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南京什么时候变暖和写入中学历史课本

日本的历史书上是如何记载南京大屠杀的? - 知乎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military38.com/archives/.html)这一帖子以“中国人对日本人不反思历史进行批判”这一事实为引子,引出众多网友对南京大屠杀的跟帖议论。跟帖的人中,有一部分完全否认大屠杀,更大多数人承认在南京发生过大规模杀人事件的。但大部分人虽然承认,却否认30万死者的说法。来自琦玉县的チーター:大屠杀的数字肯定是捏造啊,30万人从物理角度看都是不可能的。来自大阪的シンガプーラ:我问过实际去过南京的人的孩子(超过70岁了),据他爸爸说,当时日本军队并不拥有能够杀死几十万中国人的军队人数与武器,30万的数字必然是捏造的。来自福冈的パンパスネコ:我们要盯着过去到什么时候?我出生的时候战争已经结束了,所以老实说我对大屠杀完全不知道。如果总是拿上一代的责任说事,历史这个东西就会变得一团糟了。网友シャム:南京大屠杀确实存在,美国也在战后审判中以包括这个事件的一系列事件审判了日本,处决了战犯。所以说南京大屠杀可以被称作史实。但是问题不在于这个事件是否存在,问题在于,中国直到今天仍然在以此事为政治筹码,甚至对遇难人数进行捏造。来自群马县的キジトラ:日本被美国投了原子弹也曾深感愤恨,但事到如今也不再声讨美国了。日本作家山本弘曾指出,日本人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并不仅只有“诚心谢罪”或“完全否认”这两种,大家对于遇难者人数的看法也有分歧。山本于2008年将持不同看法的代表性人物进行了总结归类:肯定派较大屠杀派一般屠杀派较小屠杀派否定派30万人以上20万~10万数万人1万人~数百人数十人~0中国政府张纯如井上久士江口圭一笠原十九司高崎隆治姫田光义本多胜一*藤原彰吉田裕秦郁彦原刚冈崎久彦樱井良子田边敏雄中村粲松村俊夫阿罗健一大井满小林善范高池胜彦田中正明东中野修道冨士信夫藤岗信胜渡辺升一山本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进行过阅读研究,他认为此事件确实存在,并且死者数目一定不会少于数万。但他同时否认30万人的说法,并指出,大屠杀中被杀害的主要是中国的战俘,其中混杂了一些被错认作便衣游击队的平民。2.笔者对日本普通青年人进行的抽样采访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前两天,笔者对一些日本人士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南京大屠杀,通过何种途径知道的,以及对于中国给出的30万遇难者数字怎么看。得到的答复如下:1.林女士(京都大学硕士生):我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详细的了解。而且,我并不是从新闻或者教材当中得知的,而是在网上看到了很多“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这种对日本有利的宣言(我感觉,在日本,公众场合似乎会避讳这一类的议论)。对于中国所说的30万被害者这个数字,我无法判别其真伪;但是考虑到那毕竟是战争中的事情,所以30万这个数字也并非不可能。2.伊藤先生(京都大学硕士生):我想,对于南京大屠杀,日本人应该全都知道吧。我记得小学时好像在历史课上学到过。不知道这一事件的人可能也有,但肯定是极小一部分。至少在我这一代,只要上过大学的人,肯定都是知道的。虽然有一部分人不承认这一事件的存在,但是一般来讲,日本人应该都认可这一事件确实存在过这个事实。对于30万这个数字,我并没有亲自调查过所以不清楚,但是总觉得有点过于夸大。因为广岛和长崎被投下原子弹也不过死了大约20万人。3.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在华留学生):对于南京大屠杀,当然知道。我记得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内容大概是讲日本人在南京杀害了很多人。我曾在网上读到过中国人批判“日本人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但是我想说,回答自己不知道这一事件的人,肯定是尽管受到了教育却将之忘记了。也就是说,不知道这一事件,是因为那个人缺乏个人素养。他们并非不知道,只是不记得。拥有基本知识和教养的日本人,肯定会在什么地方听说过南京大屠杀这一词语。关于死难者数量,我是无法相信30万这一数字。老实说,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我感觉中国给出的死者数目好像在逐年递增。但是,我不否认日本军队在南京剥夺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这一事实。但那到底是4万还是30万还是几千,我并不清楚。那是一场战争。战争是悲伤的事情。不管对于胜者还是败者,都不可能有喜悦。有的只是宝贵的生命就那样消失了的悲伤。我个人认为,在南京被日本人杀害的,大部分都是军人或者战士。但是要说没有一个妇女儿童被杀也是不可能的。对于在南京死去的人们,我能感受他们直面死亡时刻的恐惧和痛苦,我也从心底对这一切表示懊悔。4.藤井先生(京都大学博士生):我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但是不记得是从哪里听说的了。有可能是中学课本、高中课本,或者也有可能是电视或报纸。5.增田女士(企业白领):我知道南京大屠杀,并且看过很多关于它的口水战。虽然中日双方在数字上有分歧,但我们都清楚过去曾有过这样的混乱期。在那样的时期,对遇害人数的统计不可能准确。就像最近发生的海啸地震等灾害中遇难的人数,也是无法统计清楚的。而且,当时在南京市内的难民区,日本军队还设立了卫生所,很多市民前来接受治疗。这是有当时的照片为证的。不管怎么说,并非当时所有的日本人都很坏。我们有必要跨过这段历史向前看。日本也在战争中受到了美国同样的虐杀,但日本人都差不多跨过了这段历史。6.笼川女士(在中国工作的日本白领):对于这段历史,我当然知道。关于被害人数我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有确凿记录的话,我认为就应该承认。7.楠上先生(企业白领):我听说过这个事件,并且认为屠杀肯定是发生过的。但是中国方面报道的数字应该比实际要多。8.田中先生(日本三星园茶屋的继承人,曾在中国留学):关于南京大屠杀,我当然是知道的。我曾到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在那些资料面前受到极大的冲击。虽然日本一直在屠杀人数的多少上跟中国争论,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牺牲者人数多还是少的问题,因为日本所做的事情是绝对难以原谅的。虽然现今的日本非常和平,但是我希望从此以后都不要再发生同样的悲剧了。总结起来以上几位随机采访的日本人,笔者看到,日本年轻一代对于南京大屠杀,基本都是有所耳闻,并有着基本了解的。他们认识这一事件是通过教材、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大家基本都承认日军曾在南京屠杀中国人,但对于30万死者这一数字基本都抱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不过,尽管在数字上有所异议,日本年轻一代仍旧认为这一事件是历史的悲剧,不应再重蹈覆辙。3.日本人所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著作A. 右翼历史研究在日本,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研究著作非常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右翼作家和所谓历史学家的作品,主要是对南京大屠杀的种种证据进行质疑反驳。主要作品有:1. 《南京事件证据照片的鉴定》(东中野修道,2005)2.《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松村俊夫,1998)3.《“南京大屠杀”的虚构》(铃木明 2006)日本右翼团体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集群,他们顺应一些日本人不愿意相信日军曾经作出如此暴行的精神期望,写作了大量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文献。这些文献在众多历史记载中根本不堪一击,政治的目的是第一位的。B. 反思历史的研究当然,日本战后也涌现了大量承认南京大屠杀,反思日本的战争责任的著书。比较著名的,有:1.南京事件——“虐杀”的构造》(秦郁彦2007)2.《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津田道夫,1995)4.日本人所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回忆录A.承认大屠杀的回忆录事实上对南京大屠杀的报道,日本并不是战后才开始的。讲演通信社的《野战邮便旗》杂志最早曾在日描述了在南京日军曾经进行的大屠杀,并称这是为了“威慑敌人,促使蒋政府放弃抵抗”。越是接近现今,这些记录越多而且详细。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即将离世,一些日本老兵良心发现,开始通过公布其当时日记等方式,重现那时的真相。在日本的这类图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日本老兵躺在床上接受采访的形象。也有一些这类图书是有良知的日本教育界人士主动收集文献编成的。正是由于他们留下的无可辩驳的记录,使任何一个日本人都可以轻易触摸到南京大屠杀无法否认的证据。这类图书包括:1.《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皇军士兵——第十三师团山田支队士兵的阵中日记》(小野贤二,1996)2.《南京事件——亲历者27人的叙述》(笠原十九司,2006)3.《我所见的南京事件》(原日本海军第十三航空队轰炸机队队长奥宫正武,1997)4.《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军——幕府山杀害中国战俘事件》(渡边宽,1997)对于大屠杀中的死亡人数,这些图书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些图书都承认和证明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比如:《我所见的南京事件》中,作者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所见的大屠杀场面:“江中只见层层叠叠的尸体,靠近岸边的江水为之阻塞,以肉眼几乎难看出的速度裹挟着尸体艰难流向下游。但,有些人还没有彻底死透,挣扎着向岸边浅湾处逃生,那附近已经是一片血海,因为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早有准备的枪击和刺刀。”B. 否认历史的叙述当然也有为了否定曾经有过的罪行进行辩解的文章。如:1.《南京大屠杀的弥天大谎》(原日军士兵吉本荣,2001)2.《松井大将阵中日记》(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1985)这些作品开脱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是由于无法改变史实的存在而软弱无力,如《松井大将阵中日记》里面多有内容显示松井石根不应为南京大屠杀负责,然而,在法院审理有关人士对此的诉讼中,发现这部日记,居然被田中修改了六百多处。5.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文艺作品A. 小说1.《活着的士兵》(石川达三,1938)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小说并不多,在战争中发表的,有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的石川达三,1938年根据实地体验创作中篇小说《活着的士兵》,反映了日本侵略军杀戮中国人民的罪行。为免因言获罪,此书在发表时删除了很大一部分关于日军暴行的内容,而完整版于战后的1945年12月才得以面世。尽管如此,这本书发布不久后仍遭到日本军部的查禁,而作者也被判处徒刑四个月。虽然石川达三曾发表声明,《活着的士兵》是他在南京大屠杀后不久进入南京城后亲眼目睹满城尸体的惨状而写。2.《牡丹》(三岛由纪夫,1955)三岛由纪夫曾于晚年加入日本自卫队,他的《牡丹》讲述了一个曾经在南京大屠杀中杀害了580个中国女性的日本老兵,在战后巧妙地躲避了战争责任,并通过种植和自己所杀害女性相同数目的牡丹花,来隐秘地纪念自己所行之恶的故事。《牡丹》收录于三岛由纪夫这本自选短篇小说集中。3.《时间》(堀田善卫,1955)堀田善卫是日本少见的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于二战末期来到上海,并在上海迎接了日本的战败。这一经历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促使他创作出大量思考中日关系以及国家身份认同的作品。发表于1955年的《时间》是一部十分罕见的小说,堀田以第一人称方式,从南京市民的角度,书写了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在书中,他毫不避讳地反映了日军残杀平民奸淫妇女的罪行,并从哲学的角度,以战争为切入点,对人类历史进行了思考。这部小说还被翻译成中文,中译本名为《血染金陵》。《时间》中译本《血染金陵》4.《战争与人》(五味川纯平,)五味川纯平的《战争与人》的时代背景是从1928年“皇姑屯事件”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段历史时期,作品以日本大财阀伍代一家的发展史为经,以日本军国主义在昭和年代的侵略扩张史为纬,描写五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五味川的作品,基本上是根据历史事实创作的,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B. 电影:在日本,并没有任何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电影。但是有一些反思侵华战争的电影中,也提及了南京大屠杀。比如日本曾斥巨资拍摄的、由著名导演山本萨夫执导的、反映侵华战争的《战争与人》三部曲。其中,《战争与人第三部完结篇》(1973年)中有关于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暴行的内容。C. 摄影:《南京大屠杀 75年的记忆》(宫本幸太郎,2012)摄影师宫田幸太郎从2011年年底开始,利用自己的休假,每2-3个月便要自费来南京一次,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的协助下,将摄影镜头聚焦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题材,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每隔几个月便会自费来宁一次,总共花费50多万日元。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他前后6次走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听取他们的历史证言,并用摄影机保存下大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纪实图片。宫田幸太郎拍摄的部分照片还被刊登在《日本Days》杂志上,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告诉给了广大日本读者。2012年11月,日本神户学生青年中心、日本神户南京心连心会共同举办了由日本摄影师宫田幸太郎拍摄完成的《南京大屠杀七十五周年的记忆—幸存者的肖像照片展》,共展出37多张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照片。月,《日本摄影师镜头中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宫田幸太郎摄影作品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夏淑琴 祖父母和父母被杀害。母亲和姐姐被日本兵轮奸后杀害。一家子幸存下来的只有夏淑琴与妹妹两人。程王氏 父亲和哥哥被虐杀。母亲也被日军射伤,产子后母子双亡。D. 漫画:1. 《国家燃烧》(本宫宏志,2002)本宫宏志2002年刊载于《周刊少年JUMP》上的《国家燃烧》,其中描写了南京大屠杀中的杀人竞赛以及日军射杀逃跑的平民的场面,受到日本民众与右翼团体的抗议,一度停止连载。2.《新傲慢主义宣言特别刊·战争论》(小林善范,1995)小林善范在漫画《新傲慢主义宣言特别刊·战争论(1、2、3)》中,诬陷亚洲国家捏造南京大屠杀和从军慰安妇等日军战争暴行。3. 《用漫画读懂昭和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田奈津子,2007)田奈津子在这部作品中,以青春恋爱小说为框架,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事实的彻底否认。6.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1.《南京——被割裂的记忆》(2007)导演武田伦和花费10年时间,亲自采访了在南京大屠杀中受害的中国人与施暴的日本兵共计五百多人,选取其中7个人的证言,制作了这部纪录片。由于纪录片同时从受害者和加害者两方面进行取证,因此可以说是较为客观中立的。2.《日中战争——战争缘何扩大?》(2006)NHK纪录片《日中战争——战争缘何扩大?》以2006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等历史资料为基础,力图从国际视角解读1937年开始的中日战争扩大化的根本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篇幅都在用史料佐证南京大屠杀真实存在。8月13日,NHK综合频道播出了这部纪录片,在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最终夺得日本官方颁发的一年一度的电视片大奖。3.《MBS Now/胶片作证——验证南京大屠杀》(1991)由每日广播制作的这档节目展示了约翰·马吉在南京拍摄的胶片记录,力证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和残酷性。4. 《南京的真相》(2008)由水岛总导演的《南京的真相》,是一部由日本右翼学者和政治人物组成的“电影《南京的真实》制作委员会”制作的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纪录片。日,制作委员会在东京都读卖会馆举办此纪录片第1部《七位“死囚”》的发表记者会暨试映会。2008年4月及8月,此纪录片第1部在靖国神社游就馆上映。日,制作委员会举办此纪录片给国会议员参加的试映会,16位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出席此次试映会。制作委员会预定制作此纪录片第2部《检证篇》及第3部《美国篇》。7讨论南京大屠杀的日本网站()1.“南京事件——中日战争 小小资料集”详细刊载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基本知识2.“恍然大悟的南京大屠杀论争”:认为南京大屠杀论争已经从“历史论争”转变为“意识形态论争”。3.“南京事件FAQ”:对于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中毫无根据的谎言进行反击。批判了否认大屠杀的日本人。4.“南京事件 关于143张照片的重新讨论”对指证南京大屠杀的143张历史照片的有效性进行了再检证。5.“跟凉宫春日学习南京事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6.“南京事件的真实”:抨击了“南京大屠杀否定论”,在精密的资料分析基础之上,暴露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8.呼吁民众了解反思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民间团体1.“南京·守护史实电影节实施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的“南京·守护史实电影节实施委员会”,以“守护历史事实,给后代以历史的警戒”为宗旨,在帮助日本民众了解南京大屠杀上做出了努力。委员会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组织筹办了电影节,专门播放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其中包括《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等。委员会成员包括律师、大学研究员以及学生等各类人。2.“No more南京的会”此团体于日主办了“南京大屠杀77周年听取证言 2014年东京集会教科书问题的现在与历史认识”,会上,多位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的老人讲述了当年的残酷景象。3.“支援中国人战争被害者的要求委员会”4.“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以洞富雄、笠原十九司等研究者为首的组织,主张南京大屠杀有十几万人以上的死难者。结语从上述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在如今的日本,否认过去侵华历史的右翼势力仍然强大,但秉持对过去和将来的负责任态度、大声疾呼日本民众勿忘历史事实的日本人也不在少数。由于这些富有责任感的人士的努力,当今的日本社会才有了广泛的对于那段历史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终将会成为加深日本民众对历史理解的基础。南京大屠杀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最黑暗历史,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讲,同样都是应该时时敲响的警钟。铭记不是为了仇恨,铭记是为了真诚面对。只有当双方在真诚面对的基础上达到彼此理解和尊重的那一天,中日两国才有可能共同超越这段历史。49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南京大屠杀被换掉
来源:综合
作者:北京晚报
原标题: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南京大屠杀被换掉
  本报讯 记者上午从语文出版社获悉,其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2016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今年秋季,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400多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北京学生不在其列。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
  语文出版社是全国唯一的语文专业出版社,也是我国能独立研发全套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的出版社之一。自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从小学至高中的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15年来,语文版课标教材被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的两千多万学生使用。2013年,教材修订大幕正式被拉开。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担任了语文出版社修订版语文课标教材总顾问。
  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
  更换大约40%课文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修订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其更换标准就是是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版教材除了拼音、识字单元外,以诗歌为主构架全书,共有13首诗。“诗歌是人类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语文体裁之一。虽然小学语文明线是以话题组元,但暗线是体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王旭明表示,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比如《谁勇敢》一文,有些老师教过,而且特别爱教,希望能留下来,但我们还是拿下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保护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倡导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
  同时,修订版教材还特别注意选择文质兼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并保留了原教材的许多传统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奥莉娅和莉达》等。“这些文章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内容向传统文化倾斜
  古诗文最多占比40%
  据了解,修订后的教材增加了古诗文比重,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七至九年级教材在篇目减少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每册两个古文单元,古文单元占比基本保持在40%左右。同时,新修订教材还通过其他方式做了一定程度的弥补,比如增加了白话小说单元,“这实际上也是学习古文”。
  此外,新修订教材还特别注意通过课后练习、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设计,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另外,七至九年级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 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都与中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课后练习注重理解运用
  分析解释题目占比过半
  在课后练习上,修订版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既有一定数量的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练习,又有较大比例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练习,还有不少则是二者兼顾。比如,修订版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了较多的读写结合题;同时,练习中多次出现“用自己的话说说”、“用自己的话写写”等题目,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的能力。
  据统计,全套教材当中,语言文字运用题,即用语文来说现象,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的题目,占到50%以上。体现在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上,话题的形式更加考虑学生的需要:口语交际加强了互动性,比如一二年级看图讲故事《劝说》,七八年级开一次辩论会《一分钱的官司该不该打》 等;习作加强了实用性,比如一至六年级加强应用文的写作指导,安排了8次应用文写作的练习;综合性学习加强了实践性,比如七至九年级的编演短剧、办一份小报、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据王旭明介绍,修订后的教材想利用这样一些环节,把语文学习和现实社会、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学“空语文”、不学“死语文”,切实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减量增质减轻学生负担
  课文数量减少15%
  据了解,在教材修订的时候,教育部曾召开专门会议,要求这一次教材修订要体现的精神之一就是“减负”。那么,怎么减轻学生负担?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量。
  据统计,新修订后的语文版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了大约15%。但王旭明表示,减量并不是减负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提质&,即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把练习设计得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精心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把非语文的或者说语文学习价值低下的内容筛选出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绍振
  体现核心价值观不靠“贴标签”
  中小学语文教材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单纯地“贴标签”,选一些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文章,这样容易背离语文。语文版修订教材的课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有机结合于语文的人文性、语言文字的丰富性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同时,这套教材还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选了很多经典篇目,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精神认同感。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倪文锦
  写作口语体现了话题的丰富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综合利用有限的教材容量,做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且整体推进,一直是教材编写的难题。语文版修订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比较合理,每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既和单元文体有联系,又体现了话题的丰富性。
(责任编辑:郝龙 UN654)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进中学课堂|公祭|首发式_凤凰娱乐
image download error : http://epaper.ynet.com/images//A01/_b.jpg" />
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进中学课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天,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倒计时30天之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首发式。该读本名为《历史真相》,内容包括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六部分。这是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次进入中学课堂。供图/cnsphoto
昨天,在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倒计时30天之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举行首发式。该读本名为《历史真相》,内容包括战前的南京、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救援与揭露、历史的审判、记忆与公祭六部分。这是南京大屠杀专史课本首次进入中学课堂。供图/cnsphoto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播放数:174673
播放数:130278
播放数:13826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什么时候变暖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