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职责唯冠诉苹果

苹果唯冠_相关新闻报道_财新网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唯冠案为中国企业启蒙?
主持人: 俗话说树大招风,苹果iPhone与iPad风靡全球,也招致各种涉及知识产权的官司不断。先前,无论是在面对韩国三星、芬兰诺基亚、台湾HTC的法律诉讼,苹果基本上攻守自若,至少也是互有得失。而最
【财新网】(记者 王永)ipad中国大陆商标之争落下帷幕,苹果公司将向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同时ipad商标将过户给苹果公司。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今天(7月2日)通报称,苹果公司
》(修改草案)争议和苹果唯冠商标纠纷案等热点问题做了回应。 对于目前《著作权法》中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规定,阎晓宏回应称,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有必要的,延伸的问题可以讨论。阎晓宏解释称,著作权集体管理
财新网友(北京市)2128天22小时21分10秒前
财新网友(江苏省常州市)2128天22小时35分0秒前
专利律师(北京市)2129天2小时8分7秒前
师肖才元12日向苹果承办律师团发送《苹果唯冠商标之争公开论法邀请函》,邀请与苹果律师公开论理、切磋。唯冠律师列出四大议题,指向双方官司最敏感的地方,其中之一是“苹果是否应当自觉停止使用iPad商标
财新网友(天津市)2129天3小时59分58秒前
财新网友(北京市)2171天16小时59分47秒前
11:50:26 凤凰网科技讯
3月2日晚间消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在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播出《“iPad”到底是谁的?》节目中表示,iPad商标权案需要强调的不
备受关注的苹果公司、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状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商标权侵权一案2月29日在广东省高院二审开庭。庭审现场,双方唇枪舌剑。 苹果公司代理律师: 这份号的合同,是从天
2月29日,广州,苹果方面代表走出法院大门。 东方IC 2月29日,广州,苹果新证人调查公司职员Graham Michael Robinson在庭审结束后走出法院,遭遇大批媒体记者。 东方IC 2
财新网友(澳大利亚)14分15秒前
财新网友(山西省太原市)2183天18小时8分32秒前
财新网友(北京市)2183天23小时25分14秒前
【财新网】(记者 王姗姗 田林)苹果公司(Apple Inc)诉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终审今日开庭。 2月29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苹果公司所持iPa
百密一疏 在全世界都高歌猛进的苹果公司,眼看着就要在小阴沟里翻船了。 由于涉嫌在中国大陆使用iPad商标侵权,苹果的iPad系列平板电脑已经在部分城市下架。苹果公司也一改往日沉默,于2012年2月
财新网友(广东省深圳市)2193天20小时26分54秒前
点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谁将成为“IPAD”商标权最大赢家?
ipad商标值多少钱!
从2010年第4季度到2011年第3季度,苹果iPad系列平板电脑累计在中国销售了362万台。若按照均价每台3000元计算,苹果在中国iPad系列产品营销至2011年第三季度,已达了108亿元人民币。若二审败诉后,工商局对iPad的最高罚款可以超过300亿元。
唯冠公告,彼时的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另对中国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2009年底,以8大银行为代表组成的债权人会议最终决定对唯冠进行债务重组,和君创业公司临危受命,担任了唯冠科技的债务重组顾问。
中国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日前称,其与苹果公司就iPad在中国注册商标的纠纷,达成庭外和解是最好的方案。唯冠科技董事长Yang Long-san称,要禁止进出口苹果iPad的难度较大。
由于涉嫌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使用IPAD商标侵权,苹果产品已被多地工商部门查处。 2月14日晚,苹果则一改此前沉默,发布声明称唯冠拒绝履行协议,申诉已获香港法院支持,而此前深圳中级法院一审判决苹果败诉。
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商标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夺“标”大战:苹果唯冠各有底牌
我们希望能与苹果公司到谈判桌上解决问题。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谢湘晖一再向记者表示,虽然此前苹果的律师与唯冠曾有过接触,但始终没有谈到价格问题。
苹果即便败诉也只需要将iPad3进行更名,这个损失也在苹果的承受范围中。iPad商标的真正价值还是由苹果赋予的,但苹果也应该尊重深圳唯冠的商标所有权,事件的最终解决还是应该回归到谈判桌上,而不是两败俱伤。
苹果唯冠12年冲突史
唯冠台北公司在多国家分别注册iPad商标
唯冠科技在内地注册iPad商标两种类别。
苹果将唯冠告上法庭
2009年,苹果与唯冠达成协议
苹果与英国IP公司签订协议
唯冠和苹果对簿公堂
唯冠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
唯冠科技董事长庭外和解是最佳办法
未来结果走向猜测:和解VS改名
认为,苹果会希望达成和解,在价格能接受情况下,减少麻烦,但价格太高,它会选择放弃中国场,其实水货一样进来,苦的是正规渠道,苹果损失很小;唯冠更要和解,否则它一分钱拿不到。打官司也不少花钱,它还要钱去救急,所以最后和解的可能性很大。
陈永东认为苹果或将iPad商标损失“嫁祸”他人,他表示,苹果公司面对可能100亿元的罚款都不惊慌,可能的情况只有两种,要么他们相信输不了官司,要么他们认为输了这钱也得他们的法律事务代理公司或台湾唯冠来出――他们或许就将成为冤大头,如果真这样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洪国荃认为:“苹果平板电脑iPad在中国赚了大把钞票,如今遇到大麻烦,由于苹果公司iPad商标一案败诉深圳唯冠公司,部分地区开始下架苹果iPad。一旦二审败诉,苹果不仅要支付给唯冠一笔巨额侵权费用,还将面临回购iPad商标或是将产品改名的命运――唯冠公司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是对的,傲慢的苹果应该被教训。”
商标权纠纷对运营商、供货商等影响
尽管苹果iPad商标侵权案还未最终定性,但这场侵权纠纷的影响已经显现。记者昨日获悉,苹果iPad 2产品已在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两家购物网站下架。不过,网站方面表示,下架相关商品与iPad正在发酵中的商标权案件并无关系。
行货或者水货,对于苹果而言其实并没太多差别,并不影响iPad产品超高的人气吸引诸多消费者购买。实际上,苹果新品在国内行货发售通常落后美国数月到半年,国内不少消费者早已习惯了通过水货渠道购买。
被装箱的iPad2又全部摆上了柜台继续正常销售,下架了两个多小时就重新上架了。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目前京城所有经销商都在正常销售,并未接到任何下架通知,所以总公司决定还是恢复销售,具体是否还会下架,目前处于观望中。
各地ipad下架情况
重庆华龙网报道:新亚苹果大融城专卖店营业人员朱江说,他们已于昨日接到了总部的停售通知,目前,重庆新亚各门店已经全面停止了对ipad的销售。他透露,在接到总部停售ipad通知之前,重庆各家新亚门店就已经开始出现缺货现象。
记者在台东五星电器看到,ipad2已经下架。柜台工作人员表示,该店已经接到通知不允许销售,如果想购买可以去四方区的五星电器,应该还有货。五星电器相关负责人李明表示,已经接到来自苹果公司的通知,“苹果官方要求2月21日下架。”
位于徐家汇百脑汇的一家专卖苹果产品的店主如是对记者说,据他介绍,百脑汇全场的iPad这两天都要下架,以后即使要卖也只敢偷偷地卖。不过iPad的价格也在相应提高,“iPad的价格每天都在变,今天已经比昨天贵了几十元。”
唯冠公司详解
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唯冠集团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沙头角保税区,拥有员工五千多人,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外贸出口百强之一。唯冠科技是一家以专业电脑显示器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的综合性IT集团企业,属下有2家分别在台湾和香港的上市公司以及分布在中国、美国、欧洲、南美洲的16家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销售和服务网点。2011年12月,苹果公司状告唯冠侵权一案在深圳中院进行一审判决,唯冠胜诉。随后,唯冠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使用IPAD商标。
唯冠现状:深圳唯冠濒临倒闭 厂房满目疮痍
日,随着iPad商标权“战火”不断升级,曾是全球第四大平板显示器制造商的唯冠科技公司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公司位于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保税区的厂房已经“满目疮痍”。
为什么说苹果被唯冠坑了!
尽管苹果公司提起上诉,但全国多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各地苹果门店和代理商不仅下架iPad,还将面临数额不详的罚款。
据报道,唯冠国际(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实质控制的台湾唯冠(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注册了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2001年6月和12月,深圳唯冠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的中国商标。深圳唯冠也是唯冠国际旗下的子公司,三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杨荣山。
苹果股价站上500美元 市值达A股总市值13%
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愈演愈烈,距离二审开庭只剩下两周时间,中国多地经销商已开始下架iPad产品。然而,苹果股价并未受此羁绊而减缓冲高步伐,日前已正式突破500美元,其市值相当于A股总市值的13%。苹果股价春风得意,A股市场相关概念股不忘攀龙附凤。从上月中下旬开始,国内4家苹果产业链企业股价持续上涨,两只个股至今价格涨幅已超过了三成。
2012年1月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分析报告
2012年1月,苹果领跑中国平板电脑市场,联想紧随其后。而本土品牌纽曼则以微小优势超过三星,跻身人气品牌三甲。苹果仅相差5.3个百分点。
网友发言区:如果苹果ipad需要更名,你希望叫?
Copyright & 2010 JRJ.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金融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唯冠指责苹果设局欺诈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iPad商标侵权案追踪
  首次透露8家债权银行希望苹果赔4亿美元
  新快报记者 陈庆麟
  昨日,深圳唯冠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展示自家产品“唯冠i-Pad”的资料外,还称苹果曾用欺诈手段获取iPad商标权。而在此之前,苹果方面 也曝光了香港法院关于iPad商标权的判决书,称深圳唯冠拒绝履行将iPad中国大陆商标权(以下“iPad中国商标权”均特指针对中国大陆的商标权)转 让给苹果的合同义务,违反与苹果签署的协议。
  此外,深圳唯冠重组顾问李肃还首次谈到具体索赔问题,他表示8家债权银行认可的苹果赔偿金额应该为4亿美元,金额再低的话要与苹果谈判商定。
  关于iPad中国商标权
  ●苹果:已向唯冠购买10个不同国家iPad商标权
  ●唯冠:苹果曾承认iPad大陆商标没有卖
  据了解,深圳唯冠与苹果的纠纷延续多年,双方的焦点在于,台湾唯冠2009年以3.5万英镑向英国IP公司转让旗下所有商标的交易,是否包含深圳唯冠?
  对此,双方各执一词。
  2月14日,苹果在声明中宣称,“多年前,我们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但深圳唯冠认为,iPad的中国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转让协议中,所以iPad的中国商标权不属于苹果。
  “iPad中国商标没有卖给苹果是当年苹果承认的事实,双方还曾进行了长时期的转让谈判。”李肃在昨日的发布会上表示,2010年8家银行查封唯冠深圳公司后,苹果还派律师与8家银行协调有偿转让iPad商标,但苹果强行使用iPad中国商标后却不承认当年的谈判。
  李肃还表示,至于iPad商标是不是卖给苹果和苹果能不能在中国大其陆使用iPad商标,根本不是唯冠公司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是中国法律容许不容许的问题。
  而对于索赔问题,李肃在随后访谈中表示,8家银行认为应该是4亿美元,如果苹果愿意一次掏出4亿美元,8家债权银行将彻底放弃所有的诉讼,如果苹果认 为价格应该低一些,双方就需要谈判解决。“苹果方面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才是事态严重的主因,不过此案越持久苹果的罚款和赔偿越多。”
  关于iPad全球商标权交易
  ●苹果:借助第三方公司收购iPad商标
  ●唯冠:苹果涉嫌设局欺诈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深圳唯冠还对苹果此前的iPad全球商标权交易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杨荣山是否作为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签订商标转让合同,台湾唯冠是否有权代理深圳唯冠等。
  该授权书显示,2009年IP公司和台湾唯冠签合同的时候,杨荣山并没有到场,而是授权给唯冠公司的法务部处长麦世洪签署相关文件。该授权书盖了两个 章,一个是杨荣山的私人章,一个是台湾唯冠的章。“从授权上来看,是台湾唯冠的授权,不是杨荣山的授权。这些商标,不是在杨荣山名下,而是在唯冠名下。” 深圳唯冠代理律师马东晓表示。
  马东晓进一步指出,对于商标权的转让,仅仅签订合同还不够,还需要双方共同到工商局办理商标转移,得到工商局核准并发公告以后,才意味着完成交易,而苹果并没有去工商局办理相关的转让事宜。
  此外,深圳唯冠方面还对全球iPad商标权的买家提出质疑。杨荣山表示,2003年苹果在欧洲注册iPod时,唯冠就曾经去阻止,后来因为各种因素放 弃了抗辩;而在2009年8月,一家名为IP的公司,找到唯冠称iPad商标与公司名相近,希望能购买该商标,并保证不与唯冠进行竞争。“IP公司此前提 出的收购价格为2万英镑,该公司威胁唯冠:如果不出售商标,将对唯冠进行诉讼。唯冠鉴于当时遭遇经济困难,正计划进行收缩,因此同意了该交易。”杨荣山认 为,这是苹果的精心设局,使唯冠此前低价出售iPad全球商标。“苹果这种作法,就是欺诈。”李肃指出,理由是IP公司当时说不会和唯冠竞争,并且在特定 条件下,用不公平手段取得iPad商标权。此外,李肃还质疑IP公司是苹果的虚假公司。目前,深圳唯冠已经确认正在准备委托美国公司起诉苹果公司。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来大公司要收购商标、域名之类的知识产权,都是通过代理出面。因商标、域名之类的资产,虽然本身有一定价值,但只有背后有美誉 度的产品或服务支撑,价值才会大幅增长,如果大公司自己出面买,肯定会遭遇坐地起价,所以通过“白手套”买更能反映其本身价值,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关于香港法院的判决书
  ●苹果:唯冠违背协议
  ●唯冠:苹果继续误导
  据媒体报道,苹果此前声称的香港法庭在iPad商标案中支持该公司的判决书于周四曝光,该PDF文档长达18页,其次还有众多疑似2009年时苹果公司相关代表和唯冠工作人员的邮件曝光。
  在该判决书中,法官HonPoon表示,唯冠的行为带有受财务利益驱动的阴谋味道,其有理由相信该公司拒绝履行移交iPad在中国商标的义务,违背了与苹果之间协议的规定。
  判决书还称,“所有被告的行为都表明,违反协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损害苹果利益。唯冠国际控股、台湾唯冠电子与深圳唯冠都在唯冠CEO杨荣山控制之 下,这些公司都拒绝采取任何行动,履行将该中国商标以合适方式转让给苹果的协议。相反,唯冠集团试图以此为商机,向苹果索取1000万美元。”对此,深圳 唯冠另一位代理律师谢湘辉昨日向新快报记者表示,“这是苹果继续在误导读者,苹果应该为此道歉。”他表示,香港的官司尚未正式开庭审理,所谓判决书应该只 是程序性的确认文件,上述法官的言论也可能是在苹果代理律师引导下的言论,是非正式的判词。
(责任编辑:姜涛)
12-02-18·
12-02-17·
12-02-17·
12-02-17·
12-02-15·
12-02-15·
12-02-14·
12-02-13·
11-08-22·
11-05-16·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高清影视剧
4寸iPhone SE发布 售价3288元起中国首发
移动新发现
近期热点关注您好, []|
苹果与唯冠:一个字母约值1亿人民币
[导读]大象(苹果)最终败给蚂蚁(唯冠),似乎证明了知识产权的力量。那么唯冠获得6000万美元的和解费,就是真的赢家么?
当公司的前CEO乔布斯决定使用iPad作为品牌名称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这四个字母将引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不过就在本月初,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案达成和解,苹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约合3.8亿人民币)。这场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的官司结果以苹果输了唯冠赢了而告终,不过谁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赢家? 唯冠的胜利?大象(苹果)最终败给蚂蚁(唯冠),似乎证明了知识产权的力量。那么唯冠获得6000万美元的和解费,就是真的赢家么?曾是全球四大液晶显示器生产商之一的唯冠国际,因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导致债务危机,相关公告显示,唯冠国际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唯冠国际现在已经是官司缠身,赢得这场官司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唯冠起死回生。而早在这场“iPad”商标之争开战时,一些存在先入为主观念的人认为唯冠是“恶意抢注”且有“碰瓷”(北京方言,被用来泛指一些有投机取巧、敲诈勒索之嫌的行为)嫌疑。实际上,早在苹果发布iPad之前,唯冠就曾做过一个叫iPad的产品,并注册了iPad的全球商标。而苹果在发布iPad之前也知道此事,于是通过其设在英国的二级公司从台湾唯冠手中买入了iPad商标,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审查,疏忽了中国大陆市场的iPad商标所有权在深圳唯冠手中,而不是台湾唯冠手中。“商标价值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科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从唯冠的iPad产品本身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来说,这个商标可能不值那么多钱,但是它恰好利用了苹果公司当年的失误,所以可以索要更高价格,但是从商业买卖的角度来说,商标价值在市场上是相对的,所以也不能算是“乘人之危”。不过,另一方面而言,“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建立在有形资产基础之上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苏勇教授认为,显然唯冠赢得了官司,也已经没有能力运营iPad品牌,也无力回天拯救自己公司的命运。苹果是输家么?官司中赔钱的苹果真的输了么?回顾苹果公司为获得iPad中国商标而卷入的三年的纠纷,大多数观点认为,苹果惹上这样的官司主要的失误之处在于,当初通过英国IP发展公司以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的价格从台湾唯冠处购买iPad商标时,并未料到后来深圳唯冠会提出中国大陆iPad商标实际在其手中。“商标权是有地域性的”,王科峰说,苹果当时没有意识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作用,可能在最早通过英国律师所进行的商标权转让中,苹果律师的疏忽和粗心而没有咨询中国大陆的专业代理机构或中国律师,导致了巨额赔偿的代价。不过也有人认为6000万美元对苹果来说是“九牛一毛”,因为根据苹果公布的数据,苹果第二财季共售出近1200万台iPad,大约每天卖出13.33万台iPad,也就是说,靠iPad一款产品,苹果一天的营收就足够支付这笔商标转让费。虽然在这个官司的进程中,苹果此前态度傲慢,却不得不意识到,iPad商标权纠纷也阻碍了苹果新产品上市。今年3月份,苹果推出New iPad。当新款iPad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发售时,中国大陆却迟迟没有动静。而现在通过一揽子协议,其中包括深圳唯冠放弃iPad商标的权利,苹果在商标权的问题上为iPad在中国的销售彻底扫清了道路。在这个案例中跨国公司要学的很多,博斯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谢祖墀认为,“苹果付出了学费,这个学费最好是为所有来中国的跨国公司支付的。”谢祖墀指出,全球化进程让跨国公司必须从法律上、社会上、文化心理上全方位地去了解它的每一个市场的商业生态——这方面全球的企业应该向好莱坞学习经验,好莱坞大制作的电影在剧本创作阶段就会考虑预备上映的所有国家的言论控制程度和禁忌。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alonliu]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科技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数码科技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冠诉苹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