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海鲜批发市场诃诲鲜市场在哪

【小题1】C【小题2】B【小题3】才华超众(有学问,有才干);人品好(安于卑位,不张);人罕能知之。一点1分。【小题4】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2)(3分)有人诟病非议他,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3)(3分)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报:回复,答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题中要求选择与李挺之有关的表述,要结合相关内容,逐一排查,B项,应是邵尧夫被李挺之成功劝说。故错。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要注意从文中相关内容加以概括。根据“能为古文章,语直意邃,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辈,非吾所敢品目。而安于卑位,颇无仕进意,人罕能知之。其才又达世务,使少用于世,必过人远甚。”、“今之业文好古之士至鲜,且不张”等概括。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内容:(1)“难乎识者”的主语,1分,“栖迟”,漂泊失意,1分。语意通顺1分;(2)“病”诟病,1分;“谢”告诉,1分;“故事”,旧例,1分;(3)“赀”资财,1分;“决其归心”,1分;“知”,了解,1分,“成”,成就,1分。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李之才,字挺之,是青社人。天圣八年同进士出身。为人质朴而且坦率,很自信,没有一点点造作勉强的样子。拜河南穆伯长为师。伯长性情庄重严肃很不合群,即使是挺之也经常处在他的呵斥和怒气之中。李挺之侍奉先生更加恭谨。他曾经参与校订柳宗元的文章好几个月,最终能够传授《易经》。李挺之最初担任卫州获嘉县主簿,暂时代理共城令(官职)。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邵尧夫,当时在苏门山百源之上为母亲守孝,把粗布衣服当做皮裘穿,把蔬菜当做主食,并且亲自生火做饭来赡养他的父亲。李挺之上门拜访,劝说他学习关于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的学说。康节先生恭谨拜师,全将学业继承下来。世人所说的康节先生的《易经》,实际上是从李挺之那里学习、传承过来的。挺之的器量很大,世上很难有懂他的人,(他)漂泊失意,很久都不能升职。有人替他感到惋惜,他就说:“应当把小的贬职当做荣升。”只有友人石曼卿说:“世俗不能够容纳你,你为何不远离世俗而隐逸山林呢?”又调任孟州司法参军。当时范忠献公守孟州,也不能够了解他。起初范忠献持节钺镇守延安,送别的人不采用旧例,一直送到境外,只有李挺之在近郊道别。有人诟病非议他,李挺之告诉他们说:“这是旧例。”没有多久,范忠献责守安陆,只有李挺之到洛阳拜见他。以前送他到远郊的人,没有一个来。这时范忠献悔恨了解李挺之晚了。友人尹师鲁用书信向舍人叶道卿推荐李挺之,通过石曼卿送信,说:“孟州司法参军李之才,年纪三十九。他能写古文,语言直白意蕴深邃,既不过于放纵也不显得拘谨,本来就足以赶得上前辈,不是我所能品评的。但是他能够安于低微的官位,一点也没有强求升官进职的意思,人们很少能够了解他。他的才能又通达世务,假如稍稍被时世所用,一定超过当世一般人很多。幸亏他贫穷没有钱,不能使他的归隐之心决绝,了解他的人应当共同来成就他。”石曼卿回复尹师鲁说:“现在专门从事写文章爱好古文的人非常少,而且声名不为人所知,如果遗漏了这样的人才,那么古学就会更加衰落了,这就是师鲁你尽心来成就他的原因吧。我向来不喜欢屈意拜谒权贵高官,因为推荐挺之的信,一共有四五次到道卿门上拜谒,直到把信送达后才停止。况且叶道卿乐意举荐他,所以我不后悔。”李挺之于是能应选新的官职,改任为大理寺丞。恰逢石曼卿与龙图阁直吴学士遵路调兵往河东,征召挺之为泽州佥署判官。于是泽州人刘仲更跟从李挺之学习历法,世人称道刘仲更的历法,远远地超出古今历法之上。在泽州,转任殿中丞,遭逢母亲丧事。刚一除丧,就突然死在怀州守舍,当时是庆历五年二月。当时友人尹子渐镇守怀州,子渐哭悼李挺之过于哀痛感染疾病,不到一个月也死了。李挺之安葬在青社。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曰:“陛下欲了此,不过五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准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曰:“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节选自《宋史》)【注】狃:niǔ,&轻侮【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不利辄引去辄:总是,就B.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简:选择,挑选C.因请帝幸澶州幸:皇帝亲临D.众请驻跸以觇军势觇:掌握【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大骇,以问准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B.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C.谁为陛下画此策者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琼随立于庭下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寇准“刚正直率”的一组是(&&&&& ) ①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②准不发,饮笑自如&&&③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④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毋还而行&&&⑤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⑥众议皆惧,准力争之A.①②⑤B.③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4分)&&&&&&&&&&&&&&&&&&&&&&&&&&&&&&&&&&&&&&&&&&&&&&&&&&&&&&&&&&&&&&&&&&&&&&&&(2)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4分)&&&&&&&&&&&&&&&&&&&&&&&&&&&&&&&&&&&&&&&&&&&&&&&&&&&&&&&&&&&&&&&&&&&&&&&&(3)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①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已,复使扩廓②。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③还占城④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⑤壁,急呼其妻抱杌⑥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注]①陈理:陈友谅之次子。②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③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④占城:古南国名。⑤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⑥杌(wù):矮凳。【小题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B.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C.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D.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小题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嗜:酷爱 B.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赍:携带 C.洪武元年,擢编修擢:提拔 D.题诗衣襟上褒美之美:美丽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复仁故友谅臣也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 B.谒太祖于九江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帝闻而贤之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小题4】下列句子都能表现罗复仁“质直”(质朴正直)的一组是(&&&)(3分)①知其无成,遁去②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③汝行,吾不汝误也④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⑤在帝前率意陈得失⑥间幸其舍,负郭穷巷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复仁少年好学,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发现陈友谅难成大事后果断离开,后来跟随太祖,得到了太祖赏识。 B.罗复仁在劝降陈理前,向太祖顿首,说如能保证陈理一家做官,自己就死而无憾,后来劝降时恸哭,暴露其性格软弱的一面。 C.罗复仁出使扩廓处慷慨陈词,且安全返回,后来又成功劝说安南归还侵占的土地,展现了劝说方面的辩才,捍卫了国家尊严。 D.罗复仁在正式拜辞皇帝之时,皇帝赐给他大布衣;后来罗复仁还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秋天交纳的粮食,显示了他对百姓的关心。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王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大理左评事。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成化元年,南阳、荆、襄流民啸聚为乱,擢恕右副都御史抚治之。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迁兵部尚书。考选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咸不悦。帝亦衔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畿。所部水灾,奏免秋粮六十余万石。周行振贷,全活二百余万口。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孝宗即位,为吏部尚书。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祯。诏别推,恕执奏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倘所举不效,臣罪也。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且陛下既以祯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帝乃卒用祯。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镂板以行。浚谓其沽直谤君,上闻罪且不小。文泰乃自为奏,讦恕传中自比伊、周,于奏疏留中者,概云不报,以彰先帝拒谏,无人臣礼。恕以奏出浚指,抗言:“文泰无赖小人,此必有老于文学多阴谋者主之。”帝下文泰锦衣狱,鞫之得实,囚请逮浚、恕对簿。帝心不悦恕,乃贬文泰御医,责恕沽名,焚所镂版,置浚不问。恕再疏请辨理,不从,遂力求去。听驰驿归,不赐敕,月廪、岁隶亦颇减。武宗嗣位,遣行人赍敕存问。恕陈国家大政数事,帝优诏报之。正德三年卒,年九十三。谥端毅。(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邱浚入阁,与恕不相能能:和睦。 B.恕里居日,尝属人作传属:嘱托。 C.听驰驿归,不赐敕听:听说。 D.遣行人赍敕存问赍:携带。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王恕“端毅”(正直刚毅)的一组是(3分)①考选官属,严拒请托&&&&&&&&&&&&&&②帝亦衔恕数直言③皆力阻权幸&&&&&&&&&&&&&&&&&&&&&&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⑤传中自比伊、周&&&&&&&&&&&&&&&&&&⑥陈国家大政数事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恕治盗不忘安民。王恕与尚书白圭共同平定南阳、荆、襄流民作乱时,严格约束所辖部下不得随意杀人,流民得以恢复旧业。 B.王恕关心民生疾苦。巡抚南畿时,所辖地区遭受水灾,他奏请免除了秋粮六十余万石,并四处巡察把粮食发放或借贷给灾民,保全存活了二百多万人。 C.王恕恪尽职守,直言敢谏。他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先后多次应诏陈说政事,提出建议。碰到朝廷上议事有不同意见时,人们总是希望听到他说话,他也果然不负众望。 D.王恕为官坚持原则。他推荐河南布政使萧祯补陕西巡抚之缺,遭到皇上否决,他认为自己无知人之 明,不能胜任铨部之职,主动请求告老还乡。【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迁扬州知府,发粟振饥不待报,作资政书院以课士。(2)太医院判刘文泰者,故往来浚家以求迁官,为恕所沮,衔恕甚。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唐]元稹公讳倰,字德长。宣州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悉以米盐醯①酱之具置于担,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余人与之坐。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不言,罪且死;不实,罪亦死。”既言之,皆笔于书,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又一里亦如之。凡十数日,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是岁前逋负尽入焉。宣使骇异之,当去复留者凡七载。歙州阙刺史,府中宾皆愿去,宣使不遣去,以公摄理之,用能也。累迁转运判官。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襄州湖鄂之税皆莅焉。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岁余计奏,宪宗皇帝深嘉之。会凤翔阙节度,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得之矣。”以公为凤翔节度观察处置使。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公则求者无所与。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陛下一旦问宰相,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乃以公为河南尹。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曰:“五十年无是尹都者。”是岁七月抗疏云:“臣七十当致仕。”词意不可遏,朝廷嘉之。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明年春,暴疾薨于家。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为理尚严明,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然而终卒无大过。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②,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此其所多也。(节选自《元氏长庆集》卷五十四)[注]①醯(xī):醋。 ②支梧:抗拒。【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         粗:大略B.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    听:听从C.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    市:购买D.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毁:指责【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公任南陵县令,广泛调查民情,制定了合理的赋税标准并公之于众,解决了贫富悬殊而赋税轻重很不相称的弊端,使无人敢隐瞒资产。B.崔公为政有方,宣州观察使重用其能,让他留任多年;歙州刺史空缺,让他代理。皇上嘉许他监察税务之功;凤翔节度空缺,皇上亲自选用他出任。C.崔公任河南尹深受百姓爱戴,却上疏直言自己年已七十,应当退休。他态度坚定,无法劝阻。近代以来,退休的官员在胆略、声望上无人能与他相比。D.崔公仁孝友爱,内外亲戚无力操办婚丧嫁娶,都由他承担。他治理崇尚严明,勤于考核官员,属吏虽起初深感在他治下为官不易,但最终无大过错。【小题3】对于负气势者的“扬言”,元稹为什么“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请简要说明。(3分)答:【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4分)译文:(2)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3分)译文:(3)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3分)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舟人传[清]张光纬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所操何业操:从事B.妾亦宦之息也息:子女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 :爱惜【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今君乃亡赵走燕C.且彼髯复何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⑥【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4分)&&&&&&&&&&&&&&&&&&&&&&&&&&&&&&&&&&&&&&&&&&&&&&&&&&&&&&&&&&&&&&&&&&&&&&&&&&&&&(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4分)&&&&&&&&&&&&&&&&&&&&&&&&&&&&&&&&&&&&&&&&&&&&&&&&&&&&&&&&&&&&&&&&&&&&&&&&&&&&&(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选自《战国策·燕策》)【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趋而后息&&&趋:疾走B,诎指而事之&&&指:意愿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捐:捐助D.士争凑燕&&&凑:奔赴【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齐因孤之国乱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以次俱进C.涓人言于君曰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小题3】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⑧④& D.③⑤⑥【小题4】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5分)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5分)【思路点拨】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复是过也。A.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 B.句读之不知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D.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复活》中“涅赫柳多夫第一次到监狱中探望卡丘霞”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第一次重逢的时候,涅赫柳多夫以为卡丘霞见到他,知道他要为她出力并且感到悔恨,一定会高兴,一定会感动,一定又会恢复原来那个卡丘霞的面目。他万万没有料到,原来的那个卡丘霞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一个现在的玛丝洛娃。这使他感到又惊奇又恐惧。涅赫柳多夫第一次探监时准备跟卡丘霞说哪些事情?卡丘霞听后有怎样出乎他意料的反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戴河石塘路市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