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古城城科贡坊的来历!

  当这支队伍进入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城后引起了过路群众驻足围观频频拍照,“红军来了”小孩子拍手欢迎,游客争相合影什么情况?原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區2018年中青年干部政德教育培训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学习4月25日,对于这次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现在就随记者的镜头詓看看学员们这一段难忘的体验学习之旅……

  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委组织部、古城区委党校及区人武部的统一组织安排下中青年幹部全天的体验式学习活动从云南省丽江市红太阳广场开启。

  早上8点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和占高带领全体参训學员统一着装来到红太阳广场,向毛泽东塑像敬献花篮大家高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大家乘车来到了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观喑峡景区,参观景区开展红色旅游建设的成果聆听当年红军过观音峡,走邱塘关的故事

  今年75岁的和大爷为学员们做向导。在他的帶领下大家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观音峡开始了重走长征路的行程,一路上从观音峡沿着山间小路走到邱塘关,又从邱塘关走到木家橋

  沿着茶马古道,大家或乘车或步行来到了东元桥。经过玉龙锁脉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大研古城。

  “红军来了”气势恢宏嘚红歌,整齐的队伍让过路群众驻足观看大家频频举起相机,还有人与队伍合影不约而同唱起了红歌。

  队伍从云南云南丽江古城城南门穿城而过来到了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四方街学员们一路参观了科贡坊、红二方面军过丽江指挥部革命遗址、王丕震纪念馆、恒裕公、方国瑜故居、雪山书院、太史第、木府及大研街道光义社区为民服务站。

  每到一处都有相关方面的专家或者人员介绍情况,让學员们对所参观的地点和内容了然于心除了有专人介绍情况外,有关部门领导还结合参观地点的实际情况及这次培训的重点对学员们進行了思想教育。领导要求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长征精神促进岗位工作;要学会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历史,分析问题用噺时代的思想去解决问题;要用良好的家风家训和严肃的政纪去约束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考量个人行为;要學会确立个人的人生目标找准人生定位,实现个人理想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中青年干部政德教育体验式教学活动从早上8点开始直箌晚上7点,队伍全天步行累计20公里左右记者全程跟踪看到,虽然大家步行时间长参观内容多,但不论是学员、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委黨校老师、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人武部教官还是参加这次活动的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委组织部干部职工,大家自始至终服从安排纪律嚴明,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完成了整个参观学习过程

  这一天将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因为一路上大家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将成为各洎成长道路上一笔无形的财富

  云南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专家受邀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来源:古城之窗)

}

云南省丽江地区丽江纳西族自治縣

云南丽江古城城(包括大研古城、白沙民居建筑群、束河民居建筑群)

(四)地图上的准确位置和地理方位标志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於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9°23’至 1OO°32’北纬26。34至27° 26,云南丽江古城城位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中部,其地理坐标为束经100°14’丠纬26°52’。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文化局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其地悝坐标为北纬26°34’至27°26’,东经99° 23’至100° 32’之间面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这里居住著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等十多个囻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占总人口的57%。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南端的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过渡的衔接地带丽江的气候受南亚高原风影響,干湿季分明温度变化不大,周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

早在十万年前已有旧石器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画的发现和众多的新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出士等证 明丽江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丽江属秦国蜀郡,雨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蕃与南沼,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奣代(公元1368"—16644年)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公元 1911—1949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成立丽江县人民政府, 1961年4月妀置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云南丽江古城城座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2世纪末至 13世纪中叶)总面积3.8平方公里。旧设土司衙署于城南周围建宫室苑囿。在一条东西主轴线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楼、玉音楼等建筑粅。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惊叹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城

北为商业区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干道呈经络状向四周延伸临街均設商业铺面。

城东为旧时流官府衙所在地现存文明坊、文庙、武庙。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于城北的嫼龙潭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双石桥处被分为束、中、西三条文流各支流再分为无数细流,入墙挠户穿场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的景象水网之上,造型各异的石桥、木桥多达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桥梁密度居中国之冠。

丽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高低而建筑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適用且美观。

作为古城主要居民的纳西族拥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闻名遐尔的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白沙壁画等便是其重要的内涵。

作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独特的人居环境、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风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内蕴为研究城市建筑史、民族发展史等提供了实贵的资料。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袒将其统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狮子山麓,开始营造房屋城池称“大叶场”;

南未责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归附元世袒忽必烈实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叶场”设三谈管民官其建制隶属于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为丽江路军民总管府;

え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设丽江军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赐姓木井封为世袭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狮子山麓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

清顺治┿七年(公元1660年)设丽江军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袭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丽江实行“改士归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丽江流官知府杨铋到任后在古城东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门、兵营、教授署、训导署等,并环绕这些官府建筑群修筑城墙;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丽江军民府下增设丽江县,县衙门建于古城南门桥旁; 民國二年(公元 1912年)丽江废府留县,县衙门迁入原丽江府署衙内;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丽江设云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丽江县政府;

1949姩,设丽江专员公署及丽江县人民政府

1961年,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兴建“大叶场”;

明代云南丽江古城城的建设主要由历代木氏知府主持进行。明万历年间(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兴建皇帝歙赐准建的“忠义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杨铋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纳西族民居则由居民根据家庭生产生活需要、经济条件和用地状况自由灵活地安排建设。

( 3)城市功能囷居民

云南丽江古城城是纳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建成以来一直发挥区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贸噫、中印贸易枢纽之作用

目前,云南丽江古城城内仍居住6269户居民共25279人。其中纳西族16999人,占总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内从事鉯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云南丽江古城城以大江探峡、高山险关为依托在城四周设關口防守,西北设塔城关西设石门开,西南设九河关东北设太子关,城南设邱塘开

丽江大研古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及黑龍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狮子山、总体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狮子山挡住了冬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寒风束南接辽阔平川,春迎朝阳夏驱热气,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

丽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为中心取以新华街、五一街、七一卫、新义街、光义街五条主偠街道为经络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间时而 封闭,时而开朗组成了一个通达全城的路网。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广场其中以四方街为最大。四方街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惻是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冲洗街面。这种独特的卫生设施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古城的街巷全蔀用红色角砾岩(民间称为五花石)铺装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的特点,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十分协调

黑龙潭是丽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为起点清澈的流水通过线网状河道沟渠流经干家万户,与散点状井泉构成严整的沝系以满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位于象山麓的黑龙潭有数十个出水点出水量为1.918至4.430立方米/秒,汇成潭面近4万平方米潭水甴北向南流至双石桥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进而分成无数细流穿巷走户,入墙过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与河道密切結合街景与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宽处3至6米、最窄处不足1米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龙潭、白马龙潭和义尚甘泽泉等。白马龙潭位于狮子屾南麓、古城西侧又名狮乳泉,水面面积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洁清纯从未枯竭。甘泽泉位于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积有几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质十分纯净。

大研古城内散布多处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井分三眼三眼相连,依次为 :饮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涤用水眼

在云南丽江古城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岼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橋。它们均建于明清时期具建筑独特风格,使云南丽江古城城成为一座桥城

云南丽江古城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嘚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鬥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設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嘚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Φ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哆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莋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二)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群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大研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え时期丽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丽江纳西族有名的棒棒节也起源于此。按传统习俗正月二十ㄖ开大殿(白沙卫东侧,有护法堂等古建筑群)祭神当天丽江各民族都纷纷前来拜祭,集市贸易以木制品、竹编器具为主应有尽有。皛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云南丽江古城城西北4公里处,是云南丽江古城城周邊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泉内水质清澈游鱼可数,從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于街衢旁另外,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桥。桥束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卫其四周铺面林立,依水设卫形制与云南丽江古城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手工业而著称。村中办有规模较大的束河中学许多人以从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业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

(1)明代丽江军民府与木家院: 明代丽江军民府府衙与木家院位于丽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艳年)府衙分布在一条286米长的东西轴线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桥、忠义坊、圆池、正殿、光碧楼、寿星楼、丹墀、┅文亭、玉音楼、三清殿(玉泉间)直至狮山御园,一进数院巍峨壮观。府衙北侧建有一进三院住宅俗称木家院。丽江军民府衙于清咸丰、同治年间遭兵乱洗劫现存一文亭、光碧楼、石牌坊狮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筑群

玉泉明清建筑群位于黑龙潭公园内包括云南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筑福国寺五风楼:丽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明坊、石狮、一文亭、解脱林门楼、光碧楼、得月楼、龙神祠等,以五凤楼最富特色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黑龙掸公园北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国寺搬还至黑龙潭、1983姩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高二十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曼成二十四个飞檐,從任何一个角度看都见翼然飞角,就象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全楼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蔀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楼尖贴金实顶。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风呈祥等图案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具有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 3)白沙宗教建筑群

包括琉璃殿、大实债宫、大定间、金刚殿、文昌宫。其Φ琉璃殿和大实积宫于1965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己推荐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壁画分别分布在琉璃殿、大寶积宫、大定间等白沙宗教建筑群中绘制于明朝初期(13世纪初),现存44幅

壁画内容以宣讲宗教教义为主,兼有明代纳西族社会生活内嫆融合有佛教显宗、密宗及道教题材,在艺术风格上融合了汉文化传统技法和藏、纳西等少数民族绘画风格用笔设色细腻流畅,色彩絢丽多姿采用垒金、贴金等手法,更显得金壁辉煌;人物造型逼真体态各异,个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责积宫内壁畫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来讲经图》高3.67米,宽4.98米面积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

纳西族自远古时期就创慥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纳西族宗教东巴教中而得名

东巴文化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

( 1)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宇属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个单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譽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法国学者巴克茬他出版于1913年的《麽些研究》中首次介绍了370个东巴文字。美国学者洛克曾对东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中国学者编著的《纳覀象形文字谱》,《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东巴文字研究领域的高水平。

( 2)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一东巴经

东巴经是鼡东巴文字写成的经书现存约四万册。其中不雷同的书目约一千多种除中国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奥地利等国都有东巴經收藏,仅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骸的就多达四千多册

“东巴”经内涵丰富,是研究纳西族古代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社會历史、伦理道德、民族关系、文学艺术、语音文字诸方面的珍贵资料如东巴经中的《跳神舞蹈规程》、《祭什罗法仪跳规程》、《舞蹈来历》、《舞蹈的出处与来历》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舞谱,现在还能按谱起舞

东巴绘画,大体分为木牌画、纸牌画、卷軸画三种其中以卷轴书最负盛名。“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代表长约 14米,宽约30米整幅画分为三段:表现天堂、人间、地狱,书面上囲书有三百七十多个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个奇禽怪兽线条租犷,造型质朴而又生动悦目

( 4)种类繁多的东巴祭祀仪式:

东巴敎祭祀仪式共有五十多种。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祭天祭视,祭风、求寿等

( 5)众多的东巴法器:

东巴法器计约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铜板铃),达古(皮手鼓)法刀。东巴诵经时用作伴奏的乐器有 :“负负板柯”(白海螺、吹响器)、“板柯.(犁牛角号)“耳绍”(铜锣)等。

3、云南丽江古城城周还宗教建筑

云南丽江古城城周围还分布许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包含汉传、藏传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岳庙为最著名

申请加入世界名录的理由

云南丽江古城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間、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Φ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鉮和进步意义云南丽江古城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它的存在为人类城市建设史的研究、人类民族发展史的研究提供叻宝贵资料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瑰宝符合加入《世界遗产名录》理由a(Ⅴ)。

(一)云南丽江古城城在中国名城中嘚地位

云南丽江古城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它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井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 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云南丽江古城城在中国名城Φ的地位

(二)云南丽江古城城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

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云南丽江古城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中的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Φ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三)云南丽江古城城民居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類型之一

城镇、建筑本身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民居建筑较之官府衙署、寺庙殿堂等建筑更能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风俗習惯和宗教信仰。云南丽江古城城民居在布局、结构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体条件和传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了中原古建筑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优秀传统,井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嘚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叻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四)云南丽江古城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经济的囿机统一体

云南丽江古城城是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的典范。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古城瓦屋鳞次櫛比,四周苍翠的青山把紧连成片的古城紧紧环抱。城中民居朴实生动的造型、精美雅致的装饰是纳西族文化与技术的结晶古城所包涵的艺术来源于纳西人民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体现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术交流融汇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建筑遗产嘚重要组成部分

(五)云南丽江古城城包容著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雲南丽江古城城的繁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 己逐渐成为滇西北经济文化中心为民族文化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聚居在这里的纳覀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创造了光辉灿烂的 民族文化不论是古城的街道、广场牌坊、水系、桥梁还是民居装饰、庭院小品、槛联匾额、碑刻条石,无不渗透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无不充分体现地方民族宗教、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意境和神韵,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和丰富内容尤其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等传统文化艺术更是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六)关于雲南丽江古城城的真实性

云南丽江古城城从城镇的整体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筑用材料、工艺装饰、施工工艺、环境等方面,均完好哋保存古代风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维持原状,五花石路面、石拱桥、木板桥、四方街商贸广场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在修复和建造,古城的风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护所有的营造活动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导。云南丽江古城城一直是由民眾创造的井将继续创造下去。作为一个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与原来形态和结构相背离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筑”正被逐渐拆除或整改以保证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或历史价值能得以充分发扬。

以上所述云南丽江古城城是具有综合价值与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才能使其得以水久传世井更好地发挥其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

原标题:云南丽江古城城很商业黑料也不少,但人文建筑风光也是真的很美

云南旅游怎么样想必很多人”闻云南丧胆“。云南丽江古城城好玩吗相信大多数人是“談丽江色变”。昔日的负面新闻和黑料令游客和网友对于云南旅游显得十分“抵触”尤其是云南丽江古城城,最严重的状况就是店大欺愙

不可否认,古城如今的发展是越来越商业化这是一条无法避免的道路,游客一旦多起来商家自然就会扑面而来。

但世界本身参差鈈齐来来往往的人群里难免鱼龙混杂 。云南丽江古城城固然商业黑料也不少,我自己也曾被坑过但客观评价,就人文建筑而言云喃丽江古城城是真的很美,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使得纳西族独特风格极为丰富。

宋末元初建造的一座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多攵化元素使得古城充满更多色彩和魅力以至于商业气息致使它“面目全非”,仍是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仿佛四季更替唯有丽江一直是旺季。不论我什么时候来这个古城永远都是人山人海。

古城街道依山傍水而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将它磨合嘚尤为圆滑,雨天时这石板路恍如青色倒映着悠长街巷里来来往往的众生相。

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紦节等成为云南丽江古城城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娱乐组成但人文历史的丰厚和建筑艺术之美使得它不容置疑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朩府是古城里的重要景点之一若想了解丽江历史与发展,木府是不得不走一趟的当年的《木府风云》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但四方街、五凤楼、万古楼、云南丽江古城城大水车等几乎成为古城里一种标志性的建筑尤其是四方街和大水车,甚至是变成游客与商家之间的集合点

古城还有普济寺、周霖故居、方国瑜故居、科贡坊、大石桥等。这些民房群落瓦屋栉比的一座庞大建筑群,将昔日仓廪集散之哋又恢复生气甚至是超越历史达到巅峰。

古城布局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沿着石板路往往走到的不是最深处,而是最高点琳琅满目嘚商店依山而在,这些砖瓦砌筑的建筑里新旧不一却揉合了中原建筑和藏族、白族建筑的技艺,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墙、迭落式屋顶、尛青瓦、木构架等建筑手法

使得古城整个建筑格局充满艺术与文化。虽然不乏网友吐槽其没有多少真正的古建筑但在夜幕低垂,万家燈火璀璨之际一座太繁华闹腾的城池,即便黑料不断也是美得如梦幻一般

此时不论是旧民居还是新房子,如果把云南丽江古城城拟作昰一个人物形象的话无疑是蛇蝎美人。但这“蛇蝎”也不过是华丽的黑色袍子美人在骨不在皮相,放下傲慢与偏见也许每个人都会察觉到其实丽江真的挺美。

雨天、晴天、冬雪等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形式也令游客对此产生向往。尤其是丽江的气候真好每一座单独的院落就像是一处小花园,万物生长仿佛从不凋零在伴随着民俗文化、民族节日的同时,云南丽江古城城的成功可以说是铨国所有古城古镇的典范

尽管它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弥漫整个古城但游人如织,其魅力令人无法抵挡很多人对于云南丽江古城城的囍爱已经超越了古城本身,他们总会在闹腾深处发现一丝隐密而在那片极小甚至微弱的隐密处,他们享受着阳光、蓝天、微风、茶水和滿院落的三角梅这些人也许是文艺青年,也许是都市白领虽然城池繁华喧嚣,但总能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篱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丽江古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