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虎门白沙邮编社岗靠近白沙的有个什么山头?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莞邑风流】龙潭水里卧神龟——探访虎门镇白沙逆水流龟古堡
保存完好的龟脚楼
村堡曾是古代农村一种常见的聚集方式,一座村子便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尤其是动乱年代,“邨堡”、“邬堡”之类的词汇便会不绝于史书,它们多是在豪强大族的组织下营建的,对于保卫一方民众起着重要作用。当我来到东莞,便听说了狮子洋畔的这座古村堡——逆水流龟。因为其独特的造型,更因为其村堡类型的凤毛麟角,所以我对这里一直充满了期待。而当那一个下午,我们一行人怀揣着好奇走进这座约四百年的古堡时,物是人非,犹如三十年虎门的沧桑巨变一般,感慨颇多。
如果不是当地人带路,我们也许就不会停留,处在高楼群里的古村堡衰败到无可言表的地步。郑国强老人热情地接待我们,如果不是老人的故事,这里就真得死掉了。与史书上的古堡一样,逆水流龟也是建于动乱的崇祯末年,在京城做官的郑瑜携带着七船珍宝南下白沙,兴建古堡花去一船金银,剩余金银作为反清复明的活动资金,存在村子金包银墙的大金库里。
当年的古堡四周龙吟细细,凤尾潇潇,竹林之外便是沃野良田和交错的河网,鱼米之乡,物产丰饶,而今水乡的感觉只能在老人的记忆中才会有个仿佛的样子。整个村堡整齐威武,四四方方一座城,座东北,朝西南,四面有高六米的护寨墙,寨墙外绕村一周是宽18米的护村河。村内交通呈“丰”字行,一纵四横,只有纵渠可以将水排出村去。横向的街道将村子分成大小72间房屋,据说是模仿龟背甲,另建有八座阁楼,即龟头、龟尾、龟四脚及龟身中间两部分。村墙河畔植有成排的马尾松,犹如列兵一般,而今仅剩一株。但眼前的古堡,当年的龟尾(“吊桥”)已改成了水泥桥,龟脚楼也被破坏了一角,突兀的是龟尾楼内正中的几栋现代感颇足的楼房,像白鬼一样,让人看着触目惊心。到处都可以看到村子的残破,只是在老人的记忆力还是完整的,留给我们的只有叹息。寨墙、楼阁都已破败了,人也差不多搬完了,村前树下连老人都没有聚坐了。而让老人最骄傲的是这里的蚝墙和金包银墙。白沙靠近狮子洋,是东莞一带主要的蚝产区,而蚝壳自古便是岭南居民,尤其是富户的良佳建筑材料,但在东莞保存下来的印记似乎很少(仅记得可园内有蚝窗),而在佛山、顺德一带则通常是整一堵墙便是蚝壳。当年逆水流龟的蚝壳墙应该也很壮观,虽然它只是在东西寨墙的上面,但它的锋利还是成为古村的又一道防卫。而金包银墙便是当年金库的所在位置,所谓金包银其实便是石灰、糖和沙子等调配而出的,据说清代大太监李莲英的墓便是用这种工艺造成的。为了保护那些金银,郑瑜在寨墙之外在用以金包银的三合土,牢固异常。只是,今天三合土上爬满了藤草,而当年的银库也成了瓦砾场。
最让老人兴奋地是当年自己曾分到了明太子居住的龙屋,至于明太子是否真的在此居住过,我们不得而知,只见老人谈起来便眉飞色舞,红光满面。龙屋算是村中的豪宅了,花檐板、彩绘砖雕、木作都非常讲究,但也没有僭越的意思在里面,老人所指的所谓龙头雕其实在东莞一带极为普遍,只是在这个村子里仅此一例而已。据说,当年明太子在村中住了两晚上,郑瑜告诉他,出了逃生洞,要往龙门走,不要走错路,走错了便付之汪洋了,结果怕什么来什么,明太子一出洞便走错了道儿,直奔增城而去,就这样大明的江山变成了大清的领土了。没人知道郑瑜之后的动作,也许他参加了反清复明运动,也许就一直隐居下去了,在村子中养儿育女过一辈子。
逆水流龟的与众不同在于,村中只有72间民居,没有祠堂。这与广府习惯不同,通常村中最佳的位置应该是属于祠堂的,但独这里祠堂是在村外,并且是在护村河之外很远的地方。也许当年郑瑜并没有考虑再次繁衍下去,而一旦繁衍开来,72间未免也太狭小了点,分支出去的子孙慢慢多了,便在外面建起了祠堂祭祀先祖,也许这是外族本土化的一种形式吧。而今只在村入口寨墙外临墙建有一座简易小庙,大约祭祀的是地公地婆之类吧。村子龟前部是郑瑜等大户的住地,龟尾紧挨着寨墙的一排房则是马厩,其他房子样式都差不多,典型的广府特色。老人说建村以来,村中从未发过洪涝,这全得益于古村的排水系统做得好。全村水从龟尾一个排水口排到护城河,而护村河内水永远保持在1.3米,若超过此水位,便可以暗阀排到村外的大涌里去。
当年滋养古村的龙潭水已不知踪影了,古村便是因逆水卧在龙潭水中而得名的。同事说这是一只奋斗的龟。是啊,反清复明,这注定了它会更坎坷、更艰难一些。而村外的大涌也不晓得在何方了,现代水泥已经完全改变了昔日的模样,无从辨识,站在村口,一片茫然。古村如果不加维护,也许不需多久,它便会成为书本上的一个符号。
临行时,老人领我们到他家,他家中养着一只乌龟。他说是用来研究古村用的,并比划着古村的仿生哲学。老人还给我们看了他整理的古村资料,我们看得出老人的坚守与无奈,希望不要只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更要成为所有人的叹息。
龟尾桥及村堡唯一出入口
另一侧龟脚楼及寨墙已不见踪影
村堡门口简易的小庙
村门口“聚保闾里”
全村唯一的排水渠
村中主街及主渠
护城河及暗阀
当年的马厩
残存的蚝墙
村门口内的炮口,据说一直到虎门建林则徐硝烟池博物馆,两门大炮才离开了家。
村内墙头的灰塑老梅
寨墙上的木瓜累累垂垂
斑驳的古寨墙
卧水而生的古榕
墙头垂下的蟹爪兰
古荔枝树,前些年生过一次白蚁,但现在又逢春了。
远处便是龟头啦
护村河一角
龟头楼,三块红石为龟眼、龟嘴。
古墙上的蔓草
硕果仅存的马尾松
蚝墙也喻意着豪强
还是蛮精致吧
龙屋里的木作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普通民居的屋檐
我的更多文章:
( 09:32:00)( 09:02:05)( 08:59:28)( 08:54:24)( 09:00:07)( 08:38:03)( 07:15:38)( 14:14:59)( 08:56:03)( 16:46: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虎门白沙邮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