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ic设计计PAD必须从顶层铝引出吗?

拆机pcf8598-2
采购、咨询产品请填写留言:(10分钟内您将得到答复)
我要购买“拆机pcf8598-2”,请报价?
ic产业发展与变革  自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发明(ic)后,随着硅平面技术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先后发明了双极型和mos型两种重要的集成电路,它标志着由电子管和晶体管制造电子整机的时代发生了量和质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强渗透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  回顾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发明集成电路至今40多年以来,&从电路集成到系统集成&这句话是对ic产品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到今天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发展过程的最好总结,即整个集成电路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板上系统(system-on-board)到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的过程。在这历史过程中,世界ic产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其产业结构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变革:以制造为主导的ic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7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是微处理器、以及标准通用逻辑电路。这一时期ic制造商(idm)在ic市场中充当主要角色,ic设计只作为附属部门而存在。这时的ic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密切相关。ic设计主要以人工为主,cad系统仅作为数据处理和图形编程之用。ic产业仅处在以为导向的初级阶段。第二次变革:foundry公司与ic设计公司的崛起。  8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为微处理器(mpu)、微控制器(mcu)及专用ic(asic)。这时,无线的ic设计公司(fabless)与标准工艺线(foundry)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微处理器和pc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ic产业已开始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阶段。一方面标准化功能的ic已难以满足整机客户对系统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时整机客户则要求不断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减小芯片面积使系统的体积缩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比,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ic微细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硬件化已成为可能,为了改善系统的速度和简化程序,故各种硬件结构的asic如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fpga)、标准单元、全定制电路等应运而生,其比例在整个ic销售额中1982年已占12%;其三是随着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pcb设计方法引入ic设计之中,如库的概念、工艺模拟参数及其仿真概念等,设计开始进入抽象化阶段,使设计过程可以独立于工艺而存在。有远见的整机厂商和创业者包括风险投资基金(vc)看到asic的市场和发展前景,纷纷开始成立专业设计公司和ic设计部门,一种无线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fabless)或设计部门纷纷建立起来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标准工艺线(foundry)的崛起。全球第一个foundry工厂是1987年成立的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它的创始人张忠谋也被誉为&晶芯片之父&。第三次变革:&四业分离&的ic产业  90年代,随着internet的兴起,ic产业跨入以竞争为导向的高级阶段,国际竞争由原来的资源竞争、竞争转向人才知识竞争、密集资本竞争。以dram为中心来扩大设备投资的竞争方式已成为过去。如1990年,美国以intel为代表,为抗争日本跃居世界半导体榜首之威胁,主动放弃dram市场,大搞cpu,对半导体工业作了重大结构调整,又重新夺回了世界半导体霸主地位。这使人们认识到,越来越庞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并不有利于整个ic产业发展,&分&才能精,&整合&才成优势。于是,ic产业结构向高度专业化转化成为一种趋势,开始形成了设计业、制造业、封装业、测试业独立成行的局面,近年来,全球ic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结构的优势。如台湾ic业正是由于以中小企业为主,比较好地形成了高度分工的产业结构,故自1996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波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出现过剩、效益下滑,而ic设计业却获得持续的增长。  特别是96、97、98年持续三年的dram的跌价、mpu的下滑,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已远达不到从前17%的增长值,若再依靠高投入提升技术,追求大尺寸硅片、追求微细,从大中来降低成本,推动其增长,将难以为继。而ic设计企业更接近市场和了解市场,通过创新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直接推动着电子系统的更新换代;同时,在创新中获取利润,在快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资本,带动半导体设备的更新和新的投入;ic设计业作为集成电路产业的&龙头&,为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ic设计、、销售模式  目前,集成电路产品有以下几种设计、、销售模式。  1.ic制造商(idm)自行设计,由自己的线、封装,测试后的成品芯片自行销售。  2.ic设计公司(fabless)与标准工艺线(foundry)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公司将所设计芯片最终的物理版图交给foundry制造,同样,封装测试也委托专业完成,最后的成品芯片作为ic设计公司的产品而自行销售。打个比方,fabless相当于作者和出版商,而foundry相当于印刷厂,起到产业&龙头&作用的应该是前者。ic产品等级行业标准  产品等级的界定主要依据产品的外包装,将等级按字母顺序由a到e排列:  a1级:原厂,原包装,防静电包装完整 (说明:来源于正规渠道或独立分销商,在规定质保期内,产品可靠性最高。即&全新原装货品&)  a2级:原厂,原包装,防静电包装不完整,已经被打开 (说明:来源于正规渠道或独立分销商,在规定质保期内。即&全新货品&)  a3级:原厂 (说明:工厂积压或剩余货料,批号统一。有可能日期较早。即&工厂剩货&)  注:a1、a2、a3级在市场统称为&新货&  b1级:非原厂包装或无包装,未使用,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由原厂,但因某些原因并没有包装,产品批号统一,为原厂统一打标。通过特殊渠道流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可靠性不确定)  b2级:非原厂包装或无包装,未使用,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由原厂,但因某些原因未在产品表面打印字样,产品质量可靠性不确定。一般这种类型产品会被经销商统一重新打标)  b3级:非原厂包装或无包装,未使用,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由原厂,但因某些原因并没有包装,产品批号不统一,为原厂统一打标。通过特殊渠道流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可靠性不确定。一般这种类型产品会被经销商统一重新打标)  b4级:未使用,有包装 (说明:由原厂,但是产品存放环境不适宜,或者产品存放时间过久。产品管脚氧化。产品质量不确定)  注:b1、b2、b3、b4级在市场统称为&散新货&  c1级:由非原厂,全新未使用,完整包装 (说明:一些由大陆、台湾或其他海外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完全按照原品牌工厂的规格要求进行包装和封装,功能完全相同,并印有原品牌厂商字样。产品质量不确定。不如原厂正品质量可靠性高。即&仿制品&)  c2级:全新未使用 (说明:由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产品,去掉原有的标识改换为另外一种产品标识的。即&替代品改字&,市场统称&替代品&)  d1级:无包装,使用过,产品管脚没有损伤,属于旧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从旧电路板上直接拔下,如一些dip,plcc,bga封装的可以直接拔下的。即&旧货&)  d2级:无包装,属于旧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从旧电路板上直接拆卸,管脚被剪短的。此类产品有可能会被后期处理过,将已经被剪短的管脚拉长或者接长。即&旧片剪切片&)  d3级:无包装,属于旧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从旧电路板上拆卸,管脚沾有焊锡。并重新处理管脚。即&旧片&)  d4级:无包装,属于旧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从旧电路板上拆卸,管脚沾有焊锡。重新处理管脚。并且重新打标的。即&旧货翻新片&)  d5级:无包装,属于旧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旧货,但是属于可编程器件,内置程序不可擦写)  注:d1、d2、d3、d5级在市场统称为&旧货&  e1级:无包装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由原厂,产品质量未通过质检。本应该被销毁的,但是通过特殊渠道流通到市场的。质量不可靠。即&等外品&,市场统称为&次品&)  e2级:无包装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将部分产品工业级别的改为军品级别的。质量很不稳定,安全隐患极大。即&改级别&,市场统称&假货&)  e3级:无包装货。可能被销售商重新包装 (说明:用完全不相关的产品打字为客户需求的产品。有的是外观相同,有的外观都不相同。即&假冒伪劣&,市场统称&假货&)  t1级:完整包装 (说明:由原厂为特定用户订制的某产品。有可能只有该用户产品才能使用)  t2级:完整包装 (说明:由第三方采用原厂芯片晶圆进行封装的。产品质量一般可靠。一般为停产芯片)  注:t1级、t2级在市场统称为&特殊产品&常用电子元器件分类  常用电子元器件分类根据众多,下面就常用类做下归纳:  首先电子元器件是具有其独立电路功能、构成电路的基本单元。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元器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跨越了元件、电路、系统传统的分类,跨越了硬件、软件的基本范畴。  从根本上来看,基本电路元器件大体上可以分为有源元器件和无源元器件。对于用半导体制成的元器件,还可以分立器件和集成器件。按用途还可以分为:基本电路元件、开关类元件、、指示或、等。  而无源器件是一种只消耗元器件输入信号电能的元器件,本身不需要电源就可以进行信号处理和传输。  无源器件包括、、、电感、等。  有源器件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向器件相应的电源,如果没有电源,器件将无法工作。有源器件包括、、集成电路等,是以半导体为基本材料构成的元器件。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已经能把单元电路、功能电路,甚至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起。ic的分类(一)按功能结构分类  集成电路按其功能、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两大类。  模拟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模拟信号(指幅度随时间边疆变化的信号。例如半导体收音机的音频信号、录放机的磁带信号等),而数字集成电路用来产生、放大和处理各种数字信号(指在时间上和幅度上离散取值的信号。例如vcd、dvd重放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  基本的模拟集成电路有运算、乘法器、集成、定时器、信号发生器等。数字集成电路品种很多,小规模集成电路有多种门电路,即与非门、非门、或门等;中规模集成电路有数据选择器、编码译码器、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有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  从pld和asic这个角度来讲,元件、器件、电路、系统之间的区别不再是很严格。不仅如此,pld器件本身只是一个硬件载体,载入不同程序就可以实现不同电路功能。因此,现代的器件已经不是纯硬件了,软件器件和以及相应的软件电子学在现代电子设计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电路元器件种类繁多,随着电子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的器件不断出现,同一种器件也有多种封装形式,例如:贴片元件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已随处可见。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同一器件也有不同的工业标准,国内元器件通常有三个标准,即:民用标准、工业标准、军用标准,标准不同,也不同。军用标准器件的可能是民用标准的十倍、甚至更多。工业标准介于二者之间。(二)按工艺分类  集成电路按工艺可分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薄膜集成电路。  膜集成电路又分类厚膜集成电路和薄膜集成电路。(三)按集成度高低分类  集成电路按规模大小分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四)按导电类型不同分类  集成电路按导电类型可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  双极型集成电路的工艺复杂,功耗较大,代表集成电路有ttl、ecl、htl、lst-tl、sttl等类型。单极型集成电路的工艺简单,功耗也较低,易于制成大规模集成电路,代表集成电路有cmos、nmos、pmos等类型。(五)按用途分类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电视机用集成电路。音响用集成电路、影碟机用集成电路、录像机用集成电路、电脑(微机)用集成电路、电子琴用集成电路、通信用集成电路、照相机用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语言集成电路、报警器用集成电路及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电视机用集成电路包括行、场扫描集成电路、中放集成电路、伴音集成电路、彩色解码集成电路、av/tv转换集成电路、开关电源集成电路、遥控集成电路、丽音解码集成电路、画中画处理集成电路、微处理器(cpu)集成电路、存储器集成电路等。  音响用集成电路包括am/fm高中频电路、立体声解码电路、音频前置放大电路、音频运算放大集成电路、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环绕声处理集成电路、电平驱动集成电路、电子音量控制集成电路、延时混响集成电路、电子开关集成电路等。  影碟机用集成电路有系统控制集成电路、视频编码集成电路、mpeg解码集成电路、音频信号处理集成电路、音响效果集成电路、rf信号处理集成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伺服集成电路、电动机驱动集成电路等。  录像机用集成电路有系统控制集成电路、伺服集成电路、驱动集成电路、音频处理集成电路、视频处理集成电路。1、bga(ball grid array)  球形触点陈列,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在印刷基板的背面按陈[2]列方式出球形凸点用 以 代替引脚,在印刷基板的正面装配lsi 芯片,然后用模压树脂或灌封方法进行密封。也 称为凸 点陈列载体(pac)。引脚可超过200,是多引脚lsi 用的一种封装。 封装本体也可做得比qfp(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小。例如,引脚中心距为1.5mm 的360 引脚 bga 仅为31mm 见方;而引脚中心距为0.5mm 的304 引脚qfp 为40mm 见方。而且bga 不 用担心qfp 那样的引脚变形问题。 该封装是美国motorola 公司开发的,首先在便携式电话等设备中被采用,今后在美国有可能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最初,bga 的引脚(凸点)中心距为1.5mm,引脚数为225。现在 也有 一些lsi 正在开发500 引脚的bga。 bga 的问题是回流焊后的外观检查。现在尚不清楚是否有效的外观检查方法。有的认为,由于焊接的中心距较大,连接可以看作是稳定的,只 能通过功能检查来处理。 美国motorola 公司把用模压树脂密封的封装称为ompac,而把灌封方法密封的封装称为gpac(见ompac 和gpac)。2、bqfp(quad flat package with bumper)  带缓冲垫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qfp 封装之一,在封装本体的四个角设置突起(缓冲垫) 以 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引脚发生弯曲变形。美国半导体主要在微处理器和asic 等电路中 采用 此封装。引脚中心距0.635mm,引脚数从84 到196 左右(见qfp)。3、碰焊pga(butt joint pin grid array)  表面贴装型pga 的别称(见表面贴装型pga)。4、c-(ceramic)  表示陶瓷封装的记号。例如,cdip 表示的是陶瓷dip。是在实际中经常使用的记号。5、cerdip  用玻璃密封的陶瓷双列直插式封装,用于ecl ram,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电路。带有 玻璃窗口的cerdip 用于紫外线擦除型eprom 以及内部带有eprom 的微机电路等。引脚中 心 距2.54mm,引脚数从8 到42。在日本,此封装表示为dip-g(g 即玻璃密封的意思)。6、cerquad  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即用下密封的陶瓷qfp,用于封装dsp 等的逻辑lsi 电路。带有窗 口的cerquad 用于封装eprom 电路。散热性比塑料qfp 好,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1. 5~ 2w 的功率。但封装成本比塑料qfp 高3~5 倍。引脚中心距有1.27mm、0.8mm、0.65mm、 0.5mm、 0.4mm 等多种规格。引脚数从32 到368。7、clcc(ceramic leaded chip carrier)    带引脚的陶瓷芯片载体,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 。 带有窗口的用于封装紫外线擦除型eprom 以及带有eprom 的微机电路等。此封装也称为 qfj、qfj-g(见qfj)。8、cob(chip on board)  板上芯片封装,是裸芯片贴装技术之一,半导体芯片交接贴装在上,芯片与 基 板的电气连接用引线缝合方法实现,芯片与基板的电气连接用引线缝合方法实现,并用 树脂覆 盖以确保可靠性。虽然cob 是最简单的裸芯片贴装技术,但它的封装密度远不如tab 和 倒片 焊技术。9、dfp(dual flat package)  双侧引脚扁平封装。是sop 的别称(见sop)。以前曾有此称法,现在已基本上不用。10、dic(dual in-line ceramic package)  陶瓷dip(含玻璃密封)的别称(见dip).11、dil(dual in-line)  dip 的别称(见dip)。欧洲半导体多用此名称。12、dip(dual in-line package)  双列直插式封装。插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两侧引出,封装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 。 dip 是最普及的插装型封装,应用范围包括标准,存贮器lsi,微机电路等。 引脚中心距2.54mm,引脚数从6 到64。封装宽度通常为15.2mm。有的把宽度为7.52mm 和10.16mm 的封装分别称为skinny dip 和slim dip(窄体型dip)。但多数情况下并不加 区分, 只简单地统称为dip。另外,用低熔点玻璃密封的陶瓷dip 也称为cerdip(见cerdip)。13、dso(dual small out-lint)    双侧引脚小外形封装。sop 的别称(见sop)。部分半导体采用此名称。14、dicp(dual tape carrier package)  双侧引脚带载封装。tcp(带载封装)之一。引脚在绝缘带上并从封装两侧引出。由于 利 用的是tab(自动带载焊接)技术,封装外形非常薄。常用于液晶显示驱动lsi,但多数为 定制品。 另外,0.5mm 厚的存储器lsi 簿形封装正处于开发阶段。在日本,按照eiaj(日本电子机 械工 业)会标准规定,将dicp 命名为dtp。15、dip(dual tape carrier package)  同上。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标准对dtcp 的命名(见dtcp)。16、fp(flat package)    扁平封装。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qfp 或sop(见qfp 和sop)的别称。部分半导体采 用此名称。17、flip-chip    倒焊芯片。裸芯片封装技术之一,在lsi 芯片的电极区好金属凸点,然后把金属凸 点 与印刷基板上的电极区进行压焊连接。封装的占有面积基本上与芯片尺寸相同。是所有 封装技 术中体积最小、最薄的一种。 但如果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lsi 芯片不同,就会在接合处产生反应,从而影响连接的可 靠 性。因此必须用树脂来加固lsi 芯片,并使用热膨胀系数基本相同的基板材料。18、fqfp(fine pitch quad flat package)  小引脚中心距qfp。通常指引脚中心距小于0.65mm 的qfp(见qfp)。部分导导体采 用此名称。19、cpac(globe top pad array carrier)  美国motorola 公司对bga 的别称(见bga)。20、cqfp(quad fiat package with guard ring)  带保护环的四侧引脚扁平封装。塑料qfp 之一,引脚用树脂保护环掩蔽,以防止弯曲变 形。 在把lsi 组装在印刷基板上之前,从保护环处切断引脚并使其成为海鸥翼状(l 形状)。 这种封装 在美国motorola 公司已批量。引脚中心距0.5mm,引脚数最多为208 左右。21、h-(with heat sink)    表示带散热器的标记。例如,hsop 表示带散热器的sop。22、pin grid array(surface mount type)  表面贴装型pga。通常pga 为插装型封装,引脚长约3.4mm。表面贴装型pga 在封装的 底面有陈列状的引脚,其长度从1.5mm 到2.0mm。贴装采用与印刷基板碰焊的方法,因而 也称 为碰焊pga。因为引脚中心距只有1.27mm,比插装型pga 小一半,所以封装本体可得 不 怎么大,而引脚数比插装型多(250~528),是大规模逻辑lsi 用的封装。封装的基材有 多层陶 瓷基板和玻璃环氧树脂印刷基数。以多层陶瓷基材封装已经实用化。23、jlcc(j-leaded chip carrier)  j 形引脚芯片载体。指带窗口clcc 和带窗口的陶瓷qfj 的别称(见clcc 和qfj)。部分半 导体采用的名称。24、lcc(leadless chip carrier)    无引脚芯片载体。指陶瓷基板的四个侧面只有电极接触而无引脚的表面贴装型封装。是 高 速和高频ic 用封装,也称为陶瓷qfn 或qfn-c(见qfn)。25、lga(land grid array)  触点陈列封装。即在底面有阵列状态坦电极触点的封装。装配时插入插座即可。现 已 实用的有227 触点(1.27mm 中心距)和447 触点(2.54mm 中心距)的陶瓷lga,应用于高速 逻辑 lsi 电路。 lga 与qfp 相比,能够以比较小的封装容纳更多的输入输出引脚。另外,由于引线的阻 抗 小,对于高速lsi 是很适用的。但由于插座复杂,成本高,现在基本上不怎么使用 。预计 今后对其需求会有所增加。26、loc(lead on chip)  芯片上引线封装。lsi 封装技术之一,引线框架的前端处于芯片上方的一种结构,芯片 的 中心附近有凸焊点,用引线缝合进行电气连接。与原来把引线框架布置在芯片侧面 附近的 结构相比,在相同大小的封装中容纳的芯片达1mm 左右宽度。27、lqfp(low 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  薄型qfp。指封装本体厚度为1.4mm 的qfp,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根据制定的新qfp 外形规格所用的名称。28、l-quad    陶瓷qfp 之一。封装基板用氮化铝,基导热率比氧化铝高7~8 倍,具有较好的散热性。 封装的框架用氧化铝,芯片用灌封法密封,从而抑制了成本。是为逻辑lsi 开发的一种 封装, 在自然空冷条件下可容许w3的功率。现已开发出了208 引脚(0.5mm 中心距)和160 引脚 (0.65mm 中心距)的lsi 逻辑用封装,并于1993 年10 月开始投入批量。29、mcm(multi-chip module)  多芯片组件。将多块半导体裸芯片组装在一块布线基板上的一种封装。根据基板材料可 分 为mcm-l,mcm-c 和mcm-d 三大类。 mcm-l 是使用通常的玻璃环氧树脂多层印刷基板的组件。布线密度不怎么高,成本较低 。 mcm-c 是用厚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玻璃陶瓷)作为基板的组件,与使 用多层陶瓷基板的厚膜混合ic 类似。两者无明显差别。布线密度高于mcm-l。  mcm-d 是用薄膜技术形成多层布线,以陶瓷(氧化铝或氮化铝)或si、al 作为基板的组 件。 布线密谋在三种组件中是最高的,但成本也高。30、mfp(mini flat package)    小形扁平封装。塑料sop 或ssop 的别称(见sop 和ssop)。部分半导体采用的名称。31、mqfp(metric quad flat package)  按照jedec(美国联合电子设备委员会)标准对qfp 进行的一种分类。指引脚中心距为 0.65mm、本体厚度为3.8mm~2.0mm 的标准qfp(见qfp)。32、mquad(metal quad)  美国olin 公司开发的一种qfp 封装。基板与封盖均采用铝材,用粘合剂密封。在自然空 冷 条件下可容许2.5w~2.8w 的功率。日本新光电气工业公司于1993 年获得特许开始 。33、msp(mini square package)  qfi 的别称(见qfi),在开发初期多称为msp。qfi 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规定的名称。34、opmac(over molded pad array carrier)  模压树脂密封凸点陈列载体。美国motorola 公司对模压树脂密封bga 采用的名称(见 bga)。35、p-(plastic)  表示塑料封装的记号。如pdip 表示塑料dip。36、pac(pad array carrier)    凸点陈列载体,bga 的别称(见bga)。37、pclp(printed circuit board leadless package)印刷电路板无引线封装。日本富士通公司对塑料qfn(塑料lcc)采用的名称(见qfn)。引  脚中心距有0.55mm 和0.4mm 两种规格。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38、pfpf(plastic flat package)    塑料扁平封装。塑料qfp 的别称(见qfp)。部分lsi 采用的名称。39、pga(pin grid array)  陈列引脚封装。插装型封装之一,其底面的垂直引脚呈陈列状排列。封装基材基本上都 采 用多层陶瓷基板。在未专门表示出材料名称的情况下,多数为陶瓷pga,用于高速大规模 逻辑 lsi 电路。成本较高。引脚中心距通常为2.54mm,引脚数从64 到447 左右。 了为降低成本,封装基材可用玻璃环氧树脂印刷基板代替。也有64~256 引脚的塑料pg a。 另外,还有一种引脚中心距为1.27mm 的短引脚表面贴装型pga(碰焊pga)。(见表面贴装 型pga)。40、piggy back    驮载封装。指配有插座的陶瓷封装,形关与dip、qfp、qfn 相似。在开发带有微机的设 备时用于评价程序确认操作。例如,将eprom 插入插座进行调试。这种封装基本上都是 定制 品,市场上不怎么流通。41、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  带引线的塑料芯片载体。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的四个侧面引出,呈丁字形 , 是塑料制品。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在64k 位dram 和256kdram 中采用,现在已经 普 及用于逻辑lsi、dld(或程逻辑器件)等电路。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18 到84。 j 形引脚不易变形,比qfp 容易操作,但焊接后的外观检查较为困难。 plcc 与lcc(也称qfn)相似。以前,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前者用塑料,后者用陶瓷。但现 在已经出现用陶瓷的j 形引脚封装和用塑料的无引脚封装(标记为塑料lcc、pc lp、p -lcc 等),已经无法分辨。为此,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于1988 年决定,把从四侧引出 j 形引 脚的封装称为qfj,把在四侧带有电极凸点的封装称为qfn(见qfj 和qfn)。42、p-lcc(plastic teadless chip carrier)(plastic leaded chip currier)    有时候是塑料qfj 的别称,有时候是qfn(塑料lcc)的别称(见qfj 和qfn)。部分  lsi 用plcc 表示带引线封装,用p-lcc 表示无引线封装,以示区别。43、qfh(quad flat high package)    四侧引脚厚体扁平封装。塑料qfp 的一种,为了防止封装本体断裂,qfp 本体得 较厚(见qfp)。部分半导体采用的名称。44、qfi(quad flat i-leaded packgac)    四侧i 形引脚扁平封装。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四个侧面引出,向下呈i 字 。 也称为msp(见msp)。贴装与印刷基板进行碰焊连接。由于引脚无突出部分,贴装占有面 积小 于qfp。 日立所为视频模拟ic 开发并使用了这种封装。此外,日本的motorola 公司的pll ic 也采用了此种封装。引脚中心距1.27mm,引脚数从18 于68。45、qfj(quad flat j-leaded package)    四侧j 形引脚扁平封装。表面贴装封装之一。引脚从封装四个侧面引出,向下呈j 字形 。 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会规定的名称。引脚中心距1.27mm。  材料有塑料和陶瓷两种。塑料qfj 多数情况称为plcc(见plcc),用于微机、门陈列、 dram、assp、otp 等电路。引脚数从18 至84。  陶瓷qfj 也称为clcc、jlcc(见clcc)。带窗口的封装用于紫外线擦除型eprom 以及 带有eprom 的微机芯片电路。引脚数从32 至84。46、qfn(quad flat non-leaded package)  四侧无引脚扁平封装。表面贴装型封装之一。现在多称为lcc。qfn 是日本电子机械工业 会规定的名称。封装四侧配置有电极触点,由于无引脚,贴装占有面积比qfp 小,高度 比qfp 低。但是,当印刷基板与封装之间产生应力时,在电极接触处就不能得到缓解。因此电 极触点 难于作到qfp 的引脚那样多,一般从14 到100 左右。 材料有陶瓷和塑料两种。当有lcc 标记时基本上都是陶瓷qfn。电极触点中心距1.27mm。  塑料qfn 是以玻璃环氧树脂印刷基板基材的一种低成本封装。电极触点中心距除1.27mm 外, 还有0.65mm 和0.5mm 两种。这种封装也称为塑料lcc、pclc、p-lcc 等。
电子产品资料
相关代理商
最新IC采购型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c设计工程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