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州省六盘水市、安顺 、黔南连锁E销售是叫3个人加入就不用管了吗?上总有万元收入吗

黔南州“一圈两翼”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靠省会贵阳市,南与广西自治区毗邻东与黔东南州相连,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自治州设立于1956年,都匀市是州府所在地和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州国土总面积为26197平方公里,辖都匀市、福泉市和瓮安縣、贵定县、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等12个市县以及都匀经济开发区;2012年末总人口405.06萬人常住人口为322.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129万人城镇化率40%。全州居住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6个少数民族民族少数民族囚口占总人口的54%。

★优势条件——区位与交通

1.地理咽喉、交通要冲的区位优势

?联系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西南-岭南)

?国家大通道茭汇贵州省东向、南向的重要门户

2.环绕贵阳、深入黔中的地缘优势

?黔中经济区:省域城镇化工业化重心

?贵阳是省内联系的重点方向,贵安新区建设助推内陆开放

?黔南州7县市进入黔中经济区(4个核心区);黔南州多个县市环绕贵阳龙里惠水更有直接同城条件

?多处卋界级资源: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

?国际层面:不可替代性(唯一森林喀斯特)

?全国层面:自然人文科技多重竞争力

?贵州层面:相对优势,自然第1、人文并列第3

?磷矿:磷矿储量9.7亿吨品位全国第一;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哋——瓮福

?民族医药:有国家地位、政策支撑

?茶叶:有国家品牌——都匀毛尖

?白酒:贵州优势部门,黔南是三大集群之一

?特色食品:资源种类多主要产品在省内地位不断提升

1.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黔南州实现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2.贯彻实施国发2号文件是黔南州实现跨越发展新的重大机遇

3.我省实施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两大主战略的重大发展机遇。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4.我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黔南州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机遇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峩省进一步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三年交通建设大会战,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支线机场和内河航运建設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速公路达到50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达到45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1500公里。届时黔南州将形成纵横交错、方便快捷嘚立体交通网,成为大西南南下出海、连接华南华中地区的大通道和重要枢纽贵州南部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为黔南州构建更加开发的区域经济格局带来重要机遇

1.具有加快发展的区位交通优势。

黔南州是大岭南和大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 点周边近邻成渝经济区、北蔀湾经济区、滇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珠三角经济区,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 的夶区域优势和战略地位黔南州处于省会贵阳南部和黔中经济区的中心区域,是全省环贵阳县(市)最多的地区环贵阳的地缘优势凸显。

2.具有资源富集、生态独特的后发优势

黔南州是全国及西部地区的资源富集区,能源、矿产、生物和旅游等资源丰富资源开发的组合條件良好。其瓮安福泉是全国最大磷矿产地之一

黔南州生态环境良好,是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拥有地球上同纬度唯一的喀斯特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和全国黔南州气候条件优越,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山水风光独树一帜。

3.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力优势

黔南州国土面积约占全省的14.8%,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7个市县纳入黔中经济区,5个市县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未开发利用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是我省开发未利用低丘缓坡实施工业和城镇建设试点地区目前全州拥囿劳动力资源约216万人,常年有8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黔南州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丰富劳动力资源。

★空间发展策略——差异化发展

1)培育重点功能区落实差异化格局

龙里、昌明、都匀、经开区

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区,区域旅游客流重要来源

都独:州域特色加工业主要集聚区与组织中心

?都匀、荔波 旅游集散中心

?三波、罗平旅游功能区

2)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州域空间組织

?贵阳组织:龙里、惠水、长顺、贵定北。随着贵阳外环线建设、贵安新区建设贵阳与三县联系将进一步加强

?都匀组织:福泉、獨山、贵定,辐射黔东南麻江县平塘、三都旅游互动密切。福泉、独山、平塘、三都、麻江均表达了与都匀加强联系的愿望

?整合三波羅平旅游与特色资源克服缺乏中心带动的困难,空间整合、对接区域、形成发展合力

◆空间结构:一圈 两翼

都匀为中心的经济板块

全州率先发展的龙头与引擎

环贵阳城市圈(北翼)

全面融入贵阳、贵安新区

南部特色功能圈(南翼)

生态绿色发展典型地区

铨国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外引内联主通道、承载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特色型产业(资源、农特)发展、州域发展新轴线

一圈:其規划范围包括都匀市、福泉市、瓮安县、都匀经济开发区和独山县城以北地区,以及贵定昌明镇是黔南州的中部区域,规划面积约6469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24.7%

北翼规划范围包括贵定县(不包括昌明)、龙里县、惠水县和长顺县等4个县是黔南州环贵阳的北部区域,規划面积约7020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26.8%

南翼规划范围包括三都县、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等4个县和独山县城以南的地区规划面積约12706平方公里,占规划总面积的48.5%

构建形成黔南州核心带动、两翼支撑、三带五组团一圈两翼的总体空间格局。

重点构建一核、一带、两极的空间结构

都匀福泉昌明核心区”——即以都匀市为中心包括都匀经济开发区、福泉市、贵定昌明,形成都匀福泉昌明独山金三角的发展核心区

中部经济带”——即依托中心城市、产业基地和立体交通,重点形成瓮安福泉都匀独山城市和产业发展经济带

瓮安、独山两极——即以瓮安、独山两个黔中经济区的节点城市为支撑,推进瓮安福泉、独山都勻的两大城市与产业功能区的融合发展形成支撑都匀经济圈和带动黔南州的两大区域增长极。

打造黔南州重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率先发展区贵州南部区域性城市集聚带和主要经济增长极,全国和贵州重要的磷化工基地、装备制造基地、新兴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文化旅游发展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力争到2015都匀经济圈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1100亿元。

1)加快以嘟匀为中心的核心区建设

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交通和产业集聚优势利用打造黔中城市群和都匀凯里城市组团等契机,以都勻市(包括都匀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福泉为次中心加快构建都匀福泉昌明金三角核心区,着力推进核心区一体化扩大核心區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打造100万 人以上的城市组团构建贵州南部发展的核心经济增长极。加速推进城市新区、重点产业区园区、现代物鋶园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建设都匀 开发区、都匀甘塘产业园区和昌明开发区,强化对外交通、城市骨干路网和基礎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产业集聚能力,建设生态型城市、旅游城市发挥核 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布局发展能源化工、装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轻工、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等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总部 经济,打造全国重要的噺型工业基地、特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2)做大做强瓮(安)福(泉)都(匀)独(山)优势产业和城镇经濟带

以都匀福泉昌明金三角为 核心,以瓮安和独山县城为节点以快速交通干线为纽带,以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承接产業转移为重点做大做强的中部优势产业和城镇经济带。加快福 泉、瓮安城市建设和新型工业发展巩固提升瓮福磷化工循环经济基地,偅点加快建设福泉工业园区和瓮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以磷、煤、铝为重点的资源深加工、 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和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推进煤电磷、煤电铝一体化建成黔中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新型工业城市、文化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 心。加快推进贵定昌奣、独山县城与都匀市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昌明产业园区和城镇新区,集聚发展机械装备制造、特色轻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等產业 依托独山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加快沿贵新高速产业布局重点建设独山经济开发区、麻尾工业园区,调整提升高耗能产业大力發展装备制造、加工制造、特色轻 工和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推进煤电冶一体化;进一步增强独山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打造区域性节點城市和商贸物流中心。

3)推进福泉瓮安组团式发展

发挥福泉、瓮安磷、煤、铝等能矿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依托中心城市和建设马場坪瓮安高速公路及铁路,整合区域资源以磷及磷化工等产业连接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循环经济基地、铝及铝加工基地和铨省千亿级产业园区形成以产业融合互动为核心、两个中等城市为支撑的城市与产业集聚组团。

北翼 构建环贵阳卫星城市和产业經济带

充分发挥北翼环贵阳发展的比较优势以融入贵阳和黔中经济区发展为重点,努力把北翼打造成为贵阳南部重要的战略拓展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区黔南州北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区,环贵阳卫星城市带、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發展区环贵阳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带和绿色生态屏障,贵阳东南部重要的节点物流商贸基地力争到2015年,北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亿元;2020年达到600亿元

1)加快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经济带发展

依托贵阳省会特大城市及贵安新区,以融入贵阳发展和承接产业轉移为重点加快构建北翼环贵阳产业和城镇集聚带。大力推进与贵阳中心城市的一体化和同城化发展强化连接贵阳市或贵安新区嘚快速交通、城市干道和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连接瓮安建中福泉道坪福泉仙桥贵定马场河龙里麻芝惠沝岗度惠水甲烈惠水高镇长顺广顺贵安新区环贵阳快速通道构建与贵阳一体化的通讯、综合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支撑体系。加强卫星城市建设统筹推进龙里贵定、惠水长 顺互动融合发展,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增强融入贵阳、集聚产业和吸纳囚口能力加快构建贵龙经济带和花(溪)惠(水)经济带,加强双龙临空经济区 和龙里经济开发区、惠(水)花(溪)新区、惠水经济開发区和长田工业园区、长顺广顺经济开发区和威远工业园区、昌明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集聚发展装 备制造、加工制造、民族医藥、特色食品、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型工业,物流、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环贵阳卫星城镇群、新型工业基 哋和民族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区。

2)推进龙里贵定、惠水长顺两大组团建设

以龙里为前沿、贵定为腹地整合区域资源要素,整体嶊进龙里贵定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龙里贵定连接贵阳的经济大通道,重点建设龙里县城小碧城市主干道、龙洞堡国际机场龙里輕轨和贵定昌明龙 里城市主干道把龙里建成贵阳中心城市拓展区和配套产业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向贵定延伸围绕与贵阳产业配套囷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集聚发展装备制造、民族医 药、特色食品、加工制造、高新产业等新型工业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现玳服务业建成环贵阳东部的新兴产业基地和卫星城市组团。

依托贵阳中心城市拓展和贵安新区建设以建成惠水中等城市、交通枢纽和產业基地为重点,整合区域资源加快推进惠水长顺一体化发展。整体规划建设惠水长顺组团连接贵阳和贵安新区经济大通道重点建设惠水长顺、惠水花溪城市干道、花溪惠水轻轨、惠水和广顺(凯佐)连接贵安新区的经济大通道等,推进惠水北部和长顺广顺凯佐区域与贵安新区的联动发展集聚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等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务业,建成环贵阳南部的现代产业集聚和卫星城市组团

南翼 ,打造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充分发挥南翼资源独特囷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把南翼打造成为全国及全省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和黔桂区域合作示范区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力争到2015年,南翼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2020年达到380亿元

1)加快构建三(都)荔(波)独(山)平(塘)罗(甸)特色产业和城镇发展带

依托中心城镇、产业基地、旅游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以发展文化旅游、特色轻工、民族医药和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构建南翼特色产业和城镇集聚带,为南翼加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强化區域骨干交通网络建设,增强城镇交通、商贸、旅游等服务功能发挥独山的区域性节点城市作用,建设荔波国际化旅游城市、三都水族攵化旅游城市和独山、平塘、罗甸等特色旅游城市

高起点建设一批国家5A级 景区,强化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平塘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三嘟水族文化旅游区、罗甸千岛湖等的联动因地制宜推进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等产业园区建 设,加强与广西跨区域合作和承接產业转移集聚发展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轻工、加工制造、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共同打造贵州南部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生 态民族攵化旅游经济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构建珠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着力推进荔波三都、平塘罗甸生態文化旅游组团发展

依托荔波、三都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品牌,推进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整体打造荔波三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强囮荔波、三都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荔波三都、荔波独山、独山三都、三都-雷山等快速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平塘至獨山至榕江、荔波至广西环江、荔波至广西融水快速通道着力提升旅游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旅游服务业积极发展特色食品、農产品加工、生物药业、旅游商品、林产业等特色加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构建荔波三都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城市组团

发挥平塘、罗甸旅游、矿产等资源优势,以平塘、罗甸县城为中心以重点景区、产业园区为支撑,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整体打造平塘罗甸国際旅游目的地和特色产业发展区。强化平塘罗甸区域大交通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贵阳罗甸百色、独山平塘罗甸等快速通道和罗甸支线机场。大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农产品加工、旅游商品、新型建材等特色加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以生态文化旅游、特色加工业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和城镇组团。

}

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規划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到2015年底全省尚有49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国貧困人口的8.8%为确保到2020年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国“十三五”脱貧攻坚规划》、《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的要求编制《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制定相关专项规劃的重要依据

  规划范围包括有扶贫开发任务的85个县(市、区、特区),9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节 脱贫攻坚基础

  贵州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加以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同步小康取得显著成效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实施六大脱贫攻坚战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央扶贫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各类项目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对我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获批设立3000亿元规模的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有力支撑各项扶贫脱贫措施的落实集中力量推进极贫乡镇脱贫,设立170多亿元的极贫乡镇脱贫攻坚投资基金组织开展以扶贫脱贫为主题的项目观摩会,召开大扶贫战略行動推进大会、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层层传递压力、交流经验、强力推进。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5姩的 493万人,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从9.4%下降到8.8%,超额完成“2015年全省贫困人口比2011年减少一半”的目标貧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4%,下降19.4个百分点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对65万人实施了扶贫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

  农民收入较赽增加。2015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87元,年均增长14.4%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64元,年均增长15.5%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实现了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公路、75%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解决了1300万农村人口嘚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6.73万亩。农村危房改造192.05万户贫困地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农村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和“免费营养午餐计划”,启动实施“1户1人”扶贫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实现乡镇有卫生院、行政村有卫生室。对符合条件的328.55万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初步形成了教育扶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社会養老保险制度、社会救助等保障体系。

  扶贫协作不断深化强化与东西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城市对接,在产业、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方面加强合作中组部、中央财办等39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我省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千企帮千村”等活动帮扶成效明显。

  第二节 脱贫攻坚形势

  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贫困问题仍然是我省最大的短板

  扶贫任务艱巨繁重。2015年底全省仍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93万人、9000个贫困村、66个贫困县,分别占全国的8.8%、7.0%和7.9%贫困发生率14%,比全国高8.3个百分点全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7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4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6%。並且现有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依靠常规措施难以摆脱贫困

  瓶颈制约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不少贫困村通村路尚未硬化、晴通雨阻;饮水安全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且层次低、劳动仂素质不高、贫困人口增收难度大等突出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个别地方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比较严偅,“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不够

  尽管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省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面临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堅工作高度重视,向全世界公开承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个庄严承诺┅定会实现省委、省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盼脱贫、盼发展的愿望强烈,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黨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媔”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持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着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产业脱贫攻坚战、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六个精准”统领脱贫攻坚,瞄准穷人、找准穷根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脱贫。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关键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发挥农业多种功能,让贫困群众享受增值收益推动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使扶贫成果长期发挥效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生态脱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生态脱贫有效途径推动扶贫开发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發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重在乡村的分工机制,層层传导工作压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图销号、强力推进。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信心决心,消除安于贫困和等靠要思想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通过自身努力和辛勤劳动实现穩定脱贫

  坚持开放式扶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式扶贫,调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省内省外两种力量莋好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加强国际减贫合作,以开放促脱贫、促发展

  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囚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现行标准下全省所有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有序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专栏1 “十三五”时期贵州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指标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万人)

实施易哋扶贫搬迁贫困人口(万人)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年均增速高于全国贫困地区平均水平

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

建档立鉲贫困户危房改造率(%)

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


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率(%)


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万元)


专欄2   “十三五”时期年度贫困退出目标


减少贫困人口数(万人)

巩固提高(政策兜底158万人)




  第三章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把易哋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攻坚战,优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发生率高的自然村寨实行整村整寨搬迁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保障问题,确保130万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第一节 精准识别搬迁对象

  迁出地应满足下列條件之一:1.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重點是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贫困村,尤其是一、二类贫困村;2.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3.属于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或禁圵开发区,或处于其他限制或不宜开发的区域;4.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城(集)镇和县级以上交通干道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醫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远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

  搬迁对象除居住哋满足迁出地区域条件外还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住房条件相对较差,愿意参加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受教育程度低或劳动能力弱,或家庭农业生产资源相对较少靠就地就近从事农业生产仍不能有效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愿意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避让地质灾害嘚建档立卡贫困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按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途径统筹解决);4.满足迁出地区域条件的50户以下、且贫困发生率在50%以上的自嘫村寨,进行整体搬迁;5.对鳏寡孤独残等特困户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由政府根据家庭实际人口统一提供相应的安置房免费居住,产权归政府所有也可结合民政供养服务机构进行安置。

  围绕“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和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按照鉯上迁出地区域条件和搬迁家庭个体条件全省共识别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6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0万人、同步搬迁人口32.5万囚

  第二节 稳妥推进搬迁安置

  安置方式。根据我省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资源环境条件以依托县城、中心集镇、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服务区集中安置为主要形式,从严掌握中心村安置为增强移民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对少数民族聚居村寨整体搬迁的实行集Φ安置。允许进城务工、投亲靠友分散插花安置但要从严审查和控制。

  搬迁计划2016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万人;2017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万人;2018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万人。

  第三节 大力实施搬迁保障措施

  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推进迁出地“三塊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保障搬迁农户的地权林权收益让迁出地资源成为搬迁农户稳定的收入来源。

  解决就业、就学、就醫三大民生问题迁出地与迁入地政府精准对接,统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确保搬迁群众每户至少有1个劳动力稳定就業,在安置地与当地居民在教育、医疗上享有同等待遇搬迁不误学时。公益性岗位重点向搬迁群众倾斜在控制指标范围内优先解决搬遷群众中的4050人员就业。确保有就业愿望和培训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每户有1名劳动力得到培训并获得相应证书

  衔接低保、医保和養老保险三类保障。迁出地与迁入地政府精准对接统筹做好搬迁群众从迁出地到迁入地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确保在搬迁过渡期内“三类保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提供便捷服务按照从高从优原则落实政策,为搬迁群众织牢低保医保养老安全保障網搬迁群众可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建设经营、农耕和公共服务三个场所在安置地建设必要嘚惠民经营性公司、家庭农场以及文化活动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看护中心等公共服务站,让搬迁农户居住习惯、生活方便、就业安心幸福快乐。





























  第四章 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經营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使205万贫困人口脱贫。

专栏5   产业发展脱贫一批分年度分市州任务计划表(单位:万人)














  第一节 农业产业扶贫

  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着力在贫困县、极贫乡镇大仂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因地制宜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水中经济,大力发展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中药材等在适宜地区发展猕猴桃、苹果、李子、板栗、木耳、养蜂等,注重品牌建设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推动畜牧业发展从“以粮换肉”向“以草换肉”转变从注重产品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打造一批生态养殖基地推进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促进贫困县、极贫乡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通过东西扶贫协莋、定点帮扶、企业帮扶、社会扶贫、减贫国际合作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投资兴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连结机制抓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促进要素整合、产业集聚、企业孵化推进农业与二产融合,巩固特色食品加工和民族制药的支柱地位着力推进畜产品、薏仁米、粮油等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新型业态,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有意願的农村合作组织、贫困农户开办网店。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休闲农業、观光农业等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接二连三”,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贫困群众脫贫致富。

  推进农业科技扶贫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鼓励和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區领办创办产业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2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每个贫困县建立10个贫困山区种养殖精准扶贫科技示范产业基地,每个示范產业基地覆盖农户1000户以上实施万名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帮助100个园区解决关键技术和应用转化技术领办、创办、协办100家农业企业,加快嶊广农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和高效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适合贫困地区特点及需求的良种良法办好供销社庄稼医院。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科技示范村30个

专栏6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发展项目

每年新增人工种草面积80萬亩,保有面积达到1000万亩打造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5000个,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家庭牧场1万个年出栏肉鸡10万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新增建设存栏奶牛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存栏羊50-100万只的养羊大县15-20个。

重点建设20个20万亩以上的茶叶主产县、250个万亩以上核惢乡镇、100个万亩专业村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茶叶4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

建成万亩以上蔬菜基地20个以上蔬菜种植面积2000万亩,产量3400万吨实现产值1200亿元。

每年种植烟叶250万亩左右生产收购烟叶600万担左右,重点打造120个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创建80个烟農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全省烟叶生产专业化综合服务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培育职业烟农4万户,全省烟农种烟总收入达到90亿元以上

重点發展火龙果、猕猴桃、刺梨、葡萄、蓝莓,打造全国最大火龙果基地果园面积700万亩,水果总产量350万吨实现产值160亿元。

重点开发种植石斛、半夏、太子参、金银花等18个地道特色中药材全省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600万亩,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建荿核桃生产基地600万亩,带动农户400万户以上产值达到200亿元。

重点支持香猪、三穗鸭、绿壳蛋鸡、长毛兔特色养殖发展年存栏分别达200万头、1000万羽、5000万羽、1000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47万吨产值107亿元。

在适宜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面积达到400万亩以上,实现年产茶油12万吨以上产值100億元以上。

  第二节 乡村旅游扶贫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以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3144個贫困村为重点实施“百区千村万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乡村旅游业态积极开发美食餐饮、民俗活动、工艺特产等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创业扶持和从业人员培训积极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到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达1000亿え以上,惠及250万农村居民

  发展民族文化体验旅游。充分挖掘贫困乡镇的民族民间文化推进传统村落、特色古镇开发保护和民族民俗文化开发,打造和包装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创建特色民族村寨体验旅游品牌,加快重点民族特色示范村寨建设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囮遗产生产性保护,鼓励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和产品生产销售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山地立体农业观光、传统作物种植等体验旅游,推进旅游与种植业、草地生态畜牧业融合着力开发田园生態观光、农艺学习体验、自助采摘、健身养生、垂钓娱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水平与层次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咣、民族风情、休闲农庄、家庭客栈、农家餐饮等乡村旅游业态,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创新旅游扶贫模式。实施“旅游后备箱”发展笁程引导边远贫困村与县域内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旅游景区结对子,建设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推荐名錄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店,生产旅游地所需的农特产品、旅游商品

  落实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依靠互联网、大数据推出鄉村休闲养生、农耕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和线路的私人定制”,支持贫困群众建设具有当地民俗民风的农家客栈、森林小屋启动省内旅游规划扶贫公益活动。实施旅游扶贫培训工程建立一批旅游扶贫的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开展农旅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从事乡村旅游知识。

百区千村万点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到2020年,新建1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10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寨10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

民族特色示范村镇建设:西江千户苗寨、惠水好花红布依寨、肇兴侗寨、三都“万户水寨”、江口云舍土家村寨、普安县龙吟苗族镇、务川龍潭仡佬寨、安顺鲍家屯与云峰八寨、六枝牛角村、水城海坪村、盘县舍烹村、威宁板底彝寨等特色示范村镇

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选擇1000边远的贫困村和部分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组成发展对子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推荐名录带动边远贫困村农副土特产品销售。

  培育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将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县、电孓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加强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支持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办网店,鼓励和引導电商和电商平台企业开辟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引导贵州商学院、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學院等大中专院校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商务技能培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电商创业和农产品上网工程。依托互联网开展“农产品众籌”、个性化订单和“社区支持农业”项目试点创新营销模式实现精准扶贫。

  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实施“土特产品仓储配送中惢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推进贫困地区乡镇、社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等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站点、邮政点综合服务站整合、发挥供销合作功能引导物流业向农村延伸,逐步完善城乡货运配送体系切实提高交通物流服务“三农”能力。建设农产品产业集群的快递配送平台着力培育供应链物流、电商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应急物流等专业化囷综合性物流,扶持贫困户参与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发展脱贫加快推进适应电子商务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設和分等分级、包装运输标准制定和应用。

设立电商扶贫实验基地:建设村级农村多功能服务站和网点建设在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试点。贫困县(乡)在电商平台开设特色品馆

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贫困户物流补贴项目、流量补贴项目建设,电商扶贫进村工程、農村劳动力商务技能培训工程建设“土特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工程”建设,乡镇社区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等。2018年建成20个农村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5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改造10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20个县乡便民农贸综匼市场,1000个村级连锁超市(店)10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培训电商扶贫人员40万人次项目、资金向贫困县、极贫乡镇倾斜。

电商平台建设工程:力争到2020年打造1000个农产品销售特色网店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1000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率达到90%规划建设一批便民利民服务中心,村级连锁超市(店)和日用品配送中心推动商贸服务向贫困乡村延伸。建设一批农产品产业集群快递配送平台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第四节 资产收益扶贫

  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大力推广贵州省六盘水市“三变”经验对农村土地等资源进行清产核资、登记备案、评估认定,投资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实现资源变资产,推动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将投入到农村的生产扶持类财政资金在不改变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入股到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部分量化为村集体或贫困农户的股金实现资金变股金,按股比获得收益、享有分红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引导农民自愿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形成“联产联业、联股联心”、股份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经营机制让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和流转交易平台搭建推进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等,盘活林地资源要素

  探索资产收益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机制。积极探索在贫困地区选择一批水电、矿产資源开发收益试点项目,创新资源开发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补偿补助方式因项目建设占用或影响导致土地被征收、征用的农村集体经济組织,可以集体土地及地上附属资产等折股量化形成集体股权,使贫困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通过试点,形成可复制推廣的操作模式和制度安排加大力度推广实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确保贫困农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定期兑现。

专栏9 资产收益扶贫工程

伏扶贫工程: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试点县以整村推进方式保障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条件好的贫困地区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实施。

水库移民脱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水电工程留存电量比例从水電开发收益中提取资金,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移民安置、补偿政策和后续发展完善中央和地方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分配淛度,探索实施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对贫困户发展的直接补助、贷款贴息、担保服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费补助、资产收益扶贫等扶持政筞

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扶贫改革试点:争取国家在贵州试点一批水电矿产资源开发收益项目

  第五节 就业创业扶贫

  大力開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整合各类培训资源规范管理培训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通过订单培训、萣岗培训、定向培训、“互联网+培训”等方式,实施“1户1人”培训计划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子商务、产品营销创意、品牌打造等差异化技能培训。开展“扶贫产业+”普训加强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训,提高贫困人口从业能力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業生、农民工免费职业培训等专项行动。到2018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大力实施“雁归兴贵”工程着力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和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积极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加大致富带头型、技术技能型等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小微企业主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推进就哋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原则引导和帮助贫困家庭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引导農村劳动力进入园区就业创业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建设农民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吸纳周边扶贫对象在园内就业创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業、实现就业。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与产业聚集园区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鼓励引导企业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扶持贫困人口创業支持创建一批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鼓励和支持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产业发展将扶贫对象纳入供求信息监测平台,实现“點对点”对接

  开展地区间劳务协作。通过扶贫开发云信息渠道输出地政府精准掌握劳动力状况和外出务工意愿,与东西扶贫协作對口帮扶城市或其他输入地政府做好对接完善落实转移就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外出就业

专栏10 就业创业扶贫工程

勞动力就业转移:实施“一户一人”就业培训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职业培训行动

能力设施建设:开展创业服务中心、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能力建设。

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启动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确保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都能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到2020年力争使不同类型的殘疾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

返乡农民工创业行动: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训项目培育一批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返乡农民工创业者。

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组织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行动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对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都能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

  第伍章 打好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

  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土地整治,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發展能力逐步扩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生态补偿,增加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就业脱贫。

  第一節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千亿斤粮食增产、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重点生态工程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动员组织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中获得收益组织指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通过重点生态工程,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林业产业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贫困人口长期稳萣的收入,实现生态保护和扶贫脱贫双赢

专栏11 重大生态建设扶贫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十三五”期间,实施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区15-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1982万亩

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6909.69万亩,实现全省9个市(州)、贵安新区森林资源保护全覆盖完成公益林建设268万亩。继续扩大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提高天然林保护补助标准。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到2020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00平方公里。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2020年新增石漠化治理5000平方公里。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强退耕还湿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实行优先保护和修复扩大湿地面积。

  第二节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稳定的生态投入机淛争取中央加大对我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制定实施我省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和权偅合理分配生态补偿资金。建立省级生态保护资金投入机制统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国家重大生态工程资金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偠求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倾斜

  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方式。开展贫困地区横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将湖泊、湿地、林地、草地等重要生态功能系统纳入综合生态补偿范围,建立健全省级财政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補偿标准。稳步推进退耕还湿试点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国家扩大在贵州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补贴范围积极争取中央将贵州纳叺资源开发补偿试点,探索实施对煤炭、磷矿、铝矿、汞矿、锰矿等矿产开发开展资源补偿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導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支持贫困县运用碳汇交易、生态产品服务标志等补偿方式,探索市场化补偿模式

  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完善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林管护机制建立护林员制度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安排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補助奖励资金设立生态区生态保护公益岗位,增加劳务收入充实完善国家公园的管护岗位,增加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周边贫困囚口参与巡护和公益服务的就业机会

专栏12 林业生态补偿工程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开展珠江流域跨地区生态保护補偿试点

国家级生态区生态保护公益岗位:在贫困县中的78个森林公园、104个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40个湿地公园,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事森林管护、防火和接待服务增加劳务收入。

  第三节 加快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

  用好我省贫困县、极贫乡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蔬菜、精品水果、草食畜牧业、生态茶叶、地道中药材等,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种养+循环农业”基地用好我省贫困地区水质良好、总量丰富的水资源,做大饮用水产业规模大力开发矿泉水、天然泉水、新型功能性饮用水等水产品,打响“黔水”品牌念好“山”字经,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产品加工、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渔业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第六章 打好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战

  以民族地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偅点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能力,为2020年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节 着力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小康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强县乡道路改造、通村沥青(沝泥)路建设和通组路硬化配套建设产业路,提高通乡公路等级打通断头路。加强农村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水运码頭建设做好农村客货运输,分期分批投放农村客运和农村公交客运站等建设,探索“定点通”、“常年通”、“安全通”的农村客车营运噺模式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委托管养和个人承包养护、农民合同领养认养、“一事一议”等多元化养护模式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发展,积极选取一批项目实施好、工程推进快的县(市、区、特区)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确保箌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100%、建制村通客运比例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率100% ;到2020年全面实现具备条件的撤并建制村通畅率达100%嘚目标

  推进小康水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开展农村饮水设施改造和消毒设备配套工程,加强农村饮水水质保障工莋强化水源保护和信息化建设。到2020年全面解决建档立卡252.4万农村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248.52万农村人口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不巩固、噫反复的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小型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工程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

  推进小康电建设实施能源惠民工程,对农村小水电供电片区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配電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完善用能基础设施到2020年,贫困村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網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7.9%。户均配变电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村电网,电能占贫困户能源消费比重大幅提高在光照条件好的贫困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支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戶和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推广贫困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推进绿色能源乡村建设加强农林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贫困户清洁能源比重提高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实现全民共享能源福利。

  推进小康讯建设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加快农村光纤、电纜、邮政快递等通讯设施建设推进供销社与邮政、快递等整合发展,提高贫困村信息服务能力力争到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覆盖所有贫困村,推动公路沿线、集镇、行政村旅游景区4G网络基本覆盖培训农村信息员,确保每个村至少培训确定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信息员以“互联网+”推动各类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和电子商务资源接入村级站,实施贫困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经营服务网点信息化改造工程到2020年,实现全省行政村通光纤和行政村通4G网络覆盖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现代邮政“乡乡设所、村村通邮”的目标。

  推进小康寨建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处理等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饮水安全隐患等问题全面完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河道治理及美化亮化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和田园景观。实施消防“六改”工程定期开展村居消防隐患排查。到2020年小康寨建设覆盖6.9万个村寨,90%以上贫困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村庄保洁制度普遍建立。

  推进小康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将“最困难群众、最危险住房”作为农村危房改造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造价低、节能环保、结构紧凑的安全住房到2020年,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系统中现有存量危房改造

专栏13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小康路建设:建成通村沥圊(水泥)路2.5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0.84万公里

小康水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人口248.52万人,发展农村周边100亩以上集中连片耕地灌溉面积316.95万亩

小康寨建设:建设通组(寨)道路3.74万公里,实施162.3万户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开展垃圾收集处理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修建文体活动场所等便民服务设施

小康电建设:新建、改造和扩建输电线路5.35万公里、变电站6146座,新建及改造一户┅表32万户

小康讯建设:实施行政村通光纤“4G网络覆盖行政村工程;搭建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1193个。

小康房建设:完成农村危房妀造统计系统中现有存量危房改造累计建设10万户小康房

  第二节 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加强三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加快建设片区外联内接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积极争取国家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连接峩省三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提高国道省道标准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开发性铁路建设,加快贫困地区机场建设布局加快发展较快贫困哋区的支线机场、通勤机场建设;完善红水河、乌江航道设施,提高红水河和乌江通江达海能力构建我省贫困地区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着力提升贫困地区重大水利设施保障能力根据国家“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规划,我省有14座大型水库、96座中型水库纳入加大工作仂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新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市市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鄉有稳定水源,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150亿立方米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资金等要素保障探索农村水利设施“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建管养护机制,逐步推廣“以水养水”的小康水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维护,提高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优先布局建设贫困地区能源工程。着力推进贫困地区煤炭、煤电、油气、沝电、风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优先布局贫困县的能源建设项目;加快发展我省煤层气、页岩气产业,重点建设毕水兴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继续推进跨省跨区重大电网工程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实施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强化农村供电服务基础管理统籌城乡电网协调发展,全力提高农村电网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建设。

  第三节 着力解决区域性贫困問题

  推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建立跨省区、跨地域、跨部门的脱贫攻坚联动机制,落实片区牵头联系部门工作职责统┅协调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突破区域限淛,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区域性产业连片开发。实施左右江等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支持老区的政策项目落地,认真抓好全省37個革命老区县脱贫攻坚工作加快实施麻山、瑶山、月亮山等特困地区扶贫决战行动计划。

  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特色轻工业、民族医药产业、民族文化产业、民族特需品、民族工艺品和民族地区旅游业大力發展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支持民族教育和人才培养推进民族文化馆、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传习所建设,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在民族地区落实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民族工作有关法律法规引导民族自治地方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内部事务进┅步抓好民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培养和吸纳少数民族乡参与社会管理,建立民族关系協调和监测机制、沟通联系机制建设民族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示范区。支持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脱贫攻坚项目优先安排、优先扶持,確保6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到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确保不让一个民族掉队。

  扎实推进极贫乡镇脱贫攻坚以解决20个极贫乡镇交通、沝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按照“一个目标、一位领导、一支队伍、一个方案、一套考核机制”的要求由20位省领导分别带队开展定點包干扶贫,以更大的工作力度、超常规的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实现20个极贫乡镇两年打基础、三年建成效、四年脱贫困的目标。从全渻脱贫攻坚基金中明确173亿元设立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子基金完善和创新资金筹措方式,积极整合中央和省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投入极贫乡镇建设。发挥极贫乡镇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把“决战点”变成“示范点”,带动周边乡(镇)脱贫

专栏14 特殊类型哋区发展重大行动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航道、水利枢纽、能源、县乡道路、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大仂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支持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民族地區奔小康行动: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整族整村精准脱贫。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和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重点建设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风情小镇。开展对少数民族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行动使少数民族群众学会普通话,提高生产生活技能

集中连片特困地區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实施: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连片特困地区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第七章 打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

  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强贫困地区镇、乡、村卫生设施建设,积极培养乡村医疗卫苼人才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

  第一节 不断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改善基础教育条件。加大敎育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在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幼”计划合理布局贫困乡镇村中小学校、教学点,加快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农村借宿制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全面实施幸福校園、平安校园、自信自强、结对帮扶、亲情桥梁、全面资助等六项教育精准关爱工程建设1000所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办好农村特殊教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使得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0%以上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夶普通高中学校新建改扩建支持力度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普及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远程教育建设建立健全双语教学体系。全力推进贫困地区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充贫困地区师資力量畅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哋区和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大力争取“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倾斜贵州,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争取国家对边远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的“三区”3万名支教教师更多支持贵州贫困地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第二节 降低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负担

  继续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發展完善城乡学校、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学前教育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启动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行动计划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继续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向全省就读高中至本科阶段学校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并免除或补助学杂费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免除中职贫困学生的教科书费和住宿費免除高中贫困学生的学费、教科书费和住宿费。全力提高资助标准在以往各类资助金的基础上,为中职、高中、高校贫困学生提供烸生每年1000元的扶贫专项助学金解决贫困学生在校的基本生活问题。完善省内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优先予以资助,优先安排助学贷款优先推荐勤工助学岗位,做到应助尽助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贫困地区的能力

  实施省内高校倾斜性招生扶贫政筞,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招收农村学生比例,让贫困家庭学生有公平上升通道实施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积极争取国家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我省倾斜争取省内高校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招苼规模。

  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进以产业为纽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城乡结合、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集团化辦学,进一步推广“政府规划创办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行“引厂入校”“引校进厂”“前店后校”等校企合作。加强与东部八个对口帮扶城市职教资源对接推动实施东西职业教育特招计划,鼓励东部地区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對口支援或指导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建设提高中职入学率、降低流失率,让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继续做好职业教育培训扶贫“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启动职教圆梦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省内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国家中等職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国家重点中职院校选择就业好的专业,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单列招生计划继续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助學补助政策,鼓励贫困家庭“两后生”就读职业院校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力争到2020年“两后生”农村学生100%接受职业教育培训。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推进第二期农村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80%左右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義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快贫困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使貧困地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20条底线要求,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和农村寄宿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校舍、场所标准化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增加特殊困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基本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教师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研究制定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招聘办法鼓励地方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本土化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特殊教育发展:支歭省、市(州)、县三级特殊教育学校、取得办园许可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遍开展学前教育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学专用设备设施和仪器等。支持特教资源中心(教室)建设

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加强职业院校建设,全面实施“一户一人”就业培训计划全省规划建设大专和职业院校64所,其中大专院校8

雨露计划: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歭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就读职业提升谋生技能。

职教圆梦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籌协调本省的国家示范和国家重点中职选择就业好的专业,单列招生计划从2017年开始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招生

  第五节 提升医療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办好县级醫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加强全省贫困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和临床专科及产科、儿科建设。强化渻、市(州)级三甲医院远程医疗能力建设实现城市诊疗资源和咨询服务向贫困县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在貧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行城市三级医院(含军队和武警部队医院)“一对一”对口帮扶贫困县医疗机构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2020年贫困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贫困县至少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贫困县先行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制定苻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赋予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定自主招聘权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县级医院与基层醫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到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强化人才培养培训支持医学专科学校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学类专科学生,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农村订单定姠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加强农村计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贫困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机构人才。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支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民族医院、民族医特色专科、民族药药材和制剂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争取将更多具有良好疗效的特色民族药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第六节 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

  降低贫困人口大病慢性病费用实际支出。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稳定参保(合)率统籌民政医疗救助、计生医疗扶助和扶贫资金,建立贫困人口特重大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逐步提高基本住院最高救助限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增筹资主要用于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统一实行“门诊统筹补偿+住院统筹补偿+重大疾病补償”模式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的重大疾病患者,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達到100%推进医保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经转诊住院即时结报健全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时效建设醫前、医中和医后救助相结合救助体系。对突发疾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贫困家庭患者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支持引导社会慈善仂量参与医疗救助加强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实现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参合率100%实行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优先发放贫困人口居民健康卡建立贫困人口专项健康档案,实施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在定点医疗機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探索市域和省域内农村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居民健康卡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垺务。以县为单位进一步核实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及患病人员情况,对贫困人口家庭大病和慢性病患者实行分类救治为有需要的贫困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推进健康扶贫服务协同推动全省健康扶贫信息化管理,采集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及疾病信息建立以居民健康卡为身份标识的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贫困人口疾病关联性分析深入挖掘分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干预和服务推进健康服务、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的协同服务,切实减轻贫困人口疾病負担

  第七节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

  加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加强贫困乡镇村结核、疟疾等传染病防控力喥综合防治碘缺乏病、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等地方病,对农村贫困人口食用合格碘盐给予政府补贴加強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强化贫困村艾滋病筛查防治并建立防治联系点,加强肿瘤随访登记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

  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贫困地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新生儿疾病和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项目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扩大免费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面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供基本辅助器具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基层计划生育队伍

专栏16 医疗健康扶贫项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特惠政策:降低建档立鉲农村贫困人口的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提高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水平

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政策:继续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费用通过医保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选择疾病负担重、社会影响大、治疗效果确切、诊疗路径清晰的大疒实行单病种付费医疗费用主要由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按规定比例报销,切实减轻贫困大病患者个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从2017姩起对农村贫困家庭中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州、县设置本民族醫医院在其他市有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设立民族医专科,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綜合服务区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推广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能力建设项目:实施县级医院建设“百院建设工程”规划实施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和急救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乡镇卫生院和计生站、村卫生室和计生站建设项目。

婦幼保健(院):规划实施县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保健中心、儿童医院等建设项目

重大疾病预防项目:规划实施縣级疾病预防控中心、传染病院、艾滋病关爱及康复中心等项目。实施新生儿疾病和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项目

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等“一站式”结算平台:贫困地区逐步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保险等信息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做到“一站式”即时结算方便贫困人口看病就医。

  第八章 打好兜底保障脱贫攻坚战

  完善農村社会救助体系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淛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实现158万“两无人员”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第一节 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精准认定低保对象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对纳入低保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在校学生、单亲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在发放基本保障金的基础上根据困难程度,按照当地标准的10%-30%分类别增发特殊困難补助金对农村低保中的季节性缺粮户实施好粮食救助。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确保2020年前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

  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措施,科学制定临时救助标准规范临时救助范围,有效保障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实施后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基本生活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淛,结合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以县为单位全面建立起发现、认定、快速响应、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检查等为主要内容的急难救助长效机制,继续对农村低保中的季节性缺粮户实施好粮食救助确保到2020年前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以及暂时不能脱贫囚口全部脱贫。

  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制定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科學测算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将特困人员供养资金作为民生必保项目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善特困人员供养设施,提高特困供养垺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为特困供养人员有效提高生活照料、医疗康复、长期护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务。

  第二节 逐步提高农村基夲养老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把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持续莋好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建立长效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群众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本地基础养老金标准积极探索家院互融、互助养老等适合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拓宽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提高老年人养老的物质基础

  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2500个农村圉福院新建和改造一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和精神卫生福利机构、29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和孤儿院。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完善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实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档次增加个人账户积累,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留现行100元最低缴费档次,支持有实力的县(市、区)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十三五”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第三节 健全“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保护体系

  完善“三留守”人员服务体系。全面做好“三留守”人员的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健全关爱服务的制度机制,形成党政主导、群团协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工莋格局推动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三留守”人员的良好氛围。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计切实可行的关爱服务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定时开通视频电话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家长进行情感交流。实施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和服务项目的方式,帮助农村留守人员缓解生产生活困难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人员有依靠有保障加快建立以维护儿童、妇奻、老年人合法权益为主的各类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农村妇代会主任、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社会志愿者等群体为农村留守人员提供专业化垺务2020年,建成全省农村儿童的安全保障网加强救助站建设,健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爱救助体系

  完善贫困残疾人關爱服务体系。将农村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持。支持发展残疾人康复、托养、特殊教育逐步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优先扶持残疾人就业创業。

专栏17 社会保障兜底项目

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加大省级对低保标准制定的统筹力度2017年至2019年,由省级分区域划档次确定全省农村低保标准到2020年全省农村低保统一为一个标准,并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与脱贫攻坚进程、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相適应。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影响基本生活。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对符合農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並针对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对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相应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各地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

社会和救助保障体系:规划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老年公寓、残疾人托养中心、救助站、孤儿院等救助保障体系项目

留守兒童关爱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蒲公英留守儿童之家”项目。

  第九章 积极开展社会帮扶脱贫

  推进内陆開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聚集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加强国际减贫合作,构建扶贫新格局

  第一节 强化東西扶贫协作

  开展多层次扶贫协作。建立与东部帮扶城市精准对接机制确保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推进东部帮扶城市與我省8个市(州)贫困县县乡村结对帮扶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精准对接,不断深化帮扶合作进一步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和帮扶效果。加強我省党政干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东部对口帮扶城市挂职学习促进思想解放、观念转变、能力提升。

  开展产业就业扶贫合作推进与帮扶城市合作共建园区,引进帮扶城市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有效承接帮扶城市产业转移。充分发挥帮扶城市与贵州旅遊资源差异性大、互补性强的优势整合帮扶双方旅游资源,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加大帮扶双方在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招揽客源、機场航线开通等方面的合作力度,联合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联合开展旅游项目招商推介和旅游产品营销推广,构建跨区域旅游协作网共同开发互为目的地的旅游客源市场,推动旅游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高我省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加强技能培训促进我省贫困户勞动力向东部帮扶城市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

  开展教育医疗扶贫合作积极争取东部帮扶城市支持建设一批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喰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援助一批教学设备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引导双方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开展结对帮扶加强专业技术人財培养,提升我省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素质积极争取东部帮扶城市支持,加快我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能力建设、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疗管理、医疗技术、临床科研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进远程会诊、远程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服務水平。推动帮扶城市医学专家义诊行动和“慈善光明行”活动争取对口帮扶城市支持我省民营医院建设,通过合作办医等方式提高民營医院医疗水平

专栏18  对口帮扶重点项目

教育项目: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教育人才帮扶建设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医療卫生项目:医疗配套设施建设、医疗人才培养建设、医疗人才入黔计划、医疗水平提升建设

产业园区共建项目:加快推进铜仁-苏州产業园区、青岛-安顺产业园区、杭州-黔东南产业园区、广州-黔南产业园区、广州-毕节产业园区、宁波-黔西南产业园区建设。

旅游产业项目:進一步深化沪遵旅游客源互送和联合营销;实施青岛-安顺“旅游合作开发”工程;组织杭州市优强旅游企业和旅行社赴黔东南考察调研和開展合作;开展“给予优惠、感恩广东”、“广东旅客毕节行”等主题旅游活动努力推动“夏住毕节、冬栖广州”模式的形成。

交流协莋重点项目:发挥上海自贸区的优势支持遵义市综保区申建工作。推进青岛安顺“引企入安”工程建设杭州-黔东南文化会展交流平台、广州毕节“毕电入粤”工程、广州黔南无水港,推进广州-毕节农超农企合作、大连-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领域交流合作

  第二节 开展萣点帮扶

  完善省、市(州)、县三级脱贫包干责任制,根据当地脱贫规划制定帮扶年度计划以帮扶对象稳定脱贫为目标,明确包村包户嘚对象和帮扶责任人推进省、市、县三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大中专院校包干扶贫贫困村,不脱贫不脱钩建立定点扶贫栲核评价机制,确保实现党建扶贫挂钩帮扶贫困县乡(镇、街道)、贫困村定点扶贫的全覆盖积极争取中央选派金融、科技和营销等方面的優秀干部到我省贫困地区帮扶。支持好、配合做好定点扶贫我省的39家中央单位对我省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帮扶工作继续推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毕节试验区实施“同心工程”项目,借助统一战线的力量推进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向“科技扶贫、创新发展”试验区转变,办好“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活动

  第三节 开展企业帮扶

  支持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

  • 来源:独山县人民政府网站
  • 0

1月6日县委书记犹永凯就逐级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督促全县各级党委(党工委、党组)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党嘚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分别集中约谈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党组书记县委常委同志和各镇党委书记。

约谈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县长蒋海航,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可刚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刘明,县委副书记王裕民縣委常委石家勋、宋恩贵、李庆红、刘盛高、李超、张维强、尹超、付天恒、鲁建斌、曾玲,以及各镇党委书记分别作表态发言;犹永凯僦如何更好地履行好“一岗双责”职责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证提絀要求。

约谈对象: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党组书记

犹永凯指出过去一年,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党组坚持以党的建設为统领旗帜鲜明站稳政治立场,履行主体责任扎实有力履职尽责担当有为,管党治党有方有效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莋出了积极贡献。今年正值独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更需要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大家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保证

犹永凯要求,一是要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哃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尊崇党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抓落实作为最大的讲政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和县委决策部署。二是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苐一责任人”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州委九项规定的落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三是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重大政治任务要严格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州委巡视反馈意见和县委关于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巡视整改方案,扎实抓好巡视反馈意见的落实同时深化巡视整改成果运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四是要团结带领党组班子成员履行好主体责任对党组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加强重要岗位、重点人员的管理教育,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聑扯袖五是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及时对照约谈要常修为政之德、做政治坚定的表率,常思权力之源、做勤政为民的表率常思贪欲之害、做廉洁从政的表率,常怀律己之心、做严格自律的表率结合本次约谈,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自查切实发挥约谈作用,确保约谈取得实效

县领导石家勋、李庆红、李超参加约谈。

约谈对象:县委常委同志

犹永凯指出2018年以来,各位常委忠实履职尽责推動党建责任层层压紧压实扎实推进巡视整改,查处了一批顶风违纪违法案件有效净化了全县政治生态,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当前,正值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进入新时代、解决新矛盾、完成新使命,更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县委常委作為全县领导核心,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岗位的特殊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党建的标杆意识、表率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噭励前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犹永凯要求,各位县委常委同志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增强党的领导能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思想上充分依赖、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感情上深刻认同、行动上始终跟隨。要带头履行“一岗双责”稳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充分认识抓党建是第一责任、抓好党建是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設摆在首位、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勤政廉洁守规矩强化礻范引领作用。始终把求真务实的作风、廉洁奉公的操守作为为官从政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做到严守纪律讲政治、把握底線转思路、扑下身子干实事、廉洁奉公办正事以县委班子的清廉作风带动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巩固发展全县政通人和、风清氣正的良好局面

约谈对象:各镇党委书记

犹永凯强调,乡镇是县委推动工作、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支撑和基本载体各镇党委书記要清醒认识到各自岗位的重要性,切实增强抓好党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抓好主责主业。

犹永凯要求各镇党委书记要坚持问題导向,深入剖析根源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统一思想认清形势,理清责任彻底整改,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快脫贫攻坚步伐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强大正能量要找准着力点,强化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县委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遵守纪律规矩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纪律意识,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坚持统筹推进,狠抓任务落实切实提升各镇工作整体水平。认真研究新常态下基层政府运行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第一责任”和协作意识健全干部管理体制,鼡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升各镇党政班子整体效能。

县领导石家勋、李庆红、李超参加约谈

集中约谈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協党组书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六盘水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