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路中山西路西路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管理局的法律诉讼:文书名称日期编号  吴季淞与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管理局一审行政裁定书 (2016)苏0506行初21号位置地图
去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管理局怎么走?上图中的红点是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管理局在苏州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拖动,双击放大缩小地图
本页是 [苏州市吴中区城市管理局] 在顺企网苏州黄页的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单位,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或者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单位,请 [
],您认领该企业后可以获取管理权限,发布供求信息,带来咨询订单,而且页面会移除广告。
苏州相关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注册和来自工商局网站, 本站完全免费,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 &&&&
& 11467.com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园区“星”字;吴中“尹”字;相城“元”字……你家门口路名有玄机!园区“星”字;吴中“尹”字;相城“元”字……你家门口路名有玄机!知音故事会百家号在苏州,很多路名总叫人琢磨不清,很多街道的名字,总是非常的相似。园区“星”“苏”两字的路名多;平江“平”“江”两字的路名多;高新“山”“水”两字的路名多;吴中“郭”“尹”两字的路名多;......绕着绕着,一不小心就让人犯了迷糊。干将路今天就教你摸清玄机,了解苏州各区路名命名套路,原来苏州的路名都是这样来的!新城区道路命名大道、路(街)、巷(弄)按照地名规划的设想,道路通名分三个等级:大道、路(街)、巷(弄)。丨大道适用于道路红线宽度在60米,长度在10公里以上,纵横较大区域的,“大道”通名的使用要严格控制。相城大道丨路(街)适用于道路规格在“大道”和“巷(弄)”之间,其中较宽以通行为主的称“路”,较窄兼顾商业的称“街”。人民路丨巷(弄)适用生活便道,通常道路长度在500米以下或红线宽度在8米以下的道路。钮家巷平江新城道路命名横“平”纵“江”丨横向主干道——“平”+水由北向南依次为“平海”、“平泷”、“平川”、“平泉”。但保留了群众熟悉的城北东路、苏站路。平泷路丨纵向主干道——“江”+“宇宙乾坤、日月星辰”由东向西依次为江宇、江宙、江乾、江坤、江日、江月、江星。其中,江日路后来因为广济北路延伸被撤销并入了广济北路。江星路沧浪新城道路命名主干道延续原名次干道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丨主干道路基本延续了城区原有地名。如南北向的盘胥路、友新路、福星路,东西向的吴中西路、宝带西路、太湖西路等。盘胥路丨次、支干道体现新郭的历史文化特色。如范成大路、杨素路、新郭路、宴宫路、太宴街、小宴街等。杨素路金阊新城道路命名横“虎”纵“金”丨横向主干道路——“虎”字组,称“路”“虎”字与虎丘内景点名组合。由东向西依次为虎殿路(大殿)、虎北路(北大门)、虎池路(剑池)、虎泉路(第三泉)、虎林路(山林)。虎丘景区丨纵向主干道路——“金”字组,称“街”“金”字与道路所在功能区名组合。由南往北依次为金湾街(紧靠白洋湾公园)、金业街(商业之所)、金储街(仓储之地)、金政街(行政中心)、金筑街(居民社区)。高新区道路命名山水系列、村镇名系列、科技系列丨天平山以东、嵩山路以南——横“山”纵“水”在开发之初,为对应苏州古城“假山假水城中园”写照,新区提出了“真山真水园中城”的规划要求。横向山名,由南向北依次为横山路、玉山路、狮山路、金山路、邓尉路、何山路、华山路、景山路、鹿山路、泰山路、嵩山路。狮山路纵向水名,由东向西依次为运河路、滨河路、塔园路、长江路、汾湖路、珠江路、金枫路、湘江路等。滨河路丨绕城高速以东、嵩山路以北(通安东、浒关)——村镇名系列以“浒”、“通”组词的,如浒墅关北路、南路(即苏浒公路浒墅关段)、浒杨路、浒东路、浒莲路、通浒路、华通路。通浒路以村落命名的,如通安的华金路、同心路、石唐路、树山路,浒关的建林路、兴贤路、大同路、长亭路、观山路、保卫路、安杨路、永安路、青花路、青莲路、永莲路、牌楼路等。树山村丨绕城高速以西,北部通安地区——山水系列主干道路以全国的大山大水命名。南北向道路由东向西依次为潇湘路、松花江路、嘉陵江路、浔阳江路、金沙江路、漓江路;嘉陵江路东西向道路由南向北依次为武夷山路、青城山路、峨眉山路、普陀山路、天目山路、雁荡山路、昆仑山路、吕梁山路、五台山路、秦岭路、太行山路、长白山路。青城山路丨绕城高速以西,南部高新区科技城——“科”字当头纵向道路以当地山名、中国科学家名为主。以当地山名的有龙山路、青山路、锦峰路、玉屏路、贡山路;以科学家名的有华佗路、景润路、步青路、光启路、健雄路、天佑路、行知路、稼先路、以升路、济慈路、逢春路、弘景路、丹溪路、时珍路、元方路。华佗路横向道路以“科”字组合为主。由南向北依次为科灵路、科憬路、科泰路、科普路、科创路、科发路、科新路、科研路、科业路、科霞路、科正路、科广路、科达路、科胜路。科灵路工业园区道路命名苏新系列、科教人文系列、村镇名系列园区位于苏州,而新加坡又称“星洲”,所以在一期范围内(金鸡湖以西)形成了以“星”、“苏”组合系列道路地名。丨纵为“星”字与全国大城市名组合系列,称街由西向东依次为星(昆)明街、星兰(州)街、星(成)都街、星桂(林)街、星海(口)街、星(太)原街、星(武)汉街、星(贵)阳街、星(广)州街、星(香)港街。星海街丨横为“苏”字与苏州古园林名组合系列,称路由南向北依次为苏桐路(桐园)、苏茜路(茜园,元末明初顾德辉园第)、苏惠路(惠荫园,明代园林,初名洽隐园,后李鸿章置为安徽会馆,改名惠荫园,园内有惠荫八景),苏绣路(绣谷园,清代蒋氏家园)、苏慕路(慕园,原富仁坊巷邮电局,太平天国慕王府花园)、苏春路(春锦园,在皇废基后,原为张士诚弟张士信居第)、苏虹路(石虹园,明末许方伯园居,清建为“金幢庵”)。苏惠路后来,园区二三期有四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道路沿用此办法,即南北向的星湖街、星塘街、星华街(合作化时代胜浦曾称为新华总社)、星龙街,东西向的苏虹路、苏春路、苏胜路。2001年苏春西路、中路、东路合并更名为现代大道。星湖街丨娄葑中心区、斜塘、车坊北纵向道路多延续主体开发区的道路名称。如星湖街、星塘街、星华街。又因处于苏州东部,东西向道路以“东”字组词的较多。如东振路、东兴路,斜塘工业园的东富路、东延路、东旺路、东宏路等。星塘街此外,主要还是保留当地地名或以此组合来命名。如黄天荡路、南北摆宴街、葑谊街、葑春街、葑南街、星红路、群星路、独墅路、文和路、文潭路、通园路、文萃路、宏业路、敦煌路、金堰路、莲葑路、莲塘路、莲池路等。通园路丨独墅湖高教区,道路名称多与人文、科教相关如东西向的创苑路、仁爱路、文景路、艺坊路和南北向的翠薇街、林泉街、松涛街、雪堂街等。松涛街丨娄葑镇洋板泾地区——以首字谐音的“扬”字组合如扬帆路、扬中路、扬豪路、扬明路、扬绣路、扬庭路、扬溪路、扬贤路、扬和路及扬华路、扬清路、扬东路、扬泰路等。纵向以“亭”字组合。由西向东分别有:亭翔街、亭融街、亭新街、亭盛街-亭文街、亭隆街、亭虹街、亭雅街、亭友街、亭谊街、亭青街等。亭融街横向道路则以当地名。如娄阳路、成义路、澄湾路、夷浜路等。娄阳路丨胜浦——以镇名和河道名称直接或组合形成系列地名横向道路为镇名。由南向北依次为:吴胜路、新胜路、中胜路、振胜路、金胜路、民胜路、常胜路、苏胜路、银胜路、同胜路、润胜路、强胜路、霞盛路等。吴胜路纵向道路为水名。由西向东依次为:通江路、沽浦路、兴浦路、新江路、胜浦路、吴浦路、九江路、金江路、尖浦路、翔浦路、界浦路、吴胜路等。通江路吴中区道路命名政区、景观、村落、河湖名交互丨甪直——“甫里八景”由此而名的南北向道路长虹路(长虹漾月)、清泉路(分署清泉)、吴淞路(吴淞雪浪)、甫澄北路-中路-南路,东西向道路清风路(鸭沼清风)、海藏路(海藏钟声)、西汇上塘街、西汇下塘街及晓市路(西汇晓市)等。甪直古镇丨郭巷——“郭”、“尹”字组北靠独墅湖,有拥尹山湖,其现有道路地名以“郭”、“尹”字组合命名的较多。如东西向的北尹丰路、尹南路、尹新路、尹山路、郭新西路-东路、尹鸿路、郭巷街等;南北向的尹山湖路、郭苑路、郭津路、尹丰路、南尹丰路等。尹南路丨京杭大运河以西、七子山系以南以政区命名的,有吴中城区的东吴北路-南路、吴中东路-西路、龙西路、苏苑路,横贯东西的吴中大道,纵贯南北的东山大道,临湖镇的临湖路以及连接吴江的蠡松路(蠡墅-松陵);吴中东路以景观命名的,有吴中城区苏苑街道的冬青路、丹桂路、夏莲路、迎春路、宝带东路,开发区城南街道的迎春南路、枫津路-南路,越溪街道的塔韵路、越城路,临湖镇的菱湖渚路,东山镇的启园路、紫金路、莫厘路、洞庭路、雨花路等;冬青路以村落命名的,有吴中城区的月浜街、翻身路、先锋路、南厍路、北蠡墅街、南蠡墅街,开发区城南街道的南湖路、邵昂路,越溪街道的吴山街、前珠路、北官渡路、南官渡路、龙翔路,横泾街道的旺山路、苏旺路、尧旺路、尧南路、前庄路、新思路,临湖镇的柳湖路、塘桥路、牛桥路等;月浜街以河湖命名的,有太湖东路-西路、石湖东路-西路、澄湖东路-中路-澄湖路(目前不贯通)、小石湖路、天鹅荡路、东太湖路、环太湖大道等。石湖东路相城区道路命名横“元”纵“澄”横“春”纵“阳”横“民”纵“长”丨主城区——横“元”纵“澄”横向,由南往北依次为润元路、古元路、纪元路、嘉元路、华元路、聚元路、建元路、瑞元路、庆元路、安元路、广登路-蠡塘河路、康元路、泰元路、富元路、开元路。润元路纵向,由东向西依次为澄波路、澄云路、澄星路、澄阳路、澄月路、澄虹路、澄和路、澄帆路。澄波路丨黄埭镇——横“春”纵“阳”古镇黄埭为战国时期楚国名相春申君黄歇动员民众于此兴修水利,筑成堰埭,初名春申埭,后改黄埭,沿袭至今。由此形成了横向以春申君的“春”字、纵向以阳澄湖的“阳”字(区别与相城区城区澄字组合),结合当地村落、河湖组合取词的地名命名方式。横向“春”字,由南往北依次为:春秋路、春旺路(旺庄村)、春丰路、春申路、春光路、春义路、春仁路、春兴路、春耀路、春熙路。春秋路纵向“阳”字,由东往西依次为:鹤阳路(鹤泾村)、广阳路、苏阳路、中市路、裴阳路(裴圩村)、华阳路、寿阳路、潘阳路、高阳路。高阳路丨东桥镇——横“民”纵“长”横向分别是:警民路、爱民路、安民路、聚民路、人民路、健民路。警民路纵向分别是:长旺路、长康路、长和路、长发路、长平路、长明路、长泰路。长旺路怎么样?你都了解了吗?苏州的路名其实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下次开车,可不要迷路哦!素材来自苏州规划等,由看见苏州整理编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知音故事会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普及法律知识,让大家懂法律,守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苏州古时称吴,又称姑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虽历经2520年的沧桑,但整个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枕河”等水乡城市的独特风貌。苏州古城区河道总长35公里,有桥梁170多座,是我国河、桥最多的城市,被世人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城的建造者是当时已成为吴王阖闾的大将伍子胥,名为阖闾城。春秋时期,这里就成为吴国的都城,城市的名称中自然还保留有许多有关吴王阖闾,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记。
【齐门】,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就是齐门的来历。只可惜,现在这座城门也早已和公主一道香消玉殒了。
齐门的边上是【平门】,传说是当年伍子胥率大军平定齐国,班师回朝而走的城门。这点类似北京的德胜门。
另外还有【相门】,位于城东,又叫匠门,因附近多数居住工匠而得名。吴王阖闾曾经命名士干将在此门设炉铸剑,因此相门又叫干将门。
【盘门】,《吴地记》:“旧曰蟠门,尝刻木作蟠龙以压越。”又:“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盘门。”
【胥门】,《吴地记》:“胥门本伍子胥宅,因名。”胥门即西门, 又名姑胥门。《祥符图经》:“子胥家于此,后以谏死,抚目悬于门,因名。”
【阊门】,“阊”形声字,本义为天门。《吴越春秋》:“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阊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
苏州商圈【观前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它就是道观前面的一条街。想来古代道观前必是终日善男信女不绝,所以道观所在之处自然成为商业的中心。 这个观名为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因观内遍栽桃树,开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
最有古城风情的【山塘街】,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北京颐和园苏州街原型即是此街。
中国的【伦敦路】, 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苏州人读的是‘伦敦路’,而且并非西凤东渐后崇洋才改读,以前就这样读,据专家考证是古音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
最浪漫的地名:【乌鹊桥】,跨第三横河东段南侧平行分支,北堍连平桥直街,东侧滚绣坊,西侧长洲路,南堍出十全街,正对乌鹊桥路。古名桥,与阖闾城同建,位于“子城”正门前直街上,建城之初,此处有吴王乌鹊馆,桥因馆得名。唐白居易有“乌鹊桥红带夕阳”、“乌鹊桥高秋夜凉”“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桥头冰未消”等佳句。宋扬备《上元诗》有“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之句。明高启也留下
“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汉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连织女行”的绝妙意境。此桥虽历经兴衰,至清末民初犹规模宏伟为城内石拱桥之冠。据称,桥拱之顶几与玄妙观三清殿等高。桥纯用武康石构成,至为壮观。最怪异的地名:【太监弄】,
明代有金玉、如意两太监在此居住, 遂名太监弄。西段曾名青年弄,因基督教青年会得名。反差最大的地名:【乐桥】,跨第二横河,贯通人民路中段,与干将路立交。 位于苏城中心,历来作为分界区划标志。明清时期其东为长洲县、其西为吴县,今则其北为平江区,南属沧浪区。古时是城内闹市之最,亦曾为戮人刑场,故亦名戮桥。桥上原建汉萧王庙,以萧何制律,特于刑场祀之。后民讳其名,去凶化吉,改作乐桥。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2-06-24 10:56
【人民路】,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称卧龙街,后改护龙街。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中正街,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几经扩建,为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之一。【石路】,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是金阊区商业云集的一条步行街。
和人名有关:
【盛家带】,盛家是住在那条路上的大户人家,而门前的路按照河流势蜿蜒如带,故名盛家带了。
【善家巷】,西出凤凰街,东接东小桥下塘。善家当指行善之家,非“善”姓。巷西段南侧有陆姓大宅(南墙抵孔副司巷,大门为凤凰街66号),据称“乐善好施”。巷由此得名。
和数字有关:
【百口桥】,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长幼有序,因以所居名为百口桥,巷亦因此得名。
【百花洲】,介于胥门至盘门的城墙和第一直河之间,为一狭长地带。南于新市路西端连幸福村,北与学士街南口直线相连。沿用南宋时旧名。本为接待外国使臣与高官显宦的姑苏驿的精致花园,享有盛名。元代仍保持豪华面貌,明代湮没,诗人高启有“歌吹无闻洲寂寞”之句。南宋淳佑年间(年)创建的百花庵在街南端,盛时室宇人称“一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农历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则为一年一度庙会,香火鼎盛。
上海有衡山路,苏州有【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始称于宋,因旧有十口井得名,后改十全街。也有一说,自号“十全老人”的乾隆下江南曾来过这里,遂易名为“十全”。苏州最著名的老街【十梓街】,梓为百木之王,街名源自古诗”太守署前树十梓”街北有子城遗址,明代之前即为苏州府署。
【五卅路】,南起十梓街,北出言桥至干将东路。元末张士诚兵败,建筑尽毁,土丘乱岗,俗称“王废基”。民国14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后以退回,所捐一万元,在体育场东侧决筑“五卅路”以志纪念。于第二年“五卅”一周年时举行奠基典礼,立两方石质路碑,直行刻“苏州各界联合会-五卅路-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卅竖立”
【五龙潭】,五龙堂建于唐贞元间,宋淳熙间香火大盛,又名灵济庙,旧有龙潭。弄名即以此命名。
【三香路】,东以姑胥桥为界与道前街相接,西至狮山大桥为界通新区,是苏州市东西向主要干道之一。三香之名,源于三乡庙。按《吴门表隐》:“孝子顾凤山墓在胥门外三乡庙侧,”相传,其庙系三乡土地庙,解放前香火极盛,庙旁有三乡村,后衍“乡”为“香”。
【三山街】, 南起大石头巷,北边至憩桥巷,1995年延伸至干将西路。古称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官绅富户在营宅园定居,自比神仙,遂以“三山”作街名。南宋时称黛眉桥巷,清人称峨眉桥巷,桥原在巷北口。1989年改弹石路面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长100米,宽3米。
【二郎巷】,北起十全街,东傍内城河,向南折西至相王路。巷内原有二郎庙,故名。音近,群众亦呼宜兰巷。和吴越春秋有关:
和方向有点关:
【东美巷】,南起道前街(巷口原有桥名西馆桥),北至大石头巷(巷口原有马禅寺桥)。古称馆娃坊,吴王离宫别馆所在。宋代为果子行集中地,故亦称果子巷。明代始称东米巷,是与西米巷对称。清代转音称东美巷,以古为馆娃坊,义亦可通。12号南部原是大隆公所(有说系木业同业组织),内设义塾授童启蒙,每冬设施粥场。12号北部系菜馆业同业组织,内供关帝,
【西美巷】, 南起道前街,北接新春巷(金阊区)。东侧本有河,与东美巷-牛车弄夹河平行,北口原有自新桥,南口原有西馆桥,河于抗战时填没。宋代名和丰坊。明代是米行集中地,称西米巷,清代转音讹为西美巷。巷多大宅院。
【南石皮弄】,一长一短两条平行,皆北出十全街,东弄南至西烧香桥,西弄,南端不通。50年代毛巾厂扩建,将横向一段划入厂区,遂成现状。原巷内多为小手工业及小贩聚居的茅棚陋舍,与外口十全街显贵宅院相比益显破败不堪,人称“破弄”,因“破”字弄名不雅,以拆字法称“石皮弄”。1980年调整重名,此处冠以“南”字。东弄长639米,宽3-5米,西弄长34米,宽约1米,东弄于1980年拓宽改弹石路面为枕石和沥青路面,西弄仍为弹石路面。
发表于:12-06-24 10:56
【府东巷】,南在旧道署东侧出道前街,北口在东支家巷,中段东向一折接织里弄。历代称施巷,吴音施、舒不分,民国后遂讹为舒巷。1980年定为今名。
和职责有关:【道前街】,东起人民路饮马桥北堍,与十梓街相对,西至外城河上的姑胥桥,与三香路相连,全长1430米。此街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三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道前即按察使司署前。文化大**期间改为红旗西路,1980年统一称为道前街。
【司前街】,南以三多桥为界与东大街相连,北以吉利桥为界,过桥出道前街与养育巷相对。宋前名织里桥南街,明清两代在此设司狱司衙,遂称司前街。此地成传统性的监狱、看守所所在地。解放后为市**局看守所、拘留所。苏州俚语“司前街”成监狱的代词。1997年看守所、拘留所迁至陆墓。
【东善长巷】,东起金狮河沿,西至司前街与西善长巷隔街相对。古时是修理打造船只集中地,清初尚称船场巷,后演变成今名。
【天线弄】,东接地方弄,西出司前街。旧时亦称西采莲巷。据老人云:本弄自古即名天线弄。光绪末年有人在此设家庵,以弄名谐音称天仙庵。
【中军弄】,位于东大街北段东侧,西出东大街,东端不通。古代有中军衙门在此,按清制,督抚以下凡有兵权者,其标下之首领官统称中军。因地近书院巷,是巡抚所属的中军。
【申衙弄】,东出学士街,西至印铁制罐厂。明代显宦申时行有宅于此,故名。1966年曾改称铁局二弄。弄长40米,宽2-4米,弹石路面。
【铁局弄】,东出学士街,西至印铁制罐厂。元代至正年间()设铁匠局于此,故名。
【财帛司弄】,东出学士街,西至苏州锁厂。财帛司庙故址在此,故名。财帛司庙古为东汉高士梁鸿祠。
【招财弄】,在小太平弄北侧,东出学士街,西至苏州锁厂。其旁有财帛司庙,庙之主神旁有小财神“招财”、“利市”,故名。
【醋库巷】,平行于十梓街中段南侧,东起凤凰街,西至平桥直街。宋时在此设监酒厅,筑醋库,为储醋之所,因以名巷。后醋库另设别处,巷名保留。
【牛车弄】, 南起大石头巷,北至干将西路。宋时为出售牛拉水车之处,故名。被误传的地名:【养育巷】,南起道前街,对吉利桥司前街,中段跨太平桥,北至景德路与中街路相对。太平桥以南属沧浪区所辖,桥北为金阊区。宋以前称永安巷。南宋淳熙六年(1179)在砌街时发现砖刻铭文,记载修筑永安巷自吉利桥至板寮巷(今瓣莲巷)一段路面,《宋平江城坊考》载,此巷名中街巷,明代始俗呼羊肉巷,民国初订路牌时书作养育巷。
【安利桥】,路同桥名。路以桥为中心,西向止于葑门桥与十全街相连,东向接葑门路,折南止于徐公桥与葑门西街相连。自古为葑门内外之咽喉,是“保境安里”的关隘段,安里桥(路)名始称于宋代前。现误为称“安利桥”(路)。
【瓣莲巷】,东出养育巷,西出剪金桥巷。明代称板寮巷(版寮巷),清初已演变成今名。4号系清代名医曹沦洲祠。
【玉巷】,清乾隆时称钩玉巷,俗讹狗肉巷。清再讹作今名,原巷名来历有二说:一为张士诚葬宫妃于此,古时宫女葬地称玉钩斜,故名;另一说为巷形斜若玉钩。
和历史有关(按年代排名):
【木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有座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由此而来,木渎也成了历来文人墨客游历之佳处。
【锦帆路】,原为河,即古子城城壕,吴王为讨好西施,以五彩的锦缎制成船帆荡漾河上,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杨春日花开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后来锦帆泾的河道被填,锦帆泾即易名为锦帆路了
发表于:12-06-24 10:57
【剪金桥巷】,相传是因吴王与西施出游,见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晓妆之用。此处即曰剪金桥。
【专诸巷】,位于阊门旁的一条小巷。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专诸巷”的声名也由此而流传千古。
【干将路】,横贯姑苏城东西,因干将铸剑的故事而得名。
【南园北路】,位于竹辉路中段南侧,据《吴郡志》载:“南园,吴越广陵王元V之旧圃也。老木皆有抱,流水奇石,参差其间。王禹为长洲县令,尝携客醉饮,有诗曰:‘天子优贤是有唐,镜湖恩赐贺知章。他年我若功成后,乞与南园作醉乡。’”又云:“府学,在南园之隅。”据此说,南园之地约在今文庙、文化宫之南一带,后因兵火而毁。明清以来,南园河之南部城内地区,皆称南园。
【憩桥巷】,位于乐桥南堍西侧,东起人民路,西在三山街北口处连幽兰巷。古时东口有桥,春秋时吴王率军出征曾在此憩息,故名“憩桥”,巷以桥名。金圣叹宅在巷内,5号门前原有“乐善好施”额石牌坊,1972年第二横河西段筑防空洞时移用。
【燕家巷】,北出十全街,南接燕家浜。三国时孙权乳母陈夫人在东侧建有“燕国夫人庙”,故名。南宋时庙尚存。
【幽兰巷】,东口北接鹰扬巷,南接三山街,东出憩桥巷,西口北接双成巷,南接牛车弄,西通花街巷。宋时称勾栏巷(勾栏为*院之别称),清同治时改称今名。与附近的花街巷、柳巷皆旧时官绅权势人物冶游之区。4号为已故旧律师叶正甲宅。5号为著名西医内科、解放初任卫生局局长余志华寓。
【大石头巷】,东起人民路,西至东美巷,正对柳巷。宋代巷东口立有坊,称平权坊。明代平权巷、大石头巷并称。清代忌谈 “平权”,单称大石头巷。所谓大石头,即陨石,在巷东段北侧市**局院内。类似花岗石质,黄褐色,作方台体,高0.3米,径0.5米,刻“古坠陨石”四大字,上款“大石之重名因之,下款“大明崇桢□□地主□□□□”。24号秦宅系古建筑。35、36、37号一统大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后门在仓米巷,相传乾隆时沈三白故居,后归吴氏,现较完整。36号有砖刻门楼两座;39号大宅后两进各有井一口。
【莲花巷】,东起人民路,原西至金狮河沿。相传晋代高僧支遁饮马于桥(今饮马桥)下,至本巷口马溲,溲处忽生莲花,故巷名称莲花巷。
【甲辰巷】,南出市桥头,北至干将东路。宋代名夹城巷,后讹为“甲辰”。旧时手工纺织业集中,故有“机房祖师殿”建筑。巷底有古砖幢一座。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桥头】,东起相门外城河沿,西抵巷门里。巷东有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238―250)的东禅明觉寺,为苏城四大禅寺之一。其西有桥称寺桥,巷遂以寺桥头名之,抗战前后讹“寺”为“市”。市桥头见于宋《平江图》,自古西连唐家巷迳直抵官太尉桥堍。70年代苏州棉织厂于巷西圈地建厂,阻断通路,由是西出需绕经巷门里。巷南侧原有河,东通内城河,三十年代初开辟相门,此河更与外城河通。70年代河填没。巷长325米,宽4米,本为弹石路面,1984年改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
【市桥南】,北起市桥堍,垂直于桥北的市桥头,南抵张公桥折西约百米与读书湾相连。因在市桥南堍,故名。旧称张公桥。原东侧有“朱公祠堂”与修船场。80年代改铺水泥六角道板路面。长约200米,宽2-3米。
【叶家弄】,南起十梓街望星桥西堍,北以吴王桥西堍为界。古称叶家巷,宋翰林学士叶梦得居此,故名。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绍圣四年进士,南宋初任户部尚书。弄东傍河岸,垂柳依依,石桥比比(东沿原有望星,百狮子、寿星、吴王四桥,南北所跨原有王母、胭脂二桥),
发表于:12-06-24 10:57
【书院巷】,东出人民路与十全街相对,西于金狮河沿南口与三多巷相连。唐、宋时称南宫坊,有坊立于巷东口。后以宋代鹤山书院在此,改称今名。相传书院为魏了翁(人称鹤山先生)所创。书院址于明永乐年间改为巡抚大臣行馆,清代巡抚成为地方常设长官后,在此设江苏巡抚衙门,是驻苏州品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官署。巡抚衙门建筑仅存大门、仪门和后堂、后楼,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有古木盘槐、朴树等。
【金狮河沿】,南起书院巷、三多巷相连处,通小木桥弄,北在金狮桥堍东接金狮巷、西接东善长巷,过桥出道前街。《宋平江城坊考》称原名西包司巷。包司即包使,平江知府兼发运使包恢居此,故名。清末改称金狮河沿,亦称金丝荷堰,以其西古有大荷池,故音义皆通。[三多巷]
位于金狮河沿南口西侧,东起书院巷,西至东大街、司前街相连处,并和侍其巷隔街相对。1958年填南侧河道,形成东段南侧支巷。《宋平江城坊考》载,原名莲花池巷(一说唐宋时称义和坊,有坊立于西口)。相传,此处原有一大的莲花池,为春秋时吴王赏莲之处。后在莲花池旁建造民居,形成街巷,遂以莲花池名巷。西端南侧原有杉渎桥,清后遂以之为巷名。后桥名、巷名皆演变成音近似的今名。取多福、多寿、多子祝颂之辞意。
【东麒麟巷】,古名骑龙巷。相传附近河中有龙潭,曾有万鲤来潮之异,故命骑龙巷,今讹作东麒麟巷。
【神道街】,宋名雍熙寺巷,因直对雍熙寺得名。明初,在雍熙故址改建府城隍庙,遂改巷名为神道街。
【朱家园】,北宋末,朱椅兆诰臁盎ㄊ佟敝赂唬杂傲钟诖耍巴制浴薄V旒以凹雌湟胖贰
【学士街】,位于道前街西端,南起胥门内大街,与百花洲直线相连,北至景德路与吴趋坊直线相连。在第一直河西沿。宋代,此处已有药市,有“吴中药市,天下闻名”之誉。故名药市街。明代大学士王鏊居此,后改今名。街为历史上深宅大院集中地。
【五申弄】,北出十全街,南向折东通乌鹊桥路。宋代原为河道,填河成巷,明代称五圣巷,以有五圣庙故名(五圣:亦称五通,邪神名)。清代康熙时江苏巡抚汤斌禁五圣邪神,弄以有申姓宅第,遂改称五申弄。
【北局】,明代在此设立专门供奉皇室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此处为北局。
【皇废基】,元末张士诚占领苏州称吴王,将春秋时的子城作为王府。一三六七年,张士诚兵败纵火将王府烧成一片废墟,故有皇废基之称。
【凤凰街】,南抵带城桥出十全街,与带城桥路相连,中段在原南仓桥(1958年拆除)与十梓街垂直交叉,北至甫桥出干将东路。以十梓街为界,街南段原称凤凰街;北段原称甫桥西街。1966年合称反修路,1980年定名为凤凰街。南段老凤凰街古名孔圣坊巷,唐宋时有孔圣坊竖立北口。传说:康熙帝南巡行宫在街南端东侧带城桥下塘织造府,“圣上”出入,即逢“孔圣”,于仪礼不符,遂借街南端西侧原金雀弄名,以“金雀对凤凰”为由改称凤凰街。
【元和路】,平行于民治路与司长巷之间,东起甫桥下塘,西抵公园路。西段有支巷两截。原名十郎巷。相传元末吴王张士诚据苏州,被朱元璋大军所围,住巷的十位仓夫应募出战,英勇阵亡,为彰忠烈,定作巷名。清雍正年间建元和县衙于此路北,随之先后改称为元和县前、元和路。
【皇宫后】,南起民治路,北两口在元和路,东口在甫桥下塘。主巷为南北走向。主巷南口西侧为南宋杨园、清代万寿宫原址。两条支弄位于皇宫侧后,称皇宫后。主弄原住户都从事木梳篦箕制作,故原称木梳弄。解放后合并定为今名。
【九如巷】,东出五卅路,西向折南通十梓街,北向穿越住宅楼可抵体育场路。
【泗井巷】,平行于十梓街西段南侧,东起平桥直街,西向折南在乐水仓桥东堍与长洲路相连。宋代称四酒务。酒务:官职、官署之名,专管酿酒与酒税事务。原有酒务四,合而为一,故名四酒务,亦即都酒务。四酒务官署在此,巷名随之。清代讹为泗酒巷。民国初再讹为今名。
【梧村】,位于十梓街、公园路西北转角,通道成十形,西出公园路。民国25年由清末显宦汪鸣銮出资兴建,占地五亩。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砖木结构,南北两排,每排四个单元,每单元三楼三底,建筑面积1433平方米。北端另有花园洋房及附属建筑。26年竣工,即由汪氏后代卖给洞庭西山人,上海东莱银行出身的资本家凤柱楣。凤柱楣以“良禽择木而栖”、“凤栖于梧”的寓意,名之为“梧村”。
发表于:12-06-24 11:30
&&[第2版 06-24 11:30]
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个地名、一个路名,说不准就会串联出好多故事......
发表于:12-06-24 11:35
每次都是步行穿巷,细细了解。只是时空流转,触碰到的也只有岁月的背影了。
发表于:12-06-24 11:39
中国的【伦敦路】, 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即临顿路,观前商圈附近。
发表于:12-06-24 11:42
南石皮弄的南石皮记:
&&& 南石皮记是一座园子,南石皮是十全街上的一条横巷,沿着南石皮走不多远,就是网师园,所以也可以说南石皮记和网师园是街坊邻居。记是笔记的意思,比较散淡随性,也比较小品,网师园是一幅挂在厅堂上的山水画,南石皮记就是一幅搁在书房里的册页吧,造园子的人呢,就是叶放。
  叶放是国画院的画家,国画院刚好也在一座老式的庭院中,是从前一个知府的房子,当年这个知府请的家教是吴昌硕,我们平时说起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时,总会拿一些园林或者小桥流水说事,其实这一些不过是硬件,苏州真正比较牛的,还是软件,比如随便一说,就带出了吴昌硕,而且说的不是一代书画大家,而是教授四书五经的家教,这要放到现在,相当于国家队的主教练担任你的健身指导啊。
  叶放的作品呢,画的也是亭台楼阁的园林,这是很有情感的创作,因为叶放画着画着,可能会将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他觉得自己就是笔下园子里的一个员外,自己在书房里读书或者画画,刚好这时候,两个丫环打打闹闹地从书房外面的假山边经过,她们是有说有笑的样子,其中一个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纤纤的手指,横上嘴边,提醒另外一个说,嘘―――员外在画画呢。然后她们如梦初醒似的悄然离开。这一个瞬间,书房里的叶放似乎若有所悟,也有点怅然若失。
  这样的工作环境和这样的作品,使得叶放造园的想法越来越明确和坚定起来了,叶放觉得自己是一块太湖石,放在别的地方,就是建筑材料,只有放在园子里,才是假山,自己是一棵石榴树,放在别的地方,只是绿化,只有放在园子里,才是风景。
  文人造园是苏州园林的一个主要特色,这是苏州的优良传统和品格,一方面是造园子的苏州人,他们不以建筑设计师或者工程队为主要的依靠,还是将文人抬出来,作为造园的主角,这样的艺术情怀,实在是高尚和温馨的。另一方面,苏州的文人将造园作为山水画的另一种画法,也真是别出心裁的创造。
  而如果说造园林是时尚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园林里的生活。住在园林里想着把一元钱变成十元钱,也不是苏州的时尚,苏州的时尚是将柴米油盐变成风花雪月。
  再回到叶放造园的事情上来,这样的背景使叶放造园的想法更加坚定不移起来,这样的想法使叶放在南石皮开始了园子的建造。一年半之后,南石皮记以小家碧玉的姿态,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发表于:12-06-24 11:45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结草 的话:
每次都是步行穿巷,细细了解。只是时空流转,触碰到的也只有岁月的背影了。...
这样的街,这样的弄巷的味道,只有慢慢步行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恍然一梦、岁月的千转百回。
发表于:12-06-24 17:04
建议每个城市 再修路时用大唐路,西汉路,东汉路,南宋路,北宋路,大明路,北魏路,东吴路,西蜀路
大秦路,战国路,春秋路……
发表于:12-06-24 18:53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zcslyg 的话:
建议每个城市 再修路时用大唐路,西汉路,东汉路,南宋路,北宋路,大明路,北魏路,东吴路,西蜀路大秦路,战国路,春秋路……...
发表于:12-06-24 19:26
以下是引用 第10楼 耦园过云楼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结草 的话:每次都是步行穿巷,细细了解。只是时空流转,触碰到的也只有岁月的背影了。...这样的街,这样的弄巷的味道,只有慢慢步行才能体会到什么叫恍然一梦、岁月的千转百回。...
走在这些古老的街巷,恍如时光流转。
发表于:12-06-25 08:13
还是以前上海租界时期的路好听,比较西洋化,迈尔西爱路(今茂名南路),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西摩路(今陕西北路)。。。
发表于:12-06-25 09:26
苏州的道路名确实有味道
不过地铁站名就脑残了点
很喜欢饮马桥、接驾桥这种名字
卸下你的伪装,撕裂我的过往……
发表于:12-06-25 11:18
龙蟠虎踞& 玄武 青龙 白虎 凤凰四灵 麒麟门 等等 足够秒杀咯
点击进入http://b1370164.xici.net
发表于:12-06-25 12:41
楼主努力啊,编一本书出来!
发表于:12-06-25 12:49
以下是引用 第11楼 zcslyg 的话:
建议每个城市 再修路时用大唐路,西汉路,东汉路,南宋路,北宋路,大明路,北魏路,东吴路,西蜀路大秦路,战国路,春秋路……...
历史上市没有西汉东汉 南宋北宋的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苏州吴中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