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安徽省淮北市地图杜集区段园镇袁庄村到杜集区分局怎么走啊

杜集区名片_杜集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91贴子:
杜集区名片收藏
简介 杜集区是一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的故乡,系淮北市市辖区,位于淮北市的东北部,紧临江苏徐州,区域面积240平方公里,辖段园、朔里、石台三个镇和高岳、矿山集两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5万。杜集区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862.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年日照时数2315.8小时,自然条件优越。杜集区北靠陇海铁路,东临京沪铁路,徐阜铁路、311国道穿境而过,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京(北京)--福(福州)高速交汇于此,距离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交通通讯较为便捷。杜集区是闸河煤田的主产区,煤炭探明储量4亿吨,且以焦煤、肥煤、气煤为主,年产量1500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铁、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0余种。
自然地理 杜集区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862.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2天,年日照时数2315.8小时,自然条件优越。杜集区北靠陇海铁路,东临京沪铁路,徐阜铁路、311国道穿境而过,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京(北京)--福(福州)高速交汇于此,距离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交通通讯较为便捷。杜集区是闸河煤田的主产区,煤炭探明储量4亿吨,且以焦煤、肥煤、气煤为主,年产量1500万吨。其他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铁、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20余种。
基础设施着力优化空间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东城新区规划设计,协调推进城市东进,积极实施杜集政务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高岳、矿山集组团融入主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拉开东部新城建设框架。  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城市路网建设,完成50万平方米房屋征收工作,力争淮海东路、新湖路、学院路、光明南路、开渠东路、东山北路、省道202北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超前谋划龙山北路、新湖北路、青年路等主干路网,争取早日纳入城市道路建设计划。加快商贸地产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商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以红星美凯龙为代表的品牌商贸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华松集团总部尽快落地。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确保龙溪水岸二期、博和家园、新湖路安置点等项目竣工,滨湖新城四期、赵庄、东山北路安置点等项目开工建设。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实施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工程,加强生态水网改造,加快推进东湖湿地公园治理工程和龙岱河景观带建设,加大东部荒山绿化力度,提升城市品位,彰显生态特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重拳治理环境污染,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把东部新城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新城、和谐新城、魅力新城。
经济建设过去的五年,是杜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的五年。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大幅跃升。预计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4.5亿元增加到45亿元,年均增长18.6%;财政总收入由1.6亿元增加到5.39亿元,年均增长2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0.46亿元增加到1.92亿元,年均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7.3亿元增加到75亿元,年均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5亿元增加到15亿元,年均增长18.8%。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比前五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比2011年翻两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比2011年翻一番。切实做到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行政区划杜集区现辖2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高岳街道办事处、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朔里镇、石台镇、段园镇。共59个村(居委会)。 高岳街道办事处 人口7.3万人。徐暨村、韩楼村、任庄村、双楼村、李洼村、孙庄村村民委员会,岱北社区、岱西社区、岱东社区、水泥公司社区、325队社区、海孜留守处社区、高岳社区、博庄社区、刘庄社区居委会。  矿山集街道办事处 人口7.9万人。张院村、南山村、北西村村民委员会,张庄矿新中社区、张庄矿杨湖社区、朱庄矿东联社区、朱庄矿南湖社区、朱庄矿颐北社区、柿元社区、徐庄社区、朱北社区、杜集社区居委会。 朔里镇 人口6.8万人。徐楼村、沈集村、矬楼村、官庄村、坡里村、段庄村、葛塘村、罗里村村民委员会,西村社区、东村社区、朔南社区、朔北村社区。   石台镇 人口5.1万人。学田村、窦庄村、刘庄村、石台村、梧桐村、白顶山村村民委员会,南村社区、北村社区、童台社区居委会。   段园镇 人口7.1万人。欧集村、大庄村、袁庄村、毛庄村、牛眠村、毛场村、祁村村民委员会,袁庄社区、绿园社区、毛郢社区、孟庄社区居委会。
杜集区历史沿革杜集区于1980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7年,杜集区面积230.2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孟庄街道、高岳镇、段园镇、朔里镇、石台镇、矿山集镇。区政府驻杜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293910人,其中:高岳镇66205人,矿山集镇71334人,朔里镇60067人,石台镇38986人,段园镇57318人。2004年9月由原矿山集镇和张庄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矿山集街道办事处。2004年底,杜集区辖4个街道(东黎、矿山集、朔里、袁庄)、4个镇(高岳、朔里、石台、段园)。总面积240平方千米,人口32.8万人。2006年3月,杜集区将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3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即撤销高岳镇和东黎、朔里、袁庄3个街道办事处:将朔里街道办事处并入朔里镇;将袁庄街道办事处并入段园镇;以原高岳镇和东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域新设高岳街道办事处。
花阁庙的传奇
花阁庙的传奇 朔里镇菜市场北侧,有一古庙,即花阁庙,相传为东周时期所建,唐朝时期重修。 花阁庙原有五间庙堂,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阁楼。花阁庙又称碧霞元君祠,是道教古祠。泰山神相传为周朝名将黄飞虎兄妹,黄飞虎为上神。其庙建在泰山之上,被奉为泰山老爷。其妹碧霞元君为下神,其庙建在泰山之下。后来人们敬重泰山之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建有泰山神庙。花阁庙内有三座神像,据传为碧霞元君姐妹三人。大殿旁有一偏殿,供有千手观音。殿内四壁绘有壁画,取材于神话故事,经典小说,民间传说,绘图精致,人物逼真,栩栩如生。殿内上层有花山,塑有树木花草,市井百态,色彩鲜艳,绘画和彩塑有很高的观赏和史料价值。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投掷炸弹,庙墙被炸裂成大缝隙,能容一人侧身而过,后来竟自动弥合,被传为神话。传说花阁庙,男人不得入内,入庙必先跪拜。十二岁以上男人更不得在庙内留住,否则,一定会被掀下床来,或者被掀出屋外,久试不爽,无人敢住。传说,如有意破坏此庙,必有灾祸降临。 庙内有古槐传为唐槐,粗可二人合,枝叶茂盛,每年夏季,槐花芬芳。秋季落叶时,别的槐树黄叶飘零,该槐树树叶和叶柄一起脱落。其枝干能死而复生。有的枝干枯死数年后,突然又发新芽。如被砍伤或折枝,该树会流出鲜红的血,村民以为神树。 由于花阁庙的神奇传说,为这里增加了神秘色彩,前来观瞻的人络绎不绝,每年农历四月初十花阁庙会,更是商贾云集,游人如织,香火鼎盛,十分热闹。
朔里的由来
朔里的由来 朔里镇是淮北市杜集区的一个重镇,它南连高岳,北靠萧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为何叫作“朔里”呢?传说与汉武帝的名臣东方朔有关。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仄次人(今山东平原县),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60年至前120年左右。他文韬武略,能言擅辩,诙谐幽默,深受汉武帝赏识。官至太中大夫,给事中。曾多次劝谏汉武帝。 后来,东方朔曾离开长安,云游天下。一路上有时扮作算命先生,有时化装成郎中,为百姓祛病化灾,祈福安神,很受百姓敬重。一次,他出游到萧邑南的一个小村子,叫马庄台,天色已晚,就住了下来。这家旅店在村子东边,当时叫东马店,店主人很好,也很热情。东方朔住在店里有时给村里人指点阴阳,有时给村子里的人看病。不几天,全村的人都认识了他。很快,方圆数十里都知道了马庄台住了一位东方先生,很有学问,人也很好,都来看望他,对他很尊重。就这样一住数月。一天,店主看东方朔很有学问,就提出让他题写店名。东方朔提笔写下了“朔里店”三个字,店主一看字写得漂亮,十分高兴,就请来许多人观看,大家赞不绝口,有的说字写得苍劲有力,有的说写得丰满圆润。还有人请教“朔里店”是什么寓意。东方朔笑着说:“我东方朔来这里已数月有余,深感乡亲们的一片情意,此地如我朔之故里也。”大家一听都拍手叫好,都说“先生能把这穷乡僻壤看作故乡,真乃是我村民的幸事。”东方朔又在此住了很长时间,直到皇上召他回京,他才离开这地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东方朔,就把马庄台的村名改为朔里。因为有朔里店,发展为集镇后又称为店子集。
祭田地和学田地
在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三姓庄村西边,有两个相连的小村庄,叫祭田地和学田地。祭田地是颛孙子张的葬地,子张墓周围的土地由守墓人耕种,其收入用于祭祀颛孙子张。学田地由颛孙子张族人耕种,其收入为颛孙子张后人求学之资。祭田和学田,是由汉代及其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封赐给颛孙子张后人的土地。耕种祭田地和学田地的人世代在这里居住,子孙繁衍,自然形成了两个小小的村落,人们就分别叫它们做祭田地和学田地。到现代,两村人口逐渐增多,两个小村庄便慢慢连在一起。颛孙子张何许人也?颛孙子张是孔子的学生中十二大贤之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颛孙子张名列第十一。《史记》称之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师也辟”。宋朝裴马因《集解》中马融说:“子张才过人,失于邪辟文过”。颛孙子张名师,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颛孙子张本是陈郡旧城人,后移居萧地。根据萧县县志记载:“子张过萧,因爱其风俗民情纯厚,故举家迁居萧地(即今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三姓庄西一带)”。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颛孙子张亦得厚尊。颛孙子张后人,由长房长子孙世袭翰林博士学位。凡过往官吏经过颛孙子张居住的“萧地”,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据传:清朝末年,有一赴任县官途径颛孙子张住地,因不知其详未曾下轿,颛孙翰林骑驴撵上,控驴忽前忽后而行,县官欲怒而责之,颛孙翰林博士立即展示御赐宫纱灯,县官忙下轿请罪,颛孙翰林博士才让道允其过之
梧国、梧县史话
淮北市东郊25华里处有一个梧桐村(杜集区石台镇境内),史学界公认是梧县旧址。《汉书.地理志楚国》云:“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莽曰和乐。属徐州,户十一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万七千八百四,县七……梧,莽曰吾治。”《后汉书.郡国志.右兖州》云:“彭城国,高祖置为楚,章帝改。洛阳东千二百二十里。八城,户八万六千一百七十,口四十九万三千二十七……梧。”梧即梧县。据《史记》云:“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封者九十有余。”这九十有余个侯国中,高后吕雉封了三十一个侯国。梧侯阳城延便是高后所封。阳城延在汉功臣表中排名76,梧侯阳城延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原是一位为军队服务的工匠,在河南中部郏县跟随高祖反暴秦。汉高祖平定天下后,阳城延官至少府,少府权力很大,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帝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长官,秩中二千石。《平淮书》云:“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韦昭云:“天子私给赐经用也。公用属大司农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书、太臣、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圆匠十六官令丞、又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又上林十池监,又中书谒者,黄门、盾、尚方、御府、永巷、内官、官者八官丞,诸仆射、署长皆属焉。”汉高祖五年,刘邦决定改建秦之兴乐宫为长乐宫,阳城延负责长乐宫的修建。建筑对作为以军匠出身,官至少府的阳城延来说,是个新行当,阳城延谨慎小心,调集了全国各地著名的工匠,作为他的幕僚。凡建筑上遇到重大难题,阳城延均与负责那方面的专家商量,虚心向行家学习,使工程进度又快又省工料。长乐宫规模巨大,由前殿、临华、长信、永寿、永宁等殿及鸣台、西阙大型建筑群组成,至高祖七年始成。《高祖本纪》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汉初皇帝临朝于此。后改为太后居地,长乐宫四面皆有门,命曰司马门。汉高祖八年,萧何主建未央宫。阳城延作为萧何的助手,负责具体事宜。未央宫规模宏伟,包括前殿、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三四十座大殿及其它台阙和主要建筑。阳城延主建的未央宫雄伟壮丽,刘邦视察后嫌其过分,当萧何提出是为了“重威”以后,刘邦才勉强接受。未央宫前殿“东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丈五尺”,皆“金铺玉户”,“重轩镂槛”。
汉高祖七年,刘邦与张良、娄敬决定放弃于洛阳建都的计划,迁都关中另建新都。是为了“欲其子孙长安于此也”。刘邦建新都的计划,未能完全实施便离开了人间。《汉兴以来名臣将相年表》云:“孝惠三年,复作长安城”。五年后新都建成,计征发劳力291000人,同时还征发各诸侯国、王、列侯徒隶20000人长期修筑。阳城延作为老臣,自知修筑长安城责任重大,他不畏劳苦,事事垂范,身先士卒,时常巡视于工地之上,使长安新城又快又好地建成。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城西北约10公里处,“周回65里”,城墙“高三丈五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九尺”,整个长安城平面形状呈不规则正方形,《评<水经注>选释》称它“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长安城每面各有城门三个,每个城门各有三个门洞。南出三门,东起为复盎门(亦称杜门、端门)、安门(亦称鼎路门)、西安门(亦称龙楼门)。西出三门,南起章门(亦称章城门)、直城门(亦称龙楼门)、西城门(亦称雍门);北出三门,西起为武朔门(亦称横门)、厨城门、洛城门(亦称高门);东出三门,北起为宣平门(亦称东都门)、清明门(亦称东平门)、霸城门(亦称青门)。长安城内,据《水经注》云:“凡此诸门,毕通达九逵,三途洞开……左出右入,为往来之经,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三辅黄图》云:居室栉比,门巷修直,“廛里端直,薨宇齐平”。纵横交错的街道把全城分成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又分成许多里巷,长安城中有闾里160处,商业区分布在城的东部和西部。《三辅黄图》记载长安有9市,汉时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城落成后,阳城延得到吕后和汉惠帝的赞许,为嘉奖阳城延在汉建国后修建长安宫、未央宫及长安新都等,不断立新功,根据《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高后元年(前187)四月乙酉,封阳城延为梧侯国,食邑500户,高后元年为梧侯阳城延元年。高后七年(前182)延子去疾继位,为梧敬候;高后七年为去疾元年。孝景帝刘启中三年(前147),去疾子偃继位,为梧靖侯;孝景中三年,为梧靖侯偃元年。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偃子戎奴继位,为梧侯戎奴,元光三年为戎奴元年。武帝元狩五年(前130),梧侯戎奴坐谋杀季父(古人以伯、仲、季为排行,父辈中,年少者称季父),处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称弃市。侯国除为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高后六年(前182)阳城延薨。孝文七年(前173)梧敬侯去疾嗣,34年薨(前154年)。汉景帝3年,梧靖侯偃嗣,15年薨(前140年)。汉武帝元光三年,梧侯戎奴嗣,在位14年,元狩五年戎奴坐使人杀季父,处死列,食邑三千三百户与侯国并除,梧侯国为梧县。阳城延之玄孙之子,梧公士注,汉宣帝命令复家。根据《史记》、《汉书》二表,推知梧侯的世系:第一代梧侯(阳城延)高后元年--高后七年(公元前187-前181)在位6年。第二代梧敬侯(阳去疾)高后七年--孝景中元二年(公元前181-前148)在位34年。第三代梧靖侯(阳偃)孝景三年--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47-前133)在位15年。第四代梧侯戎奴(阳戎奴)汉开帝元光三年--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33-前118)在位14年。第五代梧公士(阳注)元康四年-- ?(公元前62- ?)汉宣帝刘询诏复家。梧县在东汉后废,汉梧县成为大村镇。梧桐村,现分为梧南、梧北两个行政村,梧县城旧址,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故城在梧南大队村庄的西部,闸河岸以东地区,兴修农田水利时,常能挖到房址、秦汉砖瓦。据挖出清康熙年间的石碑判断,土层四米以下为汉古梧县旧址。现古梧县旧址,城东部还存有三角形地带,为其遗址,现已成为民居,过去是集市,故老传言为东市。梧桐村陈巷子,有一眼井,相传为汉古梧县城东的水井。梧桐村的山林中,至今仍保留了烧木炭的窑址,村郊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汉画像石。这个村庄世代相沿,出工匠能人,尤以建筑石匠为最多。萧县一带凡用石头搞大型建筑或桥涵,少不了梧桐村的石匠,每一代人中都出几个巧石匠。现在这个村庄,石雕工艺延绵不断,又出了几个制石碑、刻石狮高手,工艺精湛。这与汉代的梧侯阳城延为百工之首大概有关。
朔里区支援淮海战役追记
朔里区位于萧县城以南,萧水、萧濉公路及曹村车站至永城的几条公路纵横其中,淮海战役围歼杜聿明集团期间,粟裕将军的前线指挥所就曾设在我区的蔡洼村。全区辖20个乡,172个自然村,112个行政村,人口为7 万余人。日,黄伯韬兵团被我围歼,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取得胜利,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阻止蚌埠之敌北进增援和徐州之 敌南逃,萧宿县委在濉溪西刘庄子召开了全县各区上千民工的动员大会,发出了破击津浦铁路的紧急动员。朔里区300多名民工连夜破击曹村至大栗园车站之间的铁路15华里,使敌人的运输线中断,为围歼徐州之敌奠定了胜利的基础。朔里区委根据上级“一切为了支前,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指示,把支前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为战勤服务,做到要人出人,要粮给粮,要物送物,随要随到,及时保证。为加强对支前工作的领导,朔里区成立了支前指挥部,我当时任指挥部政委,区委梁云亭为指挥,副区长张正义,**区员徐饮民、财粮区员王致清和民政区员刘振东为指挥部成员。此外,还设立了粮站。指定王致清、王庆治、孙凡义、王庆伦、郑忠贤、王元森等同志负责丁庄、吴双楼、后土型、段庄、黄湾、永固、石台子、房武楼8个粮站,及时供应华野七、十一、两广纵队和支前民工的生活需要。石台子、吴双楼、房武楼3个粮站主要接收外地面粉、小麦和其它物资。黄湾粮站主要存放和供应柴草、饲料。存放量柴草10万斤,饲料万余斤。其余4个站由各乡具体安排,主要存放本区征粮和借粮。为了供应及时和安全,每个乡配备武装民兵,协助工作兼执行护站任务。萧永、萧濉等公路线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随军民工冒枪林弹雨,穿炮火硝烟,抢运伤员,运输给养、弹药;妇女老人日夜纺线织布,赶做军鞋,磨面、碾米、蒸馍,护理伤员,洗补军衣,少年儿童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杜聿明集团在向萧永方向溃逃时,萧永公路是必经之路的一翼,朔里区委在搞好支前工作的同时,还发动地方武装监视敌情,向我野战军提供情报,帮助部队抢修公路、桥涵等。据统计,全区三天之内,就修桥7座,修公路、大道100余华里,组织大车300余辆,配套担架300余幅,出动随军担架113幅。日,朔里区担架大队副大队长刘云兰、刘振东顶风冒雪连夜组成火线抢救队,及时赶到袁圩乡张松林战场抢运伤员,使我军伤员迅速地转移到后方医院,为此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
民俗方言 当地俗话:“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 杜集区地处萧、濉两县结合部,兼有萧南濉北的风俗民情,且互相杂糅产生变异。建区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原有风俗中违背科学、封建迷信、陈腐保守的部分逐渐被革除。且杜集区地接市区,现代城市的文明不断濡染区民,当地民俗社风也逐步趋于科学、文明、健康、向上。
民 俗 一、岁时节日 〔传统节目〕 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杜集区旧俗,过春节称“过年”,“年”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入腊就是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月初八日用小米、花生、粉条、豆腐、馓子、白菜等熬制“腊八粥”,现小米已改为大米,“腊八粥”抹在果树上盼望来年果子结得像小米饭那样稠,此俗延传至今。二十三日打糖祭灶,送“灶老爷”上天,乞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腊月二十七、八日家家蒸馍,而且蒸得“吃出正月”、“吃过二月二”,此弊俗已革除。除夕贴春联,打扫卫生良俗依旧,但不再设香案、敬天地神,放“拦门棍”。随着电视的普及,几乎家家吃了团圆饭之后,即匆匆围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给孩子压岁钱。零时整,家家燃放鞭炮迎接新春,预祝来年一年好运。近市区的城镇居民,也有一些家庭在饭店酒楼预先订桌,除夕夜全家人在饭店团圆看节目。 正月初一,到长辈、邻居、亲戚家拜年风习依旧,但不再跪揖,所带礼品也渐趋时尚、高档、有益健康,相互问候多是工作、学习、就业、收入、身体状况等。拜年大多在初七之前依亲戚的远近和重要程度安排顺序,因为“拜年拜到初七八,扯着胳膊往外拉”一一家里没菜了。现在虽招待不成问题,但初七各机关都开始上班,农村生活节奏加快,没有了拜年的时间。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灯节,家家忙着揉面蒸灯,灯数多少不等,另蒸“钱龙”、“仓龙”两条龙灯,盼望二龙“驮钱驮粮”。家有老人去世不到三年的,余哀未尽不蒸灯,每户近邻给送去几个。面灯上锅前在侧面捏出记号代表月份,一个记号代表正月,两个记号代表二月,出锅后,哪个灯里水多,就认为哪个月份雨量大;点燃后,哪个灯亮火旺,就认为哪个月运气好。灯点亮后,“照照眼,不害眼”。每个屋里都放一盏,各个角落都照一照,“墙角旮旯都照到,不生蝎子虫子”。面灯点过后就可以吃,两条“龙灯”只能等“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吃。 儿童在元宵节极为活跃,挑灯笼,放花筒,玩式繁多。近十几年来,儿童的灯笼已由篾扎纸糊变为塑壳灯笼,形状或鲤鱼、或动物、或水果,千姿百态。灯笼内也不用蜡烛,而是装上灯泡,杆上装有电池、开关,既安全又不怕风吹。燃放各式各样的“花筒”、“起花子”,如“蝴蝶花”、“小蜜蜂”、“云雀”、“十珠连环”、“一步登天”、“蛟龙出海”等,五彩缤纷,奇艳无比。
二、礼仪民俗 诞生 随着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婴儿已全部在医院出生。婴儿出生后,不再穿“土裤子”。产妇在“月子里”忌到别人家的旧习农村尚有。孩子出生6天,父亲带上染红的鸡蛋、书本(示生男)或花(示生女)到外婆家报喜,外婆家把红鸡蛋分送近房并约定时间(孩子出生的第九或十二天、十六天)到婴儿家贺喜,称“送粥米”。所带礼物一为鸡蛋红糖米面等产妇补品,一为婴儿衣裤小车手镯项圈等。婴儿家备办筵席招待贺喜的亲友,奶奶或妈妈抱出孩子让外婆家“看看”,舅父舅妈掏“见面礼”。 婴儿满月,舅舅来接,称“接挪窝”。婴儿头盖红布,持桃条儿“避邪气”,鼻梁上抹一点黑,称“打狗”;在外婆家住3日后,孩子爸爸来接回,仍旧红布桃条,鼻子上抹一道白,“黑狗来白狗走,小孩活到九十九”。孩子的奶奶出家门远迎,说是“大大接,奶奶迎,孩子活到一百还挂零”。 婴儿满月,拍照留作纪念。 婚嫁 当今社会,婚嫁习俗新老并存,形式多样。
(一)确定婚姻关系。大多数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确定婚姻关系,称为“自谈”。少数青年通过亲戚、同学、同事或朋友介绍对象,约定“见面儿”,以后自由相处,介绍人不再参与。个别青年到市里婚姻介绍所登记挂号,由婚姻介绍所斟酌搭配介绍,极少数通过报刊杂志电台“征婚”。在确定婚姻关系前后,男女青年一般会带上对象让父母看看,征求父母的意见。 (二)登记。举行结婚仪式前几个月,青年男女一般会进行婚前身体检查,再持有关证件到政府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书,登记领证后法律即承认为合法夫妻,在农村,登记这天由男方请双方父母、哥嫂等聚餐,登记后,男方仍然要给女方置办衣服饰物,给一部分钱作为“彩礼”,然后双方商定结婚的日子。 (三)举行仪式。举行婚礼的样式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者,选择出外旅游“度蜜月”,也有单位或政府部分在特定节日组织举行“集体婚礼”,家住城镇的工作人员或其子女结婚,一般在饭店酒楼宴会厅举行简短仪式,设宴招待前来“喝喜酒”的亲朋、同事、同学等。农村青年结婚因袭旧俗在家举行,礼仪废除“过轿”、“蒙脸红”、“哭嫁”、“添胭粉”、“分大小”等旧习,一般由男方派轿车接新娘,新娘不穿红而穿白色或淡红婚纱,男方选未婚少女二人接新娘,新娘挑女友二人为伴,到新郎家去,举行简单仪式,新郎新娘并肩站立,向父母亲友鞠躬,入洞房,同学、老表闹洞房,仪式即告完毕。整个过程除喇叭奏乐外还要录像,并刻制光盘以留纪念。仪式举行后,“办大席”招待亲友,新郎新娘敬酒。 (四)回门(认亲)。结婚后,原旧习于次年正月初四新娘到娘家“回门”、新郎首次去岳父家“认亲”,现已改为结婚第二天。是日,新郎新娘带上丰厚的礼物(鸡、鱼、酒等)到女家,女家盛宴待“客”并请人“陪客”,岳父岳母给新郎“见面礼”。新郎新娘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早回,“回得晚了瞎老婆婆的眼”。 结婚第三日,农村仍有个别让新郎新娘到坟地给已故长辈“烧喜纸”。
过生日 中年以上人群无过生日的习惯和要求,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男女乐此不疲,儿童仿效,父母也乐于为婴幼儿过生日。是日前,邀请要好同事、同学、朋友,当日,来人带生日蛋糕或其他礼品祝贺,围坐后点燃彩色蜡烛(蜡烛支数为年龄数)遍插蛋糕上,同学朋友同唱“生日歌”祝贺,吹蜡烛,分食蛋糕,然后设宴招待来人,酒足饭饱后唱歌跳舞,尽欢而散。 过生日有的在酒店举行,有的在家举行。 贺喜 本人或子女考中大学、参军、升职等喜事,向同学朋友报喜,在约定时间,同学朋友或父母的同事、战友、朋友前来道贺。来人带数量不等的礼金或礼物以表心意,事主设酒宴招待。 此风有蔓延之势,亦有少数人依此方式敛财。 三、丧葬礼俗 本区旧式丧葬仪式远较婚式繁琐,礼仪亦远较婚式复杂,稍不谨慎极易引发亲友矛盾。现旧习虽大部分革除,在农村仍有部分沿习,以致机关、城镇与农村各种礼俗共存。 机关工作人员去世大部分在医院,原工作单位及其亲属作短期准备后,遗体即移送殡仪馆,单位和遗属共同商定在近两三天内的具体火化时间,然后分头通知亲戚及死者生前故旧。届时,亲友故旧来市殡仪馆,死者亲属戴黑纱,吊唁者挂白花,逝者卧于鲜花丛中的玻璃棺内,奏哀乐,原单位代表简介死者生平事迹,死者子女向吊唁者致谢,吊唁者陆续与死者遗体告别,然后进行遗体火化。 来吊唁的单位送花圈挽幛及一定慰问礼金,个人只送礼金,死者家属不必安排酒饭招待客人。 尸体火化后,骨灰装进骨灰盒,盒呈长方体,雕以花纹,可嵌照片,质地有木、石、汉白玉等不同,价格三五百元乃至数千元不等。骨灰盒一般存于殡仪馆专用大厅,若干时日后,亲属再将其移送公墓安葬或送祖籍安葬。 城镇居民去世,除住楼房二层以上者,一般在家中停尸,死者身盖被子并以白纸蒙面,设供桌,上列酒肉果品,燃白烛,并通知亲友。次日,死者亲属及部分亲戚跟随灵车送遗体火化,不作遗体告别。尸体火化后,其子女领回骨灰盒重在家中设位祭奠至第三日。三日后,有的送公墓安葬,近山者亦有在山上觅地安葬。 丧葬期间,死者子女晚辈有穿白鞋的,也有戴“孝”字黑纱的。吊唁者送花圈、礼金,事主小规模地招待来客。 农村居民去世,仍沿袭旧俗。老人临终前一刻,由子女将床榻移于正屋当门,老人“寿终正寝”后,举家痛哭。接着,为死者盖“蒙脸纸”,床头放一专供烧纸的“老盆”,各门均贴一张白纸。视儿子个数砍几根二尺长柳棍,糊上白纸穗,侧立床头下,称为“哀棍”,糊一小幡插于大门前,称“招魂幡”,派人通知亲戚,称为“报丧”。 死者的儿子称“孝子”,头戴白色大“孝帽”,帽边两耳部位各附一小团棉花,身穿白色“孝氅”,腰扎麻绳,足穿全白鞋,按长幼依次跪于灵前“守灵”。 死者女儿、媳妇白面巾顶头,穿大白褂、白鞋。待有人吊唁时,按男女不同分别由孝子或孝女、孝媳陪哭。 孝子不准出“棺屋”,整个丧仪过程由孝子请村中年长或有办理经验者代为操持,称为“老执”。 次日称为“正客”,亲友大都在这日来吊唁,所带东西为礼金、花圈、冥币草纸之类,女儿、外甥及女性死者的娘家人等近亲往往还要送猪头三牲礼盒、幛子、镜框等。死者后辈均戴孝,孝帽大小、孝巾宽窄因亲戚远近而异,尸体火化也在这日举行,孝子领回骨灰盒后仍送“棺屋”,置小方桌上供祭奠。 第三日出殡。杜集区农村仍有将骨灰盒装入木棺土葬的,也有以砖石水泥预砌墓室将骨灰盒置于墓室的,先进的村建有骨灰堂,供村民安放骨灰。 早饭后,将棺材或置放骨灰盒的方桌抬出棺屋,按亲疏远近哭拜称“路祭”,棺木启动称“发韧”。然后,摔碎“老盆”,子女亲戚扎送的纸幡、纸洋楼、电视机、洗衣机、轿车等由人扛着前头开路,也有扎纸马、纸牛、纸人者,其他多为花圈、“摇钱树”之类,次接喇叭队伍,后边长子孙扛招魂幡,孝子由“老执”弓|领并指挥棺木或行或止,棺后跟着孝女、孝媳及其他亲属,看热闹的夹道跟随,浩浩荡荡前行。 到了墓地,仍按“路祭”方式进行“陵祭”,棺木下地后,置“阴阳瓶”,砖瓦弓箭,上覆芦席,草草掩埋。同时,焚烧纸人纸马花圈,孝子一一叩谢亲友。葬后三日,孝子来将坟筑好,称为“圆坟”,以后每隔七天来烧纸一一次,满“七七”止。 家中死了老人,三年内不贴红春联。
四、生活民俗 衣食住行 (一)衣帽鞋袜 本区人男性衣色较为单调,现仍以蓝白灰为主,女性衣色比较活跃,因爱好不同而五彩缤纷。男性衣式原以中山装、青年装为主,现主流为西装、茄克衫,夏季穿短袖衬衫;女性衣式繁多,下身以短裙为主,冬季穿各式外套,夏季穿露颈露肩低胸上衣。本区人衣服质地原是细棉布,后争穿化学纤维织品,如的确凉、涤纶等。近年来崇尚全棉织品,毛料、羽绒、真丝等天然织物。建区前,男女服装多属自家裁剪缝纫,或送裁缝铺缝做,现已全靠购买成衣。经济条件优越者,购衣讲究品牌,当地人的品牌有罗蒙、梦特娇、衫衫、雅戈尔、雅鹿、恒源祥等10余种。 本区男女极少有人戴帽子,冬季女性常用连衣帽防寒。女性穿各式高跟鞋,男性以黑、绛色皮鞋为主,冬季穿保暖鞋,老年人仍有人穿芦花编织的“毛窝”。 (二)饮食 本区人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日出后开始做早餐,正午做午餐,日落后做晚餐。本地为杂粮区,主食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豌豆、山芋等做成,建区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主要食用小麦、大米,偶然夹带一点杂粮“怀旧”或“改改口味”。本地人喜吃面食,如馒头、烙馍、菜饸、锅饼、油厚饼、大卷、窝头等,馍饭一起出的有饺子、面条、咸淡饼子等。赶集上店喜欢吃壮馍、烧饼、包子、糖糕、油条等。喜吃的蔬菜有辣椒、黄瓜、豆角、茄子、豆芽,儿童多不喜吃芹菜、香菜(芫荽);喜吃的加工菜类有粉丝、豆腐、豆瓣、酱等;荤菜类喜吃猪肉,年节必备;喜吃鸡、鱼以图吉利有余。“来客不买菜,鸡(急)等着”。赶集时喜吃“烧饼夹狗肉”,喜吃驴肉,说“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吃了驴板肠,忘了爹和娘”;喜吃禽类,“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饮酒喜饮濉溪大曲(今为淮北市口子系列酒)和萧县大曲(今为萧县岱河系列酒)。本区人好客,来人后极力劝饮,必使客人“接潮(带酒意)”方满足。近年,待客除白酒外还用各种啤酒。如有婚丧事或小孩“送粥米”、女婿“认亲”,当地人待客的最高档次为“三八席”,即八冷盘、八炒菜、八大碗烧菜。 (三)住房 建区前,本区绝大多数居民住房为土墙草顶起脊式,人口多的家庭有东西南北屋“四合院”,后渐次有人用砖在檐下砌三行,称“砖封檐”,再后来自制水泥瓦建土墙瓦顶房。建区后,绝大多数住房渐改为砖混结构房屋,房顶用10厘米厚水泥板封顶的称“平房”,也有架梁起脊式,上覆泥瓦或水泥瓦。 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职工多住商品楼套房,面积60至100多平方不等;城镇居民住“独院”,房屋为平房或二层楼房,拆迁安置户往往住多层楼房;农村居民为独院,住平房、起脊房或自建二层小楼。因采煤塌陷搬迁的村庄均作统一规划,房屋高宽、道路、排水、供电统一,近年的搬迁村规划为二层新式小楼。 (四)行路 解放后至建区前,本区运送货物走亲访友由肩担手提、徒步行走、四轮牛车拉运渐改为自行车、二轮平板车;建区后,道路建设速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现运货送物及收种均用汽车、农用汽车、小四轮、正三轮,赶集上市多用摩托车、自行车,老年妇女骑脚蹬三轮车,走亲访友以摩托车、自行车为主,进城主要乘坐各路公交车或长途客车,“打的”(乘出租车)成了时尚。另外,以营运为主要目的的私家微型轿车渐多,如“夏利”、“奥拓”、“捷达”、“昌河”,部分私家有“富康”、“奥迪”、“桑塔纳”甚至“别克”等高档车。 五、信仰民俗 本区人历来“讲究”不少,旧的喜忌好恶尤以老年妇女知之最详又极认真。改革开放后“老一套”革除不少,但新的崇尚好恶又随之产生。 孕产 女子例假称“身上来了”,月经带称“使换布”。少妇怀孕说“有了”,“有喜”。妇女生产也称“有了”,生孩子也说“扒毛娃了”。产妇未满月不准到别人家去,怕带给人家“晦气”。 婚丧 女子出嫁后不能再喊乳名,姓氏随夫家,娘家人根据其夫姓称呼她“老张”、“老王”。 人死不说死,老年人死称为“老啦”、“不在啦”,青壮年死称为“殇啦”,幼儿死称为“丢啦”。 长幼 公公不进儿媳卧室,哥哥不准进弟媳卧室。小姨子走姐家被认为“不光彩”,说“小姨子走姐家,越走越嗲啦”。晚辈不准和长辈开玩笑,说是“不知老少辈儿”。 畜禽 驴跑进别人家认为有灾殃,“驴是鬼”,要逮住剪驴耳朵。小偷偷鸡偷狗不偷猪,“猪是黑煞神”。杀鹅要到十字路口,认为“鹅有殃”。 语言 小孩子体重增加,要说“胖了”,不说“重啦”(有病重的嫌疑);对待病人,要说“快好啦”,不能说“治不好啦”;带着鸭蛋,要说带的是“青皮”;年节时油炸食物时不能说“油飞了那么多”,蒸馒头欠了火候不能说“都不熟”,隔日的肉不能说“能不能搁坏”,饺子下锅莫说“可别煮烂了”,儿童说了会受大人斥责。打烂了东西要说“卖啦”、“岁岁(碎碎)平安”。开车前或乘车忌说“顶架”等。近年来,说话有了新的忌讳和技巧。如女孩子上厕所说“到1号”、“唱歌去”。 色彩 本区人历来崇好红色、黄色,不喜白色(认为是丧服的颜色),青年女子结婚必穿红衣红鞋,两家贴红喜联;生了孩子门檐挂红布、煮红蛋,春节贴红春联等等。住房外墙及家具多用黄色。近年来,对于白色有了新的看法和喜爱,如女子出嫁选白色婚纱,意为洁白无瑕;居室内涂白色涂料,认为清洁光亮。 数字 旧俗,人们喜欢四数而不喜八数,来客要备四个盘,饮酒常说四两酒,猜拳有“四喜”、“四季来财”,节日吃柿饼,以图“事事如意”。认为八“扒扒撒撒”;洗脸不四人同盆,“八只手”;孩子不八岁入学等。近年由于粤语“八”、“发”同音,传至内地,人们盼发家发财,对“八”十分偏爱,而不喜“四”(四死音近)。由此,对其他数字的兴趣也增浓,在车号、手机号、固定电话号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如商人企业家多用“918(就要发)”、“518(我要发)”、“998(久久发)”、“8028(发了又发)”等,有车的多选“l68(一路发)”、“0098(动动就发)”、“166(一路顺)”等,好酒的选“7829(七八两酒)”、“8209(八两零酒)”等,也有活用四的,如“l498(一试就发)”。还有个别人用“4、7”昭示另类心理,如“3747(三妻四妾)”,“00544(动动我试试)”。
六、社会杂识 旧时,本区农贸市场中各行有行规,解放以后,特别是建区以后,各种欺行霸市、“吃钩补钩”、不公平、不明朗的陈旧行规和行人的“江湖化”服务方式均已革除,如:粮行已不用木板斗、柳条斗买卖粮食,统一改为磅秤明码交易;鱼行、青菜行均由卖方自备小秤出售,不再有“行人”;十六两老秤均已改为十两标准秤等。 但是,个别商品的交易方式仍然沿习旧式,如牲畜行,还有行人在买卖方之间沟通,传递价码的方式仍然在袖筒里用手指头“打码子”,个别行人利用这种暗箱操作法“吃大佣”。 三教九流之类的规矩产生了变化,特别明显的是“丐帮”。旧时丐帮约可分为三类,一类笨丐,听任施舍;第二类为艺丐,或说或唱,凭才艺要饭。第三类为霸丐,不给钱他们就“开刀子”,刀片划在脸上,借以吓人。丐帮乞讨时也有规矩,如到理发店乞讨首先要看看店前水盆里的水,是清水的可要,浑水则表明店主的技艺是自学的,没经过师傅,不可要:艺丐不可到药铺去唱,如去了,卖药的会搬出《本草纲目》让你唱(但如果艺丐真的能唱一阵,药店主定会多给钱且酒菜招待);霸丐开刀子不可到卖瓦盆的地方,因为卖瓦盆不吃那一套:“开出的血给你盛着”。 当今,“笨丐”也不是简单讨要,而多在车站讨钱;艺丐常在大街上拉二胡,吹唢呐,或唱流行歌曲;霸丐已不存在,市面上又多了两种乞丐:其一为残疾人,街头长跪,或一叩不起,面前放一小盆,静等有人施舍;其二为体面人,也是街头长跪,面前铺一张纸,纸上写道自己是上不起学的学生或父母病情危重,等待好人们“献爱心”。 本区集市店面的广告同附近市县大略相同,如理发店门前悬挂一绺头发,住客店门前悬挂灯笼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活跃,个体工商户的广告意识逐渐增强,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店面广告也逐渐现代化,近年,大多用铁方管、合金铝等材料作骨架,用灯箱布、各类板材做载体,用即时帖、喷绘等方式制作商店门头、灯箱以招徕顾客。走村串户者也不再使用“货郎鼓”、“糖锣”、“香油梆子”之类旧式工具,而使用电喇叭,预先录音,反复播放叫卖产品或收购各种东西。店面开张,用长条幅、花篮、或请来军乐队造势。
方 言 本区地处中原东部,古来属政治家、军事家角逐之地,方言带有各地的遗痕。南宋及元朝,本地方言受蒙古、女真等外族语言的影响,在发音和辞汇方面多少留下了外族语言渗入的印迹。明初,大批晋南家庭迁民来到黄淮,我区不少姓氏家族为晋南移民,使本地方言又夹杂了晋南方言的成分。清军入关后,满族语言不可避免地对本地方言施加影响,民俗从满语中吸收、搬套了某些语汇,使本区方言更显多元化。如我区方言中“毛猴子”一词,据考证原为“麻胡子”。“麻胡子”系一麻脸胡人,面目可憎且残暴凶狠,为人所惧怕,故大人常用“毛猴子(麻胡子)来了”恐吓哭闹的小儿,沿传至今。本区方言中“格拔的(ge ba di)”有很好、较好的意思,但用任何汉字组词均无“好”的意思,由此认为“格拔的”系某外族语言“好”的音译。当地农民在耕田、耙地、打场时常哼“嘹嘹”小调,传说是怀念故土的思乡曲,颇有信天游的韵味,说明晋南语言文化渗入了当地。 1958年以来,各路“煤炭大军”云集淮北,我区属煤矿高度集中的区域,南腔北调的濡染,丰富了我区方言的辞汇,影响当地语言的发音。 尽管如此,本区方言与普通话由于历史的、民族的原因而相去不远。新中国成立后推广普通话,本区方言正逐步向普通话演变。 一、本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本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及整音不同四个方面: 声母不同: 在本区方言中,声母n不与i、ü相拼成字,当其相拼或i、ü作中介韵母时,“n”一律由舌尖前齿发声改为舌面上颚发音。如:女nǚ已、你nǐ、年nián等。
杜集区地方方言与普通话声母差异对照表 声母
普通话读音
韵母不同: 本区方言与普通话声音的另一种区别是韵母不同,其表现形式为增加1个元音,减少1个元音、改变1个元音及韵母全部改变。 1、减少1个元音。如“备、费、谋”,普通话读作“bèi、féi、móu”,方言读作“bì、fì、mú”。 2、增加1个元音。如“册、初、德、革、克”,普通话分别读作“cè、chū、dé、gé、kè”,方言则分别读作“cěi、chuǒ、děi、gěi、kěi”。 3、改变1个元音。如“麦、柏、国、血”,普通话分别读作“mài、bāi、guó、xüě”,方言则分别读作“měi、běi、guǐ、xiě”。 4、韵母全变。如“帛、佛、还、和、核、郝、科、墨、默、迫”等,普通话分别读作“bó、fó、hái、hé、hé、hǎo、ké、mò、mò、pò”,方言则读作“bēi、fú、huán、huó、hāi、ně、kuǒ、měi、měn、péi”。 5、轻声字“的、地、得”,在本区方言中分别读作“dǐ、děi、dì”。 声调不同: 本区方言与普通话最大的差异在于声调不同。 阴平,本区方言中大部分作上声: 阳平,本区方言中大部分作上声; 上声,本区方言中大部分作阳平; 去声,本区方言中大部分作去声。 整音不同: 本区方言中,还有个别字无论声母、韵母均与普通话读音不同。 摄(shè),读作niě苣;俗(sú),读作xū;特(tè),读作dēi;摘(zhāi),读作zěi;粥(zhōu),读作zǔ;蝙蝠(biānfú),读作biěhu俗(sú),读作xǖ
二、本区方言的构词方式 本区方言的构词方式及含义与普通话语法词义略有不同,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1、“A喽B子”式,多为名词。 胳喽拜子——膝盖 咯喽崩(béng)子——脖子 喉喽系子——咽喉 额喽头子——额头 坷喽头子——坷垃 2、 “A不B的”式,多形容某种事物。 甜不索的 酸不歪的 笑不丝的 长不溜的 绿不莹的 3、“A不拉几”式,多属形容 某种事物。 病不拉几 苦不拉几 傲不拉几 憨不拉几 软不拉几 4、重叠式,多为强调某种行为。 挤巴挤巴 搓揉搓揉 团悠团悠 遛达遛达 刻模〔kē mǔ〕刻模 三、地方独特用语 安眼〔ǎn yán〕对待。前边常加“不、没法”等字。没法~了! 安生[ǎn shěng]①生活安定。如:这几十年过的算是~的日子。②安静,不生事。如这事情去了,我也能睡个~觉了。/这孩子不合规矩也不~。③否定式,不得安生,不安定心焦虑。如:这个酒晕子时刻要耍酒疯,弄得领居都不得~。 扒豁子〔bǎ huǒ zī.〕拆台。 摆式〔baí hu〕①捉弄:你想~我吗?②好好的钟叫你~毁了。③使用:不会~就甭摸。④修理:这毁了几个月的钟高低让他~转圈了..- 败乎〔baì hu〕①挥霍:这点儿钱不够他~的。②败坏(名誉):你~他的啥? 扳〔ban〕①扔:把这烂菜叶子~边去。②丢:刚买的草帽子不知~哪去了。③放:~下扫帚摸木掀。 崩崩拉拉〔bèng beng Iā la〕零零星星:~下几滴子雨。 不通星〔bǔ tǒng xǐng〕不懂道理。 埔土杠烟〔bū tú gàng ǎn〕尘土飞扬。 不沾弦〔bǔ zhǎn xián〕很差:这人净做那些~的事。 白管了āi guan la]:别过问了。如:这事你就~,啥都给你弄好。 不棱撅子ǔ leng jué zi]:①以好动为年龄特征的青少年,半大的人。如:你这~知道啥。②比喻不成熟的人,如:我认为这几年你该有长进了,弄了半互帮互学还给个~囊 布拉清ū la qǐng]妥善处理好,处理结束。如:等我把这点事~再说吧。/那点账他没~。自己的事还没~呢。否定式“布拉清”,你看你那点事,还布拉不清喽来。 板〔bán〕:扔。如:不吃别~。 惭〔cán〕专门:看人家~拣重活干!你咋~给我捣蛋? 碜〔cèn〕说话冲而难听:你~的啥? 撑死〔cěng sí〕最多:这牛~能卖五百块钱。 嗤不楞咚〔chǐ bu 1èng dong〕形容连续有声的动作:他一句话没说完,就~地跑了。吃紧当忙:〔chǐ jǐn dǎng mǎng〕关键时刻:把这些钱存起来,到~再用。 吃味儿〔chǐ wèr〕感到不是味:又没说你,你就~ 出古〔chǔ gǔ〕古怪,奇怪:我明明把东西放在这儿,转眼就不见了,你说~不~? 锄二把〔chū èrbá〕指技术不精的人。 刺〔cǐ〕①冲:~点儿糖茶。②喷:别拿水乱~。 存樟问[cūn zhāng wēn]任何时候,不论什么时候。“存”是记音字。如~来,咱都有酒喝。又管“催樟问”。 凑乎局儿〔còu hu jūr〕①临时的办法:这是个~。②差不多:这么说还~。 踹〔cuài〕应付:那里的工作全指我一个人~。 刺囊〔cī nāng〕:土草等细尘类沾在身上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在这睡一夜,浑身~难受。 差虎〔cá hú〕:事情办糟了。看,叫你弄~了! 刺毛蹶腚〔cǐ māo juě dīng〕:形容人不整洁。 打个等儿〔dá ge dèngr〕停一会儿:天还早,让他~再去吧! 打平乎〔da pīng hu〕几个人凑钱在一一起会餐。 打破头签儿〔dá pùo tōu qiǎnr〕阻止:我一想做点儿啥事,你就~! 当不着〔dàng bǔ zhuō〕①或许:~我也能去。,②阻挡不了:~我去! 滴溜打挂〔dǐ lou dáguà〕①挂满:苹果结得~。②破烂,不整洁:看你穿得~的,就能出门了吗? 第天〔dì tiān〕第二天。 迭不的〔dīe bu dī〕来不及,顾不上:~去! 断〔duàn〕赶:半天没~上你,你走这么快! 吊猴〔diào hòu〕:躲躲闪闪。我让你跟我~,我揍你不管! 恶喽拐带〔ě lou guǎi dài〕味道、颜色、声音不正:听他那~的腔,还能唱戏? 二黄〔èr huāng〕半新不旧的:~车子,~表。 二旁人[er pang ren](除某人之外的)的别人,这件事情换~他弄不出来,错不是你。/你能是~吗,亲兄弟,来喝! 发呓生〔fǎ yì seng〕说梦话。 犯如[fǎn rū〕值得、上算:咱不~做这种事。 咯〔gē〕争吵:这两个孩子整天~架。 格拔的〔gē bā di〕很好,比较好:这几天他干的~。今年的收成~ 搁在人[gě zai ren]因人而异,如:他喝半斤没事,你喝半斤得发疯,不一样~。/这事~,他去办不成,你一去就管。 龟大儿〔gǔi dar〕在鏊子上炕的碗口大的面饼。 鬼叽〔guí ji〕①喜欢、高兴:他~的一一蹦三跳。阴险:这人有点儿~。 胳私〔gé zī〕:抓挠使人忍不住发笑。哈哈哈,你别~我。 咯牙〔gé yā〕:小孩子闹纠纷。这两个孩子天天~。 憨不拉式〔hǎn bu 1ǎ shǐ〕傻里傻气:这人~的,别理他! 憨老刁〔hǎn lián diǎo〕表面憨厚,实则刁滑的人。
喝饼〔hě bǐng〕锅巴,在锅里蒸熟的面饼。 喝闪[hě shan]①煸动,晃动。如,一动弹,腮帮子的肉就~。/她热得一身汗,喷搁那来(正在那里)扯着个褂襟子~着呢。②过分的张扬自己,如:你望望你~的,可是你了!你~个啥你~。 吓诈胡喽烹〔xiǎ zà hū lou pěng〕连诈带吓。 胡喽半片〔hǔ lou bán piàn〕不好,不全:耪得~。记得~的。 糊弄〔hù neng〕①马虎、蒙混:这一关叫他~过去了。②勉强应付:工具不全,也得~干好。 胡闹台〔hū nào tāi〕胡来:你这不是~吗? 护窝子〔hù wǒ zi〕袒护自己的人。 毁〔hùi〕打:(长对幼)又皮脸了,想挨~了吧? 合〔hē〕:刚开始。~黑:天刚黑。~秋:刚入秋。 活〔huó〕:棺材。这个~是榆木的。 霍〔huǒ〕:倾,泼。饭~了;~水。 胡娄半片〔hū luō bán piàn〕:乱七八糟,丢三拉四。看你,地扫得~! 花梨胡茄〔hǎ lī hū qié〕:杂乱。好好的纸叫你画得~的。 急睁火眼〔jǐ zēng huō yǎn〕横眉瞪眼:对谁都是~可不管。 家巴亲邻[jǐa ba qǐn līn] 不远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能不用着谁。 加钢〔jiǎ gǎng〕添枝加叶:他俩原来就有意见,你不要再跟着~了。 家走〔jiǎ zǒu〕回家。 降〔jiàng〕跑:看谁~得快! 聚子〔jù zi〕漏斗。 砍空〔kán kǒng〕撒谎。 砍子〔kán zi〕故弄玄虚:这人说话好玩~。 磕磕巴巴〔kě ke bǎ ba〕①不熟,断断续续:书背的~的。②不够:麦种有点~的。 坷坑八洼〔kě kěng bě wà〕高低不平。 疴气脸〔kē qi liǎn〕露出为难的脸色:这孩子一说上学就~。 狂唠〔kuáng lāo〕①多言多语:这人没事瞎~。②说瞎话:你~! 阔阔的〔kǔo kuo di〕足够了:谁说不够?~的! 壳篓〔ké lóu〕:半大的猪。买个~,比买小猪合适。 刻模〔kē mǔ〕刻模:①估算:我~着,盖这几问屋要花四五万。②考虑:这事咋办,咱几个人先~~。 口〔kóu〕:厉害,脾气大。她儿媳妇真~,丈夫也怕她。 可某定星〔ké mū dìng xīng〕:勉强够数。 克[kēi]这是本地方言中使用效率最高的动词。①具有打、吃、喝、做、下棋等意思的多文性动词,其多义性与“搞”相似。如:~就是了,问那弄熊。/这盘~完了,咱再~一盘可管?/以前咱~得不孬啊,同志们,这晚来要(也要)~好它。往后更要好升的~~出更大的成绩,呱唧呱唧![歇]屎克螂~蚂蚁,全仗你的黑大个。②使用伎俩害人。如:家乎老是在背后~人,你提防着他。/她年轻的时候,唏,叫人家~得很,就因为一句话的事。/不能黄子在台上安生,得写黑信~他。 吭哧赖歪〔kěng chī lài wǎi〕:费劲、吃力的样子。
拉下把子〔Iǎ xià bá zi〕当助手。 揽〔1ān〕①给庄稼追肥:~豆子,~麦。②把菜用油烹炒:~葱花,~豆芽。 老崩〔láo beng〕①成熟:这瓜还生,等~再摘。②老练:你看他做事多~。 离〔1ī〕玄虚:这话说的太~了。 浪[lang]臊,多指女性,如:你看那个女的有多~家乎。/恁叽,她真是个~娘们。东北民歌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的“浪”,是指活泼。 连利〔Iiān li〕动作敏捷:他干活多~! 离眼〔Iī yán〕花眼:他拣~了。 漓漓拉拉〔1ī li lā la〕断断续续:这是谁带的粮食,~撒半里路。 码〔má〕遗漏:~村,不~家。 马展〔má zhán〕马上,立刻:他,~就去! 漫〔màn〕从:你~那边走吧! 卖晾姜[mài liàng jiǎng]新鲜的生姜又湿又重,既压秤,味也不足,以不便存放,所以必须晾干,固而无人问价。在晾干的过程中,胖胖大大,鼓鼓油油,有似贵人形态的生姜,无奈地裸露着自己丰满圆润的身体,指一些(自以为似乎很有身份的或尊严的人,处于孤独,木然,即尴尬或被冷眼相待,无端猜测的境地。如:人来人往的都急匆匆地往家回,就我自己在路口等你,给个~的囔。/哎,你白搁那来~了好吧,进屋来坐坐。/那个人搁那来沾半天了,像个~的,不知道是个弄啥子的,给谝样的囔。/这黄子眼里没好人,联欢会上大家都说说笑笑的没人理他,他站那来给~的囔,你说不晾他晾谁。 每每〔mei mei〕以前,也说每先先,每天。 觅〔mǐ〕雇:~人拉土。 摸〔mǒ〕在:你~这儿等等,我一一会就来。 抹儿〔mó r〕能力,本领:我哪有你那个~! 妈妈〔mǎ ma〕:①**。她~上长个疮;~顶子(**)。②奶水。小小,快来吃~。 迷娄〔mī 1ōu〕:比划。~~,大小差不多。 迷娄麻〔milou mā〕:迷糊。别装~。 努[nǒng ]①坚持:这小袄还能~一冬。②累:他是硬~死的。 弄斯〔nèng si〕批评、斥责人:~人。 弄啥子的[neng shā zī di]①“的”念成“迪”(第一声),但有时也很重,重到“第”的程度。不完全是询问“干什么,”大多带有不满意的情绪,如:~,你白刬(chán)撩我!/他苦哧个脸不耐烦地说, ~!?去、去、去、一边去!②表示列举未尽,等等一些事情。如:他是个老资格,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维和部队~,都去过,还立几个功来。 粘牙〔niān yā石〕:难缠。你这人真~。 迫〔pái〕用脚跺:烦了我~死你! 跑食头〔páo shi tou〕野兔子。 赔施〔pēi si〕①赔不是:他~你还不管吗?②陪嫁:~闺女没大小。 喷〔pén〕正,恰好:我~想去找你。, 皮脸〔pī lián〕调皮,也说皮。 屁屁叽叽〔pì pi jī ji〕对人对事不认真,不严肃:看他整天~的,哪有点大人样。 偏亮〔pián liang〕周围障碍少:住庄头多~。 谝〔pián〕:炫耀。看她,穿个好褂子,到处乱~。 派拉〔pài la〕:不讲卫生。这个厨子做菜味还不孬,就是人~。 欺孽子〔qǐ yě zi〕指性情粗野,不通情达理的人,又称这种人为生坯子,孽子包等。 情〔qīng〕①只管:你~等着吃大鲤鱼吧!②继承:他死了也摊不着你~家业。 清每[qǐng meir]“每”记音字,也写作“清门儿”①明明,确实如:这事~是他说的,怎么又抵赖不承认了。/你忘了呗,~叫你拿走了,我看得清瓢的。②清楚,如:那天就是把他从宾馆二楼下来,我看得~的,不会错的,就是的。 清饭儿〔qǐng fànr〕上午。 情径〔qīng jìng〕本来:你~胃口不好,还吃这么硬的东西能管吗? 轻抹〔qīng mǎ〕轻易,不经常:没啥事我不~到他家去。
鹊卟着[que bo zhe]①使弯。在有障碍的物的地方避着或躺着的状态,给人一种不得经营思想的感觉。如:你这在沙发上~有得劲吗,上屋来床上睡去,快去。②受委屈,不被重用。如:你还在那个单位~干啥,有啥前途唉? 清起来〔qǐng qí lai〕:清早。大~别喝凉水! 浅子〔qián zi〕:碟子。来人了,弄两~菜。. 嚷〔ráng〕训斥:谁该你~的? 饶〔rāo〕额外加添:买的没有~的多。赔偿:~人家十块钱。 搡〔sàng〕力气大:看他多~! 司毁〔sǐ huī〕修理:你帮我—一下车子。 丝丝粘粘〔sǐ· si niàn ·nian〕犹豫:他做啥事都是~的。 丝囊〔sǐ nāng〕也称丝气:馊。饭~了。 松话〔sǒng huà〕幽默的话。这人好说~。 搜〔sǒu〕吝啬。真~,大白天借不来你的干灯。 生坯子〔sēng pǐ zi〕:指人性情粗野。这孩子是个~。 耍骨〔s huá gū〕:灵活,利索。你穿的真~。 突突叫〔tǔtu jàoi〕形容很快。这点活儿,他~就干好了。 透松〔tóu sēng〕舒服。别惹人家不~。 洼〔wà〕:①学外地人说话:~洋腔。②准备:他~着明年去北京。③料想:真没~着今年收成这么好。 歪门子〔wái mēn zi〕换个地方干:不好咱就~。 瘟头耷脑〔wěn tōu dǎ náo〕无精打采。 瞎巴〔xiǎ ba〕①不干正事,坏:~孩子。②失去某种功能:~炮:豆种~了。③女孩子作风不正:这孩子~了。 稀喽解歪〔xǐ Iou xiè wǎi〕行动松懈,不认真:看你那~的样子,能干好啥事。 小黄黄〔xiáo huāng huang〕①儿童玩具。调皮的小孩:这个~想挨揍。 血〔xǐe〕极其:~坏蛋。~苦。 行壮〔xīng zhuàng〕指老年人身体健壮 行来往〔xīng lāi uāng〕别人家办喜事或丧事,亲戚或朋友去送礼。 吸娄呼刺〔xǐ luō hū cǐ〕:动作迅速、麻利。 验来〔yàn lāi〕果然如此,正是这样。 洋眼〔yáng yán〕傲慢:这孩子~,欠揍 妖孽〔yǎo yiě〕多指小孩调皮捣蛋:你看这孩于多~。 一崩子〔yǐ běng zi〕①一段时间:这~他都没来过。②一段路程:咱俩跑~就到地方了 一色虎〔yǐ sěi hú〕全部:这几年俺家常年都是~吃白面。 样样〔yàng〕:试试。这衣裳不大,你穿穿~。 呓娄巴睁〔yì luō bā zēng〕没睡醒的样子。 杂不拉子〔zā bǔ lǎ zi〕次劣货,杂乱的:买一堆~。晌午吃的~菜。 恣儿〔zìr〕痛快:看他几个人玩得多~。 纂空〔zuán kǒng〕编瞎话。 撙〔zún〕俭省节约:你在家来~的要死,他在外边大吃大喝。
淮北风俗“离合饭”的传说故事
淮北一带有个风俗:婚丧嫁娶中的设席摆宴,总要上一碗不荤不素不咸不淡,说是饭却当菜,说是菜而实际又是饭的“糯米甜饭”,现在叫它八宝粥,以前叫作“离合饭”。关于它的来历,有个传说故事。 唐代贞观年间,民安物阜,南来北往的生意人比比皆是。湖南的张龙做百合生意,卖货回家路经砀山,正巧与山东的李常相遇。李常捣弄梨买卖,也发了大财,两人吃喝完毕后,共同在米家客栈住了下来。张龙头枕着钱褡,心里盘算着:萍水相逢的过路人,住一宿就要各奔东西,今晚何不动点手脚谋他财物,只怕店主……想到此,张龙悄悄起身遛到上房,与店主嘀咕起来:“出门在外,多一事好,还是少一事好?”店主一听,眨了眨眼:“当然是少一事好喽……”张龙低声安排道:“今晚,无论下房有什么动静,你装作听不见……”说着,将一包上等百合塞到桌下。店主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待张龙走后,他摇着头,又看了看内室的梨子,心中犯难了,原来李常也有此意,已事先来过。他急忙唤来老婆商量,决定晚饭时挑明此事,让他们各有所防。 店老婆是个明白人,她眉头一皱说:“不用你点破,免得客人难堪。再说了,这事传出去,也有碍咱的生意,我自有办法……”妇道人家的办法无非就是做饭,她盛来大米簸干淘净,又将百合洗好,梨子切丁,放在一锅,熬成可口的稀饭。晚上,张李二人一端碗,见其中掺有百合与梨丁,吃出明白来。心中都暗自懊悔。店主见火候一到,起身笑着说:“客官明天就要起身,各奔前程,难得相聚一回,今晚,都兑了点家乡特产,在我处煮饭,既有百合,又有一离(梨),我看这饭就叫‘离合饭’吧!人嘛,有分有聚,有离有合,来日方长,切不可只顾眼下呀!……” 两人听后,频频点头,满满一锅饭,被吃得干干净净。 从此,淮北一带,特别是砀山,无论红事(百年和好),还是白事(生死离别)都要在宴席上加一碗“离合饭”,现在人图省事,只上碗甜米饭,讲究一点的,掺几枚红枣或青红丝,再讲究的,加上梨和百合及莲籽等,可真正知道它的来历的不多。
历史名人 颛孙子张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来源:杜集区档案局  发布时间: 14:37:51 阅读次数:392
颛孙子张颛孙子张,(公元前503—公元前446年)名师,孔子的学生十二大贤之一,父辈陈郡阳城人(河南商水县),生于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3年),鲁定公七年戊戌正月十三日。幼聪慧,十岁时,值孔子周游讲学于陈(今开封),拜孔子为师。十三岁,随孔子由陈去蔡国(河南上蔡县),后又随孔子由蔡去楚、卫。二十岁时,随孔子返回鲁国。是年,与闵子骞、子贡等同学一起到萧县,游历了萧县东南的天门山(现存有圣人场、晒书台等圣迹)。二十一岁时,子张跟着孔子叙写《春秋》、编写《礼记》,厘定乐章。公元前497年四月,已丑,孔子病逝,葬于鲁城(今曲阜北泗水之上),子张及部分同学为其守孝三年。二十七岁时(鲁哀公十八年),子张为孔子守孝结束,将回老家陈国。但因楚已灭陈,于是把家搬至萧地掣牛返定居(现掣牛返有子张故庐),后移居萧地东南一村落(今杜集区石台镇学田村西)。二十八岁时,子张从萧去鲁求见鲁哀公,劝说鲁哀公以仁德治天下,哀公未采纳子张主张,子张没得到重用。后子张与子夏、子游等想去游说各国,宣扬孔子的仁道,受曾子劝阻未果。 49岁时,隐居在家,不愿为官,只同公明仪研究孔子的儒学,著书立说。鲁悼公六年(公元前446年)子张病故,葬于堀坊村西(今杜集区朔里镇刘屯村南)。子张死后,直至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及其弟子受到尊崇。汉昭帝时,子张十一世孙颛孙简首封博士,后世世袭,北齐天宝二年,皇帝封子张为萧伯(爵位)。宋真宗时,封子张45世孙书绅土地5顷4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上学读书所用,免纳皇粮。以后,皇帝又封地190亩,专用于子张后代子孙祭祀先祖所用,免交皇粮,子孙享用。子张后代子孙居住的学田村,村中原有祠堂,祠堂有前后两进院子,前院有门楼,挂金匾和皇帝御赐纱灯。雕梁画栋。后院为祭祀大殿,立有孔子和颛孙子张塑像及颛孙氏历代列祖列宗牌位,共三间。金壁辉煌,蔚为壮观,后毁于日寇侵略者的战火之中,现为颛孙子张76世孙颛孙慈恩及儿孙的住所。子张作为春秋时代文化名人,古代思想家,一生追随孔子,研习儒学,宣扬仁义道德,建立了孔子儒学思想体系。把“穷至圣人之道”作为最高思想境界。他提出的“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及“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及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的思想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烈士黄化育传略
黄化育(),化名张振东,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牛眠村人。黄化育小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读书。读书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黄化育在校期间,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经常和进步青年学生一起,阅读进步刊物,传播**思想。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和教育下,1924年黄化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工作、学习更加积极认真。他经常组织学生召开演讲会,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因组织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后经组织介绍,进入上海大厦大学学习。1927年初,黄化育被上海党组织派往河南开封从事**活动。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他在开封发动商人拒绝使用军阀政府发放的铜元票。同时,他还亲自组织参加破坏交通大队,带领工人群众破坏铁路,阻截奉军前进。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同年7月,中共开封市委遭到破坏。7月23日,中共中央派周以栗来开封,在白色恐怖之下,改组了中共河南省委。同时,重组了中共开封市委,黎光霁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黄化育等任市委委员。由于连年战争,开封多数工厂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工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开封市委抓住这一时机,积极领导工人进行斗争和复工斗争。黄化育在开封南关兵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广交朋友,了解工人的要求,在工厂内组织开展增加工资的斗争,取得了胜利。1928年1月,中共开封市委书记黎光霁调任中共豫中特委书记,黄化育接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2月1日至3日,中共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开封举行,黄化育被选为中共河南省委委员。2月16日,蒋介石为拉拢冯玉祥,控制河南局势,亲抵开封与冯会谈。蒋介石的开封之行,加剧了河南政治形势的恶化。2月至4月,我党、团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周以栗、宣传部长任作民等被捕入狱,正在开封南关工厂从事地下活动的黄化育(化名张振东)也不幸被捕。中共河南省委为营救被捕同志,成立了**互济会,加强和狱中被捕的同志联系,积极开展营救活动。同时,狱中被捕同志在周以栗、任作民、黄化育等领导下,采取了特殊的方式,进行了不懈地斗争。他们以关押在各“小号”内的党员为核心,传递消息;组织狱中同志学习《社会进化史》、《经济学大纲》、《社会思想史》等书,并讨论政治、经济、哲学等专门问题;同时,积极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建立狱内党支部,用请愿等方式,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29年春,国民党南京政府派宋则久到开封,成立了政治清理委员会。开封党组织利用这一时机,成立营救委员会,积极开展营救工作。至这年夏,有200多名“政治犯”被取保释放。对此,引起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的满。国民党南京政府遂下令取消清理委员会,一切政治犯交河南高等法院审理。周以栗、任作民、黄化育等被分别判刑。1930年1月,周以栗、任作民等同志刑满出狱。继续领导狱中斗争的重担,就落到黄化育的身上,后来狱中形势恶化,一些同志陆续牺牲。在此情况下,经狱中党组织研究决定,不能束手待毙,遂进行越狱暴动的准备,经与狱外党组织联系,从厕所外小胡同传入3把挫刀,大家分别挫开刑具,就在计划行动的前一天,被人告密,暴动计划失败。黄化育也于1932年1月,惨遭敌人杀害,时年29岁。
一九三八年,日寇对我国步步入侵,战争蔓延到萧县、濉溪县一带。那年薛复礼十七岁,还是个学生,因为兵乱失学在家。看到鬼子对老百姓烧杀掳掠,薛复礼渴望参加抗日队伍,决心打日本鬼子。薛复礼的舅舅李秉枢那时已是共产党人,正在地方游击队带兵打鬼子(解放后任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和天文台副主任)。在舅舅的影响下,他一九三九年六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组织--青年救国会,同年九月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萧县二区宣传队,任分队长,从此走上了**道路,并于同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一年五月加入新四军,成为光荣的人民解放军队的一员。从此薛复礼跟着共产党,跟着人民的军队打鬼子、打老蒋、打美帝,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滚爬,为人民的江山流血汗。薛复礼乳名叫薛礼,上学读书时才取学名薛复礼。他是从家里带枝自己的短枪参加**的。他的同学回忆道,薛复礼不止一次给同学说:我这个薛礼要赶上唐朝的大将军薛礼,我要为人民群众打天下,后来他果然为人民群众打天下,并升任了正军级将官,实现了他少年的志向。(二)作战浑身是胆不怕死,敌人闻之胆寒1940年-1945年这段时间,敌伪顽的魔爪践踏着淮北这块土地,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和人民的军队奋起抗争,和敌人反复争夺这块热土。这时候薛复礼任军某县大队连副指导员、指导员,带领子弟兵和敌人周旋。今天敌伪顽杀过来,明天我军又打过去,反复拉锯式争夺。人民群众称这段为拉锯战。战斗是残酷的,薛复礼提着脑袋干**,九死一生。一次薛复礼和战士们被鬼子的机枪压在一段田沟里,敌人子弹密集,我军战士不能抬头,一抬头就有被打死的可能。但是时间紧迫,如果不马上摆脱敌人,就有被全歼的危险。薛复礼鼓励战士们:“拼命的时候到了,胆小鬼必死无疑,拼命就有可能冲出去!”他把两条短枪抓过来,告诉战士们端起刺刀和敌人拼。他不闪不避,猛然跳出田沟,左右手同时发枪,竟一举击毙了敌人的机枪手,乘着敌人机哑了一刹那,薛复礼带着战士们和敌人拼起了刺刀,杀开了一条血路,硬是冲出了敌人的包围。战士们说,没有薛复礼临危不惧,我们这次就要牺牲了。(上一段是薛复礼父亲讲述)还有一次,薛复礼头戴礼帽,身穿长袍大褂,腰间别把盒子枪,竟坐上鬼子伪军的铁闷子车和鬼子伪军一车从朔里去徐州,在车上鬼子伪军都把他当作自己人。给他说话,他谈笑自若,俨然就是个伪军,刺探了敌人的情报,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他上车时大刘庄的一位乡亲鲍××看见他上了鬼子的汽车,可吓坏了,回来对本村的刘云肖说这次薛复礼不能活了。谁知第二天就又见了薛复礼。刘云肖是薛复礼的好同学,又是老表,刘云肖担着心问:“听说你上了鬼子的汽车,你不害怕?”薛复礼说:“怕什么,鬼子是人咱也是人,鬼子有枪,咱的枪也不是吃素的,真要动起手来,我先把鬼子给收拾了”!他又安排刘云肖千万别说,一、这是军事秘密;二、又恐父母老人知道了担心受怕,这可以看出薛复礼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同时又对父母的孝心。薛复礼对敌狠,打仗不怕死,敢于拼刺刀拼老命。当时的敌伪顽军提起薛复礼就胆寒,因为薛复礼身高一米八的大块头,脸上有麻子,敌人叫他薛麻子,又因为他的活动地段在南边,濉溪县、洪泽湖一带,敌人活动在北边,萧县以北,因此敌人又叫他薛蛮子(本地习惯,南蛮子北侉子)。蛮又有非常可怕大胆勇敢的意思。敌人内部发生纠纷赌咒发誓时就说:“如果我对不起哥们,就叫我出门碰着薛麻子”,或者说:“出门碰着薛蛮子”,可见敌人多么害怕薛复礼。两军对阵,只要听说是薛复礼的队伍打过来了,敌人就胆寒了。(上一段是薛复礼的同学刘云肖讲述)薛复礼敢打硬仗,敢打恶仗,越是紧要关头越敢拼命,临危不乱,是一个带兵的将才,是军队的灵魂。他当了部队首长以后,指挥所总是往前挺,有时敌人的炮弹就在他跟前爆炸,炸起的土埋上了他的身子,他从土中爬出来,拍拍身子没事一样,仍然指挥战斗。紧要关头,他带领战士和敌人拼大刀片,拼刺刀,两军相遇勇者胜,敌人被他的无畏气概所慑服。在林公渡战斗中,他带领三名战士首先冲了上去,为全营占领了立脚点。在朝鲜战场上,他身着南朝鲜伪军军官的衣服,在和敌人不期而遇的紧急关头,他沉着冷静,只身向敌人走去,敌人以为他是自己人,他到了敌人近处拔枪就打,有效地消灭了敌人,可以说是一身是胆。他提倡“三猛”作战,就是猛冲、猛打、猛追,在可能的情况下,抓住战机,尽量消灭敌人,消灭敌人就是保护自己。薛复礼参加重要战斗70余次,多少次枪弹从身边飞过,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他说他没倒下去,就是因为他勇敢不怕死,敌人没打死他,他就把敌人打死。勇敢的人才能打胜仗。在对敌作战中,多少次薛复礼都是打头阵,冒着枪林弹雨为新中国的解放冲锋在前,表现出非凡的大智大勇,他不愧为我军的一员战将,一员猛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省淮北市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