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12年报考指南广东培正报考的讨论群吗

广东培正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 广东培正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
二○一四年九月
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简介
广东培正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经国家批准设立,招收国家任务生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本科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9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本科插班生招生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及广东省教育国际化评估。办学二十一年,学校秉承“培智、正德、尚行、立新”的校训,贯彻“公益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特色办学、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准则,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学分制,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扎实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座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集益水库旁,校园面积900余亩。经过二十一年的建设,学校固定资产约8亿元,建筑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拥有37间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9万多册,电子图书64万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建立了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职称与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49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04人;博士16人,硕士48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广东省民办优秀教师1人;聘有外籍教师60余名,人数居全省高校之首。
学校设有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经济学系、会计学系、法学系、人文系、公共管理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十三个教学单位,共有25个本科专业。2014年秋季,在校生14300余人。
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6.53%。
二、人才培养特色
为适应广东地区对外向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在二十一年的办学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3000名大学毕业生,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与“创新创业型人才”上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取得一定成效,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
学校坚持实施“英语强化教学”,形成了独特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外籍教师承担英语口语教学,小班上课,形成了英语口语Ⅰ—Ⅷ级教学不断线。建成200平方米的“外国语言文化园”,汇聚异域文化,实施情景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语言训练与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
学校设有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四个涉外专业。四个专业在校本科生占全校本科生的23.42%,向社会输送外向型专业人才已达本科毕业生的21.24%。2012年12月,英语语言文学获批进入广东省第九轮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在学校的教学设置中,学校本科生必修课中含国际(比较)内容的课程有143门,占总课程数目(必修课总门数558门)的40.63%;学校全英文或双语授课的课程82门,占总课程数目(总课程1015门)的8.08%。这些课程传授了国际商务、法律、管理、文化等知识,为毕业生服务于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在2004年招收专科CNA合作办学基础上,2012年开始,我校大力推进本科层次的国际校际合作与交流教育项目,2012年9月启动了与英国北安普敦大学“3+1”学分互认项目,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2013年启动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2+2” 学分互认项目,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2014年启动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3.5+0.5+X” 学分互认项目,招收日语专业学生。目前就读学分互认项目学生共计330人。此外,近两年共有30名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深造,其中,13名交换生赴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学习。为了进一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2013年3月举办第一届“国际教育节”,广邀国内外30余所大学,共同研讨国际化教育大计。
我校学生曾多次在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日语演讲竞赛中获奖。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平均通过率为78.8%。
2.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负责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立10个学分的创业导向课程,开设了创业基础、创业学、创业博弈以及实际技能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在学校毕业生跟踪调查中,2011年自主创业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2013年占7.42%。组建于2013年6月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坚持“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培养、强化实践”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孵化”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运作模式,促进校企间产学研深度合作,培养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并将创新创业理念与内容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与专业人才培养总学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实践教学结合,潜在创业者培养与就业教育与指导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措施与本科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结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形成一体化,提升学生灵活就业、岗位立业、开创事业、自主创业的能力与素质。
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举办“学术科技节”活动与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近两年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2项,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25项。其中,2013年,参加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四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系列活动,分别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优秀奖三项;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2项;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首届高校漆画大展活动,获得国家级个人铜奖1项,团体优秀奖1项。2014年,参加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四单位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项,铜奖4项;参加广州虚拟养老院比赛活动,我校4部作品均荣获第一届“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参加由中国美术研究院、中国设计师协会、成都蓉城美术馆、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优秀奖9项;参加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主办的服装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团体金奖;参加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第八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之首届“广发证艺术设计系券杯”新媒体大赛,获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1项;参加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主办的服装设计大赛现场立体裁剪活动,获得国家级个人金奖1项。从2010年第六届“学术科技节”开始,成功举办“培正之星”创业设计大赛等系列活动。2012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银奖。2012年11月,我校承办了第一届广东省大学生(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模拟法庭大赛,五所院校参赛,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2010年和2011年组织参加“中国创业实习网”创业大赛,连续两年在全国100多支参赛队伍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2年在花都城区中心地带建成6400平方米的“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可容纳31家大学生小微企业入驻,并面向花都区八所高校的大学生开放,在基础条件、资金、项目、服务上给予大力扶持,为区域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平台。同时整合校内64间商铺(共计3412平方米),优先提供给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已初步建成校区与花都区构成的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可容纳100个创业团队入园开展创业实践。目前花都创新创业园有14支创业团队在孵化,校区创业园16家。通过公司运营的全真创业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政策,大力培育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实现就业质量倍增新途径。
2012年5月,学校启动了两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工作,共立项87个项目。这些项目均获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并得到专项经费资助。2012年申报立项中有国家级项目5项。2013年新立项73项,其中省级35项,国家级5项。
2014届毕业生就业分析
一、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1.毕业生基本情况
自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我校致力于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本,逐渐减少专科招生,扩大本科教育。2014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11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606人,专科毕业生507人,毕业生均匀分布在42个本科专业(含方向)和20个专科专业(含方向)。截至日,已就业毕业生人数为3006人,其中本科就业人数2516,就业率96.51%;专科就业人数490,就业率96.65%,本专科合计就业率达96.53%,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高度稳定的状态(见图1)。
图1:广东培正学院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走势图
2.毕业生基本结构
我校自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逐渐减少专科招生,扩大本科教育。目前已经停止专科招生,全部招收本科生(见图2)。
图2:我校近3年毕业生本专科人数对比图
我校招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珠三角生源占据“半壁江山”,有利于我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有利于为本地社会经济服务(见图3)。
图3: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生源分布
二、2014届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
1.基于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从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看,绝大部分毕业生流向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符合我校办学定位。但在升学方面,我校毕业生考研和出国留学比例仍然偏低(见表1)。
表1: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统计表
机关、部队、党群及政法系统
2.基于就业地区分析
我校招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珠三角生源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毕业后这些学生也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就业,有利于为本地社会经济服务。但是,根据2014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信息显示,毕业生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用人结构在改变,高端性岗位减少,基础性岗位增多;另一方面受经济转型升级影响,粤东西北地区岗位需求增多,珠三角地区需求岗位减少,大量毕业生滞留珠三角也凸显了人才流动滞后的现状(见表2)。
表2: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统计表
3.基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分析
我校是一所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地区,服务基层,以管理学、经济学学科为主干,管、经、文、法、理、工、艺术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院校。“术业有专攻”,我校专注于以经管财会类专业的发展建设,专业设置更贴近市场需求,故我校毕业生主要流向第三产业中的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批发零售等行业,以行政管理、销售等后勤岗位为主(见表3)。
表3: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统计表
行业薪酬 元/月
农、林、牧、渔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注:薪酬统计不含社保、福利津贴及奖金等
4.基于职业类型分析
职业类型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和结构变化,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规范化提供依据,为教育、培训和就业服务提供条件。通过职业类型直接反映岗位所需技术和技能可以看出,我校专业设置在就业市场的位置,即主要培养第三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与我校人才培养定位贴合(见表4)。
表4: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职业类型统计表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注:薪酬统计不含社保、福利津贴及奖金等
三、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1.基于薪酬分析
薪酬可以体现岗位性质、技能要求甚至社会地位。根据资料显示,2014年应届本科生的平均薪酬为,我校毕业生平均薪酬也属于这个区间。但从提升就业质量方面来说,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表5)。
表5: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薪酬统计表
1500元以下
3000元以上
注:薪酬统计不含社保、福利津贴及奖金等
2.基于毕业生自身评价分析
就业满意度反映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水平,也关系着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认同和选择。我校在2014年8月,专门针对2014届毕业生做了毕业生就业满意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4.3%(A+B)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在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见图4)。
图4: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部分调查结果
3.基于用人单位评价分析
为了更充分了解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月,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策划、统筹协调各院系对用人单位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表现的满意度比较高,达93.0%(A+B)。按照正态分布模型,这个数值已经超过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肯定,实质反映出对我校综合办学水平的认可(见图5)。
图5:广东培正学院社会用人单位对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评价部分调查结果
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校董事会和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深刻认识到做好就业工作、提升就业质量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检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出在稳定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走内涵建设之路,稳步提高就业质量,把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就业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作为就业工作的重心。为突出就业工作重要地位,我校不仅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校的重要工作安排,每年还定期召开一到两次全校性就业工作会议,以及每学期一次的就业工作研讨与交流扩大会议,及时传达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文件精神和信息,准确地部署安排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状况与存在困难,有效推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与院系签订相关的“一把手”责任书,严格落实“一周一报”的制度;积极主动及时向省教育厅上报就业动态和工作总结,全面掌握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狠抓落实,努力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机制。
二、完善保障机制
为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我校从完善保障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出发,制定《广东培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对就业工作的指导方针、各部门职责等做了明确规定,每年都会下发《广东培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确保我校就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就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和政策水平;修改、细化《广东培正学院就业工作考评及奖励方法(试行)》《广东培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实施细则(试行)》;落实《广东培正学院学生应征管理规定》《广东培正学院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暂行办法》《广东培正学院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成为全面促进就业工作的保障。
三、健全组织机构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快更好地开展,由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统筹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外,院系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及专员工作团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式”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院系重视就业工作的人员配备和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扩大场地建设,形成联动反馈机制,推行“一督三调”,落实“三个适度挂钩”机制,从规范化、职业化、精细化、专业化方面着手逐步完善“领导主抓,中心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组织机构日益健全。
四、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1.大力宣传就业政策
我校充分认识到就业政策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每年确保完成“三个一”的就业宣传工作,即学校每年为毕业生统一编印人手一册的《毕业生须知》,参编《高校毕业生咨询信息指南》,制作《毕业生信息资源》小册子。同时,结合实际,通过宣传栏、广播和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就业政策,实现“三个引导”目标即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 “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念,积极到中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唱响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2014年,我校共有19名毕业生报名参加省里组织的 “三支一扶”工作。
2.优化就业市场建设与服务
我校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原则,根据历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就业行业多为服务业、金融业的特点,主动开展工作。 2014年,共走访或电话联系用人单位702家,组织21场专场招聘,新建9家实习基地,举办一场大型校园公益招聘会,在学校就业网发布就业招聘信息725则,学生浏览量将近44.8万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10500个,并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将优质就业信息直接发送到学生手机上,共计9万余条。
3.深度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大势所趋,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我校坚持把校企合作看作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坚持从国家、地方对于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子,广泛开展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特别是采用了“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平台,为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4年,在原有38个实习基地基础上,又先后与广州交易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领达语言培训中心、广东砝码律师事务所、深圳是贝希恩商贸有限公司、武汉传神信息有限公司、广州才聚文化集团等7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4.积极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
2014年,我校积极推行“优秀企业校园行”活动,邀请华住酒店集团、新天地集团有限公司、百度(中国)广州分公司、广州花都稠州村镇银行、简柏特有限公司、京东商城华南分公司、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汇丰环球、百胜餐饮集团、广州依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风神物流有限公司、广州红谷皮具有限公司、卜蜂莲花连锁超市等企业的精英对在校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讲座和专题报告。大力举办“创新创业高峰论坛”,邀请李锡武、何俊良、刘森才、刘镇基、石敏、李至言、马佳彬等校友作为论坛嘉宾,结合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剖析相关行业和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带给学生前瞻性的业内信息和个人发展的思考,并针对同学们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困惑解疑。邀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总裁领导力高级研修班特聘教授、花都海豚俱乐部副会长、花都区新闻中心主任胡兴龙和全国高校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评审专家、职航在线CEO、教育部全国高校生涯发展教育师资培训讲师吴斌到校开展“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名师讲坛”
5.建立就业反馈机制
毕业生是学校与社会联结的纽带,也是检验培养结果的窗口。我校每年坚持进行了3次大型调查(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就业指导满意度调查)。每次调查,招生就业指导中心都会及时形成分析报告,呈送董事会与学校领导,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通报调查结果和分析研讨对策的会议,汇总各方意见向学校提交对策报告,为学校规划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及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教务处,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积极探索建立就业反馈机制、就业与教学联动长效机制,就调查报告各考察点的结果逐项进行解析,梳理分析每个考察点的结果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共商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探索如何形成就业与教学联动的制度化,形成定期工作研讨会制,一边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改进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我校人才培养特色之一。为了深入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校多途径加大创新创业教育:2012年,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广东培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2013年6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由分管招生就业校领导担任院长,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指导机构,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13年7月,召开“第一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项目化实施,团队化运作,成果化结果,学分化管理,体系化组织”为目标,构建“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孵化”的“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模式。2013年,通过开发新课程(ERP企业行为实训、淘宝网店运营实训);开展校区合作项目(中国皮具之都爱心援助项目、省级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如家酒店集团);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现有14个团队,7个工商注册,公司化运营);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近三年共立项168项,其中已结项67项);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建立创业导师库(大学生自主创业导师团59人,校外创业园创业导师7人)等方式与活动,加大力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约占7.74%,与%相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证明我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见图7)。
图7:广东培正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评价部分调查结果
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通过多年工作积累,我校就业工作基础扎实,就业服务工作全面、深入、高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8%以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
1.就业市场拓展工作还不够
在最近几年,我校就业市场拓展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不仅连续举办了三场大型公益招聘会,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来校招聘的企业质量也逐渐提高。但是,在优质就业企业挖掘、优质岗位提供、毕业生回访、就业基地建设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2.职业指导的方式需不断创新
2010年以来,职业指导方式不断创新,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成立职业咨询室,开展个体职业咨询,同时,还应该逐步开展团体咨询、网络职业测评与网络咨询等。
3.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时代,职业活动将逐渐转向以网络为主,如由现场招聘转向网络招聘,报到证、毕业生档案由纸质全部转向电子信息等。我校就业工作也需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全面建立起就业工作信息化体系。但目前我校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单一,就业工作信息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简历多元化的就业信息平台应是今后就业服务工作的重点建设内容。
4.校友资源利用度有待提高
我校高度重视校友工作,2013年成立了校友会,设立“校友基金”,积极整合校友资源,加深母校与校友之间的感情,增强校友的归属感,校友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我校校友工作只是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对校友资源重视不够等,需要进一步开拓。
二、努力方向
1.推进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1)主动出击,深入挖掘优质企业
就业市场拓展要转变思想,应从等电话、收邮件、网络转载的形式中走出来,主动多跑市场(如到各招聘会上联系企业),登门拜访,向企业推销毕业学生,挖掘更多的优质企业。
(2)做好回访工作,与企业保持良好关系
做好回访工作,不仅可以了解到企业来校招聘的各种情况,还可以掌握企业的需求情况。同时通过回访,能了解到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评价,这将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参考。另外,做好回访工作,与企业保持良好关系也可以有效防止因人员流动可能导致的优质就业单位的流失。
(3)加强就业基地建设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就业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建立健全就业市场,提高和稳定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对做好就业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和优势,大力加强各地市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加强与各地校友的联系,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就业基地建设工作。
(4)提高校友资源利用度
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校友资源是母校宝贵的财富,对母校的发展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需要积极争取校友资金支持,积极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创业种子基金;积极广泛联络校友,建立创业导师库,拓展创业教育师资来源和为创业课程改革提供建议;联合校友,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培养。
2.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促进就业工作新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所有行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依托,高校就业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开发完善的就业信息网,不仅可以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选拔人才。所以要充分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地创新、强化和完善就业工作信息化体系。
(1)强化就业网建设,推动就业市场拓展工作
就业网站建设是发展就业信息化的基础,但决不是建了网站就能实现就业信息化。我校就业网不是一个单纯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而是致力于发展成为拥有众多的会员单位,能够形成全方位的供需信息收集、发布、共享的综合的信息化平台,推动毕业生求职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应聘发展。因此,我校就业网不仅要逐步实现校园宣讲、本网求职、网络招聘会、网络面试等功能,而且要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双向互动,即在就业网上,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实现网上自荐求职;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学校的概况及专业设置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甚至可以通过学校就业网站核对学生电子简历的诚信度,有意向的双方还可以通过网上面试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2)建立网络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首先,利用高校就业信息网,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开辟“求职顾问”专栏,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其次,还可以和企业展开广泛的合作,邀请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在网上开设职业发展辅导,让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经理及职业咨询师作为职业发展顾问参与其中,在学生求职及就业指导领域发挥作用。最后,利用网络建立专业的培训与测评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招聘大学生,不仅关注毕业生教育背景学校,更看重其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往往成为用人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我校将加大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刚刚成立,正处于探索和建设初期阶段,教育体系的构建、课程的开发、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水平需要逐渐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刚刚起步,园区四个功能的实现、五区生态链和五位一体化的运行体系的实践等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近期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做好抓紧创建“创业项目点子库”、“引进项目”对接创业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导向课程建设、开设特色创业实训课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组建“创业实验班”及增设新专业等。
我们相信,通过反思与努力,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将会上新的台阶,大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和谐广东,实现中国梦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广东培正学院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2年报考指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