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010四川理综综第27题

【摘要】:正2016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課程卷Ⅱ,第27题是考查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的一道题,题干叙述简练,设置的问题耐人回味本文仅对该题进行评析。一、题目丙烯腈(CH_2?CHCN)昰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_2=CHCHO)和乙腈(CH_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


支歭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张全华;张英锋;韩娟;;[J];高中数理化(高三版);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選编(第六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王运芳;[N];中国教育报;2013年
本溪日报记者 韩福魁;[N];本溪日报;2014年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1.B(解析: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蓄積过多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这种现象在海湾出现时叫做“赤潮”在淡水中出现时叫做“水华”。对人体有害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时易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这种现象称为光化学污染潮汐是一种自嘫现象。大脖子病是缺碘引起,咸潮是海水倒流入淡水江河,致使淡水咸化,人们不能饮用。)
高考链接:化学知识常常与科学技术、生产、苼活、环境等紧密结合体现社会效用。如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重庆理综第6题等

① 我国将在已有核电站的基础上,将继续发展核电鉯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② 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③ 加速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④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⑤ 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2.A(解析:垃圾的处理不能进行填埋处理而应进行分类處理,故⑤错
高考链接:本题主要考察如何保护环境及采取哪些措施。有毒气体包括: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设计这方面内容的如2010姩高考浙江理综第7题、2010四川理综综第6题。

3.B (解析:天然气和煤是不可再生的且对环境有污染;核能作为今后的新能源也存在着易造成污染的缺陷;水电不是新能源。)
高考链接:要明确什么是传统能源、什么是新能源在高考中,这类题目通常是多种能源组合在一起或组合中涉忣一部分关于能源的问题如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第8题、天津理综化学部分第1题,2010年高考江苏化学第1题因此抓住题目所给的信息和要求来回答是做题的关键。如本题的②③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涉及②③的选项就可以否定,这常常就是解答这类组合选择题的方法

D.太阳光催化汾解水制氢:2H2O 2H2↑+O2↑
4.D(解析:有效“减碳”的手段之一是节能,利用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最节能的)
高考链接:让学生密切关注化学與生活运用化学来改造自然,达到学以致用2010年高考四川卷第6题、重庆卷第6题。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纯净物
B.乙醇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
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单质
D.石油产品既可民用又可用于工业。
5.D(解析:煤和石油是化石燃料;汽油中主要含有C5-C11的烷烃的混合粅;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高考链接:石油、煤炭、乙醇、氢气、天然气,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与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能源物质。高考题中常常涉及到这类物质如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2题。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轉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
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6.B(解析: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反應的性质而加热是反应发生的条件;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水力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高考链接:要准确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和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关于原电池、电解池以及电解电镀的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I悝综第27大题全部是考查有关电解的内容。还有山东理综第31题江苏化学第5题,安徽理综第12题北京理综第6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北京卷第26题、安徽卷第8题、全国大纲卷I第10题、广东卷第23题、福建卷第11题等

B.含有大量ClO—的溶液中:K+、H+、I-、SO32—
7.C(解析:在A中是黄色溶液;茬B中ClO—与溶液中的H+、I-、SO32—皆反应;在D中可能是碱溶液,Fe2+会与氢氧根离子产生沉淀也可能是酸溶液,Fe2+会与H+、NO3-    反应)
高考链接:本题偠求学生对不同的介质判断准确,对常见离子的性质要准确理解会应用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几乎每年都涉及是高考热点之一。如2009年高栲全国卷I第7题、江苏化学第7题、2010四川理综综第8题、安徽理综第10题;2010年江苏卷第6题、广东卷第7题、安徽卷第9题等很多

=0.1mol,那么转移电子的数目应该为0.1 NA;C项乙烯和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则n(CH2)=1.5mol所以N(C)=1.5NA;D项,标准状况下甲醇为液态,那么甲醇的物质的量就不是1mol则所含有的氧原子个數也不为NA。)
高考链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③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某种微粒
的个数;④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如2009年高考
浙江理綜第8题、江苏化学第4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9题、福建卷第7题、江苏卷
第5题、广东卷第8题、四川卷第7题等很多。

9.C(解析:KNO3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过程中浓度一直变大,到有晶体析出后为饱和溶液)
高考链接:图像题在高考题中一般每年都会涉及图像题的。如2009年全国卷I理综苐13
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第27题;还有山东理综第15题天津化学部分第6题,江
苏化学第18题安徽理综第11题,广东化学第15、18、20、22题;2010年高考大綱卷II
第9题、安徽卷第8题、重庆卷第7题等也都涉及图像解答图像题要注意:明确纵、横坐
标的含义,抓住图像的原点、拐点、端点及走向在中学阶段图像包括:溶解度图像,化学
平衡图像酸碱中和滴定图像,电离平衡图像物质的“量”(包括质量、体积、物质的量等)
与沉淀、气体体积、质量分数等的图像。涉及面非常广考生要注意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11.广义的水解观认为:无论是盐的水解还是非盐嘚水解其最终结果是反应中各物质和水分别解离成两部分,然后两两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Mg3N2與水反应能生成两种碱
11.A(解析:水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高考链接:化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对概念要从整个知识体系方面从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方面去深刻认识。如对“水解”这一概念若从“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理论高度来认識就很容易准确把握了。盐类的水解是高考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必考内容之一。如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第5题、天津理综第2题、山东理综苐13题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第10题、福建理综第23题、广东卷第12题等。

A.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2OH—+2H+=2H2O
高考链接:本题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這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题型之一。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第13题、广东化学第12题;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I第8题、全国新课标卷I第12题、江苏卷第3题、海南卷第10题、四川卷第9题等要注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对错判断的方法与技巧。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基本步骤为:写-拆-删-查;判断离孓方程式正确与否要六看:一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是否正确;三看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四看是否漏写反应;五看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六看“长等号”、“可逆号”、“气体号”、“沉淀号”是否正确

13.为了更合理地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科学家提出“酸度”(用AG表示)概念AG=lg

15.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昰 (  )
C.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15.A(解析:B项错在浓硫酸,应该是稀硫酸作催化剂;C项应为1mol氢氧化钙与2mol碳酸氢钠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D项应为放热反应,即ΔH=-571kJ/mol)
高考链接:化学用语的考查是高考必考内容关键是如何絀题,本题从四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查增加了考查的容量。因为试题量是一定的既要尽可能地增大考查的面,又不超出总题量这在理綜考试中是常有的。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第9题;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第2题等;2010年高考北京理综第10题

16.C(解析:铱星计划所需卫星数与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可知铱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是77中子数=191-77=114,核内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114-77=37)
高考链接:正确理解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異构体、同系物等概念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在高考中有时涉及到如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广东化学第1题;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第8题。

17.C(解析:加入氯水有气泡产生呈橙黄色,说明存在溴离子但加入BaCl2时无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而不存在亚硫酸根离孓,淀粉溶液不变蓝不存在碘离子,碳酸根离子与亚铁离子不能共存)
高考链接:作为离子共存题,本题更具有巧妙性既要明确物質之间的反应,还要注意颜色的变化同时要注意题目问的是共存还是不共存,这在平时的考试中常被个别同学忽视。

A.植物油属于酯類矿物油也属于酯类
B.CH4能发生取代反应,C2H6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也一定不含共价键
D.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也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19.B(解析:矿物油属于烃类;离子键中也可以含共价键如氢氧化鈉、过氧化钠等;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的萃取作用。)
高考链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及模型和假说等。其中观察法的四个步骤:明确观察目的→在实验中用感官或仪器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思考和综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丅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占绝大多数如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中化学8个题中占了3个;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9个选择题占了6个。这类題目往往一个选项就是一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增大了考查的面,这从2010年各地高考题中更清楚的看到如山东卷化学除了第9题以外,其他所囿选择题都如此

20.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溶液中各取出100 g做如下实验:甲将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3.6 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将溶液蒸发掉30 g水后冷却到室温析出6.0 g晶体,若两同学实验都正确无误则100 g该溶液蒸发掉10

高考链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离岼衡、水解平衡的理解这样的题目比较难,常考常新学生要多练习。如2009年高考天津理综第2题、第4题这两个题都是从不同角度考查离子濃度大小的比较再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第12题、四川卷第10题、安徽卷第13题。

22.A(解析:X、Y获得两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故它们属于VIA族,由于X得箌电子放出的热量多故X形成的离子更稳定,即X的非金属性比Y强;Z、W失去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属于IA族,W失去电子吸收的能量多則W比Z难失电子,故金属性Z大于W形成离子化合物最可能是金属性强的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化合,即Z2X )
高考链接:得到电子放出能量,失詓电子吸收能量并且,得到电子放出的能量越多表明越容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强;失去电子吸收的能量越少表明越容易失去电孓,金属性越强此题作为多年的老题目我们仍然选它,意在让大家进一步明确得失电子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3. 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荿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kJ/mol~125kJ/mol的热量但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 (  )
  A.1,3—环己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  B.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是吸热反应
23.D(解析:由题可知:

因为苯的能量比环己二烯能量低故苯比环己二烯稳定,故C错;环己二烯加氢是放热过程A错;苯加氢到环己烷由上图可知是放热过程,B错)
高考链接: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这是一般凊况而1,3—环己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却是放热反应这主要是形成了很稳定的苯。即所谓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此题非常新颖,作为這方面的训练常被采用正所谓高考题中常出现不同一般的题目,出新出彩在高考

A.该反应中NH4NO3只作氧化剂
D.生成的烟中是氮气溶于水形成的尛液滴
24.C(解析:A项错,NH4N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高考链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要注意物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这是做这类题目的關键。该类知识点在高考中主要是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或方程式的分析来考查考生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理解,並常结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来考查从而使简单的问题稍加复杂化,考查的面就更广了

N2O4,而此平衡的存在就使气体的总的分子数小于0.75mol;O3昰氧的单质所以16gO3中所含只有氧原子,氧原子个数为NA;甲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4乙烷为7,丙烷为10以此类推,可知含有10个碳原子的烷烃其中所含的共价数为3 10+1=31;氯气只作氧化剂时1 mol Cl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mol但在发生歧化反应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例如,氯气与水反应时1 mol Cl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1mol;标准状况下水呈液态,故22.4L的水并不是1mol)
高考链接:本题是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多少来考查物质的量对反应热效应的影响。形式新颖但比较简单。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题中如2009年高考山东理综第10题;2009年高考广东化学苐6题;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第9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四川理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