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什邡群体事件有什么事件?

什邡事件中的“90后” - 评论 - FT中文网
什邡事件中的“90后”
英国《金融时报》
在中国西南城市什邡的一栋建筑的墙壁上,涂写着几个粗体字:“为了什邡人民,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新浪微博上的一张照片将此场景记录了下来。
这座位于四川省的小城,并不是中国人举行成人礼的合适地点。但该市修建钼铜冶炼厂的计划所引发的环保抗议表明,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发生了可能具有重要影响的变化:年轻人在这场为期三天的抗议活动中冲在最前线,这些被很多人认为是“冷漠一代”的年轻人,有望成为中国政治活动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中国最年轻的一代人——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90后”——刚刚开始走出大学校园。但他们已在社会生活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和同学一起参加示威的一位什邡高中毕业生表示:“90后的学生们,包括我的同学和朋友,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这件事中。”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什邡街头,警方为了驱散示威人群动用了催泪瓦斯。这场示威最终迫使项目所有方——上交所上市公司四川宏达——取消了在什邡建厂的计划。
与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不同——80后被认为对政治缺乏兴趣——中国的90后们展现出了更高的政治积极性和参与度。什邡的示威者们表示,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活动组织以及为此次抗议争取支持方面担当了领导角色。各个年龄段的什邡市民都参与了此次示威活动,反对价值16亿美元的钼铜冶炼厂建设计划。
游行参与者称,有20余人在示威中被警方拘留,其中大多数是学生。
与前几代人相比,新一代年轻人对待政治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一切并未逃过北京方面的眼睛。
国有媒体《环球时报》在上周一篇社论中对年轻人领导抗议活动的危险性发出了警告。该文章称:“由于当时的抗议者有很多中学生,有社会名人在网上赞扬这些‘90后’发挥了作用。网上还有人把那些孩子称为‘首义的中学生’。”
文章接着建议称:“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
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中国的90后大多没有兄弟姐妹,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学入学率高于以往任何一代人。但分析人士指出,现今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小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使一批商人跻身超富阶层。
他们指出,如今的学生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中国的官员们也对今年毕业的700万大学生能否找到工作公开表示出了担心。
学生们说,他们抗议是因为爱家乡。“我认为鼓舞我们的是公民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说,“什邡是个小地方——骑车10分钟就可以转完全城——每个人都互相认识,彼此也相当亲近。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90后能通过互联网获取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这一点也强化了他们的政治意识。在什邡,学生们说,他们常常“翻墙”访问一些被封锁的网站,其中包括Twitter和YouTube。
“我只想知道真相。”一名19岁的什邡学生说,“许多人不愿说出真相。但我愿意。我认为,许多90后也都愿意。”这名学生拍摄了暴乱现场的照片,并上传到网络上。
中国知名博主安替(Michael Anti)表示,如今的学生比他们的前辈更敢说,其他中国分析人士也有这种感觉。安替说:“90后是在社交媒体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认为言论自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
环境和地权问题似乎是促使90后关心政治的两个重要原因。在去年乌坎村的抗议活动中,熟悉互联网的年轻学生(像什邡的那些学生一样)也扮演了关键角色,为那些反对当地政府强行征地的村民争取到了许多支持。
中国的经济增长让许多80后成为了中产阶级,而今天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却承受了经济增长带来的一些较为负面的影响,特别是环境的恶化。另外,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些学生毕业后往往很难找到工作。社会环境的这些变化加起来,可能意味着90后一代将在抗议活动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而在什邡,尽管当地政府承诺废止那个不受欢迎的工厂项目,局势却仍十分紧张。
6名示威者仍未获释,政府通告称,这6人可能面临一系列刑事指控,从袭击警车到(用砖头)袭击执勤警官。什邡市委书记被迅速降级,显示出北京方面对当地处理此次抗议活动的方式并不满意。
尽管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小城最终会平静下来,但全中国的90后抗议者们可能不会。
中国知名的80后博主韩寒,对什邡及其附近城镇的学生在抗议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赞赏。
韩寒写道:“什邡让很多人改变了对90后的看法。”
英国《金融时报》陈晓敏(Gwen Chen)北京补充报道
何丽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6月29日,四川什邡市政府宣布钼铜项目开工建设,这一决定引起当地市民的不满。6月30日到7月2日,部分学生和市民就钼铜项目接连上访并示威,最终导致了警民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后,什邡官方就钼铜项目三次表态,并最终决定今后在什邡不再建设钼铜项目。来 自 西 陆 军 事 从舆情应对的角度看,什邡官方事发后积极应对,最终宣布不在什邡建设钼铜项目,顺应了当地民意,从而使事态得以控制。一、事件概述6月29日,四川宏达集团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项目开工典礼在什邡市经济开发区举行,钼铜项目的开工引发人们的关注,当地市民借助微博、论坛等互动平台表示对此项目的质疑和反对。6月30日,十几名市民到什邡市委集中上访。7月1日晚,有近百名学生和百余名市民分别聚集在什邡市委门口和宏达广场两地上访示威,要求停建项目。7月2日上午,什邡市官方发布消息称:一是即日起停止施工,如大多数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项目建设就不开工;二是组织工作组,听取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同日,部分市民陆续在什邡市委、市政府门口聚集,示威反对钼铜项目建设。下午,执行警戒任务的特警采用催泪瓦斯和震爆弹对过激人群予以驱散。7月2日晚间,什邡市官方发布消息称,停止宏达钼铜项目建设。7月3日9时,什邡市公安局发布关于严禁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通告,对煽动、策划、组织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者将依法处理。12时,什邡市新闻办发信息澄清“事件中有人员死亡”传言。18时左右,什邡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不再建设钼铜项目。7月4日凌晨1时,什邡市新闻办发布信息:宏达钼铜项目群体事件中所有受伤人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凌晨2时左右,什邡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公安机关带离的27人中,3人刑事拘留,3人行政拘留,其余21人全部释放。21时,什邡官方对“封城”消息进行辟谣。据什邡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活力什邡”消息,7月5日,什邡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经中共四川省委同意,中共德阳市委决定:中共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左正同志兼任中共什邡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什邡市委书记李成金同志协助左正同志工作。二、舆论关注度走势什邡群体事件导火索是四川宏达集团钼铜项目的开工,此消息在什邡的官方微博DD“活力什邡”发布后,迅速引发什邡市民的关注,并开始在互动平台上进行抗议,事件此时仍属局部事件。7月2日,随着部分网友在微博上发布警民冲突的文字及照片,此事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网友关注度开始攀升。7月3日,韩寒、李承鹏等开始加入此事件的传播。李承鹏7月4日发表了题为《一次路西法效应实验DD什邡小调查》的博文,被广泛关注并转载。此外,与李承鹏一起赴什邡的网友“宋祖法言”,在微博平台直播在什邡的见闻,助推了全国网友对此事件的关注,使得什邡群体事件的网友关注度持续高走,呈现出高危态势。从局部事件发展到全国性事件,微博平台上的“大V”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胡锡进、王冉、杨锦麟、何三畏、染香、徐昕、点子正等纷纷对此事给予关注并发表评论。 从媒体的关注度看,直到7月2日才有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但报道的重点放在什邡市政府暂停钼铜项目建设、什邡市政府承诺今后不再建设钼铜项目等。虽然在3日和4日,呈现出较高的媒体关注度,但总地来讲,媒体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对较校三、舆情应对点评什邡群体事件发生后,什邡市官方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针对钼铜项目的停建与否进行回应;二是对非法集会进行通告;三是对此次事件中发生死亡等不实信息进行辟谣;四是积极救护在冲突中受伤的市民和学生;五是释放部分被警方强制带离的人员。首先,对钼铜项目的建设作回应。关于钼铜项目的建设,什邡官方曾三次表态DD从停止施工到停止项目建设再到今后不再建设钼铜项目,三次表态,一次比一次更进一步,最终切合了市民要求,从而有利于此次群体事件危机的解决。其次,发布关于严禁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的通告。2日下午,什邡警方与学生及市民发生冲突,3日上午,什邡市公安局发布严禁非法集会、游行的通告。 再次,对不实信息进行辟谣。事件发生后,微博上传言有人员死亡发生,对此,什邡官方积极辟谣,稳定民心。此外,有网友传言称什邡市进行 “封城”,对此,什邡官方也在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化解民众猜疑。 第四,对事件中的伤员积极救护。什邡官方积极救治受伤市民的举动,是一种善意的表现,容易获得市民和网友的肯定,从而消解网民戾气。 第五,释放人员。在事件中有27名当地群众被警方强制带走,7月4日,其中的21名已被释放,较好地回应了当地民众的诉求。四、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反对钼铜项目开工(
四川什邡群体事件相关信息
四川什邡群体事件专题栏目,提供最新新最全的四川什邡事件_四川什邡反石化事件_四川泸州群体事件、以及四川什邡群体事件等相关信息
四川什邡事件
四川什邡反石化事件
四川泸州群体事件环球时报:什邡事件的启示
&&&&四川省什邡市昨天叫停了引发巨大争议的钼铜项目。该项目于6月29日举行开工典礼,根据微博上的信息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连日来,由于担心该项目将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当地大批群众上街示威,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叫停项目,其间一些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但随着什邡市政府的迅速叫停,此事件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处理。然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蔓延扩大的过程,仍需要我们的反思。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例由粗放型招商引资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此前大连的PX项目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烧项目,都曾引发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有的甚至导致事态升级。在类似招商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优先关心增加当地经济总量,对企业环评放低标准,就这些项目给人民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没有足够考量,对一些涉及生态威胁的项目提前许诺,甚至“帮助”企业在审批时过关。这些粗放型招商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社会危机的伏笔。
&&&&很多情况下,一些政府官员往往会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社会不同意见很容易克服,有的甚至认为,百姓不会觉察,或者即使察觉也不会有反对,更不会采取激烈的维权行动。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因粗放型项目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其实地方政府为何不反过来想想,如果招商引资一开始就把环境生态因素视为基本门槛,很多争议项目就不会那么容易提上议程。这也正是坚持服务型政府,又做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如何与老百姓进行有效沟通,也是当前不少基层政府急需提升的能力。没有有效的沟通,政府公信力就会打上大大的问号。此次钼铜项目是一个典型例子。有报道称,钼铜项目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和循环利用,如果属实,地方政府应早一些拿出具体的工作数据分析,请相关权威专家向百姓阐明原委,解释清楚,让老百姓去权衡、选择与理解,那样,相信结果会好得多。如果政府在重大项目中不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执政能力的衡量标准,类似事件很可能将来还会在某些地方重复发生。
&&&&涉及环境生态的重大项目,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一件敏感的事。美国、日本、欧洲都曾频繁出现过因反对涉及环境生态项目上马的大型游行示威,对此,一些舆论大可不必将此次什邡事件上纲上线。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轻视这次官民摩擦,尤其要注意在化解摩擦的执法进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强力执法,否则有可能把简单的摩擦上升为严重冲突,伤及我党与政府的形象。其实,只要政府做得对,老百姓肯定是支持政府的,多做一些沟通,效果就会很明显。我去过不少基层,有些地方政府推出“马上就办”的服务,增加政府官员与民沟通、为民解忧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很值得借鉴。(作者:毛寿龙)
[头条推荐]
订阅新华手机报
复制网址&|&分享到:
请点击进入&
新华记者看浙江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什邡群体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