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歌曲商丘叫什么

“八年抗战,商丘记忆”系列报道之八:
水东根据地:睢杞太抗日军民扬威名
选题策划/郭文剑 文字/本报记者 侯国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页面功能 【字体:
水东革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发展水东抗日根据地动员会(资料图片)。
1944年7月,水东独立团领导部署杞北杨城战斗(资料图片)。
水东抗日骑兵部队在开辟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行军途中(资料图片)。
1945,三十团团长王广文和独立团团长毛春林合影(资料图片)。
水东抗日武装先进官兵参加冀鲁豫军区召开的群英会(资料图片)。
水东抗日根据地指挥部旧址(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
水东,因其地处新黄河以东而得名;
水东抗日根据地,是指开封、商丘两大战略要点之间,陇海铁路以南、黄泛区以东的三角地带,通常是指睢杞太地区。这里是华北八路军与华中新四军联系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水东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新四军共同创建,虽被日伪顽夹击,但由于水东独立团在抗日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使根据地从游击区建成了民主根据地。
据日的《人民日报》报道:在抗战中,水东根据地取得了不凡的战绩,仅据不甚精确的统计,我军即作战4909次,共毙俘日军823名,缴获大炮5门,轻重机***215挺,步马***7747支,共解放县城5座,村镇8200多处,人口约360余万,解放国土达40000余平方华里。这些战绩是广大将士浴血奋战换来的,据《中共河南党史》显示,在抗日战争中,有5260多名水东将士血洒疆场,为抗战胜利献出了生命。
根据地在险恶形势下建立发展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自徐州疯狂西犯,妄图控制中原,南围武汉。随后开封沦陷,睢县、杞县等相继被敌军占领。
在日军的疯狂进逼下,蒋介石以阻止日军进攻为名,指令国民党军队蒋在珍部,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黄河水经中牟夺贾鲁河南下入淮,豫东17县成了一片泽国。新黄河以东,国民党称“泛东”,我党称为“水东地区”。
5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的指示,委派省委组织部部长吴芝圃任中共豫东特委书记,赴杞县领导豫东各县党组织,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水东抗日根据地。
6月,豫东大地沦陷。7月,中共豫东特委在杞县傅集召开抗日军民大会,宣布整编党在豫东领导抗日武装,成立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吴芝圃任司令。当年10月,吴芝圃奉命率豫东抗日游击队与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师,东进开辟豫皖苏边区。之后,留在水东的党员在杞县又组建了中共睢杞太特委,并建立了新四军“水东独立团”。
此时,根据地面临的形势非常险恶,要对日伪顽等多种力量进行斗争。据《中共商丘党史》记载,首先,面临日伪封锁。日军驻商丘部队,再加上张岚峰等地方伪军和各县伪保安队,其人数多,而且装备精良,便于机动战斗和对根据地进行扫荡。从1941年开始,日伪又在城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他们把水东划为“非治安区”,发放“良民证”,建立反共自卫团。同时还修筑公路,在交通要道建立据点,意图封锁水东。其次,面临国民党顽军的围堵。国民党沿中牟至太康的黄河西岸布防3个中队,意图压制水东根据地发展,同时,与日伪暗中勾结,限制共产党抗日武装活动,甚至故意刺激日伪向根据地扫荡。更重要的是,根据地抗日武装力量薄弱,与敌伪顽相比,明显处于劣势。更严重的是,在对日伪战争中,根据地两个连队连受重创,损失惨重。
为统一思想,坚持发展水东,1941年3月,睢杞太地委在睢杞边境申纪村召开了申纪会议,改睢杞太地委为水东地委,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1941年8月,水东联防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各县的地方武装。随后,根据地又得到了冀鲁豫边区的武器及经济支持,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艰苦奋斗的水东独立团
水东独立团虽然冠以新四军下属部队的番号,但水东地区距离当时驻津浦路东的四师有千里之遥。后来,中央军委决定,水东独立团暂归冀鲁豫军区代管。冀鲁豫军区非常重视水东地区工作,于1942年初派林耀斌任独立团团长,团政委由水东地区军政委员会书记王其梅兼任,副团长王广文兼任二营营长,苗丕一担任政治处主任。当时独立团只有两个营,部队一直在杞县、兰封(兰考)、民权一带活动。
后来,为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部队分散游击活动,并积极发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按照统一部署,时任水东地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唐克威和林耀斌率一连及警卫连到杞南,副政委韩明和苗丕一带着二连到杞通边,参谋长陈子植带三连到杞北地区活动。不久,唐克威遭敌袭击牺牲,随后,上级派李中一来接任地委书记兼团政委,团长林耀斌调走,另调张刚剑来任团长。
1943年,水东遇到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水东独立团1943年总结报告》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困境:由于去年春旱,麦收3成,秋季更遭旱灾,虫灾又大秋无收,又兼日伪疯狂掠夺,造成饿尸遍野,纵横百里,不闻鸡鸣犬吠,数百村庄,人烟罕见。
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团完全与群众同甘共苦,一面打击入侵之敌,一面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并千方百计筹粮度荒。韩明和苗丕一还带着部队突入伪军刘西汉盘踞的高阳、白塔一带,一夜之间从伪军手中弄到几万斤粮食,不仅补充了部队机关的需要,煮成稀粥赈济灾民。后来,通过开荒种地,第二年小麦成熟后,部队又组织力量帮助和保卫麦收。军民团结生产抗灾,渡过了难关,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有坚强群众基础的水东独立团,对日伪斗争十分英勇。王广文在其回忆录中曾说:我水东地区应和敌人进行艰苦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最顽固和较弱的敌人。不打则已,一打则求全歼。针对敌伪蚕食,采取敌进我进策略,坚决粉碎敌人的蚕食政策。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1942年秋,独立团曾一次毙敌超百人。
1944年春,日寇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大军一触即溃,豫中、豫西大片土地被日军占领,水东地区的战略单位更显得突出。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新四军直接出兵河南敌后。这种情况下,独立团的力量得到很大充实,随即频频出击,不断排除敌人据点。
1944年4月,水东党组织派独立团主动出击,先后拔除了睢县王行、后台岗、姬芳孚、殷王等日伪据点,沉重打击了敌人。水东根据地从此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主力部队连续主动出击。8月,水东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开辟河南敌后根据地的指示,在河堤岭、榆厢铺等战斗中,消灭太康保安团500余人,迫使伪军孟昭华部放弃6个据点。9月,水东独立团策应新四军四师恢复豫皖苏根据地,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三次进入宁陵、柘城、商丘一带,打击日伪顽,建立抗日县政府。从而,水东抗日军民度过了艰苦困难的阶段,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
汇聚民族抗战力量
1942年、1943年是水东军民斗争最艰苦的两年。一方面受日伪顽的夹击,一方面要面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团进行了精编,生存环境异常艰难。
据《中共商丘党史》记载,1942年12月,中央召开水东工作讨论会,并就水东正式列入冀鲁豫边区建制后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讨论。会议为坚持水东斗争理清了思路,制订了正确的方针路线。这次会议及其以后贯彻这次会议的谷熟岗会议评价说,这是水东地区在艰苦斗争中得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水东抗日民主政府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下,积极进行清剿土匪、发展生产、赎地运动、征收公粮、征兵支前、破路阻敌、拥军优属等工作,稳定了社会秩序,支持了部队作战,度过了特大灾荒,在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东根据地军民在共同面对强敌和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建立了真正的鱼水关系,彭雪枫评价这种关系说:“真正做到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那种家人父子的情意。”根据地开辟初期,没有任何后勤机关和供应单位,干部、战士都到群众家吃派饭,人民群众的家就成了机关、部队的后勤部、供给处。根据地开始征收公粮后,人民群众积极踊跃交售公粮,政府仓库不够用,人民群众又代政府保存公粮。
军民同心,汇聚民族抗战力量。由于根据地青年参军踊跃,党在水东还组建有睢杞太独立大队、睢杞太独立团、冀鲁豫三十团及各县、区的武装。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在水东根据地组建的人民军队多达3万余人,这些武装力量为全国性的抗战胜利浴血奋战,贡献不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8
 每日推荐
 本地新闻
 社会新闻
 图片导读
| 加入收藏&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您现在的位置:&&&详细内容
勿忘抗战史 共筑强国梦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发布时间:日 浏览次数:366
次 【字体: 】 【】 【】
& 8月31日,由夏邑县文明办、县直工委组织的&民族先锋 中流砥柱&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讲活动走进文明单位,宣讲抗战史、抗战故事,生动再现了当年夏邑军民一心、浴血抗战的光辉历程,也将该县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推向了高潮。
&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夏邑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牵头,在全县组织开展了30多项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慰问抗战老战士革命烈士家属、抗战历史图片展、书画展、剪纸艺术展、纪念晚会、抗战史宣讲、彭雪枫纪念馆悼念等,通过活动回顾抗战历史、讴歌抗日英雄。并且,这些纪念活动既形式多样、隆重热烈,又务实节俭、讲求实效。
& 7月份,该县县委宣传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广泛发动全县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理论研讨,精心撰写理论文章,通过系列创作活动,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同胞和为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激发人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 8月26日,由该县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联承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在该县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本次展出的140多幅书画作品,取材和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梦、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参展作品书体全面、画法多样,立意新颖、创作精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融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于一体,抒发了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的真挚情感。
& 8月27日,由该县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胡明剪纸精品艺术展&在县委一楼大厅举行,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胡明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创作的赵一曼、王二小等抗战英雄形象,再现了英雄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光辉形象,该县县委书记梁万涛等县四大班子领导、6000余名群众前来观展。
& 8月26日,由该县县委宣传部主办、县文化局承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在县人民会堂举行。晚会现场,演员们用一首首英雄赞歌和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样板戏,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抗战故事,传递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如《黄河大合唱》歌声嘹亮,鼓舞斗志,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红灯记》生动演绎了抗战时期的感人故事,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 近期,该县电视台在《夏邑新闻》栏目开辟了《八年抗战 夏邑记忆》系列报道,深入挖掘、讲述了全县人民在抗战中不屈不挠与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故事和卓越成就。整个系列报道做到了提前策划、主题突出、采访深入;《百姓生活》栏目开辟了《抗战老兵讲故事》专栏,通过寻找、讲述该县10位老兵的抗战故事,展现夏邑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八年抗战夏邑记忆》系列报道、《抗战老兵讲故事》专栏在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同步播出。
& 8月25日,该县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日军侵略夏邑史实图展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据了解,此活动共展出100多幅珍贵的黑白历史照片,分别围绕夏邑沦陷、日寇暴行、全面抗战等三个方面展开。大量的图片和丰富的史料揭穿了日本侵略者在夏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实地再现了夏邑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光辉史。城关镇居民王明方看了展出后激动地说:&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全县人民不怕牺牲,与日军展开了生死厮杀,取得了抗战胜利。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 一系列的纪念抗战活动吸引了全县各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的广大群众的踊跃参与,极大地激发了该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上一篇:[ 09-02 ]
下一篇:[ 09-02 ]
邮编:476000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府前路1号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抗战时期最伟大的省---河南(系列一)抗战时期最伟大的省---河南(系列一)老丁看华夏史百家号在八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里,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与敌抗争,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但是论八年抗战各种损失之惨重,贡献之巨大,两者叠加,则全国各省无能出河南之右者。日军对河南的进攻在华北抗战失败后就开始了。从北面,1937年10月中旬,华北日军沿平汉铁路往南进军,豫北告急。11月5日,豫北重镇彰德(今安阳市)陷落,之后,河南逐步沦陷。日,日军分两部进犯豫北。一部沿大名公路进犯濮阳,先后占领清丰、濮阳、长垣、封丘等县,往新乡以南进攻;另一部日军从彰德出发,沿平汉铁路往南侵犯,2月11日至3月中旬,先后占领汤阴、淇县、汲县、辉县、新乡,与前路日军会合。两路日军会合后向西进犯,焦作、济源沦陷后,黄河以北全部沦陷。1938年4月,日军任命肖瑞臣继续担任隶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河南省之省长,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从东面,日,来自徐州方向的日军占领了豫东永城县,接着,28日又占领了商丘。从6月1日开始,日军先后占领杞县、通许、尉氏、太康,国民党军队撤退到豫西山区。6月6日,日军占领河南省省会开封后,一路向西,侵入中牟,直逼郑州。6月9日,国民政府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组织日军前进的步伐。从南面,日,来自皖西方向的日军攻克固始、光山、罗山、商城等县城后,完全控制了整个信阳,将豫东与皖西连成一片,并与其他日军形成合围武汉之势。到日武汉失守时止,河南省的豫北、豫东、豫南共50余县沦陷。河南省111县,半壁沦入敌手。而国民党一、五战区主力退据黄河以南、新黄河以东半壁江山,控制了另外半个河南的约60个县与敌对峙达6年之久。六年后,不甘心坐视太平洋战阵失败的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新的攻势,就是著名的1944年豫湘桂会战。其中在河南,日,日军向河南正面战场发起进攻,在华北日军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指挥下,河南战役全面爆发。4月23日,日军占领郑州、新郑、广武、尉氏、洧川、鄢陵、密县等县后,沿平汉铁路南犯,并于24日占领长葛。5月1日许昌陷落,之后日军分兵两路进行侵略。一部分日军沿平汉铁路继续南下,攻占铁路沿线城市,临颍、郾城、漯河、遂平、西平先后失陷。5月9日,南下日军与信阳北上的日军在确山会合,控制了河南境内的平汉铁路,也使平汉铁路全线打通,为豫湘桂战役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保障。同时,另一部日军主力第三十七、二十六师团及坦克第三师团,从许昌向西迂回,先后攻占禹县、郏县、襄城、临汝、登封、宝丰、鲁山等县,并于5月7日攻占洛阳南郊龙门高地。5月12日,由山西渡过黄河的日军第六十九师团攻陷渑池、新安,直逼洛阳城西。5月9日,自郑州沿陇海铁路西犯的日军“菊兵团”攻占巩县,11日占领偃师,迫近洛阳城东。至此,日军完成了对洛阳城的东南西三面包围。5月25日,洛阳城沦陷。6月11日,日军占领三门峡境内的灵宝、阌乡,后因兵力不足,日军主动放弃攻势,于6月中旬退回山西。至此,河南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至此河南基本沦丧,中原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在这一战役中,国民政府损失兵力20多万,豫中、豫西44座县城和4万多平方公里国土沦为敌占区。在就要失败的前夜,日,日军开始进袭南阳。4月1日,南阳失守。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111个县中有109个县曾遭到日军铁蹄的蹂躏,仅有新蔡、沈丘2个县没有沦陷过。日,沦陷的豫北临漳县(今属河北省)是河南省第一个沦陷县城;1945年2月,南阳的淅川县是最后沦落的县城。日寇的侵略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日,为了阻挡势如破竹的日军,国民政府在郑州花园口决开黄河堤坝,阻挡日军西进,决堤后形成了黄泛区。由于豫东地区离黄河决堤口门最近,地势较低,从而成为黄泛区的中心地带,遭受洪水冲击最大的44个县中,河南省就占了20个县。黄河水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洪浪所至,地貌面目全非,地面增高,农民无法在其土地上生存,只好四处逃离。事实上,即使黄河决口执行者拟定有迁移安置计划,泛滥黄河所致的人口死亡也不可避免,更何况当时以军事保密为先,更是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正逢伏讯期的泛滥黄河,势如脱缰野马、高屋建瓴般倾灌下游区域,由不得人们采取有效措施,死伤严重。泛水倾泻时,“有夜间来水,人在睡梦中淹死的;有搬运屋内东西房塌砸死的;有慌忙外逃被急流卷去的;有凫水力竭葬身鱼腹的;有木筏撞散落水溺死的;还有围困水中饿死的;身陷淤泥丧生的。”各种死状惨不忍睹。由河南泛区中的17县村落掩没统计数来看,陈留、中牟、洧川、尉氏、通许、杞县、睢县、柘城、鹿邑、沈丘、项城、淮阳、太康、扶沟、西华、商水、鄢陵各县决口前共计村庄13739个,存7598个,淹没村庄6141个,淹没比率平均达44.7%;其中扶沟情况最为严重,原有村庄987个,淹没竟达896个,淹没率为90.8%,其次是洧川的淹没率76.1%,淹没村庄最多的是太康,有1177个被冲毁、淹没率62.9%,在17县中淹没率高居第4位;17县中大于或等于平均淹没率的有11个县,占总县数64.7%,从统计学角度来讲,河南泛区农村整体性直接受损比率是非常高的。河南受灾地区共逃离117万2639人,死亡32万5589人,民户财产损失1元(抗战前国币),各业财产损失24946.6万元,农业减收价值22452.7万元。抗战后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韩启桐、南钟万,利用当时的资料,对西华、鄢陵、扶沟、淮阳、太康、睢县、杞县、尉氏、广武、郑县、柘城、项城、商水、开封、鹿邑、通许、中牟、洧川、沈丘、陈留等20个县因决堤形成的人口逃离和死亡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计算。1936年内政部编印的《户口统计》显示,上述20县人口总数为6 789 098人,决堤后逃离人口为1 172 639人,占人口总数的17.3%;因决堤死亡的人数为325 589人,占人口总数的4.8%。黄泛区中又以西华县和扶沟县人口逃离数最高,分别占到了当地人口数的67.7%和55.1%黄水退去后,陆续几年间形成了“自西北至东南,长度约达400公里,宽度自30至80公里不等”的黄泛区。黄泛区水退后,在平原上沉积大量的泥沙往往是豫东肥沃良田变沙漠的首要杀手,原本的中原粮仓逐渐变为旱、漠、沙、碱的常灾区。沙化的土地,土壤保水性差,自然降低肥效,虽说可以勉强耕种,但农产收成之低,几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盐碱化的土地确是根本不能耕作,作物水分的倒毛细现象,使得种子自身水分还要排往外界,更无需从外界吸水,庄稼失去水分只能枯死。“黄河决口全部流水均经豫东、院北夺淮入江,积年以来淮身逐渐游塞,沃野千里多为水渍区,所有黄河故道之豫鲁等地,因骤失水量调和,枯燥如同于砂积地带。”土壤的盐碱化、沙化严重影响了河南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黄河决堤导致泛区防洪排法及灌概系统的破坏,使各水系接纳山地雨水的功效丧失,形成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早灾的恶劣自然景象;且黄河泥沙游积造成水道搁浅,又使得航运业下滑导致工商业发达的城镇从此萧条:泛水过后泥沙充斥土地,使得泛区土壤逐渐沙化、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低窪地带长期存水又为产苹丛生形成輕灾,由此可知黄河决口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恶化环境又引发自然灾害频仍,从而推理出黄河决口引发当地社会经济衰退,而生态环境恶化更为黄泛损害最恶劣的后果。这恶劣的后果一直持续影响到今天。真实的《1942》大旱灾花园口黄祸之后灾祸接踵而来,抗战期间河南境内灾害频发,“旱灾、蝗灾、匪灾及黄河泛滥等灾相继而至”,年的灾荒是河南近百年历史上最惨烈的灾害,电影《1942》反应的正是这次巨灾。灾荒在1941年就初显端倪,水、旱、风、雹、虫等各种灾害汹涌而来,全省92个县市遭灾,农作物严重歉收,但由于往年人民尚有储藏,还不至于酿成大灾。从1942年起开始呈现出大荒之象,自春至秋干旱无雨,又有其它灾害交相侵袭,加上去年刚遭大灾,人民储粮告罄,因而引起特大饥荒,全省嗷嗷待哺的饥民达1000万人之多。到1943年灾情达到极致,豫西、豫北发生特大蝗灾,春夏之际豫东又两度被水,全省饥民增至3000万,两年中饿死者有200 多万人。至1944年,灾情有所缓解,但局部地区仍较严重。春夏之交,河南有 42 个县被蝗,此时疫疠肆虐,如同雪上加霜,河南人民因此陷入了地狱般的绝境。这次大灾引起的人口迁移规模之大是惊人的。据1942年6月份调查,汜水县人口为95371人,其中1942年春外出逃荒要饭者29648人,饿死、病死、食品中毒死去者共3346人,全县共剩下62277人。仅1942年,河南“饿死300万人,流亡他省300万人”。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战役所及地区的人民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逃亡活动。据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河南省善后救济分署的调查:“豫籍难民流亡省外者有五百余万人,流浪省内无家可归者有八百余万人,合计待救难民一千三百余万人。”八年抗战,河南难民及流离人民总数居全国之首,人数达人。河南对抗战做出的卓越贡献打仗就要兵,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远远逊色于日军的状况下,数量优势成为中国军队唯一的优势。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各征兵省份实行征募并行以募兵为主的征兵政策。为了使沦陷区的壮丁免被敌用,国民政府虽明知募兵有损征兵制的推行,但为了充裕战时兵源,国民政府还是采取征募并行政策,只是将原来的以征为辅改为以征为主兼及招募。征兵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抗战初期,“各地民众抗战情绪高涨,自动服役者较多。及至第二阶段自动服役者少,遂进入直接征兵” ,也就是通过抽签服役时期。所谓的“抽壮丁”(“抽丁”),就是通过抽签的方法决定壮丁服兵役的先后。“年度征兵,先由保甲户籍干事造具花名册,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原则抽签,中签者即为应征对象。兄弟多的先服役。但因政治腐败,徇私舞弊现象严重,地方官绅富豪的子弟,实际上免征。而贫困农民子弟被迫多次应征服役,不从者,就以绳索捆绑捕捉强征,人们称为“拉壮丁”。据统计八年全国实征壮丁1392万人。巨大的征兵数量、战场兵员的伤亡,致使国民政府只求壮丁的征调,只求每年各省县按征召分配名额交足即可,至于征召的方式,政府不大追究过问,这样就使得壮丁抽调过程中出现了抓壮丁的现象。而兵役部下达给各省的征兵指标悬殊尤甚,并没有按照人口调查中的壮丁额核拨。以1943年为例,河南的征丁数竟然占到了全体男子的2.25%,当时正是年大灾引发的大饥荒中,当年饿死人口三百万,国统区实际只有六十余县,仍然实征壮丁20万人。八年抗战,战前人口3500万的河南实征丁数达到189万8356,高达全国第二位。而第一位的是处于大后方人口5000万的四川,征丁257万8810人。如果我们考虑到沦陷区占河南近一半的实际情况,河南用一半多的面积和人口就供给了全国第二多的壮丁,其平均出丁比率也已经远超过了四川。其贡献和所付出的代价也都是惊人的。而河南贡献的不只是壮丁。在连续大灾之下,河南还供给了国民政府征收的大量粮食。据档案记载。1941年河南大灾初起,河南本年完成田赋实征158万2875石,在全国仅仅位列四川、湖南、江西之后为第四。在旱灾最甚的1942年,虽然蒋介石减免了灾区的部分军粮征收额,但河南还是完成了征收田赋245万石,负担不减反增。到1943年,仍在大旱中挣扎的河南民众上缴了田赋302万2513石,全国范围内次于四川、湖南、江西、陕西列第五位。从1937年10月到1945年8月,抗日战火遍及河南109个县。八年抗战,河南共出壮丁189.8万人,为抗战服役400万人,战死及伤残者30万人,流离失所者20万人,全省总人口由战前的3500万锐减至3000万。抗战期间,河南省先后损失粮食866万余石,毁房屋120万间,损失牲畜21.5万头,损失物品、农具7800万件,衣物2900万件。河南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既当前线,又当后方,既承受了抗战需要的花园口决堤,又遭受了罕见的水旱蝗灾,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用尚未沦陷的有限土地和人民,为抗战提供了全国第二多的壮丁和大量粮食税收,这,就是抗战最伟大的省份:河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老丁看华夏史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笑谈古今史事,看尽历史风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时期的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