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不是双倍工资诉讼时效?

今天是全中国99%的人都想不到的节日:不放假,没有双倍工资
今天是全中国99%的人都想不到的节日:不放假,没有双倍工资
恐怕全中国99%的人都不会留意,今天是中国第18个记者节。作为三个行业性节日之一,与教师节和护士节相比,记者节的知名度太低。难怪,面对微信朋友圈里同行节日祝词的刷屏,有记者朋友自嘲了一句“不过是苦情者的自嗨”。的确,今天记者不放假,没有双倍工资,也没人排队送礼、献殷勤。
无冕之王?说说而已,别当真
教师被誉为“灵魂工程师”,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至于记者,西方国家有“无冕之王”之称。中国主流话语体系并不认同“无冕之王”的提法,比较认同的是记者要做好“喉舌”,然后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在西方国家,说记者是“无冕之王”,难免一叶障目。表面上,某些记者及其供职的新闻媒体看似可以呼风换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际,政界、商界为之变色。然而,细究起来,记者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其背后有复杂的原因。
以把美国总统尼克松拉下马的“水门事件”为例。长期以来,新闻界津津乐道的是,“水门事件”发生后,《华盛顿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突破重重阻力,进行艰苦卓绝的调查,采访了N个可能的知情人士,把一堆比节操还碎的信息拼接成事实真相,尼克松及其班子的丑行最终大白于天下。二人所著的《总统班底》一书以及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同名电影对这一过程有活灵活现的描写。
不过,到2005年,两位记者的主要线人(即“深喉”)公开自己的身份,原来是联邦调查局前副局长。这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电视剧《纸牌屋》中,主人公如何利用记者打击甚至搞跨政敌。一切都是政治博弈,记者不过是棋子而已,也许吧。
美国总统对记者没辙吗?未必。《操纵圈:克林顿新闻宣传机器内幕》一书详细记述了前总统克林顿的班子如何玩转记者。 达斯汀·霍夫曼和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摇尾狗》则通过虚构的故事,以艺术的手法讲述总统的幕僚队伍如何成功引导记者的关注点,一而再、再而三地掩盖总统性丑闻。
开“推特治国”先河的现任总统特朗普公开鄙视记者,几乎要把记者踩在脚下。在他之前,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对记者牛气冲天的总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位身残志坚的老人深谙媒体传播的效果,其“炉边谈话”借助广播电台的渠道,为身处经济大萧条的美国民众奉上一碗又一碗心灵鸡汤。不过,在需要立威时,罗斯福对记者丝毫不假辞色。某日,白宫召开记者会,罗斯福在台上侃侃而谈,台下一位记者却在打瞌睡。突然,罗斯福戛然而止,继而大声直呼该记者之名并呵斥道:“我既然让你来白宫采访,你就得做笔记!”
就这,不大像无冕之王吧?
至于在中国,你要是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圈内人都会觉得你在开玩笑,甚至会认为你有揶揄之嫌,原因就不多说了。
苦情?这倒是不假
苦情二字说的是当下中国记者的一般生存状态。近年来,多家机构曾开展记者生存状态的草根调查,调查结果很不乐观。概括来说,一是记者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自我认同度均不高。受制于社会环境,不少记者虽然一腔热血,但新闻理想难以实现。记者队伍的流动性大,这在市场化程度高的新闻媒体中尤为突出。给我的感觉是,在一些媒体,记者的流动性简直要赶上快递员了。
二是相当多的记者对前途有焦虑感。原因很简单,这行当有点像吃“青春饭”,人老了以后跑不动了,怎么办?再则,时代变迁,新媒体兴起,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隔三岔五地关门大吉。眼明脚快的记者赶紧转型或跳槽,而囿于种种原因只能困守的记者能不发愁吗?同时,市场竞争的压力一天比一天加码,令记者的神经高度紧张。
三是相对于记者体力、脑力的付出,其收入水平偏低。注意,这里说的是正经记者,拿“车马费”红包、写有偿新闻甚至用负面新闻敲诈别人的部分记者不在此列。歪门邪道不能吃一辈子,而且做得过分了会有风险,甚至可能惹上牢狱之灾。
上面说的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记者也苦情吗?单就生存压力来说,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新媒体不像传统媒体有出版、播出周期可以让人喘口气,而是7×24小时、全年365天无休,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记者一专多能,不仅要能写文字稿,摄影、摄像以及图片和视频处理也要在行。
三、在传统媒体,记者写的稿、做的电视新闻片是否受到读者、观众的认可,其传播效果如何,很难有直接的量化评估。记者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甚至存在“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情况。在新媒体,阅读量、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一目了然,本单位业绩考核和同行业竞争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就不难理解,多项调查结果显示,记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不佳。无他,压力太大。
当然,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无意贬低记者这一职业,只是讲一些不得不直面的现实。同时,确实有一批真正怀揣新闻理想、践行“铁肩担道义”的记者,他们尤其值得尊敬。没有他们,我们就无法获知××事件的真相,就难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苦情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批出身记者的成功人士,其中有从政的,有当作家的,有搞网站的,有做APP的,有玩共享单车的……但就像有人点破的励志书真相一样:光芒四射的成功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平凡而又平凡的。
以下是一些讲述记者以及新闻业的图书,其中一些小说试图反映中国记者和新闻业的真实状态。对于这一行业的热闹与门道,读者自可品评。
美国与新闻界
作者:埃默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6
现价:22.1元(4.9折)
这是一部美国新闻史,也是中国不少大学新闻专业的必读书。本书从社会、政治、经济情境中解释美国新闻业的发展,强调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了新闻业对美国2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的影响,论述了每一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对新闻业的制约。
民国报人-新闻史上的隐秘一页
作者:张功臣
出版社:山东画报
出版社年:2010-9
现价:6.3元(2.2折)
民国年间,报馆之多,报纸之杂,报事之纷乱,可谓空前。多事之秋,报人当如何自处?矢志不渝者如成舍我,随波逐流者如陈布雷,变节沦落者如陈彬稣……事业的跌宕起伏,人生的天壤之别,缘于一念之差,抑或本性使然?等尘埃落定,乃斟取若干知名报人为之作传,集成此书。
记者不写新闻-南方都市报新闻人的麻辣手记
编者:陈文定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0-4
现价:6.1元(2.2折)
这一次,“中国好的报纸”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不写新闻。褪去职业身份的他们,暂时摆脱“记录者”身份的约束,放下“客观中立”等新闻操作规范,放弃五个w,嬉笑怒骂,张扬自我个性,充分表达自我。职业注定记者只进入别人的生活,这次,轮到别人进入记者的生活。新闻之外不设限,看看记者眼中的世间百态。
越界调查-揭开中国记者的生存现状
作者:姚梦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2013-11
现价:13.5元(4.8折)
《葫城晨报》的记者何军遭到不明身份者的袭击,主编罗迪民决定利用手头的资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新闻运作,揪出幕后凶手。这个做法有悖常理,在国内新闻界也比较少见,但罗迪民决定一意孤行,通过媒体释放压力,迫使公安部门早日破案。罗迪民认为是有人因何军写了批评报道而进行报复,因此将调查线索分为三条,都是何军报道过的事件。三条线索分别是暴力拆迁、KTV无证经营以及房地产公司造假。放出去的压力再次回到罗迪民的身上,重压之下,他面临抉择……
花边新闻-另类中国记者史
作者:孙金岭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年:2012-10
现价:14.4元(4.1折)
记者原本是记录的主体,但在本书中成了被记录的主体。这一“被”,“ 被”出了诙谐与自嘲,“被”出了尴尬与无奈,“被”出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也“被”出了坚持与尊严。作者曾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制片人,作品曾荣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编者:李启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1-03
现价:23.4元(6.5折)
全书收录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帜下报纸各类虚假、失实报道及其他差错共90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并以教训的形式予以分析和点评,惩前毖后,既为自律,亦供共勉。
报业战争:十二年报业生涯的完全经历
作者:紫金隐士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年:2011-03
现价:13.6元(4.9折)
在s省省会n市,因为省文广厅的内部之争,死气沉沉的《s省文化报》获得脱胎换骨的新生机会,被允许更名改版并进入市场,参与n市的报业竞争。这一变动顷刻间打破了n市的报业坚冰。分别隶属于省市党报的《n城晚报》和《城市信报》原来是n市的报业两强,霸占市场多年。《s省文化报》的更名并进入市场引发了一场报业大战。
作者:刘国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9-1
现价:15.7元(4.9折)
本书展示的是:一场强制拆迁纠纷,一伙拆迁底层暴徒,一件拆迁杀人命案,一个替夫伸冤的东北烈女,一副为民请命的新闻铁肩,一场房产大鳄和传媒精英的博弈,一个城市繁荣的原罪基石,一次社会向前的惨烈阵痛。
作者:曾华锋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年:2004-1
现价:10.8元(4.9折)
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本书是曾华锋——“中国第一位连挑黑帮的记者”的真情独白,是反映调查记者生存状况的长篇纪实,立足民权、民生,冲击力强,情节跌宕,思想锐利,折射出媒体变迁、时代风云。
作者:关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13-12
现价:14.2元(4.9折)
作者是一名资深记者。本书关明以一位中央级报社驻西北某地记者站站长的视角,描写了记者们冰炭在怀、亦正亦邪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世界。全书描写了近年来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商政两界的微妙生态结构和底层百姓的命运沉浮,对官商勾结,世路权奸等社会弊端给予了无情鞭挞和深刻揭露。
作者:亦农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2010-4
现价:7.1元(2.4折)
也许您对新闻并不陌生,但新闻背后的人和事,您是否熟知?在市场经济狂潮中。记者或成了正义化身,或成了无良恶棍!他们有本能的需求,有大爱大恨,极度的欲望,扭曲的灵魂,职场搏杀,情感纠缠,游走在奸商痞子和时代精英之间,徘徊于天堂与地狱门口……这是一部揭示当代记者真实生活的画卷。
BooksChina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倍工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