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美女网站想看18厘米的鸟!想看的我们...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动物和人一样,也有丰富的情感.人类爱动物,动物回报以爱.可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有人打鸟、捕鸟.想想,如果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说服他们?你会怎样宣传爱护动物的知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会从二个方面劝说.第一,从感情上说,鸟也有感情,鸟也有自由,我们也应该站有鸟的角度上想想.我们爱护鸟,那么鸟用它悦耳的歌声来愉悦我们;反之,我们就不能从鸟那得到快乐.所以,人与鸟要和谐共处.第二,从法律和道德上说,爱护鸟既是道德的体现,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做一个有爱心,又守法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这么答案可以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你去问同学啊!!!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过度捕杀它们 对我们人类也是一种危害 大自然中是一种生物链的存在方式少了哪一种都是不行的
如果是违法行为首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若其不听劝改可以报警
扫描下载二维码最全大兴安岭的鸟,值得收藏!
我的图书馆
最全大兴安岭的鸟,值得收藏!
即便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活了多年的人,也不一定注意到这里的鸟有那么多种。一群飞翔的小鸟,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一盘下酒菜。人们一提起鸟,就想到了油炸、火烤后的美味。由于人们大量捕杀,鸟儿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了......随着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认识的提高,我们又见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1、斑鸫(学名:Turdus naumanni):中型鸟体长20-24cm。有2亚种, 栖息于西伯利亚泰加林、桦树林、白杨林、杉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多成群,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昆虫为食。 公布于西伯利亚地区,从叶尼塞河流域往东到堪察加半岛,越冬于朝鲜、日本、蒙古,偶见于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2、虎斑地鸫(学名:Zoothera dauma):俗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 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cm,翅长超过15cm。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 广布于欧洲及印度至中国、东南亚、菲律宾、苏门答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3、田鹀(学名:Emberiza rustica)♀:长约15cm。雄鸟头部及羽冠黑色,具白色的眉纹,耳羽上有一白色小斑点。体背栗红色具黑色纵纹,翼及尾灰褐。颊、喉至下体白色,具栗色的胸环,两胁栗色。雌鸟与雄鸟相似,羽色较浅,以黄褐色取代雄鸟黑色部分。迁徙时成群并与其它鹀类混群,但冬季常单独活动,不甚畏人。以草籽、谷物为主要食物。春季鸣声动听,常在灌木上鸣叫。分布于欧洲大部分,从挪威,芬兰至美国,向东经西伯利亚至堪察加半岛,南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4、灰腹灰雀&Pgriseiventri:栖于针、阔混交林中。食物以植物种子、树冬芽、果实为食。分布于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江苏等地,一般冬季见于丘陵和平原以及常出没于松、杉和落叶松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5、棕眉山岩鹨(学名:Prunella montanella)为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棕眉山岩鹨是体型略小(15厘米)的褐色斑驳的岩鹨。头部图纹醒目,头顶及头侧近黑,余部赭黄。眉纹及喉橙皮黄色而有别于褐岩鹨。分布范围:繁殖于整个俄罗斯及西伯利亚、朝鲜至日本。偶见于阿拉斯加及欧洲。 分布状况:越冬于中国北方及东北。6、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7、黑啄木鸟(学名:Dryocopus martius)属鴷形目、啄木鸟科,是一种大型的啄木鸟,通体几纯黑色;雄鸟额、头顶和枕全为血红色;雌鸟仅后头有血红色,生长于古北界北部的茂密森林内,在欧亚大陆上不同地区都发现其踪影。8、三趾啄木鸟,Picoides tridactylus中等体型(23厘米)的黑白色啄木鸟。头顶前部黄色(雌鸟白色),仅具三趾。体羽无红色,上背及背部中央部位白色。腰黑。亚种funebris腰褐色,背部白色仅于上背,下体褐色较浓。该种鸟以往被独立为一属,国内亦一直采用,现已被并为啄木鸟属。叫声为轻柔的kik声,有力的錾木声在1.3秒后突然加速,类似黑啄木鸟,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的昆虫及幼虫。此鸟在林区数量稀少,很难发现鸟巢。9、银喉长尾山雀(学名:Aegithalos caudatus)雀形目山雀科的小型雀类,俗称十姐妹、团子、洋红儿、银颏山雀。10至12厘米左右,尾长约占或超过体长一半。在冬季全身绒毛较厚。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指名亚种头部纯白),背灰或黑色,翅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部分喉部具银灰色斑,尾较长,呈凸尾状。生活在欧亚大陆各种环境的树林中,群居或常与其他雀类混居,以昆虫及植物种子等为食。该物种是罗马尼亚的国鸟 。10、北噪鸦(学名:Perisoreus infaustus)是鸦科噪鸦属的鸟类,体长30-31厘米,体重90-150克。是一种体羽松软的灰色和棕色的噪鸦。尾甚短,后枕具短冠羽。头深褐,两翼、腰及尾缘棕色,前额羽簇皮黄。栖于森林。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分布于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古北界北部及中国东北和西北。不常见于北方冷针叶林。11、普通鳾东北亚种Sitta europaea asiatica小型鸣禽,鸣管结构及鸣肌复杂,善于鸣啭,叫声多变悦耳;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小,头颈短,尾短。常在树干、树枝、岩石上等地方觅食昆虫、种子等。在洞中筑巢,冬季有储存食物习性。是唯一能头向下尾朝上往下爬树的鸟类。栖息于松树林,落羽杉和其他针叶树。主要食物是昆虫和松树种子。12、普通朱雀♀普通朱雀(学名:Carpodacus erythrinus) 在中国分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13、红点颏(学名:Luscinia calliope):又名红喉歌鸲。体长14-17厘米,体重16-27克。雄鸟头部、上体主要为橄榄褐色。眉纹白色。颏部、喉部红色,周围有黑色狭纹。胸部灰色,腹部白色。雌鸟颏部、喉部不呈赤红色,而为白色。虹膜褐色。嘴暗褐色。脚角色。红点颏属地栖性迁徙候鸟,藏于森林密丛及次生植被;一般在近溪流处。跳跃,或在附近地面奔驰,多位于距水不远的地面上。善鸣叫,善模仿,鸣声多韵而婉转,十分悦耳。常在平原丛,芦苇及小树林中活动,轻巧跳跃,走动灵活。是食虫性鸟类,以昆虫为食,主要吃直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如果实。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印度、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与蓝喉歌鸲、蓝歌鸲称为歌鸲三姐妹,是中国名贵笼鸟。14、山斑鸠学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约32厘米,嘴爪平直或稍弯曲,嘴基部柔软,被以蜡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质;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上体的深色扇贝斑纹体羽羽缘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浅灰。下体多偏粉色,脚红色。起飞时带有高频'噗噗'声。多在开阔农耕区、村庄、寺院周围,食物多为带颗谷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亚、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北方鸟南下越冬。15、红尾伯劳(学名:Lanius cristatus)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褐伯劳。体长18-21cm。上体棕褐或灰褐色,两翅黑褐色,头顶灰色或红棕色、具白色眉纹和粗著的黑色贯眼纹。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棕褐色,尾呈楔形。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所吃食物主要有直翅目蝗科、螽斯科、鞘翅目步甲科、叩头虫科、金龟子科、瓢虫科、半翅目蝽科和鳞翅目昆虫。偶尔吃少量草子。16、长尾林鸮(学名:Strix uralensis)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爪大而锐。尾脂腺裸出。无副羽,间或留存。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以田鼠、棕背鼠、黑线姬鼠等为食,也吃昆虫、蛙、鸟、兔,以及松鸡科的一些大型鸟类。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每窝产卵2~6枚,雏鸟晚成性。(上一次错把此图发到灰腹灰雀上了)17、猛鸮(Surnia ulula )中型鸟类,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具鹰样的尾,脸部图案深褐色与白色纵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大山雀(学名:Parus major)中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整个头黑色,头两侧各具一大型白斑。上体蓝灰色,背沾绿色。下体白色,胸、腹有一条宽阔的中央纵纹与颏、喉黑色相连。栖息于低山和山麓地带的次生阔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出入于人工林和针叶林。分布于中国、非洲西北部、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欧洲、中亚、西伯利亚、远东、朝鲜、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19、大杜鹃(拉丁名:Cuculus canorus)杜鹃科杜鹃属的1种鸟类,别名郭公、布谷、鸠、喀咕。基本分布于全国。20、黑耳鸢(Milvus migrans lineatus)为鹰科齿鹰亚科,体型略大的猛禽,约65厘米,体羽深褐色,尾略显分叉,腿爪灰白色有黑爪尖。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具明显的浅色次端斑纹。似黑鸢但耳羽黑色,翼上斑块较白。虹膜褐色;嘴灰色,蜡膜蓝灰;脚灰色。叫声同黑鸢。 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以小鸟、鼠类、蛇、蛙、野兔、鱼、蜥蜴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是大自然中的清道夫。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至日本。21、大鵟(学名:Buteo hemilasius)鹰科鵟属,大型猛禽,体长 570-760毫米。头顶和后颈白色,各羽贯以褐色纵纹。头侧白色;有褐色髭纹,上体淡褐色,有3-9条暗色横斑,羽干白色;下体大都棕白色;跗跖前面通常被羽,飞翔进翼下有白斑。虹膜黄褐色,嘴黑色,蜡膜黄绿色,跗跖和趾黄色,爪黑色。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喜停高树上或高凸物上。主要食啮齿动物,蛙、蜥蜴、野兔、蛇、黄鼠、鼠兔、旱獭、雉鸡、石鸡、昆虫等动物。22、领岩鹨(学名:Prunella collaris)鸟纲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俗名岩鹨、大麻雀、红腰岩鹨。该鸟类体长18厘米,似麻雀但稍大。嘴细尖,嘴基较宽,在嘴长的中间部位有一明显的紧缩,这是该种鸟类特异之处;鼻孔大而斜向,并有皮膜盖着;嘴须少而柔软;前额羽稍松散,并不彼此紧贴覆盖;尾为方尾或稍凹;跗跖前缘具盾状鳞。领岩鹨种下属有6个亚种。在中国主要为留鸟。在东北西北部额尔古纳河繁殖的种群或许为夏候鸟,但在何处越冬尚不清楚。冬季罕见于甘肃西北部武威。23、渡鸦(学名:Corvus corax)是一种全身黑色的大型雀形目鸦属鸟类,俗称为胖头鸟。是雀形目中体型最大的鸟类,共有12个亚种。通体黑色,并闪紫蓝色金属光泽;尤以两翅为最显著。喉与胸前的羽毛长且呈披针状;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到上嘴的一半。虹膜暗褐色;嘴、跗蹠和趾黑色。集群性强,常结群营巢,并在秋冬季节混群游荡。行为复杂,表现有较强的智力和社会性活动。鸣声简单粗厉。栖息于高山草甸和山区林缘地带。杂食性,主要取食小型啮齿类、小型鸟类、爬行类、昆虫和腐肉等,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等,甚至人类活动的剩食等。分布于北半球。是不丹的国鸟。24、花尾榛鸡(学名:Bonasa bonasia)属于走禽。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以适应严寒。雄鸟头上有短羽冠;上体大都棕灰,具栗褐色横斑;颏和喉黑,下体暗棕褐而杂以白色;外侧尾羽呈花斑状,而具一条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雌鸟略同,但颏和喉大都棕白。栖息于林下植被繁茂,浆果丰富的松林、云杉、冷杉等针叶林中。多成小群活动,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绿色部分、种子、果实为食。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25、星鸦(学名:Nucifraga caryocatactes)鸦科星鸦属的鸟类,长32公分,体羽大都咖啡褐色,具白色斑,飞翔时黑翅,白色的尾下覆羽和尾羽白端很醒目。单独或成对活动,偶成小群。栖于松林,以松子为食,也埋藏其他坚果以备冬季食用。飞行起伏有节律。分布于古北界北部、日本及台湾,喜马拉雅山至中国西南及中部。也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如台灣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河北、山东、豫、山陕、甘肃、鄂、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多栖息于针叶林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26、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全长约20厘米,头、喉及前颈部呈辉亮的铜绿色;背、肩、腰及尾上复羽为紫铜色,而且淡黄白色羽端,略似白斑;腹部为沾绿色的铜黑色,翅黑褐色,缀以褐色宽边。夏羽和冬羽稍有变化。紫翅椋鸟食性较杂,以黄地老虎、蝗虫等农田害虫和尺蠖、柳毒蛾、红松叶蜂等森林害虫为食,但在秋季也聚集在果园中窃食果子或在稻田中啄食稻谷。27、雪鹀& Plectrophenax nivalis&雀科雪鹀属的鸟类,俗名雪雀、路边雀。分布于欧亚、北美等地极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多生活于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开阔区、有时也见于平原地区以及喜在路旁未全被雪覆盖的草丛中或在公路旁活动。 以杂草种子、昆虫为食。28、白腰朱顶雀(学名:Carduelis flammea)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常见于溪边丛生柳林、沼泽化的多草疏林和栎、榆等幼林中以及也见于各种乔木杂林和林缘的农田及果园中。29、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鸫科红尾鸲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 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无生存危机的物种。30、树鹨(学名:Anthus hodgsoni)小型鸣禽,外形和林鹨相似,体长15-16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具褐色纵纹,尤以头部较明显。眉纹乳白色或棕黄色,耳后有一白斑。下体灰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野外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主要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等山地森林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迁徙期间亦集成较大的群。多在地上奔跑觅食。主要以昆虫主要食物,在冬季兼吃些杂草种子等所吃的昆虫有蝗虫、蝽象、金针虫、蝇、蚊、蚁等。31、扇尾沙锥〔拉丁名:Gallinago gallinago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在中国东北和西北新疆为夏候鸟,长江以南为冬候鸟。春季于3~4月,少数迟至5月上旬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8~9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少数迟至10月才往南迁。常成松散的小群迁飞。32、黑尾塍鹬&拉丁学名 Limosa limosa&旅鸟,部分在东北、内蒙和新疆繁殖,夏候鸟,部分越冬于云南、海南岛、香港和台湾,为冬候鸟。国外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南非、印度、中南半岛国家,南到澳大利亚。春季迁经中国的时间在3~4月,秋季在9~10月。被列入国家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以及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33、金斑鸻Pluvialis fulva栖息于河岸附近农田、水塘、沼泽及空旷草原,以植物种子、嫩芽、软体动物、甲壳类褐昆虫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繁殖期5~7月,在沼泽地中干燥地面上营巢,每窝产卵4~5枚。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28天。迁徙时途经我国全境,在北纬25度以南越冬。种群数量较多。34、金眶鸻(学名:Charadrius dubius)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全长约16厘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通常急速奔走一段距离后稍微停停,然后再向前走。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35、凤头麦鸡(学名:Vanellus vanellus)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 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有时也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36、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鹳形目丘鹬科的鸟类,体小而矮壮,腿短,灰色。上体(冬季)全暗灰;下体胸灰色,渐变为近白色的腹部,尾长于拢翼。与其他滨鹬区别在于外侧尾羽纯白。同其他滨鹬,喜沿海滩涂及沼泽地带,成小或大群。繁殖地在北极苔原地区,越冬群体见于云南、台湾、福建、广东及香港等。37、泽鹬(拉丁名:Tringa stagnatilis)全长约23cm。上体灰褐色,腰及下背白色,尾羽上有黑褐色横斑。前颈和胸有黑褐色细纵纹,额白。下体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长,相当纤细,直而尖。颜色为黑色,基部绿灰色,脚细长,暗灰绿色或黄绿色主要栖息于河流岸边河滩或沼泽草地,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在中国为旅鸟,部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4月初~5月初迁到东北繁殖,秋季于9~10月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38、白腰草鹬(学名:Tringa ochropus)小型涉禽,体长20-24厘米,是一种黑白两色的内陆水边鸟类。主要栖息于山地或平原森林中的湖泊、河流、沼泽和水塘附近,海拔高度可达3000米左右。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活动在水边浅水处、砾石河岸、泥地、沙滩、水田和沼泽地上。以蠕虫、虾、蜘蛛、小蚌、田螺、昆虫、昆虫幼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偶尔也吃小鱼和稻谷。39、黄头鹡鸰(学名:Motacilla citreola)雀形目鹡鸰科。长约18厘米,体型纤细,喙较细长,先端具缺刻;翅尖长,内侧飞羽(三级飞羽)极长,几与翅尖平齐;尾细长呈圆尾状,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为长。多活动于水边,停息时尾上下摆动,单个或成对地寻食昆虫,飞行时呈波浪状起伏。在农田土块、树洞、岩缝中筑巢。巢呈杯状。以细草根、枯枝叶、草茎、树皮等构成,内铺兽毛,鸟羽等。每窝产卵4~6枚。夏主要食昆虫,秋兼食些草籽;地栖鸟类,喜沼泽草甸、苔原带及柳树丛。40、灰鹡鸰(学名:Motacilla cinerea)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中小型鸣禽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觅食时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虫。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每窝产卵4~5枚。41、穗鵖(学名:Oenanthe oenanthe)♂鹟科鵖属的鸟类,俗名石栖鸟、麦穗。体小,呈沙褐色,两翼色深而腰白。甚常见于荒漠、高原及多岩石草地。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包括中国大陆的内蒙古、新疆、山西等地,一般生活于海拔米或更高的山地草原多石地段以及曾偶见于长白山海拔800-1800米间针阔混交林带路旁。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42、沼泽山雀(学名:Parus palustris)属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又名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俄罗斯、蒙古、日本、中国、印度、缅甸区域的鸟类。沼泽山雀虽然名字中有沼泽二字但实际上并不栖息在沼泽中,他们常在针叶林阔叶领或针阔混交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活动,偶尔也到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在近水源的林区更易见到,这也许就是沼泽二字的来历。43、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黄而非皮黄。亚种rufilatus的腰、小覆羽及眉纹亮丽海蓝色,喉灰色较重。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44、田鹀(学名:Emberiza rustica体长约15cm。雄鸟头部及羽冠黑色,具白色的眉纹,耳羽上有一白色小斑点。体背栗红色具黑色纵纹,翼及尾灰褐。颊、喉至下体白色,具栗色的胸环,两胁栗色。雌鸟与雄鸟相似,羽色较浅,以黄褐色取代雄鸟黑色部分。迁徙时成群并与其它鹀类混群,但冬季常单独活动,不甚畏人。以草籽、谷物为主要食物。分布于欧洲大部分,从挪威,芬兰至美国,向东经西伯利亚至堪察加半岛,南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45、kingfisher,即翠鸟,也称为Alcedo,是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鸟类的通称。又称鱼虎,鱼狗。常在水边的土崖或是堤岸的沙坡上用嘴凿穴为巢。巢室为球状,直径为16厘米,巢内铺以鱼骨和鱼鳞等物,准备养儿育女。每年春夏季节产卵,每窝产卵可达4-5枚。由于该鸟嗜食鱼类,所以称它为“鱼虎”“水狗”和“鱼狗”。广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为留鸟。来自冷极摄影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奋斗的小鸟
30岁,湖南长沙,176cm,元
周边征婚:404 Not Found404 Not Found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美女网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