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池州市 秋浦塘厦财政分局局 在哪

中国·池州
当前位置: >
> 信息浏览
索 引 号:
名称:市财政局积极推进利用外贷建设秋浦河(杏花村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项目
生成日期:
组配分类:领导活动
语种:中文
市财政局积极推进利用外贷建设秋浦河(杏花村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项目
&&& 池州市秋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申请德国促进贷款2500万欧元,用于建设池州市秋浦河(杏花村段)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项目。市财政局把该项目作为今年外贷重点工作拧着不放,加强与省厅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省厅外贷信息,把握跟进节点,强力推进项目申报工作。目前已为该项目出具了还款担保。当前,根据省厅要求,我局正在对该项目进行初审,将于近期上报初审意见。该项目对恢复和保护秋浦河(杏花村段)生物多样性和水体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必将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想知道:池州市 秋浦花园 61号 在哪? 要图_百度知道
想知道:池州市 秋浦花园 61号 在哪? 要图
提问者采纳
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浦中路和长江中路相聚点,坐1路, 5路, 6路公交车到秋浦花园下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池州市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池州市财政局--http://www.
&&当前位置: >>
池州市财政局办公室
民生专刊16 池州市财政局办公室&&&&&&&&&&&&&&&&&2013年&9月25日 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来池调研民生工程工作 && && &&& 9月23日至24日,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率省政协调研组来池州调研民生工程。省财政厅副厅长陈军全程陪同调研。 市委书记陈强,市政协主席方志恒,副市长夏月星、桂林,市政协副主席章霞升,市政协秘书长欧阳振家等参加汇报、座谈或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听取了池州市民生工程工作情况汇报,与县区和市直牵头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调研了市文化馆及贵池区殷汇镇综合文化站、前江工业园保障房、牛头山敬老院、卫生院、农村清洁工程、姥山美好乡村、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等8个民生工程项目点;并召开了基层群众座谈会。 &&& 李修松副主席充分肯定了我市民生工程工作,认为我市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十分重视民生工程建设,对民生工程实行“首位预算”,注重制度机制建设、注重资产资源整合、注重后续管养、注重民生工程绩效、注重群众满意和群众参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全省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 就做好下一步民生工程工作,李修松强调,要增强项目选择的针对性,发挥资金效益,扩大群众参与;要再接再厉,顺利完成2013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要巩固成果,建立民生工程长效机制;要注重实效,确保民生工程可持续发展,持续见效。他表示,调研组将认真梳理池州市民生工程经验做法以及群众的意见建议,提交给省政府及相关部门。 我市民生宣传注重做“结合”文章 &&&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宣传工作,立足基层,贴近群众,在“结合”上下功夫,突出亮点、热点、重点、节点,确保长流水、不断线、有高潮、有典型,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 一是结合非遗,突出“亮点”宣传。“贵池罗城民歌”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城民歌手自发编写《赞民生》、《美好乡村建设好》等罗城民歌广为传唱,我市在《池州日报》和民生工程网站刊发《罗城民歌赞民生》,进一步扩大影响。 &&& 二是结合防灾,突出“热点”宣传。编发《池州市发挥民生工程作用&实现防灾减灾效应最大化》信息,《安徽信息•要情专报》采用;《池州市民生工程大旱之年保民生》被《安徽财政信息.民生专辑》采用;在《池州日报》策划刊载《高温烤枯田中禾&民生工程降甘露》等报道;民生办与防溺水办联合群发防溺水短信,在起到安全提醒的同时,提升民生工程的社会认知度。 &&& 三是结合特色,突出“重点”宣传。及时总结我市在民生工程要素整合、资金整合、项目整合、管护整合及资金规范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形成《池州资源整合放大民生政策效应》刊登于《中国财经报》;市长赵馨群接受《市场星报》大型策划报道“书记市长话民生”栏目专访,推出池州篇《生态立市&让池州宜业宜居宜游》;拍摄民生工程电视专题片,既有综合又分单项,拟在市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 四是结合节假,突出“节点”宣传。春节期间,通过移动、联通、电信平台向全市人民普发拜年信息:“和谐盛世,你我同心,33项民生工程构建幸福人生”。暑期,针对困难学生群体,以市民生办和教体局名义普发信息:“共担风雨,共享阳光。民生工程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市政府惠民实事项目特困大学生救助,帮困难学生圆求学梦。” &&& 五是结合群众路线,突出基层宣传。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宣传主阵地作用,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辖区内主要路段、人口密集区制作民生工程宣传牌,设置宣传标语口号,注重对群众身边事、村中事等鲜活事例宣传;制作民生工程政策视频宣传短片,送电影下村进社区映前播放;依托惠农补贴“一卡通”短信服务平台,编发民生工程相关主题短信;精心编创《民生工程七字经》,印在中小学生作业本上发放,起到学生影响家庭,提升群众知晓率作用。 &&& 六是结合日常工作,突出网络宣传。印发《关于做好民生工程网络宣传工作的意见》,改版市民生工程网站,与省民生工程网、市财政信息网、各县区政府网或民生工程网链接互通,并及时更新维护。目前,市、县民生工程网(版块),日浏览量达3000余人次。 我市拓展农业经营模式力促农民增收 &&& 近年来,我市着力拓展农业经营模式,力促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抓龙头培育,典型引路。立足主导产业,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核心,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加速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制定扶持政策。相继制定出台了农业产业化“512”强龙工程、“563”提升行动、“411”转型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全市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并整合农业资金2000万元,对龙头企业的技改扩规、基地建设项目贷款进行贴息,对创品牌、“三品一标”认证、销售收入上台阶实行奖励。三是组织银企对接。向金融部门推介信誉好的龙头企业,推介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投资项目,争取支持。同时鼓励企业民间融资,政府为企业提供贴息时将民间融资一并考虑。市农发行对龙溪麻油采取贷款上不封顶的政策,极大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使企业快速发展,2012年销售额达2亿元,成为我省最大的麻油生产企业。 (二)抓基地建设,调优结构。改变以往在生产环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传统方法,通过龙头企业订单生产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使大宗产品优起来,特色产品多起来,确保龙头企业80%以上原料来自基地,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安全。在基地建设方法上,改变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由龙头企业主导基地的选址、规模、品种和原料回收方式,政府转向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信息服务。 (三)抓产业集聚,辐射带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形成农产品加工集聚板块,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竞争力。目前,全市建成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秋江棉业等40余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落户生产,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0余家,基本形成了粮、棉、油等六大产业加工基地和八种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实现总产值51.8亿元。 二、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抓主体建设。广泛动员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基层农技站、农业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发挥各自优势,领办和合办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多元主体竞相参与的格局。二是抓产业结合。围绕特色产业办合作社,促进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围绕龙头企业办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解决好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难以对接的矛盾。三是抓层次提高。扎实开展各级示范社的培育创建工作,每年选取10家市级示范社作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培育对象,选取30家县区级示范社作为市级示范社培育对象,市财政每年补助每个市级示范社5000元,各县区也给予元不等的补助。加强对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每个县区每年至少安排10个以上合作社开展信息化基础建设,给予每个合作社不少于1万元的经费补助。四是抓资金互助。借助财政、扶贫的启动资金,开展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全市现有40多家合作社开展了内部资金互助,内部互助资金达到400余万元,贷款发放额度达到500余万元,月利息基本保持在千分之三左右,为广大农户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池州棠溪山寨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利用成员之间互相联保的形式,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30余次,共计近2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农户资金短缺的困难。 (二)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一是加快职业农民培育。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从“人员、时间、内容、质量”上抓落实,严格培训要素,突出培训重点,优化培训方式,着重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能上,聘请专家进行理论讲解,并到田间地头现场演示,逐步建立了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生产的职业农民。二是推动家庭农场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我市出台了《池州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办法(试行)》,简化登记手续,方便农民;同时正在起草《池州市家庭农场认证办法(试行)》,以便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目前,我市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有23户。 三、成效初显,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2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5.6%,居全省第6位(并列)。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70元,同比增长13.8%,增幅居全省第4位(并列)。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一是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涌现了一批如天方茶叶、东盾木业、魏氏禽业、梅里米业、卢氏瓜蒌籽、天鹅云尖等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的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4家。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基本建成粮油棉、优质竹木等六大主导产业,秋浦花鳜、有机茶、土种鸡、土种猪等生态特色产品生产初具规模。其中秋浦花鳜繁育基地作为全国唯一的鳜鱼良种繁育场,达到年繁育2-10厘米秋浦花鳜种苗5000万尾、常规鱼苗60亿尾的生产能力。三是品牌影响扩大。全市已获中国驰名商标3件、省著名商标34件、地理证明商标5个、安徽名牌产品20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83个。“润思”祁红销往欧美、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了长期稳定购销关系。 (二)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一是合作区域逐步扩大。跨村、跨乡镇、跨县组成的合作社不断增多,生产范围有不少辐射到市外。二是产业领域相对集中。合作社产品主要分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和养殖业领域。50亩以上粮食专业大户共有1024户,规模耕种面积2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三是利益联结逐渐紧密。利益联结方式由原来的技术合作、信息合作向资金合作转变,多数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东至县红叶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让入社农户享有三次分红收益。一是土地流转承包费收益,即合作社按500斤/亩中籼稻计价,兑现农户保底租金;二是土地集中外包的增值收益,即在合作社将耕地对外发包,流转给规模经营主体后,高出保底租金之间的差价部分,&60%返还农户,40%作为合作社工作经费;三是土地流转的政策补贴归农户。三次分红的操作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合作社从向社员提供技术、信息和购销服务,延伸到储运、销售等环节。到6月底,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93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28家。 (三)农民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经营模式的拓展有效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农民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上半年,我市龙头企业带动21万农户增收,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6%,农民户均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纯收入达2200元。天鹅云尖茶叶带动周边茶农鲜叶销售超当地均价的2倍以上。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超过12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平均每年户均增收20%左右。基地建设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也日渐显现。今年仅粮食订单基地就达39万亩,比上年增加12万亩,农民每百斤粮食售价高于市场价5-8元。 我市多举措推进“创业经济”发展 一是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出台《池州市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0余项政策,从税费减免、资金支持、市场准入、创业服务等多方面制定鼓励优惠措施,有效降低创业成本。 二是搭建“凤还巢”“栖息地”。强化创业孵化基地功能,全市16个农民工创业园、5个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街)、2个大学生创业园,吸引150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8000余人。 三是打造资金帮扶平台。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登记失业人员、农村妇女等群体,贷款最高额度翻倍,并鼓励个人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二次贷款,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2013年按“整贷直发”模式,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将达到2亿元以上,其中个人创业贷款1.3亿元以上。 四是构建创业服务网络。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同时大力实施“小老板”培育工程,加强对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进行创业培训。 目前,我市返乡创业农民工约1.3万余人,带动就业8万余人。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有508户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比增长20%。 贵池区“三个转化”引导农民就业创业 一是农民向“技工”转化。成立乡镇就业服务中心,如梅龙街道就业服务中心采取定时间、定目标、分期推进的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培训,目前,已有613人参加电工、焊工等15个工种培训。 二是民工向“职工”转化。通过举办各类大中型招聘会、“大蓬车”下乡招工、务工人员进企参观等形式,实现2881名劳务人员就近就业。同时,制定农民工返乡就近就业激励机制和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入园就业奖励政策。 三是就业向“创业”转化。对首批120名城乡劳动者进行创业培训,并提供600万元无息担保贷款,其中64人创业成功;另外,该区4个农民工创业园全部投入使用,已有12户企业落户,带动就业1176人。 民生简讯 ◆省“两台一报”组团采访我市民生工程。9月10―11日,安徽卫视、省电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安徽日报组团采访我市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工作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后续管养等情况,赴贵池、青阳、九华山实地采访了农村饮水工程、文化民生工程、资源整合项目以及民生工程受益对象。 ◆我市民生工程资金到位率、拨付率均超9成。截至8月底,全市到位民生工程资金22.18亿元,占计划的92%,拨付22.17亿元,拨付比例为91.9%,分别高于去年同期19.3和26.4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公办幼儿园、重度残疾人救助、计生奖扶、公共文化信息化建设、残疾人康复工程等5项完成目标任务,政策性保险完成承保目标任务。 ◆九华山风景区近50%民生工程项目提前完成目标任务。2013年九华山民生工程计划投入3617万元,截至8月底,资金到位率100%,拨付率95%。其中,保障性住房、危桥改造、就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11个项目标任务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可排序项目超时序进度;城乡医疗救助、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等项目按要求推进。 ◆东至县残联试行救助资金“打卡日”制度。县、乡镇、村三级组织通过制发《打卡告知单》、督促救助对象打卡、并回收受益对象签名后的《打卡告知单》,提高惠残民生工程知晓率和满意率。 ◆七都镇500余名农民工实现家门口就业。该镇全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先后引进宏鑫鞋业、兴林装饰等企业落户,为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搭建平台,5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送:市委常委,市人大主任、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省财政厅办公室,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济委。 发:市直各有关单位,江南集中区管委会,各县(区)政府,九华山、开发区、站前区管委会,江南集中区财金部、各县(区)、管委会财政局,局机关各科室(单位)。
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省财政厅,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济委。
发: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九华山风景区、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各县(区)、管委会财政局(处),局机关各科室(单位)。
&&&& 相关新闻
11-2111-2111-2111-2111-2111-2111-2111-2111-2111-21
安徽省池州市财政局
Copyright&&
地址:安徽池州市池阳路
电话:&&邮编:244000
建议显示器分辩率设为 &网站总访问量:146459 当前在线访问量:26
&&皖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塘厦财政分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