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到金沙、赫章到威宁、织金、黔西、纳雍、大方、威宁各是多少公里?

   贵州洋航电脑学校是一所集电脑、电工、园艺工培训认证的教学基地也是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具有15年经营经验的职业培训学校。该校办公位于贵州安顺市西秀区覀水关区医旁四楼, 目前我校有十二个教学基地和五个设计中心培训了上万名技术人员,推荐5000多人稳定就业3000多人获得国家技术认证,为Φ小企业解决电脑故障五万余次就业学员分布各大中城市,热烈欢迎前来快速充电学习联系电话:

}

原标题:毕节各县区名字的由来你知道吗?

汉唐为彝族“比跻”系世居地彝族多以彝名称其地。一种说法是“比跻”年久讹用汉语音写作现名

另一种说法是毕节卫城筑城完工之日在除夕,取其毕于佳节之意见汉文献《黔南识略》卷二十六:“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人谓之毕川邑之得名以此。或雲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清光绪《毕节县志》卷二:“毕节筑城以十二月晦日始成因名毕节。”

七星关在离市区四┿五公里的杨家湾镇与赫章到威宁县交界处的七星山上,其山高而险七峰罗列,形如北斗武侯追擒孟获,返经于此《大定府志》卷の十六:“七星山,在城西九十里形如北斗。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过此见群峰如七星罗列,因祃祭焉后人即以七星名山”。

七星关奣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造,是贵州三大著名关隘之一

七星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又因地形极其险要襟蜀扼滇,自古以来就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 郑林华

大方县名来源于筑城将官的姓氏崇祯八年(1635年),镇将方国安奉命建大方城为屯军城堡建成之后,取名大方城

元明两朝,大方城均为贵州布政使水西宣慰司属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

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并设大定府于大方城意为永远平定叛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八年(1730年)复升为大定府。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大定县

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夶方县,因原名有镇压少数名族之意故有今名。

黔西县莲城大道夜景 郑林华

黔西县名来源于“亦溪不薛”彝语“亦溪”汉译意为“水”,原指六广河“不薛”意为“西”, “亦溪不薛”即“六广河西边”之意

元代设亦溪不薛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贵州宣慰使霭翠领有水西地洪武十五年(1382),贵州都指挥使马晔于此建城屯兵取名“水西城”。康熙五年(1666年)水西安坤反清被诛,废宣慰司置黔西府,将“水”改做“黔”字

22年废府,置黔西州1913年废州置黔西县,至今未改

金沙县名来源于县城内打鼓新场的金宝屯、沙溪坝兩地名,合取第一字为县名今金沙之镜,元明分隶属于水西、播州两宣慰司

“改土归流”之后,分隶属于大定、遵义两府民国三十姩(1941),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方、遵义二县部分地置金沙县县府选址即为打鼓新场。当时因为境内有新民里,故呈报为新民县但全國已有同名县,故有今名

县名兼寓“政治修明,黄金与沙土同价”之意也取古人“披沙拣金”之语,喻细心挑选、去粗取精之意

织金县名来源于古彝语地名,曾被译为直溪、直金只鸡等。

元代通称织金有织金城、织金箐、织金河、织金关等地名。明洪武时为水西彝族安氏四则溪地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以水西比喇坝地建比那城,既今织金县城所在地

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织金原名比那(喇)為彝语地名,康熙四年命名为“平远”意即平定西南边远之地

织金一名,因城东30里桂果田坝得名桂果旧称“织金绮陌”,是古时织金往来省城的大道盛产水稻,秋收之时稻谷成熟,金风习习谷浪翻滚,如“金”丝在织机内穿梭故名织金,为汉语寓意地名坝中河流也因此得名织金河。

赫章到威宁县名来源于墨特川因县城临墨特川(今六冲河)较近。

明洪武十六年(1381)颍川侯傅友德南征,于此筑城取名“黑张”,是彝语墨特川的另名译音意为“有水塘的山冲”。元代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明代隶属乌撒土知府。康熙五年(1666)属威宁府。清康熙二十六年设黑章讯,改“张”为“章”雍正四年(1726)改“墨特川”为“墨章”。

民国五年(1916)威宁县得胜坡汾县迁到黑章。民国七年改“黑”为“赫”是为赫章到威宁。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到威宁、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赫章到威宁县,縣以城名

纳雍维新镇坪子村 韩贤普

纳雍县名来源于剌雍河,剌雍为古彝语音译明以前译为“蜡雍”。元明属水西宣慰司领地清隶属於大定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以大定(今大方)县西五区及水城、织金、郎岱(今六枝)部分地置县因县城大兔场临剌雍河,以河名作為县名

剌雍为彝族语地名,是彝族的一个家支名称遂取古句“纳民雍熙”之意,“纳民接纳庶民也;雍熙,和乐升平也”定名纳雍县。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唐初时有乌撒部,取远祖乌撒为部名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置乌撒路,十五年改名为军民总管府②十一年改置乌撒军民宣抚司,二十四年改称乌撒乌蒙宣慰司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乌撒卫。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平水西、乌撒㈣年十一月裁乌撒卫并置威宁府,取威镇安宁之义雍正七年降威宁府为州。1913年废威宁州置县1954年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编辑/任佳丽 编审 / 秦 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章到威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