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朋友认识四川的四川高级工程师评审呢,我在征集学术论文

武训生平及其研究系年_学术论文_学术科研_学术交流_聊城大学档案馆
崇高的事业
历史照片展
聊大“第一”展
&&&&&&&&&栏目导航&&&&
&&共有 4318 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颜色:
【字体:&&】&&&&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武训生平及其研究系年
&&发表日期:日&&
出处:山东大学出版社《武训研究论集》
作者:邢培华 马明琴 吴晓奎 赵长聚
&&&&【编辑录入:】
武训生平及其研究系年()
邢培华 马明琴 吴晓奎 赵长聚
&&& 1838年(道光十八年),武训诞生。&&& 12月5日(农历十月九日),武训生于堂邑柳林镇武家庄(今属山东冠县)。父宗禹,母崔氏。&&& 张道平《武训先生年谱》:“清道光十八年(即公历1838年)十二月五日武训先生降生”。&&&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清道光十八年戊戌十月十和日卯时民国纪元前七十四年(公元日),先生诞生在山东省堂邑县武庄,父宗禹,母崔氏,长兄谦,次兄让,命为七”。&&& 《武训历史调查记》说:“武训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他有两个哥(武谦、武让),四个姐姐,他排行第七,唤作武七”。&&& 张道平《武氏世系》说:“武训长姊适馆陶刘塔头刘姓,次适馆陶连二寨唐姓,三适馆陶刘塔头刘姓”。四姊无考。&&& 武训,字蒙正。武训的神主正文:“皇清处士荣祀乡祖考蒙正太府君主神主。承重孙芳林奉祀”内文:“道光十八年十月十九日亥时生,皇清处士荣祀乡贤武公讳训字蒙正行七之神主,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已时卒”。&&& 关于武训的名字,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杨树坊等为义行堪表据实沥陈禀上说:‘堂邑县西北柳林镇西武家庄,有武姓行七者,鳏居不娶,素无名字,现年五十一岁’。这是光绪十四年之公禀,先生尚未用‘训’作名。堂邑县知县金林二次请奖文上说:“杨树坊禀称,窃查柳林武庄耆士武训即武七者,年五十九岁;……兹于四月二十三日病故。”这是光绪二十二年先生卒后的详文,可见‘训’字为名,是请奖人杨树坊代他拟的”&&& 张敬承写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戎子(二十三日)的《武训先生诔文》说,“光绪二十有二年,夏明戊子,堂邑县义士武君训卒于临清御史巷义塾。”&&& 杨汝泉《“义学症”武七先生外传》说,“现在习称的武训,不是先生本名。先生死后,堂邑绅士张敬承等给先生撰诔文(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戊子撰),嫌武七二字不‘雅训’诔文中改称“武君训”,并著以为例”。&&& 1951年,武训历史调查团曾亲自见到武训父母的神主。武训后裔武玉泉先生说,武训父母的神主上写明武谦、武让奉祀。光绪十五年所立“乐善好施”匾的说明文字说:“五品衔署东昌府堂邑县正堂郭禀奉钦差帮办海军大臣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山东抚提部院张奏奉旨旌表堂邑柳林镇创建义学武善士武训光绪十五年三月 日立”。可见,光绪十五年武训这个名字已经出现了。&&&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武训7岁。&&& 8月2日,其父宗禹卒。&&& 张道平《武氏世系》说:“宗禹嘉庆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巳时生,道光二十五年八月二日辰时卒。”武训历史调查团亲自查看了武家的神主后说武宗禹死于1845年。&&& 杨树坊《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详文》说,“早年,其父宗禹去世,与母崔氏,兄武让同居度日,以佣工为生。”&&& 《山东巡抚袁树勋奏义丐武训积资兴学请宣付馆立传折》中说,“幼失怙,随母行乞,所行食,必先其母,人皆称孝”。&&&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武训13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武训“从兄长谦学习农事”。&&& 又,杨汝泉《“义学症”武七先生外传》,则说武训“道光二十八年,先生十一岁,已在伯父家做了四年苦工”这里从周拔夫之说。&&& 1852年(清咸丰二年),武训15岁。&&& 据《武训年谱及其所处时代对照表》说,武训“庸于其姨父张某家。张某虐待之,自是至1854年凡三年不给武训工资”。&&& 张道平《武训先生年谱》说,“咸丰二年至三年(),先生时年十四岁至十五岁,佣于其族叔父家。”&&& 张道平《行乞兴学的武训先生》一书《导言》说:“武训先生甫十五岁,就给人家做佣工,这样的生活他挨了七八年,主人的冷嘲热讽,他总是容忍下去”。&&& 据武训历史调查团调查,武训确给馆陶薛店张老板(即上文所说姨夫张某)扛过小活,这里从李士钊、张道平之说。&&& 1853年(清咸丰三年),武训16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受人雇佣做长短工,得到工资必定买些好东西给他母亲吃,有人给他点美味,他趁夜间抽空送给他母亲,就是离家二三十里也是这样办,大家称他是个孝子”。杨树坊等《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表文》中说,武训“其性至孝,凡为长工短工,得钱必市佳食,以供其母;人有给以甘旨者,即远在二三十里外,亦必夜归以奉其母”。&&& 年(清咸丰五年至八年),武训17岁至20岁。&&& 据李士钊《武训画传》:是年,经一个乡亲介绍,琥训到馆陶薛店李禀生(外号李老辫)去扛活。在李家,他因洒了猪食与倒贴了春联,惨遭毒打,年底,向主人要工钱时,主人欺他不识字,凭捏造的假帐骗他工钱。和他计算,不仅不予工钱,还把他打得在破庙里“搭被蒙头,昏睡三日”,“口吐白沫”。最终武训悟出是上了不识字的当。&&&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念书识字是武训小时的希望。本来幼年时,曾经要求过母亲许他上学,但是,因为赤贫没能办到。有一次到学塾窗外听人念书,被小学生嘲笑侮弄了一番,他的好学的心灵是已经受了重创的,现在又被人混了帐,他深悟到贫苦子弟不得读书的痛苦,决定从此再不为人做长工,背着褡子,拿着铜杓子,戴着破帽子,穿着烂棉袄去讨饭,立志去积钱,兴修为穷孩子念书的义学。他唱道:“抗活教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要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山东巡抚袁树勋奏义丐武训积资兴学请宣付史馆立传折》上说:“自恨不读书不识字,见乡学儿童就学,辄尾随其后,群儿颇厌辱之,则大愤,誓必教人人读书识字”&&& 李士钊《武训画传》说,武训二十一岁那年正式打出兴义学招牌。张默生《义丐武训传》及《武训历史调查记》皆说,武训二十一岁那年唤出“兴义学”的口号,均指虚岁来说的,周岁应是20岁。&&& 1859年(清咸丰九年),武训21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将所积存办义学的钱,被他的姐夫用替他出放生息的方法骗去了,他直气得口吐白沫,又是几天不吃饭,经大家的劝说安慰,才恢复常态,从此都叫他‘武豆沫’。”&&& 关于武豆沫的诨号,亦有几种说法:(1)武训在馆陶李某家挨打,在破庙昏睡三日,口吐白沫,因之被称为武豆沫;(2)武训说话口角好有白沫,人称之;(3)指武训后来到处乞讨、要钱,磕头无数,人们说他没骨头,称之为“豆沫”;(4)是指武训一生一世行乞积钱,不娶妻生子,不用款来供个人享用。人们称此为糊涂,呼为“豆沫儿”。笔者认为这几种说法皆有道理。但从“豆沫儿”外号的来历来说,笔者意是从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另,七豆沫是从其排行来叫的;二豆沫,则源于当地人以称二哥为尊称来称呼的。&&& 武训的兴学积资办法,除行乞外,又作种种苦工,比如推磨、铡草、砘田等,且每种活路都配有一定歌谣,边歌边作,边揽活计。据杨树坊等《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表文》。“以佣工之钱所入无多,凡计日价工,凡挑担、拉车、推磨、拉砘,即极艰苦之事,苟可以获利者,无一不为。”并间或玩些杂耍、吞食蛇蝎、瓦块、竖鼎等把戏,招人乐捐。在个人生活上,他把行乞所得较好的食物再转卖出去,自己吃那些霉烂和糟糠菜根、芋尾等。他唱道,“吃的好,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 《山东巡抚袁树勋奏义丐武训积资兴学请宣付史馆立传折》上说:“昼夜行乞,夜则绩麻或与人磨米麦,得一钱存之,他人或予饼饵,食其残者,而市其完全者,得钱亦渐多,先为黠者所给,继而其里党钦其行,乃为存放生息”。&&& 1860年(清咸丰十年),武训22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武训这年把头发剃去成了和尚头,但在额角上留着一块短发,左边剃去,就留着右边,右边剃去,就留着左边,并歌曰‘左边剃,右边留,修个义学不烦愁;右边留,左边剃,修个义学不费力’。”&&&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武训这年把行乞、作工、玩杂耍等辛苦所积的钱,在夫人寨、连寨、布寨一带置地四十亩,准备作义学田。周拔夫援引柳林小学撰武训先生年谱说,“是年置地四十五亩,以为学田,该地坐落夫人寨连二寨布寨一带”。李士钊《武训画传》也说武训于这年第一次买田。&&& 又据《武训历史调查记》所列武训地亩帐,武训当地最早年份是同治七年,但这地亩帐不是武训全部之地亩帐,据现有资料武训置地时间当以同治五年为始。&&& 1869年(清同治八年),武训31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武训为人作媒,藉得报酬,储作建学基金,并立意成人之美。&&&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武训35岁。&&& 张道平《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8月10日,其母崔氏去世(张道平《武氏世系》说,武训母崔氏,嘉庆元年三月十六日辰时生,同治十二年八月十日辰时卒);又据武训历史调查团核查了武家神主,证明武母是这年去世。&&& 这年武训与长兄谦、次兄让析居,武训分得土地三亩,卖去得120吊,并旧存的一百多吊,去跪请馆陶娄塔头武进士娄峻岭,文生娄松岭代他子母生息。他在娄生大门外,直直跪了一天一夜,娄峻岭受他磨耐不过,收下并代存放生息。&&&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援引柳林武训小学撰武训先生年谱说:“是年母崔氏去世,旋与兄析居,得业地三亩,变卖就钱一百二十千文,并旧存共二百余千文,恳由武进士娄峻岭代为生息”。&&& 杨树坊等《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表文》说:“至同治初年,伊母又去世,伊兄与之分析,遂将所分之地三亩,变价就钱一百二十千文,并前工作之钱,共二百余千,自恐不能认字,被人欺骗,遂肯馆陶县武进士娄俊岭、文生娄松岭代为照管,分派轮使,如是亦有年”。&&& [注]:武训之母去世时间,有说同治初年去世,有说其母在他年幼时去世,但都肯定兄弟分家是在武训其母去世之后,这里从《武氏世系》与《武训历史调查记》核看神主说法。&&&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武训36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武训又添了积钱方法,就是拣拾妇女作线遗弃的破布废缕,拈成线绳或缠成线蛋,以售其值。”&&& 1875年(清光绪元年),武训37岁。&&& 这年鲁西大旱,饿死很多人,武训拿出历年辛辛苦苦所积的钱,籴了40担红高粱,恳请馆陶西二庄郜若纯先生替他办理放赈。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与李士钊《武训画传》均持此说。《武训历史调查记》认为无放赈之事。&&& 据张道平《武氏世系》,武训长兄武谦(道光七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生,妻馆陶国塔头魏氏)于四月十八日卒,遗一子名克信。武训对他二兄武让和侄克信常有周济。堂邑知县金林造具武训事实详文上说:“该善士性最友爱,伊长兄夫妇俱早逝世,遗留一子,虽与兄让分居,亦必时时顾恤。”&&& 又据《武训地亩帐》,自本年起,武训置地文契均写明义学正(症)字样。义学正,是武训自称,又为时人所叫。有二层意思,一是说武训一心兴修义学,好似得了兴义学的病;二说兴义学是正当的事情。笔者认为二者意义,均有之,只不过因文章所用场合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同。&&&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武训四十七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冠县城北张八寨张春和的母亲有病想吃肉,张春和出外十几年毫无音讯,家里穷得吃饭都很为难那里还有钱买肉吃呢”?他的儿媳没办法,只她剜肉以奉姑。武先生听说这样的孝行,受了深切的感动,毫不吝惜地赠给他婆媳十亩良田,以为养老孝亲之资”。&&& 李士钊《武训画传》说赠张陈氏十亩良田是光绪十五年,这里从周拔夫之说。&&&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武训48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冬天把所有典买的地二百三十余亩,存钱二千八百余串,和旧有的武家宅房一所,一并托柳林镇的富绅贡生杨树坊等经理,要在柳林镇择地创建义学,杨树坊劝他在武家庄设立,他因为嫌那里局势狭小,并怕日后被武氏争占,才决定设在交通便利而有人负责的柳林镇。”&&& 李士钊《武训画传》亦如是说。笔者从之。&&&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武训49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的春天郭芬把柳林镇东门外的地捐助一亩八分七厘,就由杨树芳等鸠工庇材修筑义学,共建瓦屋20间,大门二门各座,四周的垣墙也都修齐,总共用 钱4378串,这建筑费除先生自己积存的2800串外,下欠之数,全由当地的绅耆捐助弥补,每年地租总收入368串,除去交纳70串钱的漕粮外,统作了义学的经费。这290余串经费是如此支配的:教师束修100串,薪水30串,下余全作添置器具之用”。&&& 又,刘子舟《义学正武公传》说:“柳林镇穆书五、郭芬两人各捐地二亩,以作建修义学基址”。&&& 贾品重在《武善士墓志铭》说:“惟子香郭公、监生官云穆公助地各一区”。&&&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武训50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义学房屋修成了,定名为崇贤义塾,他亲自跑到寿张县聘请名儒癸西科拔贡丙丁科举人侯选知县崔隼作教师,学生有50多名,分成经蒙两班,立了严肃的学规,这是他30年牛马生活,焦心积虑日夜企望所成的第一个义学院。&&& 当开学的那天设馔享师,他请了几位绅耆作陪,自己侍立在阶下专等着磕头进菜;席中人请他入座,他说自己是乞丐,不识字,不敢同桌吃饭,待宴罢,他吃些残羹冷饭。有一次,教师昼寝,他一声不响地跪在教师的床前,教师醒来,大吃一惊,他自觉赧赧然,从此越发认真教授,不敢稍怠。”&&& 他在塾里见有学生嬉戏,或遇见学生旷课,他就跪在学生的面前泣涕的劝说道:“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读书不用心,回家无脸见母亲。”&&& 学生经过他这样诚恳的规劝,那里再有一时一刻怠惰呢?崇贤义塾的规矩非常谨严,这年堂邑知县郭春煦查看义学,见他穿的衣服满身补钉,破烂不堪,心起怜恤,善严嘉许,并给他十两银子,叫他添补衣履,他开始是执意不肯领受,后强他收下,仍然捐入义学”。&&& 6月,堂邑县知县郭春煦为武训请奖,他的初次请奖详文中说:“经卑职因公下乡之便,往看义学所建房屋,工坚料实,经理有方,可期久远。传验该乡民武七,诚实朴讷,悉与绅耆杨树坊等公禀符合。卑职怜其衣如悬鹑,当即予银十两,令其添补衣履,该乡民始则坚辞,继仍收归义学,似此克已利人,实足令人钦敬!”并说:“查定例,士民捐施善举银千两以上者,例准奏请旌奖,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今武七捐建义学,所费钱数,按照市价合银已在二千两以上。询属好义急公,有裨士林,理合造具房地数目清册,详请宪台查核,俯赐转详,奏请旌奖;”还说“此案例本可建坊,惟该乡民,并不好名,”“将来拟由卑职遵照奖案,改给匾额,悬挂义学。”&&&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九月初九日,清廷准给‘乐善好施’字样,作为旌奖。”还说:“山东巡抚张曜奏请建坊片上说:‘臣查武七捐助义学经费应京城统计七千余串,合银两千两以上。与建坊之例相符,仰恳天恩,俯准堂邑县民人武七自行建坊,给与乐善好施字样,以示旌奖,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光绪十四年九月初九日,奏奉朱批,著照所请,礼部知是,钦此’。”&&& 《清实录》说“以捐款倡设义学。予山东堂邑县民武七建坊。光绪十四年九月”。&&& 赏穿黄马褂。杨吟秋《武训先生事略》说:“先生在日,张勤果公嘉其孤诣,卓绝千秋,为之专折奏请赏穿黄马褂,且蒙旨旌以‘乐善好施’匾额。”&&& 瑞阶《武训先生传略》说:“巡抚张翟嘉其奇行,为之专折奏请,蒙旨赏穿黄马褂,施以‘乐善好施’匾额。”&&& 栾文甫《武训先生的生平》一文说,武训“五十岁堂邑柳林镇义学成立,山东巡抚传见,专折奏明,赏穿黄马褂,赐建‘乐善好施’坊额,仍行乞。”&&& 张默生《义丐武训传》、李士钊《武训画传》均执武有赏穿黄马褂一说。&&& 清?昭著《啸亭杂录》中《黄马褂定制》一文说:“凡领侍内大臣,御前大臣、待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幸,扈从銮舆为以观瞻。其他文武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劳中外,上特赐之,以示宠异之。”故笔者认为武训赏黄马褂符合清朝定例。&&&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武训51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义学田一百九十亩五分二厘,禀请堂邑县各县郭春煦造送义学房屋地亩详文,请以光绪十五年为始,归入官捐,由现任县官按年捐纳,免其承完。&&& 行乞本是一种萍踪无定的流浪生活,在这年他行乞到馆陶县,借宿庄科村千佛寺和僧人了证谈得很投机,就拜了证为师,了证就把自己的蓄储倾囊相助,在杨二庄买学田80多亩,宪基一所,建房十余间,他修第二所义学院”。&&& 彭元熙《馆陶县义学碑记》说:“堂邑县武家庄人义学正武君,资助了证应京钱三百千,共成义举”。&&&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武训52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馆陶杨二庄义学成立。有人劝他娶妻抱子,预备养老,祖宗也可奉祀不绝,他因为娶妻生子,便有至家之累,免不了消耗金钱,所以他坚决不同意,并编成歌词来表明他志愿献身社会,牺牲救世的信念,这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观念,在常人认为天经地义,必须遵守,他却漠然置之,又唱着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五十三岁(虚岁――编者注)不娶妻,亲戚朋友断了净,临死落个义学症。’”(注:义学症乃武训自称之辞。)&&&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武训53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他常到临清县的城乡一带行乞,临清自从遭遇了洪杨时代太平军的浩劫之后,贫家失学子弟特多,他看见这种情景,又打动了他‘修个义学为贫寒’的念头,就决定在临清创修第三处义学院。提学使罗正钧造具武训事实请奏咨宣付史馆立传文上说‘光绪十七年至临清州,其地咸同兵燹后,贫家失学较他属尤甚’。”&&& 1982年(清光绪十八年)。武训54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得到临清绅耆施善政、刘辉堂两的协助,至年底已募集很多的钱。&&& 自己携带着善书到各处分散之外,又在临清城设立头号书会,任人阅览,以广宣传。&&& 提学使罗正钧造具武训事实请奏宣付史馆立传文上说:“‘又裒集善书,于州城设善书会,纵人观览,每出行乞,必携所印善书若干卷以散人。’”&&&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临清御史巷的义学院开工,由施善政、冯长泰诸耆绅代为督工。”&&& 《临清州知州李维诚呈送增生靳鄂秋所造武训事实》一文说:“光绪二十年,四方善士,于武训父宗禹母崔氏坟墓立懿于碑,流蓄谋万古,书以‘山高水长’四字样。又于武训祖茔公立碑碣”。&&&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武训57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继续行乞募捐,建筑御史巷义学,年底工程完毕,除存款外,又添买铺房二处,学田六亩,年可有三百多串钱的收入,义学经费可以足用”。&&&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武训58岁。&&& 周拔夫《武训先生年谱》说:“这年春季临清御史巷义学又告成立,四月初间,先生卧床临清御史巷义学内,他静静地躺在义学房檐下,不吃饭也不服药,每天只喝几口清水,虽然在病中,但一听到学生们读书的声音,脸上马上会现笑容,心里仿佛得到了无上的安慰。二十三日(民国纪元前十六年六月五日)正午,先生卒。先生面貌很丑,狭额宽颔,嘴唇扁皱,状似老妪,颜容极其慈祥和蔼,见者莫不愿和他接近。当时三县义塾师生听到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都痛哭失声,遵从他的遗嘱,安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东壁外。”&&& 山东巡抚袁树勋奏义丐武训积资兴学请宣付史馆立传折上说:“光绪二十二年四月,病殁于临清,年五十有九。今临清城南有武训先生义塾,即乞人所建,而州人以其名名之者也,访诸耆老,佥云武训行乞,未尝费一钱,甘一饭,劝置妻室蹙然曰:‘有妻则有子,将耗吾资’,竟终身不娶,积铢累寸,设学三州县,宅舍经费请首事董理之,已绝不过问,惟学生有惰者,则长跪其前,因是人多敬惮,成就日多。”&&& 九月,堂邑县知县金林给武训请奖,附祀乡贤祠。《堂邑知县陈瑗臬司禀》说:“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武训病故。复经卑前县金令林造具该义民生前事实册结,详请入乡贤祠,蒙前抚宪李驳饬,仍汇入采访孝子义民案风题请旌表,并于忠义教北祠内设位致祭,奉准部覆。”&&& 《提学使罗(正钧)造具武训事实请奏咨宣付史馆立传详文》说:“光绪二十三年复准附祀忠孝节义祠堂”。&&& 梁启超作《三先生传》。《清史稿?武训传》说:“丙申岁(光绪二十二年为丙申年),梁任公撰《三先生传》,武公名号邑里佚而不详,并其姓而误之。”&&&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武训诞辰59周年。&&& 临清州士绅张 氵壮、王庆霖,举人赵一琴,钟维岳等给武训请奖。《临清州士绅请奖公禀》说:“联名公恳转详奏请给奖入志,以慰艰苦而垂久远。”&&&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武训诞辰61周年。&&& 瑞阶《武训先生传略》说:“光绪二十五年在柳林义学内立专祠致祭”。&&&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武训诞辰64周年。&&& 张道平《武氏世系》说,“武训次兄武让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寅时生,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亥时卒,妻馆陶柴庄赵氏。”&&&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武训诞辰67周年。&&& 山东提学使罗正钧编辑《武义士兴学始末记》一书。道德贫民第一游行教育馆于四月编辑《兴学创闻》,1905年出版。二书均收录了部分有关反映武训兴学的奏折与文学作品。&&& 陈代卿写《武七》一文,(收入《慎节斋文存》)。&&& 张謇在通州师范第一届简易科卒业演说山东义丐武训事,称武训是“中国、世界极光明、极伟大之叫化子。”&&& 1909年(清宣统元年),武训诞辰71周年。&&& 沈同芳《山东义丐武训题像征文启》说:“十余年来,朝廷下诏兴学校,于是兴学之声遍国中。就同芳见闻所及,于浙江得一商曰叶澄衷,于江苏得一工曰杨斯盛,于山东得一丐曰武训。之三人者,皆以私产兴学为缙绅大夫所称道,而武训尤为奇”。&&& 蒋维乔撰写《武七》一文,以《近世兴学三伟人》为题在宣统元年第1卷7号《教育杂志》刊载。&&& 沈景鸿《乡贤武训》说:“宣统元年(西元一九0九年)五月,山东巡扶袁树勋,以“义丐积资兴学”由,以咨文行国史馆,武训事迹乃得列入清史列传孝行节内”。&&&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训诞辰73周年。&&& 《山东通志》纂修(1915年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武训事迹被采入《山东通志?人物志》。&&& 1921年(民国十年),武训诞辰83周年。&&& 徐世昌赐‘热心公益’匾额。李瑞阶《武训先生年谱》说:“民纪十年,大总统徐世昌颁赐先生‘热心公益’匾额。”&&& 临清武训小学《本校史略》说:“(民国)九年,由临清省议员张树德、施登魁,发起上书省仪会请求补助,旋开会,议决每年助洋三百元;又经张贤庭、韩纯一,沙月波,在北京邀请蔡孑民、李石曾、王寿彭、王默轩、周荫泉、庄心如诸公为发起人,共捐到洋三千一百六十三元,铜元四十余吊,并请准大总统徐世昌颁发‘热心公益’匾额一方。”徐世昌这年并捐款临清武训小学100元。&&& 1925年(民国十四年),武训诞辰87周年。&&& 万国道德会重刻《武义士兴学始末记》一书,夏历3月中旬,张知睿为之作序。《序》中说:“是书系罗提学(正钧)所列旧本,惜仅存一册,若失亡则绝世矣!”冯君(指万国道德会会员冯君根)闻此,立即发心付资刊刻寿世,并嘱将刊版永留会中,供人印施。&&& 新刊本集录有关武训的文献44篇,其中有清末堂邑、临清、馆陶以及山东巡抚关于武训问题的奏章、札记、旌表等,亦有题武训遗像、题武义士小传以及武训殁后关于武训财产的争论与杳覆等文件。&&& 1928年(民国十七年),武训诞辰90周年。&&& 8月,由临清武训学校校董及蒋中正、冯玉祥、李宗仁、宋美龄、梁启超、蔡元培、张维玺、李德全、傅斯年、李苦禅等七十人发起为临清武训学校募捐。该《临清武训学校募捐启》说:“堂邑武训行乞兴学,为举世所信仰景慕者,垂数十年,其盛德懿行,载在清史,独行传及国立各级学校教科书,又散见于当代文豪之撰著集录,近则学堂唱歌于校,伶人演剧于场,虽妇人孺子,几无不知武训为空前之义人者。”&&& 1932年(民国廿一年),武训诞辰94周年。&&& 山东堂邑武训中学创办。李瑞阶在(上海)《文汇报》日《我为什么创办武训中学》一文说,我“乃于民国廿一年秋与同志数人在武训先生的故乡――堂邑,创办了一所武训中学,最初招生两班,至二十六年逐渐扩充至六班。已毕业的尚不在内,并新建大教室六座,新图书馆一座,购置图书千册,正继续发扬先生的精神,不料日寇侵入中国,堂邑于廿六年沦陷,我被迫弃校南来,后闻学校成了敌人的司令部,教室成了马棚,前功尽弃,最是痛心。”&&&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武训诞辰95周年。&&& 12月,《行乞兴学义士武训先生事略》一书印行。该书为杨吟秋撰。任瑞轩为该书所写《序》说:“今照杨先生所撰原文付印,一字未易,存其真也”。(杨吟秋,即杨陶然,柳林镇人,曾在柳林崇贤义塾读书,又曾任柳林武训小学校董)。《事略》分名号、内行、佣工、行乞、筹款、生息、续本、建学、敬师、劝徒、购置、取舍、性情、愿力、感受、结果等16个部分,篇末附杨树坊《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表文》全文。&&& 武训纪念馆筹建小组撰《千古奇丐武训先生》一文说,“1933年后,冯玉祥先生在泰安先后创办了十五武训小学”。&&& 包头新村武训小学建立。李士钊《武训画传》说:“他(段承泽)在一九三三年开办了包头新村武训小学,以解决垦民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实施生活教育,以期创造新农村,建立新文化。”&&& 张道平《行乞兴学的武训先生》一书的《赘言》说,1933年山东堂邑武训中学编印《武训先生》一书,共印300册,分赠国内各界,进行武训征文。&&&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武训诞辰96周年&&& 6月5日,临清武训小学谒墓代表团到柳林为武训扫墓并留影,纪念武训忌辰38周年。&&& 12月5日,在山东临清举行武训诞辰九七周年纪念大会。&&& 臧克家《武训》一文中说,“去年(1934年)十二月为武训先生九七诞辰,曾开过很盛大的纪念会,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编导者)亲来主持,并赠武公石像一尊,在进德会大礼堂行揭幕礼时,情况极为热闹,还演了好几天义务戏,那时武公在人眼中真煊赫得了不得。”张乾一在《为武训鸣不平》一文说,“我记得何厅长讲话的题目是‘知识的力量’”。&&& 何思源《批判我利用武训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反动行为》一文说:“有一次,有人告诉我,一九三四年冬某月某日,是武训诞生纪念日。……我先将《武训传》有画像翻印出来,分发全省各地,各学校,通会全省学校,以武训生平事迹作中学教材,以武训故事列入小学课本。又令全省各民众、教育机关加紧‘武训精神’的宣传。预备于一九三四年在临清县替武训开一个扩大纪念大会。我又在河北房山县购一块汉白玉,请人为武训造像。一面用省政府名义电蒋介石、伪教育部及全国各‘要人’,征求匾额赞词及其他表扬物品,并通知鲁西北二十余县的学校、教育机关,县、区、乡镇主管及地方士绅,名流届时参加。我记得蒋介台送来的匾额是‘为人师表’。开会前两日,我就带着蒋介石的匾额和汉白玉雕成的武训像,率领省会的许多学校校长,教育机关首长先到了临清,如果我说得不错的话,当时到会的还李士钊、张元享、张默生、韩多峰、沙明远等人”。&&& 这次大会,由临清武训小学董会发起,并编印了《武训九七诞辰纪念册》,由何思源(当时任国民堂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题签。纪念册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九七纪念词,其中包括林森、蒋介石、汪精卫、戴季陶、梁实秋等国民党要人和反动文人的题词,也包括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张自忠、陶行知、蔡元培、郁达夫等爱国将领、民主人士和教育家的题词,还有部分 地方人士的题词;二、收录了大量有关武训的传记文章、纪念文章和诗词。这些文章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的文字,也有部分是九七诞辰征集的文字;还有部分是武训小学的师生为纪念武训九七诞辰纪念而写的文字;从文章体裁来说,有旧体诗词,也有诗歌,散文及传记性文章。三、收录了已有关于武训的楹联颂词和匾联颂词,集录了武训兴学歌谣三十三首;四、附有临清武训小学概览以及各界人士历年捐款数目一览表。&&& 李士钊《武训画传》说:“武训九十六周年诞生纪念日的时候(日)山东省临清的武训小学和当地人民曾发起举行扩大的纪念会,并向全国文化教育界各方面征集纪念文献,编印了规模宏大的纪念文集。在临清运河东岸的公园里,建立了一座武训纪念亭。亭子的明柱上有一副对联,内容是:‘线头缠出千秋业,豆沫能留万古香’;虽然不能刻画武训人格事业的全部,但也可以证明他的坚苦精神。”&&&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武训诞辰97周年&&& 张道平先生编著的《行乞兴学的武训先生》一书由上海民光印刷公司印行出版。该书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摄影,收录了武训像、陵墓、故里等;二、武训学校分布图;三导言;四、武氏世系;五、武训年谱;六、武训兴学歌词;七、附录收有关于武训的4个奏折:(1)杨树坊具禀堂邑县署请奖表文;(2)郭春煦奏请文;(3)山东巡抚张奏请建坊片;(4)山东巡抚袁树勋奏义丐武训积资兴学请宣付史馆立传。&&& 张道平《武氏世系》一文说:“武训先生之曾孙金栋,现年六十二年,法先生之义行,矢志兴学,在馆陶森潘寨设立武训小学产十亩,资金六百余元。”一九三七年小学停办。&&&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武训诞辰98周年&&& 冯玉祥作《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生平》一文。冯玉祥文中说:“武训先生终身行乞兴学,是我们教育史上一位奇特伟大的大人物。”“玉祥出身贫寒,自幼失学,对于这位苦行兴学的人,感同身受不胜钦敬。”又说,“现在不揣谫陋,特罗列各家传记,加以校对,参考当时各种奏章禀贴书表等将传记中彼此出入之处,一一订正;又根据与先生同时的耆老口述,本地民间的传说,详为增补;综而合之,写成此文,以广传播,使社会人士认识其人。这个所记,若说百分之百详实,当然还没有把握,但说这篇写的较后,方法较新,因而较为详尽,较近真实,则作者颇有自信”。&&& 该文《序》被收入《冯玉祥选集》上卷,全文被收入李士钊《武训先生的传记》、《冯在南京第二年》。1986年《团结报》给以连载。&&& 12月5日,山东堂邑武训中学召开纪念武训九七诞辰纪念大会。由该校各老师报告武训兴学经过,聊城专区范筑先专员来校参加训话。&&& 堂邑武训中学《武中学生》创刊号刊载纪念武训文章。计有:瑞阶《武训先生传略》、《武训先生行乞兴学歌》;绥丁《纪念武训先生与复兴中华民族》、《武训先生九十九年诞辰感言》等文。&&& 李士钊《武训画传》说:“冯玉祥先生在一九三六年又在他的故乡安徽巢县圆山地方办了两所纪念武训初级小学”。&&&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武训诞辰99周年。&&& 孙之y《武训画传》。孙之y在《我怎样作的武训画传》一文中说:“一九三七年一月完成共计一0四幅,另外还画了一张十二幅连续彩色画,于阴历年前交天津杨柳青刷了二万五千张,是年春武训先生便在天津大公报边连续发表了两个多月。”又说,这部书“搞战期间在后方印了六版,并由陶行知先生作跋。”&&& 杨汝泉在1937年《国闻周刊》第14卷31期上发表《义学症武七先生外传》一文。&&& 武训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没有开成。何思源《批判我利用武训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反动行为》一文说:“我计算到一九三七年是武训生日一百周年,乘此机会可以作一个全国性的运动,在山东可使‘武训精神’更深入民间。于是我在省政府提议改堂邑县为武训县,又发起在全国各地募捐,为武训建祠、修墓,并提议于是年在山东开僵性的教育会议,同时举行武训祠落成典礼。到‘七七’事变后济南沦陷时,武训祠仅造成一半就停工了。”这次活动没有得以举行。&&& 段承泽在五原创办第二个武训小学。李士钊《武训画传》说:“段承泽先生一九三六年又在五原开辟了新的垦区,一九三七年成立了第二个河北村,创立了第二个武训小学,并在包头建立了规模宏大的武训纪念堂,作为垦民们集体生活学习娱乐的场所。五原新村的武训小学,一直坚持到日寇侵略五原时才停办。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日寇投降后,这个学校已经恢复起来,垦民们为了纪念段承泽先生,已把河北村改为绳武乡,五原的新村武训小学改为绳武乡武训小学了。”&&&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武训诞辰100周年。&&& 李瑞阶《武训先生年谱》说:“民纪二十七年三月,国民政府明令褒扬”。&&& 孙之y《检计我画&武训画传&的错误》一文说:“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经段承泽先生题名的《武训先生画传》,在长沙出版。”&&&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武训诞辰102周年。&&& 陶行知先生做《新武训》一文。文中说:“中国不能等待数十年出一位武训。我们大家要合起来做集体的武训,孽生千千万万的新武训来扶助贫苦的小朋友,取得求学机会。我更希望有财富的,有学问的,有青春的都做起新武训来,督促自己慷慨出钱,督促自己努力求学,毋别人来苦劝。这样教育不但容易普及,而真正自由平等幸福的新中国也可以创造成功了。”&&&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武训诞辰104周年。&&& 陶行知办的育才学校举行武训纪念会。陶行知的《介绍武训》一文说,“我们昨天在这里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纪念会,我除了报告他的生平,还朗诵了他许多诗,使大家在武训先生一0四周年祭之时,能够受他的影响。”又说:“他做工为兴学,讨饭为兴学。他为兴学而生,为兴学而死。一切为兴学,兴学为苦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武训诞辰105周年。&&& 武训县组建。《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聊城地区组织史资料()》说:“日,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冀南区党委、行署确定在堂邑县北部八甲刘、甘屯、辛集、柳林、宋小屯、斗虎屯、凤凰集和冠县兰沃、柳邵”等地组建武训县,同时成立‘中共武训县委’和‘武训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8月,冀南行署通知撤销武训县。”&&& 12月5日育才学校召开武训先生一百零五周年诞辰纪念会。新华日报日的报导说:“育才学校对武训先生的这种精神,特地发起纪念。昨天起在管家巷举行武训事迹展览,计木刻十八幅,述武训一生兴办义校的经过。……屋中间并悬武训像一幅,下面是许士骐氏题的一首短诗‘一生穷苦,志在救人。沿途行乞,义塾是兴。大仁大勇,兼备一身。高风亮节,世代留芳。’”&&& 陶行知校长说:‘武训先生的生日就是我们苦孩子的生日,他最伟大的精神是跳出自己的范围而以别人的利益为中心。没有钱不识字而能办校校,且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在音乐的节目中有武训大合唱……等节目。”&&& 《新华日报》在12月4日、5日、18日以武训第一0诞辰纪念为题,刊载潘梓年《武训的人生观》、谷溪《由武训说起》、怀湘《走进了人道》、陆诒《谁说我们样样不如人?》、达捷《学习武训先生》以及段绳武《武训传略》、秋枫《从武训的人生观谈到我们的人生观》等文,纪念武训。&&& 孙瑜《影片 &武训传&前前后后。》一文说:“据云陶行知先生在重庆远效创办的育才学校,从1943年(武训诞生105周年)起,每年都举行纪念会,有时连续三天,激请名人演讲并举行文艺晚会。”&&&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武训诞辰106周年。&&& 陶行知先生写《&武训画传&再版跋》。文中说,“段绳武先生给以后一代一件重要的遗产。费了十年的心血编成了一本武训先生画传。……今承段夫人王赓尧先生惠借锌版,特将此书再版,以纪念先贤悲天悯人之盛德,并供各地人士翻印参考,以广流传。”&&& 陶行知先生文中还说:“我常说武训先生的精神,可以用三个无、四个有来表现它。他一无钱,二无靠山,三无学校教育。但他所以能办三个学校,是因为他的四个有:一、他有合于大众需要的宏愿;二、他有合于自己能力的办法;三、他有公私分明的廉洁;四、他有尽其在我坚持到底的决心。”&&& 12月5日,育人学校举行纪念会,纪念武训诞辰。《新华日报》12月6日的报导说,“育才学校特于昨(5)日借江苏同乡会举行画展并音乐晚会,以纪念这位饭兴学的先贤。昨晚七时,音乐开始,首由陶行知先生介绍武训生平历史及功绩。”陶行知行先生指出,武训精神可以三无四有来回答。陶行知强调指出,中华民族需要千千万万个武训一样的人,去继续为穷人的教育事业奋斗。&&& 接着李德全女士作了简短的演说。她说,武训没有钱没有力量,却有真诚心,所以做了如此伟大事业,为穷人兴办义塾。陶行知先生办育才学校,也是为难童受教育机会,他不管环境如何困难,经费如何支出,并且不为少数人所谅解,但仍奋斗下去,使难民受到较好教育。&&& 李德全女士更说,今天办教育的人很好不是以发财升官甚至杀人为目的?毁坏儿童,使小孩子不能知道真理,而好多孩子仍然受不起教育,这是一大问题。&&& 希望中国多出些像武训段绳武陶行知这样的教育家,这是中国所需要的。&&& 讲完节目休息时,荣誉军人陈根度致词,并号召所有在座观众为育才学校捐款并向军友募捐,使陶行知先生不要整天在外‘讨饭’兴学,讲毕掌声四起,捐钱及认捐者非常踊跃,有一次捐六万一万元的,有按月捐一万元的,有数百元数千元不等。陈根度自己残废靠自力谋身,也捐了5千元。”&&& 又,“图画展览室陈列很多武训画像及木刻”。&&&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武训诞107周年。&&& 北京武训小学。李士钊《武训画传》说:“北京广安门外北观音寺的住持隆修和尚,为了崇拜武训先生为穷孩子行乞兴学的精神,1945年的春天曾在德胜门外华严寺与西便门内观音堂两处,各办武训初级小学一班,后来为经费困难而人停顿。&&& 1946年春天又在观音寺,南观音寺,观音堂三处继续招生开课,专收穷苦子弟人家的子弟,并聘请前临清武训小学校长郭寿庭代为筹谋一切。&&& 1947年至1948年间,他们曾在天津、唐山各地捐暮到一批基金,乃将原有校舍加以修建,不幸在北京解放前,为国民党匪帮所拆毁。一九四九年四月迁到宣武门外的圣安寺。”&&& 武训师范。《聊城地区教育志()》说:“武训师范是在党领导下创办起来的一所具有初师、中师、速师和轮训班等四种类型的专业学校。建于1945年10月,校址在山东省冠县柳林镇(原属堂邑县)武训‘崇贤义塾’院内”。日,根据教育部指示精神,改名为“平原省堂邑师范”。平原省撤消后,又改为“山东省堂邑师范”。平原省撤消后,又改为“山东省堂邑师范”。1962年5月,武训师范停办。&&& 四川重庆于12月5日举行纪念武训诞辰107周年大会。日《新华日报》的《陪都千人大会,纪念武训先生》报导说,为了发扬武训先生的舍己为人的精神,陪都文化教育界百余人发起扩大纪念会。参加纪念会的有一千多人。大会主席团到会的有郭沫若、陶行知、邓初民、柳亚子、李泰华、傅学文、周宗琼、曹孟君、倪斐君、罗叔章、杜君慧等。讲话的的内容,大半是号召到会的人都学习武训先生的舍己为人,忘我的精神,并说到普及教育的重要,一个国家如不普及教育,就谈不上民主政治。对于武训先生的勤苦推行普及教育,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圣人,而且是真正做到了“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罗叔章女士认为普及教育是和愚民政策不同的,普及教育不仅叫人识字,而且叫人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人,不是奴隶。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讲话,带着一种诙谐的口味,说起来双轻松又深刻,大家听了不断地笑和不断地鼓掌。他说:证明武训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他有着一件伟大事要做,他没有烦恼,把自己的小痛苦忘记了,他不同意说武训是苦心的人,他也不同意把武训当作圣人看,他说,武训先生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百姓,要知道,人群上的圣人,是不能普及教育的。他反对把武训放在小圈子里,而说是我的武训!要叫武训先生飞出来,飞到每个中国人的怀抱里去,希望男成男武训,女成女武训,小孩成小武训,并且希望武训出国到印度去!美国去!&&& 邓初民先生说过去有知识的人常常做坏事,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是有知识的人干的,这都是因为教育制度不良,学校成了贪官污吏的制造所,武训的普及教育就不同,不是教人认识字,就害了别人,就看轻别人,而是要使人认识字不再让别人欺侮和损害,要为人民为大众谋福利,最后他希望胖子成为胖武训。&&& 柳亚子老先生好像一提起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来,就惹起他莫名的愤激似的,他大声地说:“贪官污吏是没有知识的,有真知识的,就不会当贪官污吏,就不会做土豪劣绅,那些所谓的知识不过是贪官污吏害老百姓的一种知识罢了,最后他高呼:陶行知先生万岁!武训先生万岁!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 陶行知先生为武训先生诞辰一百零七周年纪念而写《把武训先生解放出来》一文,文中他反对把武训做为异人,强调他是一个平常的人,他是一个平常的老百姓。他一生只做了一件平常的事,兴学,兴学,兴学。认为不能把武训画进苦行的小圈子;认为武训不是一个苦行者,同时也不能把武训画进圣人圈,当作现代的圣人。文中说:“我要声明,武训先生不属于我们的小圈子。他不属于一党一派,他是属于四万万五千万中之每一个人。让我们把武训先生从我们的小圈子里出来吧!让武训先生从我们的小圈子里飞出去,飞到四万万五千万人中之每一个的头号脑里去!使每一个人都自动地去兴学,都自动地去好学,以造成一个好学的中华民族,保证整个中华民族向前进,向上进,进步到万万年。”&&& 日,《新华日报》发表黄炎培《从一个“情”字出发》,邓初民《为从奴役中解放大众而奋斗》、李公朴《现代的圣人》、潘梓年《武训先生一0七周年诞辰纪念》等文纪念武训诞辰107周年。&&& 《中央日报》于12月6日发表敬幼如女士《武训先生的精神》一文。&&&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武训诞辰108周年&&& 5月,张默生《义丐武训传》由上海东方社出版。李士钊《武训先生的传记?&编者序&》说:“张默生先生所著‘义丐武训传’,卅二年九月首先发表于重庆出版的‘时与潮副刊’,为武训先生传记中最丰富之一篇,后来曾收入张先生所著‘异行传’第一集内,经过陶行知先生提议,武训先生是一个平凡伟大的老百姓,不应列入异行传中,张先生绚陶先生之请,乃再由东方书社出版《武训传》单行本,并随有丰子恺先生插画二十幅。”&&& 10月,上海武训补习学校成立。(上海)《文汇报》10月9日报导说:“为纪念山东先贤而创办之武训学院,定于本月10日正式开课,现报到学生已达二百人。该校开设教育、新闻、文学、音乐四科,各科报考人数不等,故先开教育、新闻二科,孟秋江、焦敏之、陈原、傅彬然、石啸冲、孙起孟等皆已应聘任教。&&& 10月17日(上海)《文汇报》报导说:“武训补习学校业于十月十四日下式上课,校长一职暂由创办人李士钊氏代理,并聘石啸冲为副校长,张平为教务主任。”并说:“该校现正努力广筹基金,俾成一完全免费之义务学校,以发扬武训先生兴学精神。”李士钊《武训画传》说:“该校1947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查封。”&&& 育才学校纪念武训108周年诞辰。12月6日《新华日报》以《纪念武训诞辰,教育界昨集会,育才学校开纪念会》为题报导说:“昨晨九时,此间教育界及男女学生二百余人在磁器街社交会堂纪念武训一百零八周年诞辰,对武训为人民服务精神多所发扬。会中并报告此间武训学校筹备经过。”又讯说:“昨晚七时,育才学样于化龙桥红岩村举行晚会,以纪念武训诞辰。由马侣贤校长等报告武训生平,并有武训作品等演唱。”&&& 12月6日(上海)《文汇报》报导说:“昨为行乞兴学之武训第一百零八周诞辰纪念,本市(上海)山东同乡会暨武训学校特于下午二时举行纪念大会,到有孔祥熙、刘王立明、邰爽秋、臧克家等来宾百余人。大会开始前,先有平剧彩排之游艺节目,会场两旁壁间,悬有“武训画传”百余幅,座位设于戏台之前,分荣誉席,特别席两种,其中颇多携老挈幼前来观看平剧彩排者。&&& 大会由武训学校校长李士钊主持,并自任主席,报告武训诞辰纪念大会意义,继即郑重介绍孔祥熙氏‘特别演讲’,孔氏除歌颂武训乞兴学之精神而外,复列举欧美名人及其本人兴学之经过事迹,特别演讲历时甚久。&&& 来宾演讲首由刘王立明女士致词略称:无论那一种人,不论是有权有势耀武扬威的达官贵人,或受冻挨饿的贫苦小民,他们都逃不了一个字――死。但是虽说‘死’字,有的人虽死犹生,而有的人则虽生犹死。前者如武训,奥白林等,他们永远活在人的心上。……&&& 次由名教育家邰爽秋氏演讲,略称武训精神最值得吾人敬仰者计有二点:(一)武训虽已获得国家的褒奖,可以说事业已经成功了,但他依然刻苦耐劳行乞兴学,不若今之世人,当其事业未成之先,艰苦奋斗,事业稍有成就遂就生活腐化了(鼓掌)。(二)武训不仅不以为苦,自以为乐,他眼中没有苦字。末并提出要青年到农村,工厂贫民窟中去服务。&&& 后由名诗人臧克家演说,略称世人约分之可列为三大类,第一类人是利他的,如武训先生孙中山先生等,第二种人是自我的,即不侵害他人,也不帮助他人;第三种人适与第一种人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已,他们吸别人的血,吃别人的肉以营养自己,他们剥削奴役他人,以满足一已的私欲。”&&& 《新华日报》12月14日报导说:“北碚教育界张傅和等数十人发起纪念武训先生一百零八周年诞辰纪念会,已于本月一日开筹备会,并于八日开筹备会与干事会议,决定本月十五日上午九时在北碚民众教育馆举行。参加学校有相辉学院,兼善中学等十余单位,是日并有游艺节目表演,并出纪念专利。”&&& 周拔夫在重庆《世界日报》于12月5日发表《武训先生年谱》一文。&&&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武训诞辰109周年&&& 《教育通讯》1947年第2卷第9期以《纪念武训先生诞辰108周年》为题报导说:“今年十二月五日为武训先生诞生一0八周年纪念日,上海市武训补习学校,为发扬先生之伟大精神,推广普及教育运动起见,曾于该日在西门路四五五号山东同乡会该校举行纪念大会,并将武先生之生平史迹,绘成之画传百余帖,同时举行展览,场内并分头这武训像发售纪念章及武训传云。&&& 山东堂邑实业家栾仙渠氏,为崇慕乡费武训先生行乞光学之伟大精神,特捐资一亿元,在山东济南创办武训学校一所,以发扬武训先生伟大精神。按栾君早年留年德国,曾任山东大学及重及大学教授多年,刻在渝从事实业工作云。&&& 山东东方书社总经理王畹芗慨捐张默生著《武训传达室》一千册,以售价所得捐为上海武训学校基金。闻张著《武训传》,已由国立东北大学教授张梦麟译成英文,将出中英文对照版,并正分别译成法文与俄文,将来可出四种文字版本,流传于世。”&&& 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冯玉祥美游日记(三),《利他哲学浅释》的收音讲词。冯玉祥讲演武训兴学的事。&&& 《民众周刊》1947年一卷二期发表米宝顺《行乞兴学的武训》一文。&&& 李士钊先生在日上海《新民报》发表《武训先生的遗事》一文,以纪念武训109诞辰。&&&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武训诞辰110周年。&&& 李士钊编《武训先生的传记》一书,由上海教育书店出版。该书共收录有十五篇文献;计有梁启超、刘子舟、王铁梅、陈代卿、傅振伦等为武训撰写的传记文章,冯玉祥《千克奇丐武训先生的生平》、李光家《武训先生的一生》,孙秋舫《记行乞兴学的教育家――武训》,段承泽《&武训画传&注文》,张默生《义丐武训传》,及李瑞阶、周拔夫的二篇《武训先生年谱》和作者本人《武训先生的铁事》,《武训先生的轶事补遗》等。&&& 1949年,武训诞辰111周年。&&& 5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黄克靖《武训先生的故事》,介绍《义丐》故事。&&& 《光明日报》12月4日报道说:“明(五)日为行乞兴学的武训先生的一百十一周年诞辰,本市教育人士特搜集段承泽、孙之y画的《武训先生传》全套,和上海、山东、北京三地武训学校生活照片以及武训先生一百零七年、一百零八年、一百零九年诞辰纪念的有关材料多种,于昨日下午在北海悦心殿举行预展会,今(四)日起正式展览,欢迎参观,五日在前外华东戏院开会纪念。&&& 12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下俚巴《学习武训》、孙之y《我怎样作的&武训画传&》二文。&&& 12月6日《光明日报》以武训百十一周年诞辰、教育界开扩大纪念会,郭春庭报告武训兴学史实,大家一致指出要学习‘武训为人民事业奋斗精神’为题,报导说:“为了纪念艰苦兴学的武训先生一百十一周年诞辰,本市教育界人士昨(五)日下午特假前外华东戏院举行扩大纪念会,出席法制委员会黑伯里处长,市立男一中徐楚波校长,艺文中学关鲁声校长,宗教界民主人士巨赞,武训传作者孙之y、上海武训学校校长李士钊以及本市大中小各校代表约800人。三时由北京武训学校校长郭春庭主持开会,并说明开会意义。略谓武训七岁丧母后开始劳动直到十九岁完全是被欺侮被剥削的,作工三年,未得一文钱反遭打,使他觉悟到不读书不识字是要被欺骗的,因此发愿兴学,全心全意坚持奋斗到底,这种自觉自愿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努力学习的,还有宗教民主人士巨赞,武训传作者孙之y,男一中校长徐楚波,法制委员会黑伯里,上海武训学校校长李士钊,艺文中学校长关鲁声等相继讲话:大家一致指出纪念武训要认真的学习他的果敢与毅力,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事业而奋斗的精神,更进而发扬光大。徐楚波说:‘北京是一个文化城,不识字的人就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全国不识字的人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教育工作者纪念武训要负起扫除文盲的责任。’黑伯里说:‘纪念武训首先要端正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态度,学习伟大导师武训先生的榜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李士钊说:‘过去在反动统治时期陶行知在重庆纪念武训,曾遭遇到迫害,今天能在人民的首都开会纪念武训,衷心实在感到愉快万分,武训有着深刻的阶级觉悟,在他那时就知道劳动创造世界是一个真理。’来宾讲话完毕,开始游艺节目,除武训学校主演的话剧《武训兴学》两幕外,并有曹宝禄、魏喜奎等的进步单弦大鼓,会后放映幻灯《义丐武训》,迄晚始散。”&&&&&&&&&&&&&&&&&&&&&&& &&& 1950年,武训诞辰112周年。&&& 12月,电影《武训传》拍摄完毕。孙瑜《编导&武训传&记》说:“《武训传》是解放前编写的一个历史传记电影剧本。……1948年的夏天,《武训传》的外景队到北平开始了摄制的工作;当年十一月,伪国防部中国制片厂停止了拍摄。1949年1月上海昆仑公司买过来了《武训传》的摄制权和已摄成全片三分之一的胶片;但限于取材和经济、器材、场地的和各种困难,《武训传》也确在1949年停顿了一整年。”&&&&&&&&&&&&&&&&&&&&&&&&&&&&&&&&&&&& &&& “1950年开始,上海的文化当局和艺术界同志们举行了几次剧本座谈,认为《武训传》仍然有摄制的价值。”于是,“《武训传》在1950年2月开始在山东担摄外景,在10月里完成了摄制场工作。电影《武训传》于12月摄制完毕。&&& 1951年,武训诞辰113周年。&&& 武训和《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戴知贤《文坛三公案》说:“电影《武训传》于1950年12月摄制完毕,1951年,先后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和全国各城市放映。放映以后,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评介文章。这些文章几乎一致肯定武训和影片《武训传》。”&&& “据不完全统计,从日到1951年3月下旬,在上海的《大公报》、《文汇报》、《新闻日报》、《新民报》、北京的《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大众电影》、《北京文艺》、天津的《天津日报》、《进步日报》等报刊上赞扬或者主要是肯定武训和《武训传》的文章,有30多篇。《大众电影》把《武训传》列为1950年10部最佳国产影片之一。”&&&&&&&&&&&&&&&&&&&&&&&&&&&&&&&&&&&&&& &&& “《人民日报》刊登一篇‘读者来信’,反映广大人民观众情绪,来信说,二三月间,《武训传》在北京公开放映时,各界观众达13万人左右,绝大部分都为武训‘行乞兴学’的‘奇行’所迷,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崇拜或同情武训的思想,尤其以教育为最最严重。”&&& “总之,对于武训和《武训传》是‘好评潮涌,口碑载道’,一片赞美颂扬声。”&&& “和电影《武训传》放映的同时,1951年还出版了三本关于武训的书,一本是孙瑜的电影小说《武训画传》(上海新亚书店出版),一本是李士钊编、孙之y绘的《武训传》(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一本是柏水的章回小说《千古奇丐》(上海通联书店出版)。这些书同样受到了赞扬。 中央文教委员会主任郭沫若为《武训画传》题了封面,写了序言”。&&& “到了3月底,开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4月,《文艺报》第4卷第1期发表了贾霁的《不足为训的武训》一文,指出武训和《武训传》对于历史以至于今天,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武训的行为是不值得表扬和歌颂的。《文艺报》第4卷第2期发表了杨耳的《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么?》。文章以为,‘不管是今天或是昨天,‘武训精神’都是不值得表扬的’;陶行知先生蒋介石反动统治下表扬‘武训精神’,也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在反动统治下宣扬‘武训精神’,它的危害决不可能更小些。相反,倒不如说是可能更大些。因为,在反动统治下面宣扬‘武训精神’,就会更直接地‘降低和腐蚀群众的文化和政治上的战斗力’。那不更加是不应该的吗?5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的讨论》的社论。社论写道:&&&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满清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封建统治者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应当歌颂的吗?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就是把反动宣传认为正当的宣传”。&&& 社论指出:“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全国的主要报刊都转载了这篇社论。&&& 同一天,《人民日报》“党的生活”专栏发表短评:《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要求“每个看过这部电影或看过歌颂武训的论文的共产党员,都不应对于这样重要的思想政治问题保持沉默,都应当积极起来自觉地同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如果自己犯过歌颂武训的错误,就应当作严肃的公开的自我批评。担任文艺工作,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的党员干部,特别是与武训、《武训传》及其评论有关的北京、上海、山东、平原等地文化界的干部,尤其应当自觉地、热烈地参加这一场原则性的思想斗争,并按照具体情况作出适当的结论。”&&& 戴知贤《文坛三公案》说:“这两篇文章为这次批判运动揭开了序幕。于是中央和地方各文化部门、教育部门、文联和它所属的各个协会,教育工会,各省市党委宣传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都发出通知,号召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重视并参加这场讨论。”&&& “从5月20日至8月底,仅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批判或自我批评的文章共有40多篇;同一时期内,《人民日报》还在“党的生活”、“人民文艺”和“读者来信”三个专栏内,发表六七十篇文章和讨论情况的报导。《光明日报》共发表了批评和自我批判的文章30多篇,读者来信20多篇。上海、天津和其他各省、市的报刊,也纷纷发表了大量文章,对《武训传》和赞扬者的言论进行了批评。例如《文汇报》在这一期间,共发表了批判文章80多篇,以数百字的短文为主,还有关于《武训传》讨论的消息报导20多篇。总之,在5、6、7三个月内,全国掀起了一个群众性的思想批判运动高潮。&&& 1951年6月,人民日报社和中央文化部发起组织了一个武训历史调查团,到山东武训家乡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团有13人组成。调查团在山东堂邑、临清、馆陶等县进行了20多天调查,直接或间接访问了160多名各阶层的人物,还收集、查阅了各种文献材料,由袁水拍、钟惦、李进三人执笔写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在-28日《人民日报》上连载。调查记除前言外,分五个部分:(一)和武训同时的当地农民革命领袖宋景诗;(二)武训的为人;(三)武训学校的性质;(四)武训的高利贷剥削;(五)武训的土地剥削。《调查记》说:“武训是一个以‘兴学’为手段,被当时反动政府赋予特权而为整个地主阶级和反动政府服务的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说:“六月四日,教育部发出指出,要求把这一运动普及到每一学校每一教育工作者,以肃清‘武训精神’的影响,澄清教育思想上的混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说:“七月十六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以武训命名的学校应即改名。”教育部通知(8月10日出版的《人民教育》登载)说:“对所有以武训命名学校及学校内以武训命名的一切设置,亦应对学校师生及当地群众说明是非原委及时改正,以消除政治上的不良影响。”&&& 又,本年,各出版部门和有关团体编集出版多种关于武训和《武训传》批判的学习材料。&&& 姜林祥、黄清源的《武训评价一百年》说,“这次开展的对武训及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运动,其后果是武训研究的领域成了禁区,无人再敢问津,这种窒息的沉默一直延续了近30年之久。”&&& 1953年,武训诞辰115周年。&&& 人民出版社出版《武训和&武训传&批判》一书。本书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武训和《武训传》批判的社论。批判文章及书评,一部分是关于武训和《武训传》问题的自我批评,一部分收录了《武训历史调查记》。&&& 1967年,武训诞辰129周年&&& 6月30日,《人民日报》报导,山东冠县柳林公社贫下中农痛斥反动影片《武训传》。发言的有红卫兵代表、贫下中农代表等人。经访问武训后裔武玉泉先生,古历7月13日,柳林武训墓被红卫兵砸毁,武训遗骨亦被砸毁。据目击者所见,武训墓并无重要东西,只有旧时帽子上戴的铜顶子一个,亦能现出武训头发的一边剃一边留来。此后不久,武训“乐善好施”匾额与与李松亭先生所绘武训画像均在文革中焚毁。&&& 武训纪念馆筹建小组撰《千古奇丐武训先生》一文说:“十年‘文革’浩劫,武林被砍,武墓被掘,武祠被砸,匾额碑等历史文物被盗,武训学校被破坏得目不忍睹。”&&& 1974年,武训诞辰136周年。&&& 《教育革命通讯》刊载批儒评法故事《武训丑史》,以示对于武训的批判。&&& 1975年,武训诞辰137周年。&&& 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武训地亩帐》一书。&&& 1978年,武训诞辰140周年。&&& 台湾《山东文献》,发表沈景鸿《乡贤武训》、张培鸿《圣丐武训行乞所唱的歌谣》以及《武训传略》等文,纪念武训先生。&&& 1980年,武训诞辰142周年。&&& 江苏无锡公安分局张经济率先在曲阜师大《齐鲁学刊》第四期发表《希望给武训平反》。文中说:“武训何罪!还不是因为他忍受屈辱为穷孩子办了义学吗?这有什么罪!这个为穷人办了好事的老实人,竟然在他死后几十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惹下了大祸,惨遭批判,被打成清朝统治阶级的奴力,农民起义的对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平心而论,这三顶帽子硬套在武训的头上,是缺少根据的,不能令人信服的。这也是江青等人从五十年代起就搞文化制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所造所的恶果。”文章强烈要求说:“我热切地期望贵刊本着实事求是,讲真话的原则,拿出秉笔真书的勇气来,在重新评价武训的问题上带个好头吧!”&&& 张经济的这篇文章被全国很多报纸转载。&&& 《齐鲁学刊》从第五期开始,陆续刊载了李士钊《对&武训传&问题应进行学术性探讨》、及《关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评论(来信来稿综述)》等文章。1981年,又刊载了冯毅之《要从&武训历史调查记&的调查中吸取教训》一文。&&& 张明《为武训的研究说几句话》一文说:“此后,由于极左思想的干扰,《齐鲁学刊》再未敢发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自1986年以后,才又刊载有关武训问题的文章。&&&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张经济发表《希望给武训平反》一文开始,至1989年全国各报刊共发表有关武训问题的文章共六、七十篇,出版关于武训问题的书籍(包括主要涉及武训问题的地方志书及其他有关书籍)近六、七种。&&& 1984年,武训诞辰146周年。&&& 吴作人先生题“武训先生故居”。&以后,刻成“武训先生故居”碑,立于柳林镇武庄武训故居。&&&& 仲秋,徐运北书“武训纪念堂”。&后来,制成匾额悬挂于武训纪念堂。&&&& 徐运北并书“山东堂邑武庄武训学校”、“山东堂邑柳林武训学校”二块校牌。&&& 徐运北并书“武训先生之墓”(后来刻成石碑竖立于武训墓前)。&&& 1985年,武训诞辰147周年。&&& 9月6日,《人民日报》讯,记者毕金忠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9月5日在谈到武训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时说,武训这个人物应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需不抱任何成见加以重新研究,胡乔木是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陶行知基金会成立大会能上能下谈这个问题的。&&& 胡乔木说,解放初期,也就是1951年,曾经发生过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这个批判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我们现在不对武训本人和这个电影进行全面的评价,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明,当时这种批判是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因此,这个批判不但不能认为完全正确,甚至也不能说它基本正确。&&& 根据胡乔木这一讲话精神,《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在第4期发表了一组有关武训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张明的《为武训的研究说几句话》,李绪基、孙永都的《应该恢复武训的真正形象》、魏际昌的《为晚清的苦行主义者、山东乡村教育家武训先生“平反”》,《赵国壁同志谈当年调查武训其人其事的一些情况》,《司洛路同志谈&武训历史调查记&的写作情况》,《李瑞阶先生谈武训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等文章。&&& 仲秋,应李士钊先生之敦请伍必端教授重绘李松亭先生所作武训画像,画像上端手书陶行知先生《武训颂》诗一首。&&& 1986年,武训诞辰148周年。&&& 4月,戈宝权先生为武训先生纪念堂题词“正确评价武训功绩,发扬武训兴学精神。为武训纪念堂题写。”&&& 春,臧克家八十一岁高龄为武训纪念堂题词:“破钵百衲度春秋,心铁情痴为众谋,今古完人究多少,何于一丐作苛求。山东堂邑柳林武训纪念堂。”&&& 本年5月,漓江出版社出版孙瑜、柏水等《千古奇丐》一书。本书包括孙瑜《武训传》(电影剧本)和孙瑜等《孙瑜》等《武训传》(电影小说)和柏水等《千古奇丐》(章回小说)三部分内容。&&& 1987年,武训诞辰149周年。&&& 《新华文摘》1987年第2期全文转载了孙瑜先生的《影片&武训传&前前后后》一文。这篇文章原载日、12月6日、12月13日《中国电影时报》。文章分为:编导《武训传》的起因,《武训传达室》筹拍经过,银海风波,继续航行,《宋景诗与武训》几个部分,全面回顾了作者编导《武训传》前后的情况。后来本文收入作者的《银海泛舟》一书。&&& 4月,季羡林为临清武训小学题“春风化雨、乐育英才”,臧克家先生题写“临清市武训小学”、“武训纪念馆”匾额。&&& 丹彤为临清武训小学复办题“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尊重重教、育人兴邦”,&&& 1988年,武训诞辰150周年。&&& 胡挈青女士83岁高龄为武训诞辰150周年纪念题词:“赞赤贫兴学传万代,颂残羹育才奠千秋。”&&&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第四期开辟纪念武训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专栏,发表李泉《武训生平及兴学史实考辩》、刘中光《武训问题三辨》、邢培华《鲁西民俗与武训》三篇文章,以资纪念。&&& 临清市实验小学(原御史巷小学)武训纪念堂于10月份建成,临清市政府、政协等单位的领导同志暨部分代表共20余人举行了落成仪式。&&& 1989年,武训诞辰151周年,忌辰93周年&&& 四月,山东冠县柳林武训纪念馆筹建小组建立。筹建小组的工作主要有:一、复修武训先生墓;二、修缮武训先生纪念堂;三、兴建武训先生展览馆;四、重树武训先生残碑;五、征集武训先生历史之文物。&&& 六月四日,在柳林武训纪念堂前召开纪念武训逝世九十三周年暨武训墓大会,到会的有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维真同志,聊城师范学院院长张明、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李士钊同志暨聊城地区政协、冠县、柳林镇的领导同志、柳林武训小学的师生领导及来宾、群众数百人。高维真、李士钊、张明及各级领导同志、教师代表均讲了话,与会同志并参观了纪念武训展览。&&& 同日,武训墓、武训小学校门均落成。此后,山东电视台、聊城电视台均作了报导。&&& 8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戴知贤《文坛三公案》一书,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一节里,回顾了1951年武训和《武训传》批判的全过程,对武训和《武训传》批判进行了历史反思,总结了武训和《武训传》批判的历史的经验教训。&&& 1991年,武训诞辰153周年&&& 3月25日司印居、魏天山在《大众日报》报导:“武训研讨会筹备会议于3月6日在冠县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冠县武训故居委员会、聊城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哲学学会、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协会聊城分会等单位发起、旨在怎样历史地对待和评价武训、弘扬武训兴学精神,振兴中华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会上,成立了武训研讨会筹备委员会。会议决定,今年九月下旬在冠县召开武训研讨会,邀请全国理论界、教育界、文化界、影视界、新闻界等从事武训研究的著名人士、专家、学者以及武训故乡有关人员参加。”&&& 4月20日,《山东图书发行征订版》第121期,以《千古奇丐兴义学,褒贬评价一百年》为题,报导我国第一部由张明、李武林等主编的《武训研究资料大全》即将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报导说:&&& “本书为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成果之一。”&&& “武训是我国清末一位以乞讨为业而兴办三处义学的千古奇丐,被外国教育辞典称为‘无声教育’。但其兴学及其研究资料却一直散见各处,无人集中整理。近年来,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省委党校、聊城师范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冠县政协、冠县柳林武训纪念馆、冠县柳林棉厂、临清市城管会、聊城市档案局等单位共同组织人力,从全国各地几十家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武训家乡等处,广泛收集武训兴学及其研究资料:其中有奏章、实录、碑文、墓志铭、题词、地方志、传记、调查报告、报刊文章等300多万字,现从中精选80余万字编成本书。全书分五个部分:一、武训生平及兴学资料;二、解放前对武训的研究和评价;三、解放初期对武训和《武训传》的批评;四、“文革”以后对武训问题的再评价;以及附录:《武训研究资料目录索引》。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武训研究的资料书,材料丰富、选取精当;书中收录的过去一些名人题词、著名学者研究武训的成果,如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张学良等人的题词,顾颉刚、蔡元培、郭沫若、舒新城、陶行各、李公朴、臧克家等人的文章等都是鲜为人知的难以查找的珍贵资料;所选资料对于研究我国教育史、文化史、思想史、现代政治史、现代史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一些传记、记实创作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亦是广大读者难以看到的鉴赏名篇。本书集武训资料之大成,应武训研究之必备,不仅有研究参考价值,而且有鉴赏珍藏价值。”该书9月出版。&&& 7月20日,《山东图书发行征订版》第127期报导姜林祥、黄清源的新著《武训评传》将与读者见面。报导说:“为真实地再现武训的本来面目,给以客观的公开的评价,《武训评传》的作者在过去武训研究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了科学的考证。并对近百年来包括清朝政府对武训的褒奖、民国时期各界对武训的颂扬、解放初期对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武训的重新评价等,作了比较全面的客观的评述。作者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虎训精神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力求对武训作出一个科学的评价。”该报导还说:该书“材料真切翔实,论述客观公允,行文、通俗流畅,可读性强。既是文史爱好者的阅读佳作,又可作为武训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武训评传》12月出版。&&& 9月25日至28日,第一次全国武训研讨会在武训故乡――山东冠县召开。这次会议由武训纪念馆、山东大学、聊城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东方文化研究协会聊城分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武训故乡的有关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为会议提供书籍资料3本,论文13篇,并就武训的生平、历史地位、武训精神的内涵、行乞兴学的影响及其现实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不在柳林武训学校参观了武训纪念堂、武训墓与武训展览。大会秘书还编印了《第一次全国武训研讨会资料汇编》。&&& 山东电视台、聊城电视台对此会做了报导,《大众日报》、《聊城日报》、《联合报》等报纸为大会发了新闻。&&& 1993年,武训诞辰155周年。&&& 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胡绳先生为武训纪念馆题词“教育为兴国之本”。&&& 国务委员张动夫先生用“忠民”笔名在12月4日《文汇报》上发表《&武训传&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一文指出,其“关键在于把有关历史学方面的学术问题,电影学方面的艺术问题,没有按照学术规律、艺术规律,由专家们执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去畅所欲言,充分进行讨论,以求得符合实际的结论,而是过早地由权威性的党报一锤定音,采用搞运动的方式,未有将学术问题、艺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来,上纲上线,并以泰山压顶之势,逼着前一段曾表示不同程度赞扬的有关干部、有关人员,用我打你通的办法,要求层层检讨,人人过关。其后果一直影响到拨乱反正之前,对历史研究、电影创作、普及教育事业,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对陶行知先生本人的威望,不仅受到30年的歪曲贬低,而且影响到视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禁区。使我国教育界,在一个时期内大学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尤其是使传统教育思想、办法,重新泛滥起来。”关于胡乔木同志在1985年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上关于《武训传》批判问题的讲话,张劲夫先生认为,胡乔木同志是《武训传》批判的当事人之一,在拨乱反正之后,他认识到要吸取教训,改正错误。他是基本同意胡乔木同志对“左”的错误接受教训后的看法的。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电影《武训传》虽有缺点,但在总体上是一部好的影片,是三十年代左翼电影的第一流导演、第一流演员的力作。&&& 1994年,武训诞辰156周年&&& 夏衍先生在7月21日《文汇报》发表《〈武训传〉事件始末》一文,对于《武训传》电影的拍摄和1951年的武训与《武训传》批判做了比较全面的回顾。&&& 《党史文汇》1994年第2期以《历史的沉思?风乍起》为题,对建国初期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大批判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对武训历史调查团在《武训历史调查记》中给武训扣上大地主、大债主、大流氓的三顶帽子结论的问题提出异议,认为是“经受不住检验的”
&&& (注:原载《武训研究论集》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专题:
专题信息无相关信息无相关评论:
相关评论无
版权所有:聊城大学档案馆 & E-mail:lcua@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邮编:252059&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高级工程师评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