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大连铁路医院在哪里今年要建很多蔬菜大棚在哪里建?

最难就业年 女生高校毕业后回农村建蔬菜大棚_新浪大连新闻_新浪大连
最难就业年 女生高校毕业后回农村建蔬菜大棚
北国网-半岛晨报评论
  大连前10个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完成市指标20.5万人的105.2%;全市实现稳定就业14.2万人,完成市指标11.3万人的125.8%,稳定就业率为65.9%,高于市指标10.9个百分点;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8%。这组数据表明,大连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年就业工作指标。这是记者昨日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的。
  编者按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近几年在持续增加,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是699万,有“最难就业年”之称。随着2014届高校毕业生开始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大连市今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回顾最难就业年
  案例篇
  归国后回老家当老板
  28岁的女大学生李君在旅顺口区北海街道前沙包村承包了8个蔬菜大棚,每天都到地里忙活。种菜、摘菜、卖菜……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从农村跳出来,在大城市挣大钱,又回到农村扎根。李君的“过山车”式就业路径显示了她对农村做出的“大有可为”的判断。
  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学计算机专业、拥有大专学历的李君去了日本,从事电子方面工作。2010年回国,李君自己也没想到,跳出农村家庭的她,又返回了农村。“我爸妈就是干大棚的,受他们影响,我没再出去找工作,也开始扣蔬菜大棚,当起了农民。 ”
  李君的妈妈孙淑花说:“现在的大学生太多太多了,找个好工作多难啊!我当时劝我姑娘,干大棚挺好的,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 ”
  于是,李君将自己前几年工作挣的几十万元全部投进去,在30多亩地上建起了8个大棚,芹菜、黄瓜、西红柿、甜瓜、茄子……多种蔬菜、水果轮番种植。作为“大学生农民”,李君头脑灵活,勇于尝试新品种,又了解消费者心理,她的大棚经营得有声有色。
  创业过程中,李君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有一次,大棚里的甜瓜突然一夜间全熟了,要是不尽快卖出去,损失太大了。 ”旅顺口区及街道就业管理部门得知此事后,当天就帮着李君联系超市卖甜瓜,一天就卖出去1500多公斤,让李君放下心来。
  今年,区里还帮助李君申请了小额贷款,解决李君事业壮大遇到的资金难题。“下一步,我打算申请绿色食品商标,创出品牌,带动更多人就业。 ”李君说。
  大学生就业,除了传统的国企、外企、民企、考公务员外,还有回乡当农民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少了一些世俗眼光中的体面,多了一种用专长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胸怀,当然也多了一些未知的变数,也多了一些外人难以看到的艰辛。可正是这种变数与艰辛,为一些人提供了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
  政策篇
  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今年本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本市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就业,推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统筹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支持就业,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今年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有效畅通就业政策落实渠道,努力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持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失地失海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高校毕业生享同等就业权益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本市从7月1日起允许外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在大连市进行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并纳入大连市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范围内,确保所有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本市还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招聘行为,要求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杜绝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设置性别、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性条件,让每一位求职者都享有同等的就业权益。本市还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不断丰富和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努力满足各类服务群体的就业需求,重点做好就业服务进校园和离校后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专项行动。
  此外,本市全面升级市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信息系统,拓展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功能,有效解决了地区间、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了服务资源效能最大化。
  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张星
  延伸阅读
  颁布配套政策
  本市印发了《困难企业认定办法》等,全市认定履行社会责任困难企业150户,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4300余万元;
  简化政策操作流程
  对现行就业政策内容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了各项政策操作实施办法,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确保扶持政策有效落实;
  拓展政策宣传渠道
  开通了“大连就业”微信和手机应用平台,全面宣传就业政策、传递就业信息,积极借助新媒介广泛开展就业工作宣传。
  家庭农场井喷式爆发
  据国家农业部6月4日发布的公告称,农业部的首次全国家庭农场发展统计调查显示,国内家庭农场已初具规模。截至2012年底,在全国30个省、区、市共有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
  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单个家庭农场的平均收入达18.74万元。&& 在外面订餐嘛,这家不行再换另外一家呀,餐饮行业又不是垄断行业。自己带菜当然可以,但冷菜冷饭吃久了伤身子,划不来的。城市化和城市化建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00
城市化和城市化建设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近日,央视曝光了京城郊区农业大棚中违规建房的情况,其中涉及昌平3处和1处。昨日,记者从昌平区获悉,该区已对4处违法建设共5300平方米全部拆除,同时正在对全区的大棚进行地毯式的排查,一旦发现违法建设,立即拆除。大棚乱象蔬菜大棚种出&农家院&近段时间,市民经常可见诸如开心农场、私家庭院等广告,循着广告中的地址走到郊区后发现,这些外表看上去与普通大棚无异的日光温室内种的不是瓜果梨桃不是蔬菜,而是房子。这些隐藏在生态大棚下的农家别墅被开发商以对外出租的形式租赁给&城里人&,一租就是数十年,价格低廉,且附送大棚,并冠以&农业园&、&生态园&或&阳光大棚&等名称。据了解,这些温室每栋的租价花费十余万甚至20万的价格不等,租赁期多为20年左右。昌平大棚违建房已开拆6月28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蔬菜大棚&种&房忙&为题曝光了北京郊区农业大棚中违规建房情况,其中涉及百善镇3处34栋,小汤山镇1处11栋。随后,昌平组织执法人员对涉及到的项目强制拆除。昨天,记者在百善镇天润生态园看到,违规建设的超标准大棚外,原先立起来的铁门、栅栏已经全被拆掉,地面铺设的地砖已经被刨起。对于此次拆除的违建项目,相关部门都约谈了项目相关负责人,责令立即停止销售活动。据了解,这些建在蔬菜大棚里的&农家院&使用的土地并非建设用地而是农耕地,属违法违规建设,昌平区正在对这些建在大棚里的违建进行地毯式清理。据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昌平区已对4处违法建设共5300平方米全部拆除。【推荐阅读】&&官方表态排查全区大棚拆违建早在2009年6月,本市就曾对部分区县内以设施农业为名进行违法建设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然而,四年后大棚违建再一次出现。对此,昌平区拆违办副主任张晓东告诉记者,2009年蔬菜大棚房多是在原来设施农业或耕地的基础上直接加盖房屋,但现在的蔬菜大棚外表看上去与大棚无异,也是阳光顶、大棚的统一规格,但在棚里建设房屋,隐蔽性更强,这样就能够躲避航拍和举报。据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昌平区各镇街均建立了30人以上的专业巡查队伍,每天不间断的巡查,一旦发现有违章、违法迹象,责令其立即停工,限期自行拆除,并采取警告、约谈、下通告等措施,对违法项目及负责人进行警示和思想教育,督促其整改。与此同时,昌平区还建立了工作台账,通过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地毯式排查,设立电话、来信、网络等途径广泛动员群众举报。另据区拆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昌平区将通过在大棚加装摄像头的方式,对全区大棚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违法违规建设的情况。拆已出租违建&零赔偿&对于拆除已出租违建是否对承租人进行赔偿的问题,昌平区拆违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土地由村集体承包给农业企业或个人,再由农业企业或个人分块儿租赁给外来租客建设违法建设,土地承租方及外来租户在耕地上改变其用途建设违法违规建设,这一行为本就是违法,因此在对这些违法违规建设进行拆除时,政府不会对其进行补偿。此外,相关部分负责人还提醒市民,蔬菜大棚属设施农业用地,根据2009年北京市出台的设施农业建设规范,温室大棚操作间不得超过15平方米,主要用于放置农具和安装电力等设备。因此,市民如果在租赁的大棚内建设违法违规房屋,权益将无法得到法律保障,因此,市民不要租赁,以免造成财物损失。【推荐阅读】&&精彩推荐家居二手房 租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铁路医院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