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有哪些名胜古迹有哪些?

客户服务电话
拉萨指南旅游攻略
推荐出游月份:3~11月
2.0℃-7~11
避开寒冷的冬季和雨季,拉萨的天气一直很好,春秋季节薄外套是足够的,夏季也不是很炎热,短袖裙子也足矣,不过一件小外套还是有必要的。
避开寒冷的冬季和雨季,拉萨的天气一直很好,春秋季节薄外套是足够的,夏季也不是很炎热,短袖裙子也足矣,不过一件小外套还是有必要的。
目的地速览
29518.00km?
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同时也是西藏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条件最发达的地方。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拉萨是西藏的首府,同时也是西藏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条件最发达的地方。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
穿衣指南:
很凉,初冬着装,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服套装、薄棉外套。
很凉,初冬着装,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服套装、薄棉外套。
最佳旅游时间
避开寒冷的冬季和雨季来到拉萨,泛舟荡漾于青绿色的纳木错湖上,在经幡飞扬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建议游玩天数:2-4天
特价酒店:
数据仅供参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
热门目的地攻略
热门景点大全
扫描下载途牛APP
最新预订:
用户***508预订&美西拉斯维加斯-洛杉矶6日游&洛杉矶接机,含主题门票(当地游)&&&&
用户***udu预订&帕劳订机票送帛琉大饭店4晚5日自助游&太平洋航空&&&&
用户***186预订&帕劳订机票送老爷酒店5晚6日自助游&澳门飞鸟航空,免费升级高级海景房&&&&
用户***186预订&帕劳订机票送老爷酒店5晚6日自助游&澳门飞鸟航空,免费升级高级海景房&&&&5分钟内设计师响应
十年专注设计领域
费用最多可节约50%
找不到满意的?免费发个需求试试!
设计师1对1VIP服务
5分钟内设计师响应
费用最多可节约50%
拉萨布达拉宫素材编号 : 114672(仅供参考学习使用,商业使用需要作者授权)相关作品已成功添加收藏已取消收藏红动创办于2005年,老品牌值得信赖
在线客服 :
客服热线 :相关文章阅读
推荐阅读top10登录下次自动登录
后藏名胜不容错过 建筑特色大有看头
以日喀则市为中心的后藏是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到现在,它也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二大城市。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名胜古迹,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彰显了浓郁的后藏风格。扎什伦布寺门前位于日喀则城西尼色日山南坡的扎什伦布寺,&扎什&意为&吉祥&,&伦布&指的是须弥,是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住锡地,也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其建筑布局是在山坡上五座高大建筑自西向东一字排开,依次是强巴佛殿、十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灵塔殿、五世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展佛台;山麓偏东为大经堂及附属殿堂。扎什伦布寺。寺内白色建筑为僧人居住的地方,红色建筑为礼佛的大殿。僧人居住的房屋以白色、红色、黑色为主,分别代表四臂观音、文殊菩萨和金刚。寺院内的卓瓦树,因其枝条可以用来做酥油灯的灯芯,所以又名灯芯树。强巴佛殿内供奉世界上最大的铜弥勒佛。这尊弥勒塑像呈坐姿,高26.2米,据介绍,为了便于游客瞻仰佛像,强巴佛殿分为五层,可分别瞻仰铜佛的冠部、头部、胸部至肩部、腰部及莲花座,但由于大殿年代久远,为了游客安全上面,四层已不再对外开放。江孜古堡峭壁之上的雄壮之美1903年,英军侵入我国西藏腹地,同年,藏地军民奋起反抗,一度打得英军溃不成军。1904年,英国援军大举进攻,江孜平原上的宗山古堡成了藏族同胞守护的最后阵地。在最后守卫的日子里,藏军与当地人民同仇敌忾,一度弹尽粮绝,以尿止渴,在与敌人周旋三日后,终因寡不敌众,江孜沦陷。而最后的藏军,也不愿苟活,全部从北山跳崖殉国。电影《红河谷》的故事便由此而来,情节有所虚构,但当时的抗英烈士不屈外侮,却有江孜古堡和旧时炮台为证。江孜古堡海拔4020米,位于日喀则市江孜县城里,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宗山古堡遗址矗立在江孜古城中央的悬崖峭壁上,整个古堡群错落有致地雄踞山顶,在年楚河平原中央显得非常雄伟峻峭。&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相当于县。所以这个城堡实际上就是县府。江孜县城东距拉萨市230公里,西距日喀则市100多公里。初到县城,一条主干道,尘土飞扬,古堡挺立在触手可及的不远处,蔚为壮观。白居寺后藏高原上的一朵白莲花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历时十年竣工,是典型的塔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的情况下建立的,萨迦、格鲁、噶当等各派和平共存一寺,每个教派在寺内都拥有数个扎仓,这种现象在藏区极为罕见,因此白居寺在西藏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白居寺。吉祥多门塔是寺中最为瑰丽华美的建筑,塔高九层,高40余米。塔座五层,四面八角形,庄严稳重。塔内塑像与壁画极为精湛,堪称密宗佛学经典。措钦大殿为三层平顶藏式建筑,底层为大经堂,有48根柱,立柱上悬挂有许多古老的丝织唐卡。殿内北面左墙有一尊高8米的释迦牟尼铜像,据传是以1.4万公斤黄铜铸造;北为觉康正殿,供奉三世佛铜像。两侧为东、西净土殿,殿内的塑像风格不同,融合藏传佛教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艺术风格。二层主要为拉基大殿,白居寺最高级别的&拉基会议&便在此召开。该殿周围有数座佛殿,其中北面的罗汉殿内有苦行山悬崖,上面塑有小庙、飞禽、走兽和十八罗汉塑像。三层主要为夏耶拉康,殿内有坛城壁画、有六菱圆形的莲花藻井。寺内藏有许多佛像、唐卡、壁画、法器、佛经等文物,包括用金粉书写的大藏经等。喜格孜步行街 后藏建筑风格的如意宝地在意为&如意宝地&的日喀则,有一条&喜格孜&步行街,&喜格孜&是藏语日喀则的语音直译,这一条街也汇集了后藏各式建筑风格,成为后藏建筑风格的大展台。喜格孜步行街位于日喀则市主干道青岛路的西侧,是前往扎什伦布寺的必经之路。它建于2003年,步行街总长近千米,路面全部采用当地产的磨光花岗石铺就,集文化、旅游和休闲为一体。街区各建筑物充分体现了日喀则地区民居建筑风格和特色,汇集了各县的建筑装饰特点,外观色彩艳丽,造型别致,别具一格。街内每一幢建筑都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有近似于穿斗枋,排列式人字形屋顶的木式结构设计;有展示高僧、活佛、达官贵人身份地位的高档建筑;有体现萨迦、定日、拉孜风格的&日松共布&;还有展示夏鲁风格的斜坡式绿色琉璃瓦。&喜格孜&步行街的建设既延续、发扬了民族和地方建筑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城市道路和建筑的理念,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步行街。步行街西面连接扎什伦布寺文化广场,北面连接民俗村。这三点连成一线,实现了旅游、商贸、娱乐多功能的汇集。
(责编: 王东)
用户名密码
48小时点击排行
开启“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切社会...
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移风易俗应与基层治理、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构建...
四年来,制度的篱笆越扎越密,八项规定精神在不断巩固中落地生根。作风建设...
意大利修宪公投结果5日凌晨揭晓,反对票大大超过支持票,总理伦齐宣布辞职...
由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主办的“藏地密码——中国藏地影像展”将在四川拉开...
在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学习中文的柯娜说,她曾到中国学习,中国是一个美丽...
近日,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1月30日下午,北京,微霾。清华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传出悠扬的牧歌,教室里人...
12月5日,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举办首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论坛。自治区政府...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国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设计不仅凝...
“娘古拉苏”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娘域(泥洋河流域)人的“迎神节”。它是...
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一路穿雪山过草地,待到乐山城下,已然呈现一派水...
时光总是走得飞快,眨眼拉萨迎来了又一个冬天。这儿的冬天总是来得出其不意...
湖边普布次仁摄
记者近日了解到,作为我区7个旅游精品试点标准化景区之一,拉萨市纳木措景...
近日,由中国西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与拉萨和美布达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
提到瑶池,好多人都会想起《西游记》中的场景,都会被西王母所居的仙境吸引...
  “作为人是共通的,通过电影的方式怎么关注当下更多的人,这点更重要。...
  在长期研究西藏的卢森堡学者阿尔贝特o艾廷格看来,旧西藏绝非“人间天...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它位于北京西城西便门外白...拉萨市名胜古迹 - 拉萨市 - 西藏 - 家乡网
拉萨市名胜古迹
在拉萨市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面积2.15万平方米。坐东向西,殿高4层,上覆金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寺中正殿有大木柱20根,柱上斗拱架梁浮雕精美,有人物、天鹅、象等。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半圆塑雕。四周回廊和殿堂满布藏式壁画,描写历史人物事迹和神话故事,色彩艳丽。大殿主供文成公主由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佛像,配殿供有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历史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等古迹。
大昭寺金顶
唐蕃会盟碑
在大昭寺前。又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九年,公元823年),吐蕃赞普赤祖德赞(《新唐书》作可黎可足)为纪念唐朝和吐蕃会盟而建。碑身呈方柱形,高4.76米,宽95厘米,厚50厘米。碑阳及两侧以汉藏两种文字刻载会盟全文及唐蕃会盟官员的姓名、职位;碑阴以藏文刻载唐蕃友好关系历史和此次会盟的经过及意义。
在拉萨市城区。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是深受藏族人民敬仰的一座古寺。坐西向东,建筑形式原与内地汉族寺庙相同,后几经焚毁,依藏族形式培修,原来面目已不多见。寺中壁画甚多,正殿供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时等身镀金像,又称不动金刚像。后成为西藏佛教格鲁派密宗经学院之一。
在拉萨市红山上。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或译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7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筑宫城,后毁于兵燹。至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当政时期,先修白宫,后由其总管第巴·桑结嘉措主持扩建了红宫,始具今日规模。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原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壁画—顺治皇帝款宴五世达赖喇嘛
壁画—达赖十三世觐见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赐宴图
宫体主楼13层,高115.89米,东西长400米,全部为石木结构。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金顶辉煌。有达赖喇嘛灵塔8座,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光灿烂。各殿堂墙壁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的壁画。宫内还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如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诏敕、封诰、印鉴、礼品和精雕细镂的工艺珍玩,罕见的经文典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卷轴佛画)、法器、供器等。建国后,曾多次维修。
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右侧。海拔3725米,有小路可至峰顶。17世纪末,第巴·桑结嘉措为发展藏医,在山上修建门巴扎仓(医药院),从各寺选拔部分喇嘛来此学习医药知识。里面供有蓝宝石的药王佛像,故汉人称为药王庙,又叫药王山。山上四处崖壁均刻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和神灵雕像以及六字真经,东南坡半山腰还有石窟一座,内有石刻造像几十尊,形象逼真,颇为传神,是西藏石刻艺术的精华。
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山后。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形成深潭。达赖六世仓央嘉措在湖心建三层八角琉璃亭,常来此憩息。内供龙王像,故称龙王堂。建国后,经过修整,成为拉萨著名园林之一。
达扎路恭纪功碑
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前公路南侧。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42-797)为其大将达扎路恭(《新唐书》作马重英)于唐广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长安(今西安)而建立。碑身呈方柱形,碑座为3层,上有顶盖,北、东、南三面有字,均为藏文正书。虽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字迹大部分尚清晰可辨。
在拉萨市西郊。藏语意为“宝贝林园”。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时,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每年藏历四月至九月,达赖在这里处理政事,举行庆典。全园占地约36万平主米,由三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林区三个主要部分。园内还饲养有鹿、豹等多种珍禽奇兽,为西藏最富特色的著名园林。
达旦米久颇章宫
在拉萨市西北5公里的山坡上。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绛央却杰兴建。殿宇连接,规模宏大。全寺分果芒、罗色林、德央、阿巴4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7700人,是西藏地区最大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主要建筑大殿经堂,雄伟壮观,有183根立柱,雕刻精美,可容9000个喇嘛诵经。寺西南方的甘丹颇章(宫),约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为达赖二世至五世居住的地方。历世达赖都以此寺为母寺。寺内收藏的历史文物、佛教经典及工艺美术品十分丰富。
在拉萨市哲蚌寺内。旧称兜率宫,意为“天神宫殿”。明嘉靖九年(1530年)达赖二世根敦嘉措主持修建,后成为达赖三世索南嘉措、达赖四世云丹嘉措、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坐床驻锡之地。楼高3层,平顶宫堡式建筑,恢宏壮丽。殿内供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等人佛像,陈设豪华,供器甚多。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支持达赖五世打败藏巴汗后,建立了格鲁派统治政权,其政权机构即设于此。直到清顺治五年(1648年)布达拉宫白宫建成,达赖五世从此地移居布达拉宫,政权机构也随著转移。后来,把格鲁派统治的西藏地方政权统称为甘丹颇章政权。
在拉萨市北郊山麓。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释迦耶歇自北京带回用朱砂写就的藏文《甘珠尔经》一部和旃檀木雕十六罗汉像一套,还有明代内地织的大慈法王缂丝像一幅,均甚精美珍贵。
拉萨清真寺
在拉萨旧城东南河坝林回族聚居区。又称河坝林清真寺。始建于18世纪中叶。寺址东西向,沿中轴线前后设有三进院落。
在拉萨市北郊,南距拉萨城区5公里。遗址总面积5000平方米。1984年11月开始试掘。已发现灰坑2座、窖穴1座、石棺墓葬1座,出土大量磨光打制石器、骨针、骨锥、骨片、陶片和兽骨等。遗址和出土文物均属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据分析,当时人们已过著稳定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狩猎业也很发达。骨器和陶器磨制加工技术均有相当高的水平。从出土文物判断,它属有别于遗址的一种独特文化类型。
在林周县北部。北宋嘉佑元年(1056年)由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仲敦巴建立,是噶当派第一座寺院。15世纪初叶,改宗格鲁派,属色拉寺结巴扎仓。该寺的热振呼图克图,是清代以来西藏四大呼图克图之一,曾于1847年和1934年两度出任西藏地方政府的摄政。寺址位于山腰,附近古柏满坡,溪水潺潺,有盘山小道与山下蜿蜒相通。为藏传佛教著名古刹。
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旺古尔山坳。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兴建。为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群楼重叠,外观巍峨。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3300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中。寺内所藏明代以来的文物甚多,有保存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遗体的灵塔90余塔。
在达孜县境内。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妃蒙萨赤姜倡建。在耶尔巴的悬崖峭壁之间,据传共有108座山洞,是著名高僧修禅之处。现存山洞十数个。洞的周围修建寺庙,后经多次维修扩建,形成有名的大寺。8世纪中叶,赞普赤松德赞倡兴佛教,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大师弘扬佛法,大师曾来此地修炼,至今密法洞犹存。11世纪,古印度高僧阿底峡曾在这里著书立说和讲经,此处有他的故居和修法洞。
托噶宗玛派早期圣地
日措卓瓦曲旦元代佛塔
吉嘎曲德寺
在当雄县境内。藏语意为“天湖”。一称腾格里海、腾格里湖。蒙古语腾格里,意为“天”,以湖水明净如天,故名。有罗萨、打尔古藏布、查哈苏太河等水注入。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1961平方公里,为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湖水湛蓝,雪峰倒映,景色壮观。湖中有三岛,斑头雁、支麻鸭甚多,盛产鱼类。湖滨水草肥美,全年均可放牧。每年冬季很多牧民赶牲畜到此,以避风雪严寒。
纳木错湖边的两块怪石
在曲水县境。又称卓玛拉康。11世纪中叶,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在拉萨西约30公里的聂塘地方去世。翌年,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在这主持了阿底峡的追悼停式,并在此修建聂塘寺。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寺里佛像很多,主供阿底峡由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寺前有埋葬阿底峡骨灰的灵塔及其佛殿。由于该寺地处拉萨至贡噶间之要冲,交通便利,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
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为7世纪著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诞生地。据藏文史籍载,甲玛地方古时为群山环绕水草丰足之圣地。西面山坡有松赞干布出生的宫舍和一泓清泉;东面山坡屹立著赞普宫堡,堡内供奉松赞干布塑像一尊。山中还凿有不少供佛教高僧大德修炼的禅洞石窟。13世纪时,该地属萨迦派统治的十三万户之一。当时境内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古迹文物甚多。现已大多无存。
在堆龙德庆县。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噶玛支系(简称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主持兴建。为噶玛噶举派主寺。寺主噶玛巴(《明史》作哈立麻)活佛曾受明朝“如来大宝法王”封号,为当时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领袖人物。17世纪中叶格鲁派(独毙)得势后,噶玛噶举派实力受挫,寺内有格鲁派一僧人常驻,以示监督。寺中保存明代以来文物甚多。
Copyright (C) 2011 版权所有 金华天阳电子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胜古迹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