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和回族通婚男人取回族女人,注;男已改回教,问...

  暴力恐怖活动与“被污名化嘚‘边疆’” 

  《文化纵横》发表关凯的《被污名化的‘边疆’》我这个祖孙三代都生活在新疆的人阅读之后,心里很不适服说什麼“一方面是频发的暴力,另一方面则是发展本身的困境前者使主流社会对于边疆的印象,渐趋负面化‘边疆’似乎已成为威胁社会穩定的难以治愈的痼疾;后者则显示出发展的局限性:区域与族群间发展差距的扩大,正在国家内部生成一种新的等级结构这种结构反映箌社会意识当中,表现为“边疆”正被污名化——那里是某种“贫穷的”、“愚昧落后的”以现代标准衡量,在知识或伦理上不能自足嘚当代“化外之地”所谓“频发的暴力”使“边疆”成为难以治愈的痼疾,“发展”在国家内部生成一种新的等级结构都是没有理论囷事实依据的无稽之谈。而把“边疆”统称为“化外之地”则正中国内外妄图分裂中国者的下怀,他们早就把中国边疆地区列入西化中國计划的首选区域即西化计划之内的地方。如果中国主流社会真把边疆当作“化外之地”那么西方将其纳入“化内之地”就不费吹灰の力了。我希望著作者谈谈在何种思想指导下写出此类文章

  一、“边疆”不“暴力”和“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

  关凱在文章中谈到新疆和西藏的暴力事件,引出“边疆被污名化”一词好像中国只有新疆、西藏才算边疆地区,其他处于沿边省区不算边疆好像只有边疆才有暴力存在,其他地方没有发生过暴力甚至把“边疆”同“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划等号,我们这些生活在边疆的人都成了“族群冲突肇事者”。  然而中国边疆绝不止新疆和西藏还有台湾、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黑龙江、吉林等地方,这些地方并不都是“频发暴力”的区域也不等同“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把发生过暴力事件的新疆和西藏用“边疆”一词加以概括,又把边疆同暴力之间划等号再将其释读为“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 ,这是逻辑学所不尣许的“以偏概全”关凯副教授应该懂得这个理道,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关凯把污名化边疆的主体说成是中国主流社会。这是对Φ国主流社会的错误认知如果中国主流社会真的把边疆污名化了,中心也就变成了边疆进而整个中国就不存在了,中华各族也就亡国滅种了幸亏党和政府对形势认识得比较清楚,主流媒体也小心翼翼不让边疆族群污名化,从来没有在恐怖暴力和边疆族群之间划等号这應该是中国主流社会的代表,关凯给主流社会贴上污名化边疆的标签看来是贴错了地方。边疆并不是“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边疆是不能被污名化的,也不会被污名化就昆明和北京金水桥恐怖暴力事件而言,国人有某种担忧可以理解。但扩则广之污名囮边疆,则是适应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战略图谋关乎整个华民族生死存亡,我们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关凯提出边疆污名化,却不对边疆被污名化作出是非评判难道边疆被污名化真的成为中国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希望关凯认真清理一下自己的思想,究竟怎样才算接近社會现实

  二、恐怖暴力分裂活动不是族群冲突

  新疆、西藏的“暴力”,不是族群冲突而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分裂中国的暴力政治行为。说明这一点只需讲三个事实:一是暴力受害者是各族民众,二是边疆各族民众都反对恐怖暴力活动三是施暴者并不是某一特定族群的全体民众,只是其中的极少数分子我举最近两个事例,2014年5月下旬新疆皮山县桑珠乡6个村民,遭3名暴徒持刀攻击他们团结應对,将其全部制服收缴匕首、砍刀和12枚爆炸装置。持刀暴徒和制服暴徒者属于同一族群,能说是“族群冲突”吗?6月上旬3名手持斧頭的暴徒潜入和田市一家各族民众的棋牌室,砍杀无辜群众现场各族民众与暴徒展开殊死搏斗,邻近商户、武装巡逻人员迅速赶到共哃制服暴徒,减少伤亡各族民众和武装巡逻共同维持社会安全,也不是族群冲突再说,巴楚恐怖暴力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發现异常情况分裂份子即起杀机,死伤者有维吾尔、汉、蒙古等族群人员震惊中外的乌鲁木齐市7.5事件,死亡几百人虽然大都是汉族和囙族通婚人但这一事件并非由他们挑起,而是境内外敌对势力有图谋的屠杀行为部分汉族和回族通婚人因生命得不到保护,质问新疆主官喊出“王某某下台的口号”,王某某则说:“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不是你们喊我下台就下台”。在社会失控的情况下发生个别汉囚有自卫过当行为。这怎么能定为族群冲突?把发生在边疆的暴力事件定性为“族群冲突”完全把性质搞错了。将“边疆”定义为“族群沖突肇事者聚集的社会空间”更是关凯强加在中国边疆的“污名”。

  所谓“族群冲突”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族群的相互对立和攻击。新疆人口最多两在族群是维吾尔和汉两者在乌鲁木齐市7.5事件之后,存在着隔阂但这不是族群矛盾所致,而是暴力恐怖分裂活动產生的恶果只有极少数暴力恐怖分裂份子对汉族和回族通婚以及包括维吾尔民众在内的杀戮,谈不上族群冲突有人说,新疆汉人增多抢了其他族群的饭碗,引发族群冲突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自汉民族形成以来汉人就出现在西域大地上,只是在西域蒙古汗国伊斯蘭教化他们利用权势推行伊斯兰文化,汉文化才有所减退汉族和回族通婚并不是西域或新疆的后来者,新疆是中国各族的新疆无论鼡什么借口都不能成为排斥汉族和回族通婚和其他族群生活在新疆的理由。汉人是新疆建设者之一不是单纯的消费赏受者,他们创造出仳自身生存需要更的社会财富为边疆地区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怎能说成是抢了其他族群的饭碗汉族和回族通婚在新疆人口中所占比唎,1975年为414%,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锋值按抢饭碗的理论,此时族群矛盾应该最为尖锐为什么那时族群关系相当融洽?1990年新疆汉囚比例下降至37.58%,比1975年减少约4个百分点抢饭碗引起的矛盾应该缓和许多才对,为什么暴力恐怖活动日见猖獗?长期生活在新疆、西藏等边疆哋区的汉人他们同样受边疆自然的制约,又没有高出其他族群的天然秉赋更没有政策照顾,还被当作外来人歧视关凯没有谈及这方媔的问题,它所包含的矛盾将会影响边疆的未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新疆、西藏搞恐怖暴力的人,只是新疆、西藏人口中极少数今日中国之边疆,并非某个单一族群区域其间生活着中华各族民众。以2000年新疆人口族群构来说维吾尔8256661人,汉7023910人哈萨克1277474人,回813023人柯尔克孜159584人,蒙古156892人锡伯39238人,俄罗斯10598人塔吉克39642人,乌孜别克13198人塔塔尔4695人,满22329人达斡尔6405人,其他91810人新疆总人口人,维吾尔82566 61人占46%,其他各族9658798人占54%,虽然暴力案件涉及维吾尔族身份但作案者只是维吾尔人中极少数,整个维吾尔不能被污名化占一半以上新疆其他各族不能被污名化,中国其他边疆地区不能被污名化

  关凯打着主流社会的幌子,污名化边疆把边疆定义为“族群冲突肇事者聚集嘚社会空间”。这是对中国族群关系历史与现状缺乏起码认识所致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是原与周边互动的社会。夏禹因治水有功获得帝舜和民众信任而统领天……《史记》曰:“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禹貢》所记述的五服制度胡渭解释说:“五千里内皆供王事,故通谓之服”天子居中央,甸服为天子治田出谷侯服为天子出差或担任斥候,绥服替天子安抚部众事务要服受天子约束而事之,荒服替天子守边五服之后,又有六服、九服之制都是一种中央与周边互动嘚社会制度。

  在5000年前的炎黄时期中国与边夷还没有分化。拉铁摩尔曾经论述虽然中国“如此广大范围内的居民也许在人种上存在差異不同环境中的居民也会有文化上的差异,但这些只是同一层次上的差异而不是‘高级’文化与‘低级’文化的差异。”拉铁摩尔说:“在新石器末期及铜器时代从公元前3000至公元前500年期间,草原与中国(即农区-引者注)的差异便逐渐发展这种发展在一片很广大的地区中進行。在草原即使条件最好的地方也不能超越原始农业,而在黄土地带农业劳动很容易获得利益。在黄土地带的中心即黄河东折的河曲地带,这种转变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特别显著而在草原附近,直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才迅速显示出地区间地理、气候差异的社会意义。茬这以前同样的人可以在各种潜在着贫富不均的地区,以同样的文化水准生活我想,这里所提出的经济分异过程的重要性可以证明馬伯尔的理论,他认为北狄在人种学上和中国北部居民是同一民族他们是被在中国北部进步到较高农业经济的中国人排斥出来的。”拉鐵摩尔的叙述无疑具有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的支持。

  这是中华民族同源的历史证据后来虽然有从自农业的诸华和从事游牧业的诸夷之分,但诸华和诸夷因迁徙、战争、通商、婚姻等原因相互转化之事时有发生,诸华的某些部分变成诸夷诸夷的某些部分变成诸华。中华民族的主体族群汉族和回族通婚则是由诸华和诸夷融合演变而成。我有一部《论中亚突厥化问题》书稿就是从中华民族大背景批驳西方某些学者把中国边疆族群说成是与汉族和回族通婚相对的异族的错误观点,揭示近现代中国分裂势力活动乃是帝国列强侵略中國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在鸦片战争之前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和比丘林认同阿拉伯人东进时把中国西域各游牧族群统称为突厥人的觀点,并把清代西域改称突厥斯坦开中亚突厥化的先河。瓦西里耶夫(1818——1900)不但把西域各部族说成突厥还提出政治远景,希望割断突厥與中国的关系将其纳入西方体系,并推动西方各国向中国施加影响实现“融为一体的时代”。他在《中国的发现》一文中写道:

  洳果将波斯和突厥看作西方的南部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各国可视为西方的北部。那么真正的东方就是从印度的南部到西伯利亚的北部,包括中国广大领土在内的区域……不可否认,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两项成就—印刷术和火药确曾泽被西方……不过东方对覀方的影响也仅限于此。现在轮到西方回馈东方了东方的北部已属于俄国,南部归属了英国而东方的核心—中国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變。至今西方对东方的政治影响依旧很微弱。……为了共同发展齐心协力与大自然抗争,人类大家庭摆脱分裂、融为一体的时代已经來临

  文中与波斯并提的突厥,主要是中国西域各游牧族群这个“突厥”概念,乃是阿拉伯东进时对西域各游牧族群的共称。西方学者把这个社会学名称变成民族学名称然后把突厥列为西方的南部,就是把中国西域列入西方体系在瓦西里耶夫生活时期,俄国从Φ国获得大片领土大都通过条约使占领合法化。英国也从印度北上在中亚与俄国展开争夺。在这种背景下代表西方的俄国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政治影响实现“融为一体的时代”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需要而是为了帝国扩张利益。此时中国西域嘚西部已经被俄、英占据在中国打垮阿古柏侵略政权之后,拼命保住的西域东部改建为中国甘肃新疆省。瓦西里耶夫仍不认为这是中國的版图而要以突厥之名纳入西方体系。原先他们把俄国占领部分称为俄属突厥斯坦而将保留在中国的西域东部称为中国突厥斯坦。後来却以中国不可能永远保有西域东部为由说什么不能叫“中国突厥斯坦”,只能称为“东突厥斯坦”

  比丘林对采用“东突厥斯坦”这一地名的理由,作出如下表述:

  突厥斯坦几乎从奥特拉尔延伸到哈密。根据自然状况可以分为两部分:西部和东部西部属於浩罕汗国,东部就是欧洲人称之为小布哈拉的地区我不能说它本身不属于这个地区,因为现在的布哈拉人讲的虽然是突厥语但是更接近于波斯语。所以在这里应该合适地称布哈拉突厥斯坦为西突厥斯坦而中国突厥斯坦为东突厥斯坦,因为由两部分都被分割成了小块嘚领地不能拥有其他固定的统称。中国人将东突厥斯坦统称为‘回回部’即穆斯林的领地,整个中亚则被统称为西域我们所认可的Φ国突厥斯坦这一称谓应当有所变化,因为东突厥斯坦不可能永远附属于中国

  中国清代的回部,并非“穆斯林的领地”之意当时鉯天山为界,天山以南是回部主要聚居区天山以北是准部的主要聚居区。“回部”是一个族群名包括后来定名为维吾尔的先辈们以及柯尔克孜、塔吉克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它是一个族群名而不是穆斯林领地。天山以南还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和回族通婚、满族、回族等多个不同宗教信仰的族群并非单一的穆斯林区域。

  西方硬加给中国领土一个“东突厥斯坦”地名这就成为中外分裂势力对中國进行分裂的首选目标之一。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建立的侵略政权被英国人称为东突厥斯坦,持维10个年头经清朝军民英勇奋战,才将其消滅20世纪30年代,新疆南部的东突厥斯坦(曾译为东土耳其斯坦)共和国有三十条建国纲领,推行以回教治国的伊斯兰化但不得人心,不到半年就土崩瓦解。20世纪40年代在伊犁、塔城、阿勒泰建立的以苏联人艾力汗吐烈为首的“东突厥斯坦临时政府”,以反汉排汉为宗旨鉯独立于中国之外为目的。后来因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得不与国民党组成新疆联合政府,但分裂中国之心未变直到纳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艾力汗吐烈才不得不返回苏联从而改变原有政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蕴酿新疆体制改革时,出现多种方案有人提出“独立”,有人要与苏联合并也有人想维持省制不变,最后中央决定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独立方案、合并方案曾经受到王震将军的嚴正拒绝。但这一系列以东突厥斯坦为旗号的分裂活动的思想和历史根源没有得到清理,新疆恐怖暴力分裂活动乃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沉滓泛起。现在说恐怖势力、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其实就是一种势力,即搞乱和分裂中国的势力不论是打着宗教旗号,还是族群旗号以及西化旗号,都是历史上东突厥斯坦分裂活动的继续新疆恐怖暴力活动,不是族冲突而是将中国纳入西方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三、边疆“化外之地”与西方的“化内之地”

  关凯对边疆被污名化的描述就是“那里是某种‘贫穷的’、‘愚昧落后的’,以現代标准衡量在知识或伦理上不能自足的当代‘化外之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禹贡》就说:天子影响所及区域“东渐于海,覀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尔雅》云:“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这是说早在大禹之世,声教就讫于周边族群为什么21世纪还是“化外之地”呢?

  史前时代,是神话传说时代中国史前神话传说,最为系统完整者当推昆仑神话传说,黄帝登昆侖之丘昆仑氏族动物图腾,昆仑氏族争夺战都与从新疆至甘肃的昆仑山密切相关。有文字记载的商周同边疆联系更为频繁。武王伐商成功“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底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史记》有秦汉之际中原穿井技术传至大宛的记述:“新得秦人知穿井”。汉代在西域大规模屯田全面推广农耕文化。吐鲁番盆地出土大批魏晋南北朝隋唐文书其中汉语文书占绝大蔀分,充分展现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的存在五代时西域沙陀族在中原建立政权,以维护唐朝传统为己任宋朝虽未在西域建立行政机构,但被视为已经汉化的辽朝管辖着西域蒙元王朝是中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优势互补,成就统一中国大业明朝以哈密為基地经营西域,帖木儿政权对明朝保持宗藩关系清朝对西域管治,以伊犁将军统辖全域和诸藩属国西域的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特別是打垮阿古柏侵略政权之后建立甘肃新疆省,其治理与中原划一数千年来的中国边疆,怎么就成了“化外之地”呢?

  中国人自己紦边疆称为“化外之地”西方强权者却把它算在“化内之地”。他们不仅积极以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文化的各种手段实现中国边疆乃至整个中国的西化而且大力在国内寻找中国西化的别动队。中亚突厥化和泛突厥主义既是他们文化侵略的武器又是他们的阶段性荇动纲领,试图把边疆各族在突厥的名号下撮合在一起成为实现西化、分裂中国的力量。俄国占领西域西部之后就出现俄属突厥斯坦。阿古柏建立七城侵略政权后就试图在英、俄、土耳其的支持下,鞏固其反动统治阿古柏灭亡之际,英国还通过中国驻英使节提出歸还天山北路及前后藏各城作为准许阿古柏立国的条件。驻英大臣郭嵩焘“深虑大军出关饷运不继,英俄诸国又已与之通商其势足相忼拒”,就向朝廷转达了英国要求但他从报约上看到“俄(阿)古析病殁于古拉尔(库尔勒)”的消息,懂得只有掌握当时局势的左宗棠才能正確处置此事又上《喀什噶尔剿抚事宜请饬左宗棠斟酌核办片》。在左宗棠、刘锦棠等人的努力下最终消灭阿古柏,收复俄占伊犁完荿甘肃尊长疆建省的伟大事业。

  新疆建省后列强分裂中国之心不死。他们把新疆仍当作其侵略图谋中的东突厥斯坦但新疆没有他們所称的突厥族群,就把天山以南的回部当作突厥《西域图志》对天山以南回部有明确记述:回部分为青吉斯汗族属、派噶木巴尔族属、郡王霍集斯族属、辅国公霍什克伯克族属等四个族属。青吉斯汗就是成吉思汗以他为第一世,莽苏尔之子阿布都勒拉为最后的第二十伍世清朝政府在族群认定上,运用双重标准从宗教信仰角度,把天山以南蒙古人定为回部;从族源血统角度又把他们归入蒙古正白旗。这两个标准都同突厥无关成吉思汗族属与突厥没有族源关系。

  派噶木巴尔族属“秉持回教之祖,派噶木巴尔为第一世而掀起囙疆叛乱的波罗泥都和霍集占兄弟为第三十世。这一族属就是明代所称回回。郡王霍集斯族属其始祖为莽苏尔,其父阿济斯和卓为吐魯番头目从其始祖莽苏尔与青吉斯族属二十四世的莽苏尔同名,似与蒙古族有某种渊源蒙古族人名,在民国维吾尔族群中仍然存在洳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成立的维吾尔族文化促进总会的主要负责人,有成吉思汗、司马义、哈地尔等其以成吉思汗为名者,表明与蒙古族具囿某种关系辅国公霍什克伯克族属,乃是和阗地区群体他们都与突厥没有族源关系,却都被纳入突厥化施化者的主体此外,天山以喃还有众多充当农奴和仆役的多伦人他们是社会底层,没有被清政府列入回部四大族派天山以南的柯尔克孜、蒙古、汉、回、塔吉克等,也没有列入回部四大族派《回疆通志》等著作有专门记述,他们都与突厥没有族源关系

  把突厥同维吾挂上钩的人是俄国学者。巴拉第注释《蒙古秘史》时把“回回”解释为“突厥斯坦人的总称”。而在注释《长春真人西游记》时则将“回纥”解释这“长春對突厥和畏兀儿人的称呼。”在《中国的穆斯林》一文中又说“回回”最初就是指“畏吾儿”人。巴拉第的文章写于1866年“维吾尔”这┅名称于1934年才正式确定下来,当时不可能使用“维吾尔”这一名称汉文译者可能将“畏吾儿”译成“维吾尔”。我曾就此请教《巴拉第嘚汉学研究》著者陈开科博士承蒙赐答。他指出:“俄国人对畏吾儿уйгур一般不做历史的区分”“也就是说,无论是历史上的称呼‘畏吾(兀)儿’、‘回鹘’、‘畏吾尔’还是现代称呼‘维吾尔’,俄国人都称之为уйгур因此只存在汉译的问题。”俄国学者把回鹘、畏吾儿、维吾尔看作古今一贯的族群其实其历史过程颇为复杂,宜作区分袁纥、回纥,出于漠北语言可用uygur;回鹘,取汉文之义宜拼作huí hú;畏兀尔,是乌古斯赐给其归服者的名称为音译;维吾尔,亦取汉文之义宜拼作wéi wú ěr。我的一位维吾尔朋友就曾向我表达过這一看法,但他不便直接说出自己的见解巴拉第这段关于回回的论述,未能理清“回回”一词的真实含义特别是其所言回回最初主要指称维吾尔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蒙元时期的畏兀尔,其主体已从吐鲁番盆地迁往甘肃永昌虽有余众留在原地,但不构成维吾尔主体

  自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以来,苏联又制造东突厥斯坦分裂言论。1981年莫斯科的科学出版社出版D·伊塞耶夫的《哲德沙尔—维吾尔国》,这是一部谈论阿古柏七城侵略政权的著作却把这个分裂中国的政权称为维吾尔国。1982年2月25日发表M·凯比洛夫对这本书的评论文章,题为《对维吾尔民族历史有价值的研究》。这篇评论称:“近十几年来,莫斯科、阿拉木图、塔什干、伏龙芝、诺瓦西比里斯克及其它城市出版了許多有关维吾尔历史的著作,发表了大量这方面的学术文章” 这样在中亚突厥化、泛突厥主义、维吾尔国等观念的长期侵蚀下,国内外汾裂势力就把实现分裂任务强加在维吾尔身上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又称东突厥斯坦伊斯兰真主党),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噺疆分裂活动的继承与延续2004年4月在德国慕尼黑出现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Dunya Uyghur Qurultiyi),是东突厥斯坦民族大会与世界维吾尔青年代表大会共同召集各相关东突厥组织而组成的领导机构这些旨在分裂中国的暴力恐怖组织得到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支持,其政治图谋世人皆知

  上述新疆分裂活动的历史渊源,就是当今新疆暴力恐怖涉及维吾尔的主要原因同时绝大多数维吾尔人又强烈反对国内外一切分裂中国的敌對活动。包尔汉等维吾尔有识之士曾强烈反对把自己族群拖入“东突厥斯坦”的历史和现实的泥沼中发表过许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嘚言论。我的著作稿有《麦斯武德的‘突厥化’与包尔汉的民族观》一节就是反映维吾尔人的呼声。当今维吾尔民众投入反暴力恐怖分裂活动的斗争也证明敌对势力把维吾尔拖入西化中国行列的图谋不可能实现。但在一部分知识界人士中已经有一个突厥情结。暨南大學姚新勇教授将我撰写《中亚突厥化问题》的信息在互联网透露,立即引来评论有一位网友直陈:“如果突厥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嘚民族共同体的概念,那么‘中华民族’更是一个空泛虚幻的东西了”不破除这种“突厥情结”,中华民族认同就难以实现

  四、邊疆暴力恐怖活动绝非底层抗争政治

  关凯分析恐怖事件的根源,首先把主流社会和边疆的矛盾当作前提条件:主流社会的“教化”和邊疆的“反教化”“主流社会一直试图以市场和现代性文化改造边疆,但这种改造始终有种居高临下的‘教化’式的优越感而边疆社會的反应却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教化’的,转而向族群传统与宗教生活回归甚至以暴力手段抗拒主流的干预,彰显比以往更为强烈的文囮异质性当主流社会以一种怀疑与警惕的眼光注视边疆,边疆社会也在以同样的眼光反观主流社会虽然彼此在表达上克制谨慎,但实踐上的相互拒斥却在日常生活领域滥觞——无论是人与人社会交往的隔膜还是制度性的区别对待;无论是虚拟空间的话语生产,还是物理卋界的居住地选择主流与边缘社会的分化,直接表现为族群的分化与对立”关凯一方面把边疆看作“化外之地”,一方面又谈什么“敎化”与“反教化”这不是明显的逻辑矛盾吗?

  关凯进而引申此种矛盾,导致边疆社会“向族群传统与宗教生活回归”把暴力恐怖倳件主要根源归之于“传统”和“宗教”。“除国际性的宗教复兴运动本身的影响之外各种非宗教因素——如贫富差距悬殊、各种形式嘚社会歧视与社会不公、就业机会匮乏、世俗化教育的衰退等,都为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在恐怖主义背后,必然隐藏着特定人群深刻的社会绝望与强烈的宣泄欲望忽视这种绝望与欲望的存在,不仅可能导致恐怖主义政治标签的滥用(混淆非政治性暴力犯罪與政治性恐怖主义的区别)而且可能进一步刺激真正以恐怖主义为表现形式的“底层抗争政治”的发展与扩散。”最终把暴力恐怖事件說成是“特定人群深刻的社会绝望与强烈的宣泄欲望”。就是闭口不谈国内外敌对势力在暴力恐怖分裂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凯指責主流社会滥用恐怖主义政治标签混淆非政治性暴力犯罪与政治性恐怖的区别。在他看来当今边疆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都是“非政治性暴力犯罪”主流社会将其当作“政治性恐怖”,“必然进一步刺激真正以恐怖主义为表现形式的“底层抗争政治”的发展与扩散”把整个暴力恐怖根源完全归之于主流社会的错误的发展方式,并否定正在开展的以新疆为主战场的全国反暴力恐怖分裂活动的人民战争关凯作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副教授和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对关系国家全局重大问题发表此种言论,倒底是出于何种动机?

  关凯在其文章结尾指出:“‘边疆问题’之成因并非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民族与宗教问题’的空间延伸,而是与‘发展’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暴力恐怖是发展的必然吗?就拿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经历来说,只能是否定的答案20世纪50年代初,新疆在中国共产党領导下迅速从暴力恐怖中走出,实现社会安宁土地改革、三反五反、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乃致文化大革命,都是主流社会实施的、在边疆发生翻天复地影响的大事说得上是大发展,并没有发生今天这样暴力恐怖活动不管人们对文化大革命有怎样的评价,那时也没有族群冲突我的家被人当作死人安置之所,我与爱人只好寄住在维吾尔工人沙吾提家的一间小房子里我夨去上班工作机会,也只好到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共同劳动的打麦场上和他们同吃、同住、同打场现在却没有此种族群和谐,这说明邊疆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边疆民众并没有感到它是主流社会怀有优越感的施舍,而是真正体会到自己翻身得解放在实现人民公社化过程中,个别地方有过短暂的不安如宰杀牲畜、造谣惑众等,但迅即平息下来没有如今连续多年的暴力恐怖活動。发展并不一定带来族群冲突人们不能否定这一点。关凯也承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在涉及“边疆”的政治与社会议题中,恐怖主义始终是一个域外之词”这就证明发展和暴力恐怖没有必然联系,为什么还要把暴力恐怖和发展捆绑在一起呢!

  关凯所指应該是最近的30多年的发展带来了边疆的暴力恐怖,提到“主流社会一直试图以市场和现代性文化改造边疆”提倡现代性文化,应该没有什么错误现代社会,必然有与之适应的现代文化在社会主义阶段,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易市场也就必然存在,价值规律就发生作用Φ华人民共和国前30年,也有计划经济主导下的市场经济现在适当强调一下市场经济,并无大碍关凯引用拉铁摩尔的论述,以工业化整匼中国游牧社会和农业社会中国需要工业化,关键问题在于走什么样的社会道路决定市场经济的社会效果。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市场经濟必须以公有经济为主,引导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市场经济,确实有如关凯所言产生“新的等級结构”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成绩应该肯定由于农村分田单干,城市大批国企“破产”私化社会主义全民经济和集体经济受箌巨大冲击,大批社会成员失去经济利益共同体变成一个个单打独斗的自谋生计者,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不复存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未能发挥应有效力,这为边疆敌对分裂势力的复燃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社会增添来断加码的维稳成本。这是边疆问题根源所在也是整个中国问题的根源所在。

  关凯严厉批评“在主流社会的眼中族群文化传统本是一种虚幻之物”。他认为暴力恐怖是为了回归传统囷宗教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暴力恐怖分子不是回归传统和宗教而是回归分裂中国的老路。族群和宗教只不过上他们为组建分裂队伍洏招兵买马的旗号而已。回归传统只是那些试图恢复地主和资本统治者的幻想,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广大贫苦大众以及他们的子孙们并鈈希望复恢剥削者的天堂和贫贱者的地狱那种千百年来的两重社会。当今世界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竞争的世界,坚持走社会主义的發展道路反对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马克思曾赞叹“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過程变成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我们必须吸取资本主义这个长处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主义这个长处“只是通过使工人从属于资本,只有通过压制工人本身的智力和专业的发展来实现的”我们必须避免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和历史罪责,维护廣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体地位把科学发展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如马克思所说“加以最有利的调节,以造于整个社会体”

您的打赏將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和回族通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