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香港人 想去外国修读英文教育 去在台湾的外国人教英文 可行吗? 在台湾的外国人对英语老师的需求高吗?

亚洲管理教育圆桌会议 现场实录(全文)_搜狐教育频道
亚洲管理教育圆桌会议 现场实录(全文)
页面功能&&【】【】【】【字体:&&】【】&【】
  2004亚洲教育北京论坛  ――亚洲管理教育圆桌会议  时间:日上午  地点:稻香湖景饭店牡丹二号厅  主持人:  我现在宣布大会开始,我们今天这个分论坛主要是讨论亚洲管理教育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个是亚洲管理教育论坛,我的名字叫王建国,是分论坛的主席,我先花1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个论坛?我们知道亚洲经济正在和平的崛起,整个亚洲从经济、文化正在走向,或者是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管理教育是整个亚洲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的亚洲商学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证体系,我们现在的商学院的“靠里体非深”排名都是用的欧洲和北美的体系。我们也知道亚洲的文化,亚洲的经商环境和欧美的并不完全一样,它具有鲜明的亚洲的特点,我们也知道一套认证评估的系统,会对我们管理学院和商学院的行为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完全只能够以欧洲,用北美的标准来评估亚洲商学院的质量,那就会有失偏旁,也就是说它会脱离我们亚洲的现实,如果只能按照这样一套标准评估亚洲商学院,评的最好的是西化的商亚洲,跟最符合亚洲现实的很可能完全没有名实,所以这一套评估系统,北美和欧洲的评估系统,确实有它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只有这一套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所以应该说这种思想是我们要开这个会议的一个最原生的想法,可以说是它真正的动机。这个会议的真正动机是说希望能够建立一套亚洲商学院,亚洲管理学院自己的认证评估系统,与北美、欧洲的评估系统有一个“百内四”这是我们真正的想法,这个想法源自于在去年12月5号到6号,有七个国家的前任领袖,七个亚洲国家的前任领袖,发起了亚洲教育论坛,在教育论坛上面提出了好几个议案,其中有两个议案,一个议案是建立整个亚洲的商学院,叫亚洲管理学院,或者叫博鳌亚洲管理学院,要成立一个管理学院是面对全亚洲的,这是第一个议案,在这个上面通过了这个议案。第二个,就是由当时与会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的一个曹国兴,是中国教育部国际司司长,他当时提出一个思想,就是要建立亚洲的管理评估的认证体系,当时他的提议在大会上也是亚洲各个国家的代表都来参加,包括很多国家的教育部官员来参加,都认为他的提议非常不错,所以从那个会议以后,亚洲管理教育论坛就委托我来首先组织这个会议,来组建这样一个“靠米体”,来实现当时大会上提出的设想。  在过去的半年多,由于大家的大力的协助,所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会议,我们今天来参会的这些商学院,都是亚洲最顶尖的商学院,在整个过程中间,大家给了我们这个会议极大的支持,在整个准备过程中间,也得到了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教育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有太岳集团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今天这个会也不可能产生,再一个,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的这些“撒副”,也群居了很多精力,从去年12月到今天,我们准备的主要是这个团队,主要是集中在准备两样事情,一个是组建AAMS,一个是组建整个亚洲的商学院,组建一个商学院来面对整个亚洲,这两样事情都是艰巨而伟大的任务,但是今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会议,我们觉得这个任务是完全可以能够完成的,因为今天在座的都是代表了亚洲商学院的最高水平,我们发给了大家的资料,你们可以看到这些商学院在亚洲,今天参会的从国际来的,大约都排在亚洲的前20名商学院,中国也来了,在中国本地的商学院,最好的商学院都参加了。我们这里最好的商学院都参加了这个会议,所以它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所以今天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会议,希望能够建立我们的所谓AAMS,也能够通过这个会议来讨论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想讨论怎样建立亚洲的评估体系,第二个问题,我们想在AAMS的下面,建立一个全亚洲的案例中心。我们也想通过这样一个AAMS来办一份全亚洲的管理评论,我们也想建立借助成立AAMS以后,能够每年都开全亚洲的年会,亚洲的管理教育年会。  我们觉得这些任务,或者这些我们要做的事情,都是相当的有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完成这些任务,我们觉得会对整个亚洲的管理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能够整合整个亚洲的管理教育,使得我们亚洲的管理教育能够以一个整体的形象跟北美,跟欧洲对等的交流,而不是说只有通过他们的认证,我们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说我们亚洲的商学院,走向北美欧洲得到他们的评估,北美和欧洲的商学院到亚洲来,也需要得到我们亚洲认证体系的评估,再一个因为有一个这样的三角形,三足鼎立,有北美的管理教育协会,有欧洲的管理教育协会,也有我们亚洲的管理教育协会,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交流。这样的话,我觉得对促进我们亚洲的管理教育与世界管理教育的交流与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非常高兴,大家能够参加这个会议,我也在这里代表组委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非常的欢迎!下面我就想今天我们这个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对我刚才所提出的四个议题,还有一个议题就是筹款的问题,就是这个协会一旦成立,我们就存在一个筹款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具体的运作,这个问题大家等一会儿也可以讨论,所以下面来讨论这么几个议题,下面会请大家根据这些议题来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我们的时间一共只有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发言的时间,大约是两个半小时,所以每一个人发言的时间,大约就是五分钟左右,我们在开完这个会,大家签完名以后,正式成立我们的AAMS以后,我们下面还有时间,我们继续探讨,会后我们有非常密切的沟通,来对它怎么建立达成一致的共识,下面我们再重复一遍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怎样建立亚洲教育评估系统?怎样创办亚洲管理案例中心?怎样创办亚洲管理评论?还有一个就是怎样组织我们的年会?还有一个筹款的问题,以及运作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下面我看大家可以自由的探讨,这几个问题,我们不分先后,谁哪一个问题都可以探讨,我们会有记录。我看下面就开始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黄海:  我还是用英文说吧,因为可能大部分人愿意听英文,我觉得原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题,但是我们要严肃的实现这个构想,我们必须要问自己,我们的这个计划是不是要想更多的影响这个认证程序呢,现在很多商学院实际上如果按照,我们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我们到底是因为我们想,是因为我们无法满足西方的标准,还是因为我们确实亚洲有一个不同的特色呢,我想其实这两者都有,但是我想说第二点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因为大部分的亚洲商学院和北美和欧洲的商学院相比是比较年轻的,历史比较短。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有很多对于亚洲的一些课程,有一些具体的课程科目,可能说和北美,和西方相比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些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来看看商学院教授的具体内容,我不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基本的本质的区别,比如说亚洲商学院和西方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这个方面的原则是没有区别的,当然有一些具体性的一些商业的策略,可能有一些不一样,因为考虑到我们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背景,社会背景不一样,但是这些根本性的原则实际上是类似的,所以刚开始我们应该非常明确,我们亚洲商学院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觉得这个教学内容,也许不是大的区别,但是在具体的结构和策略方面不一样,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学校。  我们商学院是十年多的历史,比较新,当然我们的会计学院有50年的历史了,还是比较长的,我们得到了欧洲商学院的一个认证,我们也会得到AACSB的一个认证,“恩快四”的认证也快了,但是我觉得欧洲的认证和北美的认证没有大的区别,但是我们要问的是,欧洲的认证主要是一个远期的认证,看你有没有一个长远的资源,有没有一个长期的发展,但是“恩快四”他们是非常详细的。所以AACSB这个很多人非常承认这个认证,如果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AACSB,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认证区别是什么,我最后还谈一点,相关的一个内容。  我觉得根据出版物的数量来进行评估教学质量,实际上并不是说只有欧洲和北美,他们占主导地位,因为实际上在亚洲,这些商学院的教授们,他们要想当上教授,也要在西方的刊物上发表很多文章,才能达到他们的资格,有很多学术刊物也得到了亚洲的承认,所以我们如果想建立自己的亚洲评论杂志,管理评论杂志,也应该是实现一种世界级的,得到全世界认可的一个杂志。最后我也想说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管理委员会,不应该仅仅只有亚洲人,我们还是应该邀请一些欧洲和北美的这些教授,或者说商学院的管理人士,有他们能够把西方的一些东西带进来,因为我们不能仅仅是只靠我们亚洲的一些东西来支持,肆意我的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还应该邀请更多的欧洲和北美的这些学者,参加我们的这个委员会,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联合会得到承认,同时也能够加强我们这个委员会的工作能力。  主持人:  我认为黄院长所讲的这个对我们很有启发,至少我们看到AACSB和“恩快四”这两个,他们的标准,欧洲和美国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世界上存在一个完全的统一的标准,就没有必要成立欧洲的,亚洲也是一样,还有一个我们成立AAMS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除了认证评估系统以外,我们还有一个合作与发展的问题,其实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可以相互交流发展,而这个所带来的相互的提高合作,我觉得也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非常感谢黄院长。  马尼拉商学院校长:  我非常同意黄院长的意见和AAMS的原则,我想说的很多,但是必须很简单的表达我的想法,我很同意的一点是说我们要考虑到不同的标准,共动点是什么呢,那个就是在过去五年内,我们认识到在亚洲建立这种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市场,我认为这些组织之间有很强的竞争力,都想要把各种商学院纳入他们的体系内,在我们这个学校,给我们体系认证倒不一定跟我们学校的研究水平直接相关,但是可能是跟我们的联系网络相关,所以这种体系未必完全是学术性的,可能是我们校友的联系,未必是研究的成果,或者说出版物,以及我们进行的联系等等,所以这些都是进行综合考虑的。因此我们在这个方面,不一定局限于一定要看发表物的多少,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亚洲学院,虽然我们现在是亚洲国家,亚洲必须要有创新性,我们有穷国,有富国,有一些学校很有钱,有一些学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他们的资金非常雄厚,因此也就是说我们在亚洲地区标准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AAMS的建议是希望大家建立一种多层次的评估体系,比如说一级评估体系,还有有一些可能是按照二类,二级评估进行评估,这个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最后有关这个杂志,亚洲评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意见,我已经读过很多美国的类似评论,这种评论的作用很多,可以为学者,可以为教育者,都可以为他们服务,也可以为商学院的管理者进行服务,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不能忽略的,就是说我们现在亚洲的经济环境是非常活跃的,亚洲商学院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我们与亚洲的商业环境密切相关,为亚洲环境出版一个亚洲管理评论杂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能够提高我们对我们的声誉,谢谢!  A:  首先我同意我们要讨论的是排名和认证这个问题,在印度我们有900多所商学院,大部分学校都是经过政府认证的,但是在这900多所学校里面,大概只有十所是最高水平的,有一些是还可以,但是大部分虽然是他们经过认证了,但是其它的这些学校都是水平比较差的,因此我想谈一谈对认证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我们要避免走形式,不要只不要强调具体的事情,所以不要只为了认证而认证。因此看看我们的市场,我们为商业、教育等等服务,他们想要我们什么,为什么亚洲人喜欢到美国学校去读MBA,不要读亚洲的商学院,为什么亚洲的企业老总不愿意在中国,或者是亚洲其他国家学习管理,而到国外去学习。所以说我们从哪儿开始着手呢?我们现在可以考虑两三所学校合作办学,我们不一定要那么先讨论这个认证排名,这个是太细了,因为这个认证这个系统是很麻烦的一个问题,在印度政府已经负责认证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可以跟他们进行合作,但是我不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想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客户是有什么样的需要,他们并不是特别注意他们的认证和排名,谢谢!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商学院长:  早上好,我也很想要继续谈一谈这个学院认证和排名的问题,在马来西亚公立大学大概有十来所商学院,但是我们有一百多所私立学院,这些私立学校是与英美国家的商学院都有联络关系,如果我们要是看一看这些私立学院,私立大学,或者说私立的这种MBA的项目来看,有一些是非常好的,有的是可以一年内就可以完成,一个月只要上一次课兼职的课程,一个月只要来三次就可以拿一个MBA了,在马来西亚,有一个机构管理私立学校,他们来负责认证这个私立大学的认证问题,但是他是不一定是专门针对商学院来认证的,是对一个各式各样的学院进行认证,进行管理,所以说虽然在政府层面上是被接受的,在私立学院取得文凭也是可以得到认证,所以说我们如果能够建设认证系统的话,我们不是按照课程来进行认证的,我们在公立大学,因为钱不是特别多,所以有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进行下去。因此马来西亚大学所以说不太愿意申请美国,或者是欧洲的认证,因为太费钱了。  下面是案例中心的问题,如果你想要学习案例研究,不一定要太多的案例,有一些案例不一定是关于马来西亚的,所以我们也有一个组织,在哈佛商学院等等这种学校也可以得到认证。(插话:只有新加坡才有案例认证中心),我们一般都是用美国公司的案例,因为欧洲公司的案例不是特别多,所以这个主意非常好,我们比欧洲了解的更多,有关亚洲管理评论杂志的问题,我是完全支持,很多大学都有面向本区域的这种杂志,有很多亚洲管理杂志,亚洲管理评论等等,我们台湾大学还有一个评论,这些都是大学办的杂志,所以说很难说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要建立这么一个跨地区的体制的话,我们就可以出版亚洲管理评论杂志,所以我很赞成这种想法,东盟国家倒是有一个亚洲大学联盟,这个组织也是有很多成员,但是不是那么有针对性,所以我们这个提议非常好。  有关年会我也很赞成这种想法,尤其是这种研究型的年会就更好了,我曾经参加过台湾大学的一个年会,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年会的,如果我们办成自己的年会就非常好了,谢谢!  澳大利亚莫奈什商学院副院长:  黄教授的看法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关一个独立的亚洲管理学院认证系统,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业,但是如果我们看亚洲商学院的数量而言,如果看这个与欧洲来看,我们说亚洲商学院的数量就比欧洲的商学院的数量多多了,我相信市场竞争,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这个体系,能不能与他们的体系进行竞争,能不能与欧洲,或者说美国的这些认证体系进行竞争,这三种体系看最后谁能够取得胜利,所以说我们这个冒险是值得一试的,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子来为这个事情筹集资金呢?我现在想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王教授说的很重要,就是我们要区分各种商学院,我并不是赞成按照学院的实力来进行分类,我强调的是一种可信的分类,如果说商学院要被市场认可的话,只有一种最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我们问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去美国学习,当然有历史等等方面的考虑,但是有一点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说有一个比较强的调研,或者研究基础,因此我就建议亚洲管理教育协会来强调研究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与美国人进行直接的竞争,我们要我们的研究实力胜过他们。首先我们先看一看到底是研究型的,还是面向市场型的,这些可能是比一二三级更适用一些。  第三点,我想说的是商学院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在亚洲的管理体系是不同的,像我们这些有600个教职员工,有3000多名学生,有的学校可能不一样,有的可能是学生多,老师少,有的是学生少,老师多,这就是组织上的不同,那么就是说要找到一个最好的管理方法。  黄海: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亚洲管理学院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亚太地区,我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还是亚洲地区,这一点如果讨论亚太地区的话,可能会更有利一些,在亚太地区的话可能这个区别就更大了,亚太地区可能是更有国际性。  B:也就是我们要改成APMS,就是亚太管理商学院,你这个想法也是很有意思。  徐飞: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么一个会议和论坛,我想主要谈两点,第一点,就是在这么一个特点的时点上成立一个AAMS,是非常必要,非常及时的,实际上相对北美和欧洲而言,亚洲管理教育起步比较晚,我们的商学院比较年轻,我们有自己的这么一个组织,建立这样一个评估体系,可以从整体上跟进和提升亚洲商学院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我觉得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情,而且是在这么一个时间点,整个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能够有一种独立的声音,能够平等的和北美和欧洲进行对话,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自己亚洲管理评估体系的时候,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要充分的借鉴北美和欧洲他们科学管理体系当中合理的成分,因为科学有一些是跨国界的,超国界的共性的东西,好的做法我们要充分的吸收过来,拿到我们自己的评估体系当中,另外一个是要充分体现亚洲管理体系的特色。因为我一致认为,如果说离开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发展的阶段,它的文化,它的价值观,甚至它的管理哲学来孤立的谈管理,是一件难以理于的事情,所以在我们的评估体系里面把我们的亚洲区域特色,亚洲的体系,亚洲自己的管理哲学充分的融入里面去,这是最有重要的特色。  另外我们打算召开年度召开的会议的时候,除了刚才谈到的充分的吸收和邀请北美和欧洲的学者参与之外,是不是请一些企业家来参加,可能对我们更有帮助,因为最终我们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是走向社会,是面向企业的,所以我们更好的去倾听客户的呼声,知道企业家们对人才的需求,对管理的要求是什么,使我们的针对性更强,这样培养的学生能力更强,好,我就提到这里。  香港大学商学院:  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及谈一谈在商学管理教育,管理发展方面的一些发展的情况,来看看我们怎么做我们的AAMS,在过去我们都有很多的相应的工作,包括我们有一个亚洲商学院校长的一个会,这是十年前有一个这样的工作,十多年前还有一个在夏威夷大学,我们也把亚太地区的商学院院长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但是这些过去的会议,他们的议题实际上在今天已经算是过去时了,但是今天我们实际上想建立一个论坛会议来讨论亚洲的商学教育,商学做法,管理做法等等,我想强调的是目前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我的结论就是也许我们现在是最好的一个时机了,来建立一个商学院的一个协会,我是十年前从北美回到亚洲的,现在很多亚洲的学者已经在这个出版物等等方面,达到了一个顶尖的水平,不仅仅在香港地区了,还有包括新加坡等等其它的一些地区,实际上有一些非常有名的管理评论杂志,他们有很多的编辑,编委都是由我们亚洲地区的学者来担任的。包括我个人也担任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杂志的管理方面的一个编委。所以我们亚洲地区的好多学者已经打入了顶尖的商业评论杂志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一个阶段是什么呢,我们有很多非常有名望的亚洲的管理学者,这些人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推动我们的水平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知道其它的一些商学院,包括在内地和印度的商学院,他们也有很多文明的学者,我觉得这些学者可以建立一个我们自己一套能够推动亚洲的水平。  下面我再谈一谈我们商学院体制的发展,我们有一些商学院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水平了,包括南洋大学商学院也是非常有名的,包括我们香港大学的商学院,包括我们的案例都是有哈佛大学在世界各地进行发行,包括北大光华学院,包括内地的其它大学,我们也已经有了一个学院的基础,所以我个人也参与了其中的很多工作。有一个美国的学者来到了亚洲,所以也有一些学院机构之间的合作,都是为了实现一种我们独立的一个世界性的标准,实际上这种体制性的,机构性的基础已经有了,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协作和联系的一个纽带,或者是建立一个常设性的机制,建立这样一个把我们好的点子聚集起来,好的经验做法。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我们也谈到了市场,我想说如果我们看一看包括在中国内地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和以前不一样了,我们有很多的家电企业,在中国内地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全世界的家电行业,他们的一些做法,他们的一些经营的理念,他们的经营的手段,他们已经达到了行业的领头羊的地位,他们这些好的经验,实际上是值得其它国家的企业来进行学习的,包括印度的,它的软件业,它的其它特定的行业,已经达到了世界的水平,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地区。今天早上我在车上听到的收音机里说三星在世界上的资产已经排到第25位,所以我们亚洲地区有很多企业已经是巨头性的,世界性的企业了。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是一个商学管理教育,这是什么意思呢,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也说了,我们是为了仅仅是推动我们这个价值观呢,我们现在也面对着发展,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包括如果把内地和印度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段性的问题,这个都是一些基本性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自己,使得我们与众不同,同时也能够使得我们能够为世界管理学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我总结一下,如果我们要想实现我们的倡议计划,我首先觉得我们这个领域的这些文明的学者,他们能够做出他们的工作,第二点,有一些顶级的,世界级的亚洲公司他们也是能够发挥他们巨大的作用来推动我们这个机构和体制的发展。我们这是一个圆桌会议,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继续的进行讨论,打破这种我们不同的机构,不同学校间的这种壁垒和屏障,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  印度管理学院:  刚才我听到了很多的发言,我觉得每一个国家不同的商学院,不同的人,有的时候发现很多东西都趋同了,我们就需要一个不同的东西,来看一个新的头,我想我们现在正是这样一个时刻,就使得我们这一次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印度管理学院差不多有40年的历史了,我知道有其它的一些商学院,有的比我们年轻,有的比我们更古老,但是我们有40年历史,实际上也使得我们有一定的声望,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我们也不是那么的成熟,所以我们这个40年,我们有了这么一段发展的历史,我觉得亚洲商学院也达到了这个历史阶段,有一些东西应该总结一下,发扬一下,更年轻的这一代人占到了我们亚洲国家,很多国家的大部分,所以这种亚洲教育论坛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学生在挑选学校的时候,他们会看到这个学校的认证的一个排名,或者是它的一个结果,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亚洲的评估体系,学生就可以根据我们这种亚洲的一个特点,选那些好的学校上学,案例研究室是很重要的,其它的国家,其它不同的背景,环境是不一样的,把不同的国家案例可以作为达到世界级的教案,教学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亚洲有自己的独特的特色,所以我觉得我们这种本地化也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学院的不同的特别的管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学院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印度的学校跟中国的学校就不一样,还包括我们的知识的分享,协作,先进经验的分享,看法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召开年会,不仅仅是分享知识,或者是共同讨论我们未来的趋势,方向,包括创新性的研究,这些都能够在年会上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有这种年会,能够更好的促进在未来协作,所以我觉得五种议题当中最难得就是筹资,融资,包括认证,出版管理杂志这五点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确实是一个我们亚洲的声音要发出来,也应该得到其它地方的承认,只有我们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得到别人的承认,谢谢!  主持人:  前面的几个,我现在是为我个人来发表一点意见,我觉得刚才来自印度的这位院长所谈到的一些观点,还有莫奈什大学的院长所谈到的一些观点,我两个都非常的同意,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就是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做Market“非林”,我认为商学院是应该有市场,但是市场有的时候是有失败的,市场我们知道,它的一个外行和内行的问题,完全“因吗肯”的问题,就是对商学院的导向还是有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专家,或者是有一个管理协会,就是一个行业,或者是专业,属于这个领域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和市场的意见,要有一个“百内四”,只有市场的导向,我们这个学校就会变成一个公司,所以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所以我觉得要市场的导向,但是你还是需要一个评估系统,这是第一点,因为Market,我们有Market“非林”。  第二个观点,我们在银行系统,我们知道也有评估系统,这个评估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很好的管理手段,如果说我们把所有的管理学院去用一套管理系统把它管好,这个成本很高,也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如果有一个评估的大家认同的标准是很困难的,每一个商学院都会朝着这个标准区努力,所以每一个商学院会变成一个标准的管理,它会促进商学院管理的提高,这个跟认证的规律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的CNN,只有一个世界冠军,但是这个世界冠军的标准是都会使每一个运动员都想得到这个世界冠军,比如说跑,每一个人的速度都增加了,我们的商学院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有一套标准,每一个人都想按照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是共同的,大家认同的,如果是大家都同意的标准,有它一定的普遍性,这个标准的本身已经含有市场导向,如果大家都朝着这个标准走的话,就向争冠军一样,就向运动员去竞争冠军的位置,我们商学院也会竞争冠军的位置,这样所有商学院的质量都会提高,所以我觉得它虽然有问题,虽然很困难,但是我觉得它的必要性是非常显然的。  第三个观点是就是刚才谭教授讲的,我们要有一个竞争的结构,我们知道结构至于结果,如果我们有一个欧洲的,有一个北美的评估体系,再有一个亚洲的评估体系,它的一个“四戳可特”的本身是一个精准性的结构,这种结构的本身,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这里我认为结构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认为这种结构会带来亚洲、北美、欧洲的平等的交流的舞台。在一个,我觉得不能只因为这个系统里面包含文化的要素,如果我们只有北美,西欧的标准,就会用它的文化标准来评估亚洲的文化,这样会使亚洲的文化慢慢消失掉,结果完全按照人家的文化导向走下去,结果我们的文化为了满足它的标准,都想争冠军,为了争得冠军的位置,为了争得最好商学院的排名,结果我们的文化就会在这种追逐,按照欧洲的标准,或者是北美的标准来竞争商学院的过程中间,就会丧失我们的亚洲管理文化,所以如果我们没有一套自己的评估的标准来“百内四”我们很难在我们管理教育中间,来保留亚洲的管理文化,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必要的,我们知道这个后面肯定是非常困难,还有很多事情要考虑,但是这些原则,我是非常赞成大家的意见,但是我认为提出来的也会有它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因为有利就有弊,只要利大于弊,就值得一干,我也非常同意刚刚这位院长的看法,因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期,在一个我也非常同意黄院长的把AAMS改成APMS,我觉得这样会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陈乃九:  首先我先感谢组委会王先生和李先生的工作,我很同意建立这么一个亚洲管理教育协会的理念,如果我们有成千成万的亚洲商业学院来加入这么一个协会,我们这个协会能为亚洲商学院做一些什么呢,这是一个自由的市场,如果这个协会没有为商学院出一点什么的话,因为在美国商学院协会,你必须要加纳几千块美元的入会费,就要很多成本的考虑,我也要说的就是说我们这个协会能够为亚洲商学院做一些什么呢,我不愿意让我们的协会变成二等公民,我们的杂志也不要变成二等杂志,我们很多管理坐支,都是欧美发表出版的,像“及铺子”等等杂志,我们要靠这些杂志来宣传我们的杂志,所以说认证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要做,要开始我们可能从小做起,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最佳的案例研究,有这么多亚洲的案例,在香港我们有很多美国的,或者是香港的亚洲案例,因为在“之森特”有很多香港和美国的案例,但是我们不太了解印度,菲律宾等其他国家的成功案例,所以说如果我们可以办这种讨论会,来分享这种案例,实际上各国的教授可以互相访问来介绍他们自己国家的这种好的案例,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最佳的一种案例。  第二点,现在大家都一窝蜂都想办MBA这个项目,都想赚钱,MBA的课程,能够在排名榜上往前走,但是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削弱了本科生的教程,他们这些大学都是要靠商学院MBA的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排名,而MBA的学生,是学者导师,MBA的学生实际上可以为本科生做出榜样,为亚洲更穷的国家做出榜样,亚洲的MBA学院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管理者,所以他们都是很好的学生,他们是很好的资源,怎么样子去讲授这些课程呢,有大约九百所商学院,有很多大家都想变成最好的商学院,都变成最佳商学院,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来参加我们这儿的会,我们这儿都是名牌大学,有很多资金和资源,但是也有很多很小的商学院,我们也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下面我还是对亚太的提法有一个看法,我是香港人,但是在美国住了很多年,香港的教育很多是受美国教育,或者说加拿大教育的影响,我是在加拿大接受的教育,我们有亚洲的环境,我们也向美国、加拿大等进行开放,但是他们很容易就影响了我们怎么样运作我们的商学院,美国的商学院很多都是很好的学院,但是我们亚洲的商学院是在亚洲背景下建立的,但是必须有一个总部,我们亚洲管理教育协会必须有一个总部,博鳌教育论坛有可能会作为一个总部的合适的选择,这个协会可能是得到博鳌论坛的支持,但是博鳌是很有权威的一种组织,他们很有信用,亚洲国家这样子就更容易认同这样的机构。  主持人:非常有意思,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是写着AAMS,一份写着APMS。  印度工商会副秘书长卡尔拉:  我在印度管理学院也任职,对管理学院也有联系,我们现在想提一个高盛公司的研究,中国的GDP和美国GDP,以及印度GDP的比较,可以看出是从西向东,从南向北转移,像商学院也是像工厂一样,它的产品就是提供工业所需要的学生,如果说说商学院是脱离这个大环境发展的话,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我就想引用索尼公司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现在商业学院的问题就是说他的位置,我们有这么多商学院,800多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挺差的,大概我们印度只有十几所还比较好,因此为什么学生去欧美学习呢,因为那边是经济的发展中心,西方国家自然就会有很多比较好的商学院,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现在需要来发展亚洲商学院,因为我们亚洲的经济正在迅速的发展,因为亚洲有很多达到国际标准的公司,像印度、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等等,都有很多国际知名公司,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的一个学校,要招收8000多名管理学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尤其是对美国的安全问题考虑的话,也是很重要的。2003年,2004年稍微平静了一些,我们对于美国的安全环境有一些担忧,美国申请签证也很困难,美国人认为亚洲人可能会有可能是恐怖分子,或者是移民等等,所以说很多学生拿不到签证,所以说这样子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来建好我们的亚洲商学院来吸引亚洲的学生。我们亚洲这些商学院自己也在发展,我们也有比较好的杂志,案例中心,还有很多比较好的网站等等,印度政府自己就很重视这个方面的发展,印度总理说管理学生在毕业以后,就可以进入公司,对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说是同样的要求。有各式各样的考试,有一些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工作,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市场需求的问题,市场需求说明我们对亚洲商学院是非常有利的,他需要大量的人才。  最后的这个问题是怎么样保证我们的资金,刚刚主席先生也说了这个问题,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说印度有一个学院,他有一个管理学院的项目,他们做的一个事情非常好,大概他有很多公司的股权,当时建立的时候,股票的价值很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很客观的一个资本了。现在我们印度有一个部长说应该是降低学费,因为管理学院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才能进行运作,所以说商学院不一定听政府的话,市场需求是放在那儿的,对亚洲商学院的需求是非常多的。  菲律宾大学代表:  我是从这个外圈来发言,我们都代表我们自己的商学院,我们都是教育界的人士,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做贡献,我们目标实际上就是要促进我们学生的成功,我想代表我们的学校来谈一谈我们的这几点,前提是我们的学生应该从中受益了,第一点,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AAMS,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当然这个得到了我们政府的支持,也有很多发起人,但是我觉得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就是一个标准了,邀请谁来参加AAMS,现在有一些国家好象没有派代表,包括韩国、日本、印尼等等,我可能说的不是很全面,但是我们菲律宾也有一些大学,没有来参加,有一些好的学校,都没有来。也有人提到了要建立一个APMS,就是亚太地区的协会,还是说亚洲地区的问题,也许我们刚开始建立的时候,要吸收一些亚洲会员,是不是考虑吸收一些亚太地区的会员,还包括一个案例库的一个问题,这个也是涉及到我们这个协会成员的一个问题了,因为它涉及到学校的教学水平,如果水平够不了的话,这个案例就没有用了,我们显然也要有一个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什么是一个好的案例。第三点,在案例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做一些工作,比如说它是用做培训,还是仅仅把这个案例作为一个培训的手段等等,不同的教学法,还包括我们这个案例一方面要面对全球背景下的一个当地的特色要突出来,当然有的时候亚洲的一些事就在于不论好坏的这种借用西方的模式,所以我们也要突出我们亚洲的特色,亚洲的区别,我们并不能毫无考虑的直接套用西方的模式。  另外如何让我们的会员受益,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统一的一个通用的一个学位,当然这个方面有一些语言方面的困难,语言方面的障碍,但是希望能够在远期建立一个AAMS的这样一个认证的学位,这样更有利,谢谢!  汪海素:
刚才我们来自于亚洲其他管理学院的这些院长们对构建亚洲商学院的评估体系,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自己认为,包括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地商学院评估标准,我觉得是势在必行,刚才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楚了,我只是想对亚洲商学院评估体系的形成,谈一点看法,第一个,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呢,说到底就是要帮助这些学生,在信息相对对称的条件下去自觉的选择这些院校,就像我们的上市公司一样,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它的信息,披露信息有它相应的标准,我觉得构建这种认证体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构建这种标准,帮助消费者去认识商学院,这个标准我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是流程要公正,我们要建立一个评价体系的流程的过程要合理。第二个,它的指标要合适,就是怎么样去全面的,公正的去处理,包括国际化与本土化,标准化与专业化的关系,这些指标要设计合理。第三个,就是在评估过程当中,方法要科学,就是在运用这些标准的过程当中,你比如说我们做资产评估,它有市场比较法,有收益法,怎么让这些指标通过合适的结构,使得它能够科学的去反映这些商学院的品质,我觉得非常重要。第四个,就是在构建这个评价体系的过程当中,不论就成员国而言,还是参加学院的成员而言,应该多元化,因为以中国内地商学院为例,我们基本上三大板块,有所谓综合的商学院,有理工类的商学院,有财经类的商学院,我觉得各种各样的商学院都应该在构建评估体系过程当中,有他们参与的成员,有他们发言的声音,这是关于体系。  第二个,我觉得构建亚洲案例中心,也势在必行,因为我们中国MBA教育过程当中,我们现在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大量的引进国外的案例,特别是哈佛的案例,而这些案例不符合中国转型经济的要求,中国转型经济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当中,有所谓职工身份的补偿的问题,有所谓无形资产资本化的问题,有所谓科学实施所面临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困境的问题,而所有这些问题在MBA案例当中,在我们看到的哈佛的案例当中,我们找不到,所以我们有这个需要,去通过研究自己国家的问题,构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中国,或者是亚洲特色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去提高我们MBA的质量,同时我觉得成立这样一个案例中心,它可以与欧洲和北美的院校建立一种分享的机制,那么进而可以促进全球MBA的发展,这个我觉得今天这个会议,至少在这两个方面,如果说我们构建这样一个体系,如果我们构建这样一个中心,对于我们这样一些亚洲国家,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商学院,在发展过程当中,它的导向的作用,它的基础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谢谢大家!  张新民:  我觉得我们今天决定要做这个亚洲,或者是亚太管理教育的协会,最大的一个意义在于我们从原来向欧美学习的态势,亚洲向欧美学习的态势,发展到可以和它平等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这样一种阶段,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就是说在早期,在多少年以前,或者是在过去的多少年以来,我们一直学习,现在有这样一个平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而不是单向学习,我觉得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意义。第二个问题,在我们评估过程里面,或者在建立我们的中心里面,应该考虑到由于我们管理教育发展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事情,所以对管理教育的认识,差异是非常大的,而我们在管理教育的各个学校里面产生的一种对等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很简单我们看学院的名字,有的叫管理学院,有的叫商学院,有的叫经济与管理学院等等,实际上所谓的这种,实际上在亚洲,在搞管理,或者商学教育的机构里面,它每一个机构所涵盖的学科范围,跨度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里面,我想将来在我们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我们这种评价体系,或者是认证体系,恐怕是要克服很多这样的现实问题,另外一点,就是关于案例教学的问题,从我们所看到的,在中国大陆的相当一部分,甚至非常好的案例教学里面,我们感觉到成功的程度,跟失败的程度里面,我们感觉到成功的面,还不是那么预期的大,主要的原因是案例的选择,相当一部分是从美国直接搞来的,而它本身的案例的,一个是案例本身可能叫什么,叫时效性比较差了,它的时间,从它自己采集到,写到,到我们看到有一个时间距离,另外它的背景本身在我们中国,或者是亚洲,有相当多的文化差异,环境差异等等,除了老师能力以外,相当多的案例选择不当,学生和老师以及本身案例之间的结合,是很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现在谈建立我们亚洲,或者我们区域性的案例库,或者是案例中心,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完全有可能加速我们商学院在案例教学方面质量的提高,我就简单谈这么一点。  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院长:  各位早上好,我们知道虽然亚洲在历史文化社会方面很多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在衡量大学质量方面的很多是差不多原则,基本上衡量它的研究的质量,它的结构,它的教学材料得知两,包括商学院在工商业中的影响,以及我们对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个在任何国家,不光是在亚洲,欧洲,美国都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想做的与众不同的话,我就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我们的研究主题不一样,但是我们也要做好,所以我们虽然听起来不是文化不一样,我们要不同的认证,但是我所担心的是如果走的太极端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所谓的二级,第二等的一个协会,比如说我没法得到一个美国,或者是欧洲的认证,我就来一个AAMS的,这样一个低一点的认证,所以我们要确保这个标准是高的,并且要确保真正的一个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另外一个题目,就是这种认证能不能够推动这个学生的流动,我们知道在美国,有一些美国的MBA学生,甚至会来亚洲学习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月,但是亚洲商学院也有一些学校是这样做的,但是很少有亚洲学校互相之间的互派学生的机会,但是实际上这样也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存在,现在有亚洲跟美国之间的学校,美国和亚洲学校之间的互派学生,亚洲内部的学校之间却没有,所以我们这个方面要做一些工作,互相的交流,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亚洲内部学校之间的交流,还没有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因为实际上欧洲和美国的很多的采用这个模式,这个并不是说是欧洲和美国文化价值观下形成的,这个只是商学院要做好的很好的是和做法,并且我认为要想做成功,我们谈到的第三点和第四点是更重要的。就是建立亚洲案例中心,以及发表我们亚洲管理评论杂志,我觉得这个都是更好的合作的机制,能够帮助我们学校做到好,因为评估只能说知道你是不是好学校,并不能帮你成为一个好学校,我们第三点和第四点,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合作,互相进行推动,如果只是建立一套标准来进行评估的话,有的时候甚至产生一个排他性,比如我们有一个亚洲管理评论的话,就很好了,能够提供更好的发表文章的机会,所以我想建议我们要更好的把我们的讨论集中在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上,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亚洲的管理学院做到世界一流。  澳大利亚莫奈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刚才各个商学院的院长们都提出了一些非常可贵的设想,下面我就我们的以往的工作经验,提一点设想,刚才大家提到了建立评估体系的重要性,但是我想建立评估体系,很重要的就是在我们亚洲区域各商业学院的合作中能够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我曾经有过九年的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我们“地森”亚洲区域有九个办公室,在各个办公室,我们工作服务的对象都是跨国大企业,在这里我们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在介绍一些国际并购的一些工作,或者是一些大型的项目工作的时候,组织工作团队的麻烦,因为工作团队组织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多国的作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语言背景,往往这些律师或者是一些专家们,都只有一国的教育背景,为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我们在最后设定了很多在招募工作中,设计了很多标准,他多一种语言加一分,多一种经历加一级工资,这样我们招募了很多具有多国背景的人才,所以我回到莫奈什商学院以后,想到为这个时期培养具有多种作业能力的工商人员。我们学院经过50年的努力,我们特别注重教学的国际特色,和教学的多元化,和学生来源的多元化,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毕业生在很多区域都处于领导地位,不仅澳大利亚财长是我们的毕业生,另外在东南亚地区的证券交易所的首席领导,也是我们的毕业生,欧洲重建银行的行长也是我们的毕业生,这个说明我们区域的商学院合作教学,培养适合这个区域的,有国际作业能力的管理人才,我想大型企业和政府都是非常欢迎的。昨天跟北京大学王建国教授的交谈中得到很大的启发,也就是在这个评估体系建立以后,我们有没有可能进行在教学多各有特色的条件下,然后进行模块组合教学,每一个商学院提供,比如说我们有12门的硕士课程,和16门的MBA课程,每一个商学院承担一部分课程,提供很有竞争力的,跟欧美比较起来,有我们特别具有竞争力的这种教学合作,培养这种具有新世纪领导型的人物,这个工作莫奈什大学现在已经开展了,我们跟UIBE这边已经谈到了利用我们在东南亚的莫奈什大学的竞争力,把这一部分学生吸引到UIBE去,为已经有五年工作经验的律师,或者管理人员来提供中国土地的这些专家们的培训,然后为这些跨国企业培训中国专家方面的工作人员,我想这个也是我们成立这么一个评估体系,将来要面临的一个工作方向指引,就是这些,谢谢!  杨林柱:  首先我同意大家前面各位院长的观点,就是我们非常有必要,也非常及时的成立这样一个协会,组织,但是我想强调,就是说咱们这样一个协会组织的目的,应该是说促进与管理教育的发展,促进合作,另外要促进创新,加强创新,如果说我们给运动员定一个跑的快作为标准的话,是非常恰当的,长跑运动员,短跑运动员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给一个教授定一个标准说你跑的快,就是好,这是很滑稽的,我们给管理学院定一个标准,它的培养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模式也是非常复杂的,像刚才汪教授讲到的三种类型的管理学院,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复杂的,假如我们的标准制定的不好的华,很有可能我们的指挥棒指挥刀了非常偏的方向,这是非常滑稽的,所以在这里,我想强调,我们在整个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标准不是为了把这个学院排一个ABCD,排一个你我他,排一个1234,而是促进学院的交流,促进管理教育的百花齐放,保持各自的特色情况下,百花齐放,这是我感觉目前社会上的排名也好,评估也好,都会存在一些片面性,存在一些标准偏差的问题,我们怎么制定一套自己适合亚洲文化背景,适合亚洲管理思想和哲学的标准,可能我们下节来这样一个筹备委员会也好,专家组也好,一个非常非常严峻的问题,可能要吸纳很多很多管理学院的意见,要考虑到各国的国情,考虑到各个学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能单一的制定出一个非常严格的这么一个标准来。所以我不太赞同排名,我认为应该有一个比较,就是有一套标准,而这一套标准是让很多很多管理学院能够进入到一个被认可的一个圈子里头来,而不是说谁是第一,谁是老大,谁是123,这个不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很多很多管理学院都是非常非常出色的,他们可能说分不出你我他,因为标准不同,各个大家的模式不一样,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兄弟院校,原来就是一个学校,分开之后,由于地域的不同,各自发展模式完全不同的,这两个学校是比较大的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比如说评估MBA,用毕业生的收入来衡量,西安交通大学肯定是首先必败无疑了,因为他们学MBA的,都是西部的多,西部给出的工资待遇不可能赶上上海的,当然我们现在学生是全国范围的,毕业以后是推向全国范围的,但是大多数还是地域性的,所以这样标准的偏差,就会造成将来会误导,应该制定科学的,怎么科学法,刚才的例子,你入学的时候,你的工资是多少,你出来的时候,你的工资提高了多少,就是经过这个教育以后,你改变了多少,这是我们应该比较的,而不是说单纯从一个量化指标,而是应该从它的变化来度量,当然这个不单单是一项,有很多很多指标都是在度量一个管理学院教育成功与否的。所以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制定一个规则来,符合这个规则,就是好的管理学院,可能这个是比较复杂,比较持久的工作。  另外我比较赞同成立组织咱们案例库,这个大家可能是同样的观点,同样的想法,同样的理由,但是我还想说一点关于案例的问题,有很多很多评估里面讲,案例教学的数量,一定要占多少多少,我对这个问题有看法,就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理论知识,把管理思想用在实际中,结合实际来学习,最终的目的还是学习管理的思维,管理的哲学,管理的方法,而不是熟悉一个案例,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案例,你学会了这个案例,不等于你掌握另外一个案例,所以说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学位管理知识,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用管理的理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扣一些指标,所以我担心这样的协会将来制定出这样的标准,这样的排名以后,可能会误导,如果我们做的不好的话,我不是不赞成这样做,如果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很有可能会误导,很有可能产生一些偏颇,我就讲这些,谢谢!  南京大学商学院代表:  我接着杨院长的话说两句,刚才各位代表讲的都是这个事的必要性,或者说我们要不要做这个事,这个问题已经达成共识了,下面我想简单说以下,我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我谈我自己的看法,我想做什么,我们这个协会做什么呢,我想首先协会的目标,我看这个介绍,就是目标,我觉得第一个目标是一句话,第一句话,就是为亚太地区的教育管理,管理培训,以及管理研究机构,提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合作平台,我觉得这是我们的目标,其它的下面的东西,都子目标了,根据这些目标,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些事情,有一些事情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有一些事情是长期的事,比如说一个教育评估的系统也好,认证系统也好,我想这个东西这个可能是我们这个协会长期的工作,短期我想不管你的科学性,或者是规范性,或者是权威性,很难得到认可,因为亚洲商学院有这么多商学院,各个商学院有各种差异,所以做这样的评估,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肆意从我们刚才确定的协会的目标来看,我觉得应该是做一些合作交流,比如说最后那个事,或者是年会的事,就是定期开一些研讨会,组织一些研讨会,创办亚洲管理评论,或者说建立所谓的亚洲管理案例中心等等,我觉得这些工作是我们近期应该做的事,而我们讲制定行业规范,搞一个认证系统也好,这个是一个长期的事,你很难说两年之内达到一个大家,或者是大部分人,哪怕是成员认同,我想也是很困难的,我个人认为。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长期和短期的一个,因为我们的目标,如果只是一个做一个合作的平台,我觉得可以做一些更实际的事情,或者应该可能更好一点,能够把我们这个会员,就是刚才陈院长讲的,怎么样把大家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所以我们应该分一个轻重缓急,或者是分一个短期和长期的目标。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是怎么做的问题,我对建立亚洲管理案例中心的问题,我谈个人不同的意见,因为大家都说案例教学很重要,我觉得很重要,但是实际上据我了解各个学校,或者是大部分学校都在搞自己的案例中心,我看北大有案例中心,清华有案例中心,我们南大也有,各个学校都有,如果这个协会自己搞这个中心的话,我觉得好象是一个浪费资源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既然是我们是合作的平台,我们是应该有一个共享资源的机制,实际上不是自己建,实际上怎么形成一个共享,就是会员之间,拿一点好东西,大家共享,这个实际上有一个XCS就行了,不需要我们做这些东西,刚才主席讲了,我们做完了以后,下面怎么做,肯定要成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要筹款做这些事情,我想在座的也不是专门做这个事情,你有自己的教学,有自己的科研任务,或者这个机构怎么设置,我想可能是用一种新的思路,比如说用共享构筑这样一个案例平台,可能比你单独建这个中心效率要高的多,而且实际上要可行的,我为什么把你的好案例拿给你,你要出钱,或者是怎么样,或者是搞到最后资源重复的使用。我觉得这个肯定是我们,下面我们应该讨论一下,如何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进一步的来思考,谢谢!  泰国亚洲管理教育论坛主席:  我刚刚迟到了,我刚才参加博鳌磋商会议,实际上目前我们有一个美国的教授,两个泰国教授,两个中国的教授,还有一个是来自香港,还包括我,我是前任的澳大利亚的教授,我现在是在泰国大学任教,我们这个组织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论坛,把来自亚洲不同地区的人,召集起来讨论管理教育,商学教育,以及我们相关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讨论,这是12年前成立的,现在我们已经召开了九次会议了,上一次会议是在三个月以前召开的,是在青海,在那个之前是在北京召开的,是在中国科技大学,还包括在上海召开过一次会议。我希望我们那个会议能够和各位今天的这个会议,能够有所帮助了,我介绍了一下我自己,谢谢!  何志毅:  我想我们非常支持在这个时候支持AAMS这样一个组织,它的必要性刚才大家论述了很多了,我们作为这样一个教授,作为一个中国的教授恐怕我对印度的企业了解的非常非常少,我可能举不出几个印度的企业的名字,但是我可以数出一大串,欧洲和美国企业的名字,我觉得这样的现象应该是不应该的,这样的组织的建立,是互相了解,促进各国管理教育的交流,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是非常非常有必要,大会组织委员会提出来的这几件事情,我们认为也是非常好的,我们认为建立一个亚洲的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虽然说它很困难,因为刚才有好多位学校的代表说过,管理的原则是一样的,评价商学院的标准是一样的,比如说好的教授,好的学生,好的研究,就像刚才西安交通大学的代表说的一样,怎么评价一个好的学生,西方的通常标准是按照它毕业以后出去得到的年薪来评价的,用这个标准来亚洲进行评价,亚洲各国商学院的学生走出去在世界范围的价值是很低的,而且尤其像中国的企业,更特殊,很多国有企业,说实在的你即使培养完了以后,他出去他的工资也涨不了多少,但是他对企业的贡献很大,你说我们的培养价值在哪里。第二个,我们的研究也是这样,你对世界研究体制的贡献有多少,第二个,你对各国的管理发展和经济发展贡献有多少,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看到即使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国家和第三打的经济国家,在美国,或者是国际上发表的文章并不多,尤其是日本是一样的GDP也是上了,很快,按照印度管理学院提供的这个,但是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如果把美国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的话,我想很少商学院能够进入到那个水平上面去,就像拿日本做例子,日本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的解决国家,但是日本有几个商学院符合了美国的商学院的标准,结论只有两个,一个是说日本的管理没有管理教育,第二个,日本的管理教育没有用,我们作为管理学的教授,我们肯定不愿意承认日本的管理教育没有用,但是实际上日本是有管理教育的,是有的,结论是评价标准是不是有问题,所以我们建立应该在亚洲有一个评估体系,虽然它很困难,但是从现在开始,因为亚洲经济在世界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越来越重要,从现在开始应该有一些优质知识,就是现在办的比较好的,来研究这个事情,哪怕这个体系五年十年以后成熟,也是一个好事情。  另外我也符合刚才南京大学说的事情,我们肯定要从最容易的事情做起,要不然大家开完了这个圆桌会议就走了,这一次会议很不容易,所以我也希望这一次会议有一个实质性的成果,比如说开年会是最简单的,在这几件事情里面,明年的年会什么主题,谁来主办,在那个国家来运行,或者是来愿意报名我愿意做第一次,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个,亚洲案例研究中心,肯定是不能自己独立组成一支队伍来采写案例,世界上有三大案例中心,一个是哈佛,哈佛现在一年销售收入大概是两千多万美金,它每年大概卖两万多个Case左右,第二个是“仪伟”,他们的销售收入大概也都是三百多万美元,第三个是ECCH,他们的销售收入大概也是在三百多万英镑左右,我想我们要采取的模式可能是ECCH的模式,它并没有自己完整的写案例的队伍,但是它主要是作为一个交流交换中心,举办各种会议,来帮助大家提高这种案例教学的水平,我想我们亚洲案例中心,主要是做这个事情,在这一次会议上面,我们已经有案例中心院校,能不能明确说我们愿意作为案例中心的“们波”至于说它怎么收这个费用,以后案例怎么做,这个可以学,现在ECCH准备改名了,可能是叫GCCH了,它不仅欧洲案例,亚洲案例也很多了,我们也看到这三大案例中心都开始关注亚洲,但是亚洲没有一个案例中心,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现在我们大学已经有案例了,你说谁来共享,你说拿出来赚多少钱根本没有用,我们能不能已经在这里的,有案例中心的我们几家能够先有一个发起,这是第二件事情。  第三件事情是杂志,杂志肯定要办,办起来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现在两种杂志,一种是学术杂志,我觉得肯定是要办的,我们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学者,即使在国际学术界上面也是称得上Top的,像我们薛教授这样的,也是很多国际知名杂志的编委,也对怎么办非常有经验,也有很多国际学者,并不见得是亚洲人,但是他对亚洲有情结,而且研究亚洲问题,这些能不能组成一个边际委员会,这一次会议有没有谁来牵头,办学术杂志,相对而言办学术杂志更容易的,这个能不能先办起来,大家要牵头,后面怎么筹款,我有一个建议,你要按照国际惯例,你要投稿你要交钱的话,如果有顶尖学者来办的话,容易办起来。第二种杂志是像(英文)亚洲没有这样的杂志,是对亚洲的管理界是有影响的,他们现在在评全球最大的企业,比如说全球一百大品牌,有92个是欧美品牌,只有8个亚洲品牌,有7个是日本品牌,有一个是韩国三星,其它亚洲各国品牌一个没有,如果我们有一个对亚洲有管理的杂志,我们能不能发起评选这些东西,这样的话,对亚洲的管理教育是一个推动,这两种杂志都是有必要办的,怎么办,这一次我们有没有一个筹备小组,谁负责筹备学术杂志,谁负责筹备商业的东西。  最后的问题是筹款的问题,非常重要,如果说款筹不来的话,这个圆桌会议开完了就散伙了,很多历史上也搞过几次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我建议是这样的,我们各国的商学院实际上在每一个国家企业里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不是也要组织一个筹款委员会,如果我们在亚洲各国里面至少每一个国家有一个公司对我们这个事情先提出一个赞助,它也作为一个,我们也有一个什么样的头衔给他们,至少我们有一个事情可以给他们做的,就是每一个国家给他写一个在他当地的案例,所以这样的玖,或者我们可以写系列案例,你给这个企业什么样的回报,这个当然是筹款的其中一个很小的想法,我关心的是也要有,筹款委员会有没有,如果这个没有,后面的事都是虚的,所以在这个会议上时间虽然短,但是把这个牵头人定下来,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要做的话,OK,谁来做,1234567,有他提出来一个报告给他们,谢谢!  主持人:我们上半时段就结束了,我们下一个阶段,关于下面的议题,我们会有一个签名,所以大家在散会之前,不要走掉了,走掉了以后,就没有你的名字了,就是我们发起的成员,都会在这个上面签名,下面我们有15分钟的休息,我们这个会议可能要延长一点时间。  下半场  主持人: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AAMS,下面我们会把大家提出的意见会形成文件,然后再发给大家,今天所提出的尤其像刚才何老师提出的建议,我们会形成文件发给大家。  黄海:  谢谢,谢谢王教授,我刚刚提到了很多各个代表的发言,我还是回到我们最初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要建立这样一个认证体系呢,请允许我谈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吧,我们都能够同意世界的中心原来是欧美,但是这种中心现在开始向东转移了,现在也许世界上有几个中心,当然亚洲不会是一个亚洲纯粹的中心,但是我们肯定的是亚洲肯定会成为世界未来中心之一,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亚洲人,也必须要有一个国际视野,而不仅仅是以我们亚洲人只关注亚洲的事情,因为当时建立了互联网,所有的美国它都是.COM,中国就是.,其它的国家就是.COM他们自己后面的后缀,我们如果去美国一个公司上网,就是.COM,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想成为一个世界的公司,世界的一个亚洲的中心,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只是一个亚洲,我们应该看远一点,比如说就像评论杂志一样,因为像当初美国一个金融杂志,他们只是说是金融杂志,而没有说是美国金融杂志,所以我们实际上也可以建立一个杂志,人们也会知道我们这个杂志是在亚洲编辑,但是它具有一个国际性的特点,所以我们怎么做呢,也就是要在亚洲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并且这个事情应该得到全球的认可,而不是说我们这个认证只适应于亚洲等等,这个应该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还有一个,亚洲,还是亚太地区的问题,当然这个方面有一些人担心,如果我们说亚太地区,美国就会占一个主导地位了,但是我想说的是亚太竞合组织有一个经济论坛,当时它这个论坛的主席是一个新加坡人,他是亚洲人,并且在亚太竞合组织,他们最有影响力的发言人是谁呢,是亚洲人,有美国人参加,有加拿大人参加,有澳大利亚的参加,所以亚太地区,亚太竞合组织,并不是美国人,或者是加拿大人他们说的算的,所以从一个好处方面来看,亚太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和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等的交流,如果我们想建立一个能够进入国际标准的一个认证体系,我们实际上是可以具有更大的一个包容性的,比如说我们如果能够把美国包容进来,还是希望我们这个AAMS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协会,但是它的重点在亚洲。如果美国欧洲的这些商学院希望能够得到我们这个AAMS,或者是APMS的认证,这就证明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修性的认证系统,我们并不是说我们只是针对亚洲的。  最后我还想我最近读了新加坡早报,上个周末的一个报道,他说二三十年后美国人到那个时候会希望得到中国的绿卡,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会更高,并且他们美国人希望更多的到中国来,到新加坡来,到其他的亚洲国家去,所以他们希望在亚洲工作生活,必须在亚洲国家申请绿卡,这是这个报纸里面报道说,二三十年后会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在座的各位比我年轻了,会看到那一天的到来。但是我们应该把亚洲,包括中国印度等等大国看成世界经济大的力量,所以把我们的认证体系,或者说我们杂志的名称,应该更具有包容性,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亚洲,我们不应该把这种局限性带入21世纪,谢谢!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张玉立:  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个会议,今天的时代,毫无疑问是资源整合的时代,像王教授做了很多工作,是非常好的事情,今天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包括比如说我们优先考虑像这种评估体系的问题,既然说搞评估体系,显然特别是MBA教育是一个国际可比性教的专业,这个可评,当然任何的评估,应该是以评来促建,建更主要是目的,而不是单纯的拿一个保准,大家都顺着这个标准走,走到这个标准,是不是一定成为最好,也不一定,因为整个大陆管理教育目前处于参差不齐的水平,但是过一些年,我相信它肯定会发展成各自有特色的地方,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很强,在资源整合,或者说今后评估,在促进也好,我自己感觉可能我们需要一个目标,或者说一个立足点,我觉得这个立足点和目标应该对亚洲这种快速崛起的经济和企业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像中国改革开放是70年代末,我们的改革开放正好又是和世界转型比较吻合,所以现在我们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国外,以前我们说儒家文化,我们的文化像彼得正极这样的学者的关注,现在不只是文化,现在还有企业,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我们亚洲的包括中国,这些管理的实践一些优秀的企业经验,它背后所隐含的这种理论的创新,我们完全等到西方给我们总结,我认为我们所建的评估体系也好,我们建的各个方面,可能就立不住脚,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们通过这样一些合作也好,在这种如何把这样一个,就是对于研究的管理实践上升到理论的研究,并对整个全球的管理理论的发展,给予相应的回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整合和发展当中非常核心的问题,我就有这样一个建议,因为时间非常短,谢谢主席。  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院长:  我们实际上有120名教员有20个不同的国籍,来自20个不同的国家,
比如说我们有来自印度非常好的教授,有美国、加拿大的教授,我为什么要说这个名字,比如说我们只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校呢,我们就是一个世界性的管理协会了,我强调的是我们是一个,我们确实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校,我们并不是说我们不是国际性的学校,而是说我们这个名称还是要把我们和其它的这些学校区分开来,包括香港一些大学,很多大学,我们大学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员。  主持人:  当然我同意我们的杂志可以亚洲评论杂志。有没有其它关于怎么做的发言,何教授提出了一些建议,说我们要怎么去做,如果各位有什么建议如何去做的话,如果没有的话,因为我们必须在12:15结束,我们差不多有半个小时。我来提一个建议吧,何教授也提到了很多的做法,但是我们也需要有人来有一个自愿人,或者是牵头人做这个事情,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志愿者。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钱的问题了,金融问题。首先哪个大学或者是商学院愿意承办我们第一届的年会,看来大学是愿意举办这个年会了,其他有学校吗?什么时候开这个年会我们可以讨论一下。  A:  我建议说开这个年会当然是很好的,办这个杂志也是很好的,办杂志当然以我的经验来看是很难做的一件事,但是我对这个看法,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因为很多亚洲国家害怕中国的发展,中国非常巨大,那么能不能在中国办一个会,然后在中国以外的亚洲以外的地区再办一个这样的会,在各个不同的地点,来举办这个年会。另外一点,我们另外鼓励其他亚洲国家,很多亚洲国家未必十分重视进行学术研究,我们的目标就是鼓励亚洲的学者来撰写论文,我们也建议亚洲的博士生,或者说硕士生进行学术研究因为在这个阶段已经很多人做出了学术研究,他们的研究水平当然未必非常高,但是年轻人的学术研究也应该被纳入这个组织。  主持人:我认为我很同意这一点,举办年会当然要更换举办地点,至少我们要选第一届的召开地点,我们大家可以互相竞争,如果北大愿意做这个事,我也很同意。  北大:我建议这一次会议已经在北京召开了,我建议第一次年会在其它地方召开,我们当然很支持。  E:如果各位愿意到菲律宾来的话,我们很愿意在菲律宾举办这个年会。  主持人:还有其它协会愿意吗,这也是一个时机选择的问题,下一次博鳌论坛是什么时候,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的论坛如果跟博鳌论坛结合起来,更好了,影响力就更大,博鳌论坛的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对宣传我们这个组织和年会也很有帮助,这样子北京可以在海南举办这个年会,所以说这就是一石二鸟的办法。作为举办这个会议的志愿者,我们需要对我们的组织进行宣传,然后寻找资金来源,我们要找企业赞助,这个建议很好。  C:亚太地区的另外一个强国就是印度,印度管理联合会能不能办这个年会。  主持人:我们这儿有两位印度代表,我们很重视印度的力量,我们可能对印度更感兴趣,所以印度是一个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也愿意到印度去开会,进行交流,我们希望组建和召开这个年会,我想大家有什么问题。  印度代表:我们印度几个组织可以组织这样一个年会,你可以去印度观光。  主持人:我们可以在印度若干城市召开这一次年会,如果印度的某间大学和北大联合举办怎么样?  印度:访问印度是11月到2月,我们可以在班家罗格进行开会,所以我们讨论什么时候开会,确定一下日期。  主持人:第一次就可以用中方和印方联合举办,我们会后再仔细讨论这个问题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准备时间太短了,只有四个月,要不然就是在一月底?  C:对于举办国际会议而言至少要一年时间提前通知。  主持人:我看利用博鳌论坛的契机是非常好的一个主意,博鳌论坛下一次是在明年四月份召开,但是那个时候印度就非常热了。  钟卉:但是博鳌开会注册费比这个贵十倍左右,很高。  主持人:看这个会是不是提交学术论文呢,我想第一次大家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可能这个是更重要的,然后我们才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就是做宣传,我们向世界宣传这是我们组建的这么一个机构。  C:我想在第一次北京召开,可能会更好,有一家单位负责会务组织,可能会从实际角度来讲,可能会好一些,合作的话,可以在选择会议的主题,学术论文方面合作可能会好一些,如果从会议组织而言,可能中印两国合作,可能会有一些困难。有一些实际上的问题,下一次年会,也可能进行合作,北京大学可以做一些会议准备工作,合作伙伴就是从学术方面做出贡献等等。  主持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有合作的承办单位,我们可以进行分工合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做自己具体的事情,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个年会的问题大概就差不多定下来了,北京大学愿意与印度的一间大学联合举办我们的第一届年会,这个也是一个有巨大历史性意义的一个会议。至于什么时候开会,我想要不准备12个月左右,所以有关方面可以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D:我们当然需要钱。  主持人:对这个年会而言,这两个大学,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做其他工作我们可能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怎么样去筹集资金呢,大家有没有什么样的主意?有没有人愿意牵头解决这个问题。  何志毅:我建议你作为领导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你可以牵头为你的委员会筹资。  黄海:我能问一个问题吗,这个会议是谁来提供资金的?  主持人:本次会议是亚洲教育论坛来提供资金,整个教育论坛是由。  钟卉:稻香湖发展公司为本次会议提供财政支持。  主持人:这是一个私人企业为本次会议提供资金。  黄海:博鳌会议呢?  主持人:博鳌没有任何资金。  黄海:APCE组织有一个资金方面的来源,有一个商业委员会,如果我们要于东盟国家组织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与他们合作,把亚太地区的国家都联合起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F:我们还要讨论预算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计划的话,筹资也是很困难的,我们不知道需要多少钱。八C:我不知道你们刚刚是不是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参与这个组织的单位,要缴纳一定的注册费,还是说从其它方面筹集资金?也许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负责这个问题,在下一次年会的时候就可以仔细讨论这个问题,怎么样运作这个组织,当然筹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不光是对开年会是重要的,对办杂志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你们可以去找赞助,财政问题自然是一个正式组织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F:我们好象谈的太远了,我们还是谈一谈,我们这个名称是不是定下来了,我们也提到商学院,管理学院,我们说商学院,还是管理学院,我觉得管理学院更好吧,因为管理学院的概念更加广泛一点,如果仅仅是用商学院的组织,它更加狭隘,并且管理学院还可以扩展到公共行政管理这个学科方面。  主持人:对于我们这个协会的名称,我觉得这两个提议,都是有道理的,我是非常同意黄海教授的观点,因为我们想广一点,但是问题是太多组织用的是亚太,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亚太这个词,用的太烂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名称来区分,我们实际上把AAMS和APMS放着吧,可以再继续讨论,目前我们可以先用AAMS这个名称。  黄海:我想问一下澳大利亚、新西兰算了吗?当然不同的人看法不同,但是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认为属于亚洲,当然我们说亚太地区是毫无问题了,如果说我们仅仅一个亚洲的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可能很难接受。  F:我觉得我们确实需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加入。我想代表我们的同事表达说我们很多其他同事也想参与进来,因为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大学机构,都认为我们是属于亚洲的,这个当然和我们的政治考虑是不一样的了,当然这个名字上面没有问题了。  主持人:谁想担任我们金融委员会,财政委员会的主席?  C:你应该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们这个财政委员会的主席了,当然你必须有一个执行委员会。  主持人:执行委员会目前我们这个圆桌成员,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执委会的核心成员,我们中间的圆桌成员属于我们的协调员,我们的总协调员目前在座的中间这一圈是协调员,周围与会者是发起人,我们还会有其它的发起人,也可以参与进来我们的工作。  C:所以我还想问一下,谁想加入我们的财政委员会。  E:如果你是要当主席的话,我愿意参加这个委员会,黄教授如何,因为他原来是一个商人。  黄海:我想建议的是中间这一圈人,来仔细的考虑之后,我们最后再定义一下,我们财政委员会最终的组成吧。  主持人:我们需要我们中间的这样一个执行委员会来制定一个财政委员会。好了,我们可以用电子邮件来密切的进行联络,来确定财政委员会其他委员会的组成,再进一步的讨论交换意见。  印度:我有一个看法,我们实际上还是需要我们校友的帮助的,我们很多校友现在是非常成功的,有一些校友,他们实际上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渠道,能够作出他们的贡献。我觉得我们不同大学的商学院的校友,他们可能愿意做出他们的贡献,确保我们这个成功。  F:我们是不是还需要一个顾问机构,这个顾问我们可以聘请我们有名的校友使得他们能够加入进来。  主持人:我们确实可以收一些商界的代表,工商界的代表,有工商界代表和学术界代表共同参加,比如说我们确保两到四个国家的代表,然后我们工商界的成员他们可以参与顾问委员会的工作,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其他一些名人,可以得到一些很好的影响。所以各位都可以提建议,听取了各位建议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保持联系。  G: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成员是个人身份参加,还是成员参加,你刚才提到商人,个人,也就是说我成员是管理学院呢,还是个人呢?  主持人:我觉得都可以了,有一些个人他的钱比学校的钱,比一个机构的钱还要多,他当然可以参加进来了。  G:我们是八是还可以分不同的会员的身份,不同的会员等级,比如说这个组织可以是一个全权的成员,或者是个人他作为一个联合会员,我们是可以这样制定有不同的会员标准,不同的会员等级,有荣誉会员,有正式会员都可以。  C:主席先生你刚才谈到了有哪些国家可以参与进来呢,但是很多人虽然不是亚洲人,但是在欧美写关于亚洲的评论,或者是亚洲的研究,这些个人实际上虽然他们的大学,他们的机构不是亚洲地区的,他们可以参与进来的。  H:我们可以非常欢迎这些人,这是非常好的建议。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亚洲研究中心,我觉得他们是非常愿意来参加我们的工作的。  主持人:我们实际上也有一个公共关系的一个协会,能够和其它组织进行联络。  印度:对,我们要确保有谁谁来负责哪一谈事。  主持人:比如说我现在一直在问,谁愿意担任国际关系委员会的主席,谁想负责财政委员会的工作,首先我们要建立委员会,然后我们把邮件发出去,看看有没有自愿的。  I:主席我的建议是我们要有一个更大的,我们委员会下面要有下属几个子委员会。  主持人:所以我们决定了,所有的邮件都应该是我们中间这一圈执委会的成员来决定。所有的发起人都可以提任何建议,我们执委会最终的再确定我们的组织结构是怎么来做。我们确实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我们执委会的工作,能够使得我们执委会的工作更加有效。  G:我再一次提议有王建国教授,或者是其他的某一个人来作为一个领头人,牵头人,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比如说能够确保你是怎样的一个身份,你有一个身份,才能去筹钱,现在我们必须要事先确定这一点,不然好几个月,或者是一年以后了。  主持人:我感谢各位的发言,我们正在书写历史,今天我们已经我宣布我们组建亚洲管理教育协会,如果我们这个名字没有确定好,我们以后能够更改,我很荣幸的宣布坐在那一圈的各位代表是我们执委会的核心成员,我将作为主要的协调人,与各位进行合作,我们将进一步讨论有关年会,财务委员会,外国交流委员会等等具体事务,我们所有的决定都是集体作出的,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会让各位充分发表意见,做出决定以后,我们就会朝着那个目标发展,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现在我宣布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谢谢!  印度:我们也感谢会议主持主持这么一个完美的大会。  主持人:谢谢!  
页面功能&&【】【】【】【字体:&&】【】&【】
■相关新闻
请发表您的看法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网站建设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台湾的外国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