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沪宁杭杭地区主要的工作城市有哪些?

沪宁杭地区 -
沪宁杭地区
沪宁杭沪宁杭地区沪宁杭位于长江三角洲,本地区评价的范围,陆域西界为仪征、龙潭、丹阳、溧阳、宜兴、吴兴、德清至杭州一线;东濒黄海和东海;北界于江苏省青山-杨州-泰州-海安(东台)-新川港口;南以线塘江北岸为界。地理坐标:北纬30°17′-32°40′,东经119°-122°。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杨州市、泰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所属8个市、28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浙江省的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所属7个县的全部或一部分;以及上海市。总面积约42245公里2。
沪宁杭地区 -
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1.地基稳定性  区内天然地基土――表土层(第一硬土层)承载力一般为8-14吨/米2(凤潜水位埋深为0.5米,建筑物砌置深度为1.0米),仅能建一般民用六层楼房;采用箱形基础则可设置十层左右中型建筑物。区内苏南西部宜兴、金坛、常州、无锡和西北边缘之扬州等地的部分地区第二硬土层出露地表而的天然地基上,承载力增大。   沙洲-常熟-太仓-方泰-漕泾一线以西之江南平原部分,湖荡分布广泛。湖周围地区之表土层下广泛分布着强度极弱的饱水泥炭土,建筑时,须将此泥炭土层开挖清除。此外,江南水乡水网发育,被淹没的沟渠塘池中充泥,在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区内盐渍土分布主要见于沿海岸带之局部地段,如崇明岛北岸、杭州湾北岸之金山卫一柘林等地。该土层天然地基承载力值用“TJT-74规范”按Rs值之70%确定,在这些地段进行建筑施工时,应对铺设的地下金属管道和建筑物采取应措施(如设置防护层,开挖明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等)。   区内与表土层相接的第一软土层,主要分布于江南太湖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其中尤以上海地区第一软土层更为发育,作建筑地基土时,具有沉降量大、沉降延续时间长、易产生不均匀差异沉降、侧向滑动剪切变形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须采取地基土改良或其它措施,以免因发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累计沉降量过大而造成危害。   广大苏中地区、杭州湾岸带和沙洲-常熟-太仓-方泰-漕泾一线以东的上海地区表土层中往往分布有饱水的粉砂、亚砂土夹层。这些砂性土层大部分具有产生流砂的条件,这是建筑施工开挖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一般须采取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护壁支撑等防护措施。   区内潜水位一般埋深为0.5-3.0米。局部地区小于0.5米,如浙江省域的德清、湖州及嘉兴北部地区,上海市的黄埔江、吴淞江两岸和青浦县西部淀山湖、淀泖湖荡地区。区内仅西部山前地带及江苏省域的黄桥一带潜水位埋深大于3.0米。区内潜水位年变幅一般在1.0米左右,因此在区内潜水位埋深小于1米的地区进行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时,须注意浮托的影响。   区内潜水水质一般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仅局部地段,如浙江省域西北部的菱湖以北,湖州以东。乌镇、新塍一带,上海市西部青浦县之朱家角、练塘,江苏省域的三余、兴益村,窑镇等地段潜水中侵蚀性CO2含量超标(大于15毫克/升),对混凝土有一侵蚀作用。长兴岛中部及奉城南部地段潜水对混凝土具结晶侵蚀作用。   2.桩基持力层  第三硬土层(上海地区称“暗绿色硬土层”)是区内高层(重型)建筑物桩基的主要持力层,基桩端极限承载力为200-300吨/米2。   在第三硬土层上覆软土层的地段(如上海市陆域)采用水泥预制桩(击入桩)施工方便。当第三硬土层顶面埋深为15-25米时,40×40厘米2水泥预制桩单桩承载力为50--100余吨。   第三硬土层分布区内存在着因后期支叉河道的侵蚀切割使之残缺的地段,因此在进行具体高层(重型)建筑物桩基持力层勘察时,应加以注意。   第三硬土层下伏第三砂层的桩端极限承载力往往比第三硬土层大,且其侧壁摩擦力值更大。因此亦可用钢管桩(直径约60厘米)击穿第三硬土层,以第三砂层为桩基持力层以取得更大的单桩承载力值。   第二硬土层顶板埋深较浅(小于10米),一般可作中型建筑物桩基持力层。局部分布的、且厚度较大的(大于5米)第二砂层亦可作桩基持力层。   苏中广大地区和崇明、长兴、横沙岛、靖江等地,第一砂层厚度很大(15-30余米),于该砂层中设置水泥预制桩(或灌注桩)则可增大单桩承载力。但须注意不同地段的第一砂层密实程度相差很大,因此在计算单桩承载力值时,应以实测、原位测试资料(试验,静力触探)为依据。   软土层层厚度很大(厚50米左右)、而又缺失上述可作桩基持力层的硬土层和砂性土层的地区(如上海市宝山钢铁总厂等地),欲兴建高层(重型)建筑物时,往往须以软土层下伏第一承压含水砂层作桩基持力层,采用超长钢管桩施工。   3.地面沉降  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江南地区)软弱粘性土累计厚度较大,部分地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特别是第Ⅰ承压含水砂层地下水)后,大幅度下降,并形成区域性,使上覆软土层排水压缩,砂层压密,从而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发生。即软土层的存在与否及其厚度大小是决定地区可能产生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内在因素。而第一承压含水砂层上覆的第二、第三硬土层,则能起隔水和消散(减值)的作用。   根据区内第一、第二、第三软土层分布情况可知,浙江省海宁-上海吴淞口,江苏省吴江~浏河口地区软土计厚约40米;上海市东北部地区(包括崇明、长兴、横沙岛)的软土层累计厚35-40米;杭嘉湖和苏锡常地区,软土层累计厚度一般10-30米。江南地区软土层累计厚度较大,也是易产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地区,而苏中广大地区和苏南西部溧河-金坛等地区则软土层残缺或厚度薄,不大。   观测资料表明,上海、常州、无锡、苏州、嘉兴、南通等大、中城市都已不同程度地产生地面沉降。   上海市地下水开采已有百科年历史,1965年前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由于开采时间、地区和层次集中,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年最大累计沉降量达2.63米,列全国之冠。1965年后,采取了压缩用水、人工回灌、开采层次调整等措施,地下水位得到回升,市区地面沉降基本控制,但近郊工业区每年仍有沉降。   常州、苏州和无锡市三市1988年地下水最高开采量达105万米3/日,已形成地区性的,随着开采量的增加,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而地面沉降明显。常州市最大累计沉降量达863毫米,苏州市沉降中心在累计沉降量达1100毫米,无锡市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050毫米,大于300毫米的沉降区已联成片,总面积已达1412公里2。   嘉兴市年最大累计沉降量84毫米,年累计沉降量达118毫米,每年平均沉降量达39毫米,并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南通市年累计沉降量达300毫米。   上述城市所在地区标高4米左右,由于地面下沉已经直接影响到城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威胁到各自的防洪、排涝能力,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4.地震和砂土液化  据地震史料记载,本区震级大于5级的几次地震有:1615年南通5级地震;1624年扬州附近6级地震,1979年溧阳西6级地震。总的来说,本区属低、强度弱的地区。按地震烈度划分,溧-沙洲-南通-如东一线以南为六度或小于六度烈度区,以北为小于七度烈度区。   1979年溧阳西六级地震对该区西部地区已造成一定的破坏(房屋损坏,砖墙开裂等),而且1984年5月南黄海勿南沙5.8级地震,对本区东部长江口地区影响也较显著,特别是离震中较近的崇明岛等地更为明显。崇明岛城镇、堡镇新建的一些五层住宅的高层墙壁及顶层两端见有多处开裂和墙角错位等现象,构成一定程度的地震灾害。况且这些地区表土层之下又都分布有浅埋的第一砂层,在地震烈度达Ⅶ度时,大部分地段可能发生砂土液化问题,将导致建筑物破坏,造成灾害。   5.江海岸带的淤涨、侵蚀和航道的淤积   (1)长江 长江在区内自西向东流至上海入海,全长约334.5公里。河口年平均径流量近10000亿米3,年平均输沙量近5亿吨。南北两岸及江心洲坍岸的总长度达313.5公里。   通过对以往实际调查资料、“卫片”资料,特别是1954年、1981年和1984年航空遥感测量资料(比例尺1∶5万)的分析,30年来区内长江两侧带的淤涨、侵蚀变化状况和河道内沙洲、阴沙的发育、运移势态可概述如下:   西部镇江至扬中江段:近期深化剧烈,坍淤变化较多。总的势态以北岸侵蚀、南岸淤涨、江心洲发育为主。特别是南岸的镇江港,淤积严重,出口航道几乎被封堵,唯一出路焦南航道被逼向下游四公里才找到出口。江岸南涨北坍势态使该段河槽向北弯曲摆动达25公里,坍岸面积达五万亩。   扬中江段(五峰山至七圩):北岸嘶马江段,近期河势侧向侵蚀剧烈,30年来岸线后退1550米,坍岸面积达1.3万亩。嘶马船厂、水泥预测品厂及四个生产队数百户居民房屋尽坍入江中。而扬中沙洲则进一步扩大成为长江第二大岛。   江阴江段(七圩至焦港):北岸以原马驮沙江心沙积并岸为主;都由基岩或厚层粘土组成,岸线相对较为稳定,其中冲淤变化较剧地段为七圩一上天生港及美福沙右汊。前者表现为沙洲顶冲尾淤顺河势向下运移。后者以侵蚀为主,右汊弯道曲率半径加大。   南通江段(焦港至徐六泾):江面宽阔,受江流和潮流的双重作用,沙多流乱,冲淤变化较剧。其中北岸沙洲以淤涨扩大为主,岸线相对比较稳定。南岸因逼近,冲刷后退,坍岸面积达1.1万多亩,1979年至1984年后,由于护工程的作用,坍势基本得到控制。   崇明江段(除六泾至长江入海口):沙岛分流(崇明岛、),支汊水道中边滩、暗沙密布,且冲淤、运移频繁,河道演化情况复杂。其中,崇明岛以北的的北岸受侵蚀为主,年共坍塌良田2.1万亩。南岸则以沙洲并岸淤涨为主,且淤涨速度较快,水道在淤积缩窄的过程中向北移动。崇明、长兴、横沙岛以淤涨为主,特别是在人工围垦造田的条件下,使岸线不断扩张,年淤涨面积达20多万亩。崇明岛以南航道(南支航道)之南岸,30年来较为稳定,局部岸段略有侵蚀。而北岸则以淤积为主。航道中之阴沙发育,分布普遍(如白茆沙、扁担沙、浏河沙、中央沙、九段沙、铜沙等等),且冲淤、运移变化复杂,危及航道和区码头的作用。   长兴岛、横沙岛以南之南航道是上海港主要通航道,本世纪40年代初期,河道水深一般大于15米,五万吨级大轮畅通。后期于航道中先后淤出江亚沙,鸭窝沙等浅滩,其沙埂上最大水深仅7.4。据1977年测量,水深不足7米的地段,在南港达33.1公里,在北港达32.3公里,致使2.5万吨级大轮通航已很困难。   (2)黄浦江 为上海内河的主要航道,其太湖水量(近年来受下游截堵,排水条件有明显恶化)。黄浦江为较强感潮河流,吴淞口年达2.26米(黄海高程2.07米),大潮水可上溯到淀山湖口。长江下泄的泥沙通过潮水倒灌壅托入黄浦江泥沙量可达1190万吨/年,对黄浦江航航道的淤积带来影响,从而威胁黄浦江两岸上海港区各码头的使用,故需挖泥疏浚才能保证通航。   (3)岸 新川港至段:淤涨较快,年平均高潮位外移1600米,淤涨率为61米/年。小洋口至北坎段:岸线变化不大,淤涨率为28米/年。北坎至东灶港段:淤涨较快。东安闸以北岸段,年平均高潮位外移1500米,淤涨率为57米/年。东安闸以南岸段,历经大面积围垦,面积扩大了30公里2。海堤外移米不等。东灶港至崇枝港段:属侵蚀岸段。其中“小底港”以南岸段,冲刷严重,岸线被冲刷后退150―600米不等,平均约24米/年;“小底港”以北岸段,年冲蚀最剧处后退250米,平均约10米/年。嵩枝港至塘芦港段:岸线基本稳定,近期略有堆积。塘芦港至连兴港段:属淤涨岸段。特别是在人工围垦造、建农场后,加速了海堤东移,淤涨计米不等,面积扩大了31公里2。   (4)东海海岸 上海市宝山段(范家宅一第九牧场):岸线较为,中略有侵蚀,最大后退100-150米,积1.36公里2,属微弱的侵蚀岸段。可建港筑码头。白龙港至南汇嘴:属淤涨岸段。年间堆积达44.5公里2。   (5)杭州湾北岸 南汇咀至奉城上港段:属侵蚀岸。以年最大侵蚀距离达550米,侵蚀面积为4.2公里2。芦潮港深潭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东门至小厍段:属堆积岸段。年最大堆积出露成陆距离为1200米,面积达19.2公里2。至金丝娘桥段:属稳定岸段。局部地段(戚家墩-沈李村)略有堆积,但年堆积速率仅0.13公里2。可建港筑码头。金丝娘桥至平湖县水口村段:属稳定岸段。这20年来,冲淤消长变化在50-150米间,变化甚小。水口村至乍浦至澉浦段:历史上是侵蚀岸。基岩,两侧岸段形态呈孤形内凹。但经人工护岸后,近30年来岸线无甚变化。乍浦至澉浦段,迫岸,低潮水深也大于10米,通航条件良好,宜于建港筑码头。澉浦至口岸段以基岩岬角、岬湾交替分布为特点。由于北岸地处门,沙泥淤积旺盛,滩涂增长迅速,年间,滩涂面积增加达100公里2。   通过对反映近30米来水域岸线和航道变迁的遥感资料分析可知:   苏中海岸及其水下暗沙在取得不断平衡过程中,岬部、凸部受冲,湾内、凹部受淤这一情况将继续进行,因此在今后仍应加强对强烈冲刷岸段的护岸工程。   来自苏中泥沙及苏中嘴滩面受蚀的泥沙进入长江口北支和在崇明浅滩淤,因此长江口北支的发展趋势将是逐年淤积最终淤塞;而崇明岛将重蹈、启东沙岛并岸之辙,将成为今后的“苏中嘴”。而位于中的各沙洲、沙岛也将以边滩扩展、沙洲并岸的形式成为新的“崇明”岛。   随着崇明浅滩珠扩大及向东南延伸,必使北港水流排泄不畅而成为目前的北支状态,这一进程的结果,“新的苏中嘴”将在崇明浅滩露出水面时形成。   长江口门外的铜沙浅滩受纳苏中海岸的泥沙和长江入海所携带的泥沙;北港潮流和水流的共同作用又使铜沙浅滩的泥沙进入南港水流且大部分经南汇嘴而入杭州湾。这一泥沙来源不断,南汇嘴必然向东南延伸和发展,南岸的淤涨堆积也势必继续,杭州湾喇叭口东移的局面也将仍然存在,最终危及航道也不是不可能的。   6.渍害  渍害又称湿害,或叫地下涝,是指地下水位(潜水位)过高,土地过湿,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大幅度减产的自然灾害。   太湖平原东部的水网圩田,西部的洮湖、隔湖圩田及杭嘉平原都普遍存在渍害,其中有将近60%的农地下水位不能控制到地面以下1米的要求,较为突出的吴江县有75%的农田还不能控制在0.5米以下。“水乡泽国”的苏州地区,年,遭受较重的渍害就有九年,其中1973年因春雨连绵,地下水位提高,渍害严重,全区三麦亩产从1972年的339斤降至238斤,损失很大。   建立疏干渠系、降低地下水位是治渍之根本。在圩区采用“四分开”、“三控制”(即内外、高低、灌排、水旱分开,控制河网水位、地下水位、土壤适宜含水率)的方法,关键是搞好田间一套沟。目前田间排水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明排明降,主要通过隔水沟、腰沟、;二是暗排暗降,主要通过暗管、鼠道、土暗墒等;三是明暗结合。太湖、杭嘉湖平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土壤粘性较大,采用暗排暗降、明暗结合的排水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7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9:58:3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
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姚士谋 陈 爽&&&&转贴自:&&&&点击数:666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市场化、信息化与城市化现象及其经济协作、相互竞争与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群的发展越来越快。在我国城市化持续、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群的发展是十分惊人的,最明显的如珠三角、长三角和辽宁中南部地区,仅仅在三四十午时间内就形成了今天这样城镇密布、经济发达繁荣的局面。还有许多大都市区域(如武汉、重庆、京津地区等),城市群现象电越来越明显。
  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与指导思想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集聚与城市扩散的一种组团发育的经济社会现象,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完善化,依靠综合性现代交通运输与信息化的手段,在区域空间布局与城市定位排序上,不断形成的一种新的城市网络群体(Urban Network System)。沪宁杭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镇密集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群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发挥了重要区位作刚.未来该区域城市群规划的总体思路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步伐,建成国际功能完善、区内外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良好、交通联系紧密的现代化城市群区域,增强各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形成以卜海为龙头,南京、杭州为副核心的区域整体发展的、符合可持续原则的城乡―体化示范区。
  自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来,我国调整了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提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组织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活动,并把广州、武汉、西安、沈阳、南京、成都、大连、青岛、哈尔滨、长春、杭州、深圳、宁波、厦门等14个城市列为计划单列市,赋予其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到1990年代初,国家又进一步鼓励以大城市为核心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因此出现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区域联系的城市群体。为了引导我国城市群区域向着现代化、市场化的完善协作发展,国家与地方政府采纳了专家与学者的建议,在沿海许多重要地区,开展了新层次的城市群规划,经过专家学者及其行政领导的多次研讨,提出了一些新的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导思想的新理念。
  在珠三角城市群规划过程中,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为指导思想,确定了以下几条重要的规划指导原则。这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做城市群规划时参考。
  一、树立统筹规划新意识,明确提出“有限开发”的指导思想
  例如,在沪宁杭地区城市群开发空间范围内,近几年曾有过“100平方公里的化工区”(南京北部)、“10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江阴一靖江)规划,在江苏海门、启东市都有过60平方公里,甚至100多平方公里的新区、开发区,绍兴到宁波的杭州湾南岸也有几个规模超过几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这些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科学的规划必须明确以空间布局框架为载体,对三次产业、基础设施、人口分布等进行综合部署,确定一定的资源环境容量,充分考虑区域承载力与合理的资源开发,实现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有限开发。
  二、树立区域性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保护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在沪宁杭地区今后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强调要优化本地区的土地、水、海洋、能源、潮汐资源的保护与配置,例如环杭州湾的一些重要城市如杭州、绍兴、嘉兴、宁波等地的开发区、工业区不能过多占用杭州湾的海岸线与滩涂、湿地等,应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的提高为目标,保护好区域内的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注意核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保护,特别是沿钱塘江两岸的保护。在太湖流域的苏锡常发达区域,防止过度城镇化、工业化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水质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发挥城市群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大中小城市的建设用地应集中紧凑,防止城镇连片无序的发展倾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各中心城市的优势,搞好城市产业转型与专业化分工,提升区域性城市竞争力。特别是城市建设用地应集中紧凑,开发区不能过多过滥,应防止城镇扩展无序连片地占用大片土地。树立这一指导思想后,可以健全城市群区域产业发展与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以效率为导向,城市为核心,产业专门化为基础,加强城市群地区内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重组,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四、树立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发展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共享的统一规划思想
  沪宁杭地区各大中城市的资源与大型基础设施,可以实行共同开发利用、共同建设、共同管理的法则,树立城乡发展统筹安排的规划思路,克服过去不少县市因同城而出现的基础设施重复现象,如电视塔、水厂与污水处理厂等,节约投资,避免资金与资源的浪费,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和城市群区内城市发展的专业化、个性化特色。
  城市群总体发展关键要素的配置与整合
  城市群的形成是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大中城市长期经济、社会与文化“双向性”、“多向流”的结果,完善的城市群的运作是以内在的各种要素紧密联系为基础,以便捷的交通、通讯条件为支撑,以行政协调领导为保障,按其一定的地理空间与客观条件相互依托、共同促进,构建相对完善的城市群空间单元,并以此作为更为广域的空间组织基础。因此,需要对沪宁杭城市群总体规划的关键要素的配置与整合进行深入探索。
  一、重视自然要素的评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征服自然的工程技术日益强大,但自然地理环境仍是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载体因素。城市规划师与地理学家都清楚,江河湖泊、丘陵山地和地面沉降等自然障碍,对于城市的生长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过去的教训甚多,因此在改造利用自然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度,超过这一限度,都会引起“自然的报复”(恩格斯)。
  以“地面沉降”为例,许多问题值得深思,尤其在城市群空间规划过程中不容忽视。每一个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都有一个自然基础的适宜度和安全高程问题,一般指可以经常性防洪、防潮、防涝及城市建设时工程技术上所需要的陆地地面高程,才能保证城市大规模建设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转和充分发挥效用。例如,位于长三角东端的上海,地面沉积物由粘土(泥),砂(粉细砂)、砾组成,其中以粘土、砂为主,厚度为50―200米,这给上海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与房地产的地基增大了几倍的投资。长三角地区内各个大中小城市,均地处河网地区,地下浅层土层含水量大多在40%左右,古河道附近更高达60%。“上海的地下是由近千年来长江冲积的沙子、淤泥逐渐形成的厚达300米的软土层结构、具有含水量大、孔隙较大及压缩性大三大特征;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就变了形,出现沉陷”,对房屋等建筑结构、道路、桥梁、地下管线及港区码头、仓库都有不同程度破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区域性的交通要素的组织
  城市群区内交通网络建设及其完善程度,对于城市之间可达性、方便性与社会性起关键性作用;“交通线路的开辟与建设往往成为城市空间扩展的伸展轴,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作用”。
  例如,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中,大上海的发展一方面向浦东推进,依靠着许多黄浦江过扛大桥与隧道交通的建设,使得浦西与浦东连成一片、相互联动地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大上海与江浙两省的核心部分的交通联系,使城市群区内大中城市间形成互动发展、区域整合、共同发展的局面。近年来,上海与南通、宁波之间正在规划设计跨江、跨海大桥,将克服上海都市圈与苏中、浙东深水海港联系的瓶颈。随着南通的苏通长江大桥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它们与上海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形成“一日交通圈”的优势,其城市产业的联动互补,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的集聚与辐射力进一步加强,城市空间扩展方向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利于特大城市核心区人口与产业的有机疏散,有利于沪宁杭城市群区的合理发展和重要地段的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城市经济要素流的合理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已经成为WTO的重要成员国,国内务大城市群区域的经济要素、城市竞争力和市场运作等等都成为城市空间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城市群区内每一个城市的经济地位的空间分异成为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特征与现代化标志。
  在目前城市竞争、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中,每个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对于城市群区内城市空间扩展的指向作用已成为凌驾于其他影响要素之上的本源。参照“经济主要联系方向”概念(周一星,1998)和“市场流”概念(赵燕苦,2001),依据中国城市群空间演化特征(姚土谋,),我们可以确定城市上要的经济腹地,然后判断城市在有种种限制条件卜的合理发展方向、城市空间扩展的用地方向及其城市经济流的主要联系方向(表1)。
  四、城乡统筹规划要素的理念
  沪宁杭城市群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开发区密集、城镇化与交通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城市群区之一。本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仍然需要加强城市的集聚程度,强化大城市的集中度与新功能作用,促使特大城市向国际化方面接轨;二是促进本区内大中小城市与重点中心镇协调发展,在增强大城市高度集中的同时,增强扩散功能,切实带动好周边市、县、区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远大目标;三是高度重视本地区坏境保护与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内的水、土资源,保护长江岸线,沿海沿江沿湖的滩涂资源、生物资源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另外,防止各个城市(含乡镇)郊区、工业开发区、房地产、港口、码头、墓地的盲目开发与无序建设,这也是树立城乡统筹规划要素的重要理念。传统观念的合理应用到信息网络思维的深层发展
  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壮大,过去依靠着优越的区位沦及其传统观念,到了现代工业社会以及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里,网络思维的信息社会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对发达地区的城市群内部、外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多种联系更为重要了。我们认为“必须牢牢掌握集中与分散、整体与局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从全局性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城市运行的规律,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新形势”。
  信息社会的网络化思维观,体现了城市群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综合层面、并在城市群区域内的每个领域、每一个部门都发生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网络思维的关系在大的城市群区域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地理学(与其他城市规划学科)大有用武之地。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需要这些学科共同探索城市群规划的关键问题”。
  总之,对我国城市群区空间规划的复杂问题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实践、更多的总结。如何根据21世纪全球化的新理念,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城市管治、“创意阶段”的产生现象等等,总结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城市群规划,我们认为需要更多层面与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研究,需要从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动态深入分析与思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战沪宁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