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区号北林区的我们粮食补贴为什么不发…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鹏飞义齿有限公司
欢迎访问: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鹏飞义齿有限公司网站
康强网-提供技术支持
您当前位置&&
关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鹏飞义齿有限公司
& & & & 圣世安义齿有限公司地处松嫩平原东部边缘城市的绥化市,公司建于2005年10月投产至今一直为滨北绥佳一线地区各口腔医院诊所提供定制式义齿产品,公司本着服务是心,品质是金的发展原则,使公司成为一个在同行业中,值得信赖和合作的义齿专业制作公司。& & & & 圣世安齿业技术有限公司自2005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得到了广大口腔界同行的认可和支持,厂区面积1600多平方米。是绥化地区,首批获得国家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公司拥有宽敞,洁净,标准的工作生产车间。拥有来自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高科技牙科设备,采购进口原材料研发制作假牙及销售各种牙科材料设备。最新引进一款全自动数码氧化锆加工设备,可加工的数码产品有:鹏飞全瓷(二氧化锆全瓷、全锆、桩核)还可根据客户要求选择加工材料如:爱尔创、爱迪特、威兰德臻瓷等。&&&&&& 绥化圣世安义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位于绥化市三马路海城街,东邻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公司每月准时开支,从不拖欠工资,鹏飞义齿全体员工竭诚为广大口腔界同仁服务。公司遵循“信誉,质量领先,争创一流展望未来”以精益求精、品质保证、承诺服务、诚信为本为公司宗旨!&&&&&& 公司进一步扩大规模圣世安技术有限公司注重快捷有效的服务,虚心聆听客户的意见,关注客户的需求,客户的满意是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认真求发展,以技术求品质,愿与您共同实现双赢。&&&&&& & & &
电话号码:
&&&[邮箱]&&&&&联系人:王冰&&&&&&网址:www.kq36.cn/8863337
&&访问量: 次&&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地图1]
&技术支持:康强网&&康强医疗人才网
&&管理员登录版权所有:哈尔滨人民检察院黑ICP备号│技术支持:人民网―黑龙江省绥化市:“读党报用党报”蔚然成风
首创“代收代订”,促进了人民日报等党报的订阅
黑龙江省绥化市:“读党报用党报”蔚然成风
王义堂;童俊峰;李增伟;刘红伟
  绥化市望奎县卫星镇敏西村的“农民书社”里,读报组的农民在阅读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红伟摄
  王义堂 童俊峰 李增伟 刘红伟&&&&“‘和谐社会’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和过日子是一个道理。家和万事兴,咱只有家庭和睦了,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奔小康。”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农民田德贵坐在土炕上,读着人民日报,和笔者唠起了“国家大事”:“人民日报我每天都看,这上头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啊。关于‘三农’的事我们是最关心的。昨天我们粮食补贴全都发下来了,现在啥事都公开,我们都知道。”多年阅读人民日报的习惯,使田德贵成了村里的“明白人”……&&&&黑龙江省绥化市通过开展“读党报用党报”活动,巩固了党的思想舆论阵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顺应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多样化要求&&&&创新赌方法,创新读党报、用党报方式,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绥化市总人口为555万,其中农村人口401万,有党员18.9万,党委338个,党总支481个,党支部7384个。&&&&读报用报首先要订报。绥化市首创的“代收代订”订阅方法,促进了人民日报在该市的订阅工作,并在全国推广。近年来,人民日报在该市的发行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准上。&&&&订报的目的在于读报用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生活方式、择业方式的多样化,该市在读报用报活动中也创造了多样化的新形式。&&&&城乡处处可见党报阅报栏;公共场所随处皆有党报阅报夹&&&&走进绥化境内,城乡处处可见到整洁的阅报栏。&&&&在城区,流动人口较多的车站、集市、广场、宾馆、商场、药店等场所,都建立了阅报亭、读报橱窗,室内则摆设着阅报夹,放置了党报。&&&&在农村,全市160个乡镇和1335个村,乡乡、村村都有阅报栏。在村里,村务公开栏一栏两用,兼作阅报栏,设专人负责更换,既方便阅读又节约成本。&&&&绥化还重视图书室和阅览室的作用。全市机关、学校、企业和多数村屯都设立了读报用报活动室,部分乡镇开办了“农民书屋”。广大农村则在农民习惯聚集的供销社、保健站等地,集中摆放人民日报等报刊供群众阅读。农民一边读报,一边结合本村的实际议事,使党的方针政策如细雨润物,深入人心。&&&&实行广播读报制,处处能听到党报信息&&&&实行广播读报制度,让人们无论在旅途的车上,还是在田间劳作,处处能听到党报的信息,成为绥化读党报的一个特色。该市利用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两种形式,定期由专人有针对性地把党报上刊载的有关政策、信息及时播报,让没有时间和条件读报的农民、学生和军人也能了解到相关内容。&&&&个人阅读与有组织阅读相结合&&&&用党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社区有“报友沙龙”,村里有“农民书社”,全市有各级读报小组近2000个&&&&在北林区太平川镇东兴村,老人李长安把积攒的人民日报拿出来,如数家珍地讲起一篇篇报道:“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和平统一法,是反对‘台独’的,这人民日报上都有。”&&&&在绥化,各级读报小组成为学习宣传阵地。市直和各县(市、区)以党委中心组为单位,基层以党支部为单位,社区以家庭为单位,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村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读报小组。安达市的社区成立了以图书馆为阵地的“报友沙龙”,望奎县卫星镇在敏西、敏二、兰头、敏东等4个村建立了“农民书社”。目前该市共成立各级读报小组近2000个。&&&&村里“中心户”成为绥化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读党报是有效“抓手”  田德贵家作为村里“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户”,抢占了读报先机。老田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家是读报点,村里人有啥事都喜欢来问我。大伙吃完饭来这唠唠嗑,我就给他们讲报纸,因为他们有的人看不懂。买啥种子化肥,他们都看着我,我这信息灵通啊。”&&&&车间开展“午间读报十分钟”活动,居民开展“小巷党报论坛”,用党报引导舆论&&&&农民读报,看的是致富信息。领导干部读报,想的是执政为民。绥化市重视组织丰富多彩的读报活动,用党报引导舆论。&&&&各级党委组织“领导读报一席谈”活动,不定期地举办读报心得体会汇报会;利用重大节日在机关干部中举办以党报刊载内容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活动;学校以团组织、学生党校为阵地,广泛开展读报用报活动;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小巷党报论坛”、“家庭党报剪报展”、“报友会”等活动;企业在车间开展“午间读报十分钟”活动,福和集团、鑫威集团还编印了刊登职工读报感受的简报。&&&&“党报进支部、党建迈大步”;“党报进了村,党群心连心”&&&&实践表明:党报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工具&&&&“读党报用党报”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读党报用党报”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党报进支部、党建迈大步”,“党报进了村,党群心连心”,绥化市的党员群众这样评价“读党报用党报”活动的持续开展,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随之提高。&&&&全市充分利用党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党报上的各种信息引导广大群众致富。安达市党委、政府通过“读党报用党报”活动充分认识到,要带领农民致富,必须解决好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于是他们狠抓劳动力输出工作,鼓励农民创建股份公司,目前共输出劳动力5.42万人,组建农民股份公司169个,促进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组织读党报用党报的自觉性。&&&&“读党报用党报”增强了党报的影响力,全市涌现出多个订报百份单位&&&&“读党报用党报”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的发行量,使党报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涌现出多个订报百份单位。&&&&明水县73岁的退休老师李光远,从1994年开始就坚持自费订阅人民日报等重点党报党刊。他把党报上有关未成年人教育的内容剪裁下来制成宣传材料,定期深入全县12所中小学宣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教育。10多年来,他已举办讲座100多场,听讲人数达1.1万多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致富能力,更加激发了他们“读党报用党报”的热情&&&&望奎县卫星镇敏西村农民王忠伟,多年来坚持阅读人民日报,党报上刊登的政策信息和宣传的致富典型增强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4年前,他根据人民日报提供的信息,搞起了肉牛饲养,仅半年就出栏肉牛38头,净赚14000多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黄牛饲养量目前已达1300多头,户均3头。安达市羊草镇农民刘长文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有关双重覆膜香瓜的信息,立即动手种了一亩地,当年收入7000多元,在当地农民中产生很大反响,更加激发了他们“读党报用党报”的热情。&&&&“读党报用党报”活动,大大提高了绥化市各级党委抓党报发行的自觉性。市委书记胡世英自称是“本市党报发行第一责任人”,他说:“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党中央机关报的发行,不会运用党报来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推动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如何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人民日报》&日&第五版&&&&来源:
(责任编辑:唐述权)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镜像: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东北大米直面运输难题
  韩馨 仪罗晶
  运输已成为东北粮食生产和销售的瓶颈。运输的成本高、环节多使田间地头的低价米变成了餐桌上的高价米。尽管农产品(17.01,-0.72,-4.06%)的层层加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和百姓的利益,要让农民的收入涨上去,让百姓的支出降下来。 &&记者手记
  &还是东北大米好吃。&在北京某个大超市的粮油区,大多数市民选择购买东北大米,不时向记者发出感叹。超市的售货员进一步印证说,东北大米在超市里销量最好。然而,和其他的大米比起来,东北大米的售价并不低。无论散装还是袋装,东北米的平均售价都在每斤1.5元以上,黑龙江省庆安七河源的某高档大米甚至卖到了每斤2.66元。
  市场上的东北大米&有价有市&,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粮价却持续低迷。田间的&低价米&如何一步步变为餐桌上的&高价米&?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
  农民算账:种地不挣钱
  60岁的张悦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秦家镇民兴村的一位普通农民。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粮食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98万多亩。张悦家里有25亩地,可只有他们老两口在家务农,三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人无奈地说,现在种地不挣钱,成本越来越高不说,粮食还卖不上价,辛苦种了一年地只能保个本,甚至有时入不敷出,所以孩子们都不愿回来。
  张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种地成本大概包括种子、肥料、农药、柴油、插秧及收割时的人工费用,还有水力资源费、运费等各项费用。以2007年为例,1垧(东北地区1垧一般合1公顷,约15市亩)地所需150斤种子最低费用为450元;所有的肥料加起来需要2560元,其他杂项如农膜、农药、柴油费用1750元,还有收割后种种费用大概要3100多元,这样算下来1垧地的成本大概需要7900元。
  这个成本还不包括租地的费用。事实上,由于粮价上不去,村里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便将土地转租给他人耕种。这些地目前租金为1垧4000多元,如此算来,租金加上种植成本共为11900元,而1垧水稻才卖9000多元,亏损近3000元。
  村民严国义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家有1垧多地,又承包了两垧多,本想收粮后卖个好价钱,谁承想粮价低迷,家里又赶着用钱和还贷,不得不在年底时贱价把粮食卖了出去。&我也想留到来年卖个好价,可孩子要上学,不能总靠借钱过日子。&说着,这位40多岁的汉子显得一脸迷茫。
  粮库有本难念的经
  同样不挣钱的还有粮库。绥化市北林区粮食局局长齐贵学告诉记者,粮库现今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存储能力很差。大多数的粮库现在处境艰难,只能维持现状。
  粮库也有一本抹不平的账。以2007年为例,潮粮收购价为0.56元,卖出价仅为0.78元。粮库日常的保管费、损耗费、装车备载的费用及银行利息等开支较大,特别是在遭遇到运输困难时,粮库的经营显得举步维艰。
  北林区四方台粮库的经理杨飞说,如果多收粮食卖个好价钱,可以以库养库。&但铁路运输困难,多收的粮只能屯起来,不仅赚不到钱还增加了保管费用,所以粮食收的越多,风险就越大。&
  黑龙江省是资源输出大省,铁路运力有限。车皮紧张导致粮食外运困难,成本巨大,因此粮价持续低迷。齐贵学也提到,每年七八月份是粮价最高的时期,但农民却往往在此之前就已经把粮食贱卖了,其原因是除了农户不具备储存条件外,农民还面对还贷和养家的压力。
  建三江市位于黑龙江省铁路末端,是东北粮食必经之路。然而当地只有一条铁路,每天只能通过一列火车,运粮成了最大的难题。
  粮食流通企业:要想运粮走,留下&买路钱&
  粮食流通企业眼下最苦恼的是铁路上收取的&方向费&,最多的时候一车皮要三千多元。但是为了把粮食运出去,粮食加工企业却不得不留下这笔&买路钱&。
  黑龙江省地处边陲,远离粮食主销区,运营里程长。粮食属于大宗货物运输,决定了运输方式绝大多数以铁路为主。据了解,东北85%以上粮食需要铁路运输,尽管有些粮食流通企业也会选择公路运输,但由于公路运输费用较铁路高出许多,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流通企业少之又少,因而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运粮难的问题。
  铁路运输俨然已经成为东北粮食外运的瓶颈。据某粮库相关负责人说,东北粮食从生产区运到销售区的流通费用占粮食终端销售价格的30%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而该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30天,为发达国家同等距离所需时间的2倍以上。此外,由于运输装卸方式落后,每年损失粮食高达800万吨(160亿斤)左右。
  粮食局:粮食难运,原因多多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东北粮食运输难的原因有很多。省粮食局仓储物流管理处处长高士全告诉记者,作为粮食商品量居全国首位的黑龙江省,仅2007年铁路输出省内粮食总量就达440亿斤,占全国省际间调出总量的27%左右,这一比例还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然而由于粮价低迷,加上铁路运力紧张,粮食的运输利润不如工业产品大,进一步加剧了运力不均衡矛盾。
  此外,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运输。黑龙江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潘升说,黑龙江粮食生产季节性明显,一年一季,于10月秋粮收割后集中上市。每年年底到春节期间是售粮的高峰期,农民集中销售的情况很普遍,而此时往往是运输旺季,煤炭、木材等资源集中外运,加上元旦、春节的春运压力,粮食外运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
  潘升介绍说,铁路运输水稻主要方向都是进关,山海关通货能力紧张,矛盾突出。然而可以替代铁路运输的水运时间较长,程序繁杂,商品损耗较大。如何减小水运缺点,鼓励粮食企业多走水路,分担部分铁路运输的压力,成为粮食主管部门面临的难题。
  为鼓励粮食水路运输方式,2007年国家对东北进关粮食征收铁路建设基金,标准为每吨每公里0.012元,距离越远,费用越高。
  然而,事实上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对黑龙江省粮食铁路运输状况带来较大的改观,粮食运输仍然处于吃紧状态。
  运输困难直接影响了大米区域间供求平衡和价格变化,导致产区库存稻谷较多,收购价格难以攀升。潘升说,使粮食流通与粮食生产相适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东北粮食上市难,市场淡季无粮的问题。
  运输补贴应运而生
  在此困境下,国家运输补贴应运而生。2007年,东北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了阶段性下滑,到新粮上市时黑龙江省还有余粮近140万吨。为了解决东北粳稻积压的问题,国家出台了运输补贴政策。财政部规定,从日开始到6月30日,对关内销区具备条件的粮食企业到东北三省采购新粳稻(含大米)运至本省销售或充实地方储备给予适当的运费补贴。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运输补贴标准各有不同,最高补贴标准为每市斤0.14元。
  政策实施后农民余粮销售进度明显加快。2007年12月末,农民余粮水稻只销售了39.7%,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个百分点。但到今年6月底,销售进度已达到94.4%,同比增加2.3个百分点,月均收购量由补贴前的17亿斤增加到21亿斤,增幅达到24%。此外,今年商品量增加了40多亿斤,达到252亿斤。水稻的市场价格也因此得到拉动,从今年1月初到6月末,水稻价格由0.77元每斤逐步回升到0.9元每斤,增幅达到17%。
  实施运费补贴后,企业增加了入市收购的积极性,粮食输出量显著增加。潘升告诉记者,今年1至6月,黑龙江全省出省水稻152亿斤,同比增长41亿斤,增幅达到37%,其中59亿斤享受到运输补贴,占总量的39%。由于政策要求集中采购才能享受政策,黑龙江一个省收购量就达到5000余吨的规模。
  运输补贴鼓励了粮食企业采用水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黑龙江享受运输补贴的粮食中铁水联运达13.8亿斤,公铁联运达4.7亿斤,公路运输达14.9亿斤,以上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占总量的54.6%,铁路只需承担余下的43.6%,大大减轻了铁路直运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此举大幅度减轻了财政负担。由于粮食经营企业收的多,销的也多,国家托市收购量得到减轻。59亿斤粮食需要运费补贴支出6.22亿元。但这些加工后的粮食折合成原粮有72亿斤,假设全由国家托市收购并储存,一年需支付各项费用10.76亿元,因而此举直接节约财政资金4.54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林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