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班时间充足的朋友们,或者想要赶集网找工作作却还没有找到的。以及在家带孩子没办法出门上班却想要给家里减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发达国家工作或移民,即使过得平淡,远离亲友,仍然义无反顾?
之前看到一个很热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个话题反映了年轻人于国内的一种状态,其实还有很多人羡慕和愿意去国外的由于曾经在欧留学,在国外接触了很多正在移民和在国外生活工作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国内发展和国外发展的利弊,所以想问问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补充--------------------------谢谢大家的回答和关注,我认真看完了所有回答,收获蛮多的我发现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很难,提问题也很辛苦这本是曾经遇到的一个选择问题,目的不是要大家帮我做决定,只是想看看别人都有什么理解,或许对我,对别人有帮助。我无意引起价值观的偏见,我希望它是一个开放的话题我对该问题的看法不便在此处列出,说说题外话当看到和我价值观不一样的看法时,总是感触更多女朋友教我宽容。接触到不一样的价值观,不要排挤,存在即合理,试图理解,真的会发现很多以前疏漏了一些因素。思考思考,杀死过去的自己,即是成长
按投票排序
976 个回答
本人在帝都干过几年,然后一把年纪出国念书也5年了,应该可以说几句。还在武汉念大学的时候,我看着学校年轻的保安和学校超市那些年轻的妹子就在想,他们年轻的时候可以这么过,可是年纪大了,在大城市里还能做什么呢?这样的收入,这样的工作经验,是无法让他们在这里扎根的,只能又回老家去。大城市什么都贵,他们收入却很低,留在这里住筒子楼(帝都还有地下室和农民房等),意义何在?我跟同学讨论过,不得其解。后来我自己去了帝都工作,工资当时尚可,那时候也没有要买房子之类的想法,开销嘛,宅男你懂的,生活还是很轻松。有一次我一时兴起去参观了一下我住处附近(水立方附近)的地下室,然后回来很震惊了一阵子。黑漆漆的一溜房间,昏暗的灯光,非常矮的天花板。有些人家房间没有关门,目测面积6-8平,有的是一家人住在里面。卫生间貌似就是两个,楼道里潮气混着臭味。出来之后看着不远处刚刚建好的水立方,我把自己代入了一下他们的生存空间,然后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忍受,又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他们留在这里?比较巧的是小区理发室里面有个姑娘就住在那里,然后我就问了她这个问题。她说她很爱理发这个工作,但是理发师却是个重男轻女的行业(我不知道是否如此),女理发师很难找工作。她来北京就是希望能够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理发水平,学会本事,去开一家只招女理发师的理发店。她说这话的时候很认真,时隔多年我依然可以体会到她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后来看到了“蚁族”的纪录片,也问过一些收入不高但呆在帝都的朋友,正面的例子几乎如此,为了自己的某个理想留在这里(前提:都是20多的年轻人)。但为什么是帝都,为什么是大城市?因为他们的选择很少。留在自己念大学的城市?是个选择,但国内现在资源的严重不平衡依然造成了在当地(非一线城市)毫无人脉的他们机会寥寥。回故乡?中国除掉三四十个主要城市,大部分还是产业模式落后的地方。大学所学的东西,去了能干什么呢?年轻人多少都有自己的憧憬,大多数时候家乡显然不是一个可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除掉自己所在地,其他的二三线城市对他们就是0,一片陌生。他们甚至不会知道自己在那里能否找到一份工作,自然选择的可能性很小。北上广深占据了大量的公司资源,形成了更加完整,层次更多的产业链。让外来的学生们无论什么档次的,都有希望找到自己立足之地。各个行业的顶尖人物都在这些地方,只要能留下来,留在他们的身边,谁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即使那种机会微乎其微,也让他们有了希望。而在经历不多的时候,希望就会被放大。希望和奢望的区别,其实只在你到底有多了解你期望的东西。很遗憾,对于20出头的年轻人,指望他们了解很深刻,是不切实际的。同时,他们在大城市,见识到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知道了更多的东西,逐渐的在那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即使你没有机会去参与那些灯红酒绿,但眼界已然和以前不同了。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吸引力比回老家当个小职员大太多了。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无论高低,都已经把大城市的基因注入了他们的大脑。呆的时间越长,越被习惯的力量束缚,越回不去了。曾经年少轻狂可以不想家。年长了,想念父母,但工作、爱情、孩子的种种担子一压,你能轻易谈离开,回到一个地方去从0开始吗?其实移民也是同样的情况。无论是因为求学,还是因为对国内的状况不满,出国了就踏上了一条和在国内完全不同的路。投入的机会成本,就是以前积累下的人脉、工作经验、甚至金钱。你在出国的路上走了几年之后,也会和呆在北上广深一样,找不到回头路了。时间越久越是如此。父母亲朋,说不想是假的。可是n年以后再回去,你的位置在哪里?国内的发展这么迅速,几年的变化足以让你以前的资本消耗殆尽。出国从头开始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东西,回去又清零。从大学毕业出来,到国外留学+生活又回去,一个人最好的年华已经耗的差不多了。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让你的生活无比艰难。除掉一些特殊情况非留海外不可的,其实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必须留在哪里的原因。上面所说什么空气好、自由什么的,真心说除非你在国内亲身体验过很黑暗的东西,很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否则你出来之后很可能想法就变了。毕竟海外不是天堂,有他自己的问题,尤其对于我们这样的外来户来说。没有经历过的东西,最好别想得太美好,尤其是完美。我现在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移民”。我会告诉我的这些朋友,一定要慎重,要有一个实质性的完美理由。如果你想不清楚,你可以出来念书,真正体验一下当地生活,而不是看天涯看电视。跑出来又回流,付出的代价真的很大。真的很难回去的时候,又想念国内的种种,其实也是很煎熬的事情。无论是出国,还是去大城市,过得平淡和远离父母其实都非当初所愿。只是在缺乏经历的时候,凭借肤浅的了解和印象做出的选择,然后靠着一腔热情撑过前几年。如果你最后真心发现这里适合你,恭喜你。如果你最后发现自己其实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那么一定要早做了断。信息的不对称,是让人盲目选择和期望的源泉,多和真正体验过你想要体验的城市的人交流,认真的思辨的考虑别人的建议,会好很多。一个地方的优势,未必对你个人有用。作为一个loser,发展的事情谈不上。只能讲一讲“人”和“城市”的合适不合适,以及为什么出现明明不合适却还要选择呆在特定地方的现象。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我对中国没有愤青式的怨言,对发达国家也没有天堂式的向往。国外呆了三年,回国工作了三年,现在又跑出来了。回国的原因简单,父母年纪渐大,我也不想一个人再去陌生城市重复租房找工作的过程。回到家里,感觉真的很温馨,有亲人朋友,有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在自己的土地自己长大的城市,心里时刻充满踏实感。我对在中国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不满。选择再出国的原因也简单,因为自由。不是“言论集会自由”这类政治意义上的概念,我从来都觉得国内使人感到禁锢的不是体制,而是咱的七大姑八大姨文化。我回国那年26岁,觉得自己还好年轻,结果一年之内就被逼婚的压力弄得喘不过气来。而我父母其实是非常开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也会说出“有点后悔让孩子出国耽误了婚姻大事”的话。这让我非常非常地难过。他们没有逼我,没有骂我,而他们流露出的焦虑和失望让我更难过。除了父母之外,从出租车司机到公司不相熟的年长同事,任何人都可以在谈话的前三个回合问到个人隐私问题然后对我的生活评头论足加以建议。这种感觉真的太糟糕了。我毕业那一年住的是研究生宿舍,认识了很多特别精彩的女孩子,三十岁左右,念博士,交不同国家的男朋友,做学术,全世界旅游,从来没有听她们说过三十岁了还没结婚好焦虑。可我父母不断跟我说,女孩子念到硕士就好了啊千万千万别再念了啊,生怕我再申请博士。虽然我自己也无心再念,但是如果我真的走学术的路,是不是回来(在婚恋市场上)更要被贴上标签了呢?在国内读本科的时候有一次中午到图书馆自习,新修的图书馆很豪华,我坐在沙发上忍不住头靠后闭上眼睛想假寐一下,一个保安过来跟我说这里不可以睡觉。到了国外,学校里所有的沙发、地板、外面的草地上都躺满了人。没人在乎你眉骨穿了孔还是头发染了紫色,谁在乎你喜欢男人还是女人。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评判,所以你可以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定义自己想要的成功,可以少一些物质上的追求。人跟人之间没那么近,也就省得炫耀和比较。不是说没有,而是你即使不和人比较,也可以偏安一隅过自己的小日子。朝九晚五,无须应酬,回家在后院给孩子搭个树屋,周末上山下海拥抱大自然。这样的生活无疑是平淡的,可对很多人来说这样就够了。还有一些小事。比如我在国内工作的时候电梯里遇到领导,一定要让领导先走。我们的外国经理来公司,会对我坚持女士先走。比如在国内找工作投简历的时候经常被要求提供照片身高体重甚至父母在何处就职,在国外只要一个名字,连年龄都不用写。我从来不觉得外国月亮圆。比如美帝的医疗制度下,朋友的母亲流鼻血不止去看急诊等好几个小时,医生出来说句“把头仰着就没事儿了”第二天寄来100多刀的账单,这种例子分分钟都不是梦。我清楚自己选择了什么要面对什么,但还是选择了。将来可能再折腾回去。不过现在这种清净的日子对于曾经要天天挤地铁的我来说,简直就是疗养~~就酱。-------------------------------- 做不到居中对齐的分割线强迫症对不起 --------------------------------------看到评论里很多人纠结图书馆能不能睡觉或者草坪能否践踏的事情。。那个不是重点啦。我说的是学校里面的图书馆,不是公立图书馆。个人是觉得沙发区域嘛本来就是拿来休息的,要人人都正襟危坐的话不如不设置这个区域。我也非常清楚在人多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奢谈什么自由和私人空间的(无论物理上还是心理上),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对错优劣之分啦。国外草地太多人太少,随便踩踏就不是素质的问题了,踩踩更健康~~~------------------------------------------ 再次补充答案的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只是想解释一下,虽然答案里描述的是很具体和个人感受的东西,但是选择另外一种生活并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地铁里被人挤了或者我想躲开逼婚的压力这么具体的诉求。自觉不能算特别矫情和公主病(我在帝都生活都没有戴过口罩喔,地铁里面也很斗志昂扬!),不过,我也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特别坚韧不拔而刻意找个最难模式锻炼生存能力吧(那我就去印度了)。我觉得最好的能力是到哪儿都能活并且找到当地才能够体验的乐趣。所谓选择是指有意识地在两种可行方案中进行了决断,如果我在中国根本活不下去且活得毫无乐趣可言因此逃往美国也就不叫选择了。两地生活绝对是各有利弊的,这也是我在答案中一直强调的。而我眼中的乐趣也可能恰恰是其他人不移民的原因呢(好山好水好无聊什么的真的全看个人兴趣是在哪里啦)。另外答案中的“七姑八大姨文化”是一个描述的泛指啦我还真没有那么多亲戚,就是泛指“不了解你的人也可以评判你的生活的文化”。简单来说我希望无论我是同性恋,还是单身妈妈,都能够尽可能少地被周遭评价干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除此之外自然还有其它的原因篇幅所限未能赘述。当然任何文化都少不了对人的评判和各种标签,我也绝没有批判一种文化抬高另一种文化的意思。要是一个环境里都没有人关心你的私人生活,也许有人会觉得很冷漠呢。(解释了这么多是因为文章上了知乎日报所以好怕被贴标签攻击的说~~~摊手)
其实出国工作或者移民和去北上广打拼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国外生活,最实惠的好处就是:收入高,环境好,过着舒坦(大实话)。有图有真相,就给大家晒晒我作为一个研究生学生的居住环境作为例子吧。租的公寓,一栋独立的房子分成两个套件出租。出门是这样的租的公寓,一栋独立的房子分成两个套件出租。出门是这样的春夏天的时候门口会有很多鸭子/鹅?(待考)春夏天的时候门口会有很多鸭子/鹅?(待考)冬天是这样的冬天是这样的夏天在家门口烧烤是这样的夏天在家门口烧烤是这样的大家对烤肉这么感兴趣,再传一张更加massive的,看饱你们。。。烤好的肉其实会更加诱人~大家对烤肉这么感兴趣,再传一张更加massive的,看饱你们。。。烤好的肉其实会更加诱人~这是美帝中部的一个大学城。住在这样的公寓里(我们这是个小城市,环境清幽,社区环境也这是当地比较好的,不便宜,但我和我室友靠读博的一点工资分房租过生活根本不难),平时上上课,做做研究,周末玩点自己的爱好,在客厅躺一下午看鸭子和喷泉都很舒坦,觉得很幸福。当然你得喜欢这种清幽的环境才行,大城市里K歌下馆子购物会更方便,娱乐的东西更多。毕业之后如果能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在美国一般的工作平均年薪4-5万吧貌似。如果好学校好专业好公司的话,研究生毕业起薪7-8万一年应该没什么问题,当然,各种税要交掉30%左右),攒几个月工资就可以贷款买车了。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两个人都工作的话,攒几年钱就可以付首付买房了。照片里面的这种房和社区环境,在这边30万美元应该就可以拿下了。生活的压力相比较国内来说应该是小很多的,这是大实话。综合起来,我个人的感受是如果作为学生在国外打拼,只要能努力认真,专业还可以,毕业后混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还是不太困难的。另外居住环境好,人与人之间客气礼貌,自由时间多,生活过着轻松,这些是很难用钱能换来的。至于远离原来的朋友圈子,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国外也能交到新的朋友。而离家远确实不好办,逢年过节看一趟父母不容易,现在基本上是一年回国一次吧。以后等工作了年假回国,或者爸妈有时间也飞过来小住一段时间问题也不大。我曾经有过可以回国工作的机会,薪水待遇在国内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离家也很远(工作在北方,我父母住在南方),一年估摸着也回不了几次家,这样一来不出国的便利就没了。
想想还是取消匿名了。这篇答案长,罗里吧嗦,还不严谨,再者我经历有限,比如结婚的压力我就没有。这些也是当时匿名的原因。取消匿名是因为。。大家都默认我是男的。。。纯爷们儿哪有匿名的道理!干!首先太多答案也就讲了个在国外爽逼的事或者在国内不爽的事然后就咬牙切齿要走,第二工作和移民完全是两回事,这一点几乎被忽略,当然可能只是因为大家对移民的问题也没有把握。这两点可以理解,但用作价值观输出就不太科学,容易误导年轻人(包括我)。答案就一句话,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留在国外工作,原因无非是为了钱(少数为阅历),牵扯到移民,那么八成是为了下一代。总结一下别的原因,基本上有环境,制度,人口素质,社会风气,公共设施,和自由。照例我们先做一个让步,以上所有观点我都认同。国外最让我留恋的东西,一是「永远不用为别人的错误承担后果」的安全感,二是「身上打一百个洞都没人多看你一眼」的自由。当然,当然,谁不喜欢过马路不用看车,钱包忘拿六次都有人追着给你送出来,地铁公交也不挤,下车大家排着队谢谢司机,银行邮局医院都像春天般温暖,货币购买力是国内好多倍,罢工选举骂总统给我的快感倒是没那么大,但穿成什么样都敢出门还是很爽的。特别是刚出国接触到这些细节的时候,简直每个细胞都在颤抖着呐喊「资本主义好」,内心一直无法发挥的绅士人格已然雀跃着要打败主场二十年的中庸人格了。但上升到移民,或仅仅是在国外长期居留,就不仅仅是找个工作轰个趴那么潇洒,而会掺进来很多微妙情节。对我来说这可能不是远离家人,不是生活平淡,然后也不是语言不通饭吃不惯这些,而是听起来很虚的公民地位。二等公民这个词很严重,我不敢随便用。但作为一个杰出的玻璃心,在生活中我还是会追求社会认同感这种屁用没有的东西。大部分留学生,不过在这个社会外围看两眼,随着找工作,留下来,甚至定居,移民,恐怕越往里走,越会感觉到面对主流社会时的无力感和局限性。在被认识,被了解之前,先被下意识地贴上一个关于种族和国籍的标签,这其实非常客观,无可厚非,大部分时候也不会直接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但这个标签带来的所有定义,狭窄的归类,僵硬的印象,尴尬的文化认同和从生理构造到思维方式的无数差异,都挡在你跟美好的资本主义之间,它透明,挡不住你看到那些愿景,但它存在,坚硬,且无法被证明。这跟什么歧视或者个人交往都不是一码事。说实话我在这边最好的朋友都是外国人,但一个朋友不能代表一个社会。社会存在感,认同感,价值感这种东西讲起来很空,而且越讲越无聊。只能说脱离主流文化的生活不太可能有营养,我知道多少定居国外的人已经渐渐无所谓追求或生活乐趣,只专心温饱,下班回家老婆孩子热坑头就满足了。不过各人消化能力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我有女性朋友跟她们的异国男友感情很好,但我有努力过后,还是觉得母语不同太心累。我所知道的留在国外的年轻人也许可以概括成几个典型。生活简朴一直单身几年下来给家里汇个几十万的男生,拼够了几年赚到几个包和一肚子故事的女生。移民得算是中年人了吧,社交几乎为零的大学教授,混迹在中国城的小老板,还有大街上无数推着婴儿车神色萎靡的中年妇女。以上说的都是普通人,排除各种牛逼二代或者为爱痴狂的个例。我有个大学老师是在英国待了十几年的华人,有次我们一起开一个会,问到在座有谁是英国人,她没举手,有谁是亚洲人,她也没举手。会后我们一起吃饭,她问我pasta是什么东西。当然这是个很个别的例子。有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下班的中国男生,包看起来很重,把西装压得变形,他站在一家餐厅门口看菜单,看了很久,然后走开了。这个毫无意义的举动我一直记得。它什么也不能代表,什么也不能说明,但居然非常莫名地刺痛了我。就好像所谓归属感和社会地位,它们不能被物质代表,不能被履历说明,但它们有时会莫名地刺痛你,就像两片过期的隐形眼镜,一开始好像好好的,但在路上越走就越觉得不对。偏题了这么一大坨,主要是看别的答案都一股脑把国外说得甜如蜜。我想表达的是,如果考虑到定居,就会在甜蜜蜜背后冒出文化,种族,社会地位和感情等等隐形的压力。特别是没有背景也没有经历的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是很多的,不是努把力就能混到中产阶级那么简单。不能说得好像国内没法过了,一出国你就此生不复忧愁,本来混不出头的在国外秒秒钟出人头地,国内受了委屈的在国外天天顺风顺水。一边是愤愤不平的当事者,一边是冷暖自知的局外人。另外你是怎样的人,也不会因为你在哪就改变的。决定待在哪里的因素,无非利益和命运。别的生活感观都是见仁见智罢。国外的各种好处通常被身在国外的人拿来说服自己即「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样很好」,同时被国内的人用作自己糟糕生活的理由和宣泄出口「都他妈因为体制不行」。说白了哪哪都是围城,而辩白太多时候只是心理安慰。-
的回答下的回复
--------------------------------------------------------------------------------------------------------------------------------------------呵呵,你说的很对,出国前的出身地也很重要,我的家乡是一个东北的四线城市,小地方么,你懂的,那个地方权比法大,并且宗族势力很大,基本上你要是跟当地的名门望族潘上点亲戚,干啥都能活的不错,但是普通小老百姓就活的就压力山大,一般的年轻人都以考公务员为第一志向,说白了就是想努力挤进体制内改变自己是被剥削者的命运而去剥削别人,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是去大城市,就是出国了,留下的不是公务员就是在考公务员,要不就是混吃等死的二代,当然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命运的底层,社会风气极端的不正,办点啥事不走后门走正常程序很难办成(考个驾照,驾校还得提前收一个给考官的份子钱,否则最后一项路考你肯定过不去),经常有人会说“唉,你不给xxx送钱,这事你能办成?”这种对不公正的适应,令我很不安,因为我以后也会有儿子,我从小教他真善美,自由平等博爱,他长大以后看到社会是这个环境,我怎么面对他?是我骗了他还是社会骗了他?我不希望他也适应这种不公正,所以我去海外有很多因素,不光光只是国外生活压力小,当然,我如果出身于北上广深等国内法制比较健全,风气比较正的地方,估计我也不会想出去(当然,是在当地有房的前提下),但国内除了北上广深,更多的人是像我一样,出身在三四线城市的。--------------------------------------------------------------------------------------------------------------------------------------------我是个俗人,什么自由,民主,有点太高大上了,我是个安于享受的懒人,我在国外生活主要原因是因为相比之下,同样的努力,两者之间生活质量差太多,我喜欢享受生活,而不是仅仅活着。我以前在国内是一个过的还不错的小老板,年收入百万以上,但是看着物价上涨的速度,门面房东涨租的速度,衙门老爷日益增高的脾气以及苛捐杂税,员工的工资,污染日益严重的空气,价值观的扭曲,我虽说有车有房有产业,受人尊重,但我一样没有安全感,在国内做一个外人眼里光鲜的小老板很累,看似很牢固的生活,但是其实不堪一击,因为点什么事,你铸造起来的实体就会顷刻倒塌。并且我是个不善于搞关系的人,对国内的人情社会,潜规则不能游刃有余,再加上后来我受到了一些不公平待遇,而维权无门时,我彻底死心,在即将而立之年出国闯荡。我本以为我至少得适应几年才能适应外面的生活但没想到这个时间比我预想的要短很多,可能主要因为我把国内看的太透了,能客观的对比两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不像一些留学生,在当地受到一点挫折就想着回国,因为没有国内生存的经验,盲目的认为风景国内更好),我是生活了半年后,就决定接下来的有生之年一直在海外居住。至于你要问我为啥这么义无反顾的出去?我再一次得说,我是俗人,这种中产阶级的生活对我太特么有吸引力了(对比我在国内的生活,完全没压力可言嘛!),念个书,出来考一些行业内的执照,找一份工作,你就光荣的挤进中产的行列,你就能住二层小别墅(在国内我就是年收入百万的时候我也不敢买别墅),开宝马了,并且这边没有加班,下班就走,回家陪老婆孩子,每年带薪休假在两个月左右(分公司,法国企业和北欧企业,说西班牙语国家的企业能达到两个月,英美企一般一个月,但是人家弹性工作制啊,只要你不耽误工作,上下班自己定时间,不打卡啊~上午十点上班我会乱说?我一个朋友在东欧某个国内认为是穷国定居,人家每天上班6小时,中间还得在单位打会台球,乒乓球我会乱说?),我再说一句,这对我太特么有吸引力了!^o^
我就说一句:那些觉得出国了是二等公民的同学,说得好像自己在国内就是一等公民一样。
作为一个想移民的医务工作者以及大龄单身女青年,随便说说吧。
我只谈我这个行业,大家都知道国内医生护士工作是个什么尿性,压力大长期要学习工作量大付出与收获极度不成正比,同时社会对这个行业非常苛刻,国家医疗体制不完善出现的矛盾最终转嫁在一线医务工作者身上。
从今年初开始医暴事件的频繁发生以及民众对于医生护士被打被杀却出现的是一片叫好声,
医学生报考率降低,
很多人选择转专业转职业,
医护岗位应聘率降低,
这些代表了什么,几十年后凉薄的中国人,请问您找谁看病?
这两天工作很不好受,那天一个同事给病人输液,刚把针拿上,那个病人一脸煞气的说"护士,你可看准了,前两天才出的新闻,人家那个护士扎针没扎上可是遭打了的"
我们能够治病,可我们治不了心!!!!!
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长期面临的是病人随意辱骂甚至打杀,而我们得到的不是应有的理解,尊重,以及对受害同行的事故公平的处理,而是千万人的叫好声!!!!而是那些被我们尽心救治的人们冷冷的一句"活该!""活该被打!""活该被砍!""活该被杀!"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南京被打瘫的护士,居然有人一直在说别人诈瘫。
那些怀孕的护士,面对那些残忍的人,只能蹲下身护住自己的肚子"求求你,我怀孕了,不要打我的孩子!"而招来的是别人更加残忍的踢打!
这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悲剧正在我们这个行业频繁发生,我不知道哪一天哪个疯子突然对我持刀相向,我热爱这个神圣的职业,但我无法再心平气和的去对待那些疯狂的人,我拿着服务员的工资干得是高风险的工作,国外的医务工作者是中产阶级。哪怕是在香港,曾经一个台湾的明星就因为在就医时辱骂了香港的医生护士而最终被刑事拘留,我们会吗?人家打了人杀了人照样逍遥法外。
这真是一种悲哀。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会把救死扶伤的职业唾弃到这种地步。
是不是我们用来救人的手,最终有一天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生命和别人持刀相向?
噢噢噢!这个闹骚好狠呐!说白了,其实我也就一政治意思淡薄的人,唯一那点国家的荣誉感也被这些疯子折磨完了,你要我留在国内,拿着服务员的工资,我怎么买房生活?我怎么赡养父母?我怎么抚养子女?更别说我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障?给我一个理由,哪怕只是我们国家能够在我们医务工作者被危害后公平的处理,能吗?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更好的选择,我为什么傻傻的不要,中国人口那么多,少我一个没区别,少再多的医务工作者也只是九牛一毛,哪天医生护士全被国人打跑了,杀光了也没关系,有什么比杀人还难做?
不就是治病,
西医没有有中医,
中医也没了还有什么包治百病,狗皮膏药,
再不济那就求神拜佛 ,赐你一颗大罗金丹,药到病除。齐活!
话说我们同事都说的后代讨饭都不准学医。"你说什么?你要学医?你居然要学医?你这是要气死我,啊!你要敢去学医老子打断你的腿!"-----------------------------------------------------更因为评论里有人出现不好的情绪,如果因为我的职业和我的言论造成,我致以歉意,但我反复看了几遍我的答案,最后决定不会更改。其实第一个对我说出让我出国的人,是我曾经护理的一个患者,现在她已经在天堂了,但我永远会记得她对我说过的话:“小陈,你很好,你是一个有医德的人,阿姨希望你一直坚持,不断学习,做的更好,小陈,如果有机会。。。。。。。出国吧,国内不适合你。”阿姨未尽的话包含太多对中国现景的无奈。我们的教授80多岁仍然在坚持工作,他告诉我,他的学生在国外做护士,工作和待遇都很好,很好,小陈你很不错,要努力学习,如果可以就走出去看看吧。记得以前护理过的一位市领导,当时正好教授也在,病人是个直性子,他说教授哎呀不行,你看你们护士妹妹这么好,对我照顾的很好,工作那么累,居然工资那么低,太不像话了,你得给你们领导反映反映,当时我们教授沉默很久,最终无奈叹息,安慰的说道,你们的感谢是对她们精神上最大的财富。(所以,我也是个很富有的人吧,嘻嘻)我很感谢我在从业以来理解,支持我的工作的患者,我很愧疚我无法做到更多,有时候明明只是帮别人端饭热饭的事情,我都无法做到,对于那些向我真心感谢的人,说实话我受之有愧,是真的受之有愧,反之我要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支持和鼓励,因为他们即使我的同行鲜血染红了白大褂,但我始终还热爱我的事业,我曾想过无数次改行,甚至我中途的确是去做了其他的职业,但最终我还是回来了,没办法,我就是个傻大妞,记吃不记打,记好不记坏,最后的最后我都只记得那些善良的病人,就像这个帖子里的一样,也算在工作中发现乐趣了,我口中很多的患者已经不在世上,祝他们在天堂安好,再无病痛了。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的医疗能真正优质服务于每个人,医疗体制改革正经历寒冬,但仍然有无数同行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仍然热爱自己的职业,因为他们相信,我们终会迎来春天吧。
谢邀。很多国内的年轻人,才是真正的远离亲友。飘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一年可能只有春节才能回家几天陪陪父母,至于真正的挚友也最多拖着疲惫的身躯一个月有时间见个一两面。很多西方国家法定带薪假都至少22个工作日,更不用说一些待遇更好的公司或者奇葩的南欧国家,这还没算上公共节假日的时间。如果想的话一年回国个小一个月根本不是问题,陪父母见亲友的时间早就超了了口口声声说着“还是国内好,我要尽孝道”的某些人。至于“过得平淡”,我从来不认为国内餐厅,ktv或者夜店里,与虚伪的老板,同事亦或是狗肉朋友的酩酊大醉就是精彩,国外清晨路边的慢跑,准点下班回家后亲手烹饪的晚饭就是平淡。
不同人的经历不同,看东西的角度不同,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看东西的角度也不同。上中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以后想去哪里生活,那时天真的我回答说哪边赚的钱多就去哪边生活。后来上了大学,认识了很多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的朋友,我的回答变成了哪边能和朋友开心的玩耍就去哪边生活。后来我结婚了,我现在衡量居住地的标准变成了家人的安全——如果我老婆半夜一个人出门,我需不需要担心她的安全?老婆经常要半夜去工地视察工程进度,半夜出门,天快亮了才回来。一个地方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不是安全,最好的测量标准无非如此了——你是否放心让一个女性单独在夜晚出门?在新加坡,我一点都不用担心。新加坡的税率相当低,大部分人的税率是个位数的。这样低的税率,创造了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作为一个纳税人,我很乐意缴税。这份安全和安心,不需要我去给任何人塞红包,因为我已经交过税了。当然你可以说新加坡之类的,地方小,好管理。但是我关心的是我自己和我周围人的安全,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那些有上帝视角的人的事,情怀不能拿来当饭吃,至少我不能。当我的生活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到了生养后代的时候,我的标准又会变——我是否愿意让我的孩子在这个地方出生和长大?当我觉得我有能力给我的孩子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的时候,我会开始生养后代。生养后代是我和我老婆两个人的事情,什么时候生,生几个,都是我们的决定,不需要官方的批准。我希望我的孩子不用担心空气、食物和水的安全问题,可以享受童年,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当然,你可以说人口压力、资源有限等等等等。但是我关心的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有能力让我的孩子在优良的环境下长大,为什么不呢?如果让你选,你希望你的孩子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一直不同意一個說法,即「國外好山,好水,好無聊」.每當聽到身邊的人這樣感慨,我就覺得,三觀不合,不能深聊啊! 我沒有覺得我所呆的國家很無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在舉行,彩色跑,美食節,遊行,公益活動,展覽會等等. 而我見過的朋友覺得國外無聊,生活太「平淡」,大部分是因為這裏沒有那麼多的KTV,沒有很好的夜生活,沒有國內的美食,沒有那麼多一起喝酒唱歌的朋友。我剛好不是這樣的性格,我喜歡看書,窩在家看劇,去參加公益或者美食活動,和朋友在家聚會,去公園拍拍風景,週末開車走鄉間小道去農場摘花摘水果,或者就在健身房健身。我不認為這就是「平淡」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充實快樂。這個世界上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是內向型性格,我們不喜歡過多的社交活動,不喜歡人多的場面。我相信在中國也一樣有這麼一群人,因為疲於應酬,而嚮往如此的「平淡」生活。所以,從性格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國外的生活更適合於我。同時,也如其他的答案所說,不會被人隨意評價,隨意打探隱私的生活,才是人類社會應該有的?我希望我的祖國能快快走到這一步。
题主这个话题可否简略概括为为什么你要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开始新生活?难得我有感触多说两句,偏题的话见谅。我是普通人,与知乎上大多牛人不同,我没有留学经验,家里工人阶级,四线城市出身,某高考大省,由于学习一般,没有毕业于名校,只是个二本。从事的职业也极为普通。人生最大的遗憾是:99年我本可以去多伦多读高中并且已经和多伦多大学某教授(远房亲戚)谈好一切担保出国的留学细节。那时候在我们城市中学生出国极少,基本上我是第一个讨论此事。由于家人见识浅薄,此事因我爸一句:女孩子折腾那么远做什么而告终。否则整个人生也许会不同。现在作为一个普通人来上海打拼十年,攒了点极为微薄的资产以及背了一屁股贷款。结婚有子家在外环外每天奔波上下班回家就带孩子。说实话,很辛苦。在老家虽然父母条件一般,但亲戚有很多在当地还是颇有关系网,屡次用舒适安逸诱惑我回去被拒。所有文艺青年干过的思乡和后悔想逃避压力的事情都干过。可惜我是个太普通的人,本质上是一个极理智的人,很少矫情,没有什么闻者落泪见者伤心的经历。记忆中最夸张的是找租房找不到,自己的房子又被逼退,晚上一个人站在天桥上,看着上海高楼大厦的灯光默默的哭,心想为什么这么多灯光没有一盏灯留给我。其他毫无戏剧性。我为什么走到现在还咬牙坚持留在这个城市?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鼓励我走到现在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随心所欲从事自己爱做的事,我希望我的孩子如知乎上那么多大拿一样能出国,能选择想呆的任何地方。他能不为就业只为兴趣读自己喜欢的书,不为升职只为爱好结识自己想认识的人,懂得很多与谋生无关的技能,然后用极为专业的口吻来知乎为大家解惑传道。而不是如我一样99%情况下只能看着专业的回答羡慕,甚至感慨根本看不懂,然后继续自己极为平淡的人生。是的,我终于用了这么多年终于奋斗拿到上海户口买了学区房,我的孩子会比我的起点高。他终于有可能过上他想经历(其实是我想经历的)人生。我想那些选择了出国或者大城市的人,会不会有些也如我一样有着这样的想法。毕竟,人生而不平等。很早之前看过一句话,某西方军事大拿说的,大意是因为我在战场上做着我不喜欢的事,我的子孙们才有可能从事艺术等我所喜欢的职业。手机打字找不到原话,不符合知乎的探究精神,见谅。我只是一粒沙,淹没在沙漠中。
法国,四年前的五一劳动节,地铁上没几个人,坐在我对面的阿姨抱着一束花,那是一束铃兰,法国的传统是在五月一日这天亲友互赠铃兰会得到好运。那花儿太香了,我深吸了好几口气,对面的阿姨告诉我这花的法语名字和赠花的传统,她到站的时候刚走到车门口,又折回来,从那束花里拔下一枝递给我,祝我在法国一切顺利,然后就下车了。法国,前年夏天,逛街的时候买了双鞋,那是双柠檬黄色的凉鞋,坐公共汽车回家的路上不知怎么就鬼使神差的脱下旧鞋换上了新鞋,等抬起头来的时候发现周围的乘客都在看我,当时脸就红了,心想着大家肯定觉得这货在公共场所脱鞋穿鞋的太不文明了,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啊!结果我旁边的一个老奶奶突然跟我说,你的鞋真好看,颜色好活泼,旁边的老爷爷说年轻人真是穿什么颜色都好看,然后周围的人都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起来。那种夸赞是我所听到过最由衷最真诚的夸赞。
前两天在一篇关于“coming home after some years abroad”的文章里读到下面这段话:The problem is this word: home. It suggests a place and a life all set up all we have to do is move in. But home isn't merel it's a lifestyle we construct (wherever we go), a pattern of routines, habits, and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people, places, and objects -- all confined to a limited area or neighborhood. We can certainly construct a home back in our own culture -- just as we did abroad -- but there won't be one waiting for us when we arrive. And this is true even if you move back into the same house you lived in before you went overseas.
读到这段话,不禁想起自己的一段经历。 2013年秋天去荷兰交换,12月份回国, 在家住了一个月之后回到了在美国的学校。在荷兰的半年里,一直有一种自己是旅居者的漂泊感,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旅行。然而奇怪的是,当我终于结束半年的漂泊,回到了从出生开始生活了十八年的城市,被亲人和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包围着,而我这种“漂泊感”似乎并没有消失,潜意识里仍觉得自己长长的度假模式并未结束,尽管阖家团圆,故知相逢都是人生乐事,我却仍时常在这些喜乐的间隙里觉得飘飘然,如同在梦里一般。直到一个月后回到美国,似乎才终于有了一种尘埃落定,back to the regular life的安定之感。
这个奇怪的现象直到我读到上面那一段话时才恍然大悟。 Home于我而言的定义,也许已经不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一种特定的文化,而是 “a lifestyle we construct (wherever we go), a pattern of routines, habits, and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people, places, and objects”用一句比较文艺的中文来说,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高一第一次来美国交换,到后来大学考到美国,这将近四年时间里,美国之所以能让我产生想要settledown的欲望,是因为我觉得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无聊,而这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
这个想法最初产生是在高一的时候,被学校选派到Boston的一所中学交换。当时就觉得,美国的孩子做什么像什么。学校艺术节上学生自己排演的歌舞剧,其专业水准在当时的我眼里和百老汇不相上下。 学校里的各种竞技运动,从训练到比赛都搞得有模有样,十分专业。 反观我在国内接受的教育,觉得除了学习之外,一切业余的文艺活动都只是小打小闹,搞得十分山寨,真是“无趣极了”。
所以,为了追寻这种“有趣”,我最终放弃了高考,选择了一所纽约州的LAC.
大学因为完全没有在国内念过,没有亲身体会,所接触的样本也有限,以下观点如有偏颇,也欢迎大家指出。
我所选择的是一所liberal arts college, 翻译成中文就是文理学院。 这种学校所注重的是通才教育及人格培养,而非仅仅是为进入职场所做的专业训练。 所以在国内的学生们忙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军训,上马哲思修的时候,我有幸能够把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的所有学科的入门课程都尝试一遍,来扩展自己的思维,确定自己的爱好。 美国的很多学校还注重critical thinking的训练,课程大多以阅读经典和课堂讨论为主。荷兰大学的课堂更加注重discussion,很多课上tutor都只起到开启话题的作用,然后整节课都是靠学生讨论来提出论点,找出论据,确定结论,并且结论往往并非单一的。 在四年的时间里我能够有时间读到很多学科的经典著作,并且有机会与其他人一起讨论,聆听各种各样的观点,再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样的学习方法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其他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辩证的思考,不再像那样在自身偏见的基础上人云亦云。 我觉得这种思维模式是我一生的收获。
而大学里另外一个令我迅速成长的机会就是study abroad. 我的学校每年有60%的学生都有机会去其他国家交换半年到一年,并且每年也会有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换。 外国学生在美国的学校并不像在国内那样被捧上神坛,受到区别对待。留学生在美国的学校,和美国学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学,丝毫不会被区别对待。 这也就给了很多本地学生更多的与他们交流的机会。 而我交换到欧洲的那半年,也是同样。 每天能从不同背景的同学身上学到各种观点,一点点淡化自己的无知与偏见。在欧洲的那半年我还上过一门欧洲研究的课程,经常是今天学到了一处历史遗迹,第二天就可以跳上火车去那个地方看一看,把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综上,我觉得我所接受的美式教育十分成功地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使我成为一个能够客观思考,眼界宽广的人。而我之所以想要留在美国,是因为这种教育在美国是相对普遍的。与有过这样教育背景的人交往,遇到充满狭隘偏见还不自知的傻逼的几率大大降低,遇到有意思有故事的人的几率也大大提高。所以相比国内,我觉得在美国反而更容易融入,因为人们更容易接受与他们不同的人,不管这不同是不是来自于文化。
这四年来我每年回国几个月,渐渐觉得国内虽然热闹快活,但是心总是静不下来。接触到的人里有很大一部分都终日在为身外之物焦虑与浮躁着,我所关心的事情与他们并无法交流。回国以后,感觉在美国时候那种读了一本好书,遇到了一种新的思想时兴奋地与同好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虽然吃喝玩乐的局天天约,长久以往,也觉得真是太无趣了。
我还是经常会深深地怀念我的故乡,并且和原来的朋友亲人保持热络,因为我无法割舍下从前的一切,是我的过去将我塑造成了今天的自己。但我之所以会选择将来留下,是因为我相信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可以将我塑造成一个更好,更快乐的人。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并没有用亲情去绑架我。 相反,从我很小的时候他们就鼓励我去追寻我所想要的生活. 我曾经妈妈谈到将来的养老问题,我说等到他们年纪大了需要照顾,我就回国陪他们。 而妈妈说,不,你是独立的,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兴趣与生活。 如果有一天实在需要照顾,可以雇人。 你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愿,生活在你想要生活的地方。 我说,你们抚养我这么多年,我自然有为你们养老的责任。妈妈说: "我们养你,就是为了这么爱着你,也知道不管到什么时候,你心里也爱着我们。带着这样的爱,我们和你都要去完成自己的生活。"
虽然将来父母年纪大了,我还是会尽量回到他们身边,或者把他们接到我身边,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 但是我永远感激他们能够给我选择的权利,也希望将来的自己如果有了孩子(虽然很大程度上会选择丁克),也能够做到像父母这样。爱着他们,支持与尊重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经历了许多注册和激活,终于能在知乎发表评论了。我可能不算太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吧,因为我在国外工作的时间实在是不够长,大概只有两年,但从高中到研究生,加起来有8年的时间。前年实在耐不住好山好水好无聊。回到了国内,在南方一个城市工作。公司给的offer和待遇还不错,父母和爱人接在身边,每日吃饭洗脚(好像也没别的特别的了),觉得真的是太爽了。因为害怕再回以后,不知该如何去生活。慢慢的。刚回国时的那种兴奋,热血慢慢散去。我也渐渐看清了自己出生的这个国家的一些很清晰的现实。1,外企和小民企都呆过到点不发工资,长期超时加班,周末也很难有自己的时间。而且无可商量,有两个同事根据劳动法要求支付工资,老板倒是通情达理,支付工资后让他们走人了。忽然很怀念原来的老板。从未在下班时间干扰过我的生活。现在?呵呵,晚上12点发邮件来让你马上处理的都有(非紧急)2,公司的人际交往较为复杂,从国外回来的人被打上了天然的标签。没拿到身份的觉得你混了一圈还不是跟我们一样立刻转为鄙视,拿了绿卡的那更是各种冷嘲热讽,以及莫名的羡慕嫉妒恨,工作中给你穿小鞋,不配合,末了来句,哦,忘了你是外国人跟我们不一样。3,政府部门打交道那简直是扯不清。在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工作过的人都有印象,一般办事很简单,需要什么政府网站上会列好你需要哪些东西。国内的衙门是根本找不到你需要的东西,一遍一遍的跑,而且脸色难看。当然也有好的,并非所有公务员都如此,但大环境是这样,不好改变。4,去年的某天,某歌上不了了,上不了就上不了吧,后来以美图为主的照片也上不了了,随后是常看的人人美剧,默无声息,再也没有,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大多数人也觉得,有啥关系,上百度不就完了,美剧么,呵呵,没关系。5,其实当时觉得国内会有比较好的平台和机遇,可能是我自己太笨了吧,现在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发现两人加起来也买不起房,养不起孩子,不知道以后怎么办。6,去年回了趟芝加哥,一下飞机一股清新的空隙直接压进肺里,一阵清凉,看着无数普普通的美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与我一样离开故土,好像也没有那么恐惧了。7,不久前姥爷酒桌上的段子转发被人偷拍传到网上。很多人在纠结他是不是公众人物,还有是不是有中情局的间谍在里面。我觉得,真正恐惧的是,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我不能说?我不能再我的私人宴会上说那些难道早已被他们自己定下的事实么?我说出来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问题在美国时我并不需要考虑对于大多数人如我,民族复兴,玻璃天花板,华裔二代认同感,主流社会都是很遥远的事情。因为我也不清楚在中国我怎么样才算是进入了“主流社会”?我其实就是很简单的要求,准时发工资,周六周日至少让我休息下,(这些写在劳动法上的东西,说出来跟黑色幽默一样),另外少吸点雾霾,吃的东西不要太毒,以后小孩不要像我这样再漂洋过海去求学工作,回来后无法收回成本还要啃老。我不想否认在美国时文化上的孤独感,和作为少数民族的边缘感,美国一样也有人际关系,只是因为有法律保障,有些东西有个度,你知道底线。吃的东西其实我倒觉得还好,现在中餐馆真的跟国内没太大差别了,自己做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会想念父母,这些都是事实,我一点也不想否认。就这些。
本不想答这个问题,但一个小故事一直装在我的肚子里,不吐不快。因机缘巧合,当年得到了一个去日本出差数月的机会。刚去没两天,就需要坐电车出去办事。没想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气温骤降。当时已经是5月份了,本来气温挺高的,我只穿了一件衬衣,觉得有点冷。当时我带着行李箱,一直在想,要不要从箱子里取一件外套出来。但是行李箱很大,打开不方便,日本人规矩又多,万一给别人造成“困扰”就不好了。于是我选择了忍,一边还安慰自己,都5月份了,又能冷到哪里去?但过了一会,我感到一股热气从我大腿那里隐隐传出来。我第一个反应是,坏了,手机怎么莫名发烫?是不是要爆炸?赶忙从兜里把手机掏出来,一看,没问题啊。是不是这个电车出问题了?我又看看其他人,车厢里的日本人一如既往的安静、淡定。热气越来越强烈,我突然秒懂,人家把暖气打开了!那一刻我思绪万千啊,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国内的公共交通机构,都是带着一股霸气的,我们的公共交通,长期是没有舒适可言的。记得一次暑假和父母出去旅游,坐了30几个小时的绿皮车,那个炎热啊。那时咱们穷,硬件设施落后,不去说他,就说这两年,空调公交车是普及了,但有好几次,快要入夏时,气温飙升,人们热的受不了了,纷纷给司机求情:师傅,开下空调吧!司机以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口气回答:还没到公司规定开空调的日子!就是开了,又能怎样,那空调的制冷效果坐过公交的都知道。是我们国家穷,买不起好空调吗?你看那些电视上领导坐的小巴或者奥迪,那空调的制冷效果是无需怀疑的。说白了,还是没人把我们这些坐公交的屁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而在日本,电车这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干净舒适我就不说了。今天突然降温,也没有降到冰天雪地的地步,全车也没有人抱怨过一句,但电车上的暖气就这样给打开了。我则是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原来陌生人也会默默的关心着你的冷暖的。后来,随着我在日本生活的深入,这样的体验,日本人还给了我很多。我在国内呆久了,以至于那种“天冷公交车就会开空调”的选项已经从我的生活经验中排除了,在我们眼中,陌生人永远是需要防范的对象,而那些公共机构,永远是一张冷脸,他们怎么会关心,一个小小百姓的冷和暖?所以为什么人家在国外哪怕过的很平淡也不回来?因为在国外,你混的不好,买不起车,天天坐公共交通,也很舒适,也有人在关心你的冷暖。最后补充个小尾巴回国后,很多人问我,小日本咋样?我回答:”小日本不小呢,人家的地铁车厢比咱这宽了30公分呢!“------------------------------------------------------------------------------------------------看了看评论,很多人以为我在批评公交车司机了。我真没这意思,他们也是人,当然也想凉快,无奈那些坐在办公室吹空调的领导不同意。。稍有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任何公司都是有规章制度的。以日本人做事的严谨,日本电车上的空调,肯定也不是司机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其实很简单,要做到乘客舒适,车里面装一个温度计,规定车内温度不低于多少,不高于多少,而不是规定几月几号开空调就完了。无论怎么看,这都不是一个个艰难的决定,还是那句话,没有人把坐公交的屁民的感受放在心上。我相信日本人就是这样管理的,或者可能就是自动空调,现在私家车上这玩意都普及了。
我来告诉你:帝都今天天气近40度,一家人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由于自家车限号,回家要打车。顶着大太阳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等待上一位乘客结账下车,突然从右边窜出一个70+的老头横插在我和车门之间。我说我已经打这辆车了在等前一个人下来,要不您再打一辆。他说我们有老人。我说我们家有孩子才不到一岁。他说我们有老人。我说我等了好久孩子受不了热你能不能让给我。老头说你一30多岁的跟我抢什么出租啊,生拽开门就钻上去了,然后和他一家的老太太也颤颤悠悠过来了说30多岁跟老人抢什么出租啊没教养。上车然后冲我露出胜利者的笑容。然后,我带着不到一岁的孩子被抢了出租没被感谢还被说成没教养。虽然不想地图炮,但无论是谁也不想自己或自家的孩子生活在这种个别道德沦丧到臭不要脸都理直气壮的国家了。今天这件事,坚定了把孩子送出国生活的信念。不论生活如何艰辛,也不想让她每天遇到这类人和事内心充满负能量。客观来讲国外道德和人文水平也参差不齐,但就人口密度和教育程度来说遇上JP的概率会小很多。就酱。-------------------------------补充-------------------------------谁30多啊我才28我很气愤!!!!!!!-------------------------------回评论----------------------------首先感谢各三观一致的知友们。然后大概说明一下:1. 我没在纠结看病排队的问题上,是在路上打车被截胡的问题。讨论帝国主义国家看病难问题的朋友我善意的理解为你们在横向扩展问题,我没在国外看过病我就不参与了哈;2. 本个例是否有说服力。我回答问题叙述的事情不代表我这辈子只遇上一次,然后就毅然决然替孩子决定进路了。而是在常年乘坐5号线上下班后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3. 送孩子出去不一定非要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送一个风轻云淡生活悠闲的地儿也不错啊。有的朋友提到香港,那我们就可以开放讨论,以各知友们的生活经验找出最优解,也算给孩子的出路一个参考哈,功德无量;4. 毛主席说到哪儿人都分三六九等,所以说讨论这问题的本质是三六九等人群的比例问题,出国被鄙视或在帝都表示挤地铁很轻*松的事情大家是否可以认为是个例。总之北漂数年,个人对帝都遇到JP的概率都略感悲伤;5. 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嘀嘀打车,在此统一回答,有这种疑问的同学可以面壁换位思考五分钟:我为什么用滴滴打车,我已经打到车了啊,用滴滴打车能让他下车吗?你知道安贞医院的门诊门口车要排队进来吗?我预定了也要有人敢接单,有人接单也得敢进,能进来也得看他能不能比手边儿的车快。再有这种简单的疑问你先换位思考下。对于这种情况有疑问的人下在帝都下雨的时候用滴滴预定,你看有没有人接单就是了。而且我用了嘀嘀打车不会解决其他人的道德问题,说白了就是你们跑题了;6. 我真谢谢一部分评论和某些答主对我个人的定性言论了。人与人的区别真的很大,对环境甚至某些特定事情容忍的阈值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帝都交通真的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原因。也就不再细说前天排练到后半夜还能在北五环堵车一小时的事儿了。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没遇见过糟心事儿不想吐个槽的,从哪儿就看出来愤青玻璃心了呢?各位海龟也是游历甚广的主儿,就饶了我这土鳖吧。谢谢给赞!
欧洲人比较傻,所以他们按章办事,制定了规矩就老老实实的执行,比如,买东西要排队,过马路要等红绿灯,喝酒了就不能驾车,没驾照也不能驾车,设备每年该检修就每年检修。。。这些规则国内都有,但中国人太聪明,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厉害-------我动作快闯红灯也不会被撞,虽然喝酒了但我足够清醒驾车,虽然驾照没到手但我车技没问题,虽然该检修了但是少检一次也没事。这其实不是素质的问题的,真的是脑子够不够用的问题。在欧洲比较有安全感,他们都比较笨,所以我知道规矩之外的事情不会发生。每次回国我都很紧张,周围的人都超聪明,脑子活络,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我意料之外的事情。而且在国外呆习惯了智商也会下降,去年回国就被电话诈骗骗到公安局去了,还被朋友嘲笑说是八十岁的老太太都不会上当的。我是想一直在外面的,当然工作签得等五年以后才可能申请永居,但同时也很愁如何解决父母在国内的问题,我是独生子女。我可能比较自私,我希望我可以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地生活,以后可以教我的孩子做一个好人,它上学的时候不用懂如何讨好老师,看到有人在路上摔倒了生病了会去帮忙,只要自己上进努力就可以成功,在国内,做个好人的成本太高了。。。
因为我们都是年轻人,而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不是开玩笑。在一个国家待那么久,有机会再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一次,而且反正年轻,哪里都是从头开始,我愿意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从头开始。如果真想问关于国外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改成:为什么现在很多中老年人愿意到国外工作或移民,即使过得平淡,远离亲人,远离朋友,仍然义无反顾?我相信,这个问题下的答案会比我们这些还没什么阅历的年轻人的答案有价值。
旅店。酒精饮料散落一旁。大家围坐在地上,玩真心话大冒险。轮到我。别人提问。大概是问我喜欢的女孩的类型。我犹豫了会儿,说,哦,抱歉,我不喜欢女孩。沉默。“抱歉,我不知道……还有,祝你幸福。”泪。“那说说你的梦想吧。”“希望有一座房子,在森林边,在湖旁,我要写一本书。”“写些什么?”“我的人生智慧。”欢呼声——瞧,我们的中国小伙儿要写一本关于他人生智慧的书!酒精褪去,大家也沉沉睡去。第二日醒来,似乎一切也没有发生。回家。桶里的冰块化成了水。这一份宽容,支持,以及沉静,我需要的就这么多。=====5.29补充=====如果需要提炼出是什么吸引我,或许是,他们接受我是谁,接受我如何,特别是在一段至深的关系里。他们从正面,侧面观察我,阐释我,理解我,却不曾刻意改变我,指导我。指导一个人如何生活,从某种角度上意味着,你已经不再对他好奇。在人文领域多年的追求,让我至始至终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纯淡,人与自己真实的关系。这一份不打扰,理解为疏远也好,理解为边缘化也罢,不打扰就是不打扰。依托于社群而生活的人,或许会觉得痛苦;而依托于自己的精神和能力而生活的人,会受益良多。
看到这个问题,想起两年半以前我写过的一个帖子,正好是一个合适的回答,不妨翻出来贴出来。现在看来,两年半前的自己还比较激进,有的想法比较幼稚,没有现在的心态那样淡定,那时的大环境,物价什么和现在也有差距,不过我的思想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从“说”的状态上升到“只做不说”的状态了,也是一种进步。以下是当时发的正文,自我审查数遍,做了很多相应删改,请举报党高抬贵手:酝酿了很久,终于在这里发帖了,这一天对于我来说一定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它代表着我为了自己和家人,能够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生活,而迈出了第一步!这个帖子是一个隐居的召集帖,希望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联系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努力寻找并到达自己的“乌托邦”。所以请没有兴趣的朋友不用再往下看,关闭此帖,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是《诗经.硕鼠》中的第一段,虽然现在已经被从学校教材上删除了,但是当年我上学时还是存在的,反复诵读后,当时幼小的心里就莫名产生出一种奇异的感觉来,有忧伤,有离愁,更有一种前生今世,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曾亲身经历。现在看来,或许一切都有征兆。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尾巴,上海,大学学历,从事时尚产业,和体制内没有一点沾边。现在有了一点小小的产业,基本上大多数人有的我们也都有了,除了尊严,健康和安全感。 其实从前我是一直不缺少出去的机会的,现在家里都有不少远房亲戚到了新西兰,以前我主动放弃了出国留学,以后就留在国外的机会,因为十多年以前,我还算幸福快乐的,也有一部分安全感的,那个时候民主和自由对我来说只是一些词组而已,有或没有都无所谓。那个时候的我,觉得在国内都混不好,到国外更没戏,所以从来没有觉得移民和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还是要谢谢H主-席W总-理的“黄金十年”,我们要走了,逝将去汝了,暮然回首,我周围的人,经商的,体制内的,有钱的,有技术的,都走了,就剩我们了,真是移民公司的“黄金十年”啊。 我们周围的人一个个都不声不响地办了移民,一次次让我大跌眼镜,记得前年回南京过年,在朋友聚餐时我高调宣称了我们夫妻俩想办移民的事情,料想给大家一个惊喜,没想到大家非常吃惊地看着我们,原来他们都已经办了,有的马上就要去登陆了。让我披露以下他们的身份构成:公务员,大学讲师,医生,职员,官二代。所以,我们成为最后一个了。近几年物价飞速飙升,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前眼镜叔的时候都有明显下降,我看电视新闻,蔬菜水果价格飞涨,采访老百姓时他们说,已经吃不起水果了,就自己不吃,每周给孩子吃一两次。我想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十年前相比有哪些变化。我们在广东这边用工,七八年前给的工资差不多是之间,那时手下的工人都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年底还能攒下一些来。现在底下的工人平均工资都在了,经常听到他们说很辛苦,怎么省都不够花,盒饭最少10块里面也没有什么肉,用的油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我们没有背景,我们吃不上特供菜园里种出来的蔬菜,喝不到特供的外国的水,我们天天在和有毒的东西做抗争,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叫做“无处藏身”,有同感吗?我们现在就像是一群小白鼠,我们没有临床经验,没有实践知道我们天天月月年年吃这些喝这些呼吸这些最后会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是不是会普遍40多岁就患绝症,但是我知道周围亲戚朋友生下来的孩子的不健康概率相当大,10个中就有三四个,这个出问题的概率应该远远大于官方给出的几率了吧?而且我周围生孩子的亲戚朋友收入地位绝对都是中上的。所以为什么我要逃?我怕!我怕不明不白的早死,我想呼吸新鲜空气,好好活着!我太太的亲姐姐在一个二级城市开了一家精品服装店,规模还可以,200多方吧,投入100多万元,代理了一些品牌,没有假牌,做的还算成功,但绝对算不上生意好到别人眼馋。位置在当地较有名的步行街上。大约一个月前的一天,突然一帮武警(我没有写错,是武警,真正的武警),冲进去封锁现场,要“打假”。姐姐不怕,因为她有授权书,结果武警们还是要把所有货品全部抄走,理由非常无敌“谁知道你的东西是不是仿这个授权书上的牌子呢”,姐姐继续提出如果怀疑的话也不用全部没收啊,在没有证据之前最多也拿几件先去做鉴定啊,结果武警置若罔闻,高举打假的旗帜,把货品统统抄光。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姐姐为了拿回货品继续做生意,已经无辜花了5万多元,现在货还没有拿回来。说明一下,她也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背景或前科,和你身边,我身边的普通女性一模一样,这事就确确实实发生在她身上。我太太听闻,死活无法相信,认为不可能是真武警来“打假”,但经姐姐确定,是真正的武警,并非骗子化装的。。。我前年在广州边上花都买了一套别墅,大约200多万,现在在慢慢还贷,原本准备把老人接过来养老,离我们也近一些。父母来看了以后非常喜欢,于是我也开始购置家具电器,老人忙于开垦200多方的院子,暂时其乐融融。好景不长,忽然听闻政府要在离我们别墅群2公里的地方搞一个大型的垃圾焚烧场,这下我们的生存环境就要受到极恶劣的影响,不论自住还是投资,这别墅全毁了(光我们小区就有4000套别墅)。小区里所有人自发团结起来,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家齐心协力,互传信息,方得知政府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勘测,规划,论证,征地等所有流程,现在是征集民意的阶段了,也就是最后阶段了,而且这个垃圾焚烧厂没有备选地址,也就是说不建也得建,别无选择。前期我们一无所知,有人写信到市长信箱投诉未尽告知义务,回信仅仅是“已告知”三个字,没有任何解释和沟通。那现在不是最后征集民意的阶段了吗?我们好歹有机会说话了吧?什么叫征集民意,不就是听听我们的声音了吗?于是大家一共联络了400多人,一起来到区政府门前,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不是你叫我们来的?我们来了,是不是你要听我们的声音?我们说了,那你为什么要放出大狼狗来对付我们呢!!!什么人才用大狼狗对付我们?电视上的日本人!!!让我寒心的,让我下定决定要走的,不是亲戚被无辜查牌,而是武警都出来做这些事,那还有城管呢?消防呢?真正的部队呢?让我寒心的,让我下定决定要走的,不是我买的别墅即将别无选择地紧挨大型垃圾焚烧厂,而是政府用大狼狗来“征集民意”。。。。。。。摘抄至此,后面没有帮助的部分没有摘抄,希望可以作为一个对此问题的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8同城网招聘找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