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玩CF在上海一区,玩到上士6,装备也玩出不少。可我cf大炮半年多少钱没玩了,我住在广东,广东一区下士,只有

我CF重庆一区上士6,求一卖者,不买老婆别闹乖乖让我疼,儿骗
我想买一个CF上士到上慰这样的等级,还有什么区都可以。。。我出200QB买,如果有卖者请留下手机号码_百度知道
我想买一个CF上士到上慰这样的等级,还有什么区都可以。。。我出200QB买,如果有卖者请留下手机号码
我想买一个CF上士到上慰这样的等级,还有什么区都可以。。。我出200QB买,如果有卖者请留下手机号码。。。。。谢谢合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广东一区、少尉和上尉的都有、有意的就联系我。QQ:
买我的吧,上海一中尉7,陕西一区中校4。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好久不来,一是工作忙,二是老婆在国外我要自己带孩子,相妻教女一塌糊涂.今天千金期终考试结束,送奶奶家玩耍到天昏地暗.老太太想孙女想的一天一个电话,我也乐得赶紧送走好清闲几天.本想上来翻翻帖子,忽又想写点什么,恰好葫芦的里蝈蝈开始狂叫,就写他了.  我年近不惑而浑浑噩噩愈甚,对花鸟鱼虫游艺杂玩的兴趣远远超过本行,用单位的大头领的话说--你丫用在工作上的心思也就十分之一.老婆的说法则是--一个永远玩不够的大活宝.  一直认为,所有宠物里:最能够跟外行炫耀的是狗;最能跟内行炫耀的是鸟,最可以自娱自乐的则是虫.这虫专指鸣虫,打架的蛐蛐不在此列.关于蛐蛐,以后有机会我单写.  在所有饲养以赏其鸣叫的虫里,体形最大的是蝈蝈.  第一、论历史。  我所说的养蝈蝈专指冬天饲养的冬虫,而不是夏天田园野地里的夏虫。每年夏秋,贩夫捉之于田野,手推小车贩卖于市井之间。间或也曾买回来养过,只觉得聒噪难耐,不堪其烦。未及二三日,往往送人了事。而十一月秋风一起,却不自禁去养家那里买冬蝈蝈回来,养及十数日,即呱呱开叫。运气好的话,正赶上十二月的头场雪。窗外初雪飘飘,葫芦内鸣虫唧唧,玉杯里酒香袭袭,微醺之际,所有感觉只有两个字:舒坦。说也奇怪,这时却再也感不到蝈蝈的吵闹了。我想缘故有二,一是夏天养蝈蝈,养在笼子里,显得叫声大,而冬天则养在葫芦内,声音就圆润而不刺耳。二是夏天热盛,本来就心烦气燥,哪里有心思听他叫?冬天万物萧杀,蝈蝈大叫却透着一股生命力。所以不但不烦,反而是越吵越有意思的了。  祖先门从什么时候开始饲养冬蝈蝈我不知道,但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在唐朝的史料里已经有了冬天温室里养蝈蝈蝴蝶为皇帝助兴的记载,具体是哪篇文章一时想不起来,得空我再查查。比较肯定的是,在清朝,北京地区冬虫饲养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峰,且延续至民国而不衰。不但皇家玩,贵族玩,普通百姓也玩。大户人家皆雇佣专门的虫把势代位养虫。同时发达的市场造就了一批技艺成熟的商家和养家。民国时北京人士赵子臣是专业的繁殖者与贩卖者,主要经营蛐蛐和油葫芦,也经营蝈蝈和各种高档虫具。如今很难想象,这么一个买虫子为生 的人,居然置有房产,并娶一妻一妾。  建国后冬虫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繁育技术几近失传。直到80年代后才渐有起色。开始有少数人钻研冬虫的繁殖技术,而后队伍日趋壮大。到如今形成了又一个高峰。我亲眼见证了这一高峰的形成过程,从最初的两三个玩家的自我娱乐到今天数百人的繁育大军。  说来笑谈,作为玩乐,我也曾数次在自己家中用极简单的器具繁殖出好几个品种的冬虫,不过我是纯为玩,不为卖,所以一直没在育种上真下过功夫。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第二、论分类。  昆虫生物学上的分类我没研究过,我说玩赏上的分类。有名的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绿蝈蝈,主要产在北京南边和东边的郊区,至今在通州和大兴一带还可以捉到。个头最细小,躯干三-四厘米左右,通体绿色。绿分两种,一种是如葱心般嫩嫩的黄绿(到老死也不能变深),一种是绿豆般的深绿。自然是嫩黄绿养眼。绿蝈蝈主要用于赏形,叫声则普遍较差--尖锐、急促,没有厚重感。市场价格也低,一般10块钱左右。其实我很喜欢这个品种,在严寒的冬天,嫩嫩的绿色极显生命力,沏杯绿茶端在手里,把他从葫芦里倒出来放手上趴,茶叶是绿的,手心里的小虫是绿的,玻璃窗前一坐,晒晒夕阳,浑身上下暖融融的  有这么多好处,所以绿蝈蝈我每年必弄一个养眼玩,谓之:看个青儿。  第二种是山青蝈蝈。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孟姓教师曾著书《中国鸣虫与葫芦》称之“三青蝈蝈”,余阅之,大笑不止。天津方言“三”、“山”不分,该教授亦作想当然尔。三字何解?  该种蝈蝈全分布在山区,就北京地区而言,自西南起至东北止,只有山区才有这种蝈蝈。后背颜色重,老则近黑,而肚子绿,翅膀上带绿斑。  叫声胜于绿蝈蝈,个头也稍大。  这种蝈蝈我不喜欢,缘其无特色—-论个头不如铁蝈蝈,论模样不如绿蝈蝈。  不过到今天,这种蝈蝈基本上绝迹了。  第三种是铁蝈蝈。个头最大,分量最足,叫声最雄浑、价格最高的蝈蝈。分布在西山,我亲眼见过,亲手抓过。听说平谷顺义也有,我没去逮过所以不好下结论。最大的有近6厘米,脸是蓝色的,有点恐怖,肚子小时候白,老了边的微微粉红,叫声浑厚嘹亮,颇有燕赵儿郎慷慨悲歌之势。  价格高,现在叫声特别出众的能卖到四五百。    第四种是草白蝈蝈。这是我最喜爱的品种。只分布于草地或山间的草丛,灌木上一般是没有的。体色灰白而干净,有四白——白脸、白肚子、白鞍子线、白大腿。叫声浑厚稍欠而圆润有加。  1998年,在官园市场,我前边一人正跟卖家讨价还价,要三十块,当时就算很高的价了。我扫了一眼,我靠,一足够二号的大草白,那叫一素净,没挑儿呀。买主嫌贵,砍价呢。可人家正交易我不能戕行,只好等,心里默念“卖主千万别降价,给我绷住了”。看的出来那买主也真喜欢,看了半天说太贵了,我再转转。丫刚把蝈蝈放下,身还没转过去呢,我一句,他不要我要,给你钱,三十。那哥们回头看着我眼都直了。  打那以后,我再没玩过一个可心的草白。直到2000年以后,这个品种彻底绝迹,好多年没看见了。今年我从十月就请所有的好朋友帮我四处寻找草白,到现在也没找到。头两天一哥们电话里火急火了的告诉我:哥,我在天津呢,这有草白,我给你弄了一个。后来他拿给我看,从葫芦里一扣出来,我心都凉了,这他妈叫草白呀?草白掉煤铺里也没这么寒碜呀。我笑嘻嘻地跟他说:孙子,打今儿起,出去别跟人家说认识我,我丢不起这人。
  我年近不惑而浑浑噩噩愈甚,对花鸟鱼虫游艺杂玩的兴趣远远超过本行,用单位的大头领的话说--你丫用在工作上的心思也就十分之一.老婆的说法则是--一个永远玩不够的大活宝.  ---------------------------  ==LZ这ID就知道是活得有滋有味的人。羡慕。  近来难得开帖,我自带沙发、板凳、茶和耳朵,请继续。
  三、论捉。  现在玩蝈蝈都是去市场买,而小时侯却只有去野地里捉。那时候捉来是自己养的。现在岁数大了也年年去捉,捉来不养,一概送人。不养也要去捉,只是为过捉蝈蝈的瘾。就如同我酷爱钓鱼,而钓来的鱼却从不吃是一个道理。一般来说,阳历八月初就可以开始捉蝈蝈了,而这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捉蝈蝈我总结有几不能怕:不能怕累、不能怕晒、不能怕爬山、不能怕蛇虫、不能怕荆棘刺、尤其不能怕渴。  蝈蝈喜热怕寒,谓之“阳虫”,在野外,夜间露水湿其翅膀,故一直到次日上午10点之前基本是不叫的。正午前后直到傍晚,阳光充足,照的蝈蝈火烧火燎,越热越叫。蝈蝈在自然界会充分利用其保护色。绿蝈蝈隐身于草丛豆蔓,铁蝈蝈躲藏与灌木茎枝、但用眼睛去寻找犹如大海捞针,毫无搜获之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最热的时候等着他大叫,在远处循着叫声慢慢走过去,然后静静地站住不动,用目光把一片他可能藏身的地方细细筛一边,这样才能找到他。  蝈蝈警觉,对人的脚步极其敏感,稍有震动则止鸣静观。这时候千万别动,动就彻底完了。象标兵一样站在那里,连汗也不能擦。知道他觉得你不存在了才会继续叫,你还是不能动,等他叫的忘乎所以了才可以继续向他靠近。  捉蝈蝈的工具很简单,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捞鱼的“抄子”就行了。  蝈蝈一般趴在植物的中部偏上的位置,即不会在树根那也不会在树梢上。只爬在枝茎上而绝不爬在树叶上,只在高草、灌木上而绝不在乔木、矮草上,豆子地、玉米地很容易出现,但质量往往不高。真好的还是在山间的灌木和密草。  他一般是爬在一个下边是灌木极为密集的地方的上方,遇到危险以后不是乱跳,而是六爪一松,放开抱着的树枝,直接掉进下边的极密的灌木丛里,你就无从下手。所以捉蝈蝈的法子就是发现蝈蝈以后,轻轻的把抄子伸到蝈蝈垂直的下放,用抄子侧杆轻轻一碰树枝,蝈蝈受惊,松开腿向下坠落,直接掉进抄子里。  妙不妙?    
  少年时代,家贫但精力旺盛。家住北京西城德胜门。暑假中,约数死党,早晨四点起床,骑自行车由得胜门集合,直奔昌平十三陵。每人两三个馒头一大块榨菜或者酱豆腐,再用一种白色的塑料方桶带满满一桶自来水。鞋必须是解放帆布鞋,必须是长衣长裤。又防蚊虫又防荆棘。捉蝈蝈的抄子是剪一片废纱窗自己缝的,捆在一根竹竿上。又轻又好用。  四十五公里,其中还有不少上坡山路,到了地方将近10点。立即竖起耳朵,边听边吃饭。你吃我的榨菜,我抹你的酱豆腐。评论道老三妈妈炒的咸菜香,老四他娘炸的辣椒美。吃饱之后必须喝足,因为你进灌木丛捉蝈蝈的时候只带抄子和笼子不可能带水桶,而且或许会在一个地方象木头桩子一样站两个小时不能走动,直到把你的目标拿下为止。甚至你拿下了你的目标还不能走动,因为你边上那兄弟的目标还没拿下。所以你走动去喝水就搅了别人。  在草丛里内急可以站在那里就地解决,就是不能乱走。  八月的十三陵,热浪滚滚,各种蚊虫轰炸机一般扑面尔来,经常还会有红班的、青绿的蛇从脚边游过,你要忍。  没有路,荆棘挂的你一个一个血口子,汗一浸钻心的疼,你要忍。  直到你的抄自伸出去了,你轻轻碰树枝了,蝈蝈一声怪叫掉下来被缠住了。你可以不再忍,你可以大吼一声:XXX,逮住了。  即使是八十年代,十三陵水库周围的山上还有很多蝈蝈,我们四五个小兄弟去一天弄回来四五十个是平平常常的事。而去年夏天,我带女儿去十三陵钓鱼,顺便去了以前捉蝈蝈的那一段山路,指点江山云:宝贝儿,这就是你爹地以前战斗过的地方。  但见游客如织,何闻虫草声声?  延水库东岸走了半圈,竟然只听到一只蝈蝈叫。而我居然大动慈悲,放了他一马,没有去拾那钓鱼用的————抄子。  人非物非,恍如隔世。
  看甘棠的帖子,又长知识又有味儿。真好!!
  呃,俺也号称蝈蝈来着-_-!!
  成都早些年一到夏天就有老农挑了一担蝈蝈沿街叫卖,一只蝈蝈住一个黄灿灿麦草编成的笼子,拳头那么大的笼子用线串起来一个一个的摞着.人家也不用吆喝,身前身后两大摞蝈蝈自己叫的可欢    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室友还花5毛钱买过一只,白天还觉得满好玩,可入夜已久了那蝈蝈还是叫个不停.买它那同学很不耐烦,起床拆开笼子奋力把他扔出窗去.后来似乎就没叫了    ——甘棠说蝈蝈晚上不叫,同学买的这只并不这样,不知道什么原因
  甘棠说的原文是“在野外,夜间露水湿其翅膀,故一直到次日上午10点之前基本是不叫的”。房间里没有露水湿其翅膀,自然是可以叫的。  胡锦涛主席说过,读甘棠的文章要象读红楼梦一般字斟句酌。
  这些年来我捉蝈蝈的基地一般是高崖口,那地方属昌平区或者属延庆县我也说不清楚,当地人一律简称其为“高口”而不叫本名。大概位置就是阳坊向北在向西过独流镇就到了。这地方是我从一蝈蝈贩子嘴里套出来的,开始他死活不说,最终我五十串羊肉串一瓶二锅头将其放倒,始知此妙处。  有山有水,有沟有岭,有阴坡有阳坡,一看就是好地方。蝈蝈叫声此起彼伏,跟我记忆中少年时代的十三陵比较更出色。难得离北京城百十里地的地方还有这么多蝈蝈。  捉蝈蝈是循声而动的,蝈蝈的叫声也如人嗓音一样千差万别。有的如奚啸伯一般片云遮月,有的如马连良一般俏皮洒脱,有的如程砚秋一般沉郁顿挫,当然也有的如李宇春一般荒腔走板不忍卒听。所以你在野地里最盼望的就是听见好的叫声,顶好的是洪亮有圆润,听见这样的叫声是一定再也迈不开步子的,死活也要追踪过去,知道将那叫声的主人拿下为止。  2004年九月中,一个星期六,带老婆孩子去高口,他们俩草地上采野花,顺便帮我捉蚂蚱带回家喂鸟,我拎着抄子上了山去逮蝈蝈。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听见一“超级男生”在震耳欲聋,只是他完全隐藏在一片根本卖友路的灌木丛中,我也不管不顾,一路披荆斩棘硬生生挤了过去,我一走带动灌木刷刷响他就不叫。我就得站下停一阵子等他再叫了才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就这么走走停停,二三十米一段路居然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灌木丛里直如蒸笼一般,汗顺着我的鬓角、鼻子尖、甚至眼角向下流,嗓子里如同冒烟一样,只恨自己刚才为什么没多喝两口水。终于看见他了!那个头,跟一小鸟似的,黑后背、灰肚子、大蓝脸,一真正的大铁蝈蝈,几乎够得上头号。  那家伙也鬼的很,我抄子刚刚一伸出去,他似乎就发现了不对,爪子一松就掉进下面灌木丛里,下面灌木密的连风都不透,更别说去找了,枝叶密的根本看不见地面。我不死心,还坚持不动,站那死等,半个多小时后,他又在两米外一棵小树上出现,开始轻轻叫,而后大声叫。这时候我已经热的快晕倒了,到底是没沉住气,犯了急噪,没等他叫到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之际,就又伸出抄子去,结果抄子还没到蝈蝈身子下边,又被他发现而再次逃逸。  沮丧啊,尤其可恶的是一阵凉风吹过来,雨点落了下来。今天死活是没戏了,回家吧。我闺女倒是玩的昏天黑地,跟我老婆一块在草地上拣了满满一篓子蚂蚱,我回家分成小份放冰箱里时大概一数足足四百多。  当天我就盘算着第二天再去逮那大蝈蝈,没想到秋雨果然够缠绵,星期天又下了一天,雨住的时候已经快傍晚了。  周一上班,心里如猫爪在挠,还没坐定就问助理:今什么安排?助理说今没安排,你想出去打麻将就打麻将,想去洗桑那就去洗桑那。我说哦那我走了。转身下楼开车又奔了高口。到了地方正好十点多蝈蝈开始叫。不慌不忙做在那片灌木前先抽跟烟等着他出生,我知道他一定没走远,就在这附近。果然没多久那大嗓门就扯起来了。  抄子永远在车子后备箱里放着,拿出来又是一番披荆斩棘,蹑手蹑脚到了近处,这回吸取教训,我站在离他一米远的地方笑眯眯的看着他但不动手,他也看着我在琢磨,这家伙是干什么的有没有危险。呆了会子他见我不动似乎觉得没什么危险开始叫,始则断断续续,继而得意忘形。就在他叫的酣畅淋漓之时,我终于出手里,在心里我已经模拟演练了上百遍手和抄子的运行路线,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直接把抄子顺到了蝈蝈正下方,一撞树枝,蝈蝈惨叫着掉进抄子里被缠住了。  这时候我的心和蝈蝈的心大约都快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不过一惊一喜,别如天壤。  晚上接老婆孩子回家的路上,那蝈蝈在笼子里又开始叫。老婆问这蝈蝈哪来的,我说这就是星期六半天没逮着那个,今我到底把他拿下了。说完我从后视镜里看到老婆目瞪口呆的看着我,半晌她说:你妈我婆婆她老人家告诉我,你上小学旷课逮蛐蛐,上中学旷课逮鸟,上大学旷课泡妞,怎么工作了又旷工逮蝈蝈呀?这不又玩回小学的水平了么?  女儿在边上大声问:妈妈,什么叫泡妞呀?        论捉大体就到这了吧,容我晚上接着论养。
  好久没见老甘,思念得紧呀.先顶再学习!
  这个答案是不是狡辩呢?
  小甘你好好写,写完了哥帮你润色,完了咱爷俩出本书...
  居然木有图……
  老甘的帖子好看     顶一下
  前几年我养过一个蝈蝈,居然从十月养到第二年5月,也没精心喂养,关在一个很大的玻璃窗里,每天胡乱丢些蔬菜瓜果。惊叹这种小虫子的生命力之旺盛。    不过总感觉蝈蝈的叫声太吵,我更喜欢另一种小虫子的叫声,就是那种:叮~~~~~~~~~~~儿~~~,叮~~~~~~~~~~儿~~~
的声音。  不知这种小虫叫什么名字,金钟子?
  第四、论赏。  蝈蝈的观赏分两种,赏形与赏声。赏形则审其外观,各有所爱,悦目即可,无须多言。我喜欢绿蝈蝈,你喜欢铁蝈蝈,一律无可厚非。赏声则是对叫声的品评,大有文章可作。对于蝈蝈叫声的品评,多年来已形成了固定的鉴赏标准,符合这标准的就好,不符合的就不好。基本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  蝈蝈与人一样,绝大多数是纭纭众生那级别的,叫声嘈杂急促而混乱,音质不纯净,批批拉拉带有杂音,这样的蝈蝈毫无价值,到了我手里听一听叫成这样,不是送人就是喂鸟。  大概有5%-10%蝈蝈叫声嘹亮而纯净,谓之“亮叫”,在亮叫中叫声特别嘹亮的被称为“大亮叫”。亮叫和大亮叫是属于初级能玩的货色,目前市价大约50块到100之间。亮叫的特点在于音质要相对纯净,没有嘈杂的杂音,而且音量要大,象交响乐队里的长号。  比亮叫更高一级的是叫“憨儿”,音质不但要求纯净和嘹亮,更要求浑厚顿挫之感。叫的节奏一定要慢,一声一声单摆浮搁,象吟诵诗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送到你耳朵里。大概相当交响乐队里的圆号。能叫出“憨儿”的到不了1%。  叫憨儿又分两种,一种是浑厚而响亮的,如牛吼,称为亮憨儿或者牛憨儿,另一种是浑厚而沉郁顿挫的,如蛤蟆叫,成为蛤蟆憨儿或蛤蟆音儿。后一种是最高境界。  总体而言,叫声的鉴赏标准是:叫的慢的比叫的快的好,叫声纯净的比叫声嘈杂的好,叫声洪亮的比叫声尖锐的好,叫声浑厚的比叫声洪亮的好。三个字总结——慢、厚、净。  去年2005年12月,在潘家园鸟市交易了一只蛤蟆音的蝈蝈,成交价700块。  以上所说皆为蝈蝈的天然叫声,为“本叫儿”。另有玩家通过对蝈蝈翅膀的处理,改良他的叫声,即在翅膀上拈一滴松香朱砂之类药物,加重翅膀分量,使蝈蝈翅膀摩擦频率降低,使其叫声节奏变慢、叫声变厚重的玩法,称为:药叫儿。  但是药叫蝈蝈通常为玩家所不耻。比如你怀揣一叫憨儿的蝈蝈,朋友闻声是必要你倒出来看一眼的。但如果你跟人家说明这是一点药蝈蝈,则对方必会说:“咳,点药的啊,那不必看了”。
  第五、论器。  器者,虫具也,即养蝈蝈的用具。  夏天养蝈蝈一般用小笼子,没什么更多要说的。冬天养蝈蝈则一律用葫芦,我说的器主要是介绍各种各样的葫芦。  葫芦顶端裁掉一部分,用乳胶粘一个口圈,再配个带眼的盖子,把蝈蝈放进去就可以了。这葫芦有几重功效,一是保暖、二是轻便易携带、三是便于发音,四是好看。  葫芦从生长上可以分为天然长成与人工范制而成。天然长成谓之“本长儿”,由于受光照角度等原因影响,基本都是歪的,浑圆周正者万里难出其一。若有,则价值极高。北京年少之赵姓者,慧眼识金,前年在一大堆破葫芦里挑出了一个极周正的本长葫芦,去年有爱好者出4000元收购而被拒。  与本长葫芦相对的就是范制葫芦了,就是在葫芦还没长成的时候给他套上个模子,模子用瓦、木、石膏、纸等制成。模子里面是光面的叫素模,模子里面刻花纹图案的叫花模。比如你在模子上阴刻“甘棠牛逼”这四个字,那么葫芦长成后就会长出“甘棠牛逼”这四个字的阳文。我见过一个葫芦,模子里面满满的刻制小凹陷,而葫芦长成后活脱脱就是一跟老玉米棒子,籽实粒粒清晰可见,实在妙不可言。另有赵氏好友收藏一春宫画片葫芦,人物居然带有表情,简直难以置信。由于范制葫芦摆脱了光照的影响,所以成器率较本长葫芦远远为高。另外可以在葫芦上采取押花或火绘烫花的技术,内容庞杂难以一贴尽述。  范制葫芦有多个固定的器型。专门用来养蝈蝈的有以下这些:鸡心、油瓶、棒子、奶瓶、京棒子、柳叶、沙酒壶、木瓜肚、棠梨肚、蜘蛛肚等等。这些器型是百多年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品造型,因此新创的器型一般会被认为“不讲究”而造轻视。  葫芦不但是件容器,更是乐器,怎样能使里面蝈蝈的叫声最好的发挥出来,要会选择葫芦。葫芦外表较坚实的一层叫“皮儿”,里面相对疏松的一曾叫“胎”。比如我们制作小提琴,一般用枫木作共鸣箱,为什么不用紫檀?紫檀不是更名贵么?因为紫檀质地过于坚硬,不利于声音形成共鸣。选葫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皮过于松则不利于保养而易坏,胎过于紧则不利于共振发音。因此,如果你选葫芦是为了养蝈蝈而不是收藏,则要选所谓“瓷皮糠胎”的葫芦,既利于保养,又便于发声。  另外选择葫芦就是要注意葫芦皮的光洁度一定要高,没有阴皮色班、没有水溜子、没有由于模具挤压而形成的皱褶,最好表面隐隐返起一曾蜡皮光泽。我曾拣漏很便宜买过一个小号“墩儿”,光洁如刀切奶酪,被朋友称为美人脸蛋。  葫芦选好后首先要作一下特殊处理,以防日后生虫蛀蚀。  好的葫芦经过上手盘玩及日晒,三四年的工夫就能成为栗红色,再加上表面一层亮晶晶的浆皮儿,古色古香。  葫芦口需要镶个口圈,可以用紫檀、黄羊木、花梨木、象牙、虬角、犀角等等。虬角质地疏松,可以染成墨绿色,配上栗红的葫芦身也颇顺眼。  口圈中间加个盖,有眼,非五即七。盖一般用大葫芦瓢制作,瓢盖松软,最利发声。凡是用紫檀等硬木、甚至象牙、金玉制盖的都是有钱没脑子的主。为了防止蝈蝈须从盖眼里伸出来折断,还有在口圈下边卡个“胆”,黄铜丝或白铜丝弯制而成。有人说铜能和蝈蝈叫形成共振,使蝈蝈叫的有金属声,纯属一派胡言。  好的葫芦不但是个样虫器具,还是韵味十足的工艺品,使用年头越长越有味儿。有时候我看着蝈蝈住在晶莹温润如玉的葫芦里,配着细腻的象牙口,甚至产生羡慕的感觉,想着如果自己能变个蝈蝈在葫芦里住个三五日或许也不错?    以前写过一首咏葫芦诗,作为这一段论器的结束。    晓窗昨夜冷西风  虫豸葫匏醉死生  设若吾身生两翼  临霜遁入唱秋声    
  专业呀!  好看  美味  好文章
  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现如今象牙官府是不让用了..
  象牙是不让卖而不是不让买,更不是不让用。
  第六、论选。  每年十月中下旬以后,大批冬蝈蝈开始上市,并且一直延续到次年的3月为止。北京养家、天津养家的都有,以天津养家为主,量大质优。在市场上偶尔也有南方商家来收购,尤其是上海商家,资金雄厚,胃口极大,非京津玩家所能比拟。前年有上海商家在潘家园市场坐地收购,凡够得上头号尺寸的500一只收进,令人咂舌。  上士的蝈蝈分两种,一种是刚刚脱成成虫,还没有开始叫的,另一种是变成成虫半个月以上,已经开始叫的。这两种蝈蝈,不会混在一起出售。  对于已经叫的蝈蝈,都养在小塑料罐子里。众多罐子集中一纸箱子中,箱子底下放一热水袋,蝈蝈都在叫。选起来简单,弄一听筒,如听诊器班一个个对着罐子听下去,按音质论假。好处是不会买到你不喜欢的蝈蝈,你听到的叫声就是不变的叫声。缺点是别想买便宜货,这蝈蝈该值多少钱你就得花多少钱,买物超所值的“俏”是没戏的。  另一种是高手的玩法,专门买还没开叫的,凭眼力,通过观察蝈蝈的体貌特征判断其将来鸣叫后音质的好坏。缺点是风险大,或许会花了钱买到叫的极差的,还要搭上养的功夫而后悔不已。优点在于普遍较便宜,能拣俏货,我就花5块买过值200的叫憨儿的蝈蝈。  选没开叫的蝈蝈,首先看体形,所谓身大力不亏,个头越大者则体力越好,但是新脱成虫的蝈蝈独自都还没起来,因此个头普遍还不显,所以这时候的判断标准是看头。头是已经长成了的,头大则体必大。相头尤其要相前额,额头丰盈者先天充足。其次是看翅膀,翅膀越宽大越长越好,长比宽更重要。新脱蝈蝈由于肚子没撑起来,翅膀看上去都长,其实那是假象,十有八九将来肚子一大翅膀就显小了,而翅膀是不会再长的。所以我的要求是翅膀长度在新脱时要大致与肚子相等,能超过肚子则更好。  看翅膀的颜色,越深厚越粗糙越好,晶莹透亮的一概弃之。  看翅膀的形状,高耸上挑前后平直如筒者为优,谓之筒子膀。翅膀后端下垂者一般不选。谓之扒拉膀。现在有的商家给这翅膀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蝴蝶膀,纯扯淡。  翅膀为左压右,反搭的不要。一般来说两个翅膀相压既不要过于严丝合缝也不要开的过大,其间隙以半根火柴棍为宜。翅膀中间一条小沟横向其间,称为“杠”,杠越深越好,杠后端即翅膀尖越向上翘越好。  总体感觉有有光泽而不能太水灵,要有硬邦邦的感觉,凡看上去软绵绵的羞答答的水灵灵皆难成大器。  上面说的是一般的规律,例外的事情也大有其在。去年一朋友三百块买一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大蝈蝈,半月后开叫,声如蚊虫,众笑曰:翅膀太厚了,叫不动。还有朋友200块听声买一巨雄浑的蝈蝈,看体型也就值个五六元。  审其形而断其声,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谁要说自己完全掌握了必是胡说八道。真正的乐趣在于选好后回家静养,等待第一声鸣叫发出的那一刻。所有的谜底在一瞬间揭开, 或喜或悲,皆可释然。  
  你你你……你还活着啊?  以为你在宠版里失踪了呢  快帮忙啊,我的金鱼快挺不住了,都肚皮朝上躺了快一个月了  发帖子你不理,急死我了!
  写得太好了 说出了广大蝈蝈玩家的心声 楼主借以我转贴不?
  第七、论养。  保调与定调:新脱蝈蝈到家,翅膀发育未完,尚未开叫,此时当妥善饲养,以定调门。可肉食,以玉米螟饲养,前几天要吃饱喝足,除饱饲玉米螟外,可以纯净水、矿泉水、淡茶水饮之。此时不宜将蝈蝈置于过于温暖的地方,避免其过早鸣叫损伤翅膀。甚至应该把蝈蝈放在一个相对冷一点(十五度左右)的地方让他翅膀慢慢发育直到变硬朗。这一过程了持续半个月甚至更久。每天吃的八成饱就可以了。半个月至20天以后,将蝈蝈移至温暖处,再以玉米螟大量喂两三天,同时保持足够饮水,几天之内蝈蝈就可以开叫,这就是定调。  在蝈蝈开叫后,饲养重点转为保调,即保持现有调门渐渐使其鸣叫流畅豁亮。饲料不宜过于肉食,传统做法是以玉米面胡萝卜为主食,间以玉米螟。一定避免受寒,尤其是避免四五度的低温,过低的温度会造成翅膀摩擦无力以至声音嘶哑。  有一对矛盾需要妥善平衡,就是肉食的比例。一般认为,蝈蝈多吃虫,则力大善鸣,而新陈代谢过快寿命则短。所以我多年的养法就是在蝈蝈定调后全部转为素食,连玉米什么的也不喂,除每周一条玉米螟之外全部素菜,水果都少喂。这样的蝈蝈极长寿,鸣叫也未见明显不足。多素食则新陈代谢慢,于延年益寿大有好处。前边一位朋友说,他的蝈蝈只喂点蔬菜硕果就养了半年,他的养法恰恰是最利于长寿的养法。不那么养想活半年反而难了。  蝈蝈可以把葫芦揣在怀里养,为揣叫。也可以把葫芦摆在桌子上养,为墩叫。揣着寿命短于墩着,也是由于温度高,新陈代谢快所致。  还有一件事很重要,水。水不但是饮用的,还是沐浴的。每天晚上要把蝈蝈从葫芦里倒出来,喂食喂水后,让他在湿毛巾上爬一爬,湿润其脚爪,避免过于干燥导致脚爪干裂脱落。野外的蝈蝈是每天要粘露水的。我的办法是把蝈蝈放在一个大瓶子里,小喷壶装纯净水每天稍微喷一下两下,随后蝈蝈会自行抓挠梳洗,既清洁又运动。对健康极有利。如此坚持,最长的蝈蝈我养过近八个月。  赏形的绿蝈蝈另推荐一种玩法,小号的玻璃鱼缸,内置龙骨石、沉木若干,再放点仿真植物,我一般放一红色的假仙人球。蝈蝈放里边,花纹石头,棕色沉木、鲜艳植物,翠绿蝈蝈。别有一番趣味。  
  我总算知道我养的那只蝈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首先声明,我和楼主没法比,俺养的蝈蝈纯粹就是夏天老农用车推着大笼子走街串巷卖的那种,只只都会叫,一只单卖一元,连笼子二块。  随便捉一只叫得欢的出来,卖家不怕咬手,拿只半成品的笼子,塞蝈蝈进去,三二下收口,蝈蝈就给编在一只圆球里面了。  圆球没口,缝里只能勉强塞进去一些瓜菜。这么养了几天,咋看咋替它难受,于是转移阵地,拿鸟笼养。  这下它高兴了,变着法变着调叫。  后来天就慢慢冷了,不过它没有收声的意思,仍然叫得欢。那天傍晚,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忽然就听着蝈蝈叫得不对劲,那种叫法,只能用“惨 叫”形容。急忙冲出去,笼子里是空的,遁声追,直接追到洗手间,结果发现那惨不忍睹扔叫声是从我家猫嘴里传出来的。于是赶紧“猫口夺食”,把它抢出来,惊魂未定之际它还没忘在我手上狠狠来一口。  它基本完整,就是断了一条触角和一条大腿,成了独角大将军。  下面的事就只能用甘大哥讲的知识来解释了。入秋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不敢再把它放外面,就把笼子提溜到屋子里,只在中午阳光好的时候提它出去晒晒太阳。豆子熟了,它活着;豆棵子收了,它活着;豆棵子都晒成柴火了,它还活着。后来连老爷子都上心了,说这小虫真行啊,外面的秋虫早死没了,它居然还挺着。  后来就出现问题,它的爪开始萎缩,干枯——用这个词比喻植物还行,比喻动物就有点别扭,不过真是的干枯,显得干干得没有水份;再接着,爪就开始脱落,一开始是一条腿上的,后来发展到四条腿;它还能挂在笼子壁上,不过现在不是用爪子挂住,而是用腿抱住。居然也还在叫,当然声音和夏天不能同日而语。  不怎么吃东西了,菜叶不吃,就改喂水果,喂苹果喂香蕉  后来就慢慢要入冬了,它的六条腿上只余下一只爪,接着连腿也开始脱落。先是仅余的一条大腿,然后是前面的腿,像干掉的柴棒一样一节节掉下来。它再也不能在笼子壁上趴着了,只能每天卧在笼子里面,不怎么动,不过——它绝对活着  那个时候它连水果也不吃了,每天就靠喝牛奶活着。你用指甲沾点奶送到它嘴边,它就会动动口器把奶吮进去,吃饱为止。  那种情景真的让人觉得怪怪的,想想看,一只残缺不全的蝈蝈,几乎只余下身体,不能动也不会叫,但就是顽强地活着,让人心里几乎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然起敬,因为对生命的执着。  后来当它真的死去时,天已经很冷了。那个时候它只余下三条短短的腿,没有触角没有爪,干枯的身体,让人不敢相信昨天它还活着。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它的爪会脱落,现在忽然明白,是不是因为我们把它拿到屋里,它的身体没有露水的滋润,所以才干枯断掉的呢?  心里忽然有一些歉意…
  祖先门从什么时候开始饲养冬蝈蝈我不知道,但就我的阅读范围而言,在唐朝的史料里已经有了冬天温室里养蝈蝈蝴蝶为皇帝助兴的记载,具体是哪篇文章一时想不起来,得空我再查查。  -------------------------------------------  更正一个错误,上面这段我完全记错了,不是唐朝是明朝。刘侗写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冬季玩蝈蝈的记载。
  写的好啊
  完全在扫盲,看的我大气不敢出一口,生怕惊了蝈蝈
  楼主的文章写的真好 应该让大家分享  
小弟在没经楼主同意的情况下
情不自禁转发了  
还希望楼主多多包涵
祝楼主多写好文
  哦?原来老甘也混这里的。
  就“三青蝈蝈”的命名致甘棠先生  甘棠先生:春节好!  偶见网上大作《玩虫琐记之一---蝈蝈篇》中不指名而道姓地提及我,所以在此作一些说明。你在文中有如下一段:“第二种是山青蝈蝈。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孟姓教师曾著书《中国鸣虫与葫芦》称之‘三青蝈蝈’,余阅之,大笑不止。天津方言‘三’、‘山’不分,该教授亦作想当然尔。三字何解?”我就是那个“孟姓教师”----孟昭连。因拙著中有“三青蝈蝈”之名,而引得你“大笑不止”,真不好意思,先向你赔礼了!因为我知道,“大笑”而又“不止”,那会弄出病来的。首先应该肯定,你的这段话言简意赅,内涵颇丰富:不但指出了问题之所在,而且分析了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个问题在你心理上引起的不良反应。作为《中国鸣虫与葫芦》的作者,从对读者负责的角度,我想说明以下几点:  一、南开大学在天津,我在南开大学工作,但我不是天津人,也不会天津方言。  二、据我的有限知识,天津方言中“三”、“山”是有区别的,虽声调相同,但一为不卷舌音,一为卷舌音。  
三、“三青”之名其来有自,不是“想当然尔”。“三青”一词,来源甚古。《山海经》上就有“三青鸟”、“三青马”之名。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不必赘言。那么“三青”是一种什么颜色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一有“采绘法”一条,专谈绘画所用各种颜料色彩及其调制方法,有如下记载:“凡合用颜色细色,头青、二青、三青、深中青、浅中青、螺青、苏青、二绿、三绿……”“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绿合”。所谓“青”准确地说叫“石青”,根据色彩之深浅又细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后来又有人分出“四青”);同理,绿色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三青”是一种淡于浅蓝而重于绿色的颜色。上面《辍耕录》中所载“蓝青”一色,是用“三青”加“三绿”调制而成。后世绘家,一般用石青画枝叶或山石。另外,印刷用色亦与此同。“三青”之名,即来源于此。  民间玩虫,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身份虽有参差,然各有心得,尽得其乐,这是一件大好事。十多年前所以草成《中国鸣虫与葫芦》一书,正是与天下虫友共享个人的心得与体验。至于命名之确否,分类之当否,完全可以讨论。甘棠先生既然玩虫日久,又有过与世襄王先生类似的捉虫经验,完全可以在分类上另立一家之言,而不必拘泥我的“四分法”。事实上,蝈蝈之大小、色泽、音色,相差何止万千!拙著之分类与命名,只不过按照民间玩家常用的说法(但并非只是北京人的说法),既非严肃的昆虫学著作,也不必那么“科学”。尽管如此,还是照顾到了“言必有出处”的原则。从色彩对比的角度看,“三青”的传统含义,正与“三青蝈蝈”的体色相符,在修辞上也要比“山青”(山里的青蝈蝈)来得准确、雅致。  有些事不必太较真,尤其是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根本说不清。作者研究者,只能根本自己掌握的材料,在认真思考与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然会出现失误,所以也允许进行评论乃至批评。但作为批评者,也要在充分掌握有关知识、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评,不能光根据个人不完全的所见所闻,或个人的狭隘经验来批评,更不要说用讽刺与挖苦的口气了。  就某棠先生文中所涉及的问题来说,可质疑的问题也不少,虽然它不至于引起我的“大笑不止”。比如说,甘棠先生文中说“山青蝈蝈”之名才对,有什么根据?说“只有山区才有这种蝈蝈”,是这样吗?平原地区没有吗?解放初期在大江南北的大平原上,各种颜色的蝈蝈都有,既有翠绿者,亦有深青者,还有近似铁蝈蝈者。再比如说,大作中说草白蝈蝈“直到2000年以后,这个品种彻底绝迹,好多年没看见了”。能这样说吗?到底是因为“彻底绝迹”你才多年不见了,还是因为你多年不见就说它“彻底绝迹”了?恐怕都不是吧?另外你先说唐朝皇帝养蝈蝈,后来又更正说明朝“刘侗写的《帝京景物略》里有冬季玩蝈蝈的记载”,请问书里是写的“冬季玩蝈蝈”吗?  欢迎再批评!
天津南开大学文学院
孟昭连 06-2-2  
  楼主真厉害。我养了也有好几年了。就是选不好声音。喜欢冬天蝈蝈的叫,年前买的一只给我玩熟了,放出来能准确的分出我的手,爬到手上睡觉。只可惜,从来没买过叫的好的蝈蝈。一般买活泼爱吃的蝈蝈。属于玩蝈蝈的初级级别啊
  楼上孟老师好!!  很高兴能在宠物版也看到这样认真的讨论,对我们这些菜鸟有很大的帮助哪,我以前也过蝈蝈,不过,啥经验知识都没有,很快就给养得死掉了,呵呵
  这样的虫子如何?
  惊见法版故人……
  甘老大真是太牛了.    555,为什么我养的东西都不能长久?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58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士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