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的宗教文化的发展

莆田文化概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莆田文化概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阐述宗教文化旅游包括宗教信徒的宗教朝圣旅游和非宗教信徒的宗教观光旅游,而目前的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莆田妈祖文化为个案,依据旅游产品的三种类型———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和附属产品构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对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提出应注意协调性、务实性、生态性和保护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渐露风采。而对宗教旅游的研究,成果颇丰,较多的是对宗教旅游概念的探讨,也有对宗教文化与旅游业关系的探讨,还有对宗教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研究,束有春、焦正安还提出宗教文化可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开展一些综合型的旅游项目[1]。但从总体上看,对宗教旅游产品的开发,尚缺乏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本文试图以莆田妈祖文化为个案,依据旅游产品的三种类型&&核心产品、外围产品和附属产品构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体系,对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应注意协调性、务实性、生态性和保护性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旅游企业生态性地设计和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理论帮助。
一、宗教文化旅游的涵义和妈祖宗教文化旅游市场的特征
1.宗教文化旅游是宗教朝圣旅游和宗教观光旅游的综合和提升
宗教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中蕴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宗教建筑、宗教民俗、宗教艺术、宗教礼仪等,它们具有相应的旅游美学特征和旅游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的文化旅游是&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Reisinger认为文化旅游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外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等[2];Jamieson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和教育等[3],由此可知宗教文化旅游是属于文化旅游的范畴。关于宗教文化旅游,在现代一般认为是指宗教信仰者的朝圣活动以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借助、利用宗教文化遗产及其风光胜迹来吸引非宗教信仰者和宗教信仰者进行或观光或游览或朝拜的多样化目的的活动。可见宗教文化旅游是宗教朝圣旅游、宗教观光旅游的综合和升华,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这种升华既符合宗教旅游资源的审美内涵以及利用价值深化和细分化的趋势,又适应现代旅游者更多、更高层次和更专一的旅游趣味。对不同性质的宗教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应设计有相应的旅游产品。而目前对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成果中尚缺乏一个较为系统的产品体系。随着宗教文化旅游三态效益的逐渐彰显,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1 宗教文化旅游、宗教朝圣旅游和宗教观光旅游三者关系图
2.妈祖宗教文化旅游市场的特征
妈祖作为海上&和平女神&,其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妈祖宗教文化旅游市场除了具有一般宗教旅游所具有的客源市场稳定性、长期性、重复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性以外,还有其本身特有的性质:第一,妈祖是海上保护神,是女神,作为一种心灵信仰,妈祖的主要信众是妇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上福建莆田湄洲岛朝拜的宗教信仰者中妇女占85%以上,在旅游产品开发时这是必须考虑的一个细分市场;第二,在海神的神谱中,作为女性海神,妈祖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世界各地的妈祖宫大多是从湄洲分灵割香出去的,由于神源和文源的同根性,这些区域的信徒都是潜在的客源;第三,妈祖作为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其特定的使命使得发展海峡两岸宗教文化旅游的意义更为重要,台湾客源是一个核心的客源,这是开发妈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时必须重视的一个核心市场;第四,妈祖宽容的神格折射在妈祖信仰上表现为妈祖宗教文化兼容佛、道和儒教三家要素,这种特性为拓展非妈祖信徒旅游客源范围提供一定的空间。
二、构建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宗教文化旅游包括宗教信徒的宗教朝圣旅游也包括非宗教信徒的宗教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的建设一要使宗教的文化价值(营造旅游氛围和城市氛围)成为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优势,二要设立专项的宗教朝圣旅游项目,满足宗教信徒的宗教文化需要,三要开拓非宗教信徒观光旅游市场,满足大众游客的需要,此类的旅游产品可挖掘的文化内涵潜力较大、拥有做大做强的空间,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税收。故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可以通过三个层次加以构建:外围产品(营造氛围的宗教文化产品系列)&核心产品(专项的宗教旅游产品系列)&附属产品(大众化宗教观光旅游产品系列)。
第一层次&&外围产品:主要用以营造氛围,可以是宗教文化景观的塑造、旅游地标物、标识,也可以是完善的解说系统、节庆活动,最为关键的是要营造旅游氛围,加大眼球的视觉冲击力,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以&节庆搭台,经贸唱戏&,既有人气又有文气,两者交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该层次的旅游产品是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旅游产品的基础和文化积累。
第二层次&&核心产品:主要是满足宗教信仰者的旅游需要,在开发形式、规模和旅游影响力上虽然是有限的,但因为是针对特定的旅游客源市场而设计,所以其宗教文化价值较高,是宗教地宗教特性的符号标志,是宗教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也是旅游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层次&&附属产品:可满足为宗教胜迹吸引而来的一般宗教观光者需要,属于宗教文化附属产品,从规模、旅游影响力以及旅游开发多样性等方面来看,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常常是旅游目的地旅游经营者首选的经营目标。这类产品只有生态性地开发才能避免因为旅游活动的深入而造成的外围旅游产品质量的下降和宗教地景观气质的破坏。
三、莆田妈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根据三个层次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在莆田妈祖文化原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设计和开发妈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
表1 妈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结构
第一层次的妈祖外围旅游产品重在于营造浓厚的宗教旅游氛围。妈祖旅游标地物、妈祖服饰、妈祖宴、妈祖祭祀礼仪是妈祖宗教地符号的标志,所以布局地点应选择在人群较为密集的社区、交通集散地或市区。妈祖祖庙建筑是妈祖信仰祖地&莆田&妈祖旅游地形象的显形广告,在交通集散地候车室、公共汽车停靠站、图书画报、社区宣传栏等地应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宣传攻势,以建筑气势最先冲击游客的眼球,进而引起他们的旅游联想。妈祖信物纪念品可以采取作坊生产的形式,也可以现做现卖,生产对象主要针对女性信众(突出信物的真实性)和一般观光游客(突出信物的艺术性)。
第二层次的核心旅游产品是莆田妈祖文化旅游的品牌产品,也是莆田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要素。首先应进一步打造妈祖朝拜旅游精品,增加朝圣旅游的宗教文化含量和宗教本真性、参与性;其次针对目标市场台湾客源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要逐步拓展妈祖文物古迹考察、妈祖文化修学、妈祖宗教艺术、文化展馆旅游的新兴旅游市场;再者,从道教的宗教理义出发精心挖掘、设计妈祖宗教生活体验游,如可以糅合宗教习俗、宗教饮食、宗教健身等内容。
第三层次的附属产品主要是针对大众宗教观光游客而设。在南部度假区增设一些现代游乐设施,如赛艇、空中滑道、潜水艇、体能极限挑战器材等,开展海上体能极限游或航海巡游,既可以增加度假旅游产品的现代科技含量,又可以迎合大众化旅游者和年轻游客的旅游需求;环岛徒步自助游和渔家生活体验游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旅游产品,既可以充分发挥海岛风光的优势,又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四、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注意生态导向
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生态导向,这种生态导向不仅仅是指宗教旅游目的地的绿化式宗教氛围的营造和维护,还应强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文化要素的主体作用,弱化其迷信作用。随着旅游客源的年轻化,知识化,他们对旅游产品品质的要求也相对提高,宗教文化旅游只有以&文&为产品的灵魂才能够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2.注意保护性开发
对资源依托型的旅游产品中的物化产品(如宗教建筑物、服饰)而言,其价值是由其在旅游意义上的稀缺性决定的[4]。开发这部分旅游产品时要注意资源的不可更新性,控制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宗教文化的俗化、商品化,对宗教建筑构件应以旧还旧,对宗教民俗应表述真实,对文物古迹应以古现古,使宗教文化旅游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内涵扩大化的发展。
3.注意务实的开发态度
对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中动态部分产品[17]应有宽容的务实开发态度。动态部分的产品(如宗教社区居民对宗教的价值观念)所经历的演变过程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结合在一起,企图人为让它停留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不现实的。对这部分产品的开发应顺应宗教世俗化的潮流,适应新一代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如一些宗教保佑物(如神佛像、十字架、神符、如意、佛珠等)可逐步演化为吉祥物、装饰品和艺术品。
4.注意三个层次旅游产品的和谐开发
外围旅游产品是核心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和附属旅游产品的基底,核心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强调的是产品的宗教性,是以宗教文化为旅游价值的灵魂,也是特定宗教文化旅游的标志性产品。而宗教文化附属旅游产品强调的是产品的时代性和适需性,是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而设计的产品。后一种旅游产品的开发应以宗教文化为背景,开发的基调既要注意与前一种相协调,也要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参考文献:
[1]束有春,焦正安.旅游文化及佛教旅游文化浅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8(4):67-72.
[2]ReisingerY.Tourism-HostContactasPartofCulturalTourism[J].WorldLeisureandRecreation,-28.
[3]JamiesionW.TheChallengeofCulturalTourismCanadaTourismBulletin[J].ICOMOSCanadaBulletin,):3-4.
[4]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华妈祖网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代表支持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发现侵权文章,提供权属证明,中华妈祖网保证在24小时内处理。
贤良港天后祖祠
Copyright (C) 2012 chinamazu.cn All Rights Reserved. & &
版权所有:中华妈祖网&&联系电话:400-
/2323960&&传真:3987&&邮箱:&&ICP备案号:闽ICP备号-4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妈祖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加强宗教文化建设 提升宗教良好形象
今天邀请莆田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张元坤局长,围绕&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升宗教良好形象&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并回答广大网友与听众朋友关心的相关问题。
   时 间: 09:00:00
   嘉 宾:张元坤
  &主 题:加强宗教文化建设 提升宗教良好形象
[主持人](09:00)   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点击&莆田市人民政府网&举办的在线访谈,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张元坤局长,围绕&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升宗教良好形象&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并回答广大网友和听众的关心问题,欢迎张局长。
[张元坤](09:00)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和听众好!今天,我很高兴能通过网络就&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升宗教良好形象&问题与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我也很愿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认真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09:01)   请问我国有几大宗教?
[张元坤](09:01)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到新中国成立前,逐步形成了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为主体,兼有少数其他宗教和多种民间信仰的基本格局。
[主持人](09:02)   请您简要介绍佛教的基本情况?
[张元坤](09:02)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迄今有2560年。创立者乔答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今尼伯尔)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在中国称为悉达太子),释迦牟尼是尊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者&。在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我国,先后与汉族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形成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三大系统。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使汉传佛教获得了新生。1959年西藏平叛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使藏传佛教获得了新生。改革开放以来,佛教获得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国共有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约3.3万处,其中汉传佛教寺院27700多所,藏传佛教寺院3600多所,南传佛教寺院1700多所;全国共有佛教教职人员约22.2万人,其中藏传佛教约14.8万人,汉传佛教约7.2万人,南传佛教约2000人;全国有佛教类宗教院校38所;信仰佛教的人数众多,但难以统计。
[主持人](09:04)   请你简要介绍道教基本情况?
[张元坤](09:0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形成于我国东汉顺帝年间,迄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以《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老子为道祖,以符箓、炼丹、行气、服食为主要道术。宋元时期,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两大系统的格局基本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道教革除了宫观封建经济,实行民主管理,古老的道教迈进了新时代。目前,我国共有道教宫观约9000处,道士约4.8万人,道教院校5所。信仰人数众多,难以统计。
[主持人](09:06)   请您简要介绍伊斯兰教基本情况?
[张元坤](09:06)   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创立于公元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唐宋时期,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人传入我国。北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喀什地区,16世纪遍及全疆。到明朝时,先后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撒拉、保安、东乡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了伊斯兰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教与我国封建制度相结合,形成了教坊制和门宦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伊斯兰教进行了宗教制度上的民主改革,废除了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目前,我国10个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共有人口约2200万。一年一度的朝觐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近14万穆斯林参加了朝觐;全国有大小清真寺3.5万余座;阿訇、毛拉等教职人员约5万人;伊斯兰教经学院10所。
[主持人](09:08)   请您简要介绍天主教基本情况?
[张元坤](09:08)   基督宗教主要包括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派别。16世纪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到我国,被称为天主教。1946年,罗马教廷宣布在我国建立圣统制,全国设20个总主教区,137个教区,教徒约300多万。新中国成立前后,罗马教廷顽固坚持反共立场,命令在华天主教机构和信众抵制新政权。1957年,中国天主教友爱国会的正式成立,推动了我国天主教走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目前,我国天主教共有97个教区,教职人员3397位;教堂和祈祷所约6000处;神哲学院(大修院)12所,小修院20余所;信众570多万人。
[主持人](09:09)   请您简要介绍基督教基本情况?
[张元坤](09:09)   基督教(新教)是对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新宗派,以及后来又从这些宗派中分化出来的大量新派别的统称。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我国活动的外国差会有130多个,发展教徒约70万人。日,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把三自革新运动改名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督教坚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明确提出了治好、养好、传好的&三好&目标,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各项事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共有基督教信众2300多万人;教堂和聚会点约5.6万处;教牧传道人员约4.8万人;神学院校21所。
[主持人](09:10)   请您简要介绍莆田市宗教有哪些特点?
[张元坤](09:11)   莆田市是我省宗教工作重点的设区市之一,是由我市宗教基本情况所决定的,具有历史悠久、多教并存、寺观教堂多、文物价值高、民间信仰活跃、海外联系密切六个特点。具体如下:
  一是历史悠久。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117年),何氏九仙在仙游九鲤湖炼丹,羽化成仙。这是莆田市道教历史的最早记载,迄今有2130多年。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郑露舍南湖居宅创建金仙庵(广化寺的前身),迄今有1450多年的历史,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寺名为广化寺,比设置兴化军还早3年,故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称。这是莆田市佛教寺院的开端,从此往后,莆田市境内的佛教寺院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是多教并存。我市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同时还有众多的民间信仰,它们各自成为完整的系统,全市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共有6296处。
  三是寺观教堂多。全市有宗教活动场所1525处(已登记发证1030处),可统计信徒18.16万人。其中:佛教寺院921处(已登记发证538处),僧尼2629人、居士1.1万人;道教宫观290处(已登记发证205处),正一派道士360人;天主教堂(点)37处(已全部登记发证),信徒2.96万人;基督教堂(点)277处(已登记发证250处),信徒13.8万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4771处。其中:&三一教&祠堂1285处,门人8.15万人;妈祖宫庙315处、其它民间信仰场所3171处,信众难以统计。现有的四大宗教和三一教已成立全市性宗教团体。
  四是文物价值高。全市有11处国家级文物,其中宗教类的文物有8处。即:广化寺释迦文佛塔、元妙观三清殿、枫亭天中万寿塔、湄洲妈祖祖庙、凤山九座寺无尘塔、平海天后宫、龙华寺双塔、仙游文庙。全市有省级文物48处,其中宗教类的文物有近27处。
  五是民间信仰活跃。莆田是妈祖信仰、&三一教&信仰的发祥地,全市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4771处。其中:&三一教&祠堂1285处,门人8.15万人;妈祖庙315处,其他民间信仰场所3171处,信众多,无法统计。
  六是海外联系密切。我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宗教特别是佛教、道教、民间信仰同东南亚各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关系密切,许多名山古刹在海外有下院。闽台道教和民间信仰同根同源,台湾民间信仰中妈祖、雷海清、陈靖姑等神祗是从莆田分灵过去的。
[主持人](09:16)   请问宗教文化内涵有哪些?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张元坤](09:16)   宗教既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同时又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宗教文化,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现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说明如下:
  佛教、道教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佛教在东汉时期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逐步与中国原有的道教和儒家的文化互相接触、交流、碰撞、包容、吸收、融合,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学领域,乃至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可以讲,中华民族如果离开了佛教和道教,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至于离开了佛教和道教,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都会受到极大限制。同时佛教还是我国藏族、蒙古族、傣族等二十几个兄弟民族的主体文化,如果离开了佛教,也就没有这些众多兄弟民族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阿拉伯半岛,原来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自从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后,阿拉伯人才有了自己的文化,阿拉伯人从此成为一个坚强的民族。《古兰经》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又是阿拉伯文化的典范,在阿拉伯语言文学史上占有一个最高的地位。凭着伊斯兰教文化,在百年之中,阿拉伯人从亚非欧三洲上把长期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奴役的人民解放了出来,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阿拉伯文化,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在传播伊斯兰教经典的过程中,创造了阿拉伯文字学、文法学、修辞学、圣训学、教律学、法理学、教义学等,写出了许多记载穆罕默德的遗训,民间歌谣,传统故事和文学作品。由此可见,阿拉伯文化及语言文学,都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为渊源创造出来的。从这个意义说,没有伊斯兰教,没有《古兰经》,就没有阿拉伯文化,就没有一个坚强的阿拉伯民族。
  基督教对欧美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正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指出的,离开了基督教文化,也就没有欧洲文化和西方文明。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它上承希腊哲学,下启近、现代哲学,包含了古希腊理性主义传统、希伯莱宗教的精神、以及罗马人的法治观念。中世纪欧洲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形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了解基督教文化,才能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渊源。因此,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说,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主持人](09:21)   请您谈谈如何发扬宗教文化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张元坤](09:21)   宗教教义中有许多内容是能够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正如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所说的:&我国宗教教义中的许多内容,比如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一些要求,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我们所提倡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宗教界对这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群的内容,要加以挖掘,加工整理,加以强调。&我们可以挖掘、借鉴、继承和发展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利用宗教的文化功能和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宗教大都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操守道德规范的优良传统。佛教讲&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慈悲喜舍、四摄六和的精神&。道教讲&齐同慈爱、和光同尘&,提倡贵生,敬重生命,关爱自然,主张天人和谐;伊斯兰教有对人友善宽容,当行则行,行止有度的
&中道&思想;基督宗教系统共同具有爱上帝,同时要&爱人如己&的基本精神。这些理念的正确阐释和宣传,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以弘扬。
  宗教在推动国家的对外友好交往方面能发挥独特的功能。推动宗教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世界各地的宗教加深了解,增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在国外树立了&和为贵&的中国形象。宗教界的对外交往也有助于国家经济建设。宗教界对传统宗教文化的研究,对宗教典籍的整理和研究、对宗教哲学、伦理学、文学、艺术等优秀成分的弘扬,对旅游文化的促进,都有助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宗教在发展社会公善事业方面还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如在救灾、扶贫、照顾孤寡老人、参与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事业、挽救失足者等方面还可以探索更多的途径。
  总之,宗教可以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消除恐惧与误解,促使彼此更好地理解;宗教对话有助于各宗教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在保持各自信仰、实践的独特性的同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宗教文化既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各宗教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各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要与全体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积极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宗教自身建设,努力为推进和谐宗教,构建和谐社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主持人](09:25)   请问宗教文化与旅游业有何关系呢?
[张元坤](09:25)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风景秀丽的宗教胜地,积淀为旅游文化的重要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旅游市场的开拓,吸引了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朝圣和学术考察交流,这些都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也起着保护、修缮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求知的需要,通过旅游可以增长人们的宗教文化知识,陶冶性情、修心养性。到宗教名胜古迹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不仅有一般游客,更有朝圣者、宗教信徒和专家学者。因此旅游活动的发展也是人们传播了解、探讨和研究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天下名山僧占多&。自古以来,一些著名的佛教寺院都建筑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蒙宗教之神奇,钟天地之灵秀,名山胜迹,珠联璧合,成为旅游胜地,观光佳处。如被称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素有&峨眉天下秀&美誉的峨眉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等胜境,古寺名刹与奇山秀水混然一体,成为朝圣访古、探幽揽胜的绝好去处。道教的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同样是游人们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如道教圣地武当山就被宋代米芾誉为&天下第一山&而享誉中外;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江西龙虎山,素有&神仙洞府&之美称,为人们所向往;江苏茅山因被称为道教&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而驰名&&诸如此类的宗教圣地胜境,经过历代僧道的营造,成为我国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主持人](09:28)   莆田宗教文化除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之外,还有哪些重要文化?
[张元坤](09:28)   莆田市宗教文化十分丰富,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除此之外,还有莆田宗教建筑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莆田玉皇信仰文化、莆田城隍系列文化、妈祖文化、莆田三一教文化等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
[主持人](09:28)   请您简要介绍莆田宗教建筑文化,好吗?
[张元坤](09:29)   我市宗教建筑门类齐全,观赏价值极高,既有寺观、佛塔等传统的建筑,又有教堂等异域宗教建筑,这些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成了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宗教建筑文化。主要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千年古刹广化寺、梅峰寺、囊山寺、龟山寺、南少林寺、石室岩寺等为代表的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寺院建筑。二是以广化寺释迦文佛石塔、元妙观三清殿、九座寺无尘塔、枫亭天中万寿塔等宗教类的国家级文物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它们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财富。
[主持人](09:30)   请您简要介绍南少林禅武文化,好吗?
[张元坤](09:30)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命已敕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调僧兵来协助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和尚和僧广、僧满三人率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他们来到福建后,跑遍了福建的山山水水,选择这里作为大本营,历时二十多年,完成任务,还在当地收下不少禅宗弟子。凯旋之时,沿海人民一再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先回嵩山少林祖庭禀告昙宗方丈,昙宗方丈道出一首偈语,偈语是&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为此,道广和尚上奏朝廷请示去留,征得同意回到福建后,就按照方丈偈语所说,五百僧兵留在林泉院定居下来,唐太宗还让国库下拨银两,扩建林泉院,同嵩山少林寺一样养僧兵,参政事,林泉院也就成少林分寺。&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当时习练少林南拳武风极盛,成为东南沿海武术活动中心。唐、宋、元、明几个朝代,都得到朝廷褒封。
  南少林寺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强烈的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在反清复明斗争中,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文物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南少林寺的遗址,经有关专家学者论证,西天尾林山村林泉院就是南少林寺。日,南少林遗址论证会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确定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日,九莲山南少林寺重建一期工程竣工,开始向海内外开放。现在,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南少林寺&匾额。2006年莆田南少林寺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日上午,空性法师荣膺南少林寺方丈。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为其送座,中国佛教协会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当年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寺传佛教禅宗的同时,为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恢复,保持健康的状态,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就总结了调身、调息、调意、调心的方法,和有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作用的&易筋&&洗髓&二经与&五形拳&,也就形成了少林武术的雏形。究其根源,可为同根而生,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一动一静、一理一行、一身一心、一形一意,正所谓:禅中有武、武中有禅、禅拳归一。它充分体现了我国禅宗文化与武术有机的结合而相辅相成,实为武学中上乘之术也。如果把武术比成&人&的话,那么禅是灵魂、武就是躯体,禅是意、武是形,以禅为主导、以武为行为,相互融合,互相受益,互为修炼。武术是我国国宝,莆田是武术之乡,自唐代武则天首开武考以来,莆田共中武状元10人,武进士28人,有22人任过兵部尚书。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也是东南沿海武术活动中心,禅武文化是南少林的核心内容。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禅&等名扬大江南北,远播日本、东南亚。1990年以来,莆田市已连续举办五届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和传统拳术大赛。据不完全统计,各路拳师表演有51种不同的拳械,110多个套路,并发现了新的拳种&佛祖拳&。习武有上自88岁的长者,下至5岁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乡的武术遗风。
亚洲武联主席徐才说,南少林寺与武术有密切联系,是南派拳种的重要发祥地。南少林寺今后将对我国武术事业发展乃至亚洲武术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持人](09:37)   请您简要介绍莆田玉皇信仰文化,好吗?
[张元坤](09:37)   玉皇上帝是主宰天庭的最高神灵,能统辖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受到了老百姓广泛崇拜和信仰。玉皇上帝的诞辰是农历正月初九日,有信仰的老百姓都要到玉皇殿(庙)去烧香、朝拜,祈求平安发财健康长寿,等等。从宋代形成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明代达到鼎盛。莆田人民对玉皇上帝的崇拜信仰乐此不疲,前赴后续,代代沿袭,已成为当地一种宗教文化。莆田地区建有众多玉皇殿(庙),最著名的有壶公山凌云殿、石室岩灵霄宝殿、枫亭天中玉皇殿,它们成为玉皇上帝信仰朝拜中心。莆田城区凤凰山的石室岩寺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日晚至初九日下午,有数十万善男信女前往烧香朝拜,人山人海,特别是初八晚上12点(初九日0点)大家争先恐后争烧头炷香,更是盛况空前,达到高潮,成为正月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玉皇上帝的另一重要节日,莆田、仙游、惠安三县数以万计的信仰者齐集在壶公山凌云殿,他们从十五日晚上来,朝拜后住在凌云殿,十六日上午回去。朝拜玉皇活动年复一年,一直传承下去,成为莆田人民的玉皇信仰文化。
[主持人](09:39)   请您简要介绍莆田城隍系列文化,好吗?
[张元坤](09:39)   莆田城隍文化丰富多彩,至今保存有:华亭城隍庙(供奉南宋首都杭州府的城隍)、浙江庙(供奉浙江省的城隍)、兴化府城隍庙、兴化县城隍庙、新县城隍庙、平海城隍庙(卫城城隍)、莆禧城隍庙(所城城隍)、涵江鲤江庙(清代载界莆禧城隍迁至)等,每一处城隍庙都有历史和故事,其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为莆田市城隍文化完整性和多样性。
[主持人](09:40)   请您简要介绍妈祖文化,好吗?
[张元坤](09:40)   妈祖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天上圣母,是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天神。妈祖原名林默,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生于福建莆田贤良港,她识天文、懂医理,乐善好施,传说能&预知吉凶&,&逢凶化吉&,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救海难而去世,乡民在湄洲岛上建庙祭奉,这是最早的妈祖庙,也就是现在的湄洲妈祖祖庙。妈祖代表了亲切慈爱、惩恶扬善、英勇无畏等中国传统美德,妈祖文化象征着安全和顺、平安吉祥、行善大爱,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在妈祖文化的发展历史中,妈祖文化与佛教和儒学融合。佛教中,妈祖被描绘成东海龙王的女儿,后幻化为观音的弟子。儒家尊她为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历代统治者也对妈祖尊重有加。忽必烈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成为国家级护海保护神;清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称号由天妃升至天后,地位尊贵,无以复加。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妈祖和孔子、关帝等一同被列入清朝地方的最高祭奠,规定地方官员必须亲自主持春秋二祭,行三跪九叩礼,列入国家祀典,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海上女神&。
  妈祖文化影响深远,妈祖庙遍及世界各地。移民了带动妈祖文化在国内外的信仰,现全世界共有3千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信众,有华侨的埠头就有妈祖庙。国内的福建、浙江、广东、港澳台等沿海地区较为集中,国外则遍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每年世界各地妈祖信众来湄洲祖庙朝拜有10多万人。妈祖文化的传播,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两岸统一的共同精神基础。
[主持人](09:42)   请您简要介绍莆田三一教文化,好吗?
[张元坤](09:42)   &三一教&,又称&夏教&,是由明代莆田思想家、哲学家林兆恩于嘉靖年间创立的。他主张将中国传统宗教儒、道、释三教合一,故名&三一教&。三一教是独具特色的民间宗教,具备了宗教所必备的基本要素:有教主和崇拜神像,有经典《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夏午尼经》等,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有堂、祠、书院等活动场所,有宗教组织,有信徒入教修道的仪式,有&掌教师&、&主坛师&等教职人员,有主持本教法事的&经师&和科仪,有进身修炼的&九序心法&,有固定的教务活动和宗教纪念日。是一个有别于其他民间信仰,具有完整独立的民间宗教。
  三一教自明代中叶创教以来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以莆田、仙游为中心,以福建为亚中心在江南大部分地区流传,堂祠林立,信徒千万计。清康熙、乾隆年间,三一教因遭清延的禁止而衰落,莆仙方言区以外的流传一度中断,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三一教得到了复兴。现今,莆田市及周边地区共有&三一教&堂、祠1545座,门徒12万多人。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一、两座三一教堂,每年农历七月十六日教主诞辰,各堂、祠都会组织信徒赴东山祖祠进香,一直到农历八月络绎不绝;其间还有台湾、马来西亚和海外三一教门人、信众也相继莅祠朝拜。
  三一教文化本质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儒、道、释三教文化。其民俗活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亡灵超度习俗,此俗源于明抗倭时期,林龙江率门徒收埋莆仙13000多具受害百姓的遗体,并为死难者做超度道场。做道场时运用的《九莲唱》、《九莲灯》等民间舞蹈和大量古色古香的民间音乐是非常珍贵的艺术瑰宝。二是三一教堂、祠在明清时代实际上成为书院,是弘扬儒学的主要场所,并形成了拜师尊儒的民间习俗。堂、祠是三一教历史文化的积淀。现在全市三一教堂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4处。三是由三一教流传下来的&九序心法&(或称&艮背法&),其中却病医术和养生保健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产。四是明嘉靖三十五年至明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受倭患甚深,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爱国爱民毁家救难的感人肺腑的事迹流芳百世。《林龙江纪念馆》保存着明朝的青瓷罐、白瓷罐、铜镜等古物和在仙厝保存3794罐明朝的骨灰罐是有力的证据,也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五是利用教义教规中积极因素作出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述,发挥三一教在基层群众中信仰力量,开展宗教慈善活动,多做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邻里和谐的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这些文化,深入莆田人民心中,广受民众的信仰和拥护,形成了具有莆田地方特色的三一教文化。
[主持人](09:46)   请问,我市有哪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您对宗教文化旅游有什么建议?
[张元坤](09:46)   我市宗教文化门类齐全,观赏价值极高,既有寺观、佛塔等传统的建筑,又有教堂等异域宗教建筑,这些风格多样、各具特色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众多的寺庙、道观和教堂,不仅是各教信众活动的场所,也是历代书法、建筑、雕刻、园林、音乐等艺术荟萃之地,对中外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其中有千年古刹广化寺、南少林寺,世界妈祖朝圣中心湄洲妈祖祖庙、三一教的发源地东山祖祠,祈梦文化的九仙观及九鲤湖自然景观瀑布等。
  建议:我市要对现有的宗教文化进行整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根据目前现状可开发和完善的旅游品牌主要有:一是以千年古刹和寺院建筑、佛教文化为题材,将广化寺、梅峰寺、囊山寺、龟山寺、南少林寺等大寺院等连线一片,通过对宗教寺院的朝圣,对古建筑、寺院的塔、碑、书画、雕塑、文物游览等,突出佛教文化,给人予清静祥和、净化心灵。二是以莆田特有的民间信仰为题材,将湄洲妈祖祖庙、陈靖姑祖庙、三一教东山祖祠等民间信仰宫庙连成一线,通过朝圣游览,突出境外来莆旅游,增强了港澳台侨对祖国大陆神缘一脉相承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促进境外来莆朝圣热转化为投资热。三是以道教大型宫观和莆田城隍文化为题材,将莆田的东观岳、凌云殿以及莆田城隍文化系列的华亭城隍庙(供奉南宋首都杭州府的城隍)、浙江庙(供奉浙江省的城隍)、兴化府城隍庙、兴化县城隍庙、新县城隍庙、平海城隍庙(卫城城隍)、莆禧城隍庙(所城城隍)、涵江鲤江庙(清代载界莆禧城隍迁至)等,突出莆田道教历史悠久,城隍文化完整性和多样性。四是以莆田二十四景和仙游四大景为题材,将莆田的风景名胜与宗教和民间信仰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突出莆田的九仙祈梦文化。五是以宗教文物为题材,将广化寺释迦文佛石塔、三清殿、九座寺无尘塔、枫亭天中万寿塔、湄洲祖庙等宗教类的国家级文物有机地联成一线,突出莆田宗教文化底蕴之深厚,知名度之高,品牌优势之明显。
[主持人](09:49)   请问,近年来我市着重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升宗教形象?
[张元坤](09:49)   近年来,我市着重从四个方面来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升宗教良好形象。一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是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三是加强宗教教职人员教风建设;四是开展宗教慈善活动。
[主持人](09:50)   请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什么?
[张元坤](09:50)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2日在全国宗教工作上强调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用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观念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我们要紧紧围绕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持人](09:51)   请问,我市宗教界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有何成效?
[张元坤](09:51)   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加强宗教文化建设和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国家宗教事务局高度重视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每年都侧重一个主题,2012年是以&安全&为主题,年是以&教风&为主题,今年是以&规范&为主题。通过全市宗教团体和各寺观教活动的共同努力,我市宗教界在创建和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宗教界遵纪守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接受政府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宗教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宗教界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意识得到了强化;宗教界&规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监督更加严格、落实更加到位。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广化寺、石室岩寺、涵江鲤江庙、平海天主教堂、龙华寺、莆田城关基督教堂被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评为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
[主持人](09:52)   请问,我市加强宗教教职人员教风建设,着重要解决哪些问题?
[张元坤](09:52)   宗教教职人员的教风问题直接影响到宗教界自身的形象,关系到宗教的正常健康发展,我市各宗教在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中,着重从排查问题入手和加大整改力度,不断地内增素质,外树形象,从而达到了提高宗教文化素养,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如:佛教通过开展&内修三学,外显三风&活动,重点解决佛教存在不重修行、戒律松弛等问题,力争达到教风端正、严肃戒律;道教通过开展&庄严道相、端正道风&活动,重点解决道教存在封建迷信、借教敛财等问题,力争达到道风纯正、遵纪守法;天主教通过开展&潜心灵修,提升信仰&活动,重点解决天主教存在戒律松弛、争名逐利等突出问题,力争达到遵守教规、仪态端庄;基督教通过开展&做光做盐、荣神益人&活动,重点解决基督教存在拉帮结派、互相攻击、借教敛财等突出问题,力争达到爱国爱教、相互包容。
[主持人](09:53)   请问,近年来,我市宗教界开展宗教慈善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效?
[张元坤](09:54)   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支持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明确了&四个支持&的政策(即支持和鼓励宗教界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支持设立公益慈善项目、支持设立公益慈善组织、支持落实扶持和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引导并推动我市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从2012年开始,规定每年的9月份的第三周举行&宗教慈善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我市首届&宗教慈善周&活动期间及全年,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捐款捐物386万元,2013年&宗教慈善周&活动期间及全年捐款捐物426万元,2014年
&宗教慈善周&
活动期间及全年捐款捐物1310万元,2015年&宗教慈善周&
活动期间及全年捐款捐物1439万元。通过多年来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宗教公益慈善工作机制化、宗教公益慈善项目规范化、宗教公益慈善运行常态化模式,宗教慈善周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逐步显现。
[主持人](09:57)   今天,我们很高兴跟张局长聊了很多关于宗教文化的话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节目已接近尾声,谢谢张局长座客在线访谈,最后我想请您对今天的访谈作个小结。
[张元坤](09:58)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很高兴参加在线访谈,感谢大家对莆田市宗教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宗教具有积极和消极两重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积极作用,加强宗教文化建设,提高宗教界形象。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宗教文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主持人](10:00)   由于时间关系,此次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和听众的参与和支持。
copyright@ 莆田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版权所有
来稿信箱: 闽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莆田妈祖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