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想认识贵州贵定县昌明附近的女孩子一起...

  多彩贵州网讯 (何紫玲) “老乡,咱村的通组路、连户路、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就业培训都是扶贫政策的红利。还有种粮‘三项补贴’、新农保,这些政策大伙都受益,你要是有不明白的,就打明白卡上的这个电话给我……”近日,贵定县统计局联亲干部一边张贴惠民政策宣传卡和贫困户明白卡,一边向农户答疑解惑。
  “村里的人都说,现在的扶贫政策好得很,但好在哪里,怎么个好法,都说不出个道道来。现在好了,有了这张明白卡,不懂的多看两遍就懂了,不清楚的多看两眼就清楚了。贴了这张卡,来帮我们的人叫什么,做什么工作的,是县里派来的、还是镇上下来的还是村里来的,一下就能说出来。”昌明镇贾戎村岳成贵老人,指着贴在门上的明白卡说。
  小小“明白卡”,浓浓帮扶情。自从张贴了“贵定县惠民政策宣传卡”和“贵定县贫困户明白卡”后,让贫困户明白了“谁来扶”、“怎么扶”、“享受政策”、“享受产业”、“怎么退出贫困”等问题,更是让贫困户直接感受到了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面貌是如何一步步改善,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改善生产生活、实现脱贫的全过程。大家纷纷表示,“张贴宣传卡和明白卡好啊,让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县里面有什么好政策,自己家享受了什么政策也一目了然。”
  据了解,自贵定县开展问题大排查以来,昌明镇迅速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和辖区内各行政村挂村县直部门沟通协调,按照脱贫攻坚“军事化管理、集团化作战”和“划小承包、网格管理、一包到底、责任到人”的原则,组建昌明镇2018年各村脱贫攻坚村级作战室和脱贫攻坚村民组攻坚班,实现由县、镇、村三级共计893名干部组成275个攻坚班,为该镇脱贫攻坚问题再排查汇聚了强大力量。截止目前,该镇25个村已全部完成县级下达的14793户排查及录入任务。
作者:何紫玲 编辑:毛帝清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 &贵定县昌明有个“最美高速”服务区贵定县昌明有个“最美高速”服务区贵定县昌明有个“最美高速”服务区日来源:黔南日报责任编辑:dylpw-xiaoyin日前,记者在贵定县昌明镇厦蓉高速公路贵定天福服务区看到,修葺一新的服务区内过往车辆停放有序,员工着装整齐服务周到,客人购物就餐方便实惠,半空悬挂着天福大茶壶格外引人注目,来往客人驻足观看并拍照留念。据了解,这是贵州头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花园式”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属于贵定天福茶旅综合体项目之一,意在通过打造“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宣传推介贵定茶旅文化,提升都匀毛尖云雾贡茶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全省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特色服务区27对、示范服务区7对,不断促进行业转型,提升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建设群众满意的交通。随着“最美高速”创建活动的强劲发力,硬件软件步步升级,高速公路服务区正成为打造“多彩贵州,最美高速”的重要窗口。图为“最美高速”天福茶文化服务区一角。相关资讯小编推荐楼盘知道 热门关键词: 12345678910意向区域老城区开发区都匀经济开发区龙里县独山县福泉市瓮安县惠水县荔波县贵定县长顺县平塘县罗甸县三都县价格<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元以上<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8000<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4000<input name="group[price]" type="radio" value="元以下我已阅读并同意& 周边城市: 最新楼盘: 热门城市新房:贵州(昌明)国际陆港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坐落在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一期工程设有8个主体功能区,以及国际交易品展示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大通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提供跨省、跨国商贸综合服务的重要平台。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基本概况
贵州(昌明)坐落在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占地面积3800亩,其中一期工程设有8个主体功能区,以及国际交易品展示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大通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提供跨省、跨国商贸综合服务的重要平台。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建设意义
黔南州州长向红琼表示,“建设贵州(昌明)国际陆港,是黔南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对全面提升黔南州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作为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的起点,将通过铁路向南延伸至珠海港,进而与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实现互联互通,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贵州(昌明)国际陆港还可向北延伸至四川遂宁,接入甘肃兰州,打通北上南下的物流快捷通道,实现“一带一路”的有机衔接。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建设背景
黔南州拥有背靠大西南,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依托北部湾和三条高速、四条铁路、两条黄金水道的近边近江近海交通区位优势,是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最具有条件的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五加二”规划加快实施,商贸物流正在成为黔南州的主导产业。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远景规划
通过5至8年努力,将贵州国际陆港项目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流枢纽、便捷出海通道、对接泰国等东南亚国际市场、巴基斯坦瓜达尔等南亚国际市场的重要节点,提供跨省、跨国商贸的综合服务重要平台,推动黔中城市群及大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以珠海和黔南为两个核心区域的人才、信息、货物集散中心,将有效带动沿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贵州(昌明)国际陆港相关图片
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示意图
贵广——南亚物流大通道示意图
.中国经济网.&#91;引用日期&#93;
.贵州都市网.&#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历史沿革/贵定县
贵定县地图西周至隋西周时期贵定属当时的牌柯。战国时期,贵定属且兰,且兰属夜郎辖,夜郎被楚征服后,便成为楚的属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并楚属地置象郡、桂林郡。原六县除鳖县划归巴郡东其余五县皆属象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撤南夷(今贵州、川南一带)地置二县一都尉,其中有且兰县,贵定属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反,平定后建牂柯郡,领17县,且兰县隶之,贵定在且兰县内。东汉仍称牂柯郡,沿旧制。晋成帝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成(汉)大将军李弈率军攻牂柯,久攻不克,粮尽撤军,行前尽收群柯所属各县,新设牂柯郡归成汉,于是出现二个政权统治的二个样柯郡,这一时期,贵定属后牂柯郡。从西晋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肥水之战击败前秦符坚止的百余年间,牂柯郡先后隶益州、宁州、交州、安州、最后隶宁州。南北朝因袭晋制,牂柯郡建置无变动。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牂柯州,场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牂柯郡,史称牂州牂柯郡,设宾化县,治所在今县境云雾区抱管乡大平司,辖地基本上是且兰县地。唐、宋、元时期唐太宗贞观年间(约公元627年),将宾化县治移至平越(福泉),另置多乐县于今贵定昌明区都六乡,先后隶黔中道、江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黔中都督府(道的派出机构)为黔中郡,多乐县改隶黔中郡。五代时中原诸侯混战,无暇顾及贵州,于是各州、县无会自废、多乐县亦在此列。宋初(公元961年),贵定地区为土著豪族(宋时后称贵州少数民族为苗蛮)所据,筑土城守之,号曰“麦新城”,此为贵定建城之始。南宋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宁远军节度使宋景阳为了扩充地盘与实力,命子宋永高率兵攻克麦新城,改号新添城,向宋朝廷告捷,朝廷授宋永高为贵州经略安抚使,设新添遏蛮军,又称新添军,永高命子宋胜驻守。元代,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定,距贵州宣慰司仅百余里,其所领的数百个小土司在贵定地区内就有十几个,隶属关系时有更变。明、清时期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析新贵县之平伐司、定番州之丹平司、龙里卫之把平司及大平伐司地置县,取新贵之贵、定番之定合称贵定县。为贵阳府附廓,治所今昌明区旧治乡。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新添卫,移贵定县治于卫城(今县城),领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平伐、把平五长官司,(丹行、丹平二司拨归平塘),为贵阳府附廓县,并在原县地置且兰汛,在平伐置平伐汛。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贵定县增设新添营以扼黔桂咽喉。将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山后五牌,直到宣统元年改设区乡为止。全县共有大小村寨754个。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定县隶黔中道,撤五牌,设八个区,将原五牌分属八个区。民国时期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十一月贵州省成立军政府,贵定县建置仍袭清制不变。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黔中道,贵定县直属于省,县知事改称县长。全县九个区建置不变。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九月,设立贵州省自治筹备处,督促各县组织完成自治,贵定县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重划区、镇、乡。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根据《贵州省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计划》规定,贵定实施新县制,在此期间,将瓯脱之摆忙等地与都匀富西等处互换管辖。实施新县制后,贵定县辖一区(即平伐区署)、十三乡、四镇。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八月期间,贵定与龙里、都匀相互划拨地名。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将贵定县由省辖县划出设贵定专区驻贵定。陈化淳任专员公署专员,未到任,贵定即解放。解放后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一三八团解放贵定,并实行军事管制,设立贵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地址在今公安局。11月18日成立贵定县人民政府,地址仍在今公安局,隶贵阳专区。1952年11月,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设贵定。同年,在原四个区的基础上,将全县划为六个区。1956年5月,撤贵定专区,贵定县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12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2月,龙里县并入贵定县,县政府驻贵定城关镇。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贵定县仍维持并县前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贵定县
区划沿革1996年,辖:8个镇、11个乡:城关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平伐镇、德新镇、新巴镇、定东乡、定南乡、岩下乡、猴场堡乡、铁厂乡、都六乡、落北河乡、新铺乡、抱管乡、巩固乡、窑上乡。2003年,辖:贵定县辖12个乡、8个镇,207个村。2007年,辖:8个镇、12个乡,18个社区、95个行政村。2014年,辖:云雾镇、昌明镇、沿山镇、盘江镇、德新镇、新巴镇、宝山街道、金南街道。区划详情截至2012年,贵定县辖8个镇、12个乡:城关镇、德新镇、新巴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云雾镇、新铺乡、落北河乡、马场河乡、定东乡、定南乡、巩固乡、都六乡、岩下乡、猴场堡乡、抱管乡、铁厂乡、窑上乡。下辖9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人口民族/贵定县
2012年,贵定县户籍总人口304462人。常住人口280489人,流入人口10499人,流出人口41880人。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17‰。贵定县有布依族、苗族、汉族、水族、侗族等民族,以布依族、苗族为多。2012年,汉族人数(户籍)141355人,少数民族人数163107人,少数民族人数占比53.57﹪。
自然地理/贵定县
位置境域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黔中山原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1631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07°08′至107°15′,北纬26°40′至26°47′。贵定县东邻麻江县,东北与福泉毗连,东南连都匀,南与平塘接壤,西南紧靠惠水县,西北与龙里县相挨,北面与开阳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贵阳市80公里、距龙洞堡机场68公里、距州府都匀市96公里、距凯里市90公里。地势地貌贵定县全境为南北向不规则长形地型,属浅中切割高原中心地貌类型,平均海拔米,地势南北两端低。地貌复杂多样,全县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土壤贵定县土壤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发育土壤地带,以黄壤为主,其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气候贵定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湿明显,多云雾照、阴雨天多、气候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4.3℃,大于10℃的积温5448.7℃,大于0℃的积温5198.5℃,全年累积日照时数1073.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4%,无霜期为289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084.8毫米,蒸发量为1337.1毫米,雾日数为182天,平均相对湿度为78%。
概述/贵定县
贵定县贵定县辖8镇12乡,9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贵定地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共有大小河流144条,河网密度达0.446公里,森林复盖率达48%,物产丰富、生态良好。自隋初设县以来,建县历史已1424年。明清两代曾涌现文进士、文举人130人,武进士、武举人42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行政区划代码:522723,邮政编码551300。
县政府/贵定县
贵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代表培训会为提高县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县人大常委会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对参加本次会议的全体代表进行了专题培训,培训会由县人大副主任王忠主持,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朱增严就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培训会上,朱增严同志从32年来地方人大工作取得的成就、当前做好人大工作的关键和人大代表如何依法履行职责等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重点讲解了人大代表的监督权、审议权、表决权、选举权、提议案权、提意见建议权等。他指出:提议案、意见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利的最具体最直接的重要方式,要特别注意把握好相关原则,务必从会前做好充分准备和调研两方面提高议案、意见建议的质量。培训会上,王忠同志还就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时间、议程以及代表参会有关事项、作风纪律等进行了说明和提出明确要求。概况贵定县东邻麻江县,东北与福毗连,东南连都匀,南与平塘接壤,西南紧靠惠水县,西北与龙里县相挨,北面与开阳县隔河相望。距省会贵阳市60公里,龙洞堡机场50公里,州府都匀市70公里,凯里市90公里。贵定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中部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8镇12乡,95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1631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其中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贵定地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全县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mm。共有大小河流144条,河网密度达0.446公里,森林复盖率达48%,物产丰富、生态良好。2012年,贵定县辖8个镇、12个乡:城关镇、德新镇、新巴镇、盘江镇、沿山镇、旧治镇、昌明镇、云雾镇、新铺乡、洛北河乡、马场河乡、定东乡、定南乡、巩固乡、都六乡、岩下乡、猴场堡乡、抱管乡、铁厂乡、窑上乡。贵定县是首批内陆对外开放县,交通区位优势突出,是商品集散的理想之地,历来是省内外客商投资的首选地之一,综合实力位列贵州88县市前30名。在传统的建材业、轻工业、加工业等工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世界五百强企业海螺集团旗下的贵定盘江海螺水泥公司以及贵州省五个千亿元级工业园区落户贵定、贵州特色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胡三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伟泰炭素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昆化贵定分厂、寰泰刺梨饮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相继落户该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初具规模。每年从贵定调出的薇菜量达300吨左右,吨均价在3.5万元至4万元之间,交易额达1200万元左右。全县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社会经济大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4510万元(现行价),农业总产值完成4.05亿元,增长2.9%;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578万元,增长27%,实现利税1685万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2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3678万元,增长0.88%。2002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5.91亿元,占计划数13.57亿元的43.55%,同比增长12.9 %;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完成8007.4万元,占任务数2亿元的40.04%,同比增长3.47%;全县财政总收入4929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2.92%,同比增长37.6%,净增额134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18万元,同比增长24.33%,净增额1804万元。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26.83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8亿元,增长11.91%。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8亿元,增长6.49%;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2%。财政收入2.42亿元,增长7.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9亿元,增长5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9亿元,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1元,增长26.37%。农民人均纯收入2848元,增长18.86%。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37亿元,增长16.1%。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66.49%;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48亿元,增长2%。财政收入4.82亿元,增长45.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9亿元,增长5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7亿元,增长3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1元,增长19.37%。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增长21.86%。贵定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具有“五铁两高一航空”(五铁即:湘黔、株六、黔桂、贵广、沪昆等五条铁路,“两高”即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厦蓉高速公路,一航空即龙洞堡机场)的便捷交通网络,既是黔中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连接南昆经济带、成渝经济带、“泛长三角”、“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贵定县立足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建设形成的南北两大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县城、昌明两大工业经济板块建设。顺利完成贵州(中马常青)昌明经济开发区36平方公里规划和城北工业园区21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昌明经济开发区引进马来西亚常青集团合作共建,已列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5个“千亿元”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将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电子产品研发、高新科技等产业。城北工业聚集区被列为州县共建重点园区,初步形成了以烟草、建材为主导,化工、电子、食品和服装加工为重点的工业产业格局。农业产业化贵定县依托生态气候和环境优势,坚持以“185”工程为抓手,以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着力打造云雾贡茶、娃娃鱼养殖、生态烤烟、商品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北烟、南茶、中部果蔬,北花(金银花)、南鱼(娃娃鱼)、中部旅游的产业布局。 中国苗岭贡茶之乡:贵定云雾贡茶历史悠久,有隋、唐、宋、元、明、清“六朝贡茶”之称,是贵州省唯一有碑文记载的贡茶。贵定云雾贡茶以其芽型秀丽、芽色嫩绿、汤色明亮、滋味浓厚、回味甘甜、香气清幽而享誉国内外,多次获得国际国内茶博会金奖。2006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苗岭贡茶之乡”称号。2010年,“贵定云雾贡茶”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评为“贵州五大名茶”。拥有茶叶种植面积达近10万亩。中国娃娃鱼之乡:贵定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有着极其适宜娃娃鱼生存、生长和繁育的独特生态条件。2004年,我县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特有的自然资源,在岩下乡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野生娃娃鱼驯养繁育基地。娃娃鱼养殖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项目,娃娃鱼繁殖技术通过国家农业部子二代认证,养殖规模达16万尾。2006年7月,贵定县被授予“中国娃娃鱼之乡”称号。中国酥李之乡:贵定县盘江酥李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具有个大皮薄、果肉厚实、核肉分离、外披白霜、色泽金黄、爽脆可口的独特品质,享有“冰脆酥李”的美称,畅销省内外。全县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2006年7月,贵定县被授予“中国酥李之乡”称号。 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黔南?贵定60公里山区特色生态高效农业开发区为贵州省第一个农业综合开发区,涉及10个乡镇,核心区面积660平方公里。坚持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深入实施 “185”工程的有效载体,围绕“山上种果、田地种菜、家家养鲵、户户有车”的目标,重点发展云雾贡茶、大鲵养殖、商品蔬菜、精品水果、花卉苗木、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沿厦蓉、贵广通道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力争到2015年,大鲵养殖总量达42万尾、年产值7.5亿元以上;年蔬菜总产量达42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年果品总产量达8万吨,产值2.4亿元以上;年产鲜切花达1亿支,产值3000万元以上;实现核心区农户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人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城乡统筹化贵定县进一步优化城镇发展布局,推进“一体两翼”“哑铃型”发展布局实施,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昌明为次中心,盘江、云雾、沿山、旧治、德新、新巴等互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网络,2011全县城镇化率达40%。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旅游品牌化贵定县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浓郁,拥有“一水(洛北河)、两洞(牟珠洞、燕子洞)、三山(云雾山、斗篷山、阳宝山)、四寨(音寨、晓寨、猛壤寨、杨家寨)的生态画卷,历史文化、佛教文化、贡茶文化、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使多彩贵定独具魅力。贵定县被授予“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和“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金海雪山”景区被评为贵州十大魅力景区。目前正在开发和亟待开发的重点旅游景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斗篷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洛北河;阳宝山佛教文化遗址公园;贵州名胜牟珠洞旅游景区;云雾湖休闲观光度假景区;杨家寨白龙宫旅游景区;马场河天生穿心桥飞天龙水帘洞瀑旅游景区等;阳宝山明清时称为中国西南三大佛教名山,现存遗址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金海雪山”——音寨,是贵州省省级首批民族自然保护村,集民族风情、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国家AAA级景区,自然风光秀丽,布依民族风情浓郁,是贵州中南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有“中华布依第一寨”的美誉,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酥李之乡的称号。现已初步形成了乡村休闲度假山庄、星级酒店、康体疗养院和旅游地产等集群发展态势,成为环贵阳中心城市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带。贵定民族文化独特古朴,是代表贵州省参加国内和国际交流的重点民族文化县之一。新铺苗族“长衫龙”原生态舞蹈2003年10月作为贵州省少数民族唯一代表,参加北京第六届国际旅游文化节,被誉为“东方探戈 ”。 云雾苗族芦笙长鼓舞独具特色、古朴原始,被专家们誉为“苗岭文化活化石”,此外,苗族坐花场、跳月、布依族六月六歌会、冬至云雾山民族歌会等民族节日风情浓郁、丰富多彩。贵定是传唱全国的著名歌曲《桂花开放幸福来》的原创地。
气候条件/贵定县
贵定县自然条件优越,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为114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为289天,年日照时数1069小时。
地貌/贵定县
全县为浅中切割高原中山地貌类型,平均海拔米,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岩溶地貌类型,谷岭相间,群山林立,溶洞遍布。全县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961米,堪称黔南屋脊。县境河网密布,河道迂回曲折,落差较大,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3711千瓦,为农林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有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17.65万亩,牧草地6.71万亩,水面3.2万亩。
自然资源/贵定县
贵定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电石石灰石矿、煤矿、铁矿、粉石英矿、铅矿、锌矿、高岭土、重晶石等。高钙石灰石矿储量5000多万吨,占贵州省已探明总储量的51%,品质优异;原煤地质储量为1.8亿吨;粉石英矿储量2000多万吨,含二氧化硅99%以上;铅锌矿储量500万吨;重晶石储量500万吨,硫铁矿储量1000万吨。土地多样的土地资源贵定县土壤面积共1563.1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5.8%,山地、丘陵、平坝地组成了贵定的土地资源。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9.29%,丘陵占17.68%,坝地占2.56%,形成山地、丘陵、陡土、坡土、梯土、坝田、冲田、梯田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土壤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混交林发育土壤地带,以黄壤为主,其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七个土类。全县有耕地面积约13233.4公顷,耕地面积不多但利用率高,中低田土多,增产潜力大,宜林山地多,适宜于农林牧业的综合开发。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定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电石灰石矿、铁矿、粉石英矿、铅矿、锌矿、高岭土、水晶、重晶石等。其中电石灰石矿,储量5172.23万吨,占贵州省已探明电石灰石矿总量的50.7%,且品位高、质量好、易开采。煤矿储量1.8亿吨,地质远景储量2.5亿吨,年产原煤20万吨左右。煤矿主要为烟煤和无烟煤、全县皆有出露,尤以北部、中部较多,南部也已发现,逐渐成为县内主要煤矿产地之一。铁矿主要是沉积凌铁矿、赤铁矿和风化淋积之褐铁矿三种,硫铁矿亦有出露,但品位不甚高。主要矿床有黄龙山、观音阁、二土地等处,储量均在3000万吨左右。粉石英矿储量近亿吨,含二氧化硅98%,品位高,等待开发利用。重晶石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境内可开采储量140万吨左右,远景地质储量500万吨。水力贵定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0.452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0.4181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储量0.88亿立方米,总计有水11.2981亿立方米,人均达3896立方米。贵定河道纵横交错,迂回曲折,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13.371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1190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8.37%。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元素,为低矿化度微酸到中性淡水,县境南部的都六乡、定南乡、岩下乡等处地下水为优质矿泉水,已开发面市。“黔山秀水”矿泉水被指定为“中国?北京2008奥运会”马术队用水,并获中国“茶博会”特别大奖。有活化石之称的岩下乡娃娃鱼——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生物贵定生物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大类型。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名贵植物。贵定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的种类多样,东南部,发育有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灌木丛林、高乔木灌草丛等的中亚热带类型,物种类多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栎科及高乔木等,构成了县内东南部中亚热带生态的明显特征;西部及北部则是阔叶林、灌丛及灌草丛等植被类型并逐步演变为次生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少量阔叶林、灌丛及灌草丛等植被类型。全县森林复盖率39.2%,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树种有65科,120属,208种。主要以马尾松为主,其次以杉、栎为多见。在县南部山区尚有珍稀树种如红豆杉、银杏、七叶树、楠木、香樟、紫檀等。县内草地资源丰富、总面积46.36平方千米。药用植物有厚朴、黄皮、木通、楼子、八角枫、栀子、南五味子、朱砂根、天麻、石斛、杜仲、野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灵芝等。经济林木有山茶、油桐、乌血、花椒、板栗、酥李、漆树、核桃等。尚有剌梨、猕猴桃、山楂等维生素类植物。栽培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烤菸、油菜籽、茶叶等。野生动物有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近千种。其中窑上乡的五步蛇极具有名,药用价值高;岩下乡“娃娃鱼”较有名气,已获“中国娃娃鱼之乡”之称。贵定县的名优土特产众多,各具特色。烤叶种植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贵州省首种烤烟之县,以生产烤烟及卷烟享誉省内外。县城有贵定卷烟厂和贵定卷烟分厂,故有“烟城”之称。是全国的四大烟区,全省13个重点县,7个基地县之一,素有“高原烟都”的美誉;云雾雪芽因产于境内云雾山麓一带而得名,又因盛产于仰望苗族山寨又称“鸟王茶”。明清时即为朝廷贡茶,久负盛名。1986年5月,在全省茶叶评选会上,被评为贵州省名茶,1990年,全国茶叶评选会上,被评为商业部名茶;还有沿山百合贡粉、盘江酥李、新巴大蒜、山野菜、岩下核桃、猴场堡辣椒、马家洞生姜、云雾西瓜、定东魔芋等特产也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经济/贵定县
综述2012年,贵定县实现生产总值421084万元,比2011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38万元,比2011年增长9.30%;第二产业增加值196001万元,比2011年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64245万元,比2011年增长19%。人均生产总值18287元,比2011年增加4717元,增长17.2%。2012年,贵定县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4.45:46.55:39,与2011年比,第一产业升0.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降1.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升0.8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2012年,贵定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272万元,比2011年增长35.13%,增加值60838万元。种植业总产值68451万元,比2011年上升47.9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86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530公顷,烤烟种植面积128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017公顷。主要农产品中,水果、蔬菜、大豆、稻谷等产品增长较快,分别比2011年增长101.59%、63.48%、136.77%、30.86%。2012年,贵定县全年林业总产值3420万元,比2011年增长23.33%。畜牧业总产值31008万元,比2011年增长17.78%,肉类总产量10815吨,比2011年增长22.20%,猪、牛、羊年末存栏头数同比上升,分别比2011年增长12.89%、6.45%,34.00%。渔业总产值2084万元,比2011年增长10.79%,水产品产量219.5吨,比2011年增长9.48%。第二产业2012年,贵定县工业总产值383099万元,比2011年增长19.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243万元,比2011年增长20%;增加值221439万元,比2011年增长33.4%;轻工业增加值万元,比2011年增长38.69%,重工业增加值16639.17万元,比2011年增长19.1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7865万元,比2011年增长12.50%。2012年,贵定县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1313万元,比2011年增长9.3%。建筑业总产值实现59876万元,比2011年增长351.52%。第三产业2012年,贵定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054.4万元,比2011年增长17.05%。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0369.6万元,比2011年增长42.5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94.8万元,比2011年增长19.09%。2012年,贵定县共接待旅游人数305.6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1052人次,旅游人数比2011年增长45.53%;旅游总收入19.66亿元,比2011年增长32.08%。
交通运输/贵定县
贵新高速贵定县具有“五铁两高一航空”的交通网络,五铁即:湘黔铁路、株六铁路、黔桂铁路、贵广铁路、沪昆铁路等五条铁路,“两高”即贵新高等级公路和厦蓉高速公路,一航空即龙洞堡机场。其中,黔桂铁路、湘黔铁路、株六铁路复线等铁路主干线在县城交汇,贵州南下大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沿境而过,320国道、321国道以及304省道贯穿县境,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将穿越贵定南面。2012年末,贵定县公路通车里程1340.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公里。民用车辆拥有量4440辆,客车3386辆,货车1054辆。出租汽车176辆,公共汽车16辆,城内公共汽车营运线路4条。县境内共有两个高铁站,一个是沪昆高铁上的贵定北站,一个是贵广高速铁路上的昌明站,交通优势明显。
社会事业/贵定县
社会保障贵定县2012年,贵定县共有104262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887人,比2011年增加714人,其中参保职工10416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6471人;参加失业保险11175人,比2011年增加1726人;参加工伤保险12730人,比2011年增加2430人;参加生育保险7660人,比2011年增加1910人;参加医疗保险40417人,比2011年增加728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194人,比2011年增加39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223人,比2011年增加333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603人,其中城镇6997人,农村3060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24587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10%。2012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10个,床位325张,收养人员158人。教育2012年末,贵定县共有各类学校148所,在校生43922人,毕业生13145人,招生人数14015人,教职工数2942人,专任教师2650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生3256人,毕业生457人,招生人数1402人,教职工数150人;普通中学学校数16所,在校生15018人,毕业生5285人,招生人数4259人;小学学校数88所,在校生20939人,毕业生4794人,招生人数3408人,教职工数1486人;幼儿园43所,在园儿童数7880人,教职工数3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5%,中学阶段毛入学率10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6%。文化2012年末,贵定县共有群众文化机构2个,文化馆1个,社区活动中心8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20个;艺术表演团体7个,国内演出场次50次,农村演出场次35;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8619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及转播台22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点)15260个,有线电视用户(数字电视用户)24761户,广播综合人口复盖率、电视综合人口复盖率分别为93.0%和87.0%。全县20个乡镇,95个行政村,均实现了乡乡通电视、村村通广播。医疗卫生2012年末,贵定县拥有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603张,卫生机构人员数114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2.38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2.56人。
旅游/贵定县
音寨贵定旅游音寨村由音寨、麦董、春风3个自然寨组成,是一个布依族世居的少数民族村寨,全村总面积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7.97亩,有647户2674人,其中布依族占总人口数的97.3%。国家AAA级景区,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寨”、“中国酥李之乡”,因为李花和油菜花的同时盛开,获得了“金海雪山”的雅称。落北河2003年落北河被确定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音寨落北河景区又被评为“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落北河漂流的终点红子岛,盛产红果。名胜古迹有落尾掌渡口碑,明代民族英雄丘禾实、丘禾嘉的出生地大烂冲邱氏祠堂以及西南有名的佛教重地旧址阳宝山。阳宝山明清时阳宝山与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一道被誉为中国西南三大佛教朝香圣地。阳宝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古人称其为“芙蓉第一峰”,又叫“莲花山”。后山,地势奇特,形如凤凰,主峰两侧,有两座小山,山势舒展,恰似凤凰张开双翼,因而被称为飞凤山。形如凤冠凤头的主峰前端突起,好象在盯视着前山这朵莲花。整个后山造型犹如一展翅飞腾欲采莲花的凤凰,有“飞凤采莲”宝地一说。斗蓬山斗篷山坐落于贵定县、都匀市、麻江县交界处,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岩下乡境内,海拔1961米,是黔南第一高峰,2004年经都匀市申报,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地方特色/贵定县
贵定雪芽“贵定雪芽”,原称贵定“鸟王茶”,或贵定“云雾茶”,产于云雾镇仰望村一带的云雾山中,是中国唯一有碑文记载的朝廷贡茶。康熙《贵州通志》,民国《贵州通志》等史籍志书均有“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及云雾茶“为贵州之冠,岁以充贡”之记载。2005年8月第五届国际名茶评比中再次荣获国际金奖。2010年被授予“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称号。贵定地方特产百合贡粉百合是加工百合粉的原料。百合粉是沿山镇特色产品,有关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七年就被列为贡品。民间相传,明朝建文皇帝逃到贵州,途经贵定沿山时,疲惫饥渴,见一苗族同胞调食百合粉,即索尝,食后感到清甜味美,夸赞不已,表示今后若有出头之日,当扶植这一特产。到清代贵州巡抚张广泗将百合粉进贡给雍正皇帝,百合贡粉更有名声。百合粉具有清热、润肺、止咳、消食、清心安神和美容等功效。盘江狗肉盘江狗肉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当时的人们食狗肉主要是为了滋补,因为狗肉对与身体虚弱、肾亏乏力、病后恢复、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上个世纪60年代,盘江一带的店家大改传统工艺,使做成的狗肉白嫩而油光发亮; 汤的味道也十分鲜美。盘江狗肉主要是涮食,用砂锅加香料和姜、胡椒、盐等调料炖制,辅以特色蘸料。贵定县还有盘江酥李、新巴大蒜、山野菜、岩下核桃、猴场堡辣椒、马家洞生姜、云雾西瓜、定东魔芋等特产。
历代名人/贵定县
宋胜、史鉴、姚世熙、丘禾实、丘禾嘉、徐庆元、张必达、徐暹、王政义、安佩莲、汪柱元、段兆鳌、黄芝萌、郎先锦、戴戡、凌霄、宋思一、陈泰运、凌光亚、毛兴昌、曾麦溪、李敬斋、罗显文、何兆清、史维新、邹前方、王锡章、赵小亭、潘明杰、罗发先、李春山、罗明国、杨彬奎、熊绍谷、莫玉林、汤银先、祝时雨。
历史变革/贵定县
清初,新添卫和贵定县二行政区并存,辖地各有所属。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新添卫,移贵定县治于卫城(今县城),领新添、大平伐、小平伐、平伐、把平五长官司,(丹行、丹平二司拨归平塘),为贵阳府附廓县。并在原县地置且兰汛,在平伐置平伐汛,驻千总一员。在新安街置新安汛,在谷撒、甘溪、岩头铺等地设塘,分别驻兵控制各乡寨。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开始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贵定县增设新添营以扼黔桂咽喉。将全县划分为东、西、南、北、山后五牌,这种划分直到宣统元年改设区乡为止。东牌范围包括今定东、定南、虎场一带;南牌范围包括今昌明和云雾二区;西牌范围包括今马场河、盘江、沿山、和平、巩固、石板一带;北牌范围包括今德新、新铺、光明;山后排范围包括今宝山、落北河一带。这时,全县共有大小村寨754个。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贵定县隶黔中道,撤东、南、西、北、山后五牌,设八个区,将原五牌分属八个区。一区即县城,东至谷蒙关,南至把关,西至王大冲,北至绿豆坪,团防局设贵定县城。二区指西大路之马桑冲至瓮城桥,冒沙井、马场河、乐邦、滥冲、龙潭湾等地,团防局设瓮城桥。三区即沿山龙场至罗雍坝、仙山、尤溪等附近村寨,团防局设沿山场坝两湖会馆(今沿山小学)。四区由罗雍坝至新司、巩固、旧司、中场坝等各寨,团防局设新司场。五区由平伐场坝至与定番(今惠水)都匀邻近各寨,纵横五、六十里,村寨颇多,设团防局于平伐场三元宫。六区由都六至旧县抵麻哈(麻江)界,设团防局于旧县城内忠烈宫。七区由小场至尖山营、打铁、岩下、瓮水、摆龙至江肘摆洒等处,团防局设小场,为都匀、独山进省必经之地。八区由马关坝至新添司、新铺、光比、喇哑、山后牌各寨,团防局设新添司。民国时期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推翻满清统治。十一月贵州省成立了军政府,贵定县建置仍袭清制不变。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撤销府、厅、州、县一律称县,县官称县知事,贵定仍属黔中道。同时继续调整各县插花地,(此项工作从光绪三十二年起,直到民国三年才完成。)计调整的有:甲压、摆梭、小苗等寨划归大塘今平塘),原属贵定之巴香(今老巴乡)划归龙里,谷油、扁街二寨划归定番(今惠水);将原属龙里之腊尾掌、罗壤、罗雍、马鞍山、大堡、小堡、王把冲、猴场寨、小龙场、安乐乡、瓜栗堡等划归贵定。又将杨家庄、铁磅山、硝厂、大乌乍、白头寨、下西边、马牙冲、攘辣、谢齐山等处由贵定划归龙里县。是年,拨贵阳府辖之巴香三十余寨归贵定县。即小坪寨、笔架山、落水滩、沙包寨、浸水坳、者高、粘把寨、弓口坝、重阳坝、躲火寨、虎坠、花金寨、平安、尖坡、大土、水塘寨、谷兵、石头寨、龙井、甲底、木姜寨、老冒沟、干塘、新民井、水冲、黄土寨、甲马首、红岩、张码头、箭竹坪、小门楼、瓦窑寨、岩脚寨等并以此设第九区、团防局设于巴香场坝。同年,又将县属之新安街、高坪堡划归龙里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一月二十七日,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贵州宣告独立。撤 道建置,改称东、中、西三路刺史,贵定县属中路刺史,不久又恢复道的建置,贵定隶 黔中道。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废黔中道,贵定县直属于省,县知事改称县长.全县九个区建置不变。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九月,设立贵州省自治筹备处,督促各县组织完成自治,贵定县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三月,重划区、镇、乡。第一区:驻县城,区公所设武阳镇(今南街)。下辖:南民乡、南平乡、龙吟乡、东红乡、棂星乡、南生乡、东安乡、东明乡、东岳乡、同德乡等十乡及熙春镇(东街)、武阳镇(南街)、庆丰镇(大同路)、肃远镇(北街)四镇。第二区:区公所驻瓮城桥。下辖:太平乡、落海乡、朝阳乡、平定乡、卜阳乡、堡红乡、密纳乡、乐邦乡、卧龙乡、马图乡等子乡。第三区:区公所驻沿山镇场坝。下辖:沿平乡、毓秀乡、文教乡、过化乡、仙山乡、福泽乡、高石乡、明德乡、雍晓乡等十乡。第四区:区公所驻贵德镇(新司新场)。下辖:西寿乡、光明乡、三民乡、永隆乡、玉林乡、龙泉乡、河西乡、青云乡、降才乡、前书乡等十乡。第五区:区公所驻平伐镇。下辖:烈士乡、苦竹乡、仰望乡、沙冲乡、九鼎乡、云龙乡、犀月乡、石匣乡、定平乡、新庄乡、高平乡、水纹乡、摆城乡、别墅乡、棠榜乡等十五乡;外辖平伐镇、福山镇(窑上场)、太平镇(抱管)三镇,相当于原区地界。第六区:区公所驻旧治城内。下辖:文明乡、东安乡、百备乡、丰登乡、永逸乡、怡乐乡、维新乡等七乡,另辖旧治镇、都六镇、隐光镇三镇。第七区:区公所驻昌明镇(小场),下辖:文教乡、敦厚乡、安隆乡、另辖昌明镇、福兴镇、莲香镇、凌云镇四镇。第八区:区公所驻新添镇(新添司),下辖:绿豆乡、四寨乡、喇哑乡、后排乡、柏杨乡、光明乡、腊尾乡、后坪乡等八乡,另辖新添镇、新堡镇,即原八区各寨。第九区:区公所驻平安镇(巴香),下辖:文华乡、三益乡、演武乡、智乐乡、得寿乡、盘石乡、龙吟乡、虎啸乡、金魁乡等九乡,外辖平安镇。各区、乡、镇以下设闾邻,5户为邻,25邻为一闾。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贵州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贵定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又缩减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定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将8个行政督察区,缩减为5个行政督察区,贵定直属于省,为二等县。贵定县将原来的九个区缩减为六个区。着手整顿户口,重新编制保甲,在区和保之间设联保,以下设保甲。一区:区公所驻县城,2897户,16824人,设4个联保,下辖22个保,265甲。二区:区公所驻旧治,2746户,14146人,设4个联保,下辖22个保,236甲。三区:区公所驻小场,2945户,16264人,设3个联保,下辖18个保,232甲。四区:区公所驻平伐场,2862户,18967人,设4个联保,下辖24个保,231甲。五区:区公所驻沿山,2566户,13792人,设4个联保,下辖24个保,222甲。六区:区公所驻巴香(新巴场),2685户,18815人,设4个联保,下辖24个保, 248甲。全县共计23个联保,134个保,1434个甲,98798人。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元月,又将原第六区改为第一区;其他第二、三、四、五各区次序不变更,裁撤原第一区公所。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根据《贵州省县各级组织纲要实施计划》规定,贵定实施新县制,在此期间,将瓯脱之摆忙等地与都匀富西等处互换管辖。实施新县制后,贵定县辖一区(即平伐区署)、十三乡、四镇。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下半年将平伐镇改为平伐乡。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四月,裁撤平伐区署,改平伐区为平伐镇。同月,裁撤庆熙镇公所,原辖各保甲隶属警察所,旋即于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元月恢复城区镇公所。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至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八月期间,贵定与龙里、都匀相互划拨地名,贵定拨归龙里有巴金、地坝、猴子场;龙里拨隶贵定有江比、老鸦寨、沙寨、小乐寨。贵定拨归都匀有摆井、石板寨、摆笋、杨家寨、纲寨、沙龙、罗雍寨、界牌、谷广、小地方、上寨;都匀拨隶贵定有富西、岩寨、小坝、谷笼奇、斗山坪、拉江寨、花坡、新寨、甲壤、石头寨、中坝寨、尖坡寨。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将贵定县由省辖县划出设贵定专区驻贵定。陈化淳、字泰远(贵定旧治人)任专员公署专员,未到任,贵定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一三八团解放贵定,并实行军事管制,设立贵定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地址在今公安局。11月18日成立贵定县人民政府,地址仍在今公安局,隶贵阳专区。1950年,仍维持民国时期的四镇十三乡,县境设四个区,一区(今新场区),先驻新添司,后迁鲍家庄;二区(今沿山、云雾),驻沿山场;三区(今昌明区)驻旧治;四区(今城关区)驻城关镇。1952年11月,贵阳专区改为贵定专区,专员公署设贵定。同年,在原四个区的基础上,将全县划为六个区。一区:区政府先驻鲍家庄后迁沙坝蟠龙地。辖德新、马图、平安三个乡。二区:区政府驻沿山场坝。辖沿山、化民、盘江三个乡镇。三区:区政府驻旧治。辖旧治、都六、小场三个乡镇。四区:区政府驻县城天后宫(今防疫站,后迁大同路两湖会馆)。辖庆熙、定东、定南、虎场四个乡镇。五区:区政府驻平伐场天主教堂。辖龙高、平伐、沙冲三个乡镇。六区:区政府驻江肘场。辖永和、凌云、九鼎三个乡。1954年区政府迁猴场堡。1955年6月,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驻地不变。各区政府,更名为区公所,各区以驻地称谓,一区称新场区,二区称沿山区,三区称旧治区(1956年更名为昌明区),四区称乐芒区,五区称平伐区,六区称江肘区。日,省人委指示:将第六区猴场堡区所属之江肘、下堡、富溪、界牌、湾寨、甲壤、摆桑等7个乡划归都匀县辖。5月,撤贵定专区,贵定县划归安顺专区。1958年12月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日,根据国务院指示:撤销龙里县,并入贵定县,县政府驻贵定城关镇。同时撤销区、镇建置,设城关、新场、沿山、昌明、云雾(这时已改平伐为云雾)、龙山、谷脚、洗马等八个人民公社。城关公社驻城关。下辖高山、定南、城关、城郊、定东等五个管理区。新场公社驻蟠龙地。下辖马场河、德新、乐邦、宝山、凤兰、新巴、新铺、新场等八个管理区。昌明公社驻小场。下辖打铁、永和、旧治、昌明、岩下、良田、黄土、平寨、新安等九个管理区。沿山公社驻沿山场坝。下辖盘江、沿山、和平、石板、巩固(原名化民)等五个管理区。云雾公社驻平伐场坝。下辖平伐、江比(原名龙高)、铁厂(原名沙冲)、抱管、窑上、谷撒、摆哈等七个管理区。龙里部分因不久又分县故不录。1961年8月,恢复龙里县,贵定县仍维持并县前的行政区域。1962年1月,贵定县撤销城关等5个人民公社和35个管理区。改设4区1镇,35个公社。新场区:区公所驻沙坝蟠龙地。辖德新公社驻新添司后迁柏杨坪;宝山公社驻草苗后迁干坝;乐邦公社驻乐邦场坝;马场河公社驻马场河;改凤兰管理区为落北河公社驻木老寨;新巴公社驻新巴场;新铺管理区分为新铺公社驻新铺街和光明公社驻大寨。沿山区:区公所驻沿山狗场。辖盘江公社驻平堡;石板公社驻石板寨;和平公社驻平寨;沿山公社与区同驻地;巩固公社驻新司场。云雾区:驻平伐场。辖江比公社驻江比场;窑上公社驻窑上场;谷撒公社驻石头院;摆哈公社驻苗院;铁厂公社驻铁厂;抱管公社驻田坝寨;仰望公社驻中坝;小普公社驻大院;云雾公社与区同驻地。昌明区:区公所驻小场。辖旧治公社驻旧治;小场公社与区同驻地;黄土公社驻黄土寨;新安公社驻新寨;岩下公社驻岩下;良田公社驻良田;改永和管理区为摆龙公社,后改为猴场堡公社驻猴场堡。城关镇:区公所驻县城。辖定东公社驻龙庄;定南公社驻杉木寨;城郊公社与镇同驻地;改高山管理区为虎场公社驻岩脚场。1960年城关镇设庆熙公社专管城内手工业者,即居民公社。日.具人民委员会,1980年12月.县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恢复贵定县人民政府称谓,各区、镇设区公所,各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12月经省批准恢复城关区,设立城关镇。1984年遵照上级决定,撤消公社、大队、生产队称谓,一律改为乡、村、村民组,新建盘江镇(区级);改小场公社、云雾公社、沿山公社为小场镇、平伐镇、沿山镇(乡级)。至此,全县辖5个区、2个区级镇、3个乡级镇、31个乡、188个村,1224个村民组。1990年,全县辖7个区(镇),34个乡镇),206个村。贵定是贵州省旅游资源大县,蕴藏着发展旅游业的深厚潜能。各界人士普遍认为贵定县是“公园省”中的“奇葩园”,集民族文化、军工文化、美食文化、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一体,加上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功能,凉爽宜人的气候,贵定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1、杨家寨白龙宫梦幻旅游景区杨家寨白龙宫梦幻旅游景区是一组高质量的巧妙风景组合。位于洛北河下游,距洛北河漂流终漂点红子岛5公里,距县城15公里。景区内山、水、林、洞、瀑、潭、壁、谷等异彩纷呈,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白龙文笔,白龙宝砚,白龙花瀑,石壁画廊,如镜龙潭,幽深龙宫,伏牛山形似天下第一牛受惊回首,江边窑象鼻搅水怡然自得,恰似一支山水交响奏鸣神曲。2、天生穿心桥水帘洞瀑奇妙旅游景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集百米落差瀑布、120多米,长天生桥洞、原始森林于一体,景区内山泉树石,幽谷溪涧,曲径通幽,渐入仙境,龙虎镇大门,鬼斧显神功,雄奇磅礴,天下少有,令人赞绝。附近配套景点奇妙,有两山名为猪王山,一前一后形如两头巨猪,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清纯恬静的莲花冲,宛如一首田园诗;迭瀑飞湍的簸箕冲,美不胜收。山水之奇,风物之妙,地设天造,叹为观止。这里与洛北河漂流中段景区相沟通,距白龙宫景区10公里,是省会贵阳附近一组高品位、高质量的奇妙自然景观的组合。3、神秘的斗蓬山旅游景区位于贵定、都匀、麻江三县(市)交界处的斗蓬山旅游景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主峰和“天池”位于贵定境内,海拔1961米,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保存着原始生态环境,具有神秘探奇性。主要景观有: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规模宏大;天池宝鉴,生于顶峰,宛若明镜,如临仙境;瞒天幽径,迂回曲折;绝岩峭壁,刀削斧劈;怪谷野花,称为“六月雪”,十分壮丽。斗蓬杜鹃,品种繁多,别具一格;宝石寨古树参天,浓荫密布,巧石怪木,一路花瀑,是建设登山旅游接待点和宾馆服务设施的理想场所;铁锁岩,大有“一夫当关,万人难开”的气势。斗蓬山巍峨雄峻,大气磅礴,竹林苍莽,山野深幽,苔藓裹树,树根缠石,天池绝妙,景观奇特,是贵州不可多见的名山,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4、黄龙山高原草场景区黄龙山高原草场位于新铺乡,总面积20平方公里,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壮丽的高原风光、浓郁的苗族风情和精美的苗族传统腊染刺绣服饰工艺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山顶开发为独具特色的高原苗族风情旅游区、斗牛场,修建苗族民俗文化村,使用射弩围猎狩猎,建设城市中小学生高原夏令营基地,让广大国内外游客直接观赏,亲自参与,尽情体验高原风光苗家风情。景区资源2003年,我县洛北河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也较多,有峡谷类、河谷类、植物景观类、古建筑类、古塔墓类、民俗风情类等。景区辖洛北河漂流、红子岛、杨家寨、穿心洞、音寨、阳宝山、晓寨、城隍庙等景区景点。共有景物景观17个,面积25平方公里,洛北河流经的峡谷、河谷及保存较好的森林植被构成景区内极为和谐的自然生态美景。终漂点红子岛景区距县城5公里,漂流景区全长18公里,水势缓激相间,惊浪、险滩、激流、幽谷分布均衡,动中藏静,静中蕴动,浪遏飞舟,有惊无险,扣人心弦。时而悬崖绝壁,巨礁突兀;时而飞瀑奔漩,峡谷幽深;时而水平如镜,水秀山奇。浪漫与潇洒同享,刺激并奇幻共领。一位加拿大游客把这18公里的景区称作“镶嵌在贵州高原上的巨型生态画廊”。景区自1998年5月以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被誉为“黔中第一漂”,跻为身贵州省四大漂流之一。位于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5公里。丽水秀山,鱼肥水美,风景秀丽,如诗如画,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自然景观、布依风情、观光农业、军工文化和餐饮文化、布依餐饮构成黔中一道靓丽秀美的风景线。音寨布依族村寨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首批13个省级民族自然保护村镇之一,是全省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寨,已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贵定洛北河省级风景名胜区内重要的景区。观音山下的音寨,居住着128户人家,共有568人,是一个已有30代传人,民风淳朴、风情浓郁的布依村落。寨头银杏、古柏遮荫,寨前水流舒缓,碧波澄澈。河边垂杨弯柳,水车悠转。河中鸳鸯两岛,天然合璧,绿草茵茵,古树葱郁,寨后青山苍翠,山名观音山,先祖取中间“音”而定寨名。独特的布依族民居建筑风格堪称一绝。音寨家家户户都种植李树,每到清明时节,漫山遍野的李花与田间盛开的油菜花交相辉映,形成“金海雪山”,将音寨映衬得更加美丽、迷人。2005年贵定音寨“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以及“贵定盘江冰脆酥李节”的成功举办,极大的提升了音寨景区的知名度,通过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香港商报》、《贵州日报》、新华网、新浪网等30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到音寨的游客倍增,预计年游客量将达80万人次,现音寨已树立“游金海雪山,观黔中美景,品云雾贡茶,尝盘江狗肉,购盘江酥李”为主题的一个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音寨附近的牟珠洞,因传朱元璋得天下后,送藏释迦牟尼佛珠一颗而命名,洞中阴河、暗竹、石笋、石钟、石鼓、石佛、石鱼、石乳,天生自然,惟妙惟肖。洞前明嘉靖以来古建遗址犹存。丘禾实、王士性、张澍、赵翼、檀萃、林则徐、蒋介石等历代名人均曾到此游览并留下吟颂诗文,是声名远播的贵州名胜之一,音寨景区正在极力打千户布依村寨及环中心城市生态度假开发前景极其可观。阳宝山在县城北10里,文献称为“黔东之胜”,早在明清时即与四川峨嵋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圣地。明嘉靖年间即在主峰莲花山顶建有著名的莲花寺,莲花寺香火顶盛时,僧众达200余人。在后山建有飞凤寺等宏大建筑群,有开山和尚白云大师修身养性的仙人洞,还有中国江南罕见、堪称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100余座,其年代自康熙初(公元1661年)至光绪末,最高塔坟逾4米。丘禾实、丘禾嘉等历代巨儒名人,曾在此秉烛夜读,留下不少珍贵墨宝。经考证,在明清时期,莲花寺是贵州僧纲司(僧纲司是明洪武年间制定的僧官制度中省府级地方僧官)的驻锡之地,是贵州的佛教中心。阳宝山旅游景区具有很高的文物、艺术、历史、审美和科研价值,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云雾湖休闲观光度假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云雾山是苗岭主体山脉,是贵州名山,著名的明清贡茶——云雾茶就盛产在这里,清乾隆时所立云雾贡茶碑就在山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雾山下群山环抱的云雾湖,蓄水250万立方米,湖面宽阔,湖中有岛,可信步漫游,可投饵垂钓,可点篙划舟,可劈波击水。湖的四周有成片茂密的森林和绕山环坡的万亩茶园;云雾山附近的万亩良田是盛产有名的优质云雾米和优质云雾油菜籽;周围还分布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犀头岩圣母堂和建于同治年间的云雾天主教堂,还有风景奇美的甲子屯、水口山、连珠山、谷峡山自然景观。这里是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颁牌的“苗族芦笙长鼓舞艺术之乡”,这里有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云雾斗牛,还有闻名遐迩的明清贡马——云雾矮马,这一切吸引着各地游客来此休闲度假,观光旅游。
历史名人/贵定县
丘禾实、丘禾嘉、徐暹、安佩莲、潘明杰、罗发先、李春山、汪柱元、段兆鳌、罗明国、凌霄、戴戡、史维新、王锡章、李敬斋、黄芝萌、杨彬奎、宋思一、罗显文、何兆清、熊绍谷、陈泰运、莫玉林、凌光亚、汤银先、祝时雨丘禾嘉在万里长城起点山海关城楼上,至今仍然立着一尊身着铠甲、手执宝剑的威武大将军塑像。当人们看到那像座边的碑上镌刻着的“丘禾嘉,贵州新添卫(今贵定)人……”的文字时,都为贵州贵定能有此杰出人才而钦佩不已!放眼远眺,山连着海,海连着山,浪涛发出的吼声,犹如万马千军在丘统帅的指挥下浩荡出征。作为贵定人,置身山海关上,站在丘禾嘉像前,您也会深为统帅的威严而增荣幸。丘禾嘉是贵定洛北河乡人。丘禾嘉传在《明史·民仰传》、《贵州通志》、《贵阳府志》、《贵定县志稿》、《中国人名大辞典》中都有其传略,是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丘禾嘉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考中举人。他研诗文而好谈军事。在贵州平息匪乱中立功。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受命向皇帝“上条呈言略”谈军事策略而被皇帝选中,即授予兵部职方主事之职。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在山海关外,辽东所属的水平、开平等4城池被入侵的敌兵攻占,军情紧急,时任蓟辽总督的梁廷栋升任兵部尚书,就极力推荐丘禾嘉率兵出关抗敌,收复失地。皇帝任命丘禾嘉为辽东巡抚②兼辖山海关诸处兵马。丘禾嘉受此重任,废寝忘食,勘察地形,侦探敌情,终于定下破敌之策。当他发出进军破敌的命令后,心里难平,几天几夜不能入睡。于是在一个漆黑之夜情不自禁地吟诗一首《夜宿黑水河口占》:“黑水河边百万兵/青纱帐里一书生/而今始信文章贵/夜听辕戎报五更。”丘禾嘉获殊荣而不负国家重托。经若干不眠之夜,终于捷报频传,被敌占领的开平、永平、松山、锦州等四城池均已收复。喜讯传至京师,满朝文武百官为之振奋。崇祯皇帝亲笔题写了“倚为长城”四字奖赐丘禾嘉。题字被雕刻成金匾存放在洛北河乡丘氏宗祠中,后失踪,现遗存的只有其后代被授的“思进士”匾和“节孝”匾。丘禾嘉病逝于京都,家人扶柩回乡,安葬于丘禾庄园之马官坝,当地群众称其为“丘辽王坟”。贵定历史上有位清官,他就是姚世熙。姚世熙(字旭甫)贵定城关镇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考中进士,成为贵定历史上第一个进士①,被任命为太仆寺卿②,经常被皇帝派往各地视察刑狱司法和考核地方官。后调任浙江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③。姚世熙在为官期间,清政廉明,生活俭朴,政绩出众,被誉为浙江省清廉官员。现今杭州市郊外的“迎旭桥”,就是当地人士为纪念姚布政集资修建的。姚世熙又是一代文化名人。告老还乡后,专心修书。他编着了地方专着《新添卫志》,但可惜此书没有流传下来,现只知其名。姚世熙晚年生活十分清苦。他病逝后,家人把他安埋在城东姚家大坡。坟茔很小,远不如地方无名土老财的坟茔。地方人士及亲友不忍看到一代清官如此窘困,集资并请卫指挥与知县出面,在他墓前立一对石柱华表,以资彰扬(姚忠) [注]:①见本书第98页注②。②太仆寺卿:明官职,负责掌管全国舆马牲畜的官员。③布政使:明代,在全国陆续设置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俗称藩司,置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掌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布政司下设府(直隶州)、县(州)两级地方行政区划,长官称知府(州),知县或知事。在《明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丘禾实,是今贵定县洛北河乡人。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8月,丘禾实出生在贵定县洛北河乡一个书香门第人家。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中进士,入读翰林院①。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学习期满,被授翰林院检讨之职,为云贵学子得授翰林院职务的第一人。次年神宗皇帝发布诏书:“蠲四川、贵州、湖广、云南加派田租逋赋,除官民挂误罪”。丘禾实奉令到四川传达圣诏后,回到贵定家乡省亲,游览了牟珠洞、阳宝山,诗兴大发,遂作了《凭虚洞十绝》和《冬日登阳宝山假宿僧舍二律》。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丘禾实任起居注职,负责在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言行。第二年任会试②同考官。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奉令出使代王府(今山西大同一带)后,又回贵定省亲,并修建了“循陔园”。园内名花翠竹,清池掩映。因父病逝,丘禾实在家守孝。在这期间,为贵州巡抚郭子章的《黔记》作序,为贵定县城(今旧治)建成作《建设贵定县碑记》。他登阳宝山时,亲笔书写“千岩万壑”四个大字,笔力雄健,潇洒自如。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任会试考官。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2月),授武科会试主考官。万历四十二年(公无1614年3月),丘禾实在京病逝,年仅45岁,由家人扶柩归里,埋葬在今贵定县城关镇城北宣家坪。丘禾实一生喜好诗词,堪称贵州一文豪。《贵阳府志》载“登之以文章炫耀于黔南,遂得侧身着作之林”。《黔诗记略》说他文思颖赡;《贵州通志》说他“才高学博”。《明史·艺文志》录有《丘禾实文集》八卷,诗集四卷。丘禾实是贵定人的骄傲,也是贵州人的骄傲。[注]:①翰林院:明制,清沿用。翰林院,设掌院学士为最高职,次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再次即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统称翰林官。初制,进士花甲和,修撰、编修、检讨,不分升降。进士入院,作为储才之所。清代翰林院掌管编修国忠志,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进讲经史,草拟有关典礼文件等。②会试: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由两直隶和布政司主持的地方考试,又称“乡闱”,每三年一次,中者皆称为举人,又称孝廉。会试,是中央一级科举考试。每3年一次。考三场,中者皆称贡士。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贡生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头名为状元,第2名为榜眼,第3名为探花;二三甲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自明朝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至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的356年间,贵定人被皇帝题词表彰的有五位,其中一位就是安佩莲。安佩莲为贵定县旧治人。名玉青,字佩莲。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进士,官至湖南沣州(直隶州)知州,以翰林院庶吉士①而任长沙知府②。他在莅任(直隶州)知州的四年内,办了四件大事:第一件是修“蜚云塔”。塔经二百载而未成,安佩莲到任后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动工至10月告成。第二件是修造“安多桥”。桥于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组织修建,安佩莲随时“核其工程,稽其出纳,钱不经手,事必经心,奖劝董卒,毫不敢懈”,历经三年告成。该桥12拱,330米长,80米宽,10多米高,桥两边有石栏,桥头均为坚石坊。第三件事是“拿办南竹大盗,除盗安民”。安佩莲任职期间,当地常出现盗匪,严重威胁本地百姓及过往行人的安全。安佩莲派兵侦察,发现盗匪踪迹,急派良将精兵,“急驰掩捕,无一漏网者”。第四件事是主修《直隶沣州志》。他亲自修改《志》稿,常到深夜不息,《志》成之后,为之写序。该《志》共十五类,九十七门,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安佩莲在“勤政为民”中,大力革除以往官场中的积弊尤为突出。皇帝在下给他的“圣旨”中说:“尔湖南沣州(直隶州)知州安佩莲,经济夙优,精勤尢着,厘剔吏胥之弊,人惮严明,勾稽案牍之烦,政无留滞。”嘉奖安佩莲经邦济世的能力,精明能干,勤奋操劳公务,仔细剔除了吏员差役中存在的弊端,使贪心的人也不敢因公肥私。他“逐加疏剔”了繁琐的办案程序,没有久拖不办的事。晚年,安佩莲以朝廷奉政大夫之位致仕回乡,在旧治魁山院任主讲,将所得的“束脩”(即薪金)捐赠书院办学,对贵定教育作出了贡献,至今仍受到称赞。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左宗棠带军收复新疆的战斗中,有一位“屡战克捷”的战将,他就是汪柱元。贵定城关镇人,由当时县里开办的武校生员被推荐入新添营。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汪柱元被调赴平防堵;次年,随督师向荣解长沙围,率兵攻打武昌,皖南等处,后又北进围江陵,攻克宁围(今安微宜城),溧水(今江苏溧水县)等城镇。由于战功着着,被晋升为广西提标后营游击,赏顶戴花翎,赐懋勇巴鲁图号。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再次率兵进入湖北,攻克丹阳,又立战功,晋升为总兵①,授予贵州松桃协副将。汪柱元在松桃任职期间,对军队训练有素,治军有方,所辖防区,军纪严明,村(寨)镇治安井然。同治四年(公元1868年)升任陕西挂印总兵。汪柱元在由松桃前往陕西任职途中,路经贵阳,得知潘明杰破贵定城,便率兵千余人,偕提督②张文德攻克龙里,继而用骑兵由狮卜阳入贵定,收复了贵定。到甘肃任职后,清朝政府得知汪柱元在前往甘肃任职途中收复龙里、贵定有功,再次晋升为甘肃凉州等处地方提督总兵官。19世纪70年代,新疆地区叛国者阿古柏勾结英、俄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新疆,清朝政府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干大臣主张放弃新疆国土,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一干大臣则力主收复新疆,左宗棠的主张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被清朝政府任命为铭差大臣,负责督办新疆军务。第二年,左宗棠统兵入疆,时任陕西榆林总督的汪柱元积极参与了左宗棠统兵收复新疆的队伍中,左宗棠将汪柱元作为部将,委以重任。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收复新疆军队分南、北两路向新疆推进,击退了阿古柏勾结入侵的英、俄帝国主义。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勾结英、俄帝国主义入侵新疆的叛国者阿古柏自杀,新疆平叛结束。在新疆平叛中,汪柱元身先士卒,骁勇善战,所到之处无不披靡,为保卫新疆的国土完整立下了显着战功。清代光绪皇帝为对他给予褒奖,特下圣旨,圣旨说:“朕命尔汪柱元挂印镇守甘肃凉州等地方提督,驻扎凉州府城镇中等处前后五营暨守营将弁官兵由尔随时亲督训练,俾成劲旅。外辖壮浪、永昌、靖羌等三十三协营兵马粮饷,归尔考复督场操训……”。对他委以了重任。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汪柱元因病逝世,清朝政府对他给予了厚葬和抚恤。太子太傅云贵总督岑毓英率其子岑春荣吊唁,并题下了“识略过亿万人,百战勋劳收皖鄂;威德被卅六部,千秋享祀壮甘凉”的挽在《日本名人词典》一书中,记载着一位于清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留学日本宏文师范专科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他就是护国运动中的名将贵定猴场堡乡人戴戡。日,中国爆发了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贵州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推翻了封建专制在贵州的统治。日,篡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伪造民意,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帝制,自称皇帝。广大群众强列反对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号召讨袁。12月25日,原云南省都督蔡锷、原贵州省巡按使戴戡等通电各省反对袁称帝,宣告云南独立,并组织三路护国军分道出师讨袁,开始了近代史上的讨袁护国运动。护国军第一军四梯团司令官就是戴戡。日,贵阳居民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贵州独立,24日戴戡率护国军到达贵州,26日戴戡在省议会上发表演说,揭露袁世凯的祸国罪行,介绍了护国军的实力和护国必胜的形势。滇黔两省合组成护国军滇黔联军,一路由黔东进入湖南,迎战袁世凯攻滇部队。另一路由黔北进入四川,配合滇军作战。此时戴戡任护国军右翼军司令,率领黔军五、六团和滇军炮兵营,由贵州遵义出发,经桐梓、綦江,向重庆方向进军,在松坎击败袁世凯北洋军第三旅。左翼军滇军攻打泸州,击败袁世凯北洋军两个旅。护国军威震四川,声势大振。袁世凯四面楚歌,于日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暴病死亡,黎元洪以副总统身份继任大总统,并于26日宣布遵行《临时约法》,恢复国会,护国战争结束。护国战争结束后,黎元洪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戴戡为军务会办。日,戴戡到达成都,不久蔡锷因病东渡日本治病,四川督军职务由罗佩金代理。因罗佩金的“强滇弱川”政策引起川军不满,4月与四川军阀刘存厚大战成都。北京政府乃免去罗佩金、刘存厚职务,由军务会办戴戡代理四川督军、省长职务。刘存厚等人不满,兴兵成都,逼戴戡交权。7月1日,张勋在北京复辟,委任刘存厚为“四川”巡抚。戴戡于次日通电声讨张勋复辟,并电请唐继尧等人共同剿灭刘存厚。5日刘存厚与戴戡发生交战,戴戡终因寡不敌众而败北,交出军政权力,于17日退出成都。21日在四川仁寿县秦皇寺被刘存厚部队追杀,死时年仅38岁。戴戡死后,北京政府追认他为陆军上将,责令陆军部照阵亡将士从优议恤,其生平事迹,由国史馆立传。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3次
参与编辑人数:1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46:0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定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