家低价购买二手的上一代专业机型,也就是、D3s、D3,详细数一下的话也就是17台,如此繁杂的系统想要选择显然不容易。尼康相机具备非常丰富的型号&这就给选择带来了难题&&&&而且在17台相机当中,也很明显的分为4代机(D4、D800系列、D600、D7100、D5200、D3200)与3代机(已经停产的D3系列、D700、D300s、D90、今天不谈的D5000、D3000),中间还有3台比较特殊的3.5代机(D7000、D5100、D3100),如果笔者按照技术点一项项讲下来,想必大家已经晕菜了,所以今天就来点实在的,什么人应该买什么。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摄影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28005¥110006¥165007¥49008¥34009¥1910010¥7100单反配件选购全攻略?高级篇
【本期导读:】 一、佛说要有光――热靴闪光灯选购攻略 二、不仅仅是亮骚而已――单反手柄选购攻略 三、自拍/延时必备利器――三脚架选购攻略 四、高端风光必备――快门线选购攻略 五、带着单反去旅行――相机包选购攻略 六、5款创意配件推荐
对于一般居家、旅行的人来说,在拥有单反的基础上再选择购买存储卡、UV镜等配件足以满足日常拍摄的需求了。但是对于“玩摄影”的人来说,拥有这些基础配件显然还远远不够,你需要“烧”一些更高级的器材,这样才能进行一些特殊题材、进阶技法的创作。 那么在本攻略,笔者将重点讲解这些与创作有直接关联的高级配件的选购指南。 一、佛说要有光――热靴闪光灯选购攻略
推荐指数:★★★★★ 闪光灯与拍摄的重要性 “摄影就是用光绘画”,这句话早已经被太多人认知到烂大街了。很大程度上来说,摄影师跟魔术师一样,都是神奇又浪漫的人群:他们可以把偶然出现的景致变成必然发生并且加以定格成为永恒。不能不说,摄影就是用光的艺术,与创作来说,人造光源显然必不可少。 至于是自然光妙手偶得的照片稀罕牛逼,还是闪光灯精心布置的场景神奇绚丽,显然就不是这篇文章需要担心的。 时至今日,闪光灯不仅仅是一个弱光下补光的道具,而是一个直接影响创作的重要工具、一个合格的摄影师必须要了解的重要领域。笔者自己的观点是:任何一个想把照片拍得好看点的人,即便不买闪光灯至少也是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 闪光灯重要指标剖析 万变不离其宗,选购产品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产品本身最主要的几个属性。这样不论产品发生了怎么样的升级、厂家怎样忽悠、网站怎样写软文,都骗不到你了。对于闪光灯自然也是如此。 GN指数:就是闪光指数的意思。GN=F×L,即闪光指数=光圈值×闪光灯距被摄主体距离。作为闪光灯最为核心的参数,GN指数是非常重要并且没有“之一”这个后缀的。主流闪光灯的指数均已达到58,当然,指数自然是越高越好,至于多少指数够用,这就取决你的拍摄题材与拍摄环境了(强光照射下进行补光需要闪光灯更强的输出)。就笔者的经验来说,指数40以上的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够用了。 TTL: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意思,由相机对实际镜头接收到的光量来自动控制闪光灯的输出,进而拍摄出补光合适的照片。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自动控制闪光灯输出。如果没有TTL功能,则只能手动根据GN=F×L这个换算关系来控制闪光灯输出了,非常不方便。 当然,如果是用作多灯布光拍人像、产品的话,手动控制输出倒也无所谓,如果是用于拍摄新闻或者婚礼的话,一个带TTL的闪光灯是非常必要的。要是能够实现离机的无线TTL那就更完美了。 回电速度:闪光灯的回电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属性,这一点广大新闻摄影师相信深有体会,在捕捉决定性瞬间的时候,连拍是必须的,如果闪光灯的回电速度跟不上的话,会极大的制约拍摄。 一般说来,闪光灯在全功率输出下的回电速度是最慢的,所以闪关灯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根据环境调节到相应够用的强度即可,既能防止过热又能保证回电速度。此外,回电速度还会跟所使用的电池有所关联。 灯头变焦: 灯头变焦除了是与镜头的焦段相匹配,保证光线覆盖以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属性,较高的灯头变焦能够把光线束成光束,类似于加了聚光罩一样的效果。
图:SB900变焦到200mm效果
尼康SB900闪光灯之所以被称为灯神,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它可以变焦到200mm,形成非常集中的光束效果。这一点上,佳能的闪光灯一直落后于尼康。 散热性: 很多闪光灯在连续全功率输出达到一定的次数以后会有一个过热保护,需要间隔多少时间以后才能拍摄。散热性不好的闪光灯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经常进入过热保护状态,实在是非常讨厌的事。在选择闪光灯的时候,了解其散热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速同步:绝大多数闪光灯在开启以后,快门速度是要被限制在1/250s以下的,而具备高速同步功能的闪光灯则不受这个限制。而机身本身也会限制高速同步,这视机型而异。 频闪:以极高的频率连续闪光,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 引闪方式:引闪方式多种多样,不过大多数闪光灯都支持光引闪、红外引闪,所以看似复杂,实际使用倒也没什么好纠结的,选购的时候稍加关注即可。 注意事项:闪光灯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选择卡口,跟镜头一样,不同的品牌是需要相应的卡口闪光灯才能正常使用的。
闪光灯选购常见误区
原厂灯一定是最好的?
无疑,原厂灯的兼容性肯定是最佳的,但是闪光灯的好坏却不仅仅是兼容性而已。这就跟镜头一样,不是说原厂的就好的,副厂的就差,看产品本身性能与价格的。很多副厂闪光灯都比原厂的性价比要突出,并且也能完美兼容,副厂中甚至于出现了超越原厂灯的“神灯”(日清)。
闪光指数越高越好?
单论指数这一项的话,越高越好自然没错,但是指数高的闪光往往价格昂贵,而且全光输出之下续航、寿命、回电都会受影响。所以对于闪光灯来说,指数不能够作为选择的第一标准跟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看综合素质,根据你手中的相机与所要拍摄的题材,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指数够用就好,一味买指数高的是不对的。
贵的闪光灯一定好?
既然你来看这篇全攻略了,那显然我们就是同一类人:都不是不差钱的主。而我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需要、最合适的东西。贵的闪光灯或多或少在一些功能上是要比便宜的突出的,但是你需要弄明白的就是,买回来一个顶级闪灯,你可能只会用到它50%的功能,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浪费。在消费的时候“够用就好”这句话很重要。 此外,闪光灯有别于很多电子产品,比如手机,你买一个也就够了,但是对于闪光灯,买一个你只能玩单灯,买两个三个你却能进行多灯立体布光了。所以你还要思考的问题是有限的资金,是买一个贵的好的灯?还是买两到三个次一些的但是也完全够用的灯? 闪光灯购买推荐 虽然你可能已经熟知选购闪光灯所需要看重的属性,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品牌型号,选灯还是比较麻烦的事,在此笔者简单推荐几个适用性较广、认知度较高的好灯给大家。 原厂神灯――SB910 EX600(惠惠小编注:可点击各型号搜索商品并比价)
图:尼康SB910闪光灯
说起闪光灯,尼康用户肯定是喜欢自家顶级配置SB910,佳能用户就是EX600,这两款产品目前都是各自品牌的顶级产品,没什么可说的,预算充足的话就买原厂就好。索尼宾得也有各自的闪光灯系统,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就不做重点介绍。 副厂高性价比之作――日清Di866(二代)(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作为闪光灯类的专业副厂,日清这个品牌这几年的名头不比生产镜头的适马腾龙逊色。日清Di866尼康口专业外置闪光灯是在众多副厂闪灯中最为出色的产品之一。支持TTL闪光,并支持高速闪光同步和离机无线遥控闪光等多种功能。最大闪光指数达到了60(使用ISO 100 @ 105毫米),完全不逊色于原厂顶级闪灯,并且价格优势非常突出。 优点:综合指标超过原厂顶级闪光灯,兼容各品牌卡口,性价比突出。 多灯必备神器――永诺560II(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虽然不具备TTL,需要全手动调节,但是永诺560II用于多灯创作来说,这种闪光灯最为方便不过的,价格便宜指数又高还很耐用。一盏带TTL好灯加上三盏这个手动灯,足够你尝试所有多灯的题材了。 优点(很明显):便宜,指数高,耐用。 二、不仅仅是亮骚而已――单反手柄选购攻略
需求指数:★★★☆☆ 单反相机一般是可以选择配置手柄的(高端机型是自带手柄的)。手柄除了可以增加一个电池仓,大幅提升单电续航能力之外,还能改善竖幅拍摄的手感。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对手柄的认知怕是只有两个字――亮骚! 单反手柄的功能
部分手柄可以增加连拍速度
对于部分型号单反,需要另购手柄方能增加连拍速度,对于这样的厂家,说实话,笔者是比较鄙视的。不过好在大多数产品并没有这样的设定。
强化竖拍手感
很多题材都需要进行竖构图拍摄,然而单反独特的设计使得竖拍的时候非常别扭,手柄上有一个竖拍快门,竖构图拍摄的手感可以极大的增加。 除此之外,对于很多入门单反来说,体积是比较小巧的,虽然说小巧的体型备受女性的喜爱,但是却让部分手大的男性产生了很大困扰,把持起来手感不好,添加手柄未尝不是一种解决方案。
增强续航能力
单反在装载手柄以后除了增加一个电池仓以外,还能使用五号电池。在室外没电的时候,可以安装普通AA电池继续工作,随处可以买到。可以极大的增强续航能力。
“亮骚”专业
装上手柄的单反体积增大了很多,外型自然也是威猛了很多。很多人也是冲着“亮骚”这一点来买手柄的。虽然看似“亮骚”没什么用,但是对于拍摄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亮骚的机器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可以为你带来更多的注意,这在拍摄中是很重要的(比如车展、新闻);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可以增加你的拍摄信心,侧面提高出片率。所以说,其实单反手柄除了多花点钱增加点重量偶尔被同行嘀咕“装X”以外,还是蛮好的东西。
你是否需要购买手柄?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手柄主要吸引你的功能应该就是续航能力的增加。其实单反有别于单电、微单、卡片机,光学取景器比电子取景器省电太多,续航能力强的不是一星半点。这对于早已习惯iPhone一天一充的你来说,这样的续航能力完全足够。
买了手柄,额外增加开销不说,还使得其便携性降低,旅游啥的大大的不方便,所以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完全没必要购入手柄。
摄影爱好者与专业摄影师
就跟外观一样,亮骚的机器是你吸引客户的第一要素。虽然可能有点以貌取人,但是对于以摄影谋生的人来说,在部分场合之下,手柄还是能帮到你不少的。当然,要是你本身就很享受手柄带来的优势的话,就更完美了。 品牌推荐 原厂手柄 原厂手柄,无疑质量有保障,兼容性也不会存在问题,做工用料也是远胜副厂的,但是价格偏贵也是公认的。对于中低端单反来说,不建议购买原厂手柄。
奇乐思、美科 国产品牌手柄在功能性上跟原厂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用料、做工、手感上稍差一些,偶尔会出现兼容性的问题。一般说来只要不是刚上市的机型,在询问好后再购买都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国产品牌奇乐思与美科都有口碑不错的产品,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问好兼容机型直接就买就行,倒也没太多型号系列的问题好纠结。
三、自拍/延时必备利器――三脚架选购攻略 三脚架一直以来都是摄影师除了相机以外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创作伴侣,除了可以大大提高拍摄的稳定性外,还可以进行很多创意拍摄(夜景、长时间曝光等)。这些无论是防抖还是高ISO降噪的高端相机都无法替代的。 推荐指数:★★★★★ 三脚架于拍摄的意义 三脚架最核心的功能自然是稳定相机,让使用者在较低的快门速度下也能获取足够清晰的照片。除此以外,三脚架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配件,长曝光拉车线、拍星轨这些题材是少不了它的。 数码时代,随着高ISO降噪功能的提高与大光圈、防抖镜头的普及,不能否认的是:三脚架跟长焦镜头一样,对于非专业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出场率非常低的器材,一年中可能只会动用几次,拍拍车线星轨或者是合影啥的。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笔者还是建议购入一个千元以内的三脚架,毕竟就现阶段来说,很多特殊题材的创作确实还是离不开三脚架。 三脚架选购重点要素
三脚架所能承受的重量,这是比较重要的属性,对于很多高端单反来说,搭配长焦镜头的重量是相当可观的。超出脚架的承重范围会让价格不菲的相机暴露在危险之中。
自身材质重量也是三脚架很重要的属性,过重的三脚架会给摄影师带来很大的负担,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背负,得不偿失。 一般说来,选购三脚架建议选择碳纤维材质的。 小贴士:主要材质 铝合金:大部分中低端脚架为都是铝合金制造,它的优点是坚固耐用,造价便宜,但是重量较重,是所有三脚架材质中携带性能最差的。 镁合金:镁合金的质量比铝合金轻一些,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但是价格要稍贵一点,综合看来用作三脚架的话,镁合金要比铝合金有优势。 碳纤维:这几年最新式的脚架是使用碳维材质制造,它具有比铝合金更好的韧性及重量更轻等优点,在同等承重的条件下,它的重量仅为铝合金脚架的2/3,但是其价格昂贵,一般比铝合金材质贵两倍以上。
这里主要指的是云台的可调性与三脚架角度的可调性:对于进行高精度摄影或者微距摄影的人来说,一个可以进行微调的云台跟一个可以多角度调整的三脚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至于伸展高度,笔者感觉最高在1米5到1米7之间就足够了。
个人经验: 脚架节数在三节四节都OK,再多还是算了,看上去太不稳了。 球型云台相对来说可调性比较高,建议选择球型云台。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选购三脚架最好保证承重在3kg以上,自重在3kg以下。 三脚架选购常见误区
三脚架不包括云台
狭义上的三脚架就是下面的架子,是不包括上面跟单反连接的云台和快装板的。专业的三脚架产品跟云台都是分开卖的,所以现在我们所说的“三脚架”是个笼统的称呼。
越重越好还是越轻越好?
太轻的架子不够稳,风大的时候容易晃动;太重的架子虽然够稳但是携带就太不方便了。二者就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所以说,对于三脚架,是要稳还是要轻需要根据使用需求重点权衡的问题。不能片面的认为三脚架越轻越好或者越重越好。 三脚架重点推荐
说实话,三脚架这个东西的种类繁多、品牌系列数不胜数,各个价位的都有,让人很头疼――就一破架子还那么多事儿?怎么说呢,当你用一个200元的架子拍出自己第一张长曝光作品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架子完全够用,但是当你偶然有机会用了1000元的架子的时候,你会发现那200元的真心难用(这种差别体现在灵活性、稳定性等方方面上的体验)。而在当你用了5000元的三脚架的时候,这个故事又再一次发生了。
如果有条件,不建议大家购买两三百元以下价位的三脚架。以我的经历来说,一个2000元的三脚架(带云台)就足够一步到位了。 曼富图Manfrotto 405 专业齿轮云台(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有效承重达7.5kg。应用便捷的大型手柄,可以在各个轴向上实现顺滑明确的齿轮运动。除了优秀的三向齿轮功能,405还有其独到之处:摄影师可即时释放齿轮,以手粗调相机位置,然后重新吻合获得精密的调校效果。
这一款可以三向微调,是笔者用过的所有云台中最为专业、精度最高的。非常推荐将它用于高精度对齐、翻拍。
唯一的缺点就是整体价格偏贵,光是云台本身就已经2500元以上了。 精嘉263AGH脚架GH-100云台套装(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这款三脚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其创新的中轴横置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用户灵活的操作中管在0° -180°角度范围内进行自由移动,从而进行特殊角度拍摄,灵活性比起一般脚架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此外,枪形云台也是很有特色的,这是充分考虑了人体工程学的前提下提出的兼顾精度、稳定性、便利性的最佳方案――要不然手枪的手柄咋不设计成擀面杖那样呢?在实际调节中虽然做不到微调,但是精度也是非常不错的。 整体价格也不算贵,不到2000元,即便是对三脚架有比较专业要求的人也够用了,基本上能做到一步到位不折腾。 四、高端风光必备――快门线选购攻略
推荐指数:★★☆☆☆ 快门线,顾名思义,就是控制相机快门的遥控线,可以远距离控制拍照、长曝、连拍、定时拍摄等等,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减少机身震动,提高出片率。 一般说来快门线是结合三脚架一起用的,买了三脚架并且从事高端风光的拍摄人必然会去买快门线,而没买三脚架只买快门线的人少之又少。 快门线于拍摄的意义
长曝光时防抖
用手指按动快门的时候会带动机身发生轻微的抖动,这是无法避免的,而快门线能够避免这一点,可以让长曝光时的出片率大大提高。
在进行超长曝光往往需要B门拍摄,而在B门的时候直接用手按住快门显然是不可行的,动辄数十秒,很容易就手抖导致晃动。这个时候快门线就可以帮到你。快门线可以锁定快门,在到时间以后解锁即可,非常方便。
延时摄影是时下比较热门的拍摄题材,这类作品一般都是在同机位同角度下每隔多长时间拍摄一张照片,然后将所有照片后期合成视频(拍星轨也是这样,不过是后期合成单张照片而不是视频)。这就要用到快门线的定时拍摄功能了。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相机是自带这个功能的。所以如果仅仅是为了定时拍摄而想买快门线的话,首先需要确认下相机具备不具备这个功能,不然就显得有些浪费了。 基本上,除了专职摄影师以外,笔者是不推荐大多数人买快门线的,因为基本上用不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单反拥有越来越多的附加功能,比如D5200内置延时拍摄、6D拥有Wi-Fi功能(可用手机遥控拍摄),快门线的很多功能都已经可以被替代了。 当然,你要是有拍星轨或者延时摄影的计划的话,买一个国产便宜的快门线还是可以的。 注意事项: 每个机型所适合的快门线型号是不一样的,不是说佳能的都能通用啥的,所以在选购快门线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己单反的型号。 快门线重点推荐 永诺多功能快门线(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作为国产配件的知名品牌,永诺的快门线同样有着不错的口碑。具备自拍定时、精确间隔定时、长时间曝光定时、遥控快门开关功能等四个功能。此外,还能在没有电池电源情况下使用遥控开关的功能;精确定时能以1秒为单位设置时间,从1秒到99小时59分59秒都能做到。 品色无线快门线 (惠惠小编注:可点击此处搜索该商品并比价)
品色的无线快门线是一款高性能的无线快门遥控器。它能远距离遥控相机拍摄,具备单张拍摄、1秒连续拍摄、连续拍摄、B门拍摄、4秒延时拍摄等多项功能,并且能控制多个接收器和相机同时拍摄。只需要在相机上安一个接收器就能实现。 五、带着单反去旅行――相机包选购攻略
需求指数:★★★★☆ 相机包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方便携带相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相机,多数情况下,能起到防震防水的作用。不过随着数码单反的普及、技术的进步,相机包的功能也变得多种多样了。 从腰包到挎包再到双肩包乃至拉杆箱,一应俱全。现在选购相机包,已经不仅仅是考虑保护性了,或许从大方面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相机包的问题了,而应该说是“相机背负系统”。 选购相机包需要看重的几个特性
对于单反这种高价格的电子产品来说,还是需要有一定防护功能的包来装的。这就要求专业相机包要有一定的防震、防摔、防水功能。这样才能很好的起到保护相机的作用。这种防护功能不仅仅要看外部,还要看内部隔断之间是否安全。
相机包的容量很关键,必须要能够装下你的相机、镜头、闪光灯乃至各种备用卡与电池各类配件,还得有足够的隔断来分开他们。
主要指的是相机包空间设计是否合理、内部隔断布局是否科学。 注意事项:高仿的危害 抛开社会道德不说,很多人都会觉得“真包假包无所谓吧?反正都一样,买个高仿也不错”。或许对于买一些奢侈品挎包这样的想法没错,但是对于摄影包而言,这样的想法却是要不得的:由于负重压力大,假的相机包很容易就没型或者局部断裂,所以摄影包还是有别于一般的书包或者笔记本包。 你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相机包?
主要功能:防划、轻度的防护减震功能。 适用人群:小型入门单反用户,不想购买专业单反包的人群。 这类相机包主要是一些腰包、内胆包等,一般只能装下小型入门单反套机,容量较小。
主要功能:防护减震功能,部分型号具备防水功能。 适用人群:一机二镜以内的用户,这也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的标配。 单肩包又叫斜跨包,通常都用安全隔板隔成几格,可以放入一部机身和多支镜头。材质一般比较厚实,有一定的防震能力。
主要功能:主体设计和用料都考虑到了减震,普遍有防水功能。 适用人群:拥有较多器材的职业摄影人、新闻记者的标配,适合旅游、远行。 双肩包能放入的物品非常多,除了一至两部单反机身、三到四支镜头/闪光灯以外,很多双肩包还能放下笔记本电脑及其他个人物品。
相机包推荐
高价位:白金汉 <div
还有多款手机记录模板,时间轴,日历,图片墙,瀑布流,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如何选购单反相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选购单反相机
上传于||文档简介
&&选&#8203;购&#8203;单&#8203;反&#8203;机&#8203;的&#8203;合&#8203;理&#8203;配&#8203;置&#8203;是&#8203;:&#8203;高&#8203;档&#8203;镜&#8203;头&#8203;+&#8203;中&#8203;档&#8203;机&#8203;身&#8203;;&#8203;中&#8203;档&#8203;镜&#8203;头&#8203;+&#8203;低&#8203;档&#8203;机&#8203;身&#8203;。&#8203;机&#8203;身&#8203;不&#8203;追&#8203;求&#8203;多&#8203;功&#8203;能&#8203;,&#8203;但&#8203;要&#8203;尽&#8203;可&#8203;能&#8203;操&#8203;作&#8203;方&#8203;便&#8203;、&#8203;高&#8203;可&#8203;靠&#8203;性&#8203;。&#8203;至&#8203;于&#8203;有&#8203;多&#8203;少&#8203;测&#8203;光&#8203;区&#8203;、&#8203;自&#8203;拍&#8203;时&#8203;有&#8203;几&#8203;首&#8203;音&#8203;乐&#8203;,&#8203;没&#8203;太&#8203;多&#8203;实&#8203;际&#8203;意&#8203;义&#8203;。&#8203;在&#8203;外&#8203;观&#8203;上&#8203;手&#8203;感&#8203;要&#8203;好&#8203;,&#8203;操&#8203;作&#8203;顺&#8203;畅&#8203;舒&#8203;服&#8203;,&#8203;购&#8203;机&#8203;前&#8203;体&#8203;会&#8203;一&#8203;下&#8203;很&#8203;重&#8203;要&#8203;,&#8203;看&#8203;适&#8203;合&#8203;不&#8203;适&#8203;合&#8203;自&#8203;己&#8203;用&#8203;。&#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 &#8203;镜&#8203;头&#8203;要&#8203;选&#8203;原&#8203;厂&#8203;的&#8203;,&#8203;既&#8203;与&#8203;机&#8203;身&#8203;是&#8203;一&#8203;个&#8203;品&#8203;牌&#8203;的&#8203;。&#8203;镜&#8203;头&#8203;不&#8203;追&#8203;求&#8203;大&#8203;变&#8203;焦&#8203;比&#8203;,&#8203;但&#8203;要&#8203;尽&#8203;可&#8203;能&#8203;大&#8203;光&#8203;圈&#8203;、&#8203;高&#8203;素&#8203;质&#8203;;&#8203;接&#8203;口&#8203;要&#8203;选&#8203;金&#8203;属&#8203;的&#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数码相机一次次降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摄影的行列,照相器材还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并非简单的参数比一下高低就可以知道好坏,很多朋友往往了解了好久还没弄清孰优孰劣,在购机前踌躇半天拿不定主意,我收集了被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在这里集中解答一下,希望对新人有帮助。高端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肯定比低端相机好吗?我被问最多的问题之一:你用的什么相机镜头?似乎大家默认着照片好坏与相机级别之间某种必然的关系,果真是这样吗?摄
影已经有了两百年的历史,“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里程,也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摄影作品。就器材水平而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器材是无法与今天相提
并论的,当年大师们使用的“顶级器材”,在指标上还不如今天许多入门级的器材,没有一个大师是因为器材成就的,作品好坏与否和器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影
响一张照片的首要因素是被摄体,在西藏拍照,不管是单反还是小相机都是蓝天白云,拿城市里拍的天与之相比,本身就没有可比性,更和器材无关。其次是拍摄者
的水平,同样一起去西藏,有的人拍的好,有的人拍的差,但是拍的好的人未必就使用更好的相机,这更多关乎摄者的水平。要真的比较器材的差别,那只有在同样
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取同样的景色,用不同的器材,方能看出两者的差别。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没有后期过的照片才是真实的照片,才是真水平吗?我的博客里被问次多的问题之一:这照片有没有后期过?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数
码时代的后期技术相当于胶片时代的冲洗胶片。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让同一张胶片冲出来的照片看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胶片时代的摄影师都是自己冲洗胶片的,
以确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进入数码时代,我们用photoshop等后期软件代替并扩展了胶片的冲洗过程。为什么我们可以允许冲洗技术而不容忍后期技术
呢?有人会说,后期的照片不真实,色彩哪有那么艳啊?那你可曾知道,所有的小相机都在相机内部设立了照片处理程序,一张照片拍好会立即调整色彩加艳丽,加锐度,最后再生成jpg照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后期,而且是你无法选择的后期,你会觉得用小相机直接拍出来的照片不真实吗?啰嗦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吗?由于一直以来厂商和媒体的误导,很多人认为像素等同于画质。顶级单反相机尼康D4s的像素为1623万像素,而入门级单反D3300的像素为2478万像素。D4s现在售价4万人民币,D3300售价3千人民币,如果像素等同于画质,难道顶级单反D4s的画质还不如入门级单反D3300?显而易见,如果他们的画质相同,那么尼康公司早就倒闭了。像
素就像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像素越高屏幕尺寸越大。当电视机很小的时候,比如14寸的电视机,我们发现大尺寸的电视机看起来很爽,当我们的电视机超过三十寸
的时候,我们发现,电视机上的画面粒子已经开始变粗了,当我们的电视机尺寸增加到五十寸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传统思维里觉得电视机越大越清楚的思维真的
要改改了,因为除非我们的客厅很大,坐的很远看电视机,不然的话,已经可以看到电视机上一片一片惨不忍睹的“马赛克”了。电视机大了以后为什么画质变粗?
因为信号的分辨率并没有随着电视机尺寸的增加而提高,相机也一样,感光元件CMOS/CCD的大小不变,只是增加像素的多少,不但对画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
提高,而且由于照片尺寸大,让你看起来觉得“粒子更粗了”。对于普通消费者,平时在电脑上看照片,如果图片质量过关,300万像素就足够了,打印
5-8寸的照片,500万像素也足够了,即使你想把照片打印成婚纱照那么大 ---
30寸,1200万像素也够了,如果你没有更大尺寸和细节的输出需求,那么更多的像素并不能给你带来画质的提升,相反,更多的像素要求你有更大容量的存储
卡,更大容量的电脑硬盘,以及更快的电脑(不然打开和处理照片的速度会很慢)。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变焦倍数越大越好吗?普通用户对“变焦倍数”的概念理解往往是“可以拍多远” -- 变焦倍数越大,可以拍的越远,普通消费者往往觉得拍的越远相机(镜头)就越专业、越高级。在单反世界,由于镜头是可以更换的,所以要拍远的东西,只需要换长焦镜头即可,并不存在拍得越远越高级之说。不但如此,单反镜头里高倍变焦镜头,基本都是网友俗称的“狗头”。这是因为在光学领域,变焦倍数和镜头成像的关系是: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因此好的单反镜头(网上俗称“牛头”)都是变焦倍数小于等于3倍的,而10倍甚至更大变焦的镜头,被网友称为“狗头”。对于变焦倍数,两个世界的衡量完全是不同的。有了防抖镜头/机身,我就不怕抖动而糊掉了吗?很多朋友认为我的照片拍虚了是因为抖掉了,所以糊了,是不是只要相机(镜头)有防抖功能,就不会因为手抖动而糊掉了?要明白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一个基本概念:。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知道了这个规律,就很容易明白,由于平时我们拍照手始终或多或少是有抖动的,“拍糊了”是因为光线太暗了让快门速度达不到安全快门速度导致的。防抖功能,就是让我们可以在低于安全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清晰照片。那么,首先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光线足够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防抖。什么是光线足够呢?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白天的室外基本都是光线足够达到100mm焦距以下的安全快门的,而天气不好的清晨和傍晚,夜景拍摄,室内,则是较常见的光线不足的场景。目
前尼康佳能索尼几家公司最新的防抖技术号称可以降低安全快门四档左右,例如,200mm焦距的镜头,安全快门为1/200秒,在打开防抖的情况下,200
13,在1/13秒的快门速度下仍旧有一定概率可以拍清楚,而我们知道按照正常的经验,这个速度远低于安全快门,普通手持几无可能拍出清晰照片。通过以上知识,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例如上面举的例子中,如果快门速度低于1/13秒,那连防抖也无能为力了,而我们平时室内、夜景的光线强度,曝光时间常常低于1/10秒,甚至几秒十几秒,很多朋友平时手持拍夜景糊了,或者室内拍人糊了,想借防抖功能就能拍清楚,我想说:还是很难。总结一下: 防抖功能只是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手持拍摄清晰的成功率。光线强 – 例如白天 --则我们不需要防抖也可以拍清晰,光线太弱 – 例如夜景 -- 则有防抖仍无济于事。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想购买单反的朋友肯定看到过全幅和半幅的讨论,那究竟全幅和半幅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目前的数码单反相机,从光学原理上来说和传统胶片单反还是一样的,只是将原来的感光部分的胶片换成了电子感光元件CMOS或者CCD。全幅和半幅指的就是电子感光元件(CMOS / CCD)的尺寸。全幅的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和传统135胶片一样大,也就是24×36mm。半幅的尺寸约为23.7×15.6mm,或称之为APS-C画幅。从表面上来看,两者就是感光元件尺寸的不同,而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全幅和半幅具体区别在哪里?1. 价格上,半幅有明显优势;2. 尺寸重量上,半幅更轻便,也有明显的优势;3. 镜头群上,两者各用不同镜头群,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如果一定要说优势,我觉得还是半幅略有优势,因为半幅的机身半幅镜头全幅镜头都可以用,而全幅的机身只能用全幅的镜头;4. 上,全幅相机的景深更浅。由于我们平时既需要大景深,也需要浅景深,所以这点而言,也很难说孰优孰劣;5.
在画质上,全幅具有一定的优势。具体细看一下这个优势,首先是大幅打印时细节的优势,这对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我们平时极少打印30寸
以上的照片细看,而打印普通照片或者在电脑上看,两者很难看出区别。其次是更好的高感画质。高感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对拍清晰照片非常有帮助,例如拍剧院表
演、婚礼舞台等,以及拍体育运动,如篮球、赛车等。如果我们不是专业的体育摄影人员,如果我们也不是靠婚礼摄影或者舞台摄影吃饭的,那么平时旅游、聚会、
人像等大部分的照片还是用低感光拍摄的。 人都有对“更快、更好、更高”的追求,这无可厚非。如果达到这样的目标是没有代价的,我们当然不会拒绝;如果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就需要恰当的权衡。不花钱的东西人人都会白拿,要花钱买的东西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生活的常识同样适用于对现在的话题。结论:除非你对高感画质有急切的需求并愿意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不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半幅相机已经足够。有人看了很多资料,可能会问,虽然全幅贵,但是全幅不是以后主流的方向吗?我想说,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总
体上看,相机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型化的过程,现在广泛应用的135系统是更大的120系统被革命后的产物。随便看一眼大家手中“好一点”的器材,不
难发现,小型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就胶片系统而言,也在进行着小型化的努力,APS就是其努力的结果。如果不是数码大潮的冲击,APS在今天或许已经
形成了一定的气候。数码系统的发展轨迹却似乎是相反的,从小体积起步,然后努力向大发展,在许多人眼中,“全幅”似乎是近一时期的终极目
标。这似乎与小型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却也不难理解:初期因为技术的局限,CCD实在是太小了,许多指标无法满足基本的需求,CCD的大型化也就自然地成为
这一时期的首要任务。随着电子感光元件和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幅的相机的画质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普通消费者的需求,继续发展全幅,就像对高像素的盲
目追求一样,仅仅是对市场误解的一种迎合。
2007年尼康推出全幅顶级相机D3,当大家看到D3拍的教堂内婚礼样片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的感叹:原来ISO3200也是可以用的!D3将大家对相机
高感画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认知。很多朋友也因此对全幅画质产生了崇拜甚至痴迷的态度。但是仅仅时隔三年,2010年,尼康推出的半幅相机D7000高
感画质就已经接近D3,而低感画质更是超越了D3。飞速发展的技术不断的冲击着我们思维世界里的条条框框,大家在兴奋之余,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
要多少高的可用ISO?我曾经做过实验,ISO3200的情况下,如果有2.8的光圈,那么基本人眼可以看得到的光线都可以手持拍下来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质变点,也就是说,如果相机的高感画质在ISO3200下可以用,那么我们如果平时不是特别苛求画质的话,都可以不用带着三脚架了!以此推
断,如果ISO6400也可用,手持拍夜景会很轻松,如果ISO12800也可以用,那么即便上狗头依然可以手持拍夜景,而ISO12800以上,则对普
通消费者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将相机的可用ISO提高到的范围里,大家还是愿意为其踊跃买单的,但是过了12800,系统的瓶颈
已经消除,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更小,更轻便的相机。按目前相机系统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样的画质性能也并非天方夜谭,相信并不需要太久时
间,我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半幅相机,到时候,我们还会坚持追求指标更高的全幅,还是选择更便宜,轻便,灵巧的半幅相机呢?2010是微单和
单电相机让索尼大出风头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初次购买开始选择更为小巧的微单和单电,虽然这类产品才刚刚上市不久,即便他们还很不成熟,还有那样这样的
缺点,但是他们已经像世人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代表了小型化相机未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看来,由于数码感光元件的潜力比胶片要大,所以半幅的相机
应该可以完全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了,今后的相机的发展方向,无反光板的半幅相机依然会是比较主流的产品,因为它可以满足人们对高ISO,对画质的需求,
另一条可能更为主流的产品线应该是尼康新推出的2.7X左右画幅的可换镜头小相机,因为它满足了另外一个质变点:装上镜头可以放口袋里。这两年索尼推出的
RX100系列,也用了类似大小的感光元件,而且集成镜头,机身完全满足放口袋里,画质已不输几年前的入门单反,非常适合大部分普通消费者。至于全幅,今
后会像以前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一样,只由少数对大画幅输出,或者是极高的ISO画质有特殊需求的朋友使用的小众产品。全幅系统应该在未
来几年受到一定的追捧,某些有全幅情结的人可以得到相当程度上的满足,但他们很快将发现自己手中的大家伙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别人手中的
APS或2.0X系统照样能拍出相同甚至更好的片子(器材条件相近的时候,技术水平的差别就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时候再主动地抛弃“全幅”也不是不可能
的事情。话说得有些绝对,但过分追求器材的人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水平,这种推论也算是合理的。人人都希望娶一个美女做老婆,但真正娶回家之后却发现并非完全
是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还可能离了之后再娶一个不漂亮的。追求是一回事,追求到手之后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实对绝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全幅和非全幅的比较还没有单反(包括微单)和小相机的比较来的更重要。前者更容易拍出背景模糊的浅景深效果,而后者更为轻便,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背景模糊听上去很诱人,但是联系到你一直要带着个大家伙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不使用背景模糊的手段,同样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而小相机可以放口袋里这点却是极为实用的,所以对大部分人而言,小相机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要知道,相机的体积和使用的频率是成反比的。什么样的相机买的最值得?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是你最愿意使用,用的频率最高的。对于小相机,我推荐索尼的RX100系列,根据预算可以选择3代或者1代。新手买相机应该选什么品牌?尼康 or 佳能?目
前生产单反的厂商主要有 Nikon, Canon, Sony, Pentax, Olympus, Panasonic, Sigma,
Fujifilm。对于新学习摄影的朋友我一般推荐Nikon或者Canon,一是因为尼康和佳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最大,大约各占40%左右的份额,相机有
什么问题,很快就会被用户发现并改正,二是因为这两家公司拥有最全面的镜头系列,其他镜头厂商推出新镜头的话首先都会推出Nikon和Canon卡口,单
反是个系统,镜头全、用户多,也意味着整体成本的下降。不少朋友纠结于到底选尼康还是佳能呢?首先,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
不少朋友可能会听说尼康和佳能的成像风格不同 ---
“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广角” ---
是的,他们的成像风格的确有差异,但是目前差异在变小,数码时代,成像风格的差异完全由于后期的强大而模糊化了,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后期
成佳能风格或者尼康风格的。况且,尚未入门,何谈风格!很多朋友希望买比入门机型好一点的机型,能够保证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这样的想法
是不可取的。数码相机领域是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其发展速度甚至比芯片还快,
当然跌价速度也是一样快。目前的任何一款入门单反放到5年以前都可以算是石破天惊之作了,我们买了超出自己需求的相机,只能是让其多余的性能和功能随着时
间迅速贬值。所以说,买符合自己需要的相机,用好自己的相机,才能体现价值。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方法是看看周围的朋友用哪门的比较多,如果大家都用佳能,又愿意相互换换镜头使用,那么选择佳能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反之亦然。如果周围玩摄影的朋友不多,让我来推荐的话,我推荐尼康,因为这两年尼康出的入门机型画质都要比佳能的好,并且入门镜头画质也好于佳能的。目前我认为性价比比较高,合适初学者的入门单反是尼康的D5300配上18-105VR镜头。有无机身马达是否重要?对于挑选尼康入门机型的朋友来说,很容易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尼康的入门机型D3X00系列和D5X00系列没有机身马达,这关系大吗?很多网上的测评都说,没有机身马达,配镜头有限制,更有网友将其称之为“太监机”,这样的说法是不妥当的。应该说,不具备机身马达,并不等于不能配没有马达的镜头,只是这些镜头装在上面只能手动对焦。很多人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可能被一句“没有机身马达,会有相当多的镜头不能配”给镇住了,到底这个“相当多”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呢?就
目前而言,带对焦马达的镜头群已经全面覆盖高中低端,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不具备镜头马达的老镜头全都是胶片时代留下的镜头,新出的镜头全部都带有对
焦马达。胶片时代的老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在数码单反上表现并不理想,而新的镜头都对数码特性进行了优化,所以就实用而言没必要盯着老镜头不放。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配个1~3支镜头也就足够平时使用了,那些“不能配的镜头”,纵使再多,又有何干?那么,哪些人需要真正考虑下有无机身马达的问题呢?1. 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爱好者,购买单反相机最大的乐趣在于把玩各种各样的镜头,特别是老镜头。那么,没有机身马达的机身真的不适合你,并且,你需要一个至少D7000档次的机身,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兼容“老镜头”。2.
如果你是一位胶片时代走过来的老摄友,手里拥有大量的尼康老镜头,舍不得出掉,那么,没有机身马达对你也影响非常大。由于胶片老头都是全幅镜头,为了保证
他们都可以发挥余热,你必须配一个全幅机身,那么至少是D610了,从理性来说,这并不见得合算,不过人是感情动物,舍不得那些镜头,往往都是对他们怀有
深厚的感情,所以这样的选择,就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权衡吧。结论: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入门镜头的焦段如何选择?定焦 or 变焦?单反镜头可分为两类,一是定焦镜头,二是变焦镜头。定焦镜头光圈大,成像好,变焦镜头光圈小,成像相对稍差。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原因很简单,变焦镜头取景方便。很多人会说定焦镜头光圈大,定焦镜头画质好,但是别忘了,定焦镜头取景不如变焦方便,当你用变焦镜头可以拍到,而用定焦拍不到的时候,你还有资格去讨论画质景深的区别吗?拍到才是王道!也
有的人说,第一支镜头最好选择定焦镜头,这样才会练出镜头感。变焦的因为太方便,摄影师不需要移动,所以并不适合练习。对于这种说法,我并不赞同。首先,
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美好瞬间,是最重要的需求,由于定焦镜头取景不方便,你会错失很多镜头,例如,你会发现聚会的时候,无法把所有人拍进去,旅游
的时候,你无法将整个风景收入一个画面中,或者是有些远处的风景拍不到……其次,如果你真的想体会和学习“镜头感”,难道变焦镜头不可以?你将变焦镜头固
定在一个焦距上,始终用一个焦段拍,不就和定焦一样么?定焦主要的优势还是在于更容易实现大光圈镜头,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一般都要一万多,而最大光圈1.8的标准镜头50/F1.8却才700左右。如果你对摄影的确是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预算又有余,那么可以在第一支标准变焦镜头的基础上,再购买一支定焦镜头,它是:50/ F1.8。不管对哪个品牌来说,50 / F1.8都是一支经典镜头,极低廉的价格,却享有不逊牛头的出色画质,1.8的大光圈可以让你更好的体会光圈的影响和作用,是一支学习摄影的经典镜头。如何选择焦段?要不要配齐焦段?一
般的摄影爱好者主要拍拍旅游风景、环境人像和聚会等等,总结近几年几万张照片,其中大约90%左右是用24-128mm这个焦段拍的,有8%左右是用
128-300mm焦段拍的,剩下的是用超广角拍的。总结了这个规律之后,我们知道,我们购买的第一支变焦镜头,应该尽量覆盖24-128这个焦段。正因
为如此,各家的推荐的套机镜头都为18-55这个焦段,折合135全幅的焦距为28-83左右,这正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焦段。套机镜头只要几百块钱,搭机
身购买则更便宜,可以说相当的合算,以后即使二手卖了也不可惜。当然,我们看到18-55并没有完全覆盖24-128这个焦段,对于预算有余的朋友,可以购买尼康18-105,佳能17-85这样焦段覆盖更广一点的镜头。再贵的镜头,我认为,对初学者而言则没有太大的必要了。因为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而且你付出得越多收获相对越少。打个比方,一个六千元的镜头其综合性能(解像度,抗炫光能力等)可能只比一个三千元的镜头好10%,而一万两千元的镜头比那个六千元的提高可能还不到5%。现在很多的商家会提供两支入门的变焦镜头和入门套机搭售,例如18-55 和55-200,不少人比较犹豫,要不要配齐焦段呢?我的观点是:不用配齐,先把标准变焦镜头用起来,等有了经验再说。正如前面所言,我们使用的焦段高度集中在24-128这段里,所以平时55-200这段用的是很少的,更何况,你会带着两个镜头出去旅游吗?等到需要长焦的时候,你高兴换镜头吗?换了镜头还来得及拍到吗?二八原则告诉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解决关键矛盾,所以,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要不要恒定大光圈变焦?不少“资深”摄友坚信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才是高画质镜头,论坛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套头画质很狗的理论,例如:“套头就是垃圾”,“大光圈变焦才是’神器‘”……听上去好像两者是天壤之别吧,其实呢?也就20%左右的差异,而两者的价格差异往往在10倍以上。生
活就是选择,选择就是妥协。镜头的设计也是一样,要恒定大光圈,那么焦段就不可能很宽,镜头就很难很轻便,成本也很难做低。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是为专业摄
影师设计的镜头,他们不在乎镜头的价格,他们愿意为10%的性能多付十倍的价格,因为他们每天用相机拍很多照片赚钱,平摊下来成本尚可;他们不在乎焦段,
因为他们往往专注于拍一个特定的场景,例如拍室内人像,或者拍建筑;他们不在乎重量,因为他们往往是带着任务去拍摄,会带着笨重的大箱子跑来跑去。对他们
来说,关键的是要满足拍摄的需要,而价格、方便、重量,都是可以妥协的。而初次入门的朋友往往没有太固定的题材,出去旅游要拍,人像要拍,聚会要拍,街上看到有趣的也要拍,这样短的焦段就显得捉襟见肘,很不方便。不但如此,带着重镜头旅行也是很大的负担,不要小看多个三四百克,在长时间的旅途上,它绝对可以改变人的心情。所以,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入一支非恒定大光圈的普通标准变焦镜头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等到有使用经验了,再根据自己具体需求选择是否需要恒定大光圈变焦镜头也不迟。我未来想上全幅,配非全幅机身加全幅镜头好不好?以尼康为例,如果选择D5200,那么初次购买单反的朋友往往会把所有的标准变焦镜头拿出来比一下,他们是:18-55、18-105、18-140、16-85、18-200、17-55、24-70、24-120、28-300如果要我筛选一下的话,首先要筛选掉的,就是三支全幅镜头:24-70、24-120、28-300。为什么呢?因为这三支全幅镜头用在非全幅机身上的等效焦距最广在36-42mm,基本没有广角,平时想拍稍微广一点的场景都拍不进去,非常不方便。此外,这三支镜头都相对又贵、又大、又重。不少朋友会听朋友说,全幅单反是今后的方向,买全幅的镜头保值。这样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一支镜头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你用它为你创造了你需要的影像,这才是镜头最大的价值。目前大规模工厂生产的镜头都不是理想的收藏品,保值绝不是它的第一属性。其次,未来的主流产品是小型化的相机而不是全幅相机。这个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问题“全幅和半幅区别?全幅是未来的方向吗?”中已经提到。再次,即使假设你今后还是要上全幅,初次购买的非全幅机身还是应该配非全幅镜头。非全幅镜头一般都相对便宜,即使以后上全幅卖了,也蚀不了几个钱,没必要为了这几个钱而委屈自己用很不舒服的焦段。 很多朋友买了全幅镜头在半幅机身上用,每天心心念念就想着升级全幅系统,拍出照片不理想总怪器材,觉得如果是全幅就好了,心思全被升级器材勾去了,没法放拍片上,最后升级了顶级全幅,发现也就这么回事,才大彻大悟,从头开始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摄影。结 语也许你已经在网上各大论坛把各个主流机型看了各遍,却依然纠结,或许你已经将备选机型参数倒背如流,仍依然摇摆不定,甚至彻夜难眠,恨不得半夜起来再将网上漫漫器材路的帖子读个十遍八遍方觉过瘾。果真如此,那真是单反害人那。让我来开个治病良方:你是喜欢烧摄影器材,还是喜欢摄影本身?若
是喜欢烧摄影器材,简单,“买你买得起的最贵的器材”,这句话送给烧器材的朋友绝对是真理。既然是烧器材,那么要么不入,入就要是顶级的。不然买了普通器
材拍出来不好,又会再次纠结是不是因为器材不够档次才拍出来不够好,反反复复纠结曲曲折折升级,最后的终点还是顶级器材。与其这样折腾,不如一步到位入了
顶级器材,那就算拍的不满意也没办法责怪器材不利了。如果你是真喜欢摄影本身,那也简单,什么也别看了,老老实实买个入门机身基础镜头拍起来,以后等到水平提高了有更多切实的需求了再说。目前的入门器材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初学者的需要,而且同样可以出好片。与其在论坛里纠结那么久,不如将这些时间花在拍摄上,早点用起来,就早点有实在的体会,早点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器材的差异远远没有拍摄的人的差异大。器材并不是越贵的就越好。并不是越好的器材就更能拍好片。拍照的瓶颈是人,而不是器材。镜头是买来用的,而不是用来保值的。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钱,而是时间。对于摄影器材,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相机的主要价值体现来自于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最适合新手的是入门单反套机。对于新入门的朋友来说,不管选哪个品牌的入门机型,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了。对于初学者来说,第一支镜头应该购买变焦镜头。对于初学者,不建议一次求全配齐所有焦段。对于初次入门的朋友来说,不推荐购买大光圈变焦镜头。对严肃的摄影者来说,每张照片都需要后期。后期只有程度的不同,没有绝对的有、无之分。高像素不等于高画质,对于像素,够用就好。镜头的变焦倍数越大,则成像越差。防抖功能只能够在特定场景抵消部分的抖动,而不是完完全全的“防抖”对于手里没有老镜头的新人来说,有没有机身马达并不重要。今后的主流方向不会是全幅,而是小型化的相机。最后做下小广告王波,网名 一镜收江南软件设计师,热爱摄影,旅行,美食,生活微信公众号id:ilikephoto
&img src=&/ab4bd65c039a0b29969af9e_b.jpg& data-rawwidth=&1319& data-rawheight=&10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9& data-original=&/ab4bd65c039a0b29969af9e_r.jpg&&
1.第一台单反千万不能太差&br&最好是入门中端,因为要用很久.&br&如佳能700D以上,尼康D5300以上.太低端的相机像素、处理器性能会跟不上你拍摄水平的提高.&br&2.不建议一步到位.&br&由于是新手,很多相机的使用跟保养技巧都不甚了解,直接上太好的机器会糟蹋掉的.&br&同样一颗全幅镜头,老司机能用很久,新手用的话可能很快就损坏了(如低温使用不保护镜头等).&br&此外,由于相机是非耐耗品,快门按一下CMOS的寿命就减一点,反正前期入门阶段会拍很多照片,不如买个中端相机,也比全画幅轻些,那样街拍抓拍也更轻松.&br&3.尽量盯准一个牌子&br&最好不要中途换阵营(从尼康跳到佳能或反之),除非你经济条件允许.镜头卡口规格不同,换了阵营所有的镜头都得换一遍,很不划算.&br&4.买个好点的相机包&br&别吝啬银子,好的相机包能在关键时刻救你的相机一命.好牌子如乐摄宝、澳洲小野人等.&br&&br&目前就想到这么多,有空再更.&br&希望能帮到你,祝好.
1.第一台单反千万不能太差最好是入门中端,因为要用很久.如佳能700D以上,尼康D5300以上.太低端的相机像素、处理器性能会跟不上你拍摄水平的提高.2.不建议一步到位.由于是新手,很多相机的使用跟保养技巧都不甚了解,直接上太好的机器会糟蹋掉的.同样一颗全…
软件设计师,摄影师,旅行家,好色型美食家,卡拉OK达人,舞蹈爱好者,充满生活情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卡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