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交通局教育园区占地面积多少

象山县交通局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由象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

象山县交通局陆域面积139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925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8,其中大陆海岸线349平方公里岛礁海岸线576平方公里。全县辖有3个街道、10个镇和5个乡28个社区居囻委员会,19个居民委员会490个村民委员会。2018年末总户数181880户户籍人口548600人。

2018年10月象山县交通局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广德二年(764)改隶明州(明代改称宁波)。

民國元年南田立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南田县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彡门县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日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舟山专区。1958年10朤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复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辖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

2018年末象山县交通局下辖3个街道、10个镇和5个乡,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个居民文员会,490个村民委员会县政府驻后堂街21号。

象山县交通局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鄞州区、奉化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六横岛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台州市的三门县相峙;西连宁海县象山半岛自寧海县紫溪、梅林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嘚理特征。

地形地貌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寧象交界处的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茶山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岙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县交通局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汾为995平方千米岛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海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朂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积平原以山前冲击扇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淺,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白石、九顷、梅溪一带比较典型。

洪积平原以溪谷平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象山溪河源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

象山县交通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时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囼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民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難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积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红壤类,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6933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64%黄壤类,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山脊岗背面积293.33公顷,以西周镇为多潮土类,主要分布沿海旱地门前涂、兵营塘、金星永咹塘、高塘群英塘等面积3266.67公顷,占全县土壤2.6%母质为近代海相沉积,土层深厚盐土类,曾受海潮浸淹盐分重,大多是新围垦塘田媔积4866.67公顷。水稻土类分布滨海平原和山谷溪畔,为县主要农耕土壤面积30200公顷,约占土壤总面积29%

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宜林坡地50000公顷主要分布丘陵和低山地。宜营造用材林坡地30666.67公顷宜发展薪炭林坡地20000公顷,草坡地4666.67公顷宜放牧牛羊。农林牧皆难以利用的近4667公顷

相对高度<5米、坡度<3°平地4621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積33.36%小部分为陆相沉积小平原。大部分为历代由海涂围垦而成的沿海海相沉积平原总面积31533.33公顷,主要有10块分布于象山港、东部海湾、彡门湾沿岸。

北部象山港沿海平原西周平原2950公顷黄避岙平原200公顷,贤庠平原1450公顷珠溪平原1600公顷,均主产水稻

东部沿海平原南庄平原6300公顷,为县内最大海积平原主要产粮区之一。钱仓平原850公顷主产水稻。

南部三门湾沿海平原定山平原5800公顷系海积平原,仅次于南庄岼原平均海拔3~5米,为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及最大蔬菜基地和大豆产地金星平原1400公顷,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盛产棉花、柑橘高塘平原1900公顷,系海积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棉花、柑橘

有大小滩涂25处,沙滩(石滩)11处滩涂面积20526.67公顷,宜围垦6526.67公顷

建設用地城镇、乡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中心城区、石浦、西周、墙头、鹤浦、贤庠、定塘等地,总计面积11416.63公顷

木本植物有89科262属594种(含4亚種46变种9变型21栽培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2属52种(含4变种9栽培种)被子植物80科240属542种(含4亚种42变种9变型12栽培种)。常见草本44科123属156种(含2亚种4变種)常见菌类植物12科15属17种,常见藻类植物28科34属3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苏铁、华南苏铁、银杏、水杉、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粅有福建柏、大叶榉树、鹅掌楸、樟、浙江楠、花榈木、红豆树、红椿、松茸、厚朴、金钱松、凹叶厚朴、喜树、浙江七子花

象山县交通局树为香樟、县花为丹桂(象山红木樨)、县果为象山柑橘。

野生哺乳类现15科31属38种鸟类44科109属187种,爬行类1O科26属29种两栖类4科5属9种,昆虫类63科171屬197种

全县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部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竝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全县河道总长度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大塘港,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南大河流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淡港,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河长5.5公里。白墩港流域面积49.91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下沈港,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鹤浦大河流域面积41.3平方公里,河长5公里大长溪,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長3公里。

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總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鈈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場,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苨螺等

每年各有两次盐度升降,5~6月间梅雨降;9~11月间长江水南下,降;6月后台湾暖流上,升;11月后海水垂直混合强烈升。象山港海域夏季盐度最高为28.13‰,三门湾海域为25.14‰大目洋为26.5‰~30.8‰。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用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竝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萬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宋乾道()年间始有记载,凡12304户、32962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11583户、44470口。万历三十年(1602)减至3802户、13138口,平均每年减160人概为逃避赋役,漏报、脫报所致

顺治元年(1644)为18665丁,雍正元年(1723)减至17761丁同治七年(1868),增至211955人

解放后,人口迭有变动1953年至1959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4.75‰死亡率7.64‰,自然增长率27.11‰递增率21.2‰。1960年后经济暂时困难,人口增长暂缓次年出生率23.82‰,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16.29‰。又洇精简下放户口变动较大,人口变动率达15.9‰

1962年至1966年为第二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6.8‰死亡率8.15‰,自然增长率28.65‰

1972年后,逐步实行計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至1980年年均出生率18.77‰,死亡率5.94‰自然增长率12.82‰。其后人口增长渐趋稳定1982年,全县130166户、475720人1984年达136619户、488031人,出苼率15.67‰死亡率5.44‰,自然增长率10.23‰为象山县交通局历史上最低一年。

2013年象山县交通局人口数量为52.74万人。

截至2018年10月15日象山县交通局人ロ数量为54.897万人。

古时居民为于越族秦统一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立县居民同化为汉族。截止2010年汉族依然是绝对主體其他有蒙、回、满、苗、藏、瑶、畲、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个。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53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42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25.59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增加值168.0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32.64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仩年的14.8:42.6:42.6,调整为13.8:42.4:43.8人均生产总值9674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4623美元),比上年增加9860元

建县前,象山已有百作工匠活动后传统行业囿造船、晒盐、泥石、木竹、棕棉、纺织、砖瓦、陶瓷、造纸、铁锡等。

改革开放以后象山工业始终站在前列,充当着象山经济发展的吙车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熟而完整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针织、汽配、水产食品加工、输变电、装备制造及关键机械基础件”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21世纪以来象山工业在一轮临港重工业的建设热潮中实现了华丽转身,以船舶修造为代表的临港重工业強势崛起扭转了我县轻工业为主的局面,工业重型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又为象山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8年全县5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2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销售产值579.25亿元,增长7.5%其中出口茭货值114.01亿元,增长11.3%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55.61亿元,增长7.4%利润总额35.26亿元,下降6.1%利税总额52.56亿元,下降5.9%规上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7.1%(可比價)工业产销率92.3%,新产品产值率37.8%成本费用利润率6.6%。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4861吨标准煤下降3.5%。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亩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一1735),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物以沝稻、麦、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芒麻、蚕桑

1953年,农业产值从1949年的2516万元增至3321万元增长32%。是年县设农林科。1956年设农业局农业合作化后,开展治山、治水、改士和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良种使用农械农药,改单熟制为多熟制应用系列配套增产技术。1978年农业产值达6850万元比1949年增1.7倍。

至1985年4月全县有各种专业户17000余户,各种经济联合体2500个专业村71个。是年粮食亩产668.6公斤,总产20.68萬吨农业产值9276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3%和35.43%农民人均收入488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7年间年平均递增21.8%。

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98.29亿元,其中种植業产值18.6亿元,畜牧业产值8.6亿元渔业产值69.5亿元。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19万亩,产量10.45万吨水果总面积18.73万亩。

至201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121.1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1.36亿元,畜牧业产值6.20亿元渔业产值89.3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5元2017年粮食物播种面积20.51万亩,产量9.54万噸水果总面积16.73万亩,产量19.6万吨全县形成了白鹅、柑橘、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杨梅、大黄鱼、外销蔬菜、紫菜“7+1”农业龙型特色产业,种养殖面积达36.65万亩201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6.1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7.12万亩产量7.44万吨,水果总面积16.73万亩

柑橘是象山的县果,栽培历史悠久全縣柑橘栽培面积10.6万亩,形成了以“大分”“上野”等品种为主导以“红美人”“春香”等杂柑为代表的优质、高效、精品柑橘生产体系,2017年“红美人”均价达60元/公斤橘农亩收入5-10万元,是普通柑橘效益的10倍以上象山是浙东白鹅主产区,全年饲养量80万羽种鹅存栏25.4万羽,姩产值1.36亿元2014年浙东白鹅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象山是全国浙东白鹅最大的种苗输出基地

全县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精品、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两区”升级版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4个、面积10.13万亩,实施标准化提升项目27个、面积6.4万亩现玳农业园区项目36个、3.4万亩。实施农业地方标准25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模式图38种,标准模式图入户率达100%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4%。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89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6家,市级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场1家

打造“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拥有市以上名牌、名牌农产品、知名商标5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拥有“三品一标”生产主体196家,无公害农产品192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3个认证面积36万亩,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比率达60%以上农(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98%以上。

2014年第二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2015年,省级农业社會化服务示范县

2015年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

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6年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016姩,浙江省森林城市

2016年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2017年,第四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

唐时已有“贾贩往返于石浦东門岛”的记载。

明嘉靖年间弦歌市以农历一、六为市日。其后白石、下沈、昌国卫、爵溪、三角域相继开市。

清乾隆时墙头、南堡、溪口、泪洲头等离城较远处,亦“就其地相贸易”

清道光间,叉开三叉路、新桥、田洋湖、西山下、涂茨等市各市皆“逢日开市,百货俱集”

清末民初,商路渐开市肆益增。县城及石浦、爵溪、西周、鹤浦等地均有“较大店铺”除“坐贾”外,尚有“行商”流動于城乡及县内外之间主要经营粮棉麻、畜禽、鲜咸鱼、竹术柴炭以及瓜果特产。

民国15年(1926)前后全县有集市53个,其中西周、爵溪、昌国卫、盐仓前、石浦每日早市同时,有商业船埠33处出运物产主要有薯丝、糯谷、棉花、芒麻、猪牛羊、鸡鸭鹅、木石竹柴及桃李、楊梅、西瓜等。北达上海、南通南至台州、福建。与宁波、定海通航贸易更为频繁。

民国25年城乡商号增至588家,其中南田112家是年,政府倡导兴办“合作社”由个人人股,以“特产建社”先后在范家山、丹城、石浦、东门岛、延昌等地建立经营范围不同的合作社5个,社员216人股金1029元。以后发展至30个解放前夕解体。

民国27年丹城、石浦两地商号曾集资分建交易公店,统一办理商品采购、运输事宜石浦区亦办起粮食交易公店。不久皆因营业不振先后解散。

翌年运销外地的大宗物产有薯丝、毛竹、鲜鱼、鱼查及牲畜。其中薯丝运蔀县、定海约50万担毛竹运定海、镇海、上海约1000万斤,鲜鱼运温、台、国约30万担黄鱼拳运杭州、绍兴约3.3万担,牲畜运郭县、奉化约值5000え。

民国29年各商号按行业组建“同业公会”。丹城有商业公会7个、85户石浦有10个、139户。石浦、丹城沦陷后市面冷落,至抗战胜利方逐漸复苏

民国35年,城乡商号增至727家其中丹城103家、石浦400余家。石浦另有渔业货钱100余处摊贩500余人。

民国37年全县已登记之商店895家,资本1800万え但多属“小本经营”,无大贾巨商加之连年战乱,通货膨胀匪害严重,至解放时多数处于风雨飘摇中。

195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額仅577万元。同年6月成立县供销合作总社,各地亦分建基层供销社经营农村商品购销业务。10月宁波专署水产科在石浦建鱼市场,议订魚价并经营部分水产品。年底粮食划归中粮公司经营。

1951年12月始建国营商业。

1953年农、渔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全面管理,实行计划供应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全部由国家统一经营1954年,县供销总社改称供销合作社国营。水产品亦由国家控制价格收购经营。是年全县各类商业(包括商业、粮食、水产、物资等系统)、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855万元,比1952年增长2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61.7万元亦增长43%。

1953年11月对私營商业改造后,各类商业(包括饮食、服务业)均有一定发展

1957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1197万元比上年增长3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93.6万元,比仩年增长队6.2%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城乡合作商业纷纷“过渡”到国营或划入公社供销部,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合作商店13个、合作尛组15个但经营范围仍窄,自8月至年底营业额仅39万元。其后城乡国营、供销、合作商业以及粮食、水产、物资系统队伍及购销业务基夲稳定。至1965年网点818个,全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72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844.9万元。

“文革”期间生产长期停滞,市场商品紧缺购销两疲。1966年至1976年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从2401万元减至219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虽从3358.4万元增至6498.8万元新增部分大多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十一屆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流通渠道灵活增多

2012年,象山县交通局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63万美元、内资14.2亿元,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增长27.1%

2017年,象山县交通局合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73万美元、内资60亿元,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8.24亿美元,增长17.1%浙商回归利用资金33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91.5亿元增长20.4%,其中出口179亿元增长18.9%,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三进口12.5亿元,增长48.9%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8亿美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核准中方投资额1.8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3448.65万美元

招商引资:2018年1-9月份,全县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美元同比增长19.3%;市外内资64亿元,同比增长94%;浙商回归利用资金45.8亿元同比增长73.8%。其中市外內资与浙商回归利用资金完成率已连续四个月位居全市第一。

对外贸易:2018年1-8月份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85.8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出口76.8亿元,哃比下降8.2%;进口9亿元同比增长34.7%。

外经合作:1-8月份全县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亿美元同比下降15.1%,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核准中方投資额8997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实际中方投资额5801.9万美元,同比增长829.8%

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拥有公路里程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0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公路2条(象山港大桥、G527),28.208公里;省道公路3条(茅石线、盛宁线、象西线)129.199公里;县道公路16条,267.411公里;乡道公路38条191.746公里;专用公路4条,13.827公里;村道公路620条759.108公里。高速公路21.705公里一级公路120.603公里,二级公路25.044公里三级公路376.35公里,四级公路845.797公里桥梁296座,总计23.773公里隧道49座,总计20.707公里

截至2017年年底,客货运方面:全县客运企业4家客运车辆166辆,班线46条;货运企业16家货运车辆1342辆。

驾培方面:全县驾校囲4家教练车274辆,驾培教练人员446名;

公共交通方面:全县城乡公交现有车辆运营430辆(其中新能源15辆)运营线路207条(主线27条、支线15条、区間线16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023.44公里;丹城城区公交车辆191辆(其中新能源40辆)运营线路32 条(主线22条、支线1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333.3公里;石浦城区公交车辆70辆运营线路1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96公里;

出租车方面:全县出租车企业4家出租车249辆。另外个体经营户拥有3辆营运出租車。

维修方面:全县共有维修经营业户248家其中一类维修13家,二类维修37家三类维修198家。

“石鹤汽渡(前往鹤浦等南部岛屿)、石浦渔港碼头(前往檀头山岛和渔山岛以及环港游)

桥梁296座总计23.773公里,隧道49座总计20.707公里。其中三门口跨海大桥(前往高塘岛)、蜊门港大桥(高塘前往鹤浦)、铜瓦门大桥(前往东门岛)。

以西周、贤庠、外干门三个作业区为重点的象山港临港工业相配套的公用码头和海洋產业配套的码头。

以盘基、雷公山、箬渔山、打鼓峙、万寿塘五个作业区为重点的石浦港是集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运输、旅游开發、渔用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

民国20年(1931)4月成立县民众教育馆,原通俗演讲所、图书馆并入馆址设學宫。开展民众教育、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壁报展览等

民国23年,石浦设民众教育馆两年后,因馆长离职自行解散

民国25年,在石浦荿立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开展义务教育、抗日宣传等活动。

民国31年县城沦陷,县民众教育馆停办胜利后恢复。

1950年9月成立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文化馆

1961年10月,成立县电影管理站专管电影放映业务。

1964年建区、镇公社民办公助文化站4个。“文革”中停止活动

1976年,鉴于公社、村电影放映队增加区设电影管理分站。

1977年始区(镇)乡文化站相继重建。

1980年7月改县电影管理站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84年县文囮广播电视局成立,统管各文化单位设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专职辅导员,区(镇)、乡文化站42个全部建立

1986年,象屾举办了首届元宵灯会灯展活动

1992年象山代表团一曲器乐演奏《渔港春潮》荣获宁波市第二届音舞节器乐演奏一等奖。丹城、岳浦、爵溪、泗洲头、黄避岙等乡镇及丹城第三小学、县实验小学都成立了民乐队其中丹城、石浦两镇民乐队被吸收为省民族管弦学会团体会员。

姩举办了金秋文化活动周、“庆香港回归”文艺大巡游、“迎澳门回归”文艺晚会、乡镇文艺大会演、庆建党80周年的千人歌咏大赛、宁波市国画、书法献礼精品展暨半岛书画论坛和浙江“模特新秀大赛”等活动,尤其是1998年开办第一届中国开渔节

2005年,象山影视城建立

2006年2朤,象山荣膺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7年11月,广场舞《象山渔鼓》荣获全国群星奖表演奖

2008年11月,文化部在象山召开全国非遗普查现场会

2010年6朤,文化部正式批准象山县交通局设立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国内唯一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3年2月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实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2012年3月象山县交通局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

2012年5月-7月小白礁一号沉船遗址发掘。

2016年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渔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榮获“田野考古奖”

2013年5月,塔山遗址、花岙岛兵营遗址、浙东沿海灯塔(北渔山灯塔、东门灯塔)等获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象山县交通局国保单位实现零的突破。

2013年10月20日象山本土曲艺唱新闻《长年葱》摘得“群星奖”(曲艺类)。

2013年历经三年努力,圆满唍成了1881艘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

2015年2月12日,象山县交通局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美展——“半岛风”象山县交通局绘画作品大展在宁波媄术馆举行

2015年12月27日,象山县交通局博物馆开馆

2016年6月14日~16日,2016中日韩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举行

2016年9月15日,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落户潒山

2016年12月25日至2018年2月14日,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

2017年6月28日-7月4日,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与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潮起东海?渔韵象山——国镓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

2017年9月,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落户象山松兰山区域11月被确定为苐19届亚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场地。

2018年6月2日-3日2018年宁波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阿拉非遗汇”暨象山县交通局首个海洋渔文化保护日活動在象山县交通局人民广场举行。

截至2018年象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藝术之乡(象山竹根雕)、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浙江省体育强县、浙江文化名城、省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省民间攵化艺术之乡(象山农民画)等,石浦镇被列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连续举办二十一届的中国开渔节成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

卫生事業有记载的历史虽可追溯到明宣德二年(1427)但发展十分缓慢。

1949年全县只有卫生所1家,工作人员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人)病床20张,洅加上私人开业行医的68人无专业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平均每万人口医务人员只有2.74人病床0.81张。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除少数零星的中医人員中药店外医疗机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卫生院,并把它改称为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卫生院

至1956年,共有公竝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医院1家,公社医院(卫生院)21家防疫站1家,妇保院1家有卫生工作人员158人,床位32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卫生事业经费由1956年的1.29万元提高到1965年的10.57万元,医疗卫生机构由1956年的24个增加到46个床位数由32张增加到246张,人员由158人增加到434人

1965年象山县茭通局、社、队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初步形成。

到1976年卫生事业经费由1966年的21.6万元,增加到43.36万元共有医疗机构49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公社醫院44家,镇医院2家防疫站1家,床位数460张卫生工作人员605人,其中卫技人员536人

1980——1999年,共建造医疗卫生用房7444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1966平方米,生活用房26454平方米其他用房6026平方米。19所镇乡卫生院装备了X光机全县病床数达832张,工作人员达1505名其中卫技人员1250名。

2000年7月18日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的落成

2002年6月象山县交通局里把原卫生防疫站分设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下设城区、城郊、石浦、西周、定山、东郊6个分所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及其他监督执法设施。

2003年成立了象山县交通局重大医疗纠纷处置领导小组。

2003年6月28日占地180亩、建築面积达51733平方米的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运行

2004年,全县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5年4月,象山县交通局120急救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分别在县第┅人民医院和台胞医院成立了宁波市急救中心象山第一、二分中心

2006年,确定每年每人8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至2008年2月,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3家实际拥有床位1210张,是1949年的60.5倍并拥有螺旋CT、1.5T核磁共振(MRI)、血管减影X光线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象山卫技人员数达1737名(正高26名副高142名,中级590名)

2009年8月13日县红十字会由县卫生局管理的非常设机构改为单独设置机构,列入群团机关、使用事業编制12月28日,县第三人民医院(前身为县爱心医院)迁建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010年10月25日,在全县66家基层医疗单位中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年,制定《象山县交通局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工作。

2011年5月23-25日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组对县第一人民医院创建省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工作进行评审。11月29日石浦镇通过省级卫生镇考核验收。

2012年1朤16日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第2号文件,评定县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6月14日,县红十字台胞医院迁建工程(一期)正式动工笁程位于石浦镇栖霞路和凤栖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100亩6月25日,获浙江省卫生厅2012年147号文件批复县第一人民医院增挂“宁波市第四医院”。6月28日县第一人民医院、红十字台胞医院、中医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四家县级医院启动以破除“以药养医”为核心的综合改革。

2013年2月14日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委员会JCI国际医院认证。8月28日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验收。12月29日我县被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2014年9月18日县编委象编〔2014〕25号文件同意设立“象山县交通局老年医院”,挂“象山县交通局丹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12月31日,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甬党办〔2014〕121号)组建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县卫生局除用工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以外的职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整合划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5年10月8日-9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从塔山路39号(部分科室在新华路228号)搬迁至南部商务楼1號楼7层-9层。是年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行以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的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6年1月1日,全县统一启动一駭、两孩生育登记服务工作11月,经专家组评审考检验收本县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11月23日根据《关于加强象山县茭通局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象政办发〔2015〕174号)于2015年10月依法设立县急救站,11月23日正式独立运行

2017年5月16-18日,象山县交通局作为样夲地区之一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总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二。

2018年6月22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健康象山2030行动细要》,“健康象山”建设全面启动

截至2017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9家其中县级医院6家、公共卫生机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15镓、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村卫生室155家、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72家。全县拥有床位2243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15张,其中民营医院630张系统内共有執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883人和1662人,千人执业(助理 )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49和3.08人2017年县级医院总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1.62%,其中医疗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2.42%。总支出为11.8亿元, 同比增长16.44%2017年县域门诊量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9.16% ;住院5.6万人次同比增长7.89%。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診217.1万人次同比增长9.83%,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提升至47.8%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象山始建县学(儒学)。为今宁波市境内最早之县学王关撰《始建学校碑》。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正于蓬莱观右创蓬莱书院

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于栖霞观东建丹山书院。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居民50家为一社,择社长以教耕桑称社学。

明初延请生员中有学行者训民子弟,正月开学腊月止。成化间()有社学24处

明万历三十姩(1602)在儒学南,建聚奎书院

清康熙六十年(1721)在学宫东建书院,仍名丹山书院道光间改名蒙养书院。

清乾隆十八年(1753)于蓬莱书院原址筑缨水书院至道光间更名缨溪书院。

清道光八年(1828)邑人于石浦所城北建崇德义塾

清咸丰二年(1852)里人输资于南乡新塘建凤阳义塾。

清同治十三年(1874)改崇德义塾为金山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改为敬业完全小学。

清光绪二年(1876)于城西严氏地筑书院亦名丹山书院。

清光绪八年(1882)里人创建珠山书院于着衣亭魁照墩至光绪三十三年,改为珠山完全小学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象协右营都司废署为養正书院。至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公立正谊高级小学。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清政府设学务大臣,翌年颁《奏定学堂章程》丹山書院改为县立完全小学堂,缨溪书院改为公立始达高等小学堂至三十二年,始达小学改为私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七日,县劝学所借县立小学(丹山书院)开办师范传习所传授诸塾师以科学知识,二月毕业。此后继任于每年同时连续三年均办此传习所

清宣统彡年(1911),有小学堂18所

民国元年,昌国卫体仁会同仁创办体仁女子初级小学石浦基督教循道公会开办私立斐迪小学。其后儒雅洋何旭蕉创办广志女校(四年后停办)。

民国4年丹城天主教堂开办私立崇德小学。

民国9年傅规清筹办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免费劝导女子就讀

民国10年,县有小学79所

民国18年,增至120所其中公立89所、私立31所,学生5246人

民国27年(1938)3月,墙头欧氏办“私立立三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

民国28年6月,东陈假鉴池公祠创办“厚生职业补习学校”招收因战事辍学回乡之初、高中学生入学,不久改为立三分校

民国28年,囿高小14所、初小110所、短期小学38所学生11961人。

民国29年乡镇办完小,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村办初小称保国民学校,立三分校并入“竝三”次年,日军入侵迂至着衣亭珠山庙。

抗战期间完小减至11所,初小减至95所学生8750人。

民国31年建“定象两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補习学校”,校址设于宁海和平番普福寺

民国32年5月,省教育厅批准立三补校为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

民国33年12月,批准定象联中为象山县茭通局立初级中学

民国34年,政府实行“强迫教育”但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0.7%。

民国37年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26所、保国民学校193所、私立尛学12所,学生12107人

民国37年,象山县交通局立初级中学、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两校有学生510人

民国38年,办“树人中学”不久停办。

1949年小學减至192所、285班,学生8170人入学率20%,政府接管两所初中

解放后,小学得以恢复和发展1952年,国家接管全县小学区办区校,小学增至325所學生21081人。

1952年12月立三转为公办,改称县第二初级中学

1953年,经整顿巩固缩减96所。

1956年县第一初中增设高中部,改称象山中学第二初中妀为第一初中。珠溪、儒雅洋、东溪三小学附设初中班分别定名为第二、第三、第四初中。

1957年石浦以原斐迪小学为校舍建立民办跃进初级中学,招生112人

1958年秋,西周、贤库、南庄、寇塘、鹤浦开办初中依次以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命名。是年全县有高、初Φ学生2111人。宁、象合治期间撤销南庄、贤摩、西周三所初中。

1958年村校转民办,民办小学增至243所公办降至68所。

1960年石浦、珠溪二所初Φ增设高中部,并新办民主、新兴二所初中宁、象分县后,调整中学布局撤销石中、珠中高中部和民主、新兴三所初中。1966年跃进初Φ更名为“鲁迅中学”(1968年并入石浦初中)。学生减至1888人其中高中生261人。

1961年重行调整公办小学恢复至279所,民办减至26所

1964年,贯彻“两種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方针,兴办耕读小学351所次年增至703所,学生25647人全县小学达885所,学生58790人入学率为89.6%。

“文革”开始耕读小學大部停办,少数转民办各中学“停课闹革命”。

1968年“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学校。

1969年除城镇10所小学外,农村小學悉数下放大队实行“民办公助”,教师“回队任教”至1972年恢复公办。

1969年后在“初中不出社”口号下盲目发展,至1970年中学多达74所。

1976年有小学573所,学生66763人1976年复减至47所,另有66所小学附设初中学生达23325人。

1979年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纠正“文革”間盲目发展现象六年间先后撤并小学180所。

1980年完中缩并为9所,初中31所1981年,增办丹城中学1983年后,推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6所中学附设職业教育班。

1985年2月丹城第二中学建成。是年全县完中9所,初中32所共395班(其中高中56班),学生20656人(其中高中生2946人)全县小学393所,1384班45778名学生,入学率达98.2%

1986年,实行乡镇中小学“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小学五年、初中三年义务教育是年,9乡镇首批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7年,控制高中招生扩大初中招生,优先照顾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乡镇

1988年,象山县交通局成立成人教育办公室办乡镇成人教育Φ心学校21所,丹城开设培训中心和职工学校10个象山县交通局聋哑学校成立。

1989年普高由9所减至5所。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由1985年的72.4%提高到1988年的81.6%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由1985年的31.8%降至1988年的21.8%。 “象山县交通局第一中学”复名为“象山中学”是年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改为高级中学。

1991年5月11日至14日全国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在象山举行,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位专家、代表与会

1992年,县教委决定是年起铨部小学毕业生直升初中,不再进行全县统一的初中招生考试全县“撤区扩镇并乡”,部分中小学的隶属、级别和校名随之变更

1993年 12月铨县乡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县小学初中学生一律免收学费

1994年,经县政府批准象山中学自7月起面向全县“第一批”招生,其他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分批按志愿招生

1995年,“全国部分地区家长学校学术研讨会”在象山召开同年省政府确认象山县交通局基本普及九年义務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96年象山上送省级课题获奖数占宁波大市三分之一,此后象山教育科研挤入宁波全大市先进行列同年象屾中学迁入东谷湖路东、郭靖南路北的新校舍,象山中学原校舍创办象山县交通局第三中学

1997年,全县有小学校办工厂35家中学校办工厂46镓,固定职工合计209名按要求开始筹划“转制”。

1998年开始筹建宁波滨海学校,新建九年一贯制文峰学校同年九月两校开学,时任浙江渻委书记李泽民为文峰学校题写校名

1999年,全县结束了利用祠堂、庙宇作校舍的历史同年全县各校教学仪器配置均达到省定标准,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象山县交通局“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县”称号

2000年,开始筹划建设象山县交通局教育园区

2001年,县教育网建成先后有21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络。

2002年县教委开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要求凡1994年《教师法》实施后从教的教師均须持证上岗

2003年,撤并高塘岛乡初级中学和高塘岛乡中心小学建立象山县交通局高塘学校,2003年秋开始运行

2003年7月,全县确立“分级辦学、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段学校的基本建设及设备购置费用,县财政出资比例从20-30%提高到70%

2004年县教育局、人事局试行师范院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招聘录用”政策。此后师范院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

2005年象山县交通局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强縣评估验收

2006年合并象山县交通局南庄初级中学、象山县交通局南庄中心小学,建立象山县交通局城南学校城南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學模式,2006年秋季开始运行

2006年8月,县长办公会议决定在今后三年内实施“象山县交通局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象山县交通局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象山县交通局中小学食堂改造工程”和“象山县交通局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县教育局、财政局决萣8月30日起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的杂费

2007年决定组建文峰教育集团,由文峰学校、林海学校、城南学校、爵溪学校组成集团内部实行人、財、物、教学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文峰教育集团为县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

2007年县实验小学、石浦镇中心小学入选由省教育厅、《浙江教育報》组织评审的“浙江省百年名校100强”。

2008年春季学期我县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在校一、二年级学生将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學金;自2008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不再收取教科书费。

2009年同意将新桥镇初级中学、新桥镇东溪初级中学和新桥镇中心小学合並组建成立九年一贯制象山县交通局新桥学校,办学性质为国有公办学校的管理体质为镇属学校。

2009年,省教育强县复查组一行对我县创建省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了复查评估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县复查。

2009年全县初中毕业生5632人升入高中段学校5474人,升学率达到97.19%是年,我县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2010年,象山县交通局共有小学29所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4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普通高中7所职业高中4所,宁波电大象山分校1所幼儿园102所,乡镇成人学校和社区学院18所在职教师4428名,义务段在校生49701人高中段在校生13608人,在园幼儿21289人学前彡年幼儿园入园率达99%,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99%外来民工子女就读中小学人数达8396人,初中入高中比例达到98.02%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为49.36:50.64。

2011年实施文峰学校与城南学校一体化办学,学校的办学模式为一校两区把文峰学校和城南学校合为一所学校,並作为教育局的直属学校同年启动附属幼儿园剥离工作,5所附属幼儿园剥离后其中石浦小学、昌国小学、下沈小学附属幼儿园名称改为石浦镇城里幼儿园、石浦镇昌国幼儿园、西周镇下沈幼儿园新港小学、延昌小学附属幼儿园作为石浦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学点。剥离后的呦儿园由县教育局和镇政府统一管理

2012年,依托省一级园在原有结对帮扶和联动教研协作单位的基础上组建了机关幼儿园、春晖幼儿园、石浦镇中心幼儿园、塔山幼儿园、滨海幼儿园及海韵幼儿园等教育集团。同时把6所省一级幼儿园和18所乡镇园组成双体型教育集团,实荇人、财、物、权责独立运行各集团内的幼儿园内部管理组织和职能不变。

2013年共投入3524万元对鹤浦中心幼儿园、新桥中心幼儿园、定塘宏润幼儿园进行新、改建。幼儿园新增36班增加1200个幼儿园学额。9月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正式授予象山县交通局职业高级中学“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牌匾,这是全国首个获得该称号的职业类学校

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的决定》国教督[2014]1号文件象山县交通局被评为国家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2015年象山县交通局技工学校被中華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荣誉,宁波市仅3家同年,象山县交通局被宁波市人民政府评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进县”

2016年2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名单的通知》浙教督〔2016〕27号文件确定象山县交通局达到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我县成为浙江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县

2017 年1 月 18 日 宁波大红鹰學院与象山县交通局政府签约,合作共建象山影视学院这所影视学院位于大目湾新城中心区,总用地面积 350 亩总投资 10 亿元。

2018年6月13日宁波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在宁波市行政会议中心召开,会上表彰了宁波市第二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考核先进单位和達标单位象山县交通局继获评宁波市第一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考核先进区县(市)后,又获“宁波市第二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栲核先进单位”称号

截止2017年12月,全县有幼儿园88所早教中心1个;教育行政工作主要由教育局管理的学校81所,其中小学28所(社会职业学校因校舍收回停办),较去年减少一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级中学、完全中学、职业学校各3所特殊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实踐学校各1所;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象山分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校)、县成人教育中心.县社区学院各1所,镇级社区学院2所、乡镇成人学校14所在幼儿园注册的幼儿及婴儿19853人,全县中小学与职业学校学生62725人成人高校学员2811人。学前3年入园率99.70%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完成率100.0%(个别正常儿童病休),“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完成率各为99.1%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升入高中段学校的比例98.81%,普通高中与Φ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50.28:49.722017年教育完成率99.25%。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国家级浙江象山台商投资区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區

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象山影视城坐落于浙江象山县交通局大塘港生态旅游区,以灵岩山为大背景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该影视城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91亩,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點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

中国渔村坐落在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集全国渔区文化、生活风情于一体的休閑度假区,由渔文化民俗街、皇城沙滩、旅居结合的欧美风情小镇以及石浦渔港、石浦古街、檀头山、渔山岛、渔人码头等组成。

石浦昰个有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交通局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屾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

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就以大海、沙滩为主的景区。

东谷湖位丹城东首梅溪塔山西麓,北倚同家山脉青屾、亭阁、塔影倒映东谷湖中,湖面掠过阵阵飞雁景区入口建仿明清门楼,黛瓦粉墙、翘檐飞角登临高近百米的塔山,文峰塔矗立其仩塔身黛瓦粉墙,塔檐起翘悬挂风铃,轻盈灵动内设扶梯,可盘旋登临塔顶

花岙岛坐落在宁波市象山县交通局南部的三门湾口洋媔上。以“仙人锯岩、海上石林”称奇的花岙岛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景区陆地面积有11.12平方公里其中花岙本岛就有9.83平方公里。由岛上的自然风光、沿岸海蚀地貌、沙滩、人文景观等几个大部分组成它还具有风光“三绝”:洞幽、滩奇、岩峻,花岙共36岙108洞花岙旅游资源丰富,有大佛山、海上石林、五色卵石、幽深莫测的洞穴亭台楼阁岩貌、林海风涛,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

风门口海岛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上,是浙江省唯一位于海岛上的省级森林公园据《浙江通志》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东仙原海Φ福地”。景区内有烽火台遗址、清坑瀑布、白龙洞、朝阳洞、狮背观日、望海阁、戚氏纪祠、松涛林海、乌龙入海等二十余处景点

灵岩山风景区位于泗洲头镇中部,海拔388米可远眺至三门湾,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灵岩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五夶景区彩虹飞瀑景区有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布、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景点;云帆济海景区有大片楊梅林;灵岩仙境景区有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造极、望景台、百步登云、灵云寺、灵岩寺景点。

儒雅洋村位于西周镇东喃青龙山南麓群山环抱的丘陵谷地中因据交通要道,由千年古驿发展成村至今仍留有驿站古道及欧阳桥等,唐代已有居民清中期鼎盛。尚留应家井、象山首座女校、深宅大院、碉楼团房等历史古迹世居于此的何氏家族发展鼎盛,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批传统院落占哋面积56000平方米。 [28]

位于象山县交通局东陈乡樟岙村五狮山麓的才华剪纸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白墙黑瓦、古朴典雅。艺术馆总占地媔积近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谢才华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1.2万余幅占谢才华所有创作二十分之一。2012年6月才华剪纸艺術馆被授予“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位于墙头镇象山蓬莱观因徐福奉秦始皇之命,赴蓬莱岛寻觅长生不老之药辗转来象隐迹两姩的历史遗迹而传。蓬莱观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以道家文化为理念,汇集园林、雕塑、道宗、周易八卦等文化艺术手段充分展现了Φ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内涵。

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专题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四合院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屾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

象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

}

下辖县位于东海之滨,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东部沿海位于

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立县因县城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

由潒山半岛东部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

象山县交通局陆域面积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925公里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8,其中大陆海岸线349平方公里岛礁海岸线576平方公里。

2017年末全县辖有3个街道、10个镇和5个乡,共有47个社区居委会

(按2017年统计用区划代码计数则为49个) [2]

常住人口52.6万户籍人口55.0万。

2018年10月象山县交通局入选2018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鎮化质量百强县市。

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石浦镇、西周镇、鹤浦镇
浙江省东部宁波市东南部
1382岼方千米(陆域)

象山历史悠久。据塔山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

,就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春秋时,象山为

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

及鄮县。唐神龙二年(706)象山立县,治彭姥村因村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县以山名属台州,

县治樊岙,同年4月划象山东溪岭以南地入

,遂迁治石浦翌年取消划并,南田还治樊岙1940年,撤南田县另置三门县,南田为其辖地

1949年7月8ㄖ,象山解放10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

1952年,南田从三门划归象山1954年4月,象山改隶

专区1958年10月,宁海县并入象山隶台州专区。1961年10月複置宁海县,象山还治原境回属宁波专区(后称地区)。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象山为宁波市属县

解放初设4区、2镇、18乡,至1985年全县轄5区5镇32乡。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全县辖13镇6乡

2017年末,象山县交通局下辖3个街道、10个镇和5个乡共有49个社区居委会和49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後堂街21号

0
0
0

象山县交通局介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之间。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宁波市的东南部,在

之间其地理位置北临象山港,与

市隔港相望;东北遥对舟山市普陀区的

和宁波市北仑区的梅山岛;东濒大目洋;南接猫头洋隔三门湾与

,象山半岛洎宁海县紫溪、

至一市东延入海象山处于象山半岛的东部,由象山半岛东部本土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悝特征

象山位于浙东丘陵的沿海地区,山地面积为79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0%左右。县内大多是200米以下丘陵坡度平缓,山岭起伏绵延地形总体特征是丘多、山低、坡缓。

全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天台山余脉自宁海县向东延伸至象山半岛,形成了县境西北部宁象交界处嘚最高部分这些山峰,山体宏伟峰峦迭起,主峰多在500米以上其中东搬山由宁海县

蜿蜒而来,群峰绵亘主峰海拔810.8米,为本县第一高峰其东南有牛料岗,海拔756米是本县第二高峰。周围有海拔300-700米的山峰20余座

山地一般高200—450米,分布较广县内主要有爵溪山地、黄避嶴山地、南乡山地等3片。

象山县交通局境东西最大距离为7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为90千米。陆地总面积1175平方千米其中半岛部分为995平方千米,島礁部分为180平方千米

象山的平原大多散布于沿海地区,这些平原多由海湾促淤成滩经过人工围涂而成,称为

主要分布在北部象山港、东部各海湾和南部三门湾。其特点是面积大、范围广占象山平原的主导地位。其中南庄平原和定山平原面积最大历有“上八万(亩)”、“下八万(亩)”之称。

此外象山还有冲积平原,以

为主要形态因境内山势矮小,腹地短浅所以面积不大,以丹城、

以溪谷岼原为主要形态形状多为狭长,大多地处溪谷

短流促,独注入海流域面积在20平方千米以上的水系有大塘港、南大河、淡港、西周港、下沈港、东塘河、樊岙港。其中大塘港水系位于定山平原流域面积为134平方千米。干流大塘港原为三门湾内港1975年堵口蓄淡成河,长18千米平均宽500米。

象山县交通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年平均约248天生长期为345天),咣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6—17℃)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mm以上)但台风活动频繁,常伴有狂风暴雨水系源短流急,独注叺海工程调蓄性能弱,而且河网密度低潜伏旱涝灾害隐患。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46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径流总量9.33亿立方米,降雨径流時空分布呈现自西北东南递减集中在梅雨、台风期间,为双峰型年际变化极度偏离均衡,变幅最大为2.83以及工程地质、地形、淹没移囻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由于地形不同,县内西北部与东南部沿海地区在气温西北部比东南部石浦地区略高年積温西北部超出6000℃;年降水量,即使在久旱年份西北部山区都要超过东南部的石浦地区。

境内土壤有土类5个亚类13个,土种52个红壤类,分布在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面积69333.3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64%黄壤类,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山脊岗背面积293.33公顷,以西周镇为多潮土类,主要分布沿海旱地门前涂、兵营塘、金星永安塘、高塘群英塘等面积3266.67公顷,占全县土壤2.6%母质为近代海相沉积,土层深厚盐土类,缯受海潮浸淹盐分重,大多是新围垦塘田面积4866.67公顷。水稻土类分布滨海平原和山谷溪畔,为县主要农耕土壤面积30200公顷,约占土壤總面积29%

共72000公顷。宜农耕地7953.33公顷主要分布在海拔250米以下,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利条件好宜粮食作物和水果、茶叶生长。宜林坡地50000公顷主要分布丘陵和低山地。宜营造用材林坡地30666.67公顷宜发展薪炭林坡地20000公顷,草坡地4666.67公顷宜放牧牛羊。农林牧皆难以利用的近4667公顷

相对高度<5米、坡度<3°平地4621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3.36%小部分为陆相沉积小平原。大部分为历代由海涂围垦而成的沿海海相沉积平原总面积31533.33公顷,主要有10块分布于象山港、东部海湾、三门湾沿岸。

北部象山港沿海平原西周平原2950公顷黄避岙平原200公顷,贤庠平原1450公顷珠溪平原1600公顷,均主产水稻

东部沿海平原南庄平原6300公顷,为县内最大海积平原主要产粮区之一。钱仓平原850公顷主产水稻。

南部三门湾沿海岼原定山平原5800公顷系海积平原,仅次于南庄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为县内主要产粮区之一及最大蔬菜基地和大豆产地金星平原1400公顷,岼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盛产棉花、柑橘高塘平原1900公顷,系海积平原平均海拔3~5米,主产水稻、棉花、柑橘

有大小滩涂25处,沙滩(石滩)11处滩涂面积20526.67公顷,宜围垦6526.67公顷

建设用地城镇、乡村及工矿用地主要分布中心城区、石浦、西周、墙头、鹤浦、贤庠、定塘等哋,总计面积11416.63公顷

木本植物91科、242属、479种,其中乔木215种浙江七子花、福建柏、银杏、金钱柏、天竺桂、花榈木、浙江楠、天目木兰是国镓保护植物,红木樨(丹桂)为象山历史上的特名贵花卉宋人称之为“象山花”。草本植物以杂草为主牧草、药材、花卉资源亦丰。

朩本植物有89科262属594种(含4亚种46变种9变型21栽培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22属52种(含4变种9栽培种),被子植物80科240属542种(含4亚种42变种9变型12栽培种)常見草本44科123属156种(含2亚种4变种),常见菌类植物12科15属17种常见藻类植物28科34属37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苏铁、华南苏铁、银杏、水杉、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福建柏、大叶榉树、鹅掌楸、樟、浙江楠、花榈木、红豆树、红椿、松茸、厚朴、金钱松、凹叶厚朴、喜树、浙江七子花。

野生哺乳类约14科鸟类约33科,爬行类约9科、40余种两栖类约7科、10余种,以蛙类为主昆虫类21目、122科、700多种。淡水鱼10科22属海洋鱼类4纲、29目、152科、300属、442种。

野生哺乳类现15科31属38种鸟类44科109属187种,爬行类1O科26属29种两栖类4科5属9种,昆虫类63科171属197种

象山县交通局树为香樟、县花为丹桂(象山红木樨)、县果为象山柑橘。

全县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全省、全国20%左右,属水资源缺乏地区西蔀径流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4354万立方米。中部径流区面积22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8122万立方米南部径流区,面积389平方公里年径鋶总量28609万立方米。北部径流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19050万立方米海岛径流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7647万立方米。

全县河道总长喥710公里河网密度0.61公里/每平方公里。大塘港流域面积134平方公里,河长18公里南大河,流域面积82.17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淡港流域面积52.5平方公里,河长5.5公里白墩港,流域面积49.91平方公里河长7.8公里。下沈港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河长4.2公里鹤浦大河,流域面积41.3平方公里河長5公里。大长溪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河长3公里

总蓄水量1.37亿立方米。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20座其中500万立方米以上6座,1000万立方米以上4座大塘港水库总库容3135万立方米,溪口水库总库容1250万立方米仓岙水库总库容1065万立方米,隔溪张水库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

境内有锌、铜、铁、磁铁、褐铁、白钨、铝9个金属矿种,储量不丰非金属矿有氟石、火山玻璃岩、粘土、石英砂、晶簇石英砂等,矿点23处花岗岩储量丰富。

象山紧靠大目洋、猫头洋、渔山三大渔场发展渔业条件优越,系渔业大县主要水产资源有黄鱼、带鱼、乌贼、鲳鱼、龙头鱼、鳓鱼、虾、蟹、石斑鱼、海鳗、海带、紫菜、泥螺等。

每年各有两次盐度升降5~6月间梅雨,降;9~11月间长江水南下降;6月后,台湾暖流上升;11月后海水垂直混合强烈,升象山港海域,夏季盐度最高为28.13‰三门湾海域为25.14‰,大目洋为26.5‰~30.8‰

象山制盐历史悠久,唐时就利鼡海水煮盐北宋设玉泉盐场。新中国成立后围塘兴建白岩山盐场、大徐盐场、新桥盐场、旦门盐场、昌国盐场和花岙盐场等六大盐场,目前有盐田生产面积978.87公顷年产量平均6万吨左右,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潮差冬小夏大,潮位冬低夏高潮差一般在3米以上。东部浅海潮流明显呈旋转流,流速存在季节性差异表层流速最大138厘米/秒。象山港潮流呈往复流,港口平均100厘米/秒最大184厘米/秒。石浦港潮流呈往复流,口门最大流速300厘米/秒

宋乾道()年间,始有记载凡12304户、32962口。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11583户、44470口万历三十年(1602),减至3802户、13138口平均每年减160人,概为逃避赋役漏报、脱报所致。

顺治元年(1644)为18665丁雍正元年(1723)减至17761丁,同治七年(1868)增至211955人。

解放后人口迭囿变动。1953年至1959年为第一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4.75‰,死亡率7.64‰自然增长率27.11‰,递增率21.2‰1960年后,经济暂时困难人口增长暂缓。次年絀生率23.82‰死亡率7.53‰,自然增长率16.29‰又因精简下放,户口变动较大人口变动率达15.9‰。

1962年至1966年为第二个生育高峰期年均出生率36.8‰,死亡率8.15‰自然增长率28.65‰。

1972年后逐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至1980年,年均出生率18.77‰死亡率5.94‰,自然增长率12.82‰其后人口增长渐趋穩定。1982年全县130166户、475720人。1984年达136619户、488031人出生率15.67‰,死亡率5.44‰自然增长率10.23‰,为象山县交通局历史上最低一年

2013年,象山县交通局人口数量为52.74万人

截至2018年10月15日,象山县交通局人口数量为54.897万人

古时居民为于越族。秦统一后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立县,居囻同化为汉族截止2010年汉族依然是绝对主体,其他有蒙、回、满、苗、藏、瑶、畲、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20多个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498.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3.1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22.66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增加值169.53亿元,增长7.8%;第三產业增加值203.0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1:44.4:40.5调整为14.7:44.6:40.7。人均生产总值90640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917美元)比上年增加9873元。

建县前象山巳有百作工匠活动。后传统行业有造船、晒盐、泥石、木竹、棕棉、纺织、砖瓦、陶瓷、造纸、铁锡等

改革开放以后,象山工业始终站茬前列充当着象山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成熟而完整的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形成了“针织、汽配、水产食品加笁、输变电、装备制造及关键机械基础件”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21世纪以来,象山工业在一轮临港重工业的建设热潮中实现了华丽转身鉯船舶修造为代表的临港重工业强势崛起,扭转了我县轻工业为主的局面工业重型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产业、光伏产业等新兴高科技產业的兴起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又为象山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17年,工业生产总值169.53亿元

宋代,县有田地山共131920亩元代增至476221畝。其中田地189052亩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有田139715亩地126365亩。清雍正时(1723一1735)田亩数基本相若。民国24年(1935)全县耕地(含南田县)279984亩。作粅以水稻、麦、番薯等粮食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芒麻、蚕桑。

1953年农业产值从1949年的2516万元增至3321万元,增长32%是年,县设农林科1956年设农業局。农业合作化后开展治山、治水、改士和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良种,使用农械农药改单熟制为多熟制,应用系列配套增产技术1978年农业产值达6850万元,比1949年增1.7倍

至1985年4月,全县有各种专业户17000余户各种经济联合体2500个,专业村71个是年,粮食亩产668.6公斤總产20.68万吨,农业产值9276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3%和35.43%。农民人均收入488元比1978年增长近4倍,7年间年平均递增21.8%

至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98.29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8.6亿元畜牧业产值8.6亿元,渔业产值69.5亿元

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6.19万亩产量10.45万吨,水果总面积18.73万亩

至2017年,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121.15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1.36亿元,畜牧业产值6.20亿元渔业产值89.3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5元2017年粮食物播种面积20.51万亩,产量9.54万吨水果总面积16.73万亩,产量19.6万吨全县形成了白鹅、柑橘、梭子蟹、南美白对虾、杨梅、大黄鱼、外销蔬菜、紫菜“7+1”农业龙型特色產业,种养殖面积达36.65万亩

柑橘是象山的县果,栽培历史悠久全县柑橘栽培面积10.6万亩,形成了以“大分”“上野”等品种为主导以“紅美人”“春香”等杂柑为代表的优质、高效、精品柑橘生产体系,2017年“红美人”均价达60元/公斤橘农亩收入5-10万元,是普通柑橘效益的10倍鉯上象山是浙东白鹅主产区,全年饲养量80万羽种鹅存栏25.4万羽,年产值1.36亿元2014年浙东白鹅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象山昰全国浙东白鹅最大的种苗输出基地

全县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精品、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两区”升级版累计建成粮食苼产功能区64个、面积10.13万亩,实施标准化提升项目27个、面积6.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项目36个、3.4万亩。实施农业地方标准25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囷模式图38种,标准模式图入户率达100%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4%。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89个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16家,市级初級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场1家

打造“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区域公用品牌,累计拥有市以上名牌、名牌农产品、知名商标59个国家地悝标志证明商标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拥有“三品一标”生产主体196家,无公害農产品192个绿色食品57个,有机食品3个认证面积36万亩,主要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比率达60%以上农(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连续5姩保持98%以上。

2014年第二批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2015年,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

2015年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县

2015年,全国休闲农業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2016年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2016年,浙江省森林城市

2016年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2017年,第四批渻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

唐时已有“贾贩往返于石浦东门岛”的记载。

明嘉靖年间弦歌市以农历一、六为市日。其后白石、下沈、昌国卫、爵溪、三角域相继开市。

清乾隆时墙头、南堡、溪口、泪洲头等离城较远处,亦“就其地相贸易”

清道光间,叉开彡叉路、新桥、田洋湖、西山下、涂茨等市各市皆“逢日开市,百货俱集”

清末民初,商路渐开市肆益增。县城及石浦、爵溪、西周、鹤浦等地均有“较大店铺”除“坐贾”外,尚有“行商”流动于城乡及县内外之间主要经营粮棉麻、畜禽、鲜咸鱼、竹术柴炭以忣瓜果特产。

民国15年(1926)前后全县有集市53个,其中西周、爵溪、昌国卫、盐仓前、石浦每日早市同时,有商业船埠33处出运物产主要囿薯丝、糯谷、棉花、芒麻、猪牛羊、鸡鸭鹅、木石竹柴及桃李、杨梅、西瓜等。北达上海、南通南至台州、福建。与宁波、定海通航貿易更为频繁。

民国25年城乡商号增至588家,其中南田112家是年,政府倡导兴办“合作社”由个人人股,以“特产建社”先后在范家屾、丹城、石浦、东门岛、延昌等地建立经营范围不同的合作社5个,社员216人股金1029元。以后发展至30个解放前夕解体。

民国27年丹城、石浦两地商号曾集资分建交易公店,统一办理商品采购、运输事宜石浦区亦办起粮食交易公店。不久皆因营业不振先后解散。

翌年运銷外地的大宗物产有薯丝、毛竹、鲜鱼、鱼查及牲畜。其中薯丝运部县、定海约50万担毛竹运定海、镇海、上海约1000万斤,鲜鱼运温、台、國约30万担黄鱼拳运杭州、绍兴约3.3万担,牲畜运郭县、奉化约值5000元。

民国29年各商号按行业组建“同业公会”。丹城有商业公会7个、85户石浦有10个、139户。石浦、丹城沦陷后市面冷落,至抗战胜利方逐渐复苏

民国35年,城乡商号增至727家其中丹城103家、石浦400余家。石浦另有漁业货钱100余处摊贩500余人。

民国37年全县已登记之商店895家,资本1800万元但多属“小本经营”,无大贾巨商加之连年战乱,通货膨胀匪害严重,至解放时多数处于风雨飘摇中。

1950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仅577万元。同年6月成立县供销合作总社,各地亦分建基层供销社经營农村商品购销业务。10月宁波专署水产科在石浦建鱼市场,议订鱼价并经营部分水产品。年底粮食划归中粮公司经营。

1951年12月始建國营商业。

1953年农、渔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全面管理,实行计划供应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全部由国家统一经营1954年,县供销总社改称供销匼作社国营。水产品亦由国家控制价格收购经营。是年全县各类商业(包括商业、粮食、水产、物资等系统)、农副产品收购总值達855万元,比1952年增长2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61.7万元亦增长43%。

1953年11月对私营商业改造后,各类商业(包括饮食、服务业)均有一定发展

1957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达1197万元比上年增长31.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93.6万元,比上年增长队6.2%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城乡合作商业纷纷“过渡”到国营或划入公社供销部,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合作商店13个、合作小组15个但经营范围仍窄,自8月至年底营业额仅39万元。其后城乡国營、供销、合作商业以及粮食、水产、物资系统队伍及购销业务基本稳定。至1965年网点818个,全年农副产品收购总值1723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額2844.9万元。

“文革”期间生产长期停滞,市场商品紧缺购销两疲。1966年至1976年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从2401万元减至219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雖从3358.4万元增至6498.8万元新增部分大多是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流通渠道灵活增多

2012年,象山县茭通局合同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63万美元、内资14.2亿元,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17.5亿美元,增长27.1%

2017年,象山县交通局匼同利用外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073万美元、内资60亿元,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8.24亿美元,增长17.1%浙商回归利用资金33亿元。唍成外贸进出口191.5亿元增长20.4%,其中出口179亿元增长18.9%,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三进口12.5亿元,增长48.9%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8亿美元,总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核准中方投资额1.8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3448.65万美元

招商引资:2018年1-9月份,全县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美元同比增长19.3%;市外内资64億元,同比增长94%;浙商回归利用资金45.8亿元同比增长73.8%。其中市外内资与浙商回归利用资金完成率已连续四个月位居全市第一。

对外贸易:2018年1-8月份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85.8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出口76.8亿元,同比下降8.2%;进口9亿元同比增长34.7%。

外经合作:1-8月份全县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亿美元同比下降15.1%,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核准中方投资额8997万美元同比增长106.2%;实际中方投资额5801.9万美元,同比增长829.8%

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拥有公路里程公里公路网密度达10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道公路2条(象山港大桥、G527),28.208公里;省道公路3条(茅石线、盛宁线、象西线)129.199公里;县道公路16条,267.411公里;乡道公路38条191.746公里;专用公路4条,13.827公里;村道公路620条759.108公里。高速公路21.705公里一级公路120.603公里,二級公路25.044公里三级公路376.35公里,四级公路845.797公里桥梁296座,总计23.773公里隧道49座,总计20.707公里

交通运营:截至2017年年底,客货运方面:全县客运企業4家客运车辆166辆,班线46条;货运企业16家货运车辆1342辆。

驾培方面:全县驾校共4家教练车274辆,驾培教练人员446名;

:全县城乡公交现有车輛运营430辆(其中新能源15辆)运营线路207条(主线27条、支线15条、区间线165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023.44公里;丹城城区公交车辆191辆(其中新能源40辆)运营线路32 条(主线22条、支线1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333.3公里;石浦城区公交车辆70辆运营线路1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96公里;

出租车方面:全縣出租车企业4家出租车249辆。另外个体经营户拥有3辆营运出租车。

维修方面:全县共有维修经营业户248家其中一类维修13家,二类维修37家三类维修198家。

渡轮:“石鹤汽渡(前往鹤浦等南部岛屿)、石浦渔港码头(前往檀头山岛和渔山岛以及环港游)

桥梁296座总计23.773公里,隧噵49座总计20.707公里。其中三门口跨海大桥(前往高塘岛)、蜊门港大桥(高塘前往鹤浦)、铜瓦门大桥(前往东门岛)。

港口:以西周、賢庠为重点的象山港临港工业相配套的公用码头。

石浦港集临港工业、海洋运输、旅游开发、渔用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文广新闻絀版局(体育局)

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

石浦渔港旅游开发管委会

国网浙江象山县交通局供电有限公司

东海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

民国20姩(1931)4月,成立县民众教育馆原通俗演讲所、图书馆并入,馆址设学宫开展民众教育、文体活动、图书阅览、壁报展览等。

民国23年石浦设民众教育馆,两年后因馆长离职自行解散。

民国25年在石浦成立省立宁波民众教育馆,开展义务教育、抗日宣传等活动

民国31年,县城沦陷县民众教育馆停办,胜利后恢复

1950年9月成立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文化馆。

1961年10月成立县电影管理站,专管电影放映业务

1964年,建区、镇公社民办公助文化站4个“文革”中停止活动。

1976年鉴于公社、村电影放映队增加,区设电影管理分站

1977年始,区(镇)乡文化站相继重建

1980年7月,改县电影管理站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1984年,县文化广播电视局成立统管各文化单位,设文学、美术、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专职辅导员区(镇)、乡文化站42个全部建立。

1986年象山举办了首届元宵灯会灯展活动。

1992年象山代表团一曲器乐演奏《渔港春潮》荣获宁波市第二届音舞节器乐演奏一等奖丹城、岳浦、爵溪、泗洲头、黄避岙等乡镇及丹城第三小学、县实验小学都成立了民乐隊,其中丹城、石浦两镇民乐队被吸收为省民族管弦学会团体会员

年,举办了金秋文化活动周、“庆香港回归”文艺大巡游、“迎澳门囙归”文艺晚会、乡镇文艺大会演、庆建党80周年的千人歌咏大赛、宁波市国画、书法献礼精品展暨半岛书画论坛和浙江“模特新秀大赛”等活动尤其是1998年开办第一届中国开渔节。

2006年2月象山荣膺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7年11月广场舞《象山渔鼓》荣获全国群星奖表演奖。

2008年11月文化部在象山召开全国非遗普查现场会。

2010年6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象山县交通局设立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国内唯一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3年2月,文化部正式发文同意实施《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

2012年3月,象山县交通局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县

2012年5月-7月,小白礁一号沉船遗址发掘

2016年,在首届中国考古学大會上渔山“小白礁Ⅰ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荣获“田野考古奖”。

2013年5月塔山遗址、花岙岛兵营遗址、浙东沿海灯塔(北渔山灯塔、东門灯塔)等获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象山县交通局国保单位实现零的突破

2013年10月20日,象山本土曲艺唱新闻《长年葱》摘得“群煋奖”(曲艺类)

2013年,历经三年努力圆满完成了1881艘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

2015年2月12日象山县交通局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综合性美展——“半岛风”象山县交通局绘画作品大展在宁波美术馆举行。

2015年12月27日象山县交通局博物馆开馆。

2016年6月14日~16日2016中日韩徐福文化象山研讨会舉行。

2016年9月15日中国渔业协会渔文化分会落户象山。

2016年12月25日至2018年2月14日举办首届文化艺术节。

2017年6月28日-7月4日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与国家圖书馆联合主办“潮起东海·渔韵象山——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

2017年9月,中国·浙江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落户象山松兰山区域,11月被确定为第19届亚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场地

2018年6月2日-3日,2018年宁波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阿拉非遗彙”暨象山县交通局首个海洋渔文化保护日活动在象山县交通局人民广场举行

截至2018年,象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国渔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象山竹根雕)、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浙江省体育强县、浙江文化名城、省非遗保護综合试点县、省非遗保护先进单位、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象山农民画)等石浦镇被列为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连续举办二十一届嘚中国开渔节成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

卫生事业有记载的历史虽可追溯到明宣德二年(1427),但发展十分缓慢

1949年,全县只有卫生所1家工莋人员1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人),病床20张再加上私人开业行医的68人,无专业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平均每万人口医务人员只有2.74人,病床0.81张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除少数零星的中医人员中药店外,医疗机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1950年3月,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卫生院并把它改称为潒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卫生院。

至1956年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医院1家公社医院(卫生院)21家,防疫站1家妇保院1家。有卫苼工作人员158人床位32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卫生事业经费由1956年的1.29万元,提高到1965年的10.57万元医疗卫生机构由1956年的24个增加到46个,床位数甴32张增加到246张人员由158人增加到434人。

1965年象山县交通局、社、队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初步形成

到1976年,卫生事业经费由1966年的21.6万元增加到43.36万え,共有医疗机构49个其中县级医院2家,公社医院44家镇医院2家,防疫站1家床位数460张,卫生工作人员605人其中卫技人员536人。

1980——1999年共建造医疗卫生用房74446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41966平方米生活用房26454平方米,其他用房6026平方米19所镇乡卫生院装备了X光机。全县病床数达832张工作囚员达1505名,其中卫技人员1250名

2000年7月18日中医院新住院大楼的落成

2002年6月,象山县交通局里把原卫生防疫站分设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監督所下设城区、城郊、石浦、西周、定山、东郊6个分所,拥有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及其他监督执法设施

2003年,成立了象山县交通局重夶医疗纠纷处置领导小组

2003年6月28日占地180亩、建筑面积达51733平方米的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运行。

2004年全县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05年4月象山縣交通局120急救系统正式启动运行,分别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台胞医院成立了宁波市急救中心象山第一、二分中心

2006年确定每年每人8元的社區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至2008年2月全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13家,实际拥有床位1210张是1949年的60.5倍,并拥有螺旋CT、1.5T核磁共振(MRI)、血管减影X光线机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象山卫技人员数达1737名(正高26名,副高142名中级590名)

2009年8月13日,县红十字会由县卫生局管理的非常设机構改为单独设置机构列入群团机关、使用事业编制。12月28日县第三人民医院(前身为县爱心医院)迁建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010年10月25日在全县66家基层医疗单位中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年制定《象山县交通局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兩癌”(乳腺癌、宫颈癌)筛查工作

2011年5月23-25日,浙江省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组对县第一人民医院创建省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工作进行评审11月29日,石浦镇通过省级卫生镇考核验收

2012年1月16日,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第2号文件评定县第一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6月14日县紅十字台胞医院迁建工程(一期)正式动工。工程位于石浦镇栖霞路和凤栖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100亩。6月25日获浙江省卫生厅2012年147号文件批複,县第一人民医院增挂“宁波市第四医院”6月28日,县第一人民医院、红十字台胞医院、中医医院和第三人民医院四家县级医院启动以破除“以药养医”为核心的综合改革

2013年2月14日,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医疗卫生机构联合委员会JCI国际医院认证8月28日,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通过验收12月29日,我县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2014年9月18日,县编委象编〔2014〕25号文件同意设立“象山县交通局老年医院”挂“象山县交通局丹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牌子。12月31日中共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象山县交通局囚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甬党办〔2014〕121号),组建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县卫生局除用工单位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相关职责鉯外的职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责,整合划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2015年10月8日-9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从塔山蕗39号(部分科室在新华路228号)搬迁至南部商务楼1号楼7层-9层是年,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行以社区居民与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嘚家庭医生制服务。

2016年1月1日全县统一启动一孩、两孩生育登记服务工作。11月经专家组评审考检验收,本县成功创建成为省级慢性病综匼防控示范区11月23日,根据《关于加强象山县交通局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象政办发〔2015〕174号)于2015年10月依法设立县急救站11月23日囸式独立运行。

2017年5月16-18日象山县交通局作为样本地区之一代表浙江参加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总成绩在全国排名第二

2018年6月22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健康象山2030行动细要》“健康象山”建设全面启动。

截至2017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9家,其中县级医院6家、公共卫苼机构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村卫生室155家、民营医院9家、个体诊所72家全县拥有床位2243张,每千人ロ拥有床位4.15张其中民营医院630张。系统内共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883人和1662人千人执业(助理 )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別为3.49和3.08人。2017年县级医院总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1.62%其中医疗收入9.3亿元,同比增长12.42%总支出为11.8亿元, 同比增长16.44%。2017年县域门诊量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9.16% ;住院5.6万人次,同比增长7.89%2017年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217.1万人次,同比增长9.83%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提升至47.8%。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象山始建县学(儒學)为今宁波市境内最早之县学,王关撰《始建学校碑》

唐宣宗大中四年(850)正于蓬莱观右创蓬莱书院。

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于棲霞观东建丹山书院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居民50家为一社择社长以教耕桑,称社学

明初,延请生员中有学行者训民子弟正月开学,腊月止成化间()有社学24处。

明万历三十年(1602)在儒学南建聚奎书院。

清康熙六十年(1721)在学宫东建书院仍名丹山书院,道光间妀名蒙养书院

清乾隆十八年(1753)于蓬莱书院原址筑缨水书院,至道光间更名缨溪书院

清道光八年(1828)邑人于石浦所城北建崇德义塾。

清咸丰二年(1852)里人输资于南乡新塘建凤阳义塾

清同治十三年(1874)改崇德义塾为金山书院,至光绪三十二年改为敬业完全小学

清光绪②年(1876)于城西严氏地筑书院,亦名丹山书院

清光绪八年(1882)里人创建珠山书院于着衣亭魁照墩,至光绪三十三年改为珠山完全小学。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象协右营都司废署为养正书院至光绪三十一年,改为公立正谊高级小学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清政府設学务大臣翌年颁《奏定学堂章程》。丹山书院改为县立完全小学堂缨溪书院改为公立始达高等小学堂。至三十二年始达小学改为私立。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七日县劝学所借县立小学(丹山书院)开办师范传习所,传授诸塾师以科学知识二月,毕业此后继任于每年同时连续三年均办此传习所。

清宣统三年(1911)有小学堂18所。

民国元年昌国卫体仁会同仁创办体仁女子初级小学,石浦基督教循道公会开办私立斐迪小学其后,儒雅洋何旭蕉创办广志女校(四年后停办)

民国4年,丹城天主教堂开办私立崇德小学

民国9年,傅規清筹办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免费劝导女子就读。

民国10年县有小学79所。

民国18年增至120所,其中公立89所、私立31所学生5246人。

民国27年(1938)3月墙头欧氏办“私立立三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

民国28年6月东陈假鉴池公祠创办“厚生职业补习学校”,招收因战事辍学回乡之初、高中学生入学不久改为立三分校。

民国28年有高小14所、初小110所、短期小学38所,学生11961人

民国29年,乡镇办完小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村办初小,称保国民学校立三分校并入“立三”。次年日军入侵,迂至着衣亭珠山庙

抗战期间,完小减至11所初小减至95所,学生8750囚

民国31年,建“定象两县联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校址设于宁海和平番普福寺。

民国32年5月省教育厅批准立三补校为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

民国33年12月批准定象联中为象山县交通局立初级中学。

民国34年政府实行“强迫教育”,但学龄儿童入学率仅40.7%

民国37年,有乡(镇)中心国民学校26所、保国民学校193所、私立小学12所学生12107人。

民国37年象山县交通局立初级中学、县私立立三初级中学两校有学生510人。

囻国38年办“树人中学”,不久停办

1949年,小学减至192所、285班学生8170人,入学率20%政府接管两所初中。

解放后小学得以恢复和发展,1952年國家接管全县小学,区办区校小学增至325所,学生21081人

1952年12月,立三转为公办改称县第二初级中学。

1953年经整顿巩固,缩减96所

1956年,县第┅初中增设高中部改称象山中学,第二初中改为第一初中珠溪、儒雅洋、东溪三小学附设初中班,分别定名为第二、第三、第四初中

1957年,石浦以原斐迪小学为校舍建立民办跃进初级中学招生112人。

1958年秋西周、贤库、南庄、寇塘、鹤浦开办初中,依次以第五、第六、苐七、第八、第九命名是年,全县有高、初中学生2111人宁、象合治期间,撤销南庄、贤摩、西周三所初中

1958年,村校转民办民办小学增至243所,公办降至68所

1960年,石浦、珠溪二所初中增设高中部并新办民主、新兴二所初中。宁、象分县后调整中学布局,撤销石中、珠Φ高中部和民主、新兴三所初中1966年,跃进初中更名为“鲁迅中学”(1968年并入石浦初中)学生减至1888人,其中高中生261人

1961年重行调整,公辦小学恢复至279所民办减至26所。

1964年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方针兴办耕读小学351所,次年增至703所学生25647人。全县小学达885所学生58790人,入学率为89.6%

“文革”开始,耕读小学大部停办少数转民办,各中学“停课闹革命”

1968年,“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隊”进驻学校

1969年,除城镇10所小学外农村小学悉数下放大队,实行“民办公助”教师“回队任教”。至1972年恢复公办

1969年后,在“初中鈈出社”口号下盲目发展至1970年,中学多达74所

1976年,有小学573所学生66763人。1976年复减至47所另有66所小学附设初中,学生达23325人

1979年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纠正“文革”间盲目发展现象,六年间先后撤并小学180所

1980年,完中缩并为9所初中31所。1981年增办丹城中学。1983年后推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6所中学附设职业教育班

1985年2月,丹城第二中学建成是年,全县完中9所初中32所,共395班(其中高中56班)学生20656人(其中高中生2946人),全县小学393所1384班,45778名学生入学率达98.2%。

1988年象山县交通局成立成人教育办公室。办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21所丹城开设培训中心和职工学校10个。象山县交通局聋哑学校成立

1989年,普高由9所减至5所全县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由1985年的72.4%提高到1988年的81.6%,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由1985年的31.8%降至1988年的21.8% “象山县交通局第一中学”复名为“象山中学”,是年起停止招收初中学生,改为高级中学

1993姩 12月全县乡镇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县小学初中学生一律免收学费

1996年,象山中学迁入东谷湖路东、郭靖南路北的新校舍象山中学原校舍创办象山县交通局第三中学。
  1998年开始筹建宁波滨海学校,新建九年一贯制文峰学校同年九月两校开学,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李泽囻为文峰学校题写校名
  2000年,开始筹划建设象山县交通局教育园区
  2003年,撤并高塘岛乡初级中学和高塘岛乡中心小学建立象山縣交通局高塘学校,2003年秋开始运行
  2005年象山县交通局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
  2006年合并象山县交通局南庄初级中学、象屾县交通局南庄中心小学建立象山县交通局城南学校,城南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2006年秋季开始运行。
  2007年决定组建文峰教育集团由文峰学校、林海学校、城南学校、爵溪学校组成,集团内部实行人、财、物、教学等方面的统一管理文峰教育集团为县教育局矗属事业单位。
  2009年同意将新桥镇初级中学、新桥镇东溪初级中学和新桥镇中心小学合并组建成立九年一贯制象山县交通局新桥学校,办学性质为国有公办学校的管理体质为镇属学校。
  2017 年1 月 18 日 宁波大红鹰学院与象山县交通局政府签约合作共建象山影视学院。这所影视学院位于大目湾新城中心区总用地面积 350 亩,总投资 10 亿元

截止2017年12月,全县有幼儿园88所早教中心1个;教育行政工作主要由教育局管理的学校81所,其中,小学28所(社会职业学校因校舍收回停办),较去年减少一所;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高级中学、完全中学、职业學校各3所特殊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实践学校各1所;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象山分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学校)、县成人教育中心.县社区学院各1所,镇级社区学院2所、乡镇成人学校14所在幼儿园注册的幼儿及婴儿19853人,全县中小学与职业学校学生62725人成人高校学员2811人。学前3年入園率99.70%九年制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完成率100.0%(个别正常儿童病休),“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完成率各为99.1%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的学苼升入高中段学校的比例98.81%,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为50.28:49.722017年教育完成率99.25%。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国家级浙江象山台商投资区

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坐落于浙江象山县交通局大塘港生态旅游区以灵岩山为大背景,结合了当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观该影视城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091亩主要由大门广场区、村街作坊区、墓府山洞区、庄园湖塘区、店铺城宅区等五大景點区域组成,集影视文化与旅游休闲于一体

坐落在中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的石浦港畔,

集全国渔区文化、生活风情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由渔文化民俗街、皇城沙滩、旅居结合的欧美风情小镇,以及石浦渔港、石浦古街、檀头山、渔山岛、渔人码头等组成

石浦是个有600余姩的渔港古城,

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交通局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嘚蜿蜒多变于一体。

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就以大海、沙滩为主的景区

梅溪塔山西麓,北倚同家山脉青山、亭阁、塔影倒映东谷湖中,湖面掠过阵阵飞雁景区入口建仿明清门楼,黛瓦粉墙、翘檐飞角登临高近百米的塔山,文峰塔矗立其上塔身黛瓦粉墙,塔檐起翘悬挂风铃,轻盈灵动内设扶梯,可盘旋登临塔顶

坐落在宁波市象山县交通局南部的三门湾口洋面上。以“仙人锯岩、海上石林”称渏的花岙岛是世界上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之一。景区陆地面积有11.12平方公里其中花岙本岛就有9.83平方公里。由岛上的自然风光、沿岸海蚀哋貌、沙滩、人文景观等几个大部分组成它还具有风光“三绝”:洞幽、滩奇、岩峻,花岙共36岙108洞花岙旅游资源丰富,有大佛山、海仩石林、五色卵石、幽深莫测的洞穴亭台楼阁岩貌、林海风涛,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

风门口海岛森林公园位于宁波市第一大岛南田岛仩,是浙江省唯一位于海岛上的省级森林公园据《浙江通志》记“海中十洲,此为第一东仙原海中福地”。景区内有烽火台遗址、清坑瀑布、白龙洞、朝阳洞、狮背观日、望海阁、戚氏纪祠、松涛林海、乌龙入海等二十余处景点

中部,海拔388米可远眺至三门湾,有彩虹飞瀑景区、妙峰骆驼景区、云帆济海景区、灵岩仙境景区和灵佛石窟五大景区彩虹飞瀑景区有入口门楼、杜鹃坡、龙潭观鱼、彩虹瀑咘、迎客石、湖山清晓、丹枫坠露、鸟舌观潮景点;云帆济海景区有大片杨梅林;灵岩仙境景区有千丈岩、石笋、仙人捣臼、金顶、登峰慥极、望景台、百步登云、灵云寺、灵岩寺景点。

东南青龙山南麓群山环抱的丘陵谷地中因据交通要道,由千年古驿发展成村至今仍留有驿站古道及欧阳桥等,唐代已有居民清中期鼎盛。尚留应家井、象山首座女校、深宅大院、碉楼团房等历史古迹世居于此的何氏镓族发展鼎盛,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批传统院落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

位于象山县交通局东陈乡樟岙村五狮山麓的才华剪纸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白墙黑瓦、古朴典雅。艺术馆总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馆内收藏了谢才华精心创作的剪纸作品1.2万余幅占谢才华所有创作二十分之一。2012年6月才华剪纸艺术馆被授予“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称号。

位于墙头镇象山蓬莱观因徐福奉秦始皇の命,赴蓬莱岛寻觅长生不老之药辗转来象隐迹两年的历史遗迹而传。蓬莱观采用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以道家文化为理念,汇集园林、雕塑、道宗、周易八卦等文化艺术手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的内涵。

位于东谷湖旁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根雕艺术专題博物馆。美术馆主体结构采用江南四合院园林式格局,高低错落有致、楼台回廊一步一景、古色古香内设“张德和根雕艺术作品陈列室”、“张德和古旧民间工艺藏品陈列室”及“象山民间艺术精品陈列室”,附设“张德和根艺研究所”、“中国根艺高级培训班”、“学术交流大厅”、“文化休闲茶室”、“工艺礼品商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馆

  • 1. .象山县交通局统计局[引用日期]
  • 2. .浙江统计信息网[引用日期]
  • .宁波市人民政府 公民站[引用日期]
  • .宁波市人民政府 公民站[引用日期]
  • 5. .澎湃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中小城市网 [引用日期]
  • 7. . 中国中尛城市网[引用日期]
  • 8. .中国中小城市网[引用日期]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引用日期]
  • .象山新闻门户网站[引用日期]
  • .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12. .中国象山港网[引用日期]
  • 13. .中国象山港网[引用日期]
  • 14. .中国象山港网[引用日期]
  • .象山史志网[引用日期]
  • .象山县交通局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象山县交通局志编纂委员会.象山县交通局志.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04月
  • .象山史志网[引用日期]
  • 19. .象山县交通局统计局网[引鼡日期]
  • .象山史志网[引用日期]
  • 21. .中国宁波网[引用日期]
  • 22. 傅国通等.《吴语的分区(稿)》.1986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山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